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程大纲

高中地理课程大纲

高中地理课程大纲第一章:自然地理1. 地理学的定义与范畴-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2. 大地构造与板块理论-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 板块理论与地壳运动3.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性质4. 地球的外部构造- 地表形态与地形类型- 地表和大气相互关系的地理过程5. 地球的水文- 水圈的组成和分布- 水的循环与水资源问题第二章:人文地理1.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地理过程2. 人口地理- 人口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人口问题与人口调控3. 城市地理- 城市化的原因和过程- 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4. 农业地理- 不同类型农业的特点与分布-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5. 工业与交通地理- 工业发展的地理特点与分布- 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和作用第三章:地理技术与方法1.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GIS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2.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3. 地图与地图制图- 地图的种类和要素- 地理信息的表达与传播第四章: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实践2.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3.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学习地理课程,学生将掌握地球自然与人文地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高中毕业生的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作为我们生存的家园,初步认识地球的方位、地形、气候、水文、资源和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通过学科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与地球的太阳系1. 了解地球的位置、形状、大小、构造,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初步了解太阳系。

2. 认识地球的四季变化,初步了解昼夜交替和日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文系统1.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初步了解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形成和分布。

2. 掌握各类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小水循环及其作用。

第三章地球的陆地形态1. 了解地球的陆地分布和特征,初步认识大陆和海洋。

2. 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初步认识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3. 了解我国的各种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理分区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类活动。

第四章地球的气候1. 了解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初步掌握气温、降水和风向的测量方法和分布特点。

2. 认识我国的气候类型和典型气候,初步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地球的资源1. 了解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初步认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了解我国的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认识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与地球的太阳系。

2. 地球的水文系统。

3. 地球上的陆地形态。

4. 地球的气候。

5. 地球的资源。

教学难点1. 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初步认识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2. 认识我国的气候类型和典型气候,初步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启发性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取多方位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课堂测验、作业评定、调研报告等,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自然地理学:气候与气象、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学:人口与城市、文化与民族
4. 经济地理学:资源与产业、交通与通信
5.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二学期
1. 区域地理学:中国与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2. 农业地理学:农业与农村发展
3.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4.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
创新精神。

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地理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参考教材
1. 《初中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地理学基础》(高中地理教材)
注意: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教师实际授课为准。

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课件

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课件
4.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二)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梳理基础知识——自主完成学案——合作 探究——解决疑难
(三)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 录,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试后 的反思和分析。
3.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的教学中,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十九 1.1-1.7
世界的气候
七上复习 期末考试
4.1天气与气候 4.2气温与降水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4.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4.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达标 4.6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1 的气候检测 4.10世界的气候单元过关
2、重点、难点的处理(1)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 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2)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 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3)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1.练习的完成:选择题的准确率在90%左 右;填空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用地理学术语解答。2.回答课堂提问的 情况。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 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笔 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地理课程纲要

地理课程纲要

地理课程纲要
地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上的物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研究。

地理课程纲要是一个详细的课程计划,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历史发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地理学的实践应用等。

地理课程纲要的第一部分是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它包括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分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地理学的基本方法等。

第二部分是地理学的历史发展,它包括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地理学的发展成果等。

第三部分是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地理学的实验方法、地理学的调查方法、地理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地理学的模拟方法等。

第四部分是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地理学的宏观研究、地理学的地质研究、地理学的气候研究、地理学的生态研究、地理学的人口研究、地理学的社会经济研究等。

最后一部分是地理学的实践应用,它包括地理学的教育应用、地理学的科学研究应用、地理学的社会应用等。

地理课程纲要是一个详细的课程计划,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应用,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既有实验方法,也有调查方法,既有数据分析,也有模拟方法,既有教育应用,也有科学研究应用,既有社会应用,也有经济应用。

地理课程纲要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计划,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九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九年级地理课程纲要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个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纲要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地理课程纲要,以帮助他们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解。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基本认知和兴趣。

2. 编织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 培养学生对地质、气候、水资源、人口等自然和人文地理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分析技能,培养他们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原理2. 地球表层的形成与变化- 平原、山脉、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成-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形成和变化- 地球的岩石圈运动和板块构造3. 气候与气象-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 气象的基本概念和气候变化现象- 气象观测和预测技术4. 水资源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水循环和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人口与城市发展- 人口变动和人口分布-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通过讲授、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 结合地图、图表和实地考察等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4. 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定和项目研究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研究情况。

