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中数学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小结 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章末总结苏教版必修2
【学案导学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章末总结苏教版必修2一、空间几何体的画法及表面积、体积计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是立体几何主要的考点.一方面,由几何体能够画出其平面图,如三视图、直观图等;另一方面,由三视图能够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并能研究其表面积、体积等.例1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尺寸如图中所示.(1)说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直观图;(2)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变式训练1 若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__.例2梯形A1B1C1D1是一平面图形ABCD的直观图(斜二测),若A1D1∥O1y1,A1B1∥C1D1,A1B1=2,C1D1=3,A1D1=1,则ABCD的面积是________.变式训练2 等腰梯形ABCD,上底CD=1,腰AD=CB=2,下底AB=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B′C′D′的面积为______.二、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1.关于多点共线问题往往需证明这些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2.多线共点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都过某两条线的交点.3.多点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点在某三点或四点确定的平面上.4.多线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在某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内.例3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求证:(1)E、F、G、H四点共面;(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变式训练3 如图,四边形ABB′A′,BCC′B′,CAA′C′都是梯形.求证:三直线AA′,BB′,CC′相交于一点.三、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1)判定线线平行的方法.①利用线线平行的定义证共面而且无公共点(结合反证法);②利用平行公理4;③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④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a⊥α,b⊥α,则a∥b);⑤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若α∥β,α∩γ=a,β∩γ=b,则a∥b).(2)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①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④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3)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①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若a∥β,b∥β,a、b⊂α,且a∩b=A,则α∥β);③判定定理的推论(若a∥a′,b∥b′,a⊂α,b⊂α且a∩b=A,a′⊂β,b′⊂β,且a′∩b′=A′,则α∥β);④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若a⊥α,a⊥β,则α∥β);⑤平面平行的性质(传递性:α∥β,β∥γ⇒α∥γ).平行关系的转化是:2.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有:①计算所成的角为90°(包括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α,b⊂α,则a⊥b);③面面垂直的定义:若两平面垂直,则两平面相交形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有:①线面垂直定义(一般不易验证任意性);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b,a⊥c,b⊂α,c⊂α,b∩c=M⇒a⊥α);③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质(a∥b,b⊥α⇒a⊥α);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β,a⊥l⇒a⊥α);⑤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⑥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γ).(3)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有:①根据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90°);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垂直关系的转化是:例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 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垂直,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N是PB的中点,过A,D,N的平面交PC于M,E为AD的中点.求证:(1)EN∥平面PDC;(2)BC⊥平面PEB;(3)平面PBC⊥平面ADMN.变式训练4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过E点作EF⊥PB交PB于点F.求证:(1)PA∥平面EDB;(2)PB⊥平面EFD.第一章章末总结答案例1解 (1)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与一个等底圆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其直观图如图所示.(2)由三视图中尺寸知,组合体下部是底面直径为8 cm ,高为20 cm 的圆柱,上部为底面直径为8 cm ,母线长为5 cm 的圆锥.易求得圆锥高h =52-42=3(cm ),∴体积V =π·42·20+13π·42·3=336π(cm 3), 表面积S =π·42+2π·4·20+π·4·5=196π(cm 2).∴该几何体的体积为336π cm 3,表面积为196π cm 2.点评 三视图画法:它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种.画图时要遵循“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被挡住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变式训练1 36 3解析 观察三视图得棱柱底面正三角形的高和侧棱长.注意图中数据33是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不是边长.棱柱的侧棱长为4,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33,设边长为a ,则32a =33,所以a =6.所以底面积为34a 2=93.所以棱柱的体积为93×4=363.例2 5解析把图还原,ABCD为直角梯形,AB=A1B1=2,CD=C1D1=3,AD=2A1D1=2.∴S梯ABCD=2+3×22=5.点评 斜二测画法:主要用于水平放置的平面图画法或立体图形的画法.它的主要步骤:①画轴;②画平行于x ,y ,z 轴的线段分别为平行于x′,y′,z′轴的线段;③截线段,平行于x ,z 轴的线段的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变式训练2 22解析∵OE=22-1=1,∴O′E′=12,E′F=24,∴直观图A′B′C′D′的面积为S′=12×(1+3)×24=22.例3 证明 (1)∵BG∶GC=DH∶HC,∴GH∥BD,又EF∥BD,∴EF∥GH,∴E、F 、G 、H 四点共面.(2)∵G,H 不是BC 、CD 的中点,∴EF≠GH.又EF∥GH,∴EG 与FH 不平行,则必相交,设交点为M .⎭⎪⎬⎪⎫EG ⊂面ABC HF ⊂面ACD ⇒M∈面ABC 且M∈面ACD ⇒M 在面ABC 与面ACD 的交线上⇒M∈AC.∴GE 与HF 的交点在直线AC 上.点评 证明线共点、点共线、线共面问题,重要是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先证部分元素共点、共线、共面,再利用公理1,2,3证明其他元素也具有这个性质,要熟练地掌握这三个公理.变式训练3 证明 梯形ABB′A′中,A′B′∥AB.∴AA′,BB′在同一平面A′B 内.设直线AA′,BB′相交于点P ,同理BB′、CC′同在平面BC′内,CC′、AA′同在平面A′C 内.∵P∈AA′,AA′⊂平面A′C,∴P∈平面A′C.同理点P∈平面BC′.根据公理2,点P 在平面A′C 与平面BC′的交线上,而平面A′C∩平面BC′=CC′,故点P ∈直线CC′,即三直线AA′、BB′、CC′相交于一点.例4 证明(1)因为AD∥BC,BC ⊂平面PBC , AD ⊄平面PBC ,所以AD∥平面PBC ,又平面ADMN∩平面PBC =MN ,所以AD∥MN,所以MN∥BC.因为N 为PB 的中点,所以M 为PC 的中点,所以MN∥BC,且MN =12BC .又E 为AD 的中点,所以四边形DEN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N∥DM.又EN ⊄平面PDC ,DM ⊂平面PDC ,所以EN∥平面PDC .(2)因为ABCD 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BAD=60°,所以BE⊥AD.又因为PE⊥AD,PE∩BE=E ,所以AD⊥平面PEB .因为AD∥BC,所以BC⊥平面PEB .(3)由(2)知AD⊥PB.又因为PA=AB且N为PB的中点,所以AN⊥PB,又AD∩AN=A,所以PB⊥平面ADMN.又PB⊂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ADMN.