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好)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用).4382214500
质量守恒定律(沪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因此 保证了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由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决定的, 因此通过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 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始于18世纪中叶,当时科学家 们开始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他发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 的总质量相等。
这一发现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化学 基本定律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02
01
使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比较是否相等,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计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比较 是否相等,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使用滴定管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 比较是否相等,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0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意义
原子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揭示了质量 和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人类利用 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拓 展了我们对自然界中能量转换和守恒 规律的认识。
05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践探索
在化学实验中的实践探索
1 2 3
化学实验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 量是相等的。通过精确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 质量关系,从而进行化学计算。
1.1.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备课(华师大版)
(2)CH4 + 2O2 ⇌ CO2 + 2H2O,已知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分别为1g和2g,求反应后CO2和H2O的质量。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内容,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验证、应用以及局限性。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1.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下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例:
(1)2H2 + O2 ⇌ 2H2O,已知反应前H2和O2的质量分别为2g和16g,求反应后H2O的质量。
(2为4g和12g,求反应后Fe2O3的质量。
2.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说明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
② 板书设计应使用关键词和简洁的句子,以突出重点:
-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一个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实验验证:通过封闭系统实验和化学反应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最新-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教学用具: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化学方程式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白磷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投影:M(P)+M(O2)=M(P2O5)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铜(Cu(OH)2)+硫酸钠(Na2SO4)蓝色溶液无色透明溶液蓝色沉淀无色透明溶液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M(CuSO4)+M(NaOH)=M(Cu(OH)2)+(Na2SO4)二、讲授新课: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投影:第一节nbsp;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沪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2.3质量守恒定律(共22张PPT)
▪ 知识点 3 质易量误守!恒处注定理意律“的2”应的 用之指:子导化的思学种想式类:和的反数推应目断前不后变原
1、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同时混用.二者若
混合易产生有毒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注意
1、“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过量的 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同学们,可不要忽 略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啊。
4、“质量守恒”是目的。“质量”守恒,不是体
积、分子数目守恒等。
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化碳学气反体应”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是前提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
条质量大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质说量总法和”
正确吗?
是核心
(海南中考试题回放)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 烧生成物的质量 ( C )
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
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C)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N、P的质量比知为识5点:44 质量守恒定律之: 表格数据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知道它适用于化学变化。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和实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化学试剂等。
2. 教学课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概念: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
1.2 提问: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2.1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2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
2.3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3. 实验观察3.1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3.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与讨论4.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案例分析5.1 出示一些实际案例,如炼铁、制盐酸等,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5.2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7. 布置作业7.1 编写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
7.2 收集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沪教版九上化学 4.5认识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复习 教案设计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网络图的构建。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构建的有关知识网络图,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评价
可以最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切实达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要求。
学生用各种方法归纳整理,罗列的知识可能有点杂乱,教师板书展示。
同学们相互评价精彩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复习整理的方法大致有:表格法、知识树法、框架图等等。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验证方法;会对有关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2、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地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宏观上解释和认识问题的本质。
4、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是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初步学会构建网络图的复习方法;二是通过拓展性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拓展性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
与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悟、自思、自省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5、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生本教育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
7、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勤于思考、求实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8、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和思维层次。
9、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一、复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问题。
3、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二、基础知识复习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关键词】:、、。
(2)实质: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也,所以,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
可能变的是、、。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②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③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④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⑤判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三、例题剖析1、解释化学现象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g碳和10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13g。
()②1g 氢气和8g 氧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总质量为9g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③120℃时,1mL 甲烷(CH 4)和2mL 氧气正好完全反应,生成1mL 二氧化碳和2mL 水蒸气。
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比)( )例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①铁丝锈蚀后质量增加,原因是 。
②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原因是 。
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减轻,原因是 。
2、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例3、A 、B 、C 各15g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30gD ,若再增加10gA ,则C 就完全反应,则该反应中,A 、B 、C 的质量比是 。
例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B .若D 为单质,则A 、C 质量比为1:2C .若A 、B 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4,则D 中含2种元素 D .该反应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例5、取10gFe 和FeO 混合物,和100g14.7%的稀硫酸正好完全反应,生成FeSO 4质量为( )A .8.4gB .11.2gC .22.8gD .30.4g氢原子氧原子 氮原子A BCD? 一定条件3、判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总结: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三个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三个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化学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切实抓住以下三个守恒。
(一)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如:在化学反应2X2+3Y2=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Y B、X Z Y3C、X4Y6D、X3Y2
解析:该反应表示两个X2分子和三个Y2分子反应生成两个R分子。
反应前,每2个X2分子含4个X原子,3个Y2分子含6个Y原子,则反应每2个R分子中也应含4个X原子和6个Y原子,因此R的化学式为X2Y3。
选项为B。
(二)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例如:加热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10g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8.4g铜,原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
解析: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
若设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则含氧化铜为10g-x,所以x+(10g-x)×(64/80)=8.4,得x=2g (三)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例如:往80g盐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到86.3g,求参加反应锌的质量。
解析:由于反应前盐酸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氢气的质量之和。
若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后Zn+2HCl=ZnCl2+H2↑可得产生H2的质量为(2x/65)g。
因此,
80+x=86.3+(2x/65),得x=6.5g。
沪教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1)
沪教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的化学式为()A.CaCO3B.Ca(OH)2C.Mg(OH)2D.MgCO3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215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是生成物B .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C .乙可能是催化剂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5.将一定量xFeSO 4•y (NH 4)2SO 4•6H 2O 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 溶液中,加热生成NH 30.85g (假如生成NH 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 2O 3固体2.0g .则x ,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x :y=1:1B .x :y=1:2C .x :y=1:4D .x :y=2:16.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7.“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A .CH 4OB .CH 2O 2C .C 2H 6OD .C 2H 4O 28.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B .X 一定是2CuCl C .Y 可能是2H OD .Y 可能是24Na SO9.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沪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邱志强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2.谈话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
3.讨论法。
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4.实验法。
这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例1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D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练习与实践:
①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有哪些( A.C )
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 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 量还要轻?
