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安装规范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接地体是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和使用者的安全而必须安装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电气设备与地面之间建立良好的连接,以便在发生故障或雷击等情况下将电流引入地下。
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电气设备中的电压潜在、减少触电风险、防止电磁辐射、减轻静电积累等。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和要求需要遵守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具体要求视具体安装环境、电压等级和设备类型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体安装方法和要求的概述。
1. 接地体的选择:在安装接地体之前,首先要根据设备类型、电压等级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接地体。
常见的接地体材料包括铜、铜镍合金、铸铁等,其中铜导电性好,耐腐蚀性强,一般使用铜作为接地体材料。
2. 接地点的选择:接地体需要选择在地面渗透性好、不易腐蚀、导电性好的地方,一般选择在土壤中较潮湿的地方。
如果地面土壤电阻率较高,也可以采用埋地高阻深壳式接地体,以减小接地电阻。
3. 接地体的安装:接地体的安装一般采用埋地式,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清除埋地区域内的杂草、沙石等杂物,确保土壤表面平整。
(2) 锁定位置: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接地体的位置,并在地面上进行标示。
(3) 开挖坑槽:根据接地体的尺寸和要求,开挖合适大小的坑槽。
一般要求深度在1.5-2米之间,宽度略大于接地体的直径。
(4) 安装接地体:将接地体垂直放入坑槽中,确保接地体与地面平齐。
然后用土壤或砂浆填充坑槽,将接地体固定住。
(5) 连接导线:将接地体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导线连接好,确保导线的接触良好。
建议采用铜芯低阻接地导线。
4. 接地体的测试: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接地体进行测试,以保证接地体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接地体电阻测试、电位测试和连续性测试等。
测试结果需要记录,并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5. 其他注意事项:(1) 安装接地体时,应确保安全,避免触电风险。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接地装置安装规范

接地装置安装规范作业程序动作规范安全要点处罚条款1.主接地极1.1.规格1.2.安装1.1.1.主接地极用镀锌钢板制成,其规格为1000×750×5 mm,与接地母线之间连接处进行焊接,焊接长度为300mm。
1.2.1.主接地极安装在水仓中,主、副水仓各设一块(平放于水仓底部,确保浸入水中)。
1.2.1.1.接地母线与主接地极之间连接处,不得承受较大的拉力。
2.局部接地极2.1.规格2.2.安装2.1.1.安装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用镀锌钢板制成,其规格为1000×600×4 mm或1500×250×4 mm,与接地母线之间连接处进行焊接,焊接长度为300mm。
2.1.2.安装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35mm,长度1.6m的镀锌钢管(管子上打20个6mm透孔),垂直打入地下1.5m;或用两根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1m的镀锌钢管(每根管子上打10个5mm透孔)垂直打入地下0.75m(偏差不大于15°),两管之间相距5m并联使用。
2.2.1.局部接地极埋设在巷道的排水沟中或其它潮湿的地方。
2.2.2. 在下列地点必须装设局部接地极:(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3.接地母线和接地连线3.1.接地母线和变电所内的辅助接地母线,采用40×4 mm镀锌扁铁,4.井下保护接地系统管理母线各连接处应焊接或用Ф12mm镀锌螺栓加弹垫连接。
3.2.配电点和其它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采用Ф12.5mm镀锌钢丝绳,母线各连接处用Ф12mm镀锌螺栓加弹垫连接。
接 地 装 置标准

接地装置一、目的:规范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提高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质量水平。
二、范围:适用于在建火电机组接地装置施工.三、基本要求:需要接地的工程部位1.电机、变压器、电器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图一)图一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3.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砼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和金属门;4.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穿线的钢管之间或钢管和电器设备之间有金属软管过渡的,应保证金属软管段接地畅通;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配电柜(配电箱、端子箱)、保护、控制屏可开启的门应用金属挠线与金属框架跨接。
6.电缆桥架、支架、吊架和井架(竖井);7.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8.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9.承载电气设备的构架和金属外壳;10.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11.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外壳接地端子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12.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13.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1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15.国标及相关规范需要接地的工程部位;16.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符制造厂家的接地工艺要求。
17.消防系统的接地应符合消防部门的有关工艺规定.18.易燃油、可燃油、天然气和氢气等贮罐。
装卸油台、铁路轨道、管道、鹤管套筒及油槽车等防静电接地的接地位置,接地线、接地极布置方式等应符合下列要求:a)铁路轨道、管道及金属桥台,应在其首端、末端、分支处以及每隔50m 处设防静电接地,鹤管应在两端接地.b)场区内的铁路轨道应在两处用绝缘装置与外部轨道隔离。
两处绝缘装置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c)净距小于100mm的平行或交叉管道,应每隔20m金属线跨接。
d)不能保持良好电气接触的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也应跨接。
跨接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
接地线安装接地安装计算规则