点评立体几何的证明,我们要牢牢抓住“转化”这一思想,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垂直与平行都可互相转化,转化的理论依据是这三种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变式训练4 证明(1)如图所示,连结AC交BD于O,连结EO.∵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O是AC的中点.在△PAC中,EO是中位线,∴PA∥EO.而EO⊂平面EDB且PA⊄平面EDB,∴PA∥平面EDB.(2)∵PD⊥底面ABCD,且DC⊂平面ABCD,∴PD⊥DC.∵PD=DC,∴△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DE是斜边PC的中线,∴DE⊥PC.①由PD⊥底面ABCD,得PD⊥BC.∵底面ABCD是正方形,∴DC⊥BC.∴BC⊥平面PDC.又DE⊂平面PDC,∴BC⊥DE.②由①和②推得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DE⊥PB.又EF⊥PB,且DE∩EF=E,∴PB⊥平面EFD.。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1章章末总结.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第一章章末总结一、空间几何体的画法及表面积、体积计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是立体几何主要的考点.一方面,由几何体能够画出其平面图,如三视图、直观图等;另一方面,由三视图能够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并能研究其表面积、体积等.例1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尺寸如图中所示.(1)说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直观图;(2)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变式训练1若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__.例2梯形A1B1C1D1是一平面图形ABCD的直观图(斜二测),若A1D1∥O1y1,A1B1∥C1D1,A1B1=2,C1D1=3,A1D1=1,则ABCD的面积是________.变式训练2等腰梯形ABCD,上底CD=1,腰AD=CB=2,下底AB=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B′C′D′的面积为______.二、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1.关于多点共线问题往往需证明这些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2.多线共点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都过某两条线的交点.3.多点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点在某三点或四点确定的平面上.4.多线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在某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内.例3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变式训练3如图,四边形ABB′A′,BCC′B′,CAA′C′都是梯形.求证:三直线AA′,BB′,CC′相交于一点.三、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1)判定线线平行的方法.①利用线线平行的定义证共面而且无公共点(结合反证法);②利用平行公理4;③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④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a⊥α,b⊥α,则a∥b);⑤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若α∥β,α∩γ=a,β∩γ=b,则a∥b).(2)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①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④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3)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①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若a∥β,b∥β,a、b⊂α,且a∩b=A,则α∥β);③判定定理的推论(若a∥a′,b∥b′,a⊂α,b⊂α且a∩b=A,a′⊂β,b′⊂β,且a′∩b′=A′,则α∥β);④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若a⊥α,a⊥β,则α∥β);⑤平面平行的性质(传递性:α∥β,β∥γ⇒α∥γ).平行关系的转化是:2.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有:①计算所成的角为90°(包括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α,b⊂α,则a⊥b);③面面垂直的定义:若两平面垂直,则两平面相交形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有:①线面垂直定义(一般不易验证任意性);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b,a⊥c,b⊂α,c⊂α,b∩c=M⇒a⊥α);③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质(a∥b,b⊥α⇒a⊥α);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β,a⊥l⇒a⊥α);⑤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⑥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γ).(3)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有:①根据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90°);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垂直关系的转化是:例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垂直,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N是PB的中点,过A,D,N的平面交PC于M,E为AD的中点.求证:(1)EN∥平面PDC;(2)BC⊥平面PEB;(3)平面PBC⊥平面ADMN.变式训练4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过E 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求证:(1)PA ∥平面EDB ; (2)PB ⊥平面EFD .第一章 章末总结 答案例1解 (1)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与一个等底圆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其直观图如图所示.(2)由三视图中尺寸知,组合体下部是底面直径为8 cm ,高为20 cm 的圆柱,上部为底面直径为8 cm ,母线长为5 cm 的圆锥.易求得圆锥高h =52-42=3(cm ),∴体积V =π·42·20+13π·42·3=336π(cm 3),表面积S =π·42+2π·4·20+π·4·5=196π(cm 2).∴该几何体的体积为336π cm 3,表面积为196π cm 2.点评 三视图画法:它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种.画图时要遵循“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被挡住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变式训练1 36 3解析 观察三视图得棱柱底面正三角形的高和侧棱长.注意图中数据33是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不是边长.棱柱的侧棱长为4,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33,设边长为a ,则32a =33,所以a =6.所以底面积为34a 2=93.所以棱柱的体积为93×4=363.例2 5解析 把图还原,ABCD 为直角梯形,AB =A 1B 1=2,CD =C 1D 1=3,AD =2A 1D 1=2.∴S 梯ABCD =(2+3)×22=5.点评 斜二测画法:主要用于水平放置的平面图画法或立体图形的画法.它的主要步骤:①画轴;②画平行于x ,y ,z 轴的线段分别为平行于x ′,y ′,z ′轴的线段;③截线段,平行于x ,z 轴的线段的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变式训练2 22解析∵OE =(2)2-1=1,∴O ′E ′=12,E ′F =24,∴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S ′=12×(1+3)×24=22.例3 证明 (1)∵BG ∶GC =DH ∶HC , ∴GH ∥BD ,又EF ∥BD ,∴EF ∥GH , ∴E 、F 、G 、H 四点共面.(2)∵G ,H 不是BC 、CD 的中点,∴EF ≠GH . 又EF ∥GH ,∴EG 与FH 不平行,则必相交,设交点为M .⎭⎪⎬⎪⎫EG ⊂面ABC HF ⊂面ACD ⇒M ∈面ABC 且M ∈面ACD ⇒M 在面ABC 与面ACD 的交线上 ⇒M ∈AC .∴GE 与HF 的交点在直线AC 上.点评 证明线共点、点共线、线共面问题,重要是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先证部分元素共点、共线、共面,再利用公理1,2,3证明其他元素也具有这个性质,要熟练地掌握这三个公理.变式训练3 证明 梯形ABB ′A ′中,A ′B ′∥AB .∴AA ′,BB ′在同一平面A ′B 内. 设直线AA ′,BB ′相交于点P ,同理BB ′、CC ′同在平面BC ′内,CC ′、AA ′同在平面A ′C 内. ∵P ∈AA ′,AA ′⊂平面A ′C , ∴P ∈平面A ′C .同理点P ∈平面BC ′. 根据公理2,点P 在平面A ′C 与平面BC ′的交线上,而平面A ′C ∩平面BC ′=CC ′,故点P ∈直线CC ′,即三直线AA ′、BB ′、CC ′相交于一点.例4 证明 (1)因为AD ∥BC ,BC ⊂平面PBC , AD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 又平面ADMN ∩平面PBC =MN , 所以AD ∥MN ,所以MN ∥BC .因为N 为PB 的中点,所以M 为PC 的中点,所以MN ∥BC ,且MN =12BC .