五、研究资源1. 教科书:根据教学大纲使用适当的地理教科书。

2. 地理图书:提供丰富多样的地理相关图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阅读。

3. 地理实地考察:安排适当的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问题。

4.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

六、总结九年级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帮助他们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认知能力,提供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结构、地球运动、地球与宇宙关系等。

2. 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理解人文地理现象:人口、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 培养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 增强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地理基本概念与技能- 地球的结构与性质- 地图与地图阅读技巧-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 自然地理- 海洋与大气- 陆地形成与变化- 气候与气象- 水资源与管理- 生态环境与保护3. 人文地理- 人口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农业与农村发展- 工业与经济地理- 交通与运输4. 地理实践- 实地考察与调研-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 地理实验与数据分析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交流与合作。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5.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活动,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等。

2. 作业与考试:定期布置作业,进行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实践活动的报告和评估。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编写的:《中学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学概论》、《人文地理学概论》等。

参考资料:包括地理科普读物、地理学术期刊、相关研究报告和国内外地理信息数据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运动与影响-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中国的区域-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气候与地理环境-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3.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与恢复-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利用-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治理4.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中国的农村与农业问题5. 地理和生活-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技能的综合运用- 地理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三、教学重点1. 研究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理解中国的区域划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3. 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情况,认识环境问题并研究相关治理方法。

4. 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进程,探究农村与农业问题。

5. 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素养。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示范。

2. 实地考察和实验。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阶段性测验和作业。

3. 实地考察报告和实验报告。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地理实物和地图。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单元,每单元约2周。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2周)2. 第二单元:中国的区域(2周)3.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2周)4.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2周)5. 第五单元:地理和生活(2周)八、考核方式1. 阶段性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

2. 作业:根据教学要求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

3. 实地考察报告和实验报告: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内容编写报告。

地理 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 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课程教学大纲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解读地球及其各个特征。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地理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各个部分、地理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全面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意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和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系统- 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 大气圈、水圈和陆地生态系统2. 自然地理- 气候与气象- 地形与地貌- 水系与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3. 人文地理- 人口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经济地理与全球化- 文化地理与社会问题四、教学方法1. 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来积极地发现地理知识。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2. 案例研究- 通过实际案例来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 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地图技能培养-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进行空间定位和分析。

-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4. 多媒体和技术应用- 利用多媒体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

- 培养学生对地理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评估标准1. 知识与理解- 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能力与技能- 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问题解决和信息分析能力。

- 考察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地理技术运用能力。

3. 交流与合作- 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和合作实践中的表现。

- 考察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地理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地理图书馆和实地考察3. 多媒体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七、参考文献- Clark, G. (2016).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7th Edition). Hoboken, NJ: Wiley.- Getis, A., Bjelland, M. D., & Getis, J. (2018).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15th Edition). New York, NY: McGraw-Hill Education.以上就是地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这个大纲,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的社会和环境挑战。

五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做地球。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 环绕地球运动的有一个月亮,这就是地球的卫星。

二、地球的各种地貌
1. 山地和高原
- 山地是由很多山峰组成的地区,有时山的顶部会有雪。

- 高原是海拔比较高而且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2. 平原和盆地
- 平原是相对较平坦的地区,适合进行农业生产。

- 盆地是四周被山脉或山地包围的地区,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凹陷的地形。

三、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植被
1. 热带雨林地区
- 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雨充沛,植物生长茂盛。

- 这里的植被种类非常丰富,有很多热带雨林植物。

2. 温带草原地区
- 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 这里的植被主要是草地和灌木。

四、人类的居住与发展
1. 人类居住的地方
- 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居住地。

- 一些人居住在沿海地区,一些人居住在内陆地区。

2. 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 沿海地区的交通比较方便,经济发展较快。

- 内陆地区的交通相对不便利,经济发展较慢。

五、地理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不同地方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以上是五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的概要,希望同学们通过研究
地理知识,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地球和不同地区的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课程,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能够识别常见的地图类型并正确使用地图。

(3)理解海陆分布特点,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掌握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分析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关注。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掌握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基本数据。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构成要素,如地轴、南北极点、经线和纬线等,让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指出这些要素,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纬线和经线详细阐述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包括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使学生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并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4、利用经纬网定位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经纬度在地图上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中职《地理》课程标准大纲