1)装、拆接地线一般应由两人进行。
当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
(2)对配电装置接地线应装设在该装置导电部分的规定地点,这些地点的油漆应刮去,并划有黑色标记。
(3)装设接地线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接地线应接触良好,连接可靠。
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
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和绝缘手套。
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或未接地的导线,以防感应电触电。
(4)禁止使用其它导线作接地线或短路线,并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或短路。
接地装置施工技术规范(一)垂直接地极的材质为角钢、钢管或圆钢。
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 mm ,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8 mm 。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宜为2500mm 。
水平接地线的材质为扁钢或圆钢。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 m 2,其厚度不应小于4 mm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 mm 。
水平接地线的长度为10m 。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对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线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其截面。
(石家庄科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二)垂直接地极的间距宜为5m 。
(三)水平接地线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m。
接地装置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四)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2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 、采用降阻剂。
4 、换土。
(五)防直击雷的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 。
当小于3m 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石家庄科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1 、水平接地线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 、水平接地线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 —80 mm厚的沥青层;3 、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 —80 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
(六)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接地规范最新标准图集

接地规范最新标准图集一、接地的基本概念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非带电金属部分与大地连接,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一种措施。
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信号接地等。
二、接地系统的设计1. 接地系统应根据设备的工作电压、容量和使用环境进行设计。
2. 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通常不大于4欧姆。
3. 接地线应使用适当规格的导线或电缆,并确保连接牢固。
三、接地材料的选择1. 接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2. 常用的接地材料包括铜、钢、铝等金属材料,以及碳素材料等。
四、接地施工要点1. 接地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
2. 接地体应深埋地下,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和腐蚀。
3. 接地线应避免与管道、电缆等其他设施交叉。
五、接地测试与维护1. 接地系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确保符合标准。
2. 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
六、特殊环境下的接地要求1.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采取降阻措施,如使用降阻剂或增加接地体数量。
2.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接地系统应采取特殊措施,如使用防爆型接地材料。
七、接地规范的最新发展1. 随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接地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
2. 例如,在智能电网中,接地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通信和信号完整性的要求。
八、结语接地规范的最新标准图集为电气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确保了接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地规范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满足更高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接地规范和标准应参照国家或国际相关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接地系统施工规范与安装流程

接地系统施工规范与安装流程接地系统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施工和安装接地系统能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安装流程,以及主要步骤和要求。
一、接地系统施工规范1. 设计与规划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由专业工程师进行,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标准。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并经过审查与审批。
2. 材料选择接地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选择导体时要考虑导电性好且有抗腐蚀性的材料,如优质铜材。
连接件和接头必须可靠耐用,在使用寿命内保持良好的接触性能。
3. 接地棒安装接地棒是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设计要求,接地棒应埋设在建筑物地下,其埋深一般不得小于1.5米,并确保接地棒与周围土壤良好接触。
4. 接地网建设接地网是将建筑物内所有金属设备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导电通路。
接地网应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铺设,接地网的导体间距应符合相关要求。
5. 设备接地所有设备均应进行接地。
设备的接地线径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可靠的接地方式,如接地线与设备金属外壳直接焊接等。
接地线的连接点应固定牢固,以确保电流能够顺利流入地下。
6. 焊接施工接地系统中的焊接工作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焊接人员进行。
焊接前应仔细检查接地线和接地棒的质量,确保焊接接头牢固可靠。
二、接地系统安装流程1. 方案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电气设备的特点,制定接地系统的设计方案。
方案中包括接地系统的布置图纸、设备清单、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导线、接地棒、连接件等材料,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质量良好。
3. 接地棒埋设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在建筑物周围或室内埋设接地棒。
埋设前应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土壤的导电性良好。
4. 导线连接根据设计方案,将导线与接地棒、设备进行连接。
连接处要求牢固可靠,接触电阻小,并使用防腐蚀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接地安装规范

