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暨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专辑》

合集下载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成矿期花岗质岩石成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成矿期花岗质岩石成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成矿期花岗质岩石成因俞永飞【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矿床类型多样,成矿岩浆岩多表现出埃达克岩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的Sr/Y和La/Yb比值较小,详细的锆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具有更高的Ce4+/Ce3+比值,表明具有高的氧逸度.综合这些特征,这些岩石被认为来源于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后撤模型,对于解释长江中下游岩浆活动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小的年龄时空分布,以及A型花岗岩和碱性火山岩的成因都较为合理.【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2)003【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洋壳俯冲【作者】俞永飞【作者单位】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研究表明世界上主要的铜金矿形成于俯冲带活动大陆边缘,与俯冲带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环太平洋的俯冲带[1].世界上许多大型的铜金矿床与埃达克岩有关[2].值得注意的是,铜金矿并非都产出于埃达克岩,而且也有相当数量的埃达克岩没有表现出矿化特征[3].因此认识埃达克岩的成因对铜金矿化过程的理解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主要的成矿带之一,包含多个铜,铁,金,钼,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4].这些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成矿典型区域,备受地质学家关注.这些矿床类型多种多样,包含矽卡岩型,层控型和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与白垩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4].同时,成矿岩浆岩多为埃达克岩[3].对这些岩石整体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揭示成矿埃达克岩的成因.本文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埃达克质岩的相关研究做初步的总结,并分析主要的科学问题,以期进一步突破.1 地质背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北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相隔于襄樊-广济断裂,南与华夏地块相隔于江山-绍兴断裂带.传统上认为这一区域没有新元古代之前的基底岩石出露,最古老的岩石为董岭群变沉积岩和板溪群火山-沉积建造,董岭群主要出露在安庆地区,但是板溪群从扬子西部延续到东部超过1 000 km[5].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董岭群存在古元古到太古代岩石记录,与扬子其他古老岩石可以类比.晚新元古的板溪群为新元古末期到三叠纪的白云岩和碎屑岩,上三叠到侏罗主要是湖泊相沉积.长江中下游转为造山后拉伸环境,侏罗-白垩纪的拉伸盆地沿长江深断裂排列,发育碱性火山岩[6].隆起区的侵入岩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大爆发的产物.主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与这些侵入岩密切相关.由于成矿的经济因素,前人对长江中下游侵入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年代学数据,除去误差较大,或者是易受到后期扰动的Rb-Sr以及Ar-Ar定年方法,近二十年来高精度的LA-ICPMS或者SIMS锆石年龄数据表明存在三期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应的年代分别为145~136 Ma、135~127 Ma、126~123 Ma[6].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早期,铁矿化主要在晚期.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与铜金成矿相关的埃达克岩在形成时代由西南到东北逐渐变年轻的趋势.成矿时期呈爆发式集中于有限的时间段,表明与独特的构造过程密切相关.2 成矿岩体地球化学性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铜金成矿的岩石大多是埃达克质岩,因此成岩成矿的环境也与埃达克岩的成因相关.所谓埃达克岩,指的是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主量元素SiO2≥56%,Al2O3≥15%,通常MgO<3%,微量元素Y(≤18 ppm)和HREE(Yb≤1.9 ppm)含量较低,Sr含量较高,并以高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区别于普通的岛弧岩浆岩[4].同时,实验岩石学的证据显示玄武质岩石在石榴角闪岩相或者榴辉岩相熔融均能产生这种高Sr低Y的特征[3].因为石榴石是典型的富含重稀土的矿物,源区残留石榴石即可得到这种轻重稀土强烈分异的特征.因此,埃达克岩一般认为是玄武质的洋壳熔融产生,根据大洋俯冲带的地温梯度,只有年轻的大洋地壳还保持较高温度才能熔融产生埃达克岩[7].对于其形成深度,则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需要榴辉岩相[8],而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角闪岩相即可[9].事实上,不论角闪岩相还是榴辉岩相,残余体中都含有较多数量的石榴石,因为即使在角闪石脱水部分熔融时,会形成转熔相的石榴石.两者的差别在于金红石,只有在榴辉岩相温压条件下,金红石才是稳定的矿物相.因为埃达克岩普遍具有Nb、Ta负异常,因此要求金红石的存在,因此大洋玄武质岩石熔融产生的埃达克岩可能形成与榴辉岩相[10].另外,天然的榴辉岩相比于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熔体更加富镁(Mg#≥50),具有较高的Ni、Cr含量,因此需要更加基性的物质加入.这种现象被解释为埃达克岩在形成之后,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降低了SiO2含量,提高了MgO含量[7].同时地幔橄榄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微乎其微,对于埃达克岩的元素和同位素影响很小,能够保持高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这种解释也与地幔包裹体中橄榄石中含有埃达克质玻璃或者熔体包裹体相一致,较好的解释了大洋俯冲带环境产生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远离俯冲带的环境中也发现了具有埃达克岩相似特征的岩石,与早期定义的埃达克岩相比,具有较高的钾含量以及富集的同位素特征.由于早期的埃达克岩研究都集中于现代俯冲带,一般都是富钠的岩石,并未强调埃达克岩的钾含量[2].实验岩石学的结果证明熔体的钾含量与源区密切相关[11],因此这些产生于大陆内部的或者造山带的埃达克岩不可能是由低钾以及亏损的洋壳岩石产生.实验岩石学的结果也表明,只要是高压熔融环境,在石榴石稳定的区域均可以产生埃达克岩的特征.因此,这些岩石还有可能是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拆沉的地壳部分熔融,岛弧岩浆高压分离结晶或者低压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大陆形成的基性岩浆一般具有较高的稀土分异程度以及较高的Sr含量,通过与酸性岩浆的混合,也可以形成埃达克岩.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铜金成矿作用相关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多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如沙溪金铜矿,九瑞宝山,铜陵冬瓜山,舒家店斑岩铜金矿,同时还存在大量不成矿的埃达克岩体.这些埃达克岩与最早定义的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在K2O,Mg#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有一定的区别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C型埃达克岩[2],并认为源区物质组成,源区深度,部分熔融程度,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同化混染,结晶分异,甚至是成岩后期改造等因素,都是造成上述区别的可能原因.事实上,埃达克岩的核心特征是高压熔融,只要源区出现石榴石即可出现高Sr/Y比值,低重稀土的特征.其成因与特定的构造环境并无明确的联系.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和成因模式也对应了不同的源区和熔融条件,导致不同的成分.基于此,长江中下游含矿埃达克岩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因模式:(1)加厚古老地壳直接部分熔融[2];(2)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12];(3)拆沉的下地壳熔融[13];(4)岩石圈地幔熔融加结晶分异[14];(5)俯冲板片加沉积物部分熔融[15];(6)洋中脊俯冲[16];(7)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17].以下将综合埃达克岩的成因和长江中下游构造背景来探讨这些不同的模式.3 结语大别山地区碰撞后埃达克岩特征为高硅,高钾,高K/Na比,低镁,高Sr同位素,低Nd同位素[2].因为长英质熔体同硅不饱和的橄榄岩反映,可以消耗部分SiO2,熔体橄榄岩反映可以解释这种低硅成分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基性火山岩具有富集的同位素,一般解释为来源于富集的地幔,关于地幔富集的时间还存在不同的认识[7].这种富集一般是俯冲板片的熔流体交代上覆的地幔形成的,对于长江中下游,俯冲可能是新元古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或者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向中国东部俯冲引起的.因为俯冲交代形成的地幔具有高的水含量,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有很高的氧逸度,抑制了斜长石的结晶,主要的结晶矿物是角闪石.因为角闪石富含中重稀土,残余熔体就会亏损重稀土,角闪石对中稀土有更高的分配系数,在残余熔体中相应的更加亏损中稀土,在稀土元素配分上显示出微弱的U型特征,这种特征在长江中下游的埃达克岩中普遍存在.这种基性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不强调埃达克岩的构造意义,仅仅与岩浆演化的意义,回避了加厚地壳拆沉和俯冲板片熔融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洋壳熔体还是陆壳熔体,铜含量都远低于铜矿的最低工业品位(0.4%),无疑岩浆形成后演化过程,如岩浆热液运移成矿元素并在有利的成矿条件下沉淀将起到更大的作用.相对而言,板片俯冲和洋壳熔融具有更高的氧逸度,在铜元素富集初始阶段更为有利,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一些超大型的铜矿,与板块俯冲并无明显关系,例如中新世西藏驱龙铜矿明显晚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目前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各种成矿模式均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地质现象,但不能证实某种特定的构造环境,因此仍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侯增谦,杨志明.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J].地质学报,2009,83(12):1779-1817.[2] 张旗,王焰,钱青,等.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J].岩石学报,2001,17(2):236-244.[3] CASTILLO P R.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51(3):257-268.[4] 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等.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5] 董树文,马立成,刘刚,等.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J].地质学报,2011,85(5):612-625.[6] 周涛发,范裕,袁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岩石学报,2008,24(8):1665-1678.[7] DEFANT M J,DRUMMOND M S.Derivation of some modern arc magmas by melting of young subducted lithosphere[J].Nature,1990,347(6294):662.[8] MARTIN H,SMITHIES R H,RAPP R,et al.An overview of adakite,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and sanukitoid:relationship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evolution[J].Lithos,2005,79(1-2):1-24.[9] FOLEY S,TICPOLO M,VANNUCCI R.Growth of early continental crust controlled by melting of amplibolite in subduction zones[J].Nature,2002,417(6891):837.[10] 熊小林,韩江伟,吴金花.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及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限定TTG/埃达克岩形成条件和大陆壳生长模型[J].地学前缘,2007,14(2):149-158.[11] MOYEN J F,STEVENS G.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on TTG petrogenesis: implications for Archean geodynamics[J].Archean Geodynamics and Environments,2006,164(1):149-175.[12] 王强,赵振华.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 来自安徽沙溪 adakite 质富钠石英闪长玢岩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1,30(4):353-362.[13] WANG Q,WYMAN D A,XU J,et al.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or delaminated lower crust in the middle of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u-Au mineralization[J].Journal of Geology,2007,115(2):149-161.[14] LI X H,LI W X,WANG X C,et al.SI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porphyry Cu-Au-(Mo)deposits in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eastern China: magmatic response to early Cretaceous lithospheric extension[J].Lithos,2010,119(3-4):427-438.[15] YANG Y Z,CHEN F,SIEBEL W,et al.Age and composition of Cu-Au related rocks from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elt: Constraints on paleo-Pacific slab roll-back beneath eastern China[J].Lithos,2014,s202-203(4):331-346.[16] SUN W,ZHANG H,LING M X,et al.The genetic association of adakites and Cu-Au ore deposits[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1,53(5-6):691-703.[17] 王世伟,周涛发,袁峰,等.铜陵舒家店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学报,2011,85(5):849-861.。

