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空间中的角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第六讲:空间中的角

立体几何第六讲:空间中的角

第六讲:空间中的角(二)二面角 一,知识点 1,基本概念1)半平面:当两个平面相交时,我们往往只画起一部分,就像一本翻开的书,我们把其中一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面角的大小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即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做交线的垂线,两条射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范围:],0[π特别:重合为0,共面为π,即相当于把一张纸折叠后的两种极限情况。

3,步骤:一找,二证,三计算4,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

二,典型例题与解读求解二面角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题型,也是各地高考中的“热点”问题,虽然对此可说是“千锤百炼”,但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情境、新的变化,如何以基本方法的“不变”去应对题目中的“万变”就是我们研究的中心话题.总的来说,求解二面角的大体步骤为:“作、证、求”.其中“作、证”是关键也是难点,“求”依靠的计算,也决不能忽视,否则因小失大,功亏一篑,也是十分遗憾之事.1 定义法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特殊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法是“众法之源”,万变不离其宗,“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求二面角的一切方法盖源出定义这个“根”!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1 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jA B CDP H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2 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PA=AB=a,∠ABC=30°,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例3 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a,求B-PC-D的大小。

空间向量求角

空间向量求角
3.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常见的有: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一、复习引入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再次演示课件
法向量法
n1,n2
n2
n1,n2 n2
n1
n1
l
l
cos cos n1, n2 cos cos n1, n2
结论:cos cos n1, n2
注意法向量的方向:同进 同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
夹角的补角;
关键:观察二面角的范围
一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 向量夹角
四3 、实教践学操过作程的设计与实施
问题1:
二面角的平面角AOB 能否转化成向量的夹角?
B
O l
A
AOB OA,OB
二面角 OA,OB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2 探究方法
二面角 n1, n2
要点梳理
②方向向量法:
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方向向量(在 二面角的面内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夹角.
设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θ,其中
z
S
O
Cy
B
sin cos OS, n OS n 2 6
OS n 1 6 3
C(0,1,0); O(0,0,0);
S(0,0,1), 于是我们有
SA =(2,0,-1);AB =(-1,1,0);
OB =(1,1,0);OS =(0,0,1);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空间角能比较集中的反映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 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者的热点, 几乎年年必考。

空间角是线线成角、线面成角、面面成角的总称。

其取值范围分别是:0° < 90°、0°< < 90°、0° < 180°。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 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

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求解,手段上可采用:几何法(正 余弦定理)和向量法。

下面举例说明。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 ABCD A i BiGD i 中,已知AB 4 , AD 3, AA 2。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EB FB 1。

求直线EC i 与FD i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思路一:本题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uuu uuu把EC i 与FD i 所成角看作向量 EC 与FD 的夹角,用向量法求 解。

思路二:平移线段C i E 让C i 与D i 重合。

转化为平面角,放到 三角形中,用几何法求解。

(图I )uuu uju umr解法一:以A 为原点,ABAD'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直线EC i 与FD i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I4解法二: 延长 BA 至点 E i ,使 AE i =I ,连结 E i F 、DE i 、D i E i 、DF , 有D i C i //E i E , D i C i =E i E ,则四边形 D i E i EC i 是平行四边形。

则 E i D i //EC i 于是/ E i D i F 为直线EC i 与FD i 所成的角。

在 Rt △ BE i F 中, E i F -J E i F 2 BF 2「5 2 i 2 「‘莎。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空间角能比较集中的反映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者的热点,几乎年年必考。

空间角是线线成角、线面成角、面面成角的总称。

其取值范围分别是:0°< θ ≤90°、0°≤ θ ≤90°、0°< θ ≤180°。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

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求解,手段上可采用:几何法(正余弦定理)和向量法。

下面举例说明。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4AB =,3AD =,12AA =。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1EB FB ==。

求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思路一:本题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把1EC 与1FD 所成角看作向量EC 1与FD 的夹角,用向量法求解。

思路二:平移线段C 1E 让C 1与D 1重合。

转化为平面角,放到三角形中,用几何法求解。

(图1)解法一:以A 为原点,1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D 1(0,3,2)、E (3,0,0)、F (4,1,0)、C 1(4,3,2),于是11(1,3,2),(4,2,2)EC FD ==-设EC 1与FD 1所成的角为β,则:112222221121cos 14132(4)22EC FD EC FD β⋅===⋅++⨯-++ ∴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2114解法二:延长BA 至点E 1,使AE 1=1,连结E 1F 、DE 1、D 1E 1、DF , 有D 1C 1//E 1E , D 1C 1=E 1E ,则四边形D 1E 1EC 1是平行四边形。

则E 1D 1//EC 1 于是∠E 1D 1F 为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

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为 a . 2
P
N
D
C
M
A
B
4. 异面直线间旳距离
已知a,b是异面直线, CD为a,b旳公垂线,
n是直线CD的方向向量,
A,B分别在直线a,b上
b
n
C A
DB a
n AB d CD
n
例.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棱AA1 4, 底面ABC中, AC BC 2, BCA 900, E为AB的中点。求CE与AB1的距离。
由(1)知D(0,0,0),P(0,0,1),
z P
B(1,1,0),E(0,1 ,1) 22
E
y
PD (0,0,1),EB (1,1 , 1)
C
B
22
x
G
00 1
cos PD,EB
2
D
6
A
13
6
2
所以EB与底面ABCD所成旳角旳正弦值为 6
6
所以EB与底面ABCD所成旳角旳正切值为
5 5
练习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 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旳中 点,作EF⊥PB交PB于点F.
|
6 3
即所求二面角得余弦值是 6 3
1. 三棱锥P-ABC PA⊥ABC,PA=AB=AC,
BAC 900,E为PC中点 ,则PA与BE所成角旳
余弦值为____6_____ . 6
2. 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1A=2, BAC 900 AB=AC=1, 则AC1与截面BB1CC1所成 角旳余弦值为__31_01_0_____ .
x

高考真题(立体几何中空间角问题[题目])

高考真题(立体几何中空间角问题[题目])

