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学练优教学参考教案27.2.1.4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doc
2016年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学练优教学参考课件:第二十七章小结和复习
B
G
D H
C
6. 如图,王芳同学跳起来把一个排球打在离地2m远的地上,
然后反弹碰到墙上,如果她跳起击球时的高度是1.8m,排球
落地点离墙的距离是6m,假设球扬直沿直线运动,球能碰到 墙面离地多高的地方?
解: ∠ABO=∠CDO=90° ∠AOB=∠COD ∴△AOB∽△COD
并求出x和y的值
解: (1) ∠1=∠2 ∠HGF = ∠JIH=90° ∴△FGH∽△JIH 则有 3 x
J F 3 G 5 ∠1=∠2 1 x H 2 8 I y 6
6
8
x=4
3 5 6 y
y = 10
3. 如图,CD是⊙O的弦,AB是直径,CD⊥AB,垂足为P,求
证PC2=PA· PB.
除上面方法外,还有下面的方法. (6)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的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与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相类似,后者是前者的特例,判定两 个三角形相似和研究相似三角形时,同样要注意角,边的对应关系.
4. 举例说明三角形相似的一些应用. 例如用相似测物体的高度
本章,我们学习了有关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
位似的一些知识.
首页
2. 相似多边形有哪些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多边形对应对角线的比和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以相似多边形三个对应顶点为顶点的对应三角形相似.
位似图形呢?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平行,
证明:连结AC,BC ∵AB是直径
A C
∴∠ACB=90°
2016年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学练优教学参考课件: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首页
如图,如果木杆EF长2m,它的影长FD为3m,测OA得为 201m,求金字塔的高度BO.
解:太阳光是平行的光线,因此:∠BAO=∠EDF. 又 ∠AOB=∠DFE=900. ∴△ABO∽△DEF. ∴
因此金字塔的高为134m.
还可以有其他方法测量吗?
B
E
平面镜
┐
┐ O OA = AF OA ·EF OB = AF
解:如图,假设观察者从左向右走到点E时,他的眼睛 的位置点F与两棵树的顶端点A、C恰在一条直线上.
由此可知,如果观察者继续前进,即他与左边的树的 距离小于8m时,由于这棵树的遮挡,右边树的顶端点C在 观察者的盲区之内,观察者看不到它.
课堂小结 1.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测高 (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用“在 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的原理解决. (2)测距 (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A P E N C
B
Q
D M
80–x 80
=
x
120
,得 x=48(毫米).
课后作业
见《学练优》本课时课后巩固提升
首页
知识要点
测距的方法 测量不能到达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相似 三角形求解。
己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m和CD=12m, 两树的根部的距离BD=5m,一个身高1.6m的人沿着正对这两 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左边较低的树的 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树的顶端点?
2.某一时刻树的影长为8米,同一时刻身高为1.5米的人 4 米. 的影长为3米,则树高为______
首页
3. △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毫米,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两角判定法教案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初中数学《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上册3、学科:数学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
2、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运用上述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自己动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享网络图片,以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并总结推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2.通过对判定方法的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分类与类比的思想.二、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推导过程,掌握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推导及运用三、教材分析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全等图形是它的一个特例)。
本章是在学生已经研究过图形的全等,也研究了一些图形的变换,如平移、轴对称、旋转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种变换──相似。
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地研究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位似图形等,帮助学生体会图形相似在刻画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
但是由理论总结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学案: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2.2小结