接地安装规范接地安装规范是指在电气设备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接地安装。
下面将介绍接地安装规范的内容:1. 接地电源的选择:根据电气设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电源。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合适的电源中性点或专用的地线电源作为接地电源。
2. 接地电源的连接:接地电源应通过导线或其他可靠的导电材料与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接地导线连接,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对于大型设备和设备间的连接,应采用跳线或导体插头插座连接。
3. 接地装置的选用和安装位置:接地装置的选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同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设备,并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与其他设备或金属结构接触。
4. 接地装置的材料和制作:接地装置的材料应选用耐腐蚀、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如铜、铜合金等。
制作接地装置时,应保证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避免存在松动、连接不良等情况。
5. 接地导线的敷设:接地导线的敷设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与其他电力设备或线路产生干扰。
在敷设过程中,要确保导线的可靠连接,避免导线的拉断、损坏等情况。
6. 接地电阻的测试: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应定期进行测试。
测试时,应使用专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并记录测试结果。
如果接地电阻超过规定的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维修。
7. 接地系统的标识和警示:对于接地系统应进行标识和警示,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接地系统的存在和工作状态。
标识和警示应清晰可见,避免损坏或模糊不清。
8. 接地故障的处理:一旦发生接地故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要确定接地故障的具体原因,并尽快修复或更换有问题的设备或部件。
在处理过程中,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综上所述,接地安装规范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只有遵守规范和标准,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地防止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接地装置的安装规定

接地装置的安装规定
依据: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主控规定项目
1、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
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用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敷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2、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
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3、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
层接触良好。
一般规定项目
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b、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c、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d、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
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e、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2、当无设计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j i n镀
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应符合以下规定(见表);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
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j i n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
电力接地通用规范

电力接地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土壤数据 (3)4 接地阻抗和转移电位 (4)5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6)6 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性 (8)7 设备设施的接地 (9)8 等电位接地网 (12)9 直流接地极 (13)1 总则1.0.1为规范电力工程接地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电力系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接地设计、施工、验收应遵守本规范。
1.0.3当电力工程接地采用的技术措施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或本规范无相关要求时,必须采取合规性判定。
2 基本规定2.0.1电力工程接地的设计、施工、验收,应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及电力系统可靠运行。
2.0.2电力工程接地应满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要求,并应通过接地装置实现。
2.0.3电力工程接地应满足地电位升、转移电位、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等限值要求。
2.0.4电力工程接地在全生命周期内应保持接地网的电气完整性以及热稳定性要求。
2.0.5接地装置的验收测试不应在雷、雨、雪天气下进行。
3 土壤数据3.0.1电力工程接地设计应计及工程地点的土壤电阻率、冻土深度以及埋设接地装置处土壤腐蚀性能。
3.0.2 土壤电阻率测量结果应能反映与接地装置尺寸相当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分层状况。
4 接地阻抗和转移电位4.0.1发电厂、变电站和换流站中不同用途和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气装置或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阻抗应符合其中最小值要求。
4.0.2对于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厂、站外或将外部低电位引向厂、站内的设备,应采取防止转移电位差对人身和设备危害的隔离措施。
4.0.3 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含消弧线圈并联低电阻)接地网的接地阻抗应满足工频地电位升限值的要求,按下式计算:R≤U G/I G式中:R ——考虑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阻抗(Ω);I G——考虑设计水平年最大运行方式下,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A);U G——工频地电位升限值(V)。
接地安装规范

