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doc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doc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1.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而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 社会形态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生产方式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 吃喝穿住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 结成社会关系3. 先进生产力的集小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 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A. 政治法律制度B. 生产关系C. 历史文化传统D. 伦理道徳规范6.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

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 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 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 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 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7.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 人人创造历史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E.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8.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马哲练习题

马哲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关系。

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D.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范畴的含义。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C项是生产关系所涵盖的;D项不准确:人类社会也属于物质世界。

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人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的思想关系C.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本质含义。

【解析】生产关系包含两个主要内涵: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一种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要求。

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解析】生产工具标志着人们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如何,是人类所能够达到的劳动生产率大小的根本标志;劳动工具的水平是人类劳动力水平的“测量器”。

其他选项都能够衡量生产力的大小,但不是根本性的尺度。

5.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后者决定前者的性质:正是所有制关系才能把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由可能的变为现实的,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分配、交换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了()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 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8.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9. 社会革命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0. 人民群众即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折中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1.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阶级斗争史B. 思想发展史C. 劳动发展史D. 文化发展史12.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 思想范畴B. 经济范畴C. 政治范畴D. 文化范畴13.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 占人口大多数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 具有先进思想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5.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经济条件B. 法律制度C. 传统观念D. 文化水平【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A4.D5.C6.D7.B8.B9.D 10.C 11.C 12.B 13.C 14.B 15.A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服从于同一客观规律B.社会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C.社会发展不包含偶然性D.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有其客观规律4.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其中,生产方式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

生产方式是指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1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1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13.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资本的组织形式14.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5.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1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17.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C.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D.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1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9.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不一致的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A.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21.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销量大增。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作业:
材料题: 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 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 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 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 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 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5、社会存在包括( ABC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C、经济关系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D、全部社会关系
6、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说明( BC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C、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B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BD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这种观点是(AC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章测试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社会生产性质和面貌的是()A 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B 社会的上层建筑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 生产力是指()A 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B 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C 人类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D 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3. 生产力所体现的是()A 人和人的关系B 物和物的关系C 人和物的关系D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4. 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 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的利用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5. 生产关系是一种()A 社会物质关系B 思想关系C 血缘关系D 经济区域关系6. 在生产关系的诸多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D 人和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7.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8.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人民内部的矛盾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D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10. 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 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形成B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 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的要求D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经济基础的发展D 上层建筑的发展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C 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原理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作用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 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14.“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路线”,是()A 唯物史观的观点B 唯心史观的观点C 历史主义的观点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15.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 科学文化水平D 人们的生活水平二、不定项选择题1.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5.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6.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8.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4.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们的阶级关系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15.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指()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制造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4. 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10.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12.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5.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1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一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D.前进论和倒退论正确答案:A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A.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正确答案:B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 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正确答案:C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A.生产资料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生产方式正确答案:D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C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正确答案:C8、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关系D.生产关系正确答案:A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

A.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B.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正确答案:C10、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构成的上层建筑建立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OOK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OOK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1单选(2分)在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哪一项()得分/总分A.政治法律思想2.00/2.00B.C.艺术D.科学2单选(2分)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得分/总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0/2.00C.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3单选(2分)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得分/总分A.社会制度B.生产工具2.00/2.00C.科学技术D.生产关系4单选(2分)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得分/总分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00/2.00B.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D.生产力所谓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得分/总分A.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演化过程B.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2.00/2.00C.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是毫无区别的物质过程D.人类活动和动物界的活动是一样的6单选(2分)生产关系体现的是()得分/总分A.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2.00/2.00D.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而且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即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句话是()得分/总分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00/2.00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8单选(2分)上层建筑是指()得分/总分A.社会意识形态B.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组织和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2.00/2.00C.政治法律制度D.国家政权9单选(2分)最早发现和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人是()得分/总分A.马克思和恩格斯B.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的美国民族学家、历史学家L.H.摩尔根C.法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2.00/2.00D.德国古典哲学家10单选(2分)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得分/总分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2.00/2.00B.信奉C.相信古人天人感应的学说D.迷信英雄人物11单选(2分)“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得分/总分A.英雄的出现及其作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2.00/2.00B.英雄人物的出现是他的命运好C.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上天的安排12单选(2分)下列对于国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有()得分/总分A.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B.国体决定政体,国体是容,政体是形式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2.00/2.00D.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谁是统治者,谁是盟友,谁是敌人13单选(2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得分/总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如何看待阶级斗争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00/2.00D.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物的关系问题14单选(2分)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它的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是哪一个()得分/总分A.劳动者2.00/2.00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5单选(2分)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得分/总分A.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只有阶级消亡了,国家才会消亡,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C.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D.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形成的,或是通过“君权神授”得来的2.00/2.0016多选(3分)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 )得分/总分A.人力资源B.数学1.00/3.00C.情感1.00/3.00D.习俗1.00/3.0017多选(3分)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正确的有( )得分/总分A.人的本质是理性B.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1.50/3.00C.人的本质是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D.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1.50/3.0018多选(3分)关于个人在历史中所起作用的说确的有 ( )得分/总分A.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离开了英雄人物将一事无成B.个人即使参与创造历史也要遵循社会规律1.50/3.00C.个人可以创造他们个人的历史,但是不能简单地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他们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个人的历史不等于社会整体的历史1.50/3.00D.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历史,是他们创造了整个中国的历史19多选(3分)“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对()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9、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1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两者相互并存B两者相互决定C两者相互制约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13、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A人们的社会心理B前人留下的学说C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D人类的社会实践14、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A客观反映B真实反映C社会反映D主观反映1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马原题库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题库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包括:(A)A.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4.“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6.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是(B)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7.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8.社会意识根源于(A)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9.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0.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D)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力D.社会的实践活动11.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B)A.艺术B.道德C.宗教D.哲学12.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是(D)A.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C.道德和法律D.哲学13.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D)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14.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共同意识C.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的精神实体1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1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9.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2、如何看待“多元决定论”?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4、“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5、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什么和什么?6、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什么?8、计算机的到来,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那么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什么?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关系?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了什么?1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什么?12、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发作用的特点有哪两个方面?13、“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的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4、社会形态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体?15、社会历史发展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16、在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什么?17、...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体现了什么?18、理想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什么?19、社会主义社会不应当一成不变...,其核心意思是什么?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21、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段话表明了什么?22、“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分别是什么观点?2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24、历史杰出人物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这是什么的观点?25、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是什么?26、“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什么?27、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9、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否定了什么?30、“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该段话表明了什么?3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什么?3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什么?3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什么?34、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衡量标准为(a)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的改进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d)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国家权力D.生产方式3。

国家的本质是(a)a.阶级统治的工具b.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c.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d.真个社会的代表者4、经济基础是(d)a、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科学的总和,某一历史阶段的技术和经济管理D.某一历史阶段主导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5。

人类社会与自恶世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b)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生产方式6。

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d)a.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b.两者绝对对立的c.两者并无本质差别d、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理解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之上。

7.划分等级的标准是(a)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8、人的本质在于(d)a、人可以改变世界b.人有阶级性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9。

群体意识是(c)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实践的产物d.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1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b)A.属于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B。

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属于上层建筑的特定经济基础D,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11。

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关键是(c)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b)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展,这说明(a)先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动态的反应。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2.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性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7.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 吃喝穿住?
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 结成社会关系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 政治法律制度?
B. 生产关系
C. 历史文化传统?
D. 伦理道德规范
6.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

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8.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
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9.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10.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1.卢梭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1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13.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

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14.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服务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杰出人物们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