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各省GDP顺序
中国各省(区)综合实力排行(按GDP顺序)1广东综述:2010年广东省GDP达45472.83亿元(约合6910亿美元,接近洛杉矶),增长12.2%,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13.19亿元;2010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414.66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846.6亿美元;拥有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根据2010《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广东省有2个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
广东省政府决定于2011年3月1日起再次调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以及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分为4个档次,广州市执行最高的第一类标准;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执行第二类标准,1100元/月;汕头、惠州、江门执行第三类标准,950元/月;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850元/月。
广州国内国际地位: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中国在该届亚运会夺得199块奖牌,刷新亚运会纪录;在最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广州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经济实力:2010年广州全市GDP达到10604.48亿元,大陆排第3。
其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为1 .8:37.2:61.0。
2010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58元,同比增长11 .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88元,同比增长14.7%。
最低工资标准是1300元/月,对应的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2.5元/小时。
基础设施:机场:广州新白云机场预计2010年全年客流可以突破4000万人次,有望跻身世界排名前20名地铁:在亚运会开幕前将达到222公里(包括广佛线的广州段),在国内仅次于大上海,而与首都北京的地铁长度相当(北京到2010年开通的地铁长度为230公里),其远期规划更是达到600公里地标建筑:广州塔是市内目前最高建筑,也是全球已建成的最高的电视观光塔,高度为600米,总投资29.48亿元,广州塔的门票目前分为3等,150元门票可以上到84层、433.2米高的观光厅,100元门票可以上到66层、339.6米高的观光厅,50元门票只能到32层、162.8米高的观光厅商业区: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将是广州重点发展的产业,去年广州第三产业比重已占广州GDP的59%,天河商圈更是广州重点打造的商圈。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鲁苏浙粤低碳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摘要]比较分析鲁苏浙粤四省的低碳化发展水平,利用《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核算方法,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碳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对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省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鲁苏浙粤的低碳化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四省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低碳化;低碳经济;山东省[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一、研究背景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和威胁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成为全球共识。
2009年以来全球低碳化浪潮的兴起,为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根本途径,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浪潮之后的第四次世界浪潮。
“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杀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更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为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0年两会上,全国政协“一号提案”的内容就是低碳经济发展。
2010年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表示,我国将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2012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通过,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鲁苏浙粤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渤海湾。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加之又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的经济、教育等各项指标都位于全国前列,有“东方硅谷”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省。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为科学衡量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地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根据2011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中“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的部署,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了《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过程“两化”融合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涉及理念转变、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和把握。
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有利于摸清各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政府部门找到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
2012年初开始启动评估工作,历经前期研究、试点评估、修改完善和评估实施等阶段。
(一)前期研究(1月-2月)。
2012年初,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开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题研究。
评估工作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与专家讨论和反复修改,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方法。
(二)区域试点评估(2月-9月)。
2月份评估工作组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方案》。
3月份,确定了具有区域代表性、具备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的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作为评估试点省市。
6月份试点省市上报了工作方案。
8月底至9月初,评估工作组对试点省市的评估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评估试点工作,并修改完善了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三)修改完善(7月-10月)。
7月19日和9月21日,评估工作组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全国各省份基本状况数据整合表
山西省
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 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 15.6万平 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 地、丘 3571万 方千米 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 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 占总面积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1500米以上
第一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6.0%,占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9.1 亿元,增长10.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十一个地市:太原 大同 朔州 忻州 吕梁 阳泉 榆次 57.8%;第三产业增加值4405.9亿元,增长 长治 晋城 临汾 运城 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33628元
陕西省
副省级市 2012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 ▪ 西安市 20.58万 增速15.51%。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 3732万 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 地级市 平方公里 第一。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 沟壑区。 ▪ 宝鸡市 增长。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 ▪ 榆林市
2012年我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居中部地 区第4位。人均GDP28841元。分产业看,第一 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 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 值4863.6亿元,增长10.5%。
省会:合肥市 地级市(16个):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宣城、 黄山、巢湖、六安、安庆、淮南、淮北、蚌埠、阜阳、 宿州、亳州、滁州。