解答题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2,60AB BAD =∠=o .(Ⅰ)求证:BD ⊥平面;PAC(Ⅱ)若,PA AB =求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Ⅲ)当平面PBC 与平面PDC 垂直时,求PA 的长.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AD =4,CD =2,︒=∠45CDA .(I )求证:平面P AB ⊥平面P AD ;(II )设AB =AP .(i )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求线段AB 的长;(ii )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说明理由。

3. 如图5.在椎体P -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棱形,且∠DAB =60︒,2PA PD ==,PB =2, E ,F 分别是BC ,PC 的中点.(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 -AD -B 的余弦值.4.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棱长都是4,E 是BC 的中点,动点F 在侧棱1CC 上,且不与点C 重合.(Ⅰ)当CF =1时,求证:EF ⊥1A C ;(Ⅱ)设二面角C AF E --的大小为θ,求tan θ的最小值.A B DC FPE5. 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2,⊙O的直径2AB=,C是»AB的中点,D为AC 的中点.(Ⅰ)证明:平面POD⊥平面PAC;(Ⅱ)求二面角B PA C--的余弦值。

6.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12 PD.(I)证明:平面PQC⊥平面DCQ;(II)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8.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60DAB ∠=︒,2AB AD =,PD ⊥底面ABCD .(I )证明:PA BD ⊥;(II )若PD =AD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9.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CB =90︒,EA⊥平面ABCD,EF ∥AB,FG∥BC,EG∥AC.AB=2EF.(Ⅰ)若M是线段AD的中点,求证:GM∥平面ABFE;(Ⅱ)若AC=BC=2AE,求二面角A-BF-C的大小.10. 如图,在ABC ∆中,60,90,ABC BAC AD ∠=∠=o o 是BC 上的高,沿AD 把ABC ∆折起,使90BCD ∠=o 。

立体几何角度的求法

立体几何角度的求法

3)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l
B
A
此 图
×正
O
确 ?
B
1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1、定义法
A
根据定义作出来
O
l
B
2、垂面法 作与棱垂直的平面与
l
O
两半平面的交线得到
γ
A
B
3、三垂线定理法 借助三垂线定理或
其逆定理作出来
A
D
l
O
12
二面角的计算步骤:
1、找到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2、证明 (指出)1中的角就是所求的 角 3、计算出此角的大小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 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 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所成的
角是0°
思考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
是: 0≤θ≤π/2

•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
是: 0<θ<π/2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
(1)射影法:在线上取一点作面的垂线,斜 足与垂足的连线与斜线所成的角即为所求。 问题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 、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范围
[00,1800]
3

二面角
图形
顶点
A 边
O
边B
从一点出发的两
定义 条射线所组成的
图形叫做角。
构成
边—点—边
(顶点)
表示法
∠AOB
A 棱a 面
B面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两个半平面所组成 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空间几何中的平面角与立体角

空间几何中的平面角与立体角

空间几何中的平面角与立体角在空间几何中,平面角与立体角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面角是指由两条交叉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度,而立体角则是由多个平面角所围成的角度。

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对于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一、平面角平面角是平面几何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由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所形成的角度。

对于给定的两条直线,在它们的交点处,可以测量出一个角度,即平面角。

平面角通常用弧度或度来表示。

在平面角中,有一些特殊的角度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它们所形成的平面角称为直角。

直角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角度单位,它的度数为90°,弧度表示为π/2。

直角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很多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平面角中还有钝角和锐角。

当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我们称它为钝角;当夹角小于90°时,我们称之为锐角。

钝角和锐角常常出现在各种几何问题中,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对于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二、立体角立体角是空间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多个平面角所围成的角度。

在空间中,我们可以将一个角度所围的范围看作是一个三维的空间区域,这个区域就是立体角。

在计算立体角时,我们通常采用球面角的概念来表示。

球面角是一种特殊的立体角,它是由一个球的表面上的两个交叉弧所形成的角度。

对于一个给定的球面角,我们可以根据弧长和球半径来计算它的值。

立体角在空间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立体角可以用来描述辐射场的分布情况;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立体角可以用来计算光线追踪和阴影效果等。

了解立体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总结:空间几何中的平面角与立体角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面角是由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所形成的角度,而立体角则是由多个平面角所围成的角度。

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对于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在计算平面角和立体角时,我们可以使用度数或弧度来表示,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立体几何复习-空间角的求法

立体几何复习-空间角的求法
立体几何复习-空间角的求法
作(找)---证---指出---算---结论
关键
在三角形中计算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是(0,π /2].
平移直线成相交直线:
(1)利用中位线,平行四边形;
(2)补形法.
作(找)---证---指出---算---结论
关键
在三角形中计算
例1.正四面体S-ABC中,如
s
果E、F分别是SC、AB的
(1)求证:平面 AEC⊥平面 PDB; (2)当 PD= 2AB,且 E 为 PB 中点时, 求 AE 与平面 PDB 所成角的大小.
作(找)---证---指出---算---结论
关键
在三角形中计算
(三)二面角:范围是[0,π ].
①棱上一点定义法:常取等腰三角形底边(棱)中点.
②面上一点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 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
筹办航空事宜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2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解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解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解析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空间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介绍空间角的定义、性质和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角。

一、空间角的定义和性质空间角是指由两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围成的角,也可以理解为由两条射线在三维空间中围成的角。

具体来说,设有两条射线OA和OB,它们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角AOB就是由这两条射线所围成的空间角。

空间角的度量单位与平面角相同,可以用度(°)或弧度(rad)来表示。

在解题中,我们通常使用度来度量空间角。

空间角具有以下性质:1. 两条射线的方向不同,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在0°到180°之间;2. 如果两条射线的方向相同,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为0°;3. 如果两条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为180°。

二、空间角的解题技巧1. 利用空间角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空间角的定义和性质来推导出一些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了两条射线的夹角,我们可以利用空间角的定义直接得出答案;如果题目给出了两条射线的方向,我们可以根据空间角的性质判断空间角的大小。