又E 为AD 的中点,所以四边形DEN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N ∥DM .又EN ⊄平面PDC ,DM ⊂平面PDC , 所以EN ∥平面PDC .(2)因为ABCD 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BAD =60°, 所以BE ⊥AD .又因为PE ⊥AD ,PE ∩BE =E , 所以AD ⊥平面PEB .因为AD ∥BC ,所以BC ⊥平面PEB . (3)由(2)知AD ⊥PB .又因为PA =AB 且N 为PB 的中点, 所以AN ⊥PB ,又AD ∩AN =A , 所以PB ⊥平面ADMN .又PB ⊂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 ⊥平面ADMN .点评 立体几何的证明,我们要牢牢抓住“转化”这一思想,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垂直与平行都可互相转化,转化的理论依据是这三种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变式训练4 证明 (1)如图所示,连结AC 交BD 于O ,连结EO .∵底面ABCD 是正方形, ∴点O 是AC 的中点.在△PAC 中,EO 是中位线, ∴PA ∥EO .而EO ⊂平面EDB 且PA ⊄平面EDB , ∴PA ∥平面EDB .(2)∵PD⊥底面ABCD,且DC⊂平面ABCD,∴PD⊥DC.∵PD=DC,∴△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DE是斜边PC的中线,∴DE⊥PC.①由PD⊥底面ABCD,得PD⊥BC.∵底面ABCD是正方形,∴DC⊥BC.∴BC⊥平面PDC.又DE⊂平面PDC,∴BC⊥DE.②由①和②推得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DE⊥PB.又EF⊥PB,且DE∩EF=E,∴PB⊥平面EFD.。
江苏省南京市高中数学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小结 苏教版必修2
高一下期末复习系列(四) 必修二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一、填空题1、(2020·南通质检)若直线l 与直线y =1,x =7分别交于点P ,Q ,且线段PQ 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2、(2020·烟台模拟)直线3x -4y +k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实数k =________.3、(2020·金华调研)当0<k<12时,直线l 1:kx -y =k -1与直线l 2:ky -x =2k 的交点在第________象限.4、(2020·扬州检测)已知直线l 过点P(3,4)且与点A(-2,2),B(4,-2)等距离,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5、(2020·苏州质检)设圆的方程是x 2+y 2+2ax +2y +(a -1)2=0,若0<a<1,则原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6、(2020·东营模拟)点P(4,-2)与圆x 2+y 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7、(2020·南京调研)已知直线l :x -y +4=0与圆C :(x -1)2+(y -1)2=2,则圆C 上各点到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8、(2020·南京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1)2+y 2=4,P 为圆C 上一点.若存在一个定圆M ,过P 作圆M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当P 在圆C 上运动时,使得∠APB 恒为60°,则圆M 的方程为________.9、(202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3,0)在圆C :x2+y 2-2mx -4y +m 2-28=0内,动直线AB 过点P 且交圆C 于A ,B 两点,若△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6,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0、(2020江苏百校联考一)已知圆22:(2)1C x y -+=,点P 在直线:10l x y ++=上,若过点P 存在直线m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且点A 为PB 的中点,则点P 横坐标0x 的取值范围是 .11、(202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 上的中线AD =2,将△ABC 沿AD 折成60°的二面角,连接BC ,则三棱锥C -ABD 的体积为________.12、(2020·南通、扬州、泰州、宿迁调研)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__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填一个).1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是棱CC 1,C 1D 1,D 1D ,D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点M 在四边形EFGH 及其内部运动,则M 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MN ∥平面B 1BDD 1(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二、解答题1、已知三条直线:l 1:2x -y +a =0(a >0);l 2:-4x +2y +1=0;l 3:x +y -1=0,且l 1与l 2间的距离是7510.(1)求a 的值;(2)能否找到一点P ,使P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点P 在第一象限;②点P 到l 1的距离是点P 到l 2的距离的12;③点P 到l 1的距离与点P 到l 3的距离之比是2∶ 5.若能,求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 3.(1)求圆心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22,求圆P 的方程.3、(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M :22860x y x +-+=,过点(0,2)P 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M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N 。
高中数学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复习与小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直线坐标系: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点P ←−−−→一一对应实数x 。
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x),当点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为|OP|=x ;当点P 的坐标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x 。
可以通过比较两点坐标的大小来判定两点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2)向量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
从点A 到点B的向量,记作AB 。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我们可以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
例如: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OB-OA ,所以AB=x 2-x 1。
注:①向量AB 的坐标用AB 表示,当向量AB 与其所在的数轴(或与其平行的数轴)的方向相同时,规定AB=|AB |;方向相反时,规定AB=-|AB |;②注意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区别:向量的长度是一个非负数,而向量的坐标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零。
③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可理解为AC 的坐标等于首尾相连的两向量AB ,BC 的坐标之和。
(3)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 。
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
已知数轴上两点A(x 1),B(x 2)则AB=x 2-x 1,d(A,B)=|x 2-x 1|。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章末总结 苏教版必修2