长江中下游浅部成矿带分布探究

长江中下游浅部成矿带分布探究

长江中下游浅部成矿带分布探究胡学敏;王明【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铁、铜、金及多金属矿产的重要基地,素有“工业走廊”的美誉[1].为了保障沿海地区的发展.我们首先要了解矿山的后续资源,尽快展开所有矿区浅部找碳的地质勘查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了解区域成矿原因背景和分析主要成矿原因条件入手,运用不同的思想和理论,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为找清矿带分布成矿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109,112)【关键词】浅部成矿带;成矿条件;分布【作者】胡学敏;王明【作者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202长江中下游是个特殊地带,有着向南突出的弧状陆,富集铁矿、铜矿还有其他金属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对应于地幔出现隆起现象。

长江中下游的断裂构造,断裂是控制本区成矿的地质特征和地史演化。

本区还存在推覆和伸展构造,沉积环境决定成矿的各种因素,地质作用决定成矿的分布位置,地球化学决定成矿的类型[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指从湖北一带到江苏一带的的长江流域两侧地区,长约600 km,距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约400~700 km,是华北平原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带之东南侧的扬子板块北部。

本区湖北一带紧挨着江苏、山东等山带,东连江南造山带,是我国东部中成矿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通达地幔的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discontinuities)断裂构造带[3]。

由于江苏、山东一带的造山带,并且因为江苏。

山东距离太平洋较劲,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其用动力学解释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挤压造成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接触,导致了壳幔物质混合交换,从而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到来了基础条件,这是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这个前提还是不够,还必须使两者融合的岩浆在一定的环境里和较长的时间里才会慢慢形成矿石。

鸿志立山川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鸿志立山川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鸿志立山川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吴玉龙【摘要】春秋迭易,岁月轮回.2011初夏时节,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十分喜悦的心情,捧着满怀的祝福,恭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60年!常印佛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矿床学家,是我省惟一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深受我省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尊敬和热爱.常院士自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主要在安徽工作,而且和安徽省地矿局结下了不解之缘.【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1(021)002【总页数】2页(P81-82)【作者】吴玉龙【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春秋迭易,岁月轮回。

2011初夏时节,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十分喜悦的心情,捧着满怀的祝福,恭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60年!常印佛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矿床学家,是我省惟一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深受我省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尊敬和热爱。

常院士自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主要在安徽工作,而且和安徽省地矿局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是从321地质队走出的5个院士之一,曾担任安徽省地矿局副局长和总工程师,在安徽省地矿局建局50多年的历程中,他的特殊贡献是安徽地矿人有目共睹的。

