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法在三小时教学单元中的应用
运用“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智慧教学
反 馈 指导 自学 : 合理确定 学习 目标 、 巧妙 主 导探 究: 过程与 方法交 流、 疑难讲 引导延活动
设计学习 问题
解、 检测练 习、 情 感互 动
习题
。 见 代 擞 学 2 0 1 4 / 1 0 A
“ 三学三研 ”的基本含义
“ 三学 三研 ” 课堂 教学模 式是 一种 以学 ( 自学、
互学 、 深学 ) 为主体 , 以研 ( 自研 、 互研 、 深研 ) 为 主线,
三、 “ 三学三研 ”的基本流程
“ 三 学三研 ” 的基本流程 见下表 。
强调 学生在教师指 导 ( 导学 、 助 学、 督学) 下渐进 的 自 主学 习的模式 。其注 重对学生学 习能力 的培养 , 引导 学 生 自学求 知 , 为 学生终 身学 习打好基础 , 强调 教学 活动 的重心从 “ 教”转移到 “ 学” , 从“ 授” 转移到 “ 导”
上。
四、 “ 三学三研 ”的课 堂评价
“ 三 学三 研 ” 是否有效 , 关键要看教 师行为 、 学 生
二、 “ 三 学三研 ”的基本环节
“ 三 学三研 ” , 即导学 、 自学 自研—— 助学、 互学互 研—— 督学、 深学深研 , 其 中以 “ 学” 为核心。课堂教 学 模式 由 “ 学生 自学 自研 、 教师 导学—— 小组 互学互 研、 教师助 学—— 学生深 学深研 、 教师 督学” 三个有机
导学案, 让学生学会在导学 目标 引领下展开 自学 自研 。 2 .小组 互学互研、 教师助学环节 。在 该环 节 中, 让 学生在 “ 理解 、 质疑 、 问难 ” 中开 展小 组合作 学 习, 教师顺 学而助 , 在“ 赏学 、 导学”中让 学生完成互学互
2015.11三效课堂期中研讨活动方案
2015—2016年度上学期三效课堂中期研讨活动方案近两年来,我校秉承“素质至上”的核心办学理念,强力推进三效课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为更好的引领教师、学生“回头看”,反思衡量自己的推进情况,发挥集体智慧,实现相互借鉴,自我改进,学校决定举行本次三效课堂中期研讨会。
一、研讨主题及研讨内容1.研讨主题本次课堂研讨会的主题是“交流经验,查摆问题,推进实施”2.研讨内容及方式教师提前根据出具的问题(各级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点,教学特点作适当修改,报分管领导同意,作为本单位教师研讨议题,但不得偏离学校出具议题。
),全面反思梳理自己的课堂推进工作,并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的议题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
在研讨交流时,每位教师发言时间为5—6分钟,不可偏离议题。
学生(小组长)提前根据出具问题(议题同上要求),反思梳理自己的小组组织工作,并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的议题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
在研讨交流时,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为4—5分钟,不可偏离议题。
三、遵循原则真实有效。
个人的发言秉承实事求是,坚决反对表面的形式主义,反对“得”和“失”的片面化;必须来自于实践,有可操作性,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研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着眼于三效课堂的有效落实和推进。
四、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1.学校层面:研讨人员为学科组长,各单位管理人员(主任、副主任)参加旁听。
分小学部(含信息技术、美术)与初中部(含音乐、体育),由学部校长组织、主持,并确定记录人,整理好研讨会纪要。
2.级部层面: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1)教师组:分一二级部、三四级部、五六级部、七年级级部、八年级文科、八年级理科、九年级文科、九年级理科、艺体微共九个组分头组织,主任(或副主任)具体组织、主持,并确定记录人,整理好研讨会纪要。
分管校长参加旁听。
(2)学生组:小学分年级,初中分小部进行。
每班级选派5名小组长参加,主任和小部主任组织主持,并确定记录人,整理好研讨会纪要。
1高效课堂三时三级教学策略方法
1高效课堂三时三级教学策略方法1高效课堂三时三级教学策略方法一、“高效课堂三时三级教学策略”的定义“高效课堂三时三级教学策略”是指根据《金太阳导学案》(义教版)的集体备课(一次备课)设计,按照二次备课理论,体现一个心理过程:心动、行动、激动。
将课堂教学的40或45分钟(初中45分钟,小学40分钟)分为三个时段、三个层级,总共为六个具体阶段进行操作高效课堂。
第一阶段:追忆感悟。
指在1—4分钟(4分钟,小学减半)之内,要求学生展示上节课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感悟和探究新课心得。
第二阶段:自主学习。
指在5—23分钟(19分钟)之内,教师在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育心理学、备学生注意方式、展示方式的基础上,采用适合于一节课的授课方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方式,平等交流,使学生在有效、高效的19分钟内掌握并能运用本节课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程序:1、创设情境(第5-7分钟,3分钟)教师把本节课内容以创设情景方式板书在黑板上,同时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本节课内容,并告知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目标、情感价值。
2、独立学习:(第8-13分钟,6分钟)(小学减1分钟)根据导课内容,学生安静的自主学习并捕捉领会新课内容。
3、对子交流:(第14-16分钟,3分钟)学习伙伴相互探究交流有关疑难问题。
4、小组探究:(第17-22分钟,6分钟)(小学减2分种)教师创造情景,以设问方式要求学生回答。
要求:学生举手发言,可个体回答,可集体回答,可分组回答,可到黑板上回答。
重点、难点问题还应增加合作讨论程序。
5、问题聚焦:(第23分钟,1分钟)教师注意收集学生把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后存在不懂的问题,以局面形式或口述的形式交给科值日,由科值日交给任课教师。
以便下一步教师统一提炼,精讲。
第三阶段:提炼精讲。
指在24—33分钟(10分钟)之内,教师用简洁高度概括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用彩色粉笔标出,用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孙晋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研讨式教学的应用意义和组织程序,旨在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教学组织【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32-02一、研讨式教学的应用意义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通过选题引导、自主探究、集中交流以及讲评深化等途径,以达到学生探究和强化理论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研讨式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研讨式教学的组织程序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教师组织研讨式教学的备课过程,是研讨式教学活动的设计阶段。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设计教学目标、选定研讨主题、准备研讨资料和确定研讨方式等四个环节进行把握。
首先,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特点,力求从认知、操作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其次,选定研讨主题。
在选定研讨主题时,教师应注意研讨主题的适用性和扩展性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教学对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与岗位任职联系紧密的研讨内容,注重突出研讨主题的针对性、典型性和可讨论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广泛深入研究与研讨主题有关的知识点,结合研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离主题、过于发散等情况,合理确定研究边界。
第三,准备研讨资料。
教师可以围绕研讨主题,确定并提前公布选题指南或研讨重点供学生进行选择。