2012年四川经济形势数据,2012年四川省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GDP)23849.8亿元(全国第八 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 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3297.2亿元,增长4.5%;第二产 业增加值12587.8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 增加值7964.8亿元,增长11.2%。居全国第八 位,西部地区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 1966 17.3%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中国八大经济强省
中国八大经济强省中国八大经济强省中国八大经济强省第1.广东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30个省市中,连续占居第一位。
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并超越香港和台湾,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金融实力最强省份,并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2.江苏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
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
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东临黄海、太平洋,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与日本九州岛、韩国济州岛、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隔海相望,已与加州缔结为姐妹省州,成立了“江苏省-加利福尼亚州”联合经济委员会。
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3.山东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3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4684.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42.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2.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22519.2亿元,增长9.2%。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6:51.4:40.0调整为8.7:50.1:41.2。
人均生产总值56323元,增长9.0%,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094美元。
第4.浙江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
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八大经济强省
中国八大经济强省中国八大经济强省第1.广东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30个省市中,连续占居第一位。
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并超越香港和台湾,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金融实力最强省份,并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2.江苏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
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
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东临黄海、太平洋,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与日本九州岛、韩国济州岛、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隔海相望,已与加州缔结为姐妹省州,成立了“江苏省-加利福尼亚州”联合经济委员会。
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3.山东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3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4684.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42.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2.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22519.2亿元,增长9.2%。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6:51.4:40.0调整为8.7:50.1:41.2。
人均生产总值56323元,增长9.0%,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094美元。
第4.浙江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
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0-2016年全国各地区第二产业占比
2009年 2010年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45.9 46.4 23.5 24 53 53.1 52.12 52.62 54.1 56.6 52.5 54.5 52 54.1 48.7 52 47.3 48.4 39.9 42 53.9 52.5 51.9 51.9 48.75 52.08 49.1 51 51.4 54.3 55.8 54.2 55.2 55.7 46.6 49.1 43.5 45.8 49.3 49.6 43.7 47.2 26.2 26.5 45 44.6 43.3 46 37.9 39.1 41.9 44.7 52.7 53.9 45.59 46.84 53.2 55.1 48.9 49.1 45.7 47.7
2007年 2008年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46.9 46.9 25.5 23.6 57.7 60.1329 53.04 54.45 56.4 57.1 49.7 51.5 49.7 52.4 45.7 47.7055 52 52 44.6 43.2 55.6 54.8 54.1 53.9 45.8 47.44 48.4 49.1 51.5 51.1 56.8 56.8 54.4 56 44.4 43.808 42.1 43.5 52 51.6 41.7 43.3 29 28.1 46.7 44.6 44 46.2 42.3 42.3 43.3 43.0008 54.3 56.1 47.31 46.43 52.5 54.7 49.5 50.7 46.8 49.644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作者:来源:《绿色包装》2021年第08期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3216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
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从环比看,二季度中国GDP增长1.3%。
具体而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8.9%。
服务业稳步恢复,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上半年,第三产业持续稳定恢复。
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一季度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
市场销售逐步改善。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4.6%。
固定资产投资也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
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 0.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三部分第十单元第六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
一、选择题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解析:选D。
由图可知,在第Ⅰ、Ⅱ阶段,该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增长的,第Ⅲ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在下降,这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
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C。
该国经济、技术条件优越,劳动力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1979~2000年,深圳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79~2000年,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B.1979~2000年,深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没有变化C.深圳的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D.1979~2000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4.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热岛效应B.雨岛效应C.噪声污染D.臭氧层空洞解析:伴随工业化的发展,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1979~2000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
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空洞。
答案:3.B 4.D(2012·潍坊质检)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5~6题。
5.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经济腹地较小企业间过度竞争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解析:选B。
B地位于福建南部,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地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众多,相互间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变化调整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
各产业占gdp比重增长趋势
各产业占gdp比重增长趋势各产业占GDP比重增长趋势引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价值的量度。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GDP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其他领域的增加值;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值;三是净出口的增加值。
不同产业对于GDP的贡献不同,各产业占GDP比重的增长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对各产业占GDP比重的增长趋势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一、农业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农业曾是最主要的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尽管如此,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重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仍然是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可持续的粮食供应。