常院士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及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大型国家级地质勘查、科研和援外项目。

取得的多项成果,提高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研究程度,在丰富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他为发展矽卡岩铜矿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使之成为我国的重要铜矿类型,构成中国矿床学的一个特色。

取得了一批理论认识和实际找矿成果。

他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为安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常院士在矿产地质勘查中,曾发现(部分参与发现)和探明了铜陵狮子山铜矿、凤凰山铜矿、贵池铜山铜矿、黄山岭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和矿产地,为铜陵有色金属基地和长江中下游“工业走廊”的确立提供了资源保障。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由于其形成处于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多类型的流体成矿系统以及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潜力等特点,奠定了该区作为探索陆内动力学过程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开展陆内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和绝佳场所。

因此本文就上述论点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引言(1)将成矿带的构造要素突破以往按构造单元分解的做法,确立跨构造单元的“复合构造系统”,结合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特点,重新确定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并对成矿亚带进行了重新划分;(2)收集汇总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3)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沿基底结合带复活的网状断裂系统,阐明了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格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因规律。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具体范围,尤其是其南界,因没有区域深大断裂控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限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向北稍扩;南界为崇阳-常州断裂一线向南稍扩,东界以丹阳-常州东一线,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

大别造山带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分属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因此两者的界限明确,即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以此作为成矿带的北界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该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且断裂两侧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明显差异,因此也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东界基本为第四系覆盖,成矿作用微弱,且无明显地质、地貌差异性变化,以包括宁镇矿集区为原则,东部大致按地理位置丹阳-常州东为界进行划分。

由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南侧的江南隆起均属于扬子板块的组成部分,两者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为过渡渐变,因此两者边界划分一直较为模糊,过去通常的划分方案是以崇阳-常州断裂为界,但此断裂实为燕山期构造活动产物,将其作为成矿带的南界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长江中下游划出5个深部成矿亚带

长江中下游划出5个深部成矿亚带

长江中下游划出5个深部成矿亚带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1页(P261-2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磁异常揭示的深部构造与成矿关系 [J], 陈安国;周涛发;刘东甲
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结构与成矿动力学模型——深部探测(SinoProbe)综述[J], 吕庆田;董树文;史大年;汤井田;江国明;张永谦;徐涛;SinoProbe-03-CJ项目组
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潜力、找矿思路与初步尝试——以铜陵矿集区为实例[J], 吕庆田;杨竹森;严加永;徐文艺
4.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揭示成矿系统、助力深部找矿——长江中下游深部探测(SinoProbe-03)进展 [J], 吕庆田;董树文;汤井田;史大年;常印佛;SinoProbe-03-CJ项目组
5.《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暨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专辑》简介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鸿志立山川 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鸿志立山川  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他在对本省铜 陵地 区的区域成矿作用及其规律深入 控 岩 、控 矿 ”的 认 识 ;他 最 早 提 出成 矿 带 的 “ 三类 地 质 环 境 控 制 i类 成 矿 作 用 的 基 本成 矿 规 律 ” 和成 分 析 后 ,进 而推 广 至 整 个 长 江 中 下游 成 矿 带 ,提 出 了一 个 关 于典 型 的陆 内成 矿 带 的 构造 背 景 、地 质 环 矿 的岩 浆 专 属性 特 征 ;通 过 研 究他 系统 将 成 矿带 模 种模 式 。这 些理 论成 果 对指 导 长江 中 境 、成 矿 特 征 和 富集 规 律 的系 统 理 论 。他 从 找 矿 勘 式 总 结 提升 为5 探 学 的实 践 出发 ,首 次提 出 了普 查 工 作历 史 发 展 三 下游 一 系列 找 矿 发 现起 到 了关 键 指 导作 用 ,并 对构
( 安徽省地 质矿产勘查局 , 安徽 合肥 200 ) 30 1
春 秋 迭 易 ,岁 月轮 回 。2 1初 夏 时节 ,我 们 怀 阶段 的划 分 方 案 和 在重 要 成 矿 远 景 区 开展 立 体 地 质 0 1
着无 比崇 敬 和 十分 喜 悦 的心 情 ,捧着 满怀 的祝 福 ,
和 实 际找 矿 成 果 。他 为 我 国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和 地 质勘
查事业 的发 展 ,为安徽 经济 发展 作 出了重要 贡献 。
常 院 士在 矿 产 地 质 勘 查 中 , 曾发 现 ( 分 参 与 批 重 要 科 研 成 果 。 他 把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作 为 一 个 系 部 层 发 现 )和 探 明了铜 陵狮 子 山铜 矿 、凤 凰 山铜 矿 、贵 统 整体 进行 研 究 ,引 入层 控 成 矿 概 念 ,提 出 “ 控 池铜 山铜 矿 、黄 山岭 铅 锌 矿 等 一 批 大 、 中型矿 床 和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与形成机制解析【摘要】根据分析对比大量的实际勘测资料得出: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总体走向由两矿带组成,即由北西向的大冶-九江-德兴的矿带和由北东向的南京-九江-上高的矿带。

虽然两个矿带都横跨了江南的古陆和下扬子的坳陷,但是在成矿的作用上却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主要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成和形成的机制。

【关键词】多金属成矿带;长江中下游;形成机制引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是作为重要的成矿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勘测分析,尤其是对成矿带的特征、范围、形成机制等方面的要点进行分析。

目前对其成因的特征,存在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铜矿床为例,对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机制和特征进行阐述。

1 关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和成因特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随着探测的深入,对其范围的看法是: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主要是位于淮阳地盾和江南古陆交界处的下扬子坳陷带,即横跨了赣北、鄂东、宁芜地区和安庆-铜陵地区(图1)。

而对成因的特征则存在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夕卡岩的成矿带;另一种是断裂坳陷带中的沉积-叠加型的矿床或是层控夕卡岩型的矿床。

尽管上述的观点存在差异,但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是一种下扬子坳陷带,地质发展史相同。

根据勘测的数据可知,区内的矿床沿淮阳山字形的构造弧并成“V”字形的分布。

在矿床的形成上,其实是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有关学者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邻区的地质资料,发现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是由两个跨越江南古陆和下扬子坳陷的构造单元组成的,即北西向的大冶-九江-德兴矿带和北东向的南京-九江-上高矿带(图1)。

图1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铜矿点略图2 分析两个矿带的主要成矿地质的特征南京-九江-上高矿带平行于淮阳地盾的南东边,展布的方向是沿NE的形式的。