同时应根据研讨主题和研讨内容,对涉及到的专业理论及相关参考资料等进行整理归类,为教学实施做好铺垫。
最后,确定研讨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特点、研讨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用个人研究、分组研究等教学组织形式。
2.合理布置研讨任务研讨任务的布置是教师结合研讨方案解读研讨内容的过程,是研讨式教学的初始阶段。
研讨型教学模式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研讨型教学模式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研讨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合作、发现和思考,来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法律基础课程中运用研讨型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协作能力较强的法学人才。
研讨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而研讨型教学模式则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互动。
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思考,思维活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
研讨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研讨型教学中,学生不再依赖老师的灌输型教学,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和交流。
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组织自己的思路,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讨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研讨型教学中,学生需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建立合作关系。
这种团队合作的能力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法律职业需要在团队中协调各方利益,共同解决问题。
三小时教学单元专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
的发挥课 堂组织模式的优势 。 与两小时教学单 元组 织模式 相 比,三小 时教 学单 元在
课堂组织上更适合专题式教 学方法 ,主要 因为 : ( )某一 1
小时教学单元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这给教学 内容的组织和教 学方法的革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 《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 控制》课程的教学实践 中,为充分发挥三小时教学单元课堂 组织模 式的优势 ,教学组对某些 内容组织实施了专题式课堂
ta h n n tmo e a d d s u s s t e o g nz t n t o s o p c a o i l so m e c n . T e e p o a o y e c i g u i d n ic se h r a ai a me h d s e i tp c c a r o t a h g h x l rt n ma i ol f l s i i p o t h n o ai n o e t a hn t o s n d t u d a c h l s ro e e t . r moe te i n v t ft e c i g meh o h d ,a h s a v e t ec a s o m f c s n
Th e App i a i n o r e— ho r Te c i lc to fTh e — u a h ng Uni o pe i lTo i a hi tf r S ca p c Te c ng
Z HANG Ho g—b n o.Z NG W e , T HE i ANG Gu o—i n i a ( o eefA rp c n t i n ier g N tn l n rt e neTcnl y h nsa4 0 7 ,C i ) C lg e sae dMae a E gnei , ai a  ̄ syo f s eho g ,C agh 10 3 hn l o o a rl n o U i fD e o a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摘要: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概述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三、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点四、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场景五、如何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六、结论正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实际课题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小组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深入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和辅导者。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法不仅适用于高等教育,也可以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阶段。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课题: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探究价值的课题。
2.分配任务: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组内分工合作,负责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环节。
3.调查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课题进行深4.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调研成果,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5.撰写报告: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6.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研究成果,开展交流与评价。
7.总结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题研讨过程中的得失,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3.锻炼学生的写作、演讲、评价等综合素质。
4.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5.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不同学科和场景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文科教学中,课题可以侧重于社会调查、历史事件分析等;在理科教学中,课题可以侧重于实验研究、技术改进等。
要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课题,确保具有探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摘要: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2.特点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基本环节1.课题选择与设计2.学生分组与分工3.资料搜集与整理4.研讨与交流5.总结与反思三、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应用现状2.发展趋势四、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2.挑战五、结论正文: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与合作,最终形成对课题的系统认识和解决方案。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基本环节1.课题选择与设计: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2.学生分组与分工:学生根据课题内容和个人兴趣、特长进行分组,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和分工。