点燃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镁+氧气
氧化镁
在开放容器中:
实验5-1: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氧化镁
M2
实验5-2: 点燃
镁+氧气
原因: 1、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2、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 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 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 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 不就是我吐出烟和气体的重量了 么!”
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及其联系 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 原子种类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原子数目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____________ ; 原子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分子种类 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 元素的种类 ___________、 元素质量 _______ ______、 物质质量总和 ___________; 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 物质的种类
实验5-1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点燃
M2
实验5-2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M1
镁 + 氧气 → 氧化镁
=
M2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 抽着 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 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 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 重吗?”
判断并解释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 合质量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在装有100克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0 克碳酸钙,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 质量仍为110克.
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
方案一:解释与结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 产生的现象为: 膨胀后收缩,天平保持平衡
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相等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M1 = M2
点燃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链接(黑龙江省中考题)
• 某化学反应可用以下漫画图示表示,请根
据图示回答:
• 分析以上漫画图示,你还能总结出的一条
结论是 。
将4克硫分别放在氧气中燃烧,各 实验小组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组 第二质量/克
1 2
4 8
9 8
(1)三组实验哪些组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 (2)第----组实验硫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 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 平上,观察时天平指针的变化。
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
③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 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 会发生什么变化?
反应前后天 平是否平衡
反应现象
实验5-1:
实验5-2: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 么不相等呢?
质的质量总和?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否发生变化?
氧原 子
氢原 子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分子的破裂、原子 的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前后
可能改变
板书
宏观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总质量
微观 不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的种类 分子数目
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2 .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大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之和。 ( 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等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小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之和。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盐 酸 碳 酸 钠 粉 末
原理 :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改进实验加深理解
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要在密 闭容器中实验
方案一 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白磷
注意1.白磷燃烧要消耗 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一 定要在密闭容器中实验 2.白磷的着火点低,易 自燃,应保存在水中。 3.白磷有毒性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作业:
课后复习本节内容 深入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
探究性学习 铁钉生锈这个反 应是否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大家 亲自实验进行验 证。两周后,交 流并汇报实验结 果。
生物与化学的结合
例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2O + CO2 淀粉 + O2 由此判断: 注 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____元素,可能含 意 反 有 元素。 分析:H2O + CO2
H O C
淀粉 + O2
C,H O
某纯净物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 和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A.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B.它是氧化物 C.它有水 D.它很稳定
应 类 型 的 不 同
•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
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 生的反应为:2X+9O2点燃 4CO2+2SO2+6H2O,则X是 ( ) • A.C4H12S2 B.C2H6S • C.C2H6O2S D.C2H6
• 嫦娥I号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
(NH4ClO4)分解提供。高氯酸铵分解有 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 ) A.H2O B. SO2 C. CO2 D. CO
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D.物质的种类 ②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的是( D ) A.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 B.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湿衣服晒干了,质量变轻
③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的Z的化学式( B ) A.X2Y2 B.XY3 C.X2Y6 D.X2Y4 ④将31.6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发现剩余固 体为28.4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⑤讨论:某大师说:“我发功能使水发 生化学变化变成汽油。”对吗?为什么?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可能 改变
4.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实验5-1稀盐酸和碳酸钠
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 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放在天平 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
实验5-2镁带燃烧前 后的质量测定
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 条和一个石棉网,将 它们一起 放在天平上称量
实 验 步 骤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