首先是铜的储量。

在整个矿带的铜储量上,这个矿带的铜储量占了60%~70%。

第二是碳酸盐岩。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

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背景与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密切相关,是在特定的地质 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地球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成矿作用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这些矿产资源为我国经 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工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 次,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矿产资源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地区的成矿作用还为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 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对于深入探讨成矿机理、预测新的矿产资源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科学价值。
总之,班公湖-怒江带和羌塘地块的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是复杂的地 球动力学过程的反映,这些过程对整个青藏高原的构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这 些地质背景对理解区域地质历史、预测矿产资源分布以及制定可持续开发策略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感谢观看
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概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起湖北宜昌,南至安徽皖江,西起 重庆,东至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二、地质背景与成矿特点
1、地质背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接壤处,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 史时期。其地层主要由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等组成,具有 良好的成矿基础。同时,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和 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总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 实践意义。本次演示介绍了该地区火山岩盆地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对成矿带的 影响,突出了区域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在矿产资源形成中的重要性。通过对 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矿产资源,为我国经济 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的形成研究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的形成研究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的形成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在长江中下游的铜、金成矿带,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

研究表明,长时间赋存于石炭系中的层状铜、金矿床是海西期拉张基础上热卤水沿同生断裂形成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相关联的铜、金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前提下形成的。

鉴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和原理进行阐述,希望大家对此问题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金属成矿带;形成条件众所周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一条极具地质特色的铜金大型成矿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该成矿带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复杂)以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铜金矿床的系列划分以及形成机理各有说法。

经过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考察,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在中生代早期即已基本形成。

此时壳幔具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与此同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地幔上隆带一一对应,且与升高磁场形成良好的吻合。

就这一点而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形成与该地区壳幔结构的属性密切相关。

1 铜金矿床的具体形成据以往大量的调查显示,形成铜金矿床是多个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1.1 地球动力学条件上面已经阐述过,成矿带及其邻区构造的基本格局形成于中生代早期。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历经了多旋回的发展。

其中海西构造旋回的石炭纪具体表现为海侵,此时我们发现多个位置见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受同生断裂控制。

进入燕山构造旋回后,该区受古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作用,构造环境相当于碰撞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从这一点上来看,本区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是基于地球动力学背景前提下完成的。

1.2 地质条件虽然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时代地层中都产出一定量的金属矿床,但铜、金矿床主要赋存在上石炭统黄龙组以及周边地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的找矿方法与思路略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的找矿方法与思路略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的找矿方法与思路略述【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已逐渐进行枯竭期,因而深部找矿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下文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该区的找矿方法与思路,以供相关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方法与思路前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多金属矿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一直以来有着工业走廊的称号。

但是经过近50年的开采,该区内不少中、小型矿山已进行枯竭期,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开采,确保长三角经济区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成矿区带的深部的找矿与开采。

本文笔者首先分析区域的地质成矿背景,提出该区找矿的办法及思路。

1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全长为600公里主要指的东至江苏苏州的长江流域两侧地区,西自湖北省的武汉市,自东边离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距离约为400至700公里,它是一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带之东南侧的扬子板块北部。

本区的西部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相邻,东部与江南造山带相连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最主要的一个区域。

图1 长江中下游主要矿产的分布图其中:1.铁2.铜3.铜铁4.铜金5.铜钨6.铜钼7.莫霍面深度/km8.大型9.中型10.钼11.铜硫12.金银13.金硫14.黄铁矿15.多金属16.橄榄安粗岩17.侏罗-白垩纪类埃达克岩18.白垩纪A型花岗岩或类埃达克岩19.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20.斑岩型铜(金)矿床21.成矿年龄/岩体年龄22.结晶基底年龄2 该区域深部找矿的思路2.1 对于火山盆地下部的深部找矿思路在这个区域中,从东部到西部,有着许多盆地,大部分的盆地都是走滑-伸展型的盆地。

它们的形成和深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盆地中的火山岩约为(127.3)~(131.4)Ma左右的年龄,而宁芜盆地中玢岩铁矿有着122.9Ma的成矿年龄,比山岭区域内的夕卡岩-斑岩型铁铜矿床要晚一些,与此同时,以上所列的火山盆地都有区域性断裂的通过,可以帮助岩浆活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杨金龙(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宣城矿集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根据已有研究总结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以元素储备含量,总结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通过研究宣城矿集区在太古宙到震旦纪、寒武纪到中三叠纪、晚三叠纪到新生纪的不同时间演化,以及该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场特征,归纳出矿集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3-2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YANG Jin-long(No. 311 geological team,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qing 246000,China)Abstrac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lement reserve content,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time evolution from Archean to Sinian, Cambrian to Middle Triassic, Late Triassic to Cenozoic,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syste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地跨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四个省份,整体矿带面积大约为10.8*104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思路探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思路探讨

第24卷 第3期2009年9月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l .24 No .3Sep .2009 收稿日期: 2008-11-27 改回日期: 2009-07-10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硫、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项目编号:BK2008026)资助。

作者简介: 真允庆(1932-),男,江苏镇江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床学专业。

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朱方路227号,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14队;邮政编码:212005;E -m ail :z heny unqing .1932@yah oo .com .cn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思路探讨真允庆1,2,3,丁梅花1,2,戴宝章4,袁 杰1,2,花林宝1,4,5,李忠华1,2,4,赵理芳1,2,郝红蕾1,2,陈国衡1,2(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14队,江苏镇江212005;3.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局三局,太原030002;4.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5.江苏华东有色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210007)摘 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深部找矿(-500~-2000m )应是当务之急。

根据勘查与开采资料的综合研究,该区的控矿条件可概括为:岩石圈减薄事件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前提,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区域成矿的主要关键,地表断裂构造样式是深部构造的响应,前陆盆地沉积建造是成矿作用的优越围岩条件,铁、铜矿床的岩浆岩蚀变特点明显不同,埃达克质岩可视为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

对于今后深部找矿提出4个思路:①火山岩盆地下部的深部找矿思路;②目标地层的深部找矿思路;③复合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思路;④接触带“多台阶”的深部找矿思路。

关键词: 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铁、铜夕卡岩-斑岩型矿床;深部找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doi : 10.3969/j .issn .1001-1412.2009.03.001中图分类号: P612;P 6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09)03-0179-100 引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铁、铜、金及多金属矿产的重要基地,素有“工业走廊”的美誉。