3.资料搜集与整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集数据、访谈专家等方式,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4.研讨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形成对课题的初步认识和解决方案,并通过组间交流,学习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
5.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研究能力。
三、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应用现状: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已成为许多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
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限制,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尚不普及。
2.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将逐渐推广。
同时,教师教育也将更加注重培养教师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能力。
四、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讨式教学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定义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针对特定课题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通过研讨课题、讨论问题、展示成果等方式,主动探索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特点1. 学生主动性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研究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实践性强:通过课题研讨,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践操作、实地调研、实验设计等活动,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增强了实践技能。
3. 合作性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通过小组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小组成员共同研究问题,互相借鉴、批判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开放性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1.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实验和创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课题研讨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平等交流和协商解决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语言,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探究式学习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开展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就是一些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示例。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问学生“贾宝玉为什么将黛玉比作潇湘妃子?”,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让他们理解贾宝玉的情感变化和对黛玉的爱恋。
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探究任务。
在学习写作技巧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写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和展示某个主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和交流,学生间相互启发和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来进行探究学习。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学习《西游记》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奇特身手,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思考来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文或话题,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由学习,通过互动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普遍思维方式单一,常常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思考和分析,只会听从教师的安排来学习。
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想法。
例如,在学习《国家地理》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信息,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探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分享个人的想法和体验,互相借鉴和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学习《唐诗三百首》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研究一首诗歌,共同分析和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提高学生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通过对文献、原始数据、实物等实践体验的认识和发现,帮助学生借鉴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负主要责任,因此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资料,整合各种资源,并通过小组合作来研究历史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背景和发展。
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学习路径和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深度探究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研讨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倡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研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研讨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自主研究、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投入,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研讨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进行辩论、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等活动,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讨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研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的观点和知识。