举例:已知射线OA与射线OB的夹角为60°,射线OC与射线OB的夹角为120°,求射线OA与射线OC的夹角。

解析:根据空间角的定义,射线OA与射线OC的夹角等于射线OA与射线OB的夹角加上射线OB与射线OC的夹角。

即所求角度为60°+120°=180°。

根据空间角的性质,当两条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为180°。

因此,射线OA与射线OC的夹角为180°。

2. 利用平面角的知识解决空间角问题在解决空间角问题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平面角的知识进行推导和计算。

由于空间角是由两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围成的角,所以可以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进行计算。

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三章3.2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3)——空间角

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三章3.2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3)——空间角

C
D CA, DB
进行向量运算
d2

2
AB

( AC

CD

DB)2
A
图3
2
2
2
AB CD BD 2(AC CD AC DB CD DB)
a2 c2 b2 2AC DB
a2 c2 b2 2CA DB
于是,得 2CA DB a2 b2 c2 d 2
3.2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3)
•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例 1、如图,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M、N 分别是
棱 CD、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1M 与 DN 所成的角
的大小是
.
法二 以 D 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AB=1,
则 D(0,0,0),N0,1, 1 ,
15
例2:如图3,甲站在水库底面上的点A处,乙站在水坝斜面上的点B
处。从A,B到直线 l(库底与水坝的交线)的距离AC和BD分别为
a 和 b ,CD的长为 c, AB的长为d。求库底与水坝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如图,AC a,BD b,CD c,AB d.
化为向量问题

B
根据向量的加法法则 AB AC CD DB
a, b), 1 a2 b2
2

0
C1(0, 0, b),
z C1
2
∵ CC1B在坐标平面yoz中
C
∴ 可取 n=(1,0,0)为面CC1B的法向量 x
D
设面 C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 x, y, z)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2)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如图(2),过点O作OH⊥BD,交直线BD于点H,连接CH.
由ABC-DEF为三棱台,得DF∥CO,
所以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等于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由BC⊥平面BDO,得OH⊥BC,又BC∩BD=B,
故OH⊥平面DBC,
所以∠OCH为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2)(2021·温州模拟)如图,点M,N分别是正四面体ABCD的棱AB,CD上 的点,设BM=x,直线MN与直线BC所成的角为θ,则 A.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B.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C.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D.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又∵AA1∥B1B,∴BB1⊥BM. 又BM∩BC=B,BM,BC⊂平面BMC, ∴BB1⊥平面BMC, 又CM⊂平面BMC,∴BB1⊥CM.
(2)求直线BM与平面CB1M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作BG⊥MB1于点G,连接CG. 由(1)知BC⊥平面AA1B1B,得到BC⊥MB1, 又BC∩BG=B,BC,BG⊂平面BCG,
MN= x2-3x+7,
所以在△MNE 中,cos θ=2
4-x x2-3x+7
=12 1+x2-9-3x5+x 7(x∈[0,3]),
令 f(x)=x2-9-3x5+x 7,
则 f′(x)=5xx22--31x8+x-782<0,
所以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即x增大,f(x)减小,即cos θ减小,从而θ 增大,故D正确,C错误.
所以在△FNM中, cos θ=2 x25--3xx+7=21
1+x21-8-3x7+x 7(x∈[0,3]),

立体几何中---向量法求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向量法求空间角

y
uuur AP
=(0,0,1),
uuur AB
(
2,1mu,r0方), 向Cuu朝Bur面 内( ,2nru,r0方x, 0向u)u,朝urCuu面Pur (0, 1,1) ,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mur外 情=, 况(x属 ,,y于 二,z)“ 面,则一 角进 等mu一 于r出 法 uA” 向uPur的量 0
(I)求证:AO⊥平面BCD; (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III)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A
D O
B
E
C
解:(I)提示;数量积为零 (II)解: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1, 0, 0), D(1, 0, 0),
C(0,
3, 0), A(0, 0,1), E(1 ,
S
解:由(2)知平面SAB的一个法向量为nr (1,1,2),
uuur 又由OC 平面SAO知OC是平面SAO的法向量 O
uuur 且OC (0,1,0)
A
Cy
B
cos nr,OuuCur 0 1 0 6
x
6 1 6
所以二面角B-AS-O的余弦值为 6 6
(2)求EB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uuur
解:因为PD 平面ABCD,所以PD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
由(1)知D(0,0,0),P(0,0,1),
z P
B(1,1,0),E(0,1 ,1) 22
E
y
uuur PD
uuur (0,0,1),EB
(1,1

1
)
C
B
22
x
G
cos
uuur uuur PD,EB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专题训练(解析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专题训练(解析版)

