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新课标1卷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新课标1卷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答案】1、A 2、C 3、D【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答案】4.D 5.B 6.B【解析】4.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D.冬至日 P>1
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 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 4﹣6 题.
第1页(共23页)
4.(4 分)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4 分)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
C.
D.
第3页(共23页)
11.(4 分)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46 分) 12.(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第11页(共23页)
【解答】解: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 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 对。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 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 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 素。
【解答】解: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 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能光热电站带来的影响,获取图中信息
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4 分)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
值为 P,则( )Fra bibliotek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I——文综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I——文综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1)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地理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地理试题评析

考查(第37题)代替。

自然地理中考查比较“热”的河流知识也“降了温”,仅限于出现在综合题36题探讨沙源问题时作为答案的一个要点,如三角洲、河滩成为沙源地。

另外,全卷对气候知识的考查比重也在降低,考查方式上变直接考查为间接考查,甚至不易让人觉察。

如第36题第(2)问,分析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一是气候干燥,降水少,二是多大风。

第42题旅游地理指出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就突出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多大风的特征。

3. 格外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区域地理考查中,格外关注了生态环境脆弱区。

如第4-6题探讨新疆地区兰新铁路建设的区位及城镇分布的影响因素;第36题探讨错那湖沿岸的风沙活动;第37题沙特阿拉伯的磷酸盐工业布局;第42题青海湖鸟岛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第43题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

解题时都涉及“回应”区域的主要特征,如新疆与沙特阿拉伯的干旱,错那湖东北部冬春季节的风沙也与干旱相关;在所考查的区域中,有三次出现青藏地区,考查角度又在不断变化,第36题强调冬春季的干燥与大风,第42题突出青藏高原的整体特征—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温差大,第43题则关注“山高、坡陡、谷深”的地形,有宏观有微观的视域转换。

二、紧紧抓住图表能力考查解读新信息全卷一共涉及9幅图像和一个表格,图像类型主要有景观图、区域图、变化曲线图、等高线地形图,其中景观图涉及两个题目,一是第1-3题为人文景观图,二是第44题为自然景观图;区域图考查最多,达四幅,全卷突出了对区域地理的考查,使能力考查中综合性能力考查增强。

图像图表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在考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幅图的呈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如第7-9题解答必须根据图表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第10题解答需要进行定量计算,而计算公式则需要利用变化曲线的相关性获得。

第44题,则通过景观图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坡耕地上的切坡”,诠释了新的概念。

总之,图像为进一步解读信息提供了支撑。

201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1卷高清解析评析(-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陕西)

201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1卷高清解析评析(-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陕西)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加州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但据 英国《每日邮报》2月16日报道,由于国家能源局曝光了飞过发电厂上空的鸟类翅膀被烤 焦的照片后,有关该发电厂环境方面的争议在持续升温中。
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莫哈韦沙漠,占地5平方英里(12.95 平方千米)。该发电厂由3个发电机组构成,周围环绕30万个反射镜,最多能供14万户家 庭用电。
在对沙漠野生动物影响的监管争议持续几年之后,伊凡帕太阳能发电厂11号投入使用, 但却受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猛烈攻击,因为环保团体认为发电厂35万个巨大反射镜产生 的1000华氏度(约合538摄氏度)高温灼伤甚至杀死了很多鸟类,并质疑以此为代价产生 的清洁能源的价值。
根据去年开发商Bright Source Energy发布的数据,发电站施工现场发现许多受伤的鸟 类。相关监管机构目前正就此对伊凡帕太阳能发电厂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
今年早些时候,1号机组正在 进行蒸汽测试。用肉眼直视 太阳能塔是十分不可取的行 为。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发 电不同,Ivanpah项目采用 了热能发电技术。通过成千 上万个定日镜,将阳光反射 到三个太阳能塔上,阳光的 热量在那里汇集,并对水加 热产生水蒸气,从而推动涡 轮发电。
鸟瞰1号机组及其周围的反射镜。在莫哈韦沙漠,每年有330天都是阳光普照,这为太阳 能光热发电场提供了稳定的能量来源。这种技术与传统的燃煤和天然气发电厂相同,只是 变成了由太阳来提供热能。
Ivanpah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有多么华丽?当地官员甚至担心发电场亮起来的时候,会分散 附近I-15公路上司机的注意力。
从另一个角度鸟瞰Ivanpah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每一个太阳能塔周围都有成千上万个定日镜
图中这些定日镜每天都会随着太阳的轨迹改变方向,将阳光持续反射到太阳能塔上。

2014年全国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全国卷

2014年全国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全国卷

2014·全国卷(文综地理)[2014·全国卷]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1.A[解析] 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具有薄、轻、短、小的特点,运输量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便于运输,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2.B[解析] 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读材料可知,M公司的电子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故其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的原因不是由于中国市场广阔。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美国经济发达,工人工资水平高,劳动力价格比中国高。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3.C[解析] 扩大和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都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措施主要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两方面入手。

[2014·全国卷] 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4~6题。

图2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A[解析] 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1(含答案)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C】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D】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D】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B】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B】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 交通(分类汇编)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 交通(分类汇编)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 交通(2014·新课标I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存,B对。

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有城镇发展兴起,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

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考点:影响城镇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布局的原则。

(2014·广东卷)1、图1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例的提示,由图可知流量的5个等级由粗细不同的线表示,所以粗细相同的线为同一等级,济源和开封两个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

考点:该题考查交通和读图理解分析能力。

(2014·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2014·江苏卷)图6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绝对精品)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绝对精品)