接地装置安装4.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
2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应采用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的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如下:1)铺设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Ω·m的5cm厚的沥青层或15cm厚的砾石层。
2)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栏或警示牌。
3)将接地体敷设成水平网格。
4 当工程设计文件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设计为独立接地时,独立接地体与建筑物基础地网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4.2.1条的规定。
4.1.2 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
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
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
2 可采取下列方法降低接地电阻:1)将垂直接地体深埋到低电阻率的土壤中或扩大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2)置换成低电阻率的土壤。
3)采用降阻剂或新型接地材料。
4)在永冻土地区和采用深孔(井)技术的降阻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中第3.2.10条~第3.2.12条的规定。
5)采用多根导体外引,外引长度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5.4.6条的规定。
3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防雷保护,且当地土壤电阻率较高,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2008中第5.4.2条的规定。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模版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模版一、概述接地体是为了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而设置的一种重要设施。
正确的接地体的安装方法和要求能够有效地避免静电、雷击等造成的意外事故,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接地体的安装方法和要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接地体的种类接地体的种类有很多,如屋顶接地体、钢筋混凝土接地体、金属化妆品接地体及金属管接地体等。
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接地体类型进行安装。
三、接地体的安装方法1.确定接地点在选择接地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选择电气设备设施的场所;(2)选择土壤湿度较高的区域;(3)选择绝缘性能好的土壤。
2.挖掘土坑根据接地体的尺寸和安装要求,挖掘合适的土坑。
土坑的尺寸要根据接地体的长度、直径和深度来确定,一般来说,土坑的宽度略大于接地体的直径,深度应超过接地体的长度。
3.清理土坑挖掘完土坑后,清除土中的杂物和石块,保持土坑的干燥和整洁。
4.安装接地体将接地体放入土坑中,确保接地体与土壤贴紧,并使接地体与地面垂直。
5.填充导电物质在接地体周围填充导电物质,如导电混凝土或导电粉末,以确保接地体与土壤的良好接触。
6.回填土坑在填充导电物质后,回填土坑,确保土壤紧实,并使土壤表面平整。
7.接地体的连接将接地体与电气设备或配电箱等设备进行连接,确保接地体与设备的电气连接良好。
8.接地体的标识在接地体上设置标识牌,标明接地体的用途和编号,方便识别和管理。
四、接地体的安装要求1.接地体的直径和长度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安全标准。
2.接地体材质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一般使用耐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如铜、铝等。
3.接地体与导体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电气连接方式,确保电流通畅。
4.接地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避免遭受物理损坏或被覆盖物遮挡。
5.接地体的导电物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接触良好。
6.接地体的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可靠。
接地装置安装规范

接地装置安装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配置。
垂直接地极长度不应小于 2.5m,其相互之间的间距如设计无要求,一般不小于5m。
接地装置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 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处埋设接地装置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0.2m处敷设50~9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通过人行通道的接地装置埋深大于3m时,可不设沥青层。
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唰沥青做防腐处理。
明敷设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
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与地面内。
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采用40mm×40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宽度与深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
明敷设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超过10mm。
转弯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全部人工接地装置接地干线支持件等金属钢材一律镀锌,铜材应做唰锡处理。
·人工接地极安装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长度不应小于2.5m。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接地装置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
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极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
接地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在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极用电焊焊接,因为扁钢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所以扁钢应侧放,不可平放。
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极最高点约100mm,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与钢管焊接。
接地线的安装要求及方法和步骤

接地线的安装要求及方法和步骤
1、安装要求:
①接地线应符合当地电气安全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②接地线应选用导电性能良好、耐腐蚀的材料,如铜或镀锌钢。
③接地线应埋设在地下或靠近建筑物基础,以确保其稳固可靠。
④接地线应与主电源的中性线分开布置,防止干扰和干扰回流。
2、安装方法和步骤:
⑤确定接地点: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地点,通常是在建筑物附近的土壤中选择湿度较高的区域。
⑥准备接地棒或接地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地棒或接地网,接地棒适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接地网适用于大型电气系统。
⑦准备接地线:选择合适规格的接地线,长度应足够覆盖从接地点到电气设备的距离。
⑧清理接地点:清除接地点周围的杂物和污垢,确保接地点与土壤有良好的接触。
⑨安装接地棒或接地网:将接地棒或接地网垂直埋设在接地点,并确保其稳固固定在地面中。
⑩安装接地线:将一端连接到接地棒或接地网上,另一端连接到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上。
连接点应采用可靠的螺栓或夹紧装置。
11 安装接地线保护装置:根据需要,可以安装接地线的保护装置,如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 总则1.0.1 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由工程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设计要求施工,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监督。
1.0.4 接地装置施工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1.0.5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11.0.6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作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1.0.7 各种电气装置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2条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应为多点连接。
1.0.8 接地装置验收测试应在土建完工后尽快安排进行;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装置,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由设计确定采取相应措施,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0.9 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2 术语和定义2.0.1接地体(极)grounding conductor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极)。
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2.0.2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
2.0.3接地线grounding conductor电力设备、杆塔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3地线。
2.0.4接地装置grounding connection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2.0.5接地grounded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标准