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专题训练(解析版)【题组一 线线角】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与ABD 中,90DAB ABC ∠=∠=︒,平面ABD ⊥平面ABC ,E ,F 分别为BD ,A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的角为( )A .2πB .3πC .4πD .6π 【答案】B【解析】由于在等腰三角形ABC 与ABD 中,90DAB ABC ∠=∠=︒,平面ABD ⊥平面ABC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AD ⊥平面ABC ,BC ⊥平面ABD ,所以AD BC ⊥.依题意设DA AB BC x ===,由于,E 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所以2AE BF x ==.设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cos ,AE BF θ=AE BF AE BF ⋅=⋅()()12AB AD AF AB AE BF +⋅-=⋅()()1122AB AD AB BC AB AE BF ⎡⎤+⋅+-⎢⎥⎣⎦=⋅()111222AB AD BC AB AE BF ⎛⎫+⋅- ⎪⎝⎭=⋅()214AB BC AD BC AB AB AD AE BF ⋅+⋅--⋅=⋅22111422AB x AE BF -⋅===⋅,由于π0,2θ⎛⎤∈ ⎥⎝⎦,所以π3θ=.故选:B 2.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C =BC =AA ′,∠ACB =90°,E 为BB ′的中点,异面直线CE 与C A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C BC AA ==',90ACB ∠=︒,E 为BB '的中点.以C 为原点,CA 为x 轴,CB 为y 轴,CC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AC BC AA =='=,则(0C ,0,0),(0E ,2,1),(0C ',0,2),(2A ,0,0),(0CE =,2,1),(2C A '=,0,2)-,设异面直线CE 与C A '所成角为θ, 则||210cos 10||||58CE C A CE C A θ'==='∴异面直线CE 与C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 故选:D .3.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90ABC ∠=︒,12AB BC AA ===,1BB 和11B C 的中点分别为E 、F ,则AE 与CF 夹角的余弦值为( )A B .25 C .45 D 【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分别以1,,BA BC BB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故()0,2,0A ,()2,0,0C ,()0,0,1E ,()1,0,2F ,故()0,2,1AE =-,()1,0,2CF =-. 2cos ,5AE CFAE CF AE CF ⋅==⋅,即AE 与CF 夹角的余弦值为25. 故选:B .4.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PB PD AD AB ===,60BAD ∠=︒,1CD CB ==,120BCD ∠=︒,点M N 、分别为PA AB 、的中点.(1)证明:平面DMN ∥平面PBC ;(2)若2PA =PA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4 【解析】(1)如图,因为M N 、分别为PA AB 、的中点,所以//MN PB ,MN ⊄平面PBC ,∴//MN 平面PBC ;又AB AD =,60BAD ∠=︒,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又CD BC =,120BCD ∠=︒,所以30CBD ∠=︒,BC AB ⊥,又DN AB ⊥,所以BC DN ,∴DN 平面PBC因为MN DN N ⋂=,所以平面DMN 平面PBC . (2)如图,取BD 中点O ,连结,,AO CO PO ,因为AD AB =,60DAB ∠=︒,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AO BD ⊥,又因为BC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CO BD ⊥,所以A O C 、、三点共线,所以AC BD ⊥,因为PB PD =,所以PO BD ⊥,1CD BC ==,120BCD ∠=︒,所以BD =,所以PB PD AD AB ====,32AO PO ==,又2PA =,所以222AO PO PA +=, 所以AO PO ⊥,又AOPO O =,所以PO ⊥平面ABCD . 以O 为坐标原点,,,OA OB O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3,0,02A ⎛⎫ ⎪⎝⎭,30,0,2P ⎛⎫ ⎪⎝⎭,B ⎛⎫ ⎪ ⎪⎝⎭,1,0,02C ⎛⎫- ⎪⎝⎭, 33,0,22PA ⎛⎫=- ⎪⎝⎭,1,2BC ⎛⎫=- ⎪ ⎪⎝⎭, 设异面直线PA 与BC 所成角为α,所以cos ,||||3PA BC PA BC PA BC⋅〈〉===⋅ 所以异面直线PA 与BC【题组二 线面角】1.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O 为DE 的中点,AB =AC BC =4.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得平面A 1DE ⊥平面BCED ,如下图.(Ⅰ)求证:A 1O ⊥BD ;(Ⅱ)求直线A 1C 和平面A 1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Ⅰ)因为AB AC =,,D E 分别为,AB AC 中点,故可得AD AE =,故1A DE 为等腰三角形,又O 为DE 中点,故可得1AO DE ⊥,又因为平面A 1DE ⊥平面BCED ,且交线为DE , 又1AO ⊂平面1A DE ,故1AO ⊥平面BCED ,又BD ⊂平面BCDED , 故1AO BD ⊥.即证. (Ⅱ)过O 作OH BC ⊥,由(Ⅰ)可知1AO ⊥平面BCED , 又,OH OE ⊂平面BCED ,故可得11,AO OH AO OE ⊥⊥, 又因为,OH BC BC ⊥//DE ,故可得OH OE ⊥.综上所述:1,,OH OE OA 两两垂直,故以O 为坐标原点,1,,OH OE O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下图所示:故可得()()()()10,0,2,2,2,0,0,1,0,2,2,0A C D B --, 则()()10,1,2,2,1,0A D BD =--=-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故可得100n A D n BD ⎧⋅=⎪⎨⋅=⎪⎩,即2020y z x y --=⎧⎨-+=⎩, 取1x =,可得2,1y z ==-.故()1,2,1n =-.又()12,2,2AC =-, 故可得11122,?3n AC cos n AC n AC ⋅==. 设直线A 1C 和平面A 1BD 所成角为θ,故可得12,3sin cos n AC θ==.则直线A 1C 和平面A 1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2.如图1,在ABC 中, D , E 分别为AB , AC 的中点,O 为DE 的中点,AB AC ==4BC =.将ABC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得平面1A DE ⊥平面BCED ,如图2.(1)求证:1AO BD ⊥; (2)求直线1AC 和平面1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 【解析】(1)连接1AO .