化工原理 测定物性数据的方法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吸收实验指导教师一、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uo[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p[mmh20/m]为纵坐标,在z?p~uo关系z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0=0时,可知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1时,?p~uo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z?p值较小时为恒持z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2>l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液区,?p?p?p~uo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uo曲zzz?p值较大时叫液泛区,z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p~uo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在液泛区塔已z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 填料塔层的?p~uo关系图 z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a?kya???h??ym(1)式中:na——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塔的截面积[m2]h——填料层高度[m]?ym——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ya——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na?v(y1?y2)?l(x1?x2) (2)式中:v——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x1,x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kya?v(y1?y2)(3) ??h??ym为求得kya必须先求出y1、y2和?ym之值。
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
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
1.密度和比重检测:常用于测量固体原料的密度和比重,一般使用密
度测量仪或天平进行测量。
对于液体原料,可以使用比重计来测量比重。
2.粒径分析:用于测量颗粒状原料的颗粒大小。
常见的方法包括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显微镜观察等。
3.粉末流动性检测:用于评估粉末原料的流动性能。
常见的方法有角
度仪法、流动度仪法和震荡漏斗法等。
4.热性能检测:用于测量原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性能。
包括热
导率、热膨胀系数、熔点和玻璃转变温度等。
5.电性能检测:用于测量原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电性能。
常用的方法包括四电极法、电桥法和电导仪法等。
6.强度和硬度检测:用于评估固体原料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方法有
抗拉强度测试、压缩强度测试和硬度测量等。
7.粘度检测:用于测量液体原料的粘度。
常见的方法有旋转式粘度计法、滴定法和流变学法等。
8.界面张力检测:用于测量液体原料与气体或其他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
常用的方法有悬滴法、悬浮法和自由浮体法等。
9.拉伸性能检测:用于评估原料在受拉伸力作用下的性能表现。
常见
的方法有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等。
10.弹性模量检测:用于测量原料的弹性模量,以评估其弹性性能。
常用的方法有压缩模量测定和弹簧振子法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不同的原料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原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
化工产品物理参数测定技术
由大到小,骑码加在横梁 V 形槽,
指针重新对齐,记骑码读数m1。
✓
浮锤放试样,加骑码调平衡,记 m2
倒出水,筒和浮锤用乙醇洗,干燥,加试样,同样操作,记m2 。
计算:
m2
0.9982
m1
m1—浮锤浸水中骑码读数,g;
0.9982 —水20℃的密度,g/cm3
(单位:g/cm3)
m2—浮锤浸试样中骑码读数,g;
温度标示: 密度随温度而改变,表示密度必须同时注明温度。
国家标准规定液态化工产品的密度系指在20℃时的密度。其他温
度下的测定值需注明温度或换算20℃时的密度值。
相对密度d:
✓ 实际工作中常用相对密度,即给定条件下,物质密度与4℃水密度的比值。
测定密度意义:由ρ可区分不同液体物质、鉴定纯度、及浓度等。
沸程温度高于100℃的试样加热开始至第一滴冷凝液滴下时间为10~15min。
✓ 持续蒸馏速度:3~4mL/min。
记录
按被测产品标准的规定,记录馏出物体积对应的沸程温度、或初馏点和干点
品的质量,也是判断产品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二、测定仪器装置(蒸馏法)
沸程(或馏程) 测定装置
1— 支管蒸馏瓶;2— 温度计;3— 隔热板;4— 隔热板架;
5— 蒸馏瓶外罩;6— 冷凝管;7— 接收器
注意:若使用全浸式温度计,则辅助温度计附在主温度计上,使其水银
球位于在测定沸点时主温度计露出塞上部分的水银柱高度的二分之一处。
一般不超过0.5~1℃。若含有杂质则沸程增大。
沸程(也称馏程):
液体在蒸馏器中,一定条件下蒸馏:
初馏点:第一滴馏出物从冷凝管末端落下时的瞬间温度;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专业: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教研室2015.3实验一 流体机械能转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体在管内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位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原理流动的流体具有位能、动能、静压能、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对于实际流体, 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被损失掉。
所以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根据能量守恒有:2211221222f p v p v z z H g g g gρρ++=+++上式称为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装置(d A =14mm ,d B =28mm ,d C =d D =14mm ,Z A -Z D =110mm )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见图1-2所示:图1-1 能量转换流程示意图图1-2实验导管结构图四、操作步骤1.在低位槽中加入约3/4体积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后启动离心泵。
2.将实验管路的流量调节阀全开,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至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上述步骤5次。