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标准一、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二、编制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三、基本规定1、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其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6M,接地极应垂直安装。
2、垂直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2。
5M,其相互之间的间距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5M。
3、接地装置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4、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夹渣、咬肉、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5、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管保护,采用金属套管时应对套管接地.6、接地干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应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的间隙为10~15mm;支持件间距在水平直线部分为0。
5~1.5m,转弯部分为0.3~0.5m,同一室内支持件间距应一致.7、在接地线跨越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可用接地线弯成弧状作补偿器。
8、屋面避雷带安装的支持件距离应均匀设置,在每一直线段的间距水平宜为0。
5~1.5m,垂直谊教育界1.5~2.5m,在转弯处应对称,一般为0.3~0.5m。
9、避雷带的安装高度为150mm,并设在女儿墙中心,当女儿墙宽度大于300mm时,避雷带距女儿墙外侧宜为100mm.10、明敷避雷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坏和危及人员安全处,在距地1。
7m 至地下0。
3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保护措施。
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a、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应施工图集。
b、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c、配备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材料准备a、镀锌钢材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且应选用热镀锌材料。
b、电焊条、油漆、镀锌螺栓等辅助材料均已配备,且均有合格证。
3、主要机具a、电焊机、电焊工具、钢锯、切割机、电锤、台钻、手枪钻、铁锹、铁镐、大锤等。
b、接地摇表。
4、作业条件a、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当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线时,基础钢筋应绑扎完毕。
接地线的安装要求

接地线的安装要求接地线是指在电气系统中用于连接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外壳与地面的导体。
接地线的安装要求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还涉及到人身安全和防止雷击等方面。
以下是接地线安装的一些基本要求。
1.接地线的导体选择:接地线的导体应选用优质的铜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通常采用裸铜线或镀锡铜线。
2. 接地线材料与截面积:接地线应选用无氧铜或再葫芦钢作为材料,截面积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为16mm²至70mm²。
3.接地线的敷设方式:接地线应以直线方式敷设,避免锐角、弯曲等情况。
若需要穿越建筑物或隔离墙,则应采取防护措施,如穿过金属管道进行保护。
4.接地线的埋设深度:接地线的埋设深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般为0.5m至1m。
对于特殊情况,如容易受损或暴露在外的接地线,可以进行加固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5.接地线的连接方法:接地线应使用专用的接地夹具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同时,应注意接地线之间的电气连通性,确保全面接通。
6.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使用专用的接地排,连接处不得存在松动、氧化等情况。
接地线与设备外壳的连接处应铭刻明显的“接地”标志。
7.接地线的测试和检查:接地线应定期进行测试和检查,确保其电阻值符合要求。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的值应小于4欧姆,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8.接地线的专用用途:对于一些特殊的环境或设备,如医疗设备、雷达设备等,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接地措施。
在这些情况下,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
9.接地线的标识:接地线应进行标识,明确标示“接地”字样,并与其他电气线路区分开来,以避免误操作和混乱。
10.接地线的防腐措施:接地线应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以防止腐蚀和氧化。
在特殊环境中,可选用镀锌或热塑性塑料进行保护。
总之,接地线的安装是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合理的安装要求能够确保接地线的导电性能和耐久性,从而有效防止电气设备的故障和人身伤害的发生。
接地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1.0.3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1.0.4条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第1.0.5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1.0.6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做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第1.0.7条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一、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二、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三、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四、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五、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六、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七、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八、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九、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十、电除尘器的构架。
十一、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十二、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十三、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十四、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第2.1.2条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或不接零:一、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但当有可能同时触及上述电气设备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仍应接地。
二、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