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章末总结苏教版必修2一、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所研究的式子(方程)的结构是确定的,但它的全部或部分系数是待定的,然后根据题中条件来确定这些系数的方法.直线、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1求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且到点A(3,1)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变式训练1 求圆心在圆(x -32)2+y 2=2上,且与x 轴和直线x =-12都相切的圆的方程.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其实质就是整体问题化为部分问题来解决,化成部分问题后,从而增加了题设的条件.(在用二元二次方程x 2+y 2+Dx +Ey +F =0表示圆时要分类讨论);直线方程除了一般式之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在应用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时,要注意到截距等于零的情形;在用到与斜率有关的直线方程时,要注意到斜率不存在的情形.例2 求与圆x 2+(y -2)2=1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变式训练2 求过点A (3,1)和圆(x -2)2+y 2=1相切的直线方程.三、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方法,在做填空题时,有时常能收到奇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圆的问题时有时非常简便,把条件中的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去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用数量关系表示出来,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例3 曲线y =1+4-x 2与直线y =k (x -2)+4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变式训练3 直线y =x +b 与曲线x =1-y 2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第二章 章末总结 答案重点解读例1 解 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的方程为y =kx ,即kx -y =0.由题意知|3k -1|k 2+1=2,解得k =1或k =-17.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0或x +7y =0.当直线不经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a +y a=1,即x +y -a =0.由题意知|3+1-a |2=2,解得a =2或a =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2=0或x +y -6=0.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0或x +7y =0或x +y -2=0或x +y -6=0. 变式训练1 解 设圆心坐标为(a ,b ),半径为r ,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因为圆(x -32)2+y 2=2在直线x =-12的右侧,且所求的圆与x 轴和直线x =-12都相切,所以a >-12.所以r =a +12,r =|b |.又圆心(a ,b )在圆(x -32)2+y 2=2上,所以(a -32)2+b 2=2,故有⎩⎪⎨⎪⎧r =a +12,r =|b |,a -322+b 2=2.解得⎩⎪⎨⎪⎧a =12,r =1,b =±1.所以所求圆的方程是(x -12)2+(y -1)2=1或(x -12)2+(y +1)2=1.例2 解 (1)截距为0时,设切线方程为y =kx ,则d =|0-2|1+k 2=1,解得k =±3, 所求直线方程为y =±3x .(2)截距不为0时,设切线方程为x -y =a ,则d =|0-2-a |12+12=1, 解得a =-2±2,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x -y +2±2=0.综上所述,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y ±3x =0和x -y +2±2=0.变式训练2 解 当所求直线斜率存在时, 设其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1=k (x -3), 即kx -y +1-3k =0. ∵直线与圆相切,∴d =|2k -0+1-3k |1+k2=1, 解得k =0.当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x =3也符合条件.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方程是y =1和x =3.例3 ⎝ ⎛⎦⎥⎤512,34 解析 首先明确曲线y =1+4-x 2表示半圆,由数形结合可得512<k ≤34.变式训练3 -1<b ≤1或b =- 2解析 作出曲线x =1-y 2和直线y =x +b ,利用图形直观考查它们的关系,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曲线x =1-y 2变为x 2+y 2=1(x ≥0).当直线y =x +b 与曲线x 2+y 2=1相切时,则满足|0-0+b |2=1,|b |=2,b =±2.观察图象,可得当b =-2或-1<b ≤1时,直线与曲线x =1-y 2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讲义苏教版必修2
2.1.3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平行(1)若直线l1:y=k1x+b1,直线l2:y=k2x+b2,则l1∥l2⇔k1=k2且b1≠b2(k1,k2均存在).(2)设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l1∥l2⇔A1B2-A2B1=0且B1C2-B2C1≠0(或A1C2-A2C1≠0)思考:两平行直线的斜率是否一定相等.提示:只要斜率存在,则斜率一定相等.2.两条直线垂直(1)如图①,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l1⊥l2⇔k1k2=-1(k1,k2均存在).(2)如图②,若l1与l2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条斜率为零,则l1与l2的位置关系是垂直.①②思考:两直线垂直,则两直线斜率乘积是否一定为-1?提示:两直线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斜率乘积为-1.1.思考辨析(1)若直线l1与l2斜率相等,则l1∥l2. ( )(2)若直线l1∥l2(两条直线的斜率存在,分别为k1,k2),则k1=k2.( )(3)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 )[答案](1)×(2)√(3)√2.已知A(2,0),B(3,3),直线l∥AB,则直线l的斜率k=________.3 [k AB =3-03-2=3,k l =k AB =3.]3.与直线x +2y +7=0垂直的一条直线的斜率k =______.2 [直线x +2y +7=0的斜率k =-12,故与其垂直的一条直线的斜率k =2.]4.过点(0,1)且与直线2x -y =0垂直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________.x +2y -2=0 [直线2x -y =0的斜率是k =2,故所求直线的方程是y =-12x +1,即x+2y -2=0.]12(1)l 1的斜率为1,l 2经过点P (1,1),Q (3,3);(2)l 1经过点A (-3,2),B (-3,10),l 2经过点C (5,-2),D (5,5); (3)l 1经过点A (0,1),B (1,0),l 2经过点C (-1,3),D (2,0); (4)l 1:x -3y +2=0,l 2:4x -12y +1=0.思路探究:依据斜率公式,求出斜率,利用l 1∥l 2或l 1,l 2重合⇔k 1=k 2或k 1,k 2不存在判断.[解] (1)k 1=1,k 2=3-13-1=1,k 1=k 2,∴l 1与l 2重合或l 1∥l 2.(2)l 1与l 2都与x 轴垂直,通过数形结合知l 1∥l 2.(3)k 1=0-11-0=-1,k 2=0-32-(-1)=-1,k 1=k 2,数形结合知l 1∥l 2.(4)l 1的方程可变形为y =13x +23;l 2的方程可变形为y =13x +112.∵k =13,b 1=23,k 2=13,b 2=112,∵k 1=k 2且b 1≠b 2,∴l 1∥l 2.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根据下列给定的条件,判断直线l 1与直线l 2的位置关系. (1)l 1经过点A (2,1),B (-3,5),l 2经过点C (3,-3),D (8,-7);(2)l 1的倾斜角为60°,l 2经过点M (3,23),N (-2,-33). [解] (1)由题意知k 1=5-1-3-2=-45,k 2=-7-(-3)8-3=-45.因为k 1=k 2,且A ,B ,C ,D 四点不共线,所以l 1∥l 2. (2)由题意知k 1=tan 60°=3,k 2=-33-23-2-3= 3.因为k 1=k 2,所以l 1∥l 2或l 1与l 2重合.12(1)直线l 1:2x -4y +7=0,直线l 2:2x +y -5=0; (2)直线l 1:y -2=0,直线l 2:x -ay +1=0;(3)直线l 1经过点⎝ ⎛⎭⎪⎫0,54,⎝ ⎛⎭⎪⎫53,0,l 2经过点⎝ ⎛⎭⎪⎫0,-78,⎝ ⎛⎭⎪⎫76,0. 思路探究:利用两直线垂直的斜率关系判定. [解] (1)k 1=12,k 2=-2,∵k 1·k 2=12×(-2)=-1,∴l 1与l 2垂直.(2)当a =0时,直线l 2方程为x =-1,即l 2斜率不存在,又直线l 1的斜率为0,故两直线垂直.当a ≠0时,直线l 2的斜率为1a,又直线l 1的斜率为0,故两直线相交但不垂直.(3)k 1=0-5453-0=-34,k 2=0-⎝ ⎛⎭⎪⎫-7876-0=34.∵k 1·k 2≠-1,∴两条直线不垂直.1.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的依据是:当这两条直线都有斜率的前提下,只需看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否等于-1即可,但应注意有一条直线与x 轴垂直,另一条直线与x 轴平行时,两直线也垂直.2.直接使用A 1A 2+B 1B 2=0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更有优势.2.判断下列各组中的直线l 1与l 2是否垂直:(1)l 1经过点A (-1,-2),B (1,2),l 2经过点M (-2,-1),N (2,1); (2)l 1的斜率为-10,l 2经过点A (10,2),B (20,3);(3)l 1经过点A (3,4),B (3,100),l 2经过点M (-10,40),N (10,40).[解] (1)直线l 1的斜率k 1=2-(-2)1-(-1)=2,直线l 2的斜率k 2=1-(-1)2-(-2)=12,k 1k 2=1,故l 1与l 2不垂直.(2)直线l 1的斜率k 1=-10,直线l 2的斜率k 2=3-220-10=110,k 1k 2=-1,故l 1⊥l 2.(3)l 1的倾斜角为90°,则l 1⊥x 轴. 直线l 2的斜率k 2=40-4010-(-10)=0,则l 2∥x 轴.故l 1⊥l 2.1.如图,设直线l 1与l 2的倾斜角分别为α1与α2,且α1<α2,斜率分别为k 1,k 2,若l 1⊥l 2,α1与α2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示] α2=90°+α1.因为三角形任意一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2.已知A (-4,3),B (2,5),C (6,3),D (-3,0)四点,若顺次连接A ,B ,C ,D 四点,试判定四边形ABCD 的形状.[提示] 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理由如下: 如图,由斜率公式得k AB =5-32-(-4)=13,k CD =0-3-3-6=13, k AD =0-3-3-(-4)=-3,k BC =3-56-2=-12, ∵k AB =k CD ,AB 与CD 不重合.∴AB ∥CD ,又k AD ≠k BC ,∴AD 与BC 不平行. 