5.关闭离心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后,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表一、转能实验数据表流量(l/h)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压强mmH2O测试点标号12345678五、结果与分析1、观察实验中如何测得某截面上的静压头和总压头,又如何得到某截面上的动压头?2、观察实验,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不等径管路中流动,流速与管径的关系如何?3、实验观测到A、B截面的静压头如何变化?为什么?4、实验观测到C、D截面的静压头如何变化?为什么?5、当出口阀全开时,计算从C到D的压头损失?六、注意事项1.不要将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开得过大以免使水流冲击到高位槽外面,同时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Aspen plus 化工物性数据和相平衡数据的查询与估算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包 宗 宏
1.2 纯物质的物性估算 1.2.2 与温度相关的热力学性质 理想气体热容:PCES用用多项式(式1-3)、Benson 方法和 Joback 方法估算,温度范围280-1100K,误差< 2%; 临界温度以下纯组分液体热容和液体焓:PCES用DIPPR、 PPDS、IK-CAPE、NIST等关联式计算; 液体摩尔体积: PCES用带有RKTZRA参数的Rackett模型方程 (式1-5)估算; 液体蒸汽压: 数据库组分用扩展Antoine方程(式1-6)进行估算, 非数据库组分采用Riedel、Li-Ma、Mani三种方法估计; 汽化潜热: 数据库组分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和Watson方 程(式1-7)估算,非数据库组分用Vetere、Gani、Ducros、 Li-Ma等化合物官能团贡献方法进行估算,Vetere方法的平 均误差为1.6%,Li-Ma方法平均误差为1.05%。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包 宗 宏
3
1.1 化工物性数据的查询 1.1.1从文献中查找 1.1.1.1 中文工具书 ⑴ 化工辞典,王箴主编,化学 工业出版社出版. 最新版本是2000年出的第4版, 共收词16000余条。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包 宗 宏
4
1.1.1从文献中查找 1.1.1.1 中文工具书 ⑵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卢焕章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共两篇,第一篇介绍各种化工介质 物理、化学性质和数据的计算方 法;第二篇将387个化合物的各 种数据列成表格.以供查阅。 这些数据包括临界参数,及其在一 定温度、压力范围内的饱和蒸汽 压、汽化热、热容、密度、粘度、 导热系数、表面张力、压缩因子、 偏心因子等16个物理参数。 199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 马沛生主编的石油化工基础数据 手册续编,包含552个新化合物 的21项物性。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概述:在化工原理实验中,数据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实验结果的定量化、评价实验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理论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以及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的规律性和内在关系。
以下将介绍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方法和步骤:1.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实验所需的各项数据准确记录下来,包括时间、温度、压力、质量、体积、浓度等。
数据应该按照一定的记录格式整理,方便后续数据处理的操作。
2.数据处理(1)数据归一化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是为了消除数据间的量纲影响,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可以采用最大值或平均值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将数据转化为相对值。
(2)数据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在实验中,通常会进行多次测量,数据处理时需要计算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
均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3)数据曲线拟合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数据背后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如线性模型、二次曲线模型等,进行数据的曲线拟合,得到拟合曲线的相关参数。
(4)数据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评价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3.结果评价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
也可以比较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的评价可以从准确性、可重复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
4.结论撰写在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的结论部分。
结论要准确、简洁地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同时,结论还可以对实验方法和结果进行改进和展望,为以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总结:。
化工原理 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二章实验数据的处理2.1 实验结果的图示法根据解析几何的原理,可将实验数据的函数关系整理成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
这种方法在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
它的优点是:1.能够直观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待测量与其他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便于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
在分析数据时可以直接找出需要剔除的点或可以取均值的点,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3.在曲线的应用范围内,可以从图上直接读出任何需要的数据,4.可以根据曲线的形状确定经验公式的类型。
虽然图示法对实验数据处理很有帮助,但如不能正确的运用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图必须使用坐标纸。
化工原理实验中常用的坐标纸有直角坐标纸、半对数坐标纸、对数坐标纸,供不同需要的选择。
要学会正确使用。
2.作图时必须仔细考虑在坐标纸上选取单位的大小。
太小时很难表示出结果,太大则容易夸大误差。
3.坐标的“原点”不一定非要从零开始,而是要使数据标出的点位置适中。
例如我们读出这样一组数据:51.2,53.8,55.6,57.3,59.2,62.8,65.4,现在要以这组数据为横坐标作图,若此时坐标原点选为零,同时又要照顾到数据的精度,分度又不能取得太大。
这样一来画出的图便过于偏右,而左边是空白。
此时将“原点”选在50.0作出的图位置便比前者合适4.根据使用参数间的关系正确选用合适的坐标纸。
试验曲线以直线最易标绘,使用也最方便,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尽量使曲线直线化。
在化工原理的实验数据处理中常使用对数坐标纸使曲线直线化。
如传热实验中,努塞尔准数Nu和雷诺准数Re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u=CRe m在直角坐标上,上面关系为一条曲线。
若将其两边取对数,则有:lgNu=mlgRe+lgC令y=lgNu x=lgRe b=lgC则化为y=mx_+b便为一条直线关系。