中职《地理》课程标准大纲

中职《地理》课程标准大纲一、课程背景及目标地理作为中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让学生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球上自然和社会现象,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1. 第一单元:地理基础知识- 研究地球的形状、地图的使用和地理术语- 了解地球的分布、运动和地理位置- 掌握地理经纬度和时区的概念2. 第二单元:地球的自然环境- 研究地球的大气圈、水圈、陆地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掌握地球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植被特点3. 第三单元:人文地理- 研究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探讨人口分布和迁移- 了解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规划- 掌握不同地区的文化、宗教和语言特点4. 第四单元:地理信息技术- 研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掌握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地图制作技巧-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理相关景点或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地理信息和案例,提高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

5.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科普活动、地理竞赛等,拓宽其视野,激发研究兴趣。

四、评估方法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提升。

3. 实地调研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调研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整个地理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及资源1. 《中职地理教材》,主编:XXX,出版社:XXX。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前言本课程大纲旨在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初级中学地理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初级中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2. 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4.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 地壳运动与地貌- 气候系统与气候类型2. 地图的阅读与制作- 地图的种类与特点- 地图的阅读方法- 地图的制作技巧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增长-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人类居住与环境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生产布局- 工业生产布局- 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与转型3. 交通与通信- 交通网络与运输方式- 通信技术与信息传播- 交通与通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资源与经济发展- 资源类型与分布- 资源开发与利用-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第三部分:区域地理1. 中国的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与资源分布- 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2. 亚洲地理- 亚洲的地域特征- 主要国家与地区差异- 亚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3. 世界各地地理- 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特征- 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差异-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第四部分: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案例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与个人研究2.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四、教学资源与设备1. 教材:选用符合大纲要求的地理教科书2. 教学辅助材料: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五、课程实施与监督1. 实施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 教学计划: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3. 教学监督:定期检查教学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附录1. 教学评价标准2. 教学计划模板3. 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安排以上为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的主要内容,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部编版五年级地理上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理解和热爱。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 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形成对国家的整体认识。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我们伟大的祖国1. 国土与人民- 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信息。

-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地形与气候- 我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地形区。

-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主要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地理位置与交通- 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 家乡的交通状况,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

2. 自然资源与经济- 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 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点。

3. 人文环境与风俗习惯- 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人文环境。

- 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第三单元:身边的自然地理1. 天气与气候- 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 水的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土地的利用与保护。

3. 生物与地理环境- 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实地考察、调查、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环境。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解释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培养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球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理伦理观念,使他们具备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和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地理研究。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地理问题。

三、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阅读技巧2. 自然地理- 大气与气候- 水资源和水循环- 土地利用与土地环境-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3. 人文地理- 人口与人口迁移- 经济活动与资源利用-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4. 区域地理- 亚洲地理- 非洲地理- 欧洲地理- 美洲地理- 大洋洲地理四、评估方法1. 个人学习成果评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和讨论、小组合作项目等。

2. 单元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考试:每学期末进行综合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4. 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等。

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六、教材参考1. 《初中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地理知识与技能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地理(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地理(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地理(青岛版)三年级下
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对于地理事实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
1. 地理基本概念
- 地球和地球的组成部分
-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 小学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2. 青岛的地理特点
- 青岛的位置和边界
- 青岛的气候和气象
- 青岛的地势和地貌
- 青岛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3. 中国其他地区的地理特点
- 北京的地理特点
- 上海的地理特点
- 广州的地理特点
- 西藏的地理特点
4. 地理实践活动
- 参观青岛的一处地理景点
- 进行有关青岛地理的实地考察
- 以小组形式制作青岛地理手抄报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展示、实践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研究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四、教学评价
教师将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以及课堂作业和测验等形式,
对学生的地理研究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生将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地理研究成果。

五、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将使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地理(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作为主要教材,并参考相关资料和资源进行教学。

六、课程安排
课程将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每周安排2节课时,共计36节课。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地理课程大纲

地理课程大纲

地理课程大纲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旨在探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观察能力以及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地球环境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包括地理景观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地球环境的变化过程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圈以及生物圈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过程。

2.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要素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区域地理包括各地区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地球环境的变化过程。

4. 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谱分析、实地考察等地理技能的培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数据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实操、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地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技能。

3. 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等形式,鼓励学生思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五、教材选择地理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教材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和深度。

根据地理课程大纲的要求,可以选择编写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例如《地理知识辞典》、《地理图谱》等。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地理相关资料,开展独立研究。

六、教学评价地理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可以通过小组项目报告、实地考察报告、地理实操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成果和能力。

小学地理课程大纲

小学地理课程大纲

小学地理课程大纲地理课程大纲一、学科意义和课程目标地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旨在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和地理解释能力。