图1中,AB AC =,D , E 分别为AB , AC 的中点,AD AE ∴=, 即11A D A E =,又O 为DE 的中点,1AO DE ∴⊥. 又平面1A DE ⊥平面BCED ,且平面1A DE 平面BCED DE =,1AO ⊂平面1ADE , 1AO ∴⊥平面BCED ,又BD ⊂平面BCED , 1AO BD ∴⊥. (2)取BC 中点G ,连接OG ,则OG DE ⊥.由(1)可知1AO ⊥平面BCED ,OG ⊂平面BCED 11,AO DE AO OG ∴⊥⊥. 以O 为原点,分别以1,,OG OE O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AB AC ==4BC =,112,1,2A D DE OD A O ∴==∴=∴==.()()()()10,0,2,2,2,0,2,2,0,0,1,0A B C D ∴--, ()()()11112,2,2,0,1,2,2,2,223A B A D AC AC ∴=--=--=-=,. 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0·0n A B n A D ⎧=⎪⎨=⎪⎩,即222020x y z y z --=⎧⎨--=⎩,令1z =,则2,1y x =-=-,()1,2,16n n ∴=--=,. 设直线1AC和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θ,则 111sin cos ,323AC n ACn AC n θ-=〈〉===, 所以直线1AC 和平面1A 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 3.在矩形ABCD 中,3AB =,2AD =,点E 是线段CD 上靠近点D 的一个三等分点,点F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且()01DF DA λλ=≤≤.如图,将BCE ∆沿BE 折起至BEG ∆,使得平面BEG ⊥平面ABED .(1)当12λ=时,求证:EF BG ⊥; (2)是否存在λ,使得FG 与平面DEG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3?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 12λ= 【解析】(1)当12λ=时,点F 是AD 的中点. ∴112DF AD ==,113DE CD ==. ∵90ADC ∠=︒,∴45DEF ∠=︒. ∵223CE CD ==,2BC =,90BCD ∠=︒, ∴45BEC ∠=︒.∴BE EF ⊥.又平面GBE ⊥平面ABED ,平面GBE ⋂平面ABED BE =,EF ⊂平面ABED ,∴EF ⊥平面BEG .∵BG ⊂平面BEG ,∴EF BG ⊥.(2)以C 为原点,,CD CB 的方向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2,0,0E ,()3,0,0D ,()3,2,0F λ.取BE 的中点O ,∵2GE BG ==,∴GO BE ⊥,∴ 易证得OG ⊥平面BCE ,∵BE =OG(G .∴(2,12FG λ=--,(EG =-,(DG =-.设平面DEG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20,0,n DG x y n EG x y ⎧⋅=-++=⎪⎨⋅=-++=⎪⎩令z =(0,n =-. 设FG 与平面DEG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cos ,FG n θ=13==, 解得12λ=或710λ=-(舍去)∴存在实数λ,使得DG 与平面DEG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3,此时12λ=. 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为AA 1,BC 的中点.(1)证明:AE //平面BDC 1;(2)若异面直线BC 1与AC DE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详见解析;(2 【解析】(1)证明:取BC 1的中点F ,连接DF ,EF ,∵E 为BC 中点,∴EF ∥1CC ,112EF CC = 又∵D 为AA 1的中点,DA ∥1CC ,112DA CC =, ∴EF ∥DA ,EF DA =∴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AE ∥DF ,∵AE ⊄平面BDC 1,DF ⊂平面BDC 1,∴AE ∥平面BDC 1;(2)由(1)及题设可知,BC ,EA ,EF 两两互相垂直,则以点E 为坐标原点,EC ,EA ,E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 1=2t (t >0),则1(3,0,0),(3,0,2),(3,0,0),)B C t A C D t -,所以1(3,33,),(6,0,2),(3,BD t BC t AC ===-,故111|cos ,|4||||6BC AC BC AC BC AC ⋅<>===⋅解得t =,设平面BDC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100m BD m BC ⎧⋅=⎪⎨⋅=⎪⎩,得3060x x⎧+=⎪⎨+=⎪⎩, 令1x =,则(1,0,m =,又D ED ∴=, 所以cos ,||||(3ED m ED m ED m ⋅<>===, 设DE 与平面BDC 1所成角为θ,则sin θ=30|cos ,|20ED m <>=, ∴DE 与平面BDC 15.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P ⊥平面PCD ,AD BC ∥,2DAB π∠=,12AP AB BC AD ===,E 为AD 的中点,AC 与BE 相交于点O .(Ⅰ)求证:PO ⊥平面ABCD ;(Ⅱ)求直线AB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由已知AP ⊥平面PCD ,可得AP PC ⊥,AP CD ⊥,由题意得,ABCD 为直角梯形,如图所示,BC DE ,所以BCD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CD ∥,所以AP BE ⊥.又因为BEAC ⊥,且AC AP A =, 所以BE ⊥面APC ,故BE PO ⊥.在直角梯形中,AC ==,因为AP ⊥面PCD ,所以AP PC ⊥,所以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 为斜边AC 上的中点,所以PO AC ⊥.且ACBE O =,所以PO ⊥平面ABCD(Ⅱ)法一: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C OP 为x 轴,y 轴,z 轴的建立直角坐标系.不妨设1BO = 0(0)1A -,,,()100B ,,,()001P ,,,0()21D -,,,设(,,)n x y z =是平面PBD 的法向量.满足00n PB n BD ⎧⋅=⎨⋅=⎩, 所以030x z x y -+=⎧⎨-+=⎩, 则令1x = ,解得(1,3,1)n =sin cos ,AB n θ=22211AB nAB n ⋅==⋅ 法二:(等体积法求A 到平面PBD 的距离)A PBD P ABD V V--=设AB=1,计算可得1PF =,PD= ,BD ,4PBD S =△ 1133PBD ABD S hS PO ⨯⨯=⨯⨯△△,解得h = sin h AB θ==【题组三 二面角】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与直角梯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11,//2AB BE AF BE AF ===,,,2,3AB AF CBA BC P π⊥∠==为DF 中点.