于是,对待上述问题,若选用双对数坐标纸标点绘图就可将曲线化为一条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待定的m和c,此时,若选用直角坐标纸显然是不合适的。
物性测定方法
1热膨胀系数測定方法熱膨張係数為了設計組装、做高低温測定、观看寸法有無変化試験方法:ASTM D696例如:常温:20℃→80℃差異60℃膨張率7×10e-5/℃x60=0.0042所以、成形品的長度10cm (20℃)→変到10.042cm (80℃)TD 流動方向和MD 垂直方向都是同様的数据!2衝撃強度試験方法電気抵抗測定3絶縁体の体積抵抗率、表面抵抗率二重リング電極法(IEC60093, ASTM D257,JIS K6911, JIS K6271)絶縁体の抵抗率測定。
円形電極の間で絶縁抵抗計により電気抵抗を測定し、電極形状から体積抵抗率及び表面抵抗率を求めます。
測定方法:500V を電極間に印加し、1分後の抵抗値を測定します。
(参考)電気抵抗測定鉛筆硬度-Pencil Hardness-(JIS K5600-5-4・ISO15184・ASTM D3363)装置仕様:鉛筆先端の負荷荷重750±10g使用鉛筆三菱鉛筆:Uni(軟←6B ~HB ~6H→硬)鉛筆の芯の調整:木部だけを削り、芯は削らずに円柱状に保つ。
先端は、90度の角度を保ち研磨紙で研磨し、平滑で円形の断面を得る。
測定方法:0.5~1.0mm/s の速度で、少なくとも7mm の距離を走行させる。
評価:傷または圧痕が付いた場合は、鉛筆スケールを軟らかくし、傷跡が付かない鉛筆スケールを探す。
逆に傷または圧痕が付かない場合は、鉛筆スケールを硬くし、傷跡が付く鉛筆スケールを探す。
鉛筆硬度の定義:傷跡が付かない最も硬い鉛筆スケールで、2回とも同じ結果が得られるまで測定を続ける。
5荷重:750g 試験片(導光板)拡大図。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引言:实验数据处理是化工原理实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解释。
本文将以其中一化工原理实验为例,详细介绍数据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其中一化工反应的物料平衡,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的摩尔收率。
实验原理:该化工反应是一个双原料的反应,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比为1:2,反应生成产物C和副产物D。
在此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反应物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B的浓度呈一阶反应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反应釜和计量罐连接起来,设定好反应釜的工作温度和压力。
2.称取反应物A和B的初始质量,并记录下来。
3.将反应物A和B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开始反应。
4.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记录下反应时间,转化物料釜中的产物收集。
5.将收集的产物进行干燥处理,并称取其质量。
数据处理步骤:1.计算反应物A和B的摩尔量:根据实验中称取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得到物质的摩尔量,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为物质的摩尔量,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2.计算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计算公式为:α=n(A)/n(B)其中,n(A)为反应物A的摩尔量,n(B)为反应物B的摩尔量,α为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
3.计算反应物B的转化率: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反应物B的转化率,计算公式为:X=(n(B)初始-n(B)终)/n(B)初始其中,n(B)初始为反应开始时反应物B的摩尔量,n(B)终为反应结束时反应物B的摩尔量,X为反应物B的转化率。
4.计算摩尔收率: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摩尔收率,计算公式为:η=(n(C)实测-n(C)理论)/n(B)初始其中,n(C)实测为实际得到的产物C的摩尔量,n(C)理论为理论上应该得到的产物C的摩尔量,n(B)初始为反应开始时反应物B的摩尔量,η为反应的摩尔收率。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物性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材料物性测量方法与技巧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中,了解材料的物性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的物性包括密度、熔点、热导率、电阻率等等。
为了准确测量材料物性,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性测量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1. 密度测量密度是材料的重要物性参数,可用于确定材料的质量。
测量材料密度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之一是浸水法。
这种方法是将材料完全浸没在水中,通过测量材料在水中排开的体积来计算材料的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要排除材料表面的气泡,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熔点测量熔点是材料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常用的熔点测量方法是差热分析法。
该方法利用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的特性来确定熔点。
通过测量样品的热容量和温度变化,可以获得样品熔化曲线。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确定熔点。
3. 热导率测量热导率是材料导热性能的指标,也是制定绝缘材料和散热器等的重要依据。
热导率的测量方法有许多,如横向热导率测量法、垂直热导率测量法等。
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热差生法。
该方法通过在材料两端施加热流,测量热流经过材料后的温度差,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样品处于稳态热传导状态,并消除边界热阻的影响。
4. 电阻率测量电阻率是材料导电性能的指标,对于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常见的电阻率测量方法包括四探针测量法和霍尔效应测量法。
四探针测量法通过在样品上施加电流,并测量沿电流方向的电压降,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
霍尔效应测量法则通过施加磁场,测量样品中垂直于电流方向的霍尔电压,从而确定电阻率。
在测量中要注意排除外界磁场和温度的干扰。
5. 光学测量对于材料的光学性能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吸收光谱,透射光谱,反射光谱等。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收、透射和反射情况,可以研究材料的能带结构、晶格缺陷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测量材料的结构信息,如晶格振动、化学键的强度等。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2. 热力学计算 3. 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 4. 反应器与过程控制 5. 传热过程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反应器、加热器、冷却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试剂: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实验一: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1.准备反应器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反应温度。