浅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浅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9.765 8 38.247 7 11.814 4
4 693.1 44 942.5
2 220.0
3 499.3 44 475.4 2 003.3
413.164 8 17.030 2 3.221 8
235.222 2 10.289 5 0.571 9
18 657.4 194 601.7
8 367.2 163 392.5
3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深部的找矿方向
3.1 中新生代盖层覆盖区 , 特别是火山岩盆地是找 矿突破的主要方向 在庐枞 、宁芜 、怀宁 、两溧 、繁昌 、金牛火山盆地 中 , 庐枞和宁芜是最主要的突破区 , 也是国土资源部 部署的 5个重点突破区之二 。
庐枞火山盆地 :庐枞盆地内主要类型铁 、硫 、铜 、 铅 、锌 、银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 。 该区 有 3条重要的矿带 , 一是缺口 —罗河北东向铁带 ;二 是庐枞火山盆地北部边缘清水塘 —黄屯近东西向成 矿带 ;三是枞阳城山 —石矶近东西向成矿带 ;上述 3 个成矿带与区内 3条航磁异常带相吻合 。 其具有发 现新的与成铜系列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及在盆地 内及其边缘发现 “龙桥式铁矿 ”、“罗河式铁矿 ” 、“沙
岩型矿床 (体 )的工作 成果 , 进一步说 明老矿 区的 1 000m以下深部还有大型 —超大型铜矿的潜力 , 地 下 500m~ 1 000m中深部找矿仍然具有很大远景 。
宁镇地区 :总体勘探深度较浅 , 已完成勘探的矿 床规模较小 , 泥盆系 —石炭系界附近的层控热改型 矿床仍未突破 , 其中安基山矿区深部及外围 、铜山矿 区深部 、老人峰 —仙桃山地区是较大的资源潜力区 。 中深部具有 2处以上大型 —超大型铜 、铅锌的矿床 前景 。 2.2 中新生代盖层的覆盖区是新增资源的重点突 破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暨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专辑》简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暨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专辑》简介

地 质 找 矿 工 作 的 中心 任 务 。今 年 正值 常 印佛
院士 8 0华诞 , 是 他 提 出“ 部 调 查 、 体 找 也 深 立 矿” 念 的 2 理 5年 , 以本 专 辑 向他 表 示 祝 贺 , 谨
衷 心地 祝 贺 常 印佛 院士 身 体 健 康 , 比 南 山 , 寿 对 常先 生 为 我 国矿 床 学 研 究和 地 质 找 矿 事 业
进 军 、 取 深 部 资 源 已经 成 为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攫
可持 续 发 展 的战 略 选 择 , 展 深 部 调 查 , 行 开 进
立体 填 图 , 现 深 部 找 矿 突破 已经 成 为 当前 实
岩 盆 地 在 地 质 特 征 、 浆 岩 时空 格 架 、 球 化 岩 地
学及 成 矿 作 用 方 面 的 相似 性 。 提 出岩 浆 源 区 为 成 分 接 近 富集 的 交 代 地 幔 , 代 地 幔 的形 交 成 与 古 板 块 的俯 冲 交代 作 用 有 关 的 认 识 。邓 晋福等则通 过岩 石 学和 岩石地 球 化 学数据 ,
造 演 化 、 部 过 程提 供 新 的信 息 。 深 长江 中下 游地 区的岩 浆 活 动 可划 分 为 “ 带”“ 北 、 中带” “ 带” 周 涛 发 等 通 过 大 量 和 南 , 的 数 据 阐述 了“ 带 ”中 的 宁 芜 、 枞 火 山 中 庐一
去 了 , 天 国家 面 临严 重 的 资 源 短 缺 , 今 向深 部
于 在 长 江 中下 游 深 部 进 行 找 矿 的 思 想 早 有 专 家提 出过 , 世纪 8 上 0年 代 中期 , 印佛 院 士 常
就提 出在 条件具备地 区及 时开展“ 深部调 查 、
立 体 找矿 ” 的理 念 , 极 倡 导 遵 循 由 浅 到 深 , 积