(1)求异面直线DA 与PE 所成的角;(2)求平面D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答案】(1)6π(2【解析】在ABC ∆中,1,,23AB CBA BC π=∠==,所以2222cos 3AC BA BC BA BC CBA =+-⨯∠=所以222AC BA BC +=,所以AB AC ⊥又因为平面ABCD ⊥平面ABEF ,平面ABCD ⋂平面ABEF AB =,AC ⊂平面ABCD ,所以AC ⊥平面ABEF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B AF AC ,则1(0,0,0),(1,0,0),((1,1,0),(0,2,0),(22A B C D E F P--(1)3(1,0,3),(,0,2DA PE=-=设异面直线DA与PE所成的角为α,则3cos2DA PEDA PEα⋅===⨯⨯所以异面直线DA与PE所成的角为6π;(2)(0,2,0)AF=是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2,1,3),(1,2,DE DF=-=则(,,)(2,1,20{(,,)(1,2,20n DE x y z x yn DF x y z x y⋅=⋅=+-=⋅=⋅=+-=,得z==,取1x=,则1,y z==故(1,1,3)n=是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DEF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为β,则2cos525AF nAF nβ⋅===⨯⨯.2.如图,梯形ABCS中,//AS BC,AB BC⊥,122AB BC AS===,D、E分别是SA,SC的中点,现将SCD∆沿CD翻折到PCD∆位置,使PB=(1)证明:PD ⊥面ABCD ;(2)求二面角E BD 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3)求AB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3【解析】(1)梯形ABCS 中,//AS BC ,AB BC ⊥,122AB BC AS ===,D 、E 分别是SA ,SC 的中点,2DA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BC ⊥,2AB DA ==,BD =所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D DS ⊥,折叠后,CD DP ⊥,2PD =,PB =PBD 中,2224812PD BD PB +=+==,所以BD DP ⊥,,CD DB 是平面ABCD 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PD ⊥面ABCD ;(2),,DA DC DP 两两互相垂直,以D 为原点,,,DA DC D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0,0,0),(2,0,0),(2,2,0),(0,2,0),(0,0,2),(0,1,1)D A B C P E (2,2,0),(0,1,1)DB DE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2200DB n x y DE n y z ⎧⋅=+=⎨⋅=+=⎩,解得y z x z =-⎧⎨=⎩,令1z =,取(1,1,1)n =- 由(1)可知,PD ⊥面ABCD ,取平面ABCD 的法向量(0,0,2)DP =cos ,3DP n ==,根据图形,二面角E BD C --所以二面角E BD C --(3)(0,2,0)AB =,由(2)可得平面BDE 的法向量(1,1,1)n =- 设直线AB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为θ,sin cos ,AB n θ-===.所以AB 与平面BDE3.如图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AD BC ,AB AD ⊥,2AD AB BC ==,M 为1A D 的中点.(1)证明://CM 平面11AA B B ;(2)若四边形11AA B B 是菱形,且面11AA B B ⊥面ABCD ,13B BA π∠=,求二面角1A CM A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5. 【解析】(1)取1AA 的中点N ,连接MN ,BN ,∵M 为1A D 的中点,∴//MN AD 且12MN AD = 又//BC AD ,12BC AD = ,所以//BC MN 且MN BC =, 所以四边形MNBC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CM BN ,又BN ⊂平面11AA B B ,CM ⊄平面11AA B B ,所以//CM 平面11AA B B .(2)取11A B 的中点P ,连接AP ,1AB ,∵四边形11AA B B 为菱形,又13B BA π∠=,易知AP AB ⊥.又面11AA B B ⊥面ABCD ,面11AA B B 面ABCD AB =,AD AB ⊥∴AD ⊥平面11AA B B ,AD AP ⊥故AB ,AD ,AP 两两垂直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不妨设4AB =.则()0,0,0A ,()0,4,0D ,()4,2,0C,,(1A -,(1,M -,(11,2,A M =,(CM =-,()4,2,0AC =设平面1ACM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由100m A M m CM ⎧⋅=⎨⋅=⎩,得2050x y x ⎧+=⎪⎨-=⎪⎩,可得平面1ACM的一个法向量1,m ⎛= ⎝⎭,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111,,n x y z =,由00n AC n CM ⎧⋅=⎨⋅=⎩,得111142050x y x +=⎧⎪⎨-+=⎪⎩, 可得平面ACM的一个法向量1,n ⎛=- ⎝⎭. ∴25142cos ,51m nm n m n -+⋅===⋅+ 所以二面角1A CM A --的余弦值为25. 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A ∠=︒,22AB AD ==,平面AED ⊥平面ABCD ,三角形AED 为等边三角形,EF AB ∥.(Ⅰ)求证:平面⊥BDF平面AED ;(Ⅱ)若BC ⊥平面BDF①求异面直线BF 与ED所成角的余弦值;②求二面角B DF C --的正弦值.【答案】(Ⅰ)见解析;(Ⅱ)①45.【解析】(Ⅰ)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A ∠=︒,22AB AD ==,由余弦定理可得BD ,由勾股定理可得BD AD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0,0,0D ,()1,0,0A ,()B ,12E ⎛ ⎝⎭,()C -∴()=DB ,()1,0,0DA =,1,0,22DE ⎛= ⎝⎭∴0DB DA ⋅=,0DB DE ⋅=,∴DB DA ⊥,DB DE ⊥.又DA DE D ⋂=,∴DB ⊥平面AED .又∵DB ⊂平面BDF ,∴平面⊥BDF 平面AED .(Ⅱ)∵EF AB ∥,∴设()(),0EF AB λλλ==-=-∴12F λ⎛- ⎝⎭,()1,0,0BC =-. ∵BC ⊥平面BDF ,∴BC DF ⊥,∴102BC DF λ⋅=-=,∴12λ=.∴F ⎛⎝⎭.①0,BF ⎛= ⎝⎭,1,0,2ED ⎛=- ⎝⎭∴34cos cos ,BF ED θ=== ∴异面直线BF 与ED ②设(),,n x y z =为平面BDF 的法向量,则303022n DB y n DF y z ⎧⋅==⎪⎨⋅=+=⎪⎩可得()1,0,0n=,设(),,m x y z =为平面CDF 的法向量,则0302m DC x m DF y z ⎧⋅=-=⎪⎨⋅=+=⎪⎩可得()3,1,1m =-,∴3cos ,5m n ==sin θ= ∴二面角B DF C --. 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2ABC BAD π∠=∠=,2PA AD ==,1AB BC ==.(1)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答案】 【解析】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1,0,0,1,1,0,0,2,0,0,0,2B C D P .(1) 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1,1,2),(0,2,2)PC PD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0,0m PC m PD ⋅=⋅=,即20{220x y z y z +-=-=,令1y =,解得1,1z x ==. 