又∵k AB ·k AD =13×(-3)=-1,∴AB ⊥AD ,故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例3】 已知点A (2,2)和直线l :3x +4y -20=0,求: (1)过点A 和直线l 平行的直线方程; (2)过点A 和直线l 垂直的直线方程.思路探究:利用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求解或利用与已知直线平行与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求解.[解] 法一:∵3x +4y -20=0,∴k l =-34.(1)设过点A 与l 平行的直线为l 1.∵kl 1=k l =-34,∴l 1的方程为y -2=-34(x -2),即3x +4y -14=0.(2)设过点A 与l 垂直的直线为l 2.∵k l kl 2=-1,∴⎝ ⎛⎭⎪⎫-34×kl 2=-1,∴kl 2=43.∴l 2的方程为y -2=43(x -2),即4x -3y -2=0.法二:(1)设与直线l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3x +4y +m =0, 则6+8+m =0,∴m =-14,∴3x +4y -14=0为所求.(2)设与直线l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4x -3y +n =0, 则8-6+n =0,∴n =-2, ∴4x -3y -2=0为所求.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应用(1)求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此类问题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求斜率,进而求方程;二是利用直线系方程求解,与已知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 +By +D =0(C ≠D ),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Bx -Ay +D =0.(2)由直线平行或垂直求参数的值,此类问题直接利用平行和垂直的条件,列关于参数的方程求解即可.3.(1)已知四点A (5,3),B (10,6),C (3,-4),D (-6,11),求证:AB ⊥CD ; (2)已知直线l 1的斜率k 1=34,直线l 2经过点A (3a ,-2),B (0,a 2+1),且l 1⊥l 2,求实数a 的值.[解] (1)证明:由斜率公式得:k AB =6-310-5=35, k CD =11-(-4)-6-3=-53,则k AB ·k CD =-1,∴AB ⊥CD . (2)∵l 1⊥l 2,∴k 1·k 2=-1, 即34×a 2+1-(-2)0-3a =-1, 解得a =1或a =3.1.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条件,会利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难点是利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步骤.(2)利用斜率公式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 (3)判断图形形状的方法步骤.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利用斜率判断含字母参数的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时,对字母分类讨论.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若两直线斜率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B .若l 1∥l 2,则k 1=k 2C .若两直线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存在,则两直线相交D .若两直线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C [A 中,当k 1=k 2时,l 1与l 2平行或重合,错误;B 中,若l 1∥l 2,则k 1=k 2或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错误;D 中两直线可能重合.]2.过点(3,6),(0,3)的直线与过点(6,2),(2,0)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垂直 [过点(3,6),(0,3)的直线的斜率k 1=6-33-0=2-3;过点(6,2),(2,0)的直线的斜率k2=2-06-2=3+ 2.因为k1·k2=-1,所以两条直线垂直.]3.已知直线(a-1)x+y-1=0与直线2x+ay+1=0平行,则实数a=________.2[由已知,得(a-1)a-2=0,解得a=-1或a=2,当a=-1时,两直线重合,故a =2.]4.已知直线l1:ax+3y=3,l2:x+2ay=5,若l1⊥l2,求a的值.[解]直线l1:ax+3y-3=0,直线l2:x+2ay-5=0.∵l1⊥l2,∴a×1+3×2a=0,即a=0.。
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章末复习课讲义苏教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值为1,求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思路探究:考虑直线斜率是否存在,不存在时可直接求出,存在时设方程利用截距关系求k.[解](1)当两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1,x=0,它们在x轴上截距之差的绝对值为1,满足题意;(2)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k,则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y=k(x+1),y=kx+2.令y=0,分别得x=-1,x=-\f(2,k).由题意得错误!=1,即k=1.则直线的方程为y=x+1,y=x+2,即x-y+1=0,x-y+2=0。
ﻬ综上可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1,x=0,或x-y+1=0,x-y+2=0。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选取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各有优劣,在使用时要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尤其在选用四种特殊形式的方程时,注意其适用条件,必要时要对特殊情况进行讨论.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最基本的位置关系,其判定如下:1.求经过两直线2x-3y-3=0和x+y+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y-1=0平行的直线l的方程.[解]法一:由方程组错误!得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l和直线3x-y-1=0平行,∴直线l的斜率k=3,∴根据点斜式有y-错误!=3错误!未定义书签。
.即所求直线方程为15x-5y+2=0。
法二:∵直线l过两直线2x-3y-3=0和x+y+2=0的交点,∴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2x-3y-3+λ(x+y+2)=0,即(λ+2)x+(λ-3)y+2λ-3=0.∵直线l与直线3x-y-1=0平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解得λ=错误!.从而所求直线方程为15x-5y+2=0.ﻬ122+(y-5)2=4。
(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错误!未定义书签。
,求直线l的方程;(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圆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思路探究:(1)设出方程,求出弦心距,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k。
苏教版学高中数学必修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讲义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能根据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重点)2.当两个圆有公共点时能求出它们的公共点,能运用两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有关问题.(易错点)3.了解两圆相交时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求法;了解两圆公切线的概念,会判断所给直线是不是两圆的公切线.(难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几何法: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r2,两圆的圆心距为d,则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如下: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图示d与r1,r2的关系d>r1+r2d=r1+r2|r1—r2|<d<r1+r2d=|r1—r2|d<|r1—r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思考辨析(1)两圆方程联立,若方程组有两个解,则两圆相交.()(2)若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一定外离.()(3)若两圆外切,则两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反之也成立.()(4)若两圆有公共点,则|r1—r2|≤d≤r1+r2. ()[答案] (1)√(2)×(3)×(4)√2.两圆x2+y2+6x+4y=0及x2+y2+4x+2y—4=0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x+y+2=0 [联立错误!1—2得:x+y+2=0.]3.圆x2+y2=1与圆x2+y2+2x+2y+1=0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1,0)和(0,—1)[由错误!解得错误!或错误!]4.圆C1:x2+y2+4x—4y+7=0和圆C2:x2+y2—4x—10y+13=0的公切线有________条.3[圆C1的圆心坐标为C1(—2,2),半径r1=1.∵圆C2的圆心坐标为C2(2,5),半径r2=4.∴|C1C2|=错误!=5,r1+r2=5,∴两圆外切.故公切线有3条.]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1222222(1)m=1时,圆C1与圆C2有什么位置关系?