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

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

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常印佛;周涛发;范裕【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2(028)010【摘要】复合成因矿床分布广泛,把它们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成矿过程、发展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国大陆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强烈,对前期成矿作用的影响也很明显,因此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评介了复合成矿作用的几种主要机理,认同前人提出的叠加和改造是其基本类型,但预富集作用也应重视,同时也不能忽视继承成矿和再生成矿,特别是继承和预富集联合多次出现时,可以形成区域性成矿元素大规模富集.同时,本文还将它们放在区域构造体制和机制转化演化过程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明确它们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以前主要以沉积(含热水沉积)成因的含矿建造、矿源层或矿(胚)层产出,而矿床的最终形成与就位则主要与新构造体制下由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渡环境中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呈现出“成矿大爆发”的现象.其中早期( 145~136Ma)构造机制是以走滑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与高钾钙碱性岩系有关的铜金矿化.晚期(135 ~ 127Ma)以走滑引张作用为主,形成了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铁硫矿化.但这两期都有广泛发育的以叠加改造为主的复合成因铜、金、铁、硫及铅锌矿床,从而在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之间形成了一套过渡性矿床序列(层控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型→层控叠改型→迁移式改造型→原地式改造型),构建了一个矿床“家族”.末期( 126 ~123Ma)以引张作用为主,出现碱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伴随铁、金、钼、铀等矿化,成矿带的成矿活动随之进入尾声.%The polygenetic compound ore deposi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mineralization process, develop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guide or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make special research on this kind of deposits. As the intense Mesozoic magmatism rebuild the pre-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China, this study take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as an example of the eastern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s of this kind of deposits. To the major mechanisms of the polygenetic mineralization, the authors agree that the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the basic types of the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while the pre-enrichment, inheritance and regeneration of mineraliza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s. Generally, there is large-scale mineral enrichment after repetitious inherited and pre-enrichment process. The final formation and adscription of polygenetic compound ore deposits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were related with the Mesozoic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during the change of tectonic regime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which exhibited as " metallogenic explosion" . During this process, ore bearing formations ( including hydrothermal sediment) and mineralized sedimentary source bed are altered to ore bodies.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t the early stage (145 to 136Ma) ,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intrusion and copp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formed in a strike-slip compression tectonic setting, and at the later stage (135 to 127Ma) , shoshonitic series volcanic rocks with iron and sulfur mineralization formed in a strike-slip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Both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widely developed the polygenetic copper, gold, iron, sulfur and Pb-Zn deposit, which are mainly effected by the superimposed reformation. They can be further identified as a typical transitional series of polygenetic compound ore deposits between the magmatic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and the sedimentary deposits such as the strata-bound skarn type, the sediment-hydrothermal superimposed type, the layered superimposed reformed type, the migrated reformed type and the in situ reformation type) , which compose a deposit "family". At the last stage (126 to 123Ma) , it formed alkaline volcanic rocks and A-type granitoids with iron, gold, molybdenum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extension environment, which indicated the end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总页数】9页(P3067-3075)【作者】常印佛;周涛发;范裕【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合肥230088;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611【相关文献】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磁异常揭示的深部构造与成矿关系 [J], 陈安国;周涛发;刘东甲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金矿裂变径迹研究及大地构造意义 [J], 田朋飞;杨晓勇;袁万明;刘海涛;薛斌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 [J], 裴荣富;李进文;王永磊;王浩琳4.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构造格局的新认识 [J], 常印佛; 李加好; 宋传中5.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 [J], 李轲; 陈鹏; 何宗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产资源预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产资源预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产资源预测
谭荣;徐先宇;杨世义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14
【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矿产资源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从目前来看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因此应当将重心放在深部地带.地下500m~1000m属于浅中深部地带,该部分区域最为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铜和铁,其中根据预测铜矿资源可达到1000万吨以上,铁矿资源可达到10亿吨;而在地下1000m~2000m属于深部地带,该部分区域超大型矿床资源潜力区众多,当前预测数量可达到约15处.在长江中下游成矿深部区域进行资源勘探主要集中在大型矿床的深部及外围、中新生代盖层的覆盖区这两块,除此之外对冷门区域进行新矿种的挖掘同样具备前景.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谭荣;徐先宇;杨世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九江 3321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九江 3321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九江 33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1
【相关文献】
1.青海省矿产资源深部勘查研讨会圆满召开——群贤毕至为全省矿产资源深部勘探工作问诊把脉 [J], 康维海
2.深部矿产资源预测理论与应用 [J],
3.深部矿产资源预测理论与应用 [J], 陈泽太
4.深部矿产资源预测理论与应用 [J], 陈泽太
5."深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专辑特邀主编寄语 [J], 肖克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姜伟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在地质运动当中形成的独特的地下矿藏存在着稳定的沉积岩.在开采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深部找矿,已经成为矿藏开采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带作为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和相关的规模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笔者根据当前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新型开发模式.
【总页数】2页(P166-167)
【作者】姜伟
【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J], 杜建国;马晓红
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J], 周涛发;范裕;王世伟;NoelCWHITE
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硫铁矿床成矿模式 [J], 黄震;姜丽;王海欧;来又东;魏芳
4.南岭成矿带铀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全位成矿模式 [J], 赵如意; 王登红; 陈毓
川; 冷成彪; 秦锦华; 赵晨辉
5.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J], 杨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
刘湘培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89(035)005
【摘要】@@ 本文主要按多来源、多成因、多阶段的观点对长江中下游的矿床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并通过对与矿有关的岩浆岩系列的研究,深入探讨矿床系列的特征.同时分析内生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归纳为铜陵、大冶、宁芜三个主要成矿模式,指出其综合控矿机制,并着重阐明矿床类型、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三者时间、空间的纵横关系和有关规律.
【总页数】11页(P398-408)
【作者】刘湘培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合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桂东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J], 邓军
2.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区带铜铁金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及成矿模式 [J], 李嵩;陈俊明
3.五台山—恒山成矿区带金(银)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J], 郑庆荣;薛国珍
4.河北主要成矿区带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J], 章百明;马国玺
5.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u—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J], 陈平;陈俊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烈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热烈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热烈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佚名
【期刊名称】《安徽地质》
【年(卷),期】2011(21)2
【摘要】常印佛,我省乃至全国地质矿产界一个熟悉的名字,我省科学技术界一个响亮的名字。

常印佛,不仅仅是作为我省唯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而闻名省内外,而且已经成为我省科技领域先进典型代表人之一。