4.开始反应,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数据。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实验二:热力学计算1.准备热力学计算所需的实验数据。
2.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3.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实验三: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1.准备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注入传质设备中。
3.通过设备控制流体的流速和压力,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的特性。
实验四:反应器与过程控制1.准备反应器与过程控制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通过过程控制设备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
4.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反应过程的控制效果。
实验五:传热过程1.准备传热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加热并通过设备控制传热过程的温度和压力。
3.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传热过程的特性。
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于实验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实验探讨和解决,并得出实验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危险试剂。
2.注意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化工设计》第二节基本物性数据课件
T2
C pdT
Cp
T1
T2
T1
(3-40)
从附录六表查得的为25℃与较高温度区间的平均 值。即:
Cp
Qp T2 25
或
Qp Cp (T2 25)
当我们遇到问题为初温不是25℃,而是Ti时, 应用下式求Qp:
Qp H nCp25T2 (T2 25) nCp25Ti (Ti 25)
i
i
i
i
(二)平均热容与真热容
1.平均热容:若恒压下,当温度自T1变化至T2, 1mol物质所需的热量为Qp,则T1至T2温度范围 内物质的平均热容为:
Cp
Qp T2 T1
2.真热容 在恒压下,1摩尔物质的真恒压热容为
Cp H Q T P T P
即:在一温度下的真恒压热容
3.平均热容与真热容CP的关系为:
=447620J (3)取平均温度0.5×(1100+400)=750K 查750K平均热容(实际为750K真热容)为 44.79kJ/(kmol.K )。 Qp=ΔH=10×44.79(1100-400)=313530J
分析上述的方法那种可用,为什么? 注意正确的做法及三种错误的做法。
为什么当热容与温度为直线关系时第三种 方法可用?热容与温度是直线关系吗? 收集数据时,需注意计算自始至终应尽量保 持同一数据来源。
f
0
Tr
5.92714
6.09648 Tr
1.28862
ln Tr 0.169347 Tr 6
f
1Tr
15.2518
15.6875
Tr
13.4721 ln Tr
0.43577 Tr 6
例题:P53
物质的物理参数测定技术
物质的物理参数测定技术一、密度的测定技术密度是一个物质的单位体积质量,常用的密度测定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比重法:将物质置于已知质量的液体中,测量浸入液体的位移,利用比例关系计算物质的密度。
2.浮力法:将物质加入浮于空气中的容器中,测量容器的质量变化,利用浮力原理计算物质的密度。
3.气体比重法:将物质加热至气化,测量气体的比重,利用气体比重计算物质的密度。
4.密度仪测定法:使用密度仪测量物质的密度,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各种状态的物质。
二、热容的测定技术热容是指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的热量,是描述物质储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热容测定技术包括: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利用热电偶测量样品和参比物质之间的温差,进而计算热容。
2.等温滴定法:以已知热容的液体为标准,通过滴定的方式测量样品的热容。
3.比热量法:利用高精度热量计测量样品的热量变化,进而计算热容。
4.频率扫描热导法:通过测量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来推断其热容。
三、导热系数的测定技术导热系数是指物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传导单位时间的热量,是评价物质传导热性能的参数。
常见的导热系数测定技术包括:1.平板法:利用多层平板状样品进行实验,在已知温度差和厚度的条件下测量热流量,计算导热系数。
2.横向热导率法:通过测试样品横向传导的热流量和温度差异,计算样品的导热系数。
3.热阻法:利用导热仪器进行测量,通过已知的温差和厚度计算样品的导热系数。
4.瞬态热流法:通过测量样品的温度响应来确定导热系数。
四、电导率的测定技术电导率是指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上导电载流子的数量,是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参数。
常见的电导率测定技术包括:1.四探针法:将四个电极置于样品上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电导率。
2.桥式法:利用已知电阻和电导率的标准物质进行电流桥平衡测量,从而得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
3.阻抗法:通过测量材料对交变电流的阻抗,进而计算电导率。
化工原理试差法
化工原理试差法
化工原理试差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定化工过程中各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试差法是通过对比试验前后的差异来确定某一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在化工领域,试差法被广泛应用于反应速率、物质浓度、热力学参数等方面的测定。
首先,试差法在化工原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应速率的测定。
反应速率是化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反应的进行速度和产品的产量。
试差法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来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并得出相应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差异,可以得出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反应工程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二、物质浓度的测定。
在化工生产中,对物质浓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试差法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质的浓度,或者在反应过程中取样分析,来测定不同条件下的物质浓度变化。
这对于控制反应过程、提高产品纯度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三、热力学参数的测定。