小结学习目标1.复习本章的重点内容,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2.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并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的认识.学习过程第一层学习:知识回顾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1.当锐角大小确定后,它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每两边所构成的比都是确定的值.2.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如图所示.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即sin A=;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 A,即cos A=;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即tan A=.3.锐角A的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实质是一些比,这些比只与角的大小有关,当角的大小确定时,它的三角函数值就确定了,也就是说三角函数值随的变化而变化.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解直角三角形1.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的,求出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三边之间关系:;(2)两锐角之间关系:;(3)边角之间关系:.3.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及步骤:图形已知类型已知条件解法步骤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解决步骤: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画出,将其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问题中的条件,适当选用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第二层学习:典例剖析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例1】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的一点,CD=3,AD=BD=5.求∠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思路点拨】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C=4,在Rt△ABC中求得AB=45,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解:2.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例2】当A为锐角,且<cos∠A<3时,∠A的范围是()A.0°<∠A<30°B.30°<∠A<60°C.60°<∠A<90°D.30°<∠A<45°【思路点拨】根据锐角的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解答.解析:【例3】在△ABC中,∠C=90°,sin A=4,则tan B=.【思路点拨】先根据互余两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到cos B,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得到sin B,最后根据tan B=sins求出结果.解析: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4】计算:-- t n 45°+4sin 60°-.【思路点拨】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负整数指数的意义求出每项的值,再进行加减运算得到结果.解:4.解直角三角形【例5】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AC=BD,已知sin C=3,B C=12,求AD的长.【思路点拨】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确定线段AD、AC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线段AC、AD、DC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5.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例6】如图,点A、B为地球仪的南、北极点,直线AB与放置地球仪的平面交于点D,所成的角度约为67°,半径OC所在的直线与放置平面垂直,垂足为点E.DE=15 cm,AD=14 cm.求半径OA的长.(精确到0.1 cm)(参考数据:sin 67°≈0.9 , s 67°≈0.39,tan67°≈2.36)【思路点拨】在Rt△ODE中,DE=15,∠ODE=67°,根据∠ODE的余弦值,即可求得OD长,减去AD即为OA.解:【例7】如图,长沙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主楼BC高达452 m,是目前湖南省第一高楼,和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二高楼DE高340 m,为了测量高楼BC上发射塔AB的高度,在楼DE底端D点测得A的仰角为α,sin α= 45,在顶端E点测得A的仰角为45°,求发射塔AB的高度.【思路点拨】作EH⊥AC于H,设AC=24x,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A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x,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评价作业(满分100分)1.(6分)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5,BC=3,则cos A的值是()A.34B.43C.35D.452.(6分)如图所示,已知Rt△ABC中,∠C=90°,AC=4,tan A=,则BC的长是()A.2B.8C.25D.453.(6分)如图所示,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 A的值为()A.B.55C. 0D.554.(6分)如图所示的是以△ABC的边AB为直径的半圆O,点C恰好在半圆上,过C作CD ⊥AB交AB于D.已知cos∠ACD=3,BC=4,则AC的长为()5A.1B. 03C.3D. 635.(6分)如图所示,在塔AB前的平地上选择一点C,测出看塔顶的仰角为30°,从C点向塔底B走100米到达D点,测出看塔顶的仰角为45°,则塔AB的高为()A.503米B.1003米米C.3米D.3-6.(8分)如图所示,Rt△ABC中,∠C=90°,∠B=30°,BC=6,则AB的长为.7.(8分)在△ABC中,如果∠A,∠B满足|tan A-1|+ s-=0,那么∠C=.8.