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农牧文化的交融 优质课件(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农牧文化的交融 优质课件(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


蒙古
说教学环节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 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 方撤兵。两朝沿边城池,一 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 “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 绢20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开展互市贸易。
在澶渊之盟之后宋 辽边境生息蕃息, 牛羊被野,戴白之 人,不识干戈。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 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 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 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契丹文字,译为 “天朝万岁”。
契丹文银币正面
西夏壁画人物
契丹称中国位 号(改国号为辽)、 仿中国官属、任中 国贤才、行中国法 令、至于典章文物, 皆与中国等(都以 中原为标准)。此 其能自五代迄今, 垂百余年,……日 益昌炽也(越来越 昌盛)。--《辽朝 (契丹)的汉文化》
西夏铁器中,农业工具 占相当比例,有犁、锄、镰、 镢、锨、耙头等。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情况。农牧民族
之间的和与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能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准确的学科述语来表述农牧文明交融的事
例;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
农牧文化的交融
说课标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 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关键词: 讲述
说明 贡献
说学材

农牧文化的交融_人教八上课件

农牧文化的交融_人教八上课件

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的英 雄,称为民族英雄。岳飞代表了 反抗女真贵族的南、北方人民, 而宋金战争是我国内部的民族间 的战争,不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 侵略的斗争。所以岳飞是抗金名 将,而不是民族英雄。
六、宋金议和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141年,宋金达成协议,规定: 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 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 以南为南宋统治区;南宋向金送纳 岁币。
• “精忠报国”与哪个历 史人物有关? • 岳飞为谁尽忠,报效的 又是哪个王朝?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 宋夏金→ 元
农牧文化的交融
五代十国、辽、宋、 夏、金、元
说一说:
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及结果如何?
875年,黄巢、王仙芝起义,瓦解了 大唐帝国的统治
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 朝皇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 代十国时期。

碰撞 融合
契 丹 文 字
观察图中契丹、西夏文字,看它们的字型结 构与汉字是否相似?找出其中有哪些汉字的 笔画?这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文字的笔划、结构 与汉字相似,这有力的说明 了农牧文化融合的程度。
小结
宋辽战和 宋夏战和
宋金 战和
元朝 统一
农牧 交融
农牧 交融
农牧 交融
有战争有和平,和平是主流。
辽国-----契丹族 北宋-----汉 族 西夏-----党项族 金国-----女真族 南宋-----汉 族 蒙古(元)------蒙古族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朝代:
前221年 280年
589年 1279年
秦朝
西晋 隋朝 元朝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 宋太祖——赵匡胤 定都: 东京(开封)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说课稿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说课稿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说课稿农牧文化的交
融说课稿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农牧文化的交融》
 课程标准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解读课标)
 针对这个课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教与学的分析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是在讲述完汉唐盛世之后的中国重陷分裂期的一段历史,这段时期虽然在大范围看中国处于分裂,但在小区域中又是统一的,随着农牧文化的逐渐融合,这段时期又是中国城市商业繁荣、文学艺术多彩、传统科技极盛、中外交流频繁的时期,学习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农牧文化交融孕育着更多的统一因素,为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2.内容:本课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战和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战和融合分裂统一
 (二)学情分析
 (1)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对影视剧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及知识感到非常。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民族的融合》优质说课说课稿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民族的融合》优质说课说课稿 人教版

《民族的融合》优质说课说课稿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他们惯于表象思维,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对抽象问题较难理解。

在心理认知方面,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改革、贸易、和亲等方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提炼信息、分析理解归纳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各民族人民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明白祖国的今天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原因、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改革、贸易、和亲等方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教法】:历史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歌曲图片导入的方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配合PPT播放各个民族的图片。

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通过歌曲图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过渡语: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是由谁缔造的呢?我们一块来学习今天的新课内容。

(点明本堂课的中心问题,使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有所偏重)二、新课教学:新课教学部分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重难点的突破环节在重点问题的突破上我通过逐一出示图片史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及阅读史料得出本课四大主题战争、改革、贸易、和亲,再通过简单介绍“汉武帝北击匈奴”、“唐代茶马互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三个史实,重点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学生明白战争不仅是一种彰显武力的方式,改革不仅是一种制度的革新,贸易不仅是一种经济的交流,和亲不仅是一种政治的手段,它们同时都可以起到促进民族相互交往、交流、融合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农牧文化的交融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农牧文化的交融课件 人教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农牧文化的交融的表现






政权 民族
北宋

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宋

契丹
西夏 党项
建立时间 960年 1127年
916年 1038年
建立者 赵匡胤 赵构
耶律阿保机 李元昊
建都 东京 临安
上京 兴庆
南方将领: 韩世忠、梁红玉夫妇 李纲、宗泽
岳飞
岳 飞 像
岳 飞 视 频