通过小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并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地球公民意识。

二、课程内容1. 自然地理1.1 大地与地壳运动1.1.1 地球的构造1.1.2 岩石和矿产资源1.1.3 地壳运动与地震1.2 气候与气象1.2.1 气候带与气候因素1.2.2 大气循环与天气变化1.2.3 气温和气象仪器1.3.1 水循环与地球上的水 1.3.2 水资源与水的利用 1.3.3 水污染与保护1.4 生物地理1.4.1 群落与生态系统1.4.2 动植物与环境适应1.4.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人文地理2.1 人口地理2.1.1 人口数量与分布2.1.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2.1.3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2 经济地理2.2.1 农业与农业区划2.2.2 工业与工业布局2.2.3 商贸与交通2.3.1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2.3.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2.3.3 多元文化与文化交流2.4 城市地理2.4.1 城市的特点和功能2.4.2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2.4.3 城市环境与城市问题三、课程要求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和科学素养,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现象。

3. 加深学生对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如地形与气候、人口与资源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境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和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发展。

6. 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地图阅读,真实感受地理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地理现象和规律。

2. 视觉教学:利用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一、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一份高中地理课程纲要,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提高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图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和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内容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地球与地理基础知识地球的结构与属性地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理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水资源与水循环土地资源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工业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与全球化地理技术和实践地图与地图技术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实地调查与地理实践活动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以下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和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和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信息和数据,提供直观的图像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和地理模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在评估方面,应采用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情况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ghai United intl school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美国高中课程地理课程大纲一、课程总体介绍与教学基本目标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落实上海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遵循《全日制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同时结合本校区生源情况,对教材选篇以及教学重点进行了梳理,以适应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需求。

高中十年级每年平均教学课时数为38(45分钟一课时)。

在初中地理部分教学的基础上,完成高中部地理课程的学生将取得较为全面的地理素养,在“了解”、“理解”、“应用”、“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经历”、“反映”、“领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国家课程标准。

与此同时,结合本校区学生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以及其升学意向,特强调人文浸润目标,旨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人文地理的认识,并通过文化差异比较深化了解。

根据《课程标准》,此地理课程将教学重点立足于提高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具体项目为:1、了解区域地理,包括乡土地理、本国地理和部分世界地理;了解有关自然和社会环境诸要素的知识;认识种种自然—空间和社会结构;掌握基本地图知识。

2、深刻理解并学会分析各种错综复杂、呈动态变化的联系,如自然系统、人文系统内部及它们之间各要素和过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认识各个等级区域间,尤其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的人口和环境的关系。

3、具备地理调查、分析和表达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如阅读、解释、填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野外定向、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取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等。

4、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人口和资源问题、各种环境问题、城市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食物供给和发展问题等。

5、引导学生在对待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事务时(如空间利用),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和宽容、理智、负责的行为倾向。

6、培养爱国情感,同时树立全球观念:能够理解、认同不同类别的社会和文化,并与其人民尽力合作。

7、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决断和共同决定的合格公民,这包括:全方位、多侧面的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批评的能力,为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更趋合理,敢于也有能力表达自己以及他人的意见、要求,寻找较合理的办法以解决各种空间冲突的能力。

8、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能够在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中确认自己位置和价值的能力。

二、操作标准以及培养目标(课程图谱)通过地理课程学习,落实培养全素质的人才,达到适应社会需求、发展个体的教育目标。

按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总目标由简入繁、由浅入深。

地理观点教育为主要培养目标,包括:1.人地协调观点教育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对““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2.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提高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质量,要很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挖掘并把握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理论意义,明确地理学科在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承担责任和义务的领域。

3.空间观点教育地理学是关于人类的生存空间的一门学问,空间观点主要是对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

三、教学的进度安排:四、学生评估高中部地理课程的测评以综合性与多样性为基本原则。

测评形式由:单元测试、综合运用项目测评、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期终测试等部分组成。

测评:达到同龄高中学生相应水平五、教学活动课堂内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演讲、做海报、读图练习等活动。