热力学参数如焓、熵、自由能等,是化工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试差法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来测定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
这对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试差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在化工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试差法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测定各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化工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试差法也为化工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材料学中的物性测量
材料学中的物性测量材料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而物性测量则是材料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他特性进行测量和评估,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品质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材料学中常见的物性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1. 密度测量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克/立方厘米。
密度测量是了解材料质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测量常采用比重法、浮法和气体置换法等。
比重法是通过称量材料样品在空气和液体中的质量差异,计算出密度。
浮法则是通过浸泡样品于已知密度溶液中,根据浸入液体的位移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而气体置换法是测量材料在空气和气体中质量差异,由此计算出密度。
2. 硬度测量材料的硬度是指该材料抵抗外部力量损伤的能力。
硬度测量是最广泛应用的物性测量方法之一。
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和超声硬度等。
布氏硬度测试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压力,根据压入后的痕迹大小确定硬度。
洛氏硬度测试则是通过利用金刚石锥尖对材料表面进行压入,根据压入后的锥尖印记长度计算出硬度。
维氏硬度测试是利用钻石金字塔形的工具压入材料表面,根据压入深度计算出硬度。
超声硬度测试则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测定材料的硬度。
3. 强度测量材料的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常用单位为兆帕(MPa)。
强度测量是评估材料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强度测量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等。
拉伸试验用来测量材料在拉伸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根据载荷和变形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等参数。
压缩试验则是将材料置于压力装置下,测量材料在压缩加载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弯曲试验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弯曲加载,测量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4. 热性能测量材料的热性能是指材料在热力学条件下的响应和变化情况。
热性能测量有助于了解材料的热胀缩性、导热性和热传导性等特性。
常见的热性能测量方法有热膨胀系数测量、热导率测量和热传导系数测量。
化工物性数据的测定、应用及其估算方法(精)
• 1.5物性数据查找
• 化学科研过程中,需要知道大量的数据,包括元素的 性质,化合物的溶沸点等物理数据,如何有效的获得 呢?
• ⑪最经常的也是最基本的是知道元素的性质,那么 就需要查元素周期表:
• ① (/)从中可获得原 子量,CAS,电性质,物理性质,结晶学,核特性及其一 些常见的化合物,但速度较慢。 • ② (/yszqb.htm)一个简便的 元素周期表,可获得原子外层电子排布,溶沸点。
• (3)运算功能 数据库中的许多物性都以公式形式 存入,代入适当条件后可算出 • 相应的值。有些方程手算困难,而在数据库中可 容易地得出。按化工计算的要求,数据库中一般 存有化工计算所需的专项计算程序,如有插值法、 最小二乘法、非线性回归等,当使用者输入自带 的原始数据后,也能给出满意的结果。 • 化工数据库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物性分类可 分为专项型和综合型多按化合物品种可分为专业 库和大型库,按功能可分为咨询型和联机型等。
• (3)某些物性(如气体热容、熵)可用光谱数据严格 算得,由于光谱数据也是可 • 靠的实验结果,因此这些数据也被认为是实验值, 是上述物性数据的主要来源。
• (4)数据的可靠性不但取决于实验方法,还取决于 实验的有关条件,如试剂的纯度,恒温、恒压条 件,温度、压力的测量等。 • (5)化合物的物性缺乏实验测定的情况很多,一是 缺少测定,二是有些物性无法 • 测定,如某些加热分解或聚合的物质缺少沸点等 数据。
• ⑻(/) 纳米科技基 础数据库,其中包括:中国纳米专利公开 库,中国纳米专利授权库,国外纳米专利 数据库,纳米成果数据库,纳米产品厂家 数据库,纳米课题数据库,纳米研究单位 数据库,纳米专家数据库,纳米研究仪器 设备数据库,纳米测试技术数据库,纳米 产品数据库,纳米器件数据库,中外纳米 标准数据库,纳米材料性能数据库,纳米 文献摘要数据库,纳米器件数据库。
化工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化工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第一节温度的测量按测温原理的不同,温度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热膨胀:固体的热膨胀;液体的热膨胀;气体的热膨胀。
电阻变化:导体或半导体受热后电阻发生变化。
热电效应:不同材质导线连接的闭合回路,两接点的温度如果不同,回路内就产生热电势。
热辐射:物体的热辐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它:射流测温、涡流测温、激光测温等。
一.玻璃管温度计1. 常用玻璃管温度计特点:玻璃管温度计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读数方便,而且有较高的精度种类: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是水银温度计和有机液体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广、刻度均匀、读数准确,但玻璃管破损后会造成汞污染。
有机液体(如乙醇、苯等)温度计着色后读数明显,但由于膨胀系数随温度而变化,故刻度不均匀,读数误差较大。
2. 玻璃管温度计的安装和使用(1)玻璃管温度计应安装在没有大的振动,不易受碰撞的设备上。
特别是有机液体玻璃温度计,如果振动很大,容易使液柱中断。
(2)玻璃管温度计的感温泡中心应处于温度变化最敏感处。
(3)玻璃管温度计要安装在便于读数的场所。
不能倒装,也应尽量不要倾斜安装。
(4)为了减少读数误差,应在玻璃管温度计保护管中加入甘油、变压器油等,以排除空气等不良导体。
(5)水银温度计读数时按凸面最高点读数;有机液体玻璃温度计则按凹面最低点读数。
(6)为了准确地测定温度,用玻璃管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时,如果指示液柱不是全部插入欲测的物体中,会使测定值不准确,必要时需进行校正。
3. 玻璃管温度计的校正玻璃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有以下两种:(1)与标准温度计在同一状况下比较实验室内将被校验的玻璃管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糟中,待恒温槽的温度稳定后,比较被校验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示值。