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



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岳飞墓秦桧、王氏跪像

想一想:
1、为什么宋高宗不想岳飞收复北方? 2、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3、为什么说岳飞只能称为抗金名将
而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满江红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称“五代”。
五代时,在南方和 北方山西地区,还先后 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
史称“十国”
北宋的和、战
主动进攻


战争
消极防御


议和

澶渊之盟




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

宋 徽 宗 宋徽宗画
瘦金体始创者
宋徽 宗
南宋的和、战
抗金 议和(割地称臣)
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南宋抗金
北方民众: 王彥领导的“八字军” 北方义军 岳飞及其岳家军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的交融温州市第十七中学朱赛娜一、教材分析:《农牧文化的交融》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的起始部分的内容。

宋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上的转折点。

本教材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概况。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政权更替为明线,穿插介绍文化交融;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清历史发展顺序,通过同伴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之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本课重点:如何看待澶渊之盟本课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三、授课过程:导课:以字体导入。

新课:环节一:历史回眸——序言篇1、观看视频,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裂割据2、北宋建立过程环节二:1、文化交融——宋辽篇(1)有哪些民族政权与北宋对立?(2)讨论: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经济:开商布市政治:沿袭汉制文化:借鉴吸收2:文化交融——宋金篇(1)靖康之变---北宋灭亡(2)南宋建立(3)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经济:互通发展政治:沿袭汉制风俗:汉风盛行3:文化交融——一统篇简略介绍成吉思汗及元统一全国过程经济:发展农桑政治:任人唯贤习俗:汉服盛行环节三:历史感悟——畅想篇通过这段历史时期的学习,你有哪些历史感悟?本课板书设计:农耕文化北宋南宋西夏辽金元游牧文化战争议和碰撞交融。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最新精品PPT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最新精品PPT

三、农牧文化的交融
契 丹 文 字
观察图中契丹、西夏文字,看它们的字型结构与汉字 是否相似?找出其中有哪些汉字的笔画?这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文字的笔划、结构与汉字相似,这有力的说 明了农牧文化融合的程度。
在这样一个政权并立的时期, 农牧民族之间的融合除了在文字方 面,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结合所给资料从政治、经济、文 化、日常生活等方面思考。
想一想:
1、你能在这首词里面体会到哪些情感?
2、岳家军有没有像词中所期待的“收复旧山 河”?为什么?
南宋抗金
北方民众: 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北方义军 岳飞及其岳家军 南方将领: 韩世忠、梁红玉夫妇 李纲、宗泽
元朝的建立
12世纪末,蒙古 高原上的一个部落首 领铁木真统一蒙古, 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 年忽必烈正 式定国号为元,次年 定都大都,他就是元 世祖。
契丹族 (辽)
党项族 (西夏)
游牧文化
女真族 (金)
蒙古族 (元)
农耕文化
汉族(宋)
二、农牧文化的碰撞
1、辽与北宋 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 岁币,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 澶渊之盟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
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宋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一、民族政权纷立
辽国-----契丹族 北宋-----汉 族
西夏-----党项族
金国-----女真族
南宋-----汉 族 蒙古(元)------蒙古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是一首宋朝时期的诗歌,它描写的是 哪一个政权下百姓的日常生活?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优质说课稿人教版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福臻中学的潘建馨,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农牧文化的交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一、课程标准: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二、教材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我选取了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节《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部分和第三课第一节《农牧文化的交融》中“两宋与游牧民族之间战与和”的部分内容。

这样就对教材作了一个较大的改动,将原来在不同的章节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整和在一起,这样安排也是想更好地体现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知道两宋时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战与和之间相互交融的情况。

领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在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着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澶渊之盟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相关史实,才能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农牧文化的交融课件2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农牧文化的交融课件2 人教版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
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阙!
南宋 岳飞
十书 年, 之悲岳 功愤飞 ,地接 废说到 于:班 一师 旦的 。诏
郾城大捷
1140年
秦桧杀害岳飞
宋 金 对
1141年,宋金议和 中都
北宋的建立 (960年)
“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
游牧民族



哈拉汗
辽 上京
西 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州回鹘
吐蕃
Tǔ bō
西夏
兴庆
北 东京 宋西夏