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研讨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和知识分享。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研讨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人才。
研讨式教学具有诸多优点,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研讨式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不足等。
三小时教学单元专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 hour Teaching Unit for
Special Topic Teaching
作者: 张洪波[1];郑伟[1];汤国建[1]
作者机构: [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出版物刊名: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页码: 64-6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课堂教学;三小时教学单元;专题式教学
摘要:自2010年起,我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始按三小时教学单元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这给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以《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课程为例,分析三小时教学单元的课堂组织特点,探讨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课堂组织方法,对促进教学方法革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启示作用。
研讨式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探索、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视问题的情境性:研讨式教学强调将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倡导合作与交流:研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他们需要设计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总之,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情境性、合作与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最新版】目录1.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3.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点与挑战4.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正文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课题为核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强调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选定课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定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2.分组研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课题的一个方面。
3.资料搜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4.研讨交流:小组内进行研讨交流,形成共识;组间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启发。
5.总结报告:各小组整理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6.成果展示:组织课题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接受同行评价。
三、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优点与挑战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挑战:1.对教师的组织、指导能力要求较高。
2.需要较多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3.学生的参与程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讨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研讨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和推崇。
研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研讨式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研讨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研读资料、小组讨论、展示成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理解和分析问题,并进行思考。
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研讨式教学注重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意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还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解决分歧,形成共识。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式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讨论和分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小组讨论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五、实施效果评价研讨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展现出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参与研讨式教学的学生中,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所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研讨型教学模式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研讨型教学模式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一、引言法律基础课程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基础。
在传统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式的授课模式居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为了推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研讨型教学模式被引入到法学教育中。
二、研讨型教学模式的特点研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教学模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1. 学生参与性强。
在研讨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分享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
2. 实践性强。
研讨型教学重视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调解等实践性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 创新性强。
研讨型教学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育效果好。