(8分)如图所示,点A(t,3)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 α=3,则t的值是.A.1B.1.5C.2D.39.(8分)如图所示,一渔船由西往东航行,在A点测得海岛C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前进20海里到达B点,此时,测得海岛C位于北偏东30°的方向,则海岛C到航线AB的距离CD 等于海里.10.(10分)计算.(1)-(2 015-π)0-4 s 45°+(-3)2;(2)(-1)2 015+sin 30°+(2-3)(2+3).11.(8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12.(8分)如图所示,某河堤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BC∥AD,迎水坡AB长13米,且tan∠BAE=,求河堤的高BE是多少.513.(12分)如图所示,☉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过点C的切线与直径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连接PD.(1)求证:PD是☉O的切线.(2)求证:PD2=PB·PA.(3)若PD=4,tan∠CDB=,求直径AB的长.参考答案学习过程第一层学习:知识回顾一、1.唯一2.3.正弦、余弦、正切角度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解直角三角形1.已知元素其余元素2.(1)a2+b2=c2(勾股定理)(2)∠A+∠B=90°;(3)sin A=,cos A=,tan A=.3.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及步骤:∠A 90°-∠A ∠A ∠A c·cos At n sin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示意图2.锐角三角函数3.数学4.答案第二层学习:典例剖析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例1】解:在Rt△BCD中,∵CD=3、BD=5, ∴BC=-5-3=4,又AC=AD+CD=8,∴AB=4=45,则sin A=55,cos A=55,tan A=4.2.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例2】解析:∵ s 60°=, s 30°=3, ∴30°<∠A<60°.故选:B.【例3】解析:∵sin A=4,∴cos B=sin A=4,∴sin B=- s-4 54,∴tan B=sins5.故答案为: 5.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4】解:原式=2-2×1+4×3-23=2-2+23-23=0.4.解直角三角形【例5】解:∵AD⊥BC,∴△ADC为直角三角形;故sin C=3,设AD=12k,则AC=13k;∵AC=BD,∴DC=BC-BD=12-13k;由勾股定理得:(13k)2=(12k)2+(12-13k)2,或3;整理得:6k2-13k+6=0,解得k=3∴AD=8,或AD=18(不合题意,舍去),故AD=8.5.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例6】解:在Rt△ODE中,DE=15,∠ODE=67°,∵cos∠ODE=,∴OD≈ 5≈38.46(cm),0 39∴OA=OD-AD≈38.46-14≈24.5(cm).答:半径OA的长约为24.5 cm.【例7】解:作EH⊥AC于H,则四边形EDCH为矩形,∴EH=CD,设AC=24x,,在Rt△ADC中,sin α= 45∴AD=25x,由勾股定理得,CD=-=7x,∴EH=7x,在Rt△AEH中,∠AEH=45°,∴AH=EH=7x,由题意得,24x=7x+340,解得,x=20,则AC=24x=480,∴AB=AC-BC=480-452=28,答:发射塔AB的高度为28 m.评价作业1.D2.A3.B4.D5.D6.47.75°8.29.103 10.解:(1)原式=2-1-2+9=8.(2)原式=-1++1=.11.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60°,∵∠BAC=90°,∴∠C= 0°-90°-60°=30°,∵AB=2,∴BC=2AB=4,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4-=23,∴△ABC的周长是AC+BC+AB=23+4+2=6+23.,所以设BE=12x,则AE=5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知12.解:因为tan∠BAE=5AB2=BE2+AE2,即132=(12x)2+(5x)2,所以169=169x2,解得x=1(负值舍去).所以BE=12x=12(米).即河堤的高BE是12米.13.(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OD,OC,∵PC是☉O的切线,∴∠PCO=90°,∵AB⊥CD,AB是直径,∴,∴∠DOP=∠COP,又∵DO=CO,OP=OP,∴△DOP≌△COP(SAS),∴∠ODP=∠PCO=90°,∵D在☉O上,∴PD是☉O的切线.(2)证明:∵AB是☉O的直径,∴∠ADB=90°,∵∠PDO=90°,∴∠ADO=∠PDB=90°-∠BDO,∵OA=OD,∴∠A=∠ADO,∴∠A=∠PDB,又∵∠DPB=∠APD,∴△PDB∽△PAD,∴,∴PD2=PA·PB.(3)解:∵DC⊥AB,∴∠ADB=∠DMB=90°,∴∠A+∠DBM=90°,∠BDC+∠DBM=90°,∴∠A=∠BDC,∵tan∠BDC=,∴tan A=,∵△PDB∽△PAD,∴,∵PD=4,∴PB=2,PA=8,∴AB=8-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4课时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理解“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并能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重点)
2.会运用“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与同伴合作,一人画△ABC ,另一人画△A ′B ′C ′,使得∠A 和∠A ′都等于给定的∠α,∠B 和∠B ′都等于给定的∠β,比较你们画的两个三角形,∠C 与∠C ′相等吗?对应边的比AB A ′B ′,AC A ′C ′,BC B ′C ′
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和同学们交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类型一】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AB 边上一点,且∠ADE =60°.
(1)求证:△ABD ∽△DCE ;
(2)若BD =3,CE =2,求△ABC 的边长.
解析:(1)由题有∠B =∠C =60°,利用三角形外角的知识得出∠BAD =∠CDE ,即可证明△ABD ∽△DCE ;(2)根据△ABD ∽△DCE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C 的边长.