接地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接地体是一种用于建筑物或设备的电气系统中的安全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流引导到地下,以防止电击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接地体的安装过程中,有一些要求和步骤需要遵循。
以下是关于接地体安装方法和要求的详细说明。
一、接地体的种类在开始接地体的安装之前,首先要了解接地体的种类。
常见的接地体种类主要包括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和接地网。
1. 水平接地体:一般安装在地下,与建筑物的基础相关。
它们通常由水平埋地电缆、平板或导体组成。
水平接地体可在较大的面积上分散电流。
2. 垂直接地体:通常是单根或多根金属杆,固定在地下。
它们通常安装在较小的区域内,如电气设备旁边。
垂直接地体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集中电流。
3. 接地网:接地网是由许多水平和垂直接地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网状结构。
它通常用于大型建筑物和设备的接地系统。
二、接地体的安装步骤1. 定位:首先,需要通过现场勘察确定接地体的位置。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电气设备的位置以及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确定接地体的位置。
2. 孔位准备:确定接地体位置后,使用适当的工具在地下挖掘孔位。
孔位的深度和直径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孔位的深度应大于2米,孔位直径应保证接地体可以容易地安装进去。
3. 安装接地体:安装接地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一般的安装步骤:a. 清洁孔位:在安装接地体之前,需要清洁孔位,确保孔位内部没有杂物和脏物。
可以使用水进行清洗,并确保孔位完全干燥。
b. 安装接地体:将接地体放入孔位中,确保接地体与孔壁保持适当的距离。
接地体应垂直放置,并且顶部应与地面齐平。
c. 填埋孔位:将孔位填埋至地面水平,使用适当的材料填充孔位,如混凝土或特殊的接地电缆填充物。
填埋时要注意将接地体固定好,确保其稳固性。
4. 连接接地系统:安装接地体后,接下来需要将接地体与电气系统中的其他部分进行连接。
这包括连接接地电缆、接地开关和其他接地设施。
5. 测试和确认:在接地体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地装置安装
4.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
2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应采用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的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如下:
1)铺设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Ω·m的5cm厚的沥青层或15cm厚的砾石层。
2)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栏或警示牌。
3)将接地体敷设成水平网格。
4 当工程设计文件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设计为独立接地时,独立接地体与建筑物基础地网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4.2.1条的规定。
4.1.2 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
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
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
2 可采取下列方法降低接地电阻:
1)将垂直接地体深埋到低电阻率的土壤中或扩大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2)置换成低电阻率的土壤。
3)采用降阻剂或新型接地材料。
4)在永冻土地区和采用深孔(井)技术的降阻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中第3.2.10条~第3.2.12条的规定。
5)采用多根导体外引,外引长度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5.4.6条的规定。
3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防雷保护,且当地土壤电阻率较高,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2008中第5.4.2条的规定。
4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放热焊接(热剂焊)。
当采用通用的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
钢材、铜材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体为钢材时,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防雷装置钢材焊接时的搭线长度及焊接方法
2)导体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放热焊接,熔接
接头应将被连接的导体完全包在接头里,要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并应连接牢固。
5接地线连接要求及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中第3.2.7、第3.3.1和第3.3.3条的规定。
6接地装置在地面处与引下线的连接施工图示和不同地基的建筑物基础接地施工图示,可按本规范附录D中图D.0.1.1~图D.0.1-3。
7 敷设在土壤中的接地体与混凝土基础中的钢材相连接时,宜采用铜材或不锈钢材料。
4.2 接地装置安装工序
4.2.1自然接地体底板钢筋敷设完成,应按设计要求做接地施工,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再支模或浇捣混凝土。
4.2.2 人工接地体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开挖沟槽,打入人工垂直接地体或敷设金属接地模块(管)和使用人工水平接地体进行电气连接,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3 接地装置隐蔽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覆土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