研讨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1. 案例分析法律基础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和相关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讨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讨论案件的法律依据、争议焦点和解决方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2. 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一种重要的研讨型教学活动,在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进行模拟法庭的教学实践。
通过学生扮演法官、当事人、律师等角色,模拟庭审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程序和法律实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辩论技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3. 调解实践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 提高教育效果1. 教学资源的不足在研讨型教学模式下,需要更多的案例、调解模拟材料等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实践性学习的需求,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准备工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达到知识积累和阐释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予案例、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维的运算和逻辑的推理,培养了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探究者,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发现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发展。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探索者,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消化者,更是思考者和创造者。
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打破了学习的束缚和限制,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探索和追求。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讨式教学法在三小时教学单元中的应用摘要:适应三小时教学单元的要求,在研究生核心课程“统计信号处理”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
针对核心课程基础性强的特点,总结了“以教材例题和习题为引导、以知识理解和运用为目的、以小组发言为主要形式”的研讨课组织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研讨课在调节三小时教学单元的节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效果明显。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三小时教学单元;研究生核心课程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国防科技大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统一推行三小时教学单元模式,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协调教学科研的双重需求,激发教员的创造性和学员的主动性。
在三小时教学单元模式中,课堂教学按3小时一个单元进行组织,每门课程每周安排1个教学单元。
这种教学单元模式在国外高校被广泛采用,例如麻省理工大学公开课程资源网站上公布的2520门讲授课程中,有203门采用了这种模式[1]。
三小时教学单元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在本文中,笔者根据“统计信号处理”课程实行三小时教学单元的实践,谈谈体会。
与两小时教学单元模式(即每个教学单元2小时,每门课程每周安排2个教学单元)相比,采用三小时教学单元模式后,在总课时相同的情况下,每门课程的单元数减少,但每个单元的信息量增大。
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核心课程“统计信号处理”为例,总学时仍是54小时,但教学单元从27个压缩为18个,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延长了1小时。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果简单地将原来三次课的内容放到一个教学单元里,由老师在台上讲授,不但老师难以一直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
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化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成了教师的必然选择。
正是在这个大趋势下,我们尝试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入”统计信号处理”课堂。
研讨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
在国外的许多著名大学,研讨式教学都被作为仅次于课堂讲授的第二教学手段向教师们推荐[2,3]。
我们根据“统计信号处理”的课程特点,摸索出了一套在三小时教学单元中运用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讨式教学法在“统计信号处理”课程中的组织形式“统计信号处理”是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核心课程,选课人数一般在100名以上。
而且,这门课程的基础性大于前沿性,有成熟、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中的理论和方法是学生日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
这些特点与前沿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有很大区别,因此在研讨课的组织形式上,不能简单沿用后者常采用的开放式研讨模式。
经过实践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以教材例题和习题为引导、以知识理解和运用为目的、以小组发言为主要形式的研讨课组织方法。
(1)教学单元组织。
根据教学单元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力求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一个完整知识点的教学。
我们采用统计信号处理领域的经典教材——Steven M. Key所著的《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上、下卷本[4,5]。
全书共28章,选择其中21章作为讲授内容,每个教学单元完成1~2章。
在教学单元中,前两个学时由老师讲授,后一个学时安排三个研讨小组发言,三个学时中间各休息十分钟。
采用三小时教学单元后,尽管讲授时间比以前缩短了1/3,教学内容并没有删减。
老师讲授时着重于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主要结论,而教材中的信号处理实例和习题则留到缩减出来的1/3教学时间由学生研讨。
(2)研讨主题选择。
在研究生专业课中,研讨主题通常具有开放性和前沿性,教师鼓励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形成研讨内容。
但是,对“统计信号处理”这样涵盖面广、系统性强的课程,54学时非常宝贵;并且,对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这门课程的基础性非常突出,课本上的理论和方法在科研中有重要的应用。
因此,通过解题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是很必要的,而两学时的讲授时间能提及的例题非常有限。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研讨选题上,我们没有采取开放性的思路,而是基于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形成研讨主题。
Key教授所著的这本经典教材也为选题提供了方便。