所以()1,1,1m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从而3cos ,3||||AD m AD m AD m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 (2) 因为(1,0,2)BP =-,设(,0,2)(01)BQ BP λλλλ==-≤≤,又(0,1,0)CB =-,则(,1,2)CQ CB BQ λλ=+=--,又(0,2,2)DP =-, 从而1cos ,||||10CQ DP CQ DP CQ DP ⋅〈〉==, 设[]12,1,3t t λ+=∈,则2222229cos ,5109101520999t CQ DP t t t 〈〉==≤-+⎛⎫-+ ⎪⎝⎭,当且仅当95t =,即25λ=时,|cos ,|CQ DP 〈〉因为cos y x=在0,2π⎛⎫ ⎪⎝⎭上是减函数,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又因为BP ==25BQ BP ==.6.如图,在三棱锥S 一ABC 中,SA =AB =AC =BC ,O为BC 的中点(1)求证:SO ⊥平面ABC(2)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二面角B —SC -E ?若存在,求B E BA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23【解析】(1)∵SB SC =,O 为BC 的中点,∴SO BC ⊥,设SB a =,则SO =,AO a =,SA =, ∴222SO OA SA +=,∴SO OA ⊥,又∵BC OA O ⋂=,∴SO ⊥平面ABC .(2)以O 为原点,以OA 所在射线为x 轴正半轴,以OB 所在射线为y 轴正半轴,以OS 所在射线为z 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0,0O ,0,0,2S ⎛⎫ ⎪ ⎪⎝⎭,0,,02C a ⎛⎫- ⎪ ⎪⎝⎭,,0,02A a ⎛⎫ ⎪ ⎪⎝⎭,0,,02B a ⎛⎫ ⎪ ⎪⎝⎭. 假设存在点E 满足条件,设()01BE BA λλ=≤≤,则(),1,02E a a λ⎫-⎪⎪⎝⎭,则()62,02CE a λ⎛⎫=- ⎪ ⎪⎝⎭. 设平面S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00n CE n SC ⎧⋅=⎨⋅=⎩,得()200x y y z λ+-=+=⎪⎩,故可取()2,n λ=-.易得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m =.所以,cos 5m nm n θ⋅===⋅,解得23λ=或2λ=-(舍). 所以,当23BE BA =时,二面角B SC E --. 7.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ADPQ 是梯形,PD ∥QA ,2PDA π∠=,平面ADPQ ⊥平面ABCD ,且22AD PD QA ===.(Ⅰ)求证:QB ∥平面PDC ;(Ⅱ)求二面角C PB Q --的大小;(Ⅲ)已知点H 在棱PD 上,且异面直线AH 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求线段DH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56π;(3)32. 【解析】(1)平面ADPQ ⊥平面ABCD ,平面ADPQ ⋂平面ABCD AD =,PD ADPQ ⊂平面,PD AD ⊥,∴直线PD ⊥平面ABCD .由题意,以点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可得:()()()0,0,0,2,2,0,0,2,0D B C ,()()()2,0,0,2,0,1,0,0,2A Q P .依题意,易证:()2,0,0AD =-是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 又()0,2,1QB =-,∴ 0QB AD ⋅=, 又直线QB ⊄平面PDC ,∴ //QB PDC 平面.(2) ()()2,2,2,=0,22PB PC =--,. 设()1111,,n x y z =为平面PBC 的法向量,则1100n PB n PC ⎧⋅=⎪⎨⋅=⎪⎩,即111112220220x y z y z +-=⎧⎨-=⎩. 不妨设11z =,可得()10,1,1n =.设()2222,,n x y z =为平面PBQ 的法向量,又()()2,2,2,2,0,1PB PQ =-=-, 则2200n PB n PQ ⎧⋅=⎪⎨⋅=⎪⎩,即22222202220x z x y z -=⎧⎨+-=⎩. 不妨设22z =,可得()21,1,2n =,∴ 1212123cos<,2n n n n n n ⋅>==⋅, 又二面角C PB Q --为钝二面角,∴二面角C PB Q --的大小为56π. (3)设()()0,0,02H h h ≤≤,则()2,0,AH h =-,又()2,2,2PB =-, 又7cos<,15PB AH >=15=, ∴ 2625240h h -+=,解得32h =或83h =(舍去). 故所求线段DH 的长为32.8.已知在四棱锥C ABDE -中,DB ⊥平面ABC ,//AE DB ,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1AE =,M 为AB 的中点.(1)求证:CM EM ⊥;(2)若直线D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求二面角B CD E --的大小.【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解析】(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M为AB的中点,∴CM AB⊥,又DB⊥平面ABC,CM⊂平面ABC,∴DB CM⊥,DB AB B=,DB,AB平面ABDE,∴CM⊥平面ABDE,又EM⊂平面ABDE,∴CM EM⊥.(2)过点M作//Mz BD,易知Mz、MB、MC两两垂直;以M为原点,分别以MC、MB、Mz作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DB⊥平面ABC,∴DMB∠直线DM与平面ABC所成角,∴tan2BDDMBBM∠==,∴22BD BM==,∴()0,1,0B,)C,()0,1,2D,()0,1,1E-,∴()3,1,0BC=-,()CD=-,()1,1CE=--,设平面BCD的一个法向量为()111,,m x y z=,则m BCm CD⎧⋅=⎨⋅=⎩即1111120yy z-=++=⎪⎩,令11x=,则()1,3,0m=,设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222,,n x y z=,则n CEn CD⎧⋅=⎨⋅=⎩即22222220y zy z⎧-+=⎪⎨++=⎪⎩,令2x=,则()3,1,2n=-,∴cos,0m nm nm n⋅==⋅,∴二面角B CD E--的大小为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名称
两条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
定义
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 一点o,作直线a’、b’,并使a’//a, 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 (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 角。
二面角及它 的
平面角
图形
O是空间中的任意一点
点o常取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
B
A1 N
Q
AN=
AB AC BC
=
1
3
2
=
6
3
C
A
又 AC AB1 AQ B1C=AC AB1
AQ= Sin
AB1 AC B1C
= AN
2
AQN= AQ =
2
2
6
3
=1
Cos AQN= 3 3
另解: AC AB AC AA1
AC 平面AA1B1B
又 AC 平面ACB1 平面ACB1 平面AA1B1B