(1)证明:在△ABD 中,∠ADC =∠B +∠BAD ,又∠ADC =∠ADE +∠EDC ,而∠B =∠ADE =60°,∴∠BAD =∠CDE .在△ABD 和△DCE 中,∠BAD =∠CDE ,∠B =∠C =60°,∴△ABD ∽△DCE ;
(2)解:设AB =x ,则DC =x -3,由△ABD ∽△DCE ,∴AB DC =BD DE ,∴x x -3=3
2,∴x =
9.即等边△ABC 的边长为9.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利用“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知识得出角相等.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 【类型二】 添加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
如图,在△ABC 中,D 为AB 边上的一点,要使△ABC ∽△AED 成立,还需要添
加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
解析:∵∠ABC =∠AED ,∠A =∠A ,∴△ABC ∽△AED ,故添加条件∠ABC =∠AED 即可求得△ABC ∽△AED .同理可得∠ADE =∠C 或∠AED =∠B 或AD AC =AE
AB
可以得出△ABC ∽△AED .故答案为∠ADE =∠C 或∠AED =∠B 或AD AC =AE
AB
.
方法总结: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各种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3题 【类型三】 相似三角形与圆的综合应用
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CD ⊥AB 于点D ,交AE 于点G ,弦
CE 交AB 于点F ,求证:AC 2=AG ·AE .
解析:延长CG ,交⊙O 于点M ,连接AM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证明∠ACG =∠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明△CAG ∽△EAC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出结论.
证明:延长CG ,交⊙O 于点M ,连接AM ,∵AB ⊥CM ,∴AC ︵=AM ︵
,∴∠ACG =∠E ,
又∵∠CAG =∠EAC ,∴△CAG ∽△EAC ,∴AC AE =AG
AC
,∴AC 2=AG ·AE .
方法总结:相似三角形与圆的知识综合时,往往要用到圆的一些性质寻找角的等量关系证明三角形相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类型四】 相似三角形与四边形知识的综合
如图,在▱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连接AE ,F 为AE 上一点,
且∠BFE =∠C .若AB =8,BE =6,AD =7,求BF 的长.
解析:可通过证明∠BAF =∠AED ,∠AFB =∠D ,证得△ABF ∽△EAD ,可得出关于AB ,AE ,AD ,BF 的比例关系.已知AD ,AB 的长,只需求出AE 的长即可.可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进而求出BF 的长.
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BAF =∠AED .∵∠AFB +∠BFE =180°,∠D +∠C =180°,∠BFE =∠C ,∴∠AFB =∠D ,∴△ABF ∽△EAD .∵BE ⊥CD ,AB ∥CD ,∴BE ⊥AB ,∴∠ABE =90°,∴AE =AB 2+BE 2=82+62=10.∵△ABF ∽△EAD ,∴BF AD =
AB AE ,∴BF 7=8
10
,∴BF =5.6. 方法总结:相似三角形与四边形知识综合时,往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寻找角的等量关系证明三角形相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类型五】 相似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综合
如图,在△ABC 中,∠C =90°,BC =5m ,AB =10m.M 点在线段CA 上,从C
向A 运动,速度为1m/s ;同时N 点在线段AB 上,从A 向B 运动,速度为2m/s.运动时间为t s.
(1)当t 为何值时,△AMN 的面积为6m 2?
(2)当t 为何值时,△AMN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析:(1)作NH ⊥AC 于H ,证得△ANH ∽△ABC ,从而得到比例式,然后用t 表示出NH ,根据△AMN 的面积为6m 2,得到关于t 的方程求得t 值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得到有关t 的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
解:(1)在Rt △ABC 中,∵AB 2=BC 2+AC 2,∴AC =53m.如图,作NH ⊥AC 于H ,∴∠NHA =∠C =90°,∵∠A 是公共角,∴△NHA ∽△BCA ,∴AN AB =NH BC ,即2t 10=NH
5,∴NH
=t ,∴S △AMN = 1
2t (53-t )=6,解得t 1=3,t 2=43(舍去),故当t 为3秒时,△AMN 的
面积为6m 2.
(2)S △AMN =12t (53-t )=-12(t 2-53t +754)+752=-12(t -532)2+752,∴当t =53
2
时,S 最
大值
=75
2
m 2.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证得的相似三角形得到比例式,从而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应用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创新.备课时应多考虑学生学法的突破,教学时只在关键处点拨,在不足时补充.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