Key教授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教材中很多章都有“信号处理实例”一节,将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应用模型经过一定的简化,形成与各章知识吻合的物理问题,并给出理论解答和仿真验证。
另外,章后的习题大多都带有启发性或应用性,很少出现以熟练推导、熟悉结论为目的的练习题。
因此,根据课程重点,将相关联的若干个例题或习题分为一组,就能形成一个既运用基本知识,又具有理论深度或实用价值的研讨主题。
例如在“最大似然估计”的教学单元中,选择了三个研讨主题:自回归模型谱的最大似然估计、正弦信号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最大似然估计的渐进性,涉及9个例题/习题,有很好的覆盖性。
(3)研讨小组形成。
选课的同学自由组合,3人一组,形成了近40个研讨小组,在每个教学单元的第三学时,安排2~3组发言。
这样的划分方式,一是为了在有限的研讨时间里让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另一也是为了保证研讨发言的质量,通过团队协作高质量地完成指定的研讨选题,使所有听研讨课的同学有较大的收获。
事实表明,各小组在准备时都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方式,一起协商解题思路和讲解内容,然后分头完成理论推导、计算机编程仿真、多媒体课件制作三项具体工作。
因此,研讨发言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对题目的解答和验证、课件的生动美观等各方面都完成得很出色。
(4)研讨内容准备。
一个研讨主题由一个研讨小组完成,教师提前两周将选题通知小组联系人,提前3~4天与小组成员交流准备情况,并检查研讨课件的初稿。
为了提升研讨的层次,我们向学生提出要求:研讨内容不能局限在解题层面,要通过知识点将各个题目串起来;而在解答上,也不能止步于理论推导,而要在计算机上仿真验证。
这样的要求使同学们在准备研讨内容时从答题上升到梳理和运用知识的层次。
从实施的效果看,前几个研讨小组难以领会这个要求,课件初稿仍然采用逐个解题的结构,需要与老师反复磋商调整。
但几轮研讨课以后,同学们都领会并认同这个思路,在组织课件时基本形成了问题提出?知识梳理?解题?仿真验证?总结与思考的模式。
这样的选题和内容组织方式使研讨课既能与书本知识紧密关联,又不会退化成一堂习题课,对前两个学时的授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梳理知识、加深理解、联系应用的作用。
(5)研讨发言与点评。
一个教学单元安排2~3个研讨小组发言,每个小组的发言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
经过事先的充分准备,各个小组都能很好地控制发言时间,清楚地表达课件内容。
台下的同学听得也很认真,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教师的组织,学生真正成为了研讨课的主体。
研讨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简短的点评,主要是指出课件中存在的问题。
此时,对问题和错误采取正面的态度非常重要。
在错误中吸取的教训往往比直接得到正确的结论更让人印象深刻,因此一些在初稿中就被老师指出并改正的问题,也会请发言的同学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体会。
以轻松的态度对待问题和错误,也能使同学放松心态,在进行研讨时更加大胆和主动。
二、在三小时教学单元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的体会(1)引入研讨式教学法,使三小时教学单元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引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学校推行三小时教学单元的初衷之一。
但对于“统计信号处理”这样的基础课,如何在压缩讲授课时的同时保证同学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我们经过两个学期的研讨课实践认为,这种以教材例题和习题为引导、以知识理解和运用为中心的研讨课,能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起到非常好的补充完善作用,帮助同学们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同时,研讨课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为了保证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认为以下几个环节非常重要:①选择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的研讨主题。
②给准备研讨的同学足够的提前量。
③老师对同学们的准备过程密切关注并认真指导,贯彻以“知识理解和运用”为中心的研讨思路。
④通过开好头,在同学们中间形成重视研讨、喜欢研讨、受益于研讨的风气。
(2)引入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选拔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知识基础好、钻研劲头也足。
如果能调动其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课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质量。
思想上重视是调动积极性的首要条件,而开一个好头,形成良好的研讨风气非常关键。
对前几个小组,老师重点把关,使得同学们通过前几个小组的研讨有所收获,认同研讨课的意义和作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重视研讨的风气。
每一个研讨小组都准备得非常认真,他们通过团队协作,在10天左右就能完成2~3章内容的自学,并围绕指定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形成初步的仿真结果和演讲课件,再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利用2~3天进一步完善。
不少小组还会在事先进行小范围的试讲,使自己的发言符合时间要求,并尽可能地被大家理解接受。
到发言时,其思考的深度、仿真的广度、课件的精美、表达的流畅,往往都超出预期,让老师一再叹服青年学生的巨大潜力。
实际上,这也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后面的同学以前面的同学为标杆,老师在指导上越来越轻松,研讨课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质量。
(3)引入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研讨课虽然以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为基本素材,但研讨内容的组织方式更接近于科研论文,因此同学们在准备研讨内容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开展科研工作的演习。
整个流程包括了自学相关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计算机编程仿真验证、整理汇报等各个环节。
尤其是计算机验证和整理汇报两个环节,在以前的课本学习中很少遇到,而在科研工作中则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也发现,有些小组在刚开始的时候,对蒙特卡洛仿真不太了解,仅仅将公式结果用计算机算出来。
通过老师的反复指导和前几个小组的实践,大家逐渐认识到在计算机上开展模拟试验的意义,在准备时会自觉地加上这一部分内容,将模拟试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分析,并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观察和分析结果的变化。
这样的工作已经初步具有了“研究”性质。
除了研讨课外,“统计信号处理”课程的其他环节如课程实验、课程论文也都以这个3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这些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小组成员必须通过分工协作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因此这个过程也锻炼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
这些都为他们顺利地融入科研团队提供了经验。
(4)引入研讨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采用三小时教学单元后,教师的工作更多地从台前转到了幕后。
一是要在更短的讲授时间内覆盖同样的知识面,必须要对讲授内容进行精心组织;二是必须提前对研讨课件进行检查指导,保证研讨课的质量。
一个20分钟的研讨课件,在课下的指导时间往往超过一个小时。
尤其是前几个组,老师反复向他们解释研讨的目的,一再调整课件的展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