示值误差的校验应采用升温校验,因为对于有机液体来说它与毛细管壁有附着力,在降温时,液柱下降会有部分液体停留在毛细管壁上,影响读数准确。
水银玻璃管温度计在降温时也会因磨擦发生滞后现象。
第1章 化工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第1章化工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工程实验不同于基础课程的实验,后者采用的方法是理论的、严密的,研究的对象通常是简单的、基本的甚至是理想的,而工程实验面对的是复杂的实验问题和工程问题,对象不同,实验研究方法必然不一样,工程实验的困难在于变量多,涉及的物料千变万化,设备大小悬殊,困难可想而知。
化学工程学科,如同其它工程学科一样,除了生产经验总结以外,实验研究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多年来,化工原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方法有直接实验法、因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三种。
1.1 直接实验法这是一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对特定的工程问题直接进行实验测定,所得到的结果也较为可靠,但它往往只能用到条件相同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例如过滤某种物料,已知滤浆的浓度,在某一恒压条件下,直接进行过滤实验,测定过滤时间和所得滤液量,根据过滤时间和所得滤液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作出该物料在某一压力下的过滤曲线。
如果滤浆浓度改变或过滤压力改变,所得过滤曲线也都将不同。
对一个多变量影响的工程问题,为研究过程的规律,往往采用网格法规划实验,即依次固定其它变量,改变某一变量测定目标值。
比如影响流体阻力的主要因素有:管径d、管长l、平均流速u、流体密度ρ、流体粘度μ、及管壁粗糙度ε,变量数为6,如果每个变量改变条件次数为10次,则需要做106次实验,不难看出变量数是出现在幂上,涉及变量越多,所需实验次数将会剧增,因此实验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以减少工作量,并使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因次分析法是化工原理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因次分析法因次分析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因次一致性原则和白金汉(Buckingham)的π定理。
因次一致性原则是:凡是根据基本的物理规律导出的物理量方程,其中各项的因次必然相同。
白金汉的π定理是:用因次分析所得到的独立的因次数群个数,等于变量数与基本因次数之差。
因次分析法是将多变量函数整理为简单的无因次数群的函数,然后通过实验归纳整理出算图或准数关系式,从而大大减少实验工作量,同时也容易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工程计算和设计中。
化工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x1 = a + 0.618(b − a )
x 2 = a + 0.382(b − a )
♦ 以其为实验点进行实验 比较 1 和x2的结果,如果 1优于 2,就将 以其为实验点进行实验.比较 比较x 的结果,如果x 优于x
(a, x2)实验范围舍去。取新的实验点安排在(x2, b)的0.618位置,即 )实验范围舍去 取新的实验点安排在(x b)的0.618位置 实验范围舍去。 位置, 取 x3,
D2或D3.(最佳实验点 最佳实验点). 最佳实验点
图1 转化率与三因子图
65 60 55
转 化率(%)
50 45 40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三因子
正交设计实验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按照正交表合理地安排各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因子。 因子。 2. 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否则,将会导致数据处理 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否则, 后的结论错误。 后的结论错误。 3. 由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有时应进行 由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验证, 验证,而正交实验的结论也只适应于所取因子 和水平的实验范围内,不能盲目外推。 和水平的实验范围内,不能盲目外推。
均匀设计法
♦ 我国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应用数论方法构思,于1978 我国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应用数论方法构思,
年首次提出了均匀设计法。 年首次提出了均匀设计法。是一种只考虑实验点在实 验范围内的均匀散布, 验范围内的均匀散布,而没有考虑整齐可比性的实验 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
♦ 名称表示 名称表示:
U n (q m )
正交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 与结果分析
♦ 举例:为了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科研工作者 举例 为了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 为了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
物性方法选择概述[经典]
对于初学者而言,除非他十分熟悉热力学的内容,否则物性方法的选择确实是个难点,在你们还没有重新学习过热力学或者精度过Aspen Plus物性方法和模型手册之前,出于学习软件的目的,先讲一下物性方法。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物性方法?比如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化工过程计算,一股100℃,1bar的水-乙醇(50:50摩尔比,100kmol/h)的物料经过一个换热器后冷却到了80℃,0.9bar,问如下值分别是多少?1.入口物料的密度,汽相分率。
2.换热器的负荷。
3.出口物料的汽相分率,汽相密度,液相密度。
复杂一点,我还可以问物料的粘度,逸度,活度,熵等等。
以上的值怎么计算出来?好,我们来假设进出口物料全是理想气体,完全符合理想气体的行为,则其密度可以使用pv=nRT计算出来。
并且汽相分率全为1,即该物料是完全气体。
由于理想气体的焓与压力无关,则换热器的负荷可以根据水和乙醇的定压热熔计算出来。
在此例当中,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若干方程,就是一种物性方法(Aspen Plus中称为Ideal Property Method)。
简单的说,物性方法就是计算物流物理性质的一套方程,一种物性方法包含了若干物理化学计算公式。
对于本例而言至少包含了如下两个方程:1.pV=nRT2.dH=C p dT实际上,以上是一种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但结果是错误的。
对于水-乙醇体系在此两种温度压力下,如果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其误差是比较大的,尤其对于液相。
按照理想气体处理的话,冷却后仍然为气体,不应当有液相出现。
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呢?主要涉及以下过程:1.对于汽相pvt计算,可以使用srk方程,从而可以得到密度。
液相也可以使用状态方程计算密度,但此处不推荐使用,可以使用Rackett模型计算液相密度。
2.至于物流的相态,则首先需要做汽液平衡计算。
3.在进行汽液平衡计算时,液相应用活度系数方程计算组分的逸度系数,并且还需要使用拓展antoine方程计算蒸汽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升高(或降低)1K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 J/kg•K.