契丹 上京
对 峙 形
大理 党项 兴庆

北宋 农耕民族 汉族 东京
逐 水 草 而 居 的 游 牧 生 活
金 西夏 女真 中都
南宋
临安
北宋是怎样灭亡的? 辽 西夏

峙 大散关

淮水
临安

南宋
金朝自熙 宗改制以后, 就完全抛弃了 女真旧制,全 盘采用汉制, 以三省六部制 取而代之 (女 真旧制)
古代避名讳的风俗起源很早,辽朝的 契丹人、西夏的党项人和金朝的女真人本 无避讳的习俗,他们在汉化过程中,也接 受此种汉人习俗。
1.金世宗,其父生前的汉名本为宗辅,
金世宗认为,自己既当皇帝,父亲的名字
福永客运码头
万福广场 深圳福永国际机场
广东省深圳市海滨中学 廖潘宁
辽宋夏金元时期
唐玄宗统治后期,
爆发以边防将领安禄山 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 史称 “安史之乱 ”, 唐朝由盛转衰。

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交融》优质说课课件 人教版

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交融》优质说课课件 人教版

《边户》 宋· 欧阳修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迄今井邑犹荒凉, 居民生资唯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 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 刘迎
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 另一方面盟约的签订保持了宋辽间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 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促进了农牧文化的交 融。
(提示:试从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
材料一:北宋、辽、西夏的货币
材料二:辽代陶瓷 技术继承了唐宋北 方陶瓷传统,并结 合契丹民族游牧特 点,创造出独具风 格的辽瓷。
材料三:女真的衣饰在北 宋都城一度成为时髦货。 女真的服饰还传到南宋京 城临安。
辽代镶金口白瓷盘
材料四:西夏仿照汉朝实行科 举制度;汉地流行的典章制度 也在金朝推行;忽必烈登上大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体现农牧 汗宝座,并取儒学经典《易经》 “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 文化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元”。
课程标准的解读
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
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说 课 提 纲
教与学的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融合之缘
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填一填
结合图4-64和图4-66《宋元时期各个民族政权》
所在区域 代表文化
北宋
中原和南方 农耕文化 的广大地区 辽 契丹 916—1125 耶律阿保机 内蒙古、辽宁 游牧文化 一带 西夏 党项 1038—1227 元 昊 宁夏地区 游牧文化 960—1127
女真 1115—1234 完颜阿骨打 南宋 汉 1127—1276 赵 构 元 蒙古 1271—1368 忽必烈 金 东北地区 南方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学问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大事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进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熟悉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进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公平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进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沟通、交融。

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过程):(导入新课):从同学身边的生活用品—椅子入手,激发同学的奇怪心和制造力,由此引出“农牧文化交融”的内容。

讲授新课:1、复习回顾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安史之乱”,简洁介绍唐后期政治状况已经是相当混乱。

历史上常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况又消失了,中国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势。

(同学结合社会图册和中国历史纪年表查找:唐朝以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先后消失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中国的南方也相继消失了十个政权——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统称“五代十国”。

)老师简介这种四分五裂的形式并没有维持多久。

那么你知道后来中国的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吗?老师设问:有没有同学听说过“陈桥兵变”?同学回答,然后简洁叙述“陈桥兵变”的内容。

(老师在此补充“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2、[展现]《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老师提问:在此之后,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阔地区,但是当时的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为什么呢?(同学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展现资料]介绍辽和西夏的历史,风俗。

当时中国的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在神州大地上“较量”,都想一统天下。

新课标人教实验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1课时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实验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1课时优秀教案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一课时——农牧文化的交融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介绍了五代十国后至元朝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更替的大致概况。

其中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战与和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5课时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间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活动建议: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在宋元之前,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主要表现,以此导入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高峰;或者教师可以举一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趣味性的例子导入。

澶渊之盟:1、通过地图,看宋辽政权的分布,简要介绍契丹族的情况,了解澶渊之盟的背景。

2、引入有关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3、组织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澶渊之盟的性质。

4、可以从澶渊之盟的作用说明宋辽之间的战与和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途径之一。

宋夏、宋金关系:1、通过地图了解政权分布情况,简要补充党项、女真族的知识。

2、以岳飞的抗金事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但要注意中华民族的概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农牧文化的交融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农牧文化的交融课件 人教版

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 的盟约。 另一方面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 “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 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3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1)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 都兴庆(今银川),史称西夏。(党项族政权)。 (2)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对宋称臣, 北宋给西夏岁币。
政权名称 所属民族 辽 西夏 金 蒙古 北宋 南宋 契丹 党项 女真 蒙古 汉
地理位置 内蒙古、辽宁一带 宁夏地区 东北地区 北方蒙古草原 中原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游 牧 民 族
农耕 民族