常院士是著名地质科学家、著名矿床学家,是深受我省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敬仰和热爱的前辈。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地质工作;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地质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地质矿产;科学技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鸿志立山川丹心报祖国——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 [J], 吴玉龙
2.热烈祝贺沈其韩院士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年 [J], 侯增谦
3.热烈祝贺张国伟院士7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48周年 [J],
4.《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暨祝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专辑》简介 [J],
5.热烈祝贺陈梦熊院士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 [J], 林学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Moho深度与成矿背景探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Moho深度与成矿背景探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Moho深度与成矿背景探讨陈安国;周涛发;刘东甲;葛粲【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91)006【摘要】The Middle 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ineralization Belt (MLYB)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olymetallic belts in China.Based on available satellite-derived free-air gravity anomalies and elevation database sets,this study obtained the 3D Moho pattern of the MLYB and Its adjacent areas using ParkerOldenburg wave number domain iteration bin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the deep tectonic framework in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addre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ho depth generally 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in the study area,with the shallowest location (28 ~29km) betwee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the Hangzhou Bay sea,and the deepest (38~39km) within the Dabie Mountain.The deepest location of the Moho uplifting is near the turning point of V shape,with two sides of the Moho lifted.The uplift amplitude and scale of the NE-trending eastern branch of the V shape is appare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W-trending west branch.Satellite magnetic anomalies indicate that high positive magnetic anomaly values in the MLYB concentrate on volcanic rocks basins (such asNingwu,Luzong,Fanchang and Huaining) in the eastern branch of V shape.The Moho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alsouplifted notably,with the center of "mantle uplift" distributed along the southeast of the fault in the south boundary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The striped uplift zone of the Moho within the MLYB and also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possibly indicates mantle uplifting and magma upwelling,as well as the deep boundary of underplating between crust-mantle and lower crust.Meanwhile,ore-bearing magma from the lower crust or mantle migrated upwards along deep faults of the brittle crust,and precipitated in favorable positions to form metallic ore cluster area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数据计算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波数域迭代的Parker-Oldenburg位场迭代反演方法,通过重力数据反演获得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三维Moho面结构,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的深部构造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Moho面总体从南西往北东有逐渐变浅趋势,最浅处位于长江口海域和杭州湾海域约28~29km,最深处位于大别山区约38~39km;长江中下游及邻区下方Moho面的隆起形态呈“V”字型,与地表的“V”字型构造特征相呼应,Moho面隆起的最深处位于“V”字型转折端附近,向两侧Moho面呈抬升状,北东走向的“V”字型东支隆起幅度和规模都要明显大于北西走向的“V”字型西支;卫星化极磁异常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正磁异常高值集中分布在“V”字型东支的宁芜、庐枞、繁昌、怀宁等火山岩盆地;钦杭成矿带东段Moho面也明显上隆,隆起的中心沿钦杭成矿带的南侧边界断裂的东南侧线性分布.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东段的Moho面条带状隆起带可能指示了地幔上隆、岩浆上涌并在壳幔边界处与下地壳发生底侵作用的深部边界,来自于壳、幔的深部含矿岩浆通过深大断裂等地壳薄弱点向上运移,并在适当的位置形成金属矿集区.【总页数】13页(P1299-1311)【作者】陈安国;周涛发;刘东甲;葛粲【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地壳密度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探讨——来自重力学的约束[J], 张永谦;吕庆田;滕吉文;王谦身;徐涛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J],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3.中国及邻区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场源深度探讨 [J], 方剑;许厚泽4.鄂尔多斯块体北缘及邻区Moho面深度特征 [J], 杨彦明;张国清;陈婧;黄瑞滨5.关于上海及邻区震源深度的探讨 [J], 年廷凯;刘昌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铁矿的发 现 过 程 ! 对深部找矿有不少新的 启迪 $ 赵文广等详细介绍了泥河铁矿的矿床 地质特征 % 矿石结构构造 % 蚀变分带及矿物组 合! 并与宁 芜盆地典型的 玢 岩 铁 矿 进 行 了 对 % 比! 认为泥河 铁 矿 床 的 形 成 与 辉 石 闪 长 玢 岩 关系密切 ! 属于 " 陶村式 # 玢岩型铁矿床 $ 深部找矿 急 需 大 深 度 勘 查 技 术 ! 金属矿 地震是实现 大 深 度 % 高分辨勘探最有前景的 廉玉广等以庐 枞 地 区 的 罗 河% 泥 河% 大 技术 ! % 开展了理论地震模 包庄实际矿 床 模 型 为 例 ! 拟研究 ! 得出 的 结 论 为 使 用 该 技 术 寻 找 深 部 金属矿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 $ 侯贺晟等利 用首波层析成像技术充分挖掘反射地震剖面 的速度 信 息 ! 获得了龙桥铁矿附近的速度分 布! 对分析深部岩体与矿床的关系提供了新的 信息 $ 张昆等在地表 大 地 电 磁 场 二 维 & . , = 反演理论和算法的基础上推导了井地大地电 磁场二 维 & 为井地大地电磁 . , = 反 演 算 法! 测深和井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提供了 新的解释手段 $ 肖晓等介绍了刚刚完成的庐 % 枞矿集区$ 条 6> 剖面的初步成果 ! 对认识庐 枞火山岩地区的深部结构提供新的信息 $ 本专辑还 特 地 邀 请 翟 裕 生 院 士 撰 文 ! 翟 先生从系统论 % 历史观的视角 ! 提出了开展矿 即单个矿床形成变化 床学研究的 三 个 层 次 ! 与保存 % 区域成矿演化和全球成矿演化 ! 并阐 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他指出区域成矿 时空演化历 史 更 具 找 矿 指 导 意 义 ! 时间演化 中可能缺失的 " 节点 # 和矿床空间分布的某些 " 空位 # ! 将是找 矿 勘 查 工 作 的 重 点 目 标 $ 毛 景文等建立 了 钦 杭 成 矿 带 的 成 矿 系 列 ! 讨论 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 % 基本特点 % 形 成过程 % 时空分布关系和成矿规律 $ 本专辑汇总了近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 矿学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查方面取得的主要进 展! 谨以此 祝 贺 常 印 佛 院 士 ! " 华 诞$ 同 时! 也希望本专 辑 的 出 版 能 够 吸 引 更 多 的 学 者 % 专家关注长 江 中 下 游 成 矿 带 ! 研究长江中下 游成矿带 $ 本专辑由 国 家 科 技 专 项 项 目 " 深部矿产 资源立体探测技术与实验) 编号 ( : ; ? @ 2 ? A + %