用混合法测量固体比热容的原理是热平衡原理。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 如果由这些物体组成的系统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最后系统将达到均匀、稳定的 平衡温度。在此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
本实验系统的高温部分由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热水组成,而处于室温的待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量固体比热容的基本方法----混合法。
2.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方法----温度修正。
实验仪器
量热器,水银温度计,待测金属样品,物理天平,加热器具及秒表等。
量热器由外筒和内筒组成,结构如图 C1-1 所示。内筒放置在绝热架上,与外筒隔开,外 筒用绝热盖盖住,盖上开两个小孔,可放入温 度计和搅拌器(连有绝缘柄)。由于内筒与外筒 间充有不良热传导体空气,它们间传导的热量 很小;又由于外筒装有绝热盖,对流的热量也 很小,内筒的外壁和外筒的内外壁都抛光,以 减少热辐射。这样的量热器可被看作近似符合 热平衡原理的实验系统。
(C2-6)
可见,在 ln (T − θ ) − t 图上,方程呈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 K,截距为
ln(T0' − θ ) 。 K < 0 说明系统是降温,将 K 值代人(C2-5)式,可以求得系统表面
在不同温度下每分钟由于散热而降低的温度:
dT = K (T − θ )
(C2-7)
每 隔 一 分 钟 记 录 下 系 统 从 加 热 到 开 始 降 温 这 段 过 程 中 的 温 度 T0, T1,
实验原理
测定物质比热容的方法很多,本实验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载流电阻丝给
待测液体加热来测定液体的比热容。在量热器内筒里装入质量为 m 的液体,液体
中安置一根电阻丝对液体加热,如果不考虑其他的热量损失,则电阻丝放出的热 量全部被待测液体和量热器吸收,即有
Q = (mc + m1c1 + m2c2 + m3c3 + m4c4 + 1.9δ0 ) ⋅ (Tf − T0 )
T(℃)
A
T1
E B
T2
C
F
O
t0
图 C1-2 散热的温度修正
D t(s)
126
热曲线;CD 段是系统内热交换达到热平衡后的散热温度变化曲线。图中 t0 是金 属样品倒入量热器热水中的时刻,过 t0 作时间轴的垂直线与 AB、CD 的延长线交 于 E、F 两点,则可以认为 E、F 点对应的温度就是式(C1-2)中的T1 和T2 。由
−
钟内系统的平均温度 Ti 。降温段的系统温度是用来作 ln(T −θ ) − t 图,求系统冷
却系数 K 值。然后用所求的 K 值
∗ 温度计单位体积热容量(水银与玻璃的单位体积热容量近似相等)为 1.9J/(0C·cm3), δ0 的 单位为 cm3 。
128
行热交换,也就是说,系统是向外界散热(设系统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系
统实际达到的终温
T
பைடு நூலகம்
' f
要低于不散热时应该达到的理想终温 Tf
而引入系统误差。
为了求得理想的终温 Tf ,必须设法把由于散热而导致的温度降低 ΔT 求出,使
T2,
……,以
( T0 + T1 ) 2
,
, ( T1 + T2 ) 2
L L (T2 + T3 ) 2
作为第
1,2,3,……分钟内系统的平均
温度。根据(C2-7)式可以求出系统在加热的第 1 分钟,第 2 分钟等不同时刻由于散
热而降低的温度dT1, dT2, dT3,…。这样,第n分钟后系统因散热而导致的总的温
度降低 ΔT 为:
129
n
ΔT = ∑ dT i =1
(C2-8)
将(C2-8)式求得 ΔT 代人式(C2-4),即可求得修正后的终温 Tf 。
综上所述,要对系统通电加热所达到的终温进行修正,实验时不但要每隔一
分钟记录系统加热升温至断电开始降温这段过程系统的温度(升温阶段),而且还
要每隔一分钟记录断电后系统自然冷却阶段的系统温度(降温阶段),并求出每分
第五章 基本物性的测量
物性即物质的实验物理特性,可分为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磁学特性和 光学特性等。力学性质包含物质的硬度、弹性、抗拉强度、摩擦系数、黏滞系 数、表面张力等;热学性质包含热传导系数、比热容、线胀系数等;电磁性质 包含电导率、电容率、磁导率等;光学性质包含折射率、色散、偏振等。此外, 有些物质还具有光电、压电、磁光等效应。物质的这些宏观效应实质上是由物 质的微观结构及组成成分决定的。即使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生产工艺的不同, 也会有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微观结构决定了物质具有不同的 性质,反过来,对物性的研究也推动着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的实验误差主要来自温度测量,因此在测量时读数要迅速且要准 确。
2. 倒入量热器内筒的水不要太少,必须使投入的金属样品淹没其中。
思考题
1. 分析本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引起系统误差?测量时应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
差?