课堂外组织全年1-2次地理主题参观实践活动。

附录:参考阅读资料一、国家课程标准推荐学习资料(一)《地理》第一册宇宙与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只有一个地球)2.地球的伙伴——月球(月球、月相、日食与月食、月球与潮汐)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太空探索的历程、太空探索的意义)4.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地方时与区时、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季节形成)岩石与地貌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地震与火山)6.岩石与矿物(岩石、矿物)7.地貌(主要的地貌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大气与天气、气候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9.行星风系(气压与风、大气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0.季风(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与农业)11.台风、寒潮和梅雨12.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与雨岛)水环境13.水循环(水圈的构成、水循环类型、河水补给)14.珍贵的淡水资源(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危机)15.海洋(洋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海洋权益)(二)《地理》第二册人口16.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过程、人口构成、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17.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我国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容量)18.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构成、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19.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21.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郊区与逆城市化、城市问题)产业区位与分布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条件、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农业区位的变化、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城郊农业、现代农业)23.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工业区位条件、上海宝钢的区位条件、工业区位的变化、世界主要工业区)24.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地域差异、商业区位条件、不平衡的国际贸易、现代交通运输与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地域文化25.文化与环境(文化、环境对文化的影响)26.世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文化整合、世界文化圈)27.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景观、各地民居与地理环境、方言、客家文化、海派文化)二、其他推荐学习资料(一)《中国民俗文化》1.中国民俗概述2.中国民间交际礼仪与习俗3.人生礼仪与习俗4.服饰习俗5.饮食习俗 6.建筑与居住习俗 7.交通行运习俗 8.商业习俗 9.信仰习俗 10.岁时节日习俗11.姓氏习俗 12.民间艺术(二)《地理学与生活》1.地图(网格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图投影<面积、形状、距离、方向>、比例尺、地图的类型<地形图和地形表示法、专题地图与数据表示法>)2.地貌(地球物质<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质年代、大陆运动、构造力<地壳运动、褶皱作用、断层作用、火山作用、风化作用、侵蚀营力与堆积作用>、地貌区)3.天气与气候(大气温度<地轴倾斜、反射与逆辐射>、气压与风<气压梯度力、陆风与海风、山风与谷风、摩擦效应、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洋流、大气层中的水分<降水的类型、风暴>、气候、土壤与植被、气候区<热带气候类、干旱气候类、中纬度湿润气候类、亚北极气候、极地高原山地气候类>、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4.自然资源(资源术语<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资源储量>、能源资源与工业化、资源管理)5.人口地理(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人口金字塔、自然增长与倍增时间>、人口转型<西方的经验、分裂的世界日趋渐同>、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数据与人口预测、人口控制、人口前景<惯性、老龄化>)6.文化地理(文化的组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文化的子系统、文化变迁<创新、扩散、互渗>、文化多样性、语言的传播和变化、语言与文化、宗教<世界主要宗教>、族群、性别与文化)7、政治地理(国家政治制度<现代国家的演变、对国家的挑战、国家的地理特征:大小、形状、区位、核心与首都、国界、向心力、离心力>、国家间合作、地方性与地区性政治组织)8.经济地理(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分类、初级活动<自给农业、商品农业、渔业、林业、采矿业和采石业>、初级产品贸易、第二产业活动:制造业、第三产业、世界贸易中的服务业)9.城市地理(城市化的世界、城市的起源与演变、经济基础、职能、体系、内部、多样性)10.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对水的影响<水的可利用性、河流整治、水质、农业水污染源、化肥、生物杀灭剂、动物粪便、控制水污染>、对空气和气候的影响<空气污染物、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损耗、控制空气污染>、对地貌的影响<挖掘作业产生的地貌、倾倒产生的地貌、地面沉陷的形成>、对动植物的影响<生境破坏、捕猎与商业性开发、外来物种、中毒与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垃圾、填埋、焚化、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危险废物>)(三)参考专栏1.地理学的职业2.红色州,蓝色州3.珠穆朗玛峰—王冠上的宝石4.地震的分级5.海啸6.多年冻土7.多诺拉悲剧8.厄尔尼诺9.维护土壤的生产力10.热带森林与药物资源 11.中国方式及其他方式 12.人口剧减?13.做母亲的风险 14.一亿女性缺失 15.我们脆弱的健康状态 16.本土文化17.原生态文化与流行文化 18.世界英语 19.好战的原教旨主义 20.种族问题21.铲除不平等 22.心像地图 23.有据可查的扩散 24.性别与迁移 25.袖珍国26.体育运动与国家认可 27.立法机关的女性 28.恐怖主义与政治地理 29.电子垃圾30.刀耕火种农业 31.中国农村经济 32.女性与绿色革命 33.中心地理论34.人以群分……或者你的邻居都是谁? 35.封闭式社区 36.灾难蓝图:河流改道与咸海 37.世界人口预测 38.是地理条件注定的吗?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