西夏君主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 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辽国仿效 北宋赋役制度,从事农业生产;女真族人 最初招待客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后来招 待客人又配以中原的茶饮。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十书 年, 之悲岳 功愤飞 ,地接 废说到 于:班 一 师 旦 的 。 诏
郾城大捷
杭州岳王庙岳飞郾城大捷壁画
岳家军纪律 严明,冻死 不拆屋,饿 死不掳掠。
岳 飞 抗 金
撼撼传 岳山一 家易句金 军,话军 难 :中 。 流
1141年,宋金达成协议,规定:南宋向金称 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 统治区,以南为南宋统治区,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宋 金 对 峙 形 势

中都
大散关 淮水
南宋
临安
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 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秦 桧 跪 像 秦桧、王氏跪像
宋朝与哪些少数民族的政权处于并立状 态?请结合书本找出他们各自的地理位置。
6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1)蒙古族的兴起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蒙古国,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农牧文化的交融》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福臻中学的潘建馨,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农牧文化的交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一、课程标准: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二、教材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我选取了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节《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部分和第三课第一节《农牧文化的交融》中“两宋与游牧民族之间战与和”的部分内容。

这样就对教材作了一个较大的改动,将原来在不同的章节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整和在一起,这样安排也是想更好地体现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知道两宋时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战与和之间相互交融的情况。

领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在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澶渊之盟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相关史实,才能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难点的依据:这个目标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二,对学情学法的分析
一、学情分析
1. 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也没有九年级
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副科和对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

2.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二、教法学法分析: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资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第三、教学过程的分析: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出示中国地图,说一说: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哪里?提问个别学生后归纳导入: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我国悠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今天我们就到黄河流域,去了解几个特殊时期的中华文明。

设计意图:从已学的内容入手,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过渡语)首先,让我们到东汉末年的黄河岸边,看看那边发生了什么?板书:东汉
出示地图,想一想:这个时期特殊在什么地方?找一找:当时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内迁?板书:游牧民族、汉族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直观了解当时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并立的情况,知道当时少数民族内迁的基本状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结合教材,回答:由哪个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板书:鲜卑族
情景对话:由老师扮演孝文帝,学生扮演孝文帝的大臣,模拟朝廷议政。

教师以孝文帝的身份向大臣发问和质疑:要不要改革?为什么?怎么改?
板书:孝文帝改革
设计意图: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课重点内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体现初中历史教学趣、活、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设置了情境对话式教学,
出示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与教材将汉化内容概括为“16个字”。

板书:汉化政策
提问:改革以后鲜卑族有什么变化?由此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设计意图:历史教学重视“以史导论”,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概括知识能力,清晰体现基础知识,方便学生掌握。

三、(过渡语)现在,让我们再来到北宋时期的黄河岸边,出示地图,提问:这个时期的特殊之处是什么?板书:北宋,板书:契丹族(辽)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直观了解北宋时期政权并立的情况。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情景对话:由教师扮演宋真宗,学生扮演北宋的大臣,教师提问:辽军已经直逼澶洲城,东京岌岌可危,众位爱卿可有什么解决之法?
由两三个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决定“御驾亲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澶洲之战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的设计,使学生身临其境,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辩能力。

颁布诏书:宋辽和议的内容。

板书:澶渊之盟
学生讨论:对北宋来说你认为该盟约签还是不签?说说你的理由。

对辽来说,你认为该盟约签还是不签?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盟约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设计意图:新课程教学主导构建的不是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和对史料的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利弊、探究影响,从而感悟到:征战、议和促进了农牧文化的交融,也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

四、(过渡语)在政权并立的年代,战争是无法避免了。

战争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战争也带来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近距离接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也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呢?
出示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和教材,找出在战与和的过程中,游牧民族和汉族分别从对方那里学习了什么?这种相互的学习带来了什么?板书:学习
在学生合作探究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在战与和的过程中,游牧民族吸收了农耕文明,而汉族也吸收了游牧文明,正是这种民族间的碰撞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板书:融合、中华文明发展
设计意图:材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会“论从史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出示中国历史纪年表,学生观察,思考:在分立之后是什么?这跟分立时期的民族融合有什么关系?归纳: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分立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五、小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农牧文化的交融
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统一,实际上是中国农牧两大民族的统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农牧两大民族文化的交融结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设计意图:对本课主题的一个提升,达到课标要求。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应系统、直观、简洁。

我采用结构式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来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农牧文化的交融》一课的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谢谢!
板书设计:
农牧文化的交融为统一奠定基础
游牧民族汉族
东汉末年鲜卑族(北魏)
孝文帝改革学习
汉化政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
北宋契丹族(辽)融合
澶渊之盟中华文明的发展 D 22978 59C2 姂32185 7DB9 綹% 21723 54DB 哛331015 7927 礧`22000 55F0 嗰22085 5645 噅24764 60BC 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