(2)是否存在m使得圆C1与圆C2内含?思路探究:(1)参数m的值已知,求解时可先找出圆心及半径,然后比较两圆的圆心距d与r1+r和|r1—r2|的大小关系.(2)假设存在m使得圆C1与圆C2内含,则圆心距d<|r1—r2|.2[解] (1)∵m=1,∴两圆的方程分别可化为:C1:(x—1)2+(y+2)2=9.C2:(x+1)2+y2=1.两圆的圆心距d=错误!=2错误!,又∵r1+r2=3+1=4,r1—r2=3—1=2,∴r1—r2<d<r1+r2,所以圆C1与圆C2相交.(2)假设存在m使得圆C1与圆C2内含,则错误!<3—1,即(m+1)2<0,显然不等式无解.故不存在m使得圆C1与圆C2内含.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常用几何法,即转化为判断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与差之间的大小关系.1.已知圆C1:x2+y2—2ax—2y+a2—15=0,C2:x2+y2—4ax—2y+4a2=0(a>0).试求a为何值时两圆C1,C2(1)相切;(2)相交;(3)相离;(4)内含.[解] 对圆C1,C2的方程,经配方后可得:C1:(x—a)2+(y—1)2=16,C2:(x—2a)2+(y—1)2=1,∴圆心C1(a,1),r1=4,C2(2a,1),r2=1,∴|C1C2|=错误!=a,(1)当|C1C2|=r1+r2=5,即a=5时,两圆外切,当|C1C2|=r1—r2=3,即a=3时,两圆内切.(2)当3<|C1C2|<5,即3<a<5,时,两圆相交.(3)当|C1C2|>5,即a>5时,两圆外离.(4)当|C1C2|<3,即0<a<3时,两圆内含.两圆相交的问题122222(1)求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公共弦的长.思路探究: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解] (1)设两圆的交点分别为A(x1,y1),B(x2,y2).将点A的坐标代入两圆方程,得错误!1—2,得x1—2y1+4=0,故点A在直线x—2y+4=0上.同理,点B也在直线x—2y+4=0上,即点A,B均在直线x—2y+4=0上.因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x—2y+4=0,即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4=0.(2)圆C1的方程可化为(x—1)2+(y+5)2=50,所以C1(1,—5),半径r1=5错误!.C1(1,—5)到公共弦的距离d=错误!=3错误!.设公共弦的长为l,则l=2错误!=2错误!=2错误!.1.利用两圆的方程相减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时,必须注意只有当两圆方程中二次项的系数相同时,才能如此求解,若二次项的系数不同,需先调整方程中各项的系数.2.求两圆的公共弦长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求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再利用圆的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二是联立两圆的方程求出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弦长.2.求圆心在直线x—y—4=0上,且经过两圆x2+y2—4x—6=0和x2+y2—4y—6=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解] 由错误!得错误!或错误!即两圆的交点坐标为A(—1,—1),B(3,3).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C为(a,a—4),由题意可知CA=CB,即错误!=错误!,解得a=3,∴C(3,—1).∴CA=错误!=4,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16.两圆相切的问题1.若已知圆C1:x2+y2=a2(a>0)和C2:(x—2)2+y2=1,那么a取何值时C1与C2相外切?[提示] 由|C1C2|=a+1,得a+1=2,∴a=1.2.若将探究1中,C2的方程改为(x—2)2+y2=r2(r>0),那么a与r满足什么条件时两圆相切?[提示] 若两圆外切,则a+r=|C1C2|=2,即a+r=2时外切.若两圆内切,则|r—a|=|C1C2|=2.∴r—a=2或a—r=2.【例3】已知圆C1:x2+y2+4x—4y—5=0与圆C2:x2+y2—8x+4y+7=0.(1)证明:圆C1与圆C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公切线的方程;(2)求过点(2,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思路探究:(1)证明|C1C2|=r1+r2,两圆方程相减得公切线方程.(2)由圆系方程设圆的方程,将已知点代入.[解] (1)把圆C1与圆C2都化为标准方程形式,得(x+2)2+(y—2)2=13,(x—4)2+(y+2)2=13;圆心与半径长分别为C1(—2,2),r1=错误!;C2(4,—2),r2=错误!,因为|C1C2|=错误!=2错误!=r1+r2,所以圆C1与圆C2相切.由错误!得12x—8y—12=0,即3x—2y—3=0,这就是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2)由圆系方程,可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λ(3x—2y—3)=0.点(2,3)在此圆上,将点坐标代入方程解得λ=错误!.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错误!(3x—2y—3)=0,即x2+y2+8x—错误!y—9=0.两圆相切有如下性质(1)设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则两圆相切错误!(2)两圆相切时,两圆圆心的连线过切点(两圆若相交时,两圆圆心的连线垂直平分公共弦).在解题过程中应用这些性质,有时能大大简化运算.3.求与圆C:x2+y2—2x=0外切且与直线l:x+错误!y=0相切于点M(3,—错误!)的圆的方程.[解] 圆C的方程可化为(x—1)2+y2=1,圆心C(1,0),半径为1.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r>0),由题意可知错误!解得错误!或错误!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2=4或x2+(y+4错误!)2=36.1.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会利用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解决有关问题,能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平面几何问题.难点是利用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1)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及应用.(2)求两圆公共弦长的方法.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时易忽略相切的两种情况而丢解.1.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切C.相交D.内含C[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错误!=错误!.∵3—2<d<3+2,∴两圆相交.]2.已知圆C1:x2+y2—2mx+m2=1与圆C2:x2+y2+2y=8外离,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错误!)∪(错误!,+∞)[圆C1可化为(x—m)2+y2=1,圆C2可化为x2+(y +1)2=9,所以圆心C1(m,0),C2(0,—1),半径r1=1,r2=3,因为两圆外离,所以应有C1C2>r1+r2=1+3=4,即错误!>4,解得m>错误!或m<—错误!.]3.半径长为6的圆与x轴相切,且与圆x2+(y—3)2=1内切,则此圆的方程为________.(x±4)2+(y—6)2=36 [设圆心坐标为(a,b),由题意知b=6,错误!=5,可以解得a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6)2=36.]4.已知圆C1:x2+y2—2mx+4y+m2—5=0,圆C2:x2+y2+2x—2my+m2—3=0,m为何值时,(1)圆C1与圆C2外切;(2)圆C1与圆C2内含.[解] 将圆C1,圆C2化为标准形式得C1:(x—m)2+(y+2)2=9,C2:(x+1)2+(y—m)2=4.则C1(m,—2),C2(—1,m),r1=3,r2=2,C1C2=错误!=错误!.(1)当圆C1与圆C2外切时,有r1+r2=C1C2,则错误!=5,解得m=—5或2,即当m=—5或2时,两圆外切.(2)当圆C1与圆C2内含时,C1C2<r1—r2,∴错误!<1,即m2+3m+2<0.∵f(m)=m2+3m+2的图象与横坐标轴的交点是(—2,0),(—1,0),∴由m2+3m+2<0,可得—2<m<—1,即当—2<m<—1时,两圆内含.。
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本章优化总结课件(苏教版必修2)
本章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方程中最基本的 两个概念,它们从“形”与“数”两个方面刻 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 α 与斜率 k 的对 应关系和单调性,是做题的易错点,应引起特 别的重视.
(2)经过 A(x1,y1),B(x2,y2)(x1≠x2)两点的直
例5 5 实数 k 为何值时,两圆 C1:x2+y2+4x- 6y+12=0,C2:x2+y2-2x-14y+k=0 相交、 相切、外离、内含.
【分析】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确
定圆心之间的距离,其次确定半径之和或差,
再分类比较,作出判断.
【解】 把两圆方程化为标准式,C1:(x+2)2 +(y-3)2=1,C2:(x-1)2+(y-7)2=50-k. ∴50-k>0⇒k<50 且 r1+r2= 50-k+1, |r1-r2|=| 50-k-1|,C1(-2,3),C2(1,7), 若 C1C2>|r1+r2|,即 5> 50-k+1⇒34<k<50 时,两圆外离;
当 90°<α ≤135°时,直线 l 的斜率 k=tan α ≤-1.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1] ∪[1,+∞).
求直线方程
直线的方程有五种形式,在求直线方程时要选 择恰当的形式,其中以点斜式,斜截式最为常 用,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方程.
求过定例点2P(2,1)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 形的面积为4的直线方程.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使用直线的 截距式,通过直线过定点和与坐标轴所围成 的三角形面积列方程.