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B
C20.2河1/10流/10分布
D.沙漠分布
9
【解析6】. 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选B。
【解人析类7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
的全生球变物化量问等题于。一地科上研生小物组量选择和受地人下类生干物扰较量小之的和某,地随,实着验时模间拟发大展气氮,沉降
C20地从.2河1/势根10流/1相本0分对上布较也低是且受平控坦于,地起形伏,小因D,此.沙利主漠于导分铁因布路素的是建地设形,影绿响洲。的故分选7 D布。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 天 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D
12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 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巴索曲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 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
那 曲
0 10km
山地
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①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全部14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全部14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Ⅱ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北京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四川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天津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安徽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山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广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江苏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浙江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海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课标卷1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 2014年高考真题(地理)重庆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安徽卷(文综地理)[2014·安徽卷]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图7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安徽地理及土地利用相关知识。

根据安徽的地形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安徽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大别山区,因此Ⅲ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而根据安徽的城市分布可知Ⅰ为城市化地区。

2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24.A [解析] 三类区域中,区间人口迁移主要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山区的铁路建设成本高,城市化地区的商业网点密集,也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绝对精品)幻灯片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绝对精品)幻灯片

初期除对植了被地的下影生响。物实灌验木地植植物被以略灌有木减植少物,为主其,他伴都生是多增年生加草,本简植单物计。表算1数
据为可实验知地,以生20物09年量为为基增数加,,201即0~①20对13年。实植验物中密植度被的即变植化株值数(量测量,时从间表为每
年9月中30可日知)。,据数此量完呈成7递~增9题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无信息支
D
12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 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A.河流
B.聚落
D
C.耕地
D.地形
吐鲁番市
200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 1000500
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山 1000
鄯善县
0
30km
火车站 铁路
200 等高线
A.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B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 天 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D
C.耕地
D.地形
吐鲁番市
200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 1000500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精析

65..65区AC从所该图该.0以 西 的 据 地从..该域地河多图以地铁中冰北绿图势根地的形流年中最位路铁雪地洲可相本区城分分来线可 可 于路融区,知对上的镇布布,没以能西线水气而,较也城分兰有比是北相补候铁铁低是镇布新穿例距,对给干路路且受主受铁越尺离降平为旱距分平控要控路等估城水直主,城布坦于分于并高算镇少,的人市于,地布没线,远,无内口聚天起形在有,吐。所明流、落山伏,盆改地鲁以B显河聚较山小因地正变B势番洪的D,落远麓,此边.确该.起市水线沙流、。,利主绿缘;区伏鄯灾路漠向耕故与于导洲的域小善害过分与地排等铁因分绿城,县威长布铁主除高路素布洲镇故距胁问路要线的A是地的工、兰小题延分大建地区分程B新。,伸布致设形。、布量线A方于平,C影所C错,不错约向水行绿响,B以;是大;2不源,洲。选0因。k一沿的故B丰m为D致线分。选,富错该;布D。。

240百万

200百万

140百万

125百万 85百万
自然增长量=总增长量 –机械增长量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A 10.图4所示的①、 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2)①分沙析特在阿甲拉地伯附频近临建海设洋磷,酸产盐品工运业输城方需便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①)②高在磷温甲酸干地盐燥或矿乙品地位加高工,磷储酸量盐大矿,石易,开都采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
②③淡甲油水地气资加资源工源短磷丰缺酸富施盐,工矿能环石源境造成差成本的低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 ③④地过资处对金偏甲雄远、厚地乙区两,地人的口对稀比少分,析劳,动阐力述缺理乏由。(6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 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 阐述理由。(6分)
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 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 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 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 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 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 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 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 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 技术较成熟。
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 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①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③错那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D. ④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占总人口比例
移民人数
当一个国家移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并达到最低值时,说明该 国自然增长率上升达到最高值,且此时的移民数为10(百万)。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3,完成10~11题。
占总人口比例
移民人数
当一个国家移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时,说明该国自然增长 率上升。当一个国家移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时,说明该国自 然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地理真题(带解析)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地理真题(带解析)

题目: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答案:1-3 ABC解析过程:1.电子产品一般具备体积小、重量小、科技含量高,价值大,所以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这就是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的原因。

2.中国和美国比较区位条件,中国突出的优势是劳动力廉价,进而降低产品成本。

虽然原材料丰富和市场广阔也是中国的优势,但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已被便利的交通淡化;而交通条件则是美国更便利3.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技术,所以要加大研发技术的投入,所以C正确——————————题目: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3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3.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1-3 ACC解析过程:1.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K岛离6°S比较近,所以可以判断此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2.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只有K岛有火山灰,而火山灰从地幔带来丰富的微量元素,形成肥沃的土壤3.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题目: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0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

高考地理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全国课标1卷.DOC

高考地理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全国课标1卷.DOC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地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1.A[解析] 建设太阳能光热电站应选择太阳辐射量丰富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故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太阳能电站。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2.C[解析] 反光板具有反射作用,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降低;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产生电子辐射,故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图中显示太阳能反光板可以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加热,强光、高热会使飞鸟飞过时被灼伤,故C项正确;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农作物没有影响,不会导致作物产量提高。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C.全年P<1 D.冬至日P>13.D[解析]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H=90°-纬差)可以计算,北回归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影长为0,故P=0;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43°,此时影长大于塔高,P>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影长小于塔高,P<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4.D[解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目的是减轻工程建设的难度,故主导因素是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
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6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