因此,在各国农业产业占GDP比重的增长趋势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在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农业产业占GDP比重相对较高。
这些国家的农业产业发达,劳动力大量占用,农产品供求相对稳定,因此农业产业可以持续地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例如,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占GDP比重一直以来都较高,近年来稳定在17%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印度庞大的农村人口和相对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农业产业占GDP比重相对较低。
这些国家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产业相对来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对GDP的贡献较小。
例如,美国是一个以现代工业体系为主导的经济体,农业产业占GDP比重在近年来一直维持在2%以下,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产业占GDP比重的整体增长趋势相对平稳。
尽管农业产业比重在全球各国经济中的下降,但是农业产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也在提高。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高效农业机械化、农作物的基因改良、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等,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24%
Information资 讯04《农机市场》 2024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24%国家统计局1月发布公告称,经核算,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9569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24%,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5.1%、29.2%、25.7%。
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最大、占比最高。
从农业及相关产业大类看,农林牧渔业、食用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与制造、农林牧渔业及相关产品流通服务增加值规模居前三,占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7.3%、20.7%、14.1%。
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公布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经产业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申请、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审核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程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决定将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要再接再厉、深化协作,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引领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发挥更大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轮式拖拉机先进性评价结果(第二批)发布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近日发布公告称,按照《农业轮式拖拉机先进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对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申请的轮式拖拉机产品开展了先进性评价。
经现场评价、专家组评审等环节,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2404-7V(G4)拖拉机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3004-7NP1拖拉机、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MH2104拖拉机、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M854-KQ(G4)等13个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G D 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题目: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年间得到迅速增长。
文章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内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关键字:产业经济结构一、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就我国而言,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内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来说,2O世纪9O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服务业生产力提高的路径与策略
服务业生产力提高的路径与策略服务业是指以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非物质性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趋势的带动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扩大。
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然而,当前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如何提高服务业的生产率,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提高服务业生产率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4%。
2019年,我国服务业总量达到了93.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5%。
但是,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与我国人均GDP相比,法国、美国、日本等服务业发达国家在服务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一般是我国的3-5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生产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服务业供给质量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方面;二是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比较低,导致服务质量无法提高;三是服务业缺乏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二、提高服务业生产率的途径与策略(一)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服务业供给质量是服务业生产率的基础。
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效率。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服务质量监管。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开展服务质量抽查和评估等工作,对服务品牌建设、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 推进标准化服务。
建立标准化服务评价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并建立公证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对服务的监督和评估。
3. 提高服务效率。
采用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和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第二产业比重趋势
第二产业比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趋势第二产业指的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体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建设的程度。
因此,关注第二产业比重的趋势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走势,还可以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将主要探讨第二产业比重的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第二产业比重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二产业比重是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程度和经济增长的基础。
计算第二产业比重的方法是将第二产业的产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再乘以100。
第二产业比重 = 第二产业产值 / GDP × 100%二、第二产业比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的趋势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时间维度来观察。
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比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逐渐增加,直到达到一定的峰值后开始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初始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会加速,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比重将会持续增加。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第二产业的支撑,其发展水平和比重的增长会对第二产业的比重产生一定的压缩效应。
从短期来看,第二产业比重的趋势受到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第二产业的比重通常会较高;在经济下行期,第二产业的比重可能会下降。
此外,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差异也会对第二产业比重的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三、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的因素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出差异。
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比重通常比发展中国家低,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