【解】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a+by=1. ∵直线过点 P(2,1),∴2a+b1=1,即 a+2b= ab .① 又由已知,可得21|ab|=4,即|ab|=8.②
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2空间几何知识讲解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C 'D '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 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C 'D '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 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P A 'B 'C 'D 'E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 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 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期末复习系列(四) 必修二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一、填空题1、(2020·南通质检)若直线l 与直线y =1,x =7分别交于点P ,Q ,且线段PQ 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2、(2020·烟台模拟)直线3x -4y +k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实数k =________.3、(2020·金华调研)当0<k<12时,直线l 1:kx -y =k -1与直线l 2:ky -x =2k 的交点在第________象限.4、(2020·扬州检测)已知直线l 过点P(3,4)且与点A(-2,2),B(4,-2)等距离,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5、(2020·苏州质检)设圆的方程是x 2+y 2+2ax +2y +(a -1)2=0,若0<a<1,则原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6、(2020·东营模拟)点P(4,-2)与圆x 2+y 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7、(2020·南京调研)已知直线l :x -y +4=0与圆C :(x -1)2+(y -1)2=2,则圆C 上各点到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8、(2020·南京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1)2+y 2=4,P 为圆C 上一点.若存在一个定圆M ,过P 作圆M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当P 在圆C 上运动时,使得∠APB 恒为60°,则圆M 的方程为________.9、(202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3,0)在圆C :x2+y 2-2mx -4y +m 2-28=0内,动直线AB 过点P 且交圆C 于A ,B 两点,若△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6,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0、(2020江苏百校联考一)已知圆22:(2)1C x y -+=,点P 在直线:10l x y ++=上,若过点P 存在直线m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且点A 为PB 的中点,则点P 横坐标0x 的取值范围是 .11、(202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 上的中线AD =2,将△ABC 沿AD 折成60°的二面角,连接BC ,则三棱锥C -ABD 的体积为________.12、(2020·南通、扬州、泰州、宿迁调研)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__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填一个).1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是棱CC 1,C 1D 1,D 1D ,D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点M 在四边形EFGH 及其内部运动,则M 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MN ∥平面B 1BDD 1(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二、解答题1、已知三条直线:l 1:2x -y +a =0(a >0);l 2:-4x +2y +1=0;l 3:x +y -1=0,且l 1与l 2间的距离是7510.(1)求a 的值;(2)能否找到一点P ,使P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点P 在第一象限;②点P 到l 1的距离是点P 到l 2的距离的12;③点P 到l 1的距离与点P 到l 3的距离之比是2∶ 5.若能,求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 3.(1)求圆心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22,求圆P 的方程.3、(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M :22860x y x +-+=,过点(0,2)P 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M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N 。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ON MP ,求k 的值。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是坐标原点,A(6,23),B(8,0),圆C 是△OAB 的外接圆,过点(2,6)的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为4 3. (1)求圆C 的方程及直线l 的方程;(2)设圆N 的方程为(x -4-7cos θ)2+(y -7sin θ)2=1(θ∈R),过圆N 上任意一点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PE ,PF ,切点为E ,F ,求CE →·CF →的最大值.5、(2020·常州监测)如图,在直三棱柱A1B1C1-ABC中,AB⊥BC,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C;(2)求证:平面AEF⊥平面AA1B1B;(3)若A1A=2AB=2BC=2a,求三棱锥F-ABC的体积.6、(2020·南京、盐城一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F分别为BB1,AC的中点.(1)求证:BF∥平面A1EC;(2)求证:平面A1EC⊥平面ACC1A1.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A⊥平面ABCD,PD∥EA,AD=PD=2EA=2,F,G,H分别为BP,BE,PC的中点.(1)求证:FG∥平面PDE;(2)求证:平面FGH⊥平面ABE;(3)在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PB⊥平面EFM?若存在,求出线段P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一、填空题1、解析 依题意,设点P(a,1),Q(7,b),则有⎩⎪⎨⎪⎧a +7=2,b +1=-2,解得a =-5,b =-3,从而可知直线l 的斜率为-3-17+5=-13.答案 -132、解析 令x =0,得y =k 4;令y =0,得x =-k3,则有k 4-k3=2,所以k =-24.答案 -243、解析 解方程组⎩⎪⎨⎪⎧kx -y =k -1,ky -x =2k 得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k k -1,2k -1k -1,因为0<k<12,所以k k -1<0,2k -1k -1>0,故交点在第二象限.答案 二4、解析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4=k(x -3), 即kx -y +4-3k =0,由已知,得|-2k -2+4-3k|1+k 2=|4k +2+4-3k|1+k 2, ∴k =2或k =-23.∴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2=0或2x +3y -18=0. 答案 2x +3y -18=0或2x -y -2=05、解析 将圆的一般方程化成标准方程为(x +a)2+(y +1)2=2a ,因为0<a<1,所以(0+a)2+(0+1)2-2a =(a -1)2>0,即0+a 2+0+12>2a ,所以原点在圆外. 答案 在圆外6、解析 设圆上任一点为Q(x 0,y 0),PQ 的中点为M(x ,y),则⎩⎪⎨⎪⎧x =4+x 02,y =-2+y2,解得⎩⎪⎨⎪⎧x 0=2x -4,y 0=2y +2.因为点Q 在圆x 2+y 2=4上,所以x 20+y 20=4,即(2x -4)2+(2y +2)2=4,化简得(x -2)2+(y +1)2=1.答案 (x -2)2+(y +1)2=1 7、解析 由题意得C 上各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等于圆心(1,1)到直线l 的距离减去半径,即|1-1+4|2-2= 2.答案 2 8、解析 设圆M 的半径为r ,则由圆的几何性质可得PM =2r.又r 是定值,所以PM 是定值.又点P 在圆C 上,只有到圆心C 的距离是定值,所以点M 与C 重合,即PM =PC =2,所以r =1,故圆M 的方程是(x -1)2+y 2=1.答案 (x -1)2+y 2=19、解析 因为点P(3,0)在圆C :(x -m)2+(y -2)2=32内,所以(3-m)2+(0-2)2<32,解得3-27<m <3+27 ①.设圆心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则d ∈[0,PC],△ABC 的面积为12AB·d=12×2r 2-d 2·d=32-d 2d 2≤32-d 2+d 22=16,当且仅当d =4时取等号,所以4≤PC=m -32+4,解得m≥3+23或m≤3-23,与①取交集可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23,3+27)∪(3-27,3-23]. 答案 [3+23,3+27)∪(3-27,3-23] 10、解析 法一:数形结合法:设 ,由题意可得,即 ,解之得.法二:设点,,则由条件得A 点坐标为 , ,从而,整理得 , 化归为 ,从而,于是由 得 。