B $ # 常印佛院士3 年毕业 于 清 华 大 学 地 质 系' 3 B $ #3 B 4 $年从事 矿 产 勘 查 工 作 !其 中 ! 3 B $ $3 B $ 4 年供职 于 地 质 部 华 东 地 质 局' 3 B $ C B 4 $ 年任 5 # 3地质队 3 总 工 程 师' 技 术 负 责% 3 B 4 $3 B C D 年由原 地 质 部先后派往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从事援外地质 先后任安徽省地质 技术工 作 ' 3 B C C 年 至 今+ 局) 后改称地质矿产局 * 副总工程师 % 副局长 % 总工程师 % 技术顾问 ' 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地球 现为安徽省国土资源 与空间科学 学 院 院 长 ' 厅教授级高 工 !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教 授$ 3 B B 3年 被选为中国科 学 院 学 部 委 员 ) 院 士* ' 3 B B D年 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 常印佛院士长期致力于矿产地质勘查和 在找矿勘探学和成矿学研究方面 研究工作 ! 取得卓越成就 $ 曾发现 ) 部分参与发现 * 和探 明 了 狮 子 山 铜 矿% 凤 凰 山 铜 矿% 贵池铜山铜 黄山岭铅锌矿等一批大 % 中型矿床和矿产 矿% 地! 为铜陵有色金属基地和长江中下游 " 工业 走廊 # 的确立提 供 了 资 源 保 障 $ 率 先 组 织 实 施了我国最早 的 3+ 铜 陵 幅* ! $万地质调查) 不仅极大提高了这一成矿远景区的地质研究 程度 ! 还树立 了 大 比 例 尺 地 质 调 查 工 作 的 技 术典范 $ 他 从 找 矿 勘 探 学 的 实 践 出 发 ! 首次 提出了 ) 普查 3 B ! $ 年 地 质 部 太 原 普 查 会 议* 工作历史发展三阶段的划分方案和在重要成 矿远景区开 展 立 体 地 质 填 图 的 思 想 ! 积极倡 导遵循由浅到深 ! 由" 点# 到" 面# % 再到 " 体# 的 为原地矿部和国家计委所采 地质认识规 律 ! 率先于上世纪 ! 在铜陵 % 大冶矿 纳' " 年代末 ! 集区开展了立体填图试点研究 $ 这些思想和 实践至今仍在我国资源勘查领域发挥重要指 导作用 $ 在成矿理 论 研 究 方 面 ! 他最早把长江中 下游地区不 同 时 代 地 层 中 顺 层 发 育 的 含 铜 % 铁% 金% 铅锌 % 钨% 钼% 磷矿层的矽卡岩型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与找矿 简介 暨祝贺常印佛院士 ! " 华诞专辑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成 矿带之一 素有东部 工业走廊 之称 对我国 东部 的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近 随 着 泥 河 姚 家 岭 和尚桥等深部矿床的 年 发现和勘探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深部成矿 找 矿工作再 次 成 为 全 国 关 注 的 焦 点 其 实 关 于在长江中下游深部进行找矿的思想早有专 上世纪! 常印佛院士 家提 出 过 " 年 代 中 期 就提出在条件具备地区及时开展 深部调查 立体找矿 的 理 念 积 极 倡 导 遵 循 由 浅 到 深 由 点 到 面 再到 体 的 找 矿 思 路 并 于 在 长 江 中 下 游 成 矿 带 的 铜 陵 大 ! "年 代 末 冶矿集区开 展 了 立 体 填 图 试 点 研 究 并推测 随后冬瓜山 老鸭岭 深部可能存在大型矿床 等矿床 的 发 现 证 实 了 这 种 推 测 # "多年过 去了 今天国家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 向深部 攫取深 部 资 源 已 经 成 为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进军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开展深部调查 进行 立体填图 实现深部找矿突破已经成为当前 地质找矿工作的中心任务 今年正值常印佛 也是他提出 深部调查 立体找 院士 ! " 华诞 矿 理念的 # 谨以本专辑向他表示祝贺 $年 衷心地祝贺常印佛院士身体健康 寿比南山 对常先生为我国矿床学研究和地质找矿事业 做出的杰 出 贡 献 表 示 崇 高 的 敬 意 本 专 辑 收集了近年 在 长 江 中 下 游 成 矿 带 深 部 背 景 成矿学和找 矿 勘 查 取 得 的 重 要 成 果 内容涵 盖 了 构 造 背 景 成 岩 成 矿 作 用 深部找矿发 现 深部结构探测和勘查技术方法等 构造背景及深部过程一直是长江中下游 地区研究和争论的热点 董树文等从新的视角 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矿动力学过程 提 出该区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经历了板块边缘到 板内的 环 境 变 化 由挤压向伸展构造机制转 化 主成矿 作 用 发 生 在 晚 侏 罗 纪 早白垩纪由 % 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 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 和深部作用控制 与特有的基底有关 结合最 新的深部探测数据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的深部模型 宋传中等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特提斯构 为一转换构造结 大别造 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的产物 山带 郯庐断裂带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直接记 录了两大构造体制转换的过程 沉积 构造 岩 % % 成矿的时空关系和动力学背景 以长江复 浆 % 合构造 带 和 铜 陵 杭州构造带为代表的 & % ' % 控制着区 ( ) 向构造 带 和 &) % ( ' 向 构 造 带 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展 布 严加永等利用近年发展的重磁处理新技 术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磁场进行了处理 获得了主要重磁异常体的边界 为分析区域构 深部过程提供新的信息 造演化 长江 中 下 游 地 区 的 岩 浆 活 动 可 划 分 为 北带 中带 和 南带 周涛发等通过大量 中 带 中的宁 芜 庐 枞火山 的数据 阐 述 了 % % 岩盆地在地质特征 岩浆岩时空格架 地球化 学及成矿作用方面的相似性 提出岩浆源区 交代地幔的形 为成分接近 富 集 的 交 代 地 幔 成与古板块的俯冲交代作用有关的认识 邓 晋福等则通 过 岩 石 学 和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数 据 讨论了 北带 的滁州火山岩盆地与 中带 的 庐 枞火山 岩 盆 地 的 火 山 岩 石 学 特 征 及 * % + % 发现两个盆地的火山岩组合 , - 成矿的关系 和岩石地球化学明显 不 同 提出庐 枞盆地火 % 山岩母岩浆 源 于 上 地 幔 软 流 圈 而滁州盆地 火山岩则源 于 俯 冲 的 玄 武 质 洋 壳 的 观 点 并 认为 优 先 富 * +的 地 幔 和 优 先 富 , -的玄武 岩源 在 局 部 熔 融 时 提 供 多 量 的 * +和 , -元 素被萃取进 入 岩 浆 成为两个盆地火山岩分 别具有 * +与 , - 成 矿 专 属 性 的 关 键 孟 祥 金等通过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和大量的 成岩年龄数 据 分 析 对铜陵地区及外围中生 代侵入岩进 行 了 岩 带 划 分 并提出了可能的 岩浆作用模型 认为铜陵内带中酸性侵入岩 形成于以挤压为主的 构 造 背 景 下 庐 枞带形 %
成于挤压 ( 拉 张 转 化 阶 段 ! 而铜陵外带则完 全形成于拉张环境 $ 自从上世纪 ! 关于早石炭统五通 " 年代 ! 组中的块状 硫 化 物 矿 的 成 因 一 直 争 论 不 休 $ 最近蒋少涌 等 在 武 山 % 冬瓜山矿床中发现了 大量具有灰 泥 丘 构 造 的 矿 石 ! 这一发现有力 地佐证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海西期曾发生 过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 侯增谦等通过对 矿 体 形 态% 结构构 冬 瓜 山 矿 床 的 矿 化 结 构% 流体包裹 体 特 征 以 及 热 液 蚀 变 带 与 铜 矿 造% 体的空间分 布 关 系 研 究 ! 提出冬瓜山铜矿是 两期成矿叠加复合的产物 $ 即晚石炭世海底 喷流 沉 积 作 用! 形成块状含铜硫化物矿化 % 体! 晚侏 罗 世 岩 浆 侵 位 诱 发 矽 卡 岩 热液系 % 统! 叠加改造早期块状含铜硫化物和硫酸盐 ! 形成以矽卡岩铜矿为主体的叠合型矿床 $ 成 岩成矿年龄对分析成矿带演化的时空格架极 为重要 ! 袁峰等对宁 芜盆 地 内 主 要 的 花 岗 岩 % 类侵 入 体 进 行 了 年 代 学 % 锆石 . % / 0同 位 素% 发现它们均形成 & 1 % ( 2同位素分析 研 究 ! 于3 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 # 43 5 " 6 7之 间! 与姑山 % 娘娘山旋回火山岩活动时限 的产物 ! 相当 $& 1 % ( 2同位素指 示 宁 芜 盆 地 花 岗 岩 类 源于交代地幔源区 ! 其性质接近于 '6 8型富 可能与古板块的俯冲交代作用有关 ' 集地幔 ! 范裕等对盆 地 内 的 陶 村 % 白象山和和睦山矿 床的 成 矿 时 代 进 行 了 研 究 ! 发现它们均为 明显 晚 于 长 江 中 下 游 成 矿 带 断 3 5 " 6 7左右 ! 隆区内 的 斑 岩 型 矽卡岩型铜) 铁* % 金 矿 床$ % 张乐俊等对陶村铁矿的磷灰石进行了详细的 研究 ! 并与 9 : 2 ; 7型矿床和 8 < , = 型矿床进 行了对比 ! 对矿床类型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观 点 $ 徐晓春等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基 础上 ! 探讨了铜陵狮子山矿田铜 % 金共生与分 离的机制和制约因素 $ 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矿种之 一! 杜建国等 在 区 域 铁 矿 成 矿 背 景 研 究 基 础 上! 对区内铁矿类型进行了简要划分 ! 指出影 响铁矿找矿突破需要解决的一些矿床学问题 和找矿方向 $ 泥河铁矿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近 年深部找矿 取 得 的 重 要 进 展 ! 吴明安等回顾 了庐 枞地区铁矿的勘探 历 史 ! 详细介绍了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