b
o
θ
.

o
α
a
一、概念
名称
定义
两条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 任意一点o,作直线a’、b’,并使 a’//a,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
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 线a和b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
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若Lᅩα则 L与α所成的角是直角,若L//α或 L α,则L与α所成的角是0º的角。
C
分共析点:是由C1题,意但平二面面角C1没MN有与棱平,面需A1B要1C作1 出的,公 C1 再找平面角。
B
A N
M
B1
A1
解:连结NM并延长交 B1A1 的延长线于点D,连 C
B
结 C1D,则截面 C1MN与底面 A1 B1C1 所成二面 角的棱为 C1D。
在 N B1D中, B1N=2A1M,
注:在求解图形翻折问题时, (1)分别画好平面图形和翻折后的立体图, 字母一定要一致; (2)弄清平面图中的量与位置关系在翻折后的变 与不变的情况; (3)按题意作出包含已知与未知的图形,然后 计算和证明。
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 B1 C1中,B1
C1
BAC=90º,AB=BB1=1,直 线B1C与平面ABC成30º的角, 求二面角B B1C A的余弦值。
即截面 C1MN与底面 A1 B1C1所,成二面角为45
利用面积也可作出Cos
=
S S
=(
3
4
a2
)/(
6
4
a2
)=
2
2
=45
B1 F
C1
设E为AB1的中点,连接BE则BE 平面ACB1
作EF B1C于F,连接BF,则BF B1C
B
E A1
C
EFB是二面角B— B1C —A的平面角。
A
AB BB1=AB1 BE
BE 又
= AB BB1 AB1
BC BB1
=
1 =2 B1C
1= BF
2
2
BF=
BC BB1 = B1C
3 1= 2
N
A
4B
MF
N
A
B
图(1)
图(2)
在图(1)中,设∠EDM=α,在Rt∆DME中,cos
DM DE
3 13
∵DF=DM+MF=
6 13
3 13
9 13
在∆DFC中,由余弦定理得:CF²=DF²+DC²-2DF·DC·Cosα=73/13
在图(2)中∵DF=
DE2 EF 2 22 ( 5 )2 4 25 52 25 27 3 3
A1 B
C
A
分析:求二面角B B1C A的度数,要作出平面角,显然二面 角的棱为B1C,故需在B1C上取一点,然后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 直于棱的两条射线。
解:作AN BC于N,则AN 平面 BCC1B1,作NQ B1C于Q,则AQ B1C
B1
C1
AQN是二面角B B1C A的平面角。
AN BC=AB AC
FG AD又 AD A1D1 A1D1 FG
A1
B1
四边形A1GFD1 为平行四边形
A1G D1F(证) AE1就是G与是BBAA1的EE与所中D成点1F的所锐成角的(角或(。直点角)) A
D
O
G
F E
C
B
R tAGOAAG11=AA9=G0
ABE GAO
即直线AE与D1F所成的角为直角(。 算)
例2.已知,在矩形ABCD中,AB=4,BC=3,E为DC边上的中点,
∠DCF是DC与平面ABCE所成的角.
D
DD
D
D 2E 2 C
D
E
M
3
M
N
F
A
4
B
A
图(1)
图(2)
C
N B
D 2 E 2C
3
M
F
N
A
4B
图(1)
D
E
C
MF
N
A
B
图(2)
∵DM⊥AE,MN⊥AE ∴∠DMN=60º,且AE ⊥平面 DMN
又∵AE ⊂ 平面ABCE ∴平面DMN⊥平面ABCE,从而垂足F在
二面角及它 的
平面角
图形
AL
oθ B
α
一、概念
名称
两条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定义
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 任意一点o,作直线a’、b’,并使 a’//a,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 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 线a和b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
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若Lᅩα则 L与α所成的角是直角,若L//α或 L α,则L与α所成的角是的角。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
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若Lᅩα则 L与α所成的角是直角,若L//α或 L α,则L与α所成的角是的角。
组 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以二面角的 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 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 角。
沿AE折成60º的二面角,分别求DE、DC与平面AC所成的角。
D
D
E
C
3
E2 C
3
A
4
B
A
4
B
二面角 D—AE—B 为60º
解:如图(1),作DM⊥AE于M,延长DM交CB于N , 沿AE折成60º的二面角后如图(2)
过D作DF⊥平面ABCE, 连结EF、 DC 、 CF.
于是∠DEF是DE与平面ABCE所成的角,
3
2
Sin EFB= 即二面角B—
BBB1ECF—=A的22平面32角=的余63 弦值为Cos3
EFB=
3
3
3
例4:如图,已知在正三棱柱ABC-A1 B1C1中, 侧棱长大于底面边长,M、N分别在侧棱AA1、
B底B面1上A,1B且1C1B所1N=成A的1B二1=2面A角1M的,大求小截面。 C1MN与
c.求二面角的大小: 找(或作)其平面角 构造可解三角形
3.步骤:
①作(找)② 证 ③ 点 ④ 算
三例1、:例如题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分别是BB1 、CD中点。求AE与D1F所成的角。
解:如图,取AB的中点G ,连结
D1
C1
FG ,A1G , A1G与AE交于(O 作)
MN上.
如图(1)在Rt△ADE中,DM=
AD • DE 3 2 6
AE
22 32 13
ME= DE2 4 (或ME DE2 DM 2 4 36 52 36 4 )
AE 13
13
13
13
D
D 2 E 2C
E
C
3
M
F
N
A
4B
图(1)
MF
N
A
B
图(2)
在Rt∆DFM中,MF DM • COS 60
A N
且又DB1AN1 =A1AAB111BMC1,=1 AD为1CB等11 =2边D三A1 角形
C1
M B1
C1A1 D=180-60=120
A1C1D=30,又 A1 C1B1=60
A1
B1C1D=90,即DC1 B1C1

CCC1D1
平面 平面
AC11BB11CB1C
C C1
C1D
D
又 又
在N RNCt1C1B平N1是B面1C平C11中面B1B,CC1BM,1NN与=B底C1C1面1D 所成CN1C二N1B面1=角45的平面角。
13
13
13
13 13
33
在Rt∆DFC中, tan DCF DF 13 3 3 3 219 CF 73 73 73
∴ DCF arctan 3 219 73
13
即DC与平面AC所成的角为:arctan 3 219
73
D 2 E 2C
3
M
F
N
A
4B
图(1)
D
E
C
MF
N
A
B
图(2)
另外,过D作DF ⊥平面ABCE于F;过F作FM ⊥AE于M;连结DM,则DM ⊥AE,从而 ∠DMF=60° 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