答案 [-1,2]11、解析 由题意可得∠CDB =60°,DC =DB ,所以△DC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且AD⊥平面DCB ,所以三棱锥C -ABD 的体积为13S △BCD ·AD=13×12×2×2sin 60°×2=233.答案23312、解析 因为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若l ⊥m ,则l ⊥α,所以充分性成立;反过来,若l ⊥α,则l ⊥m ,所以必要性成立,故“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 答案 充要13、解析 如图,连接FH ,HN ,FN , 由题意知HN ∥面B 1BDD 1, FH ∥面B 1BDD 1. 且HN∩FH=H ,∴面NHF ∥面B 1BDD 1.∴当M 在线段HF 上运动时, 有MN ∥面B 1BDD 1. 答案 M ∈线段HF 二、解答题1、解 (1)直线l 2:2x -y -12=0,所以两条平行线l 1与l 2间的距离为d =⎪⎪⎪⎪⎪⎪a -⎝ ⎛⎭⎪⎫-1222+-12=7510, 所以⎪⎪⎪⎪⎪⎪a +125=7510,即⎪⎪⎪⎪⎪⎪a +12=72,又a >0,解得a =3. (2)假设存在点P ,设点P(x 0,y 0).若P 点满足条件②,则P 点在与l 1,l 2平行的直线l′:2x -y +c =0上,且|c -3|5=12⎪⎪⎪⎪⎪⎪c +125,即c =132或116,所以2x 0-y 0+132=0或2x 0-y 0+116=0;若P 点满足条件③,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有|2x 0-y 0+3|5=25|x 0+y 0-1|2,即|2x 0-y 0+3|=|x 0+y 0-1|,所以x 0-2y 0+4=0或3x 0+2=0;由于点P 在第一象限,所以3x 0+2=0不可能.联立方程2x 0-y 0+132=0和x 0-2y 0+4=0,解得⎩⎪⎨⎪⎧x 0=-3,y 0=12;(舍去)联立方程2x 0-y 0+116=0和x 0-2y 0+4=0,解得⎩⎪⎨⎪⎧x 0=19,y 0=3718.所以存在点P ⎝ ⎛⎭⎪⎫19,3718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2、解 (1)设P(x ,y),圆P 的半径为r.由题设y 2+2=r 2,x 2+3=r 2,从而y 2+2=x 2+3.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y 2-x 2=1.(2)设P(x 0,y 0),由已知得|x 0-y 0|2=22.又P 在双曲线y 2-x 2=1上,从而得⎩⎪⎨⎪⎧|x 0-y 0|=1,y 20-x 20=1.由⎩⎪⎨⎪⎧x 0-y 0=1,y 20-x 20=1,得⎩⎪⎨⎪⎧ x 0=0,y 0=-1.此时,圆P 的半径r = 3. 由⎩⎪⎨⎪⎧x 0-y 0=-1,y 20-x 20=1,得⎩⎪⎨⎪⎧x 0=0,y 0=1.此时,圆P 的半径r = 3.故圆P 的方程为x 2+(y -1)2=3或x 2+(y +1)2=3.3、解:(1)方法一:圆的方程可化为22(4)10x y -+=,直线可设为2+=kx y , 即20kx y -+=,圆心M 到直线的距离为21d k =+,依题意d <22(42)10(1)k k +<+,解之得:133k -<<; 方法二:由⎧⎨⎩228602x y x y kx +-+==+可得:22(1)4(2)100k x k x ++-+=,依题意22[4(2)]40(1)0k k ∆=--+>,解之得:133k -<<. (2)方法一:因为//ON MP ,且MP 斜率为12-,故直线ON :12y x =-, 由⎧⎨⎩122y x y kx =-=+可得42(,)2121N k k -++, 又N 是AB 中点,所以MN AB ⊥,即21214421k k k +=---+, 解之得:43k =-.方法二: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22x x y y N ++由⎧⎨⎩228602x y x y kx +-+==+可得:22(1)4(2)100k x k x ++-+=, 所以1224(2)1k x x k -+=-+,又//ON MP ,且MP 斜率为12-, 所以12121222y y x x +=-+,即121212y y x x +=-+,也就是1212()412k x x x x ++=-+, 所以224(2)()4114(2)21k k k k k --++=---+,解之得:43k =-.方法三:点N 的坐标同时满足⎧⎪⎨⎪⎩21214y kx y x y x k=+=-=--,解此方程组,消去,x y 可得43k =-.4、解:(1)因为A(6,23),B(8,0),所以△OAB 为以O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4)2+y 2=16.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l :x =2,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43,所以l :x =2符合题意.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l :y -6=k(x -2),即kx -y +6-2k =0. 因为被圆C 截得弦长为43,所以圆心C 到直线的距离为2.所以|4k +6-2k|1+k2=2,解得k =-43,所以l :y -6=-43(x -2),即4x +3y -26=0. 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4x +3y -26=0.(2)因为圆心N(4+7cos θ,7sin θ),若设N(x ,y),则⎩⎪⎨⎪⎧x =4+7cos θ,y =7sin θ所以(x -4)2+y 2=49.即圆心N 在以(4,0)为圆心,7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如图,设∠ECF =2α,则CE →·CF →=|CE →|·|CF →|·cos 2α=16cos 2α=32cos 2α-16.在Rt △PCF 中,cos α=CF PC =4PC .由圆的几何性质得NC +1≥PC≥NC-1=7-1=6,所以12≤cos α≤23.由此可得CE →·CF →≤-169,则CE →·CF →的最大值为-169.5、(1)证明 连接A 1C.∵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A 1C 1C 是矩形, ∴点F 在A 1C 上,且为A 1C 的中点.在△A 1BC 中,∵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EF ∥BC. 又∵B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证明 ∵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B 1B ⊥平面ABC , ∴B 1B ⊥BC.∵EF ∥BC ,AB ⊥BC ,∴AB ⊥EF ,B 1B ⊥EF. ∵B 1B∩AB=B ,∴EF ⊥平面ABB 1A 1.∵EF ⊂平面AEF ,∴平面AEF ⊥平面ABB 1A 1.(3)解 V F -ABC =12VA 1-ABC =12×13×S △ABC ×AA 1=12×13×12a 2×2a=a36.6、证明 (1)连接AC 1并交A 1C 于点O ,连接OE ,OF ,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ACC 1A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A =OC 1.又因为F 为AC 的中点,所以OF ∥CC 1且OF =12CC 1.因为E 为BB 1的中点,所以BE ∥CC 1且BE =12CC 1.所以BE ∥OF 且BE =OF ,所以四边形BEO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 ∥OE.又BF ⊄平面A 1EC ,OE ⊂平面A 1EC ,所以BF ∥平面A 1EC. (2)由(1)知BF ∥OE ,因为AB =CB ,F 为AC 的中点, 所以BF ⊥AC ,所以OE ⊥AC.又因为AA 1⊥底面ABC ,而BF ⊂底面ABC ,所以AA 1⊥BF. 由BF ∥OE 得OE ⊥AA 1,而AA 1,AC ⊂平面ACC 1A 1,且AA 1∩AC =A ,所以OE ⊥平面ACC 1A 1.因为OE ⊂平面A 1EC ,所以平面A 1EC ⊥平面ACC 1A 1.7、(1)证明 因为F ,G 分别为PB ,BE 的中点,所以FG ∥PE ,又FG ⊄平面PDE ,PE ⊂平面PDE ,所以FG ∥平面PDE. (2)证明 因为EA ⊥平面ABCD ,所以EA ⊥CB. 又CB ⊥AB ,AB∩AE=A ,所以CB ⊥平面ABE. 由已知F ,H 分别为线段PB ,PC 的中点, 所以FH ∥BC.则FH ⊥平面ABE.而FH ⊂平面FGH ,所以平面FGH ⊥平面ABE.(3)解 在线段PC 上存在一点M ,使PB ⊥平面EFM. 证明如下:如图,在PC 上取一点M ,连接EF ,EM ,FM.在直角三角形AEB 中,因为AE =1,AB =2,所以BE = 5. 在直角梯形EADP 中,因为AE =1,AD =PD =2,所以PE =5, 所以PE =BE.又F 为PB 的中点,所以EF ⊥PB. 要使PB ⊥平面EFM ,只需使PB ⊥FM. 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PD ⊥CB , 又CB ⊥CD ,PD∩CD=D ,所以CB ⊥平面PCD ,而PC ⊂平面PCD ,所以CB ⊥PC.若PB ⊥FM ,则△PFM ∽△PCB ,可得PM PB =PFPC .由已知可求得PB =23,PF =3,PC =22,所以PM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