2. 若采用预先加热金属样品投入低于室温的水中混合的方法,本实验应怎样
设计和进行操作?
测金属样品为系统的低温部分。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为 m1 ,比热容为 c1 ; 热水质量为 m2 ,比热容为 c2 ,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T1 。待测金属样品的质量为 M , 比热容为 c ,温度与室温 T0 相同。将待测金属样品迅速倒入量热器内筒中,经过 搅拌后,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T2 。假设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根
Tf = Tf' + ΔT
(C2-4)
散热修正的方法,即求 ΔT 的方法如下:
一个系统的温度如果高于环境温度,它就要散失热量。实验证明,当温度差
相当小时(约不超过15 oC ),系统的冷却速率同系统与环境间的温差成正比,此
即牛顿冷却定律,可用数学形式表示为
d T = K (T − θ ) dt
(C2-5)
实验原理
图 C1-1 量热器结构图
在一个与环境没有热交换的孤立系统中,质量为 m 的物体,当它的温度由最 初平衡态 T 变化到新的平衡态 T′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Q = mc(T ′ − T )
(C1-1)
式中的乘积 mc 称为该物体的热容量,而 c 称为物体的比热容,表示 1kg 物质温
125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利用物质的比热容这一概念可以解释我们生 活中许多有关温度的现象,例如:沿海地区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要比内陆地区的温度变化小,这 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地区的海水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晚上释放出来,调节了当 地昼夜间的温度差。物质比热容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属于量热学的范围。量热学 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中,量热 学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王冰洁 撰稿)
127
实验C2 液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电热法测液体的比热容。 2. 学习用牛顿冷却定律进行散热修正。 3. 掌握物理天平、温度计和量热器的使用方法。 4. 熟悉 Origin 软件对数据的处理。
实验仪器
量热器,温度计,稳压电源,安培计,伏特计,物理天平,秒表,量杯等.
图可知,E、F 点相当于热平衡进行得无限快时系统的初温和末温。
实验内容
1. 分别称出待测金属样品的质量、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
2. 在量热器内筒中倒入热水,并称出它们的总质量。
3. 盖好量热器的盖子,插入温度计,然后均匀上下搅动搅拌器。每隔半分种 读取一次热水的温度,依次记录 6 个以上的温度数据。
Q = UIt
(C2-2)
如果电阻丝放出的热量没有热量散逸,都被量热器系统吸收,使量热器系统
的温度从 T0 升高到 T f ,根据能量守恒,则可得到
c
=
1 m
UIt ( Tf − T0
−
m1c1
−
m2c2
−
m3c3
−
m4c4
−1.9δ0 )
(C2-3)
实际上,在用电流加热使系统升温的过程中系统不可避免地会与外界环境进
据热平衡原理,实验系统的热平衡方程为
(m1c1 + m2c2 )(T1 − T2 ) = Mc(T2 − T0 )
(C1-2)
将实验中测得的各个量值代入上式,即可求出待测金属样品的比热容。
以上并没有考虑系统热量的散失。但实际上只要有温差存在,总会发生系统
与外界热交换。本实验中热量散失主要有以下三部分:一是金属样品投放入量热
器过程中散失的热量,一般不易测准和修正,所以应尽量缩短投放的时间;二是
量热器外部若附着水分,会因水分蒸发损失一定的热量,应该及时擦干量热器的
外筒壁;三是在混合过程中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由此造成混合前系统的初温
T1 与混合后系统的末温 T2 不易测准。
可见,散热的影响难以完全避免。在精确的测量中,还必须对系统的散热进
物性的内容非常广泛,测量物性的方法和技术也非常多。作为热学性质测 量的举例,实验 C1-C3 分别介绍了固体、液体和气体比热容的测量。实验 C4-C7 则分别介绍了表面张力、黏滞系数、弹性模量和线胀系数四个力学量的测量。 实验 C8 举例说明了电子衍射特性。光学特性的测量放在第八章波动光学作为 单独的一章给予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对同一物质同一物性的测量,也可 能有多种方法,我们在本章中仅介绍了其中一两种方法。
由于散热因素多而且不易控制和测量,量热实验的精度往往较低。在量热学实验中,常常 需要分析产生各种误差的因素,考虑减小误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