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操作流程
鼻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鼻饲是一种通过鼻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通常被用于需要长期静脉注射的人,例如重病患者、老年人和脑损伤患者。
但是鼻饲操作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以下是鼻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准备工作:在进行鼻饲前,需要先将所需的器材准备好,如鼻胃管、注射器、手套、消毒液等,确保所有器材都是洁净的。
2.选择合适的鼻孔:选择一侧鼻孔,通常选择比较宽大的鼻孔,以方便插入鼻胃管。
3.测量鼻胃管长度:将鼻胃管插入鼻孔前,需要先测量鼻胃管的长度,以确保插入深度正确。
4.消毒鼻孔:使用消毒液清洁鼻孔,以避免引起感染。
5.插入鼻胃管:将鼻胃管插入鼻孔中,当感觉到阻力时,应停止插入,以避免损伤鼻腔和呼吸道。
6.检查位置:插入鼻胃管后,需要检查鼻胃管的位置,以确保其正确放置在胃内。
7.注入营养物质:将所需的营养物质注入注射器中,通过鼻胃管缓慢注入到胃中。
注意事项:1.鼻饲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在进行鼻饲操作前,应先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3.使用的器材应该是洁净的,并且经过消毒。
4.在插入鼻胃管时,应注意不要过度插入,以免引起呼吸道损伤。
5.在进行鼻饲操作时,应随时注意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并及时处理任何问题和不良反应。
6.鼻饲过程中,应注意鼻胃管的位置,以避免引起胃肠道并发症,如胃肠穿孔等。
7.鼻饲过程中,应注意营养物质浓度和注入速度,以避免过度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之,鼻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细节,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鼻饲操作前,应先了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鼻饲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饲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入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受损的患者。
鼻饲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
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洗手并穿戴手套,准备好所需的鼻饲管、营养液或药物、注射器、生理盐水等器具。
2.选择合适的鼻孔:让患者坐直或半躺,选择较为通畅的鼻孔进行鼻饲。
3.测量鼻饲管长度:将鼻饲管从鼻孔插入,测量出合适的长度,一般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
4.润滑鼻饲管:在鼻饲管的插入部分涂抹少量润滑剂,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5.插入鼻饲管:缓慢而轻柔地将鼻饲管插入鼻孔,直至达到预定的长度。
6.确认位置:通过听诊器或X光等方法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入气管或误伤黏膜。
7.注入营养液或药物: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缓慢地将营养液或药物注入胃部,避免过快过多导致不适。
8.拔出鼻饲管:完成鼻饲后,缓慢而轻柔地拔出鼻饲管,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器具是否完好,避免使用损坏的鼻饲管或注射器。
2.操作时需轻柔细致,避免过度用力或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3.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向医护人员求助。
4.每次操作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更换鼻饲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管道堵塞或感染。
总之,鼻饲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进行鼻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应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鼻饲操作流程图文并茂

鼻饲操作流程图文并茂鼻饲(Nasogastric tube feeding)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导入胃部的方法,用于无法正常进食的病患。
以下是鼻饲操作的流程图文并茂:1. 准备工作:(图片:准备好鼻饲所需的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等材料)2. 消毒:(图片:将双手消毒,用酒精消毒鼻饲管的开放端,确保无菌)3. 选择鼻孔:(图片:选择患者较大、无明显不适的鼻孔进行插管)4. 测量插管深度:(图片:让患者坐直或仰卧,用尺子或标尺测量从鼻孔到耳垂或胸骨的距离,作为插管深度参考)5. 润滑鼻饲管:(图片:涂抹无菌润滑剂或生理盐水在鼻饲管的插入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6. 插入鼻饲管:(图片:将润滑好的鼻饲管插入鼻孔中,向下轻轻推进直到插管深度位置)7. 检查位置:(图片:用手指封住鼻孔,然后通过注射器注入空气,听胃部是否有气体声音,确认鼻饲管是否插入到胃部)8. 固定鼻饲管:(图片:使用透明敷料或特殊固定器将鼻饲管固定到鼻部,确保管道不会被误拔)9. 验证位置:(图片:用听诊器听取胃部气体声音,再用注射器注入一小量生理盐水,然后抽取样本,测试它的pH值,以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10. 开始营养液输入:(图片:将营养液连接到鼻饲管上,调整流速适中,开始营养液的输入)11. 观察反应:(图片:观察患者饲喂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如呕吐、腹胀等,及时记录)12. 饲喂完成:(图片:营养液输入完毕后,及时关闭导管,拔出鼻饲管)鼻饲操作对患者的饲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注意鼻饲管的位置和固定以避免不适和后果。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或困难,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指通过鼻孔将营养液或药物经过食管直接输送到胃部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者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鼻饲操作中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首先要确认医嘱的内容和要求。
2. 身体准备:为了确保鼻饲操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先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其同意。
同时,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如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等。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坐起或半卧位,嘱其将头稍微向后仰,用纸巾或湿纱布擦拭鼻孔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 测量鼻饲管长度:取一根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插入至耳垂下方,然后再加上5-10cm的长度,标记在鼻饲管上,并用剪刀剪断。
3. 润滑鼻饲管:将润滑剂涂抹在鼻饲管的前端,以便更容易插入。
4. 插入鼻饲管:请患者稍微向前低头,用一只手握住鼻饲管的前端,将其缓慢插入患者的鼻孔中,同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帮助鼻饲管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5. 确认位置:将鼻饲管插入到预定长度后,用一根标记好的胶带或纸条固定在患者的鼻梁上,并记录插入长度和固定方法。
然后,用听诊器或胃酸试纸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到胃部气体或通过试纸检测到胃酸,即可确定位置正确。
6. 连接营养液: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或药物连接到鼻饲管的连接器上,确保连接处密封无漏。
7. 调节输液速度:根据医嘱要求,将输液泵或滴漏器设置在适当的速度,开始输液。
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向医生报告。
8. 完成操作:输液结束后,及时关闭输液装置,拔出鼻饲管,并用消毒纸巾擦拭患者的鼻孔和周围皮肤,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饮食要求。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仔细核对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 操作前后要注意手卫生,佩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是常用的输入营养液和药物治疗方法,鼻饲法操作流程也非常重要。
而且它易学易行,并且具有可靠性和持久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者的准备
在进行鼻饲法操作之前,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和可操作性,应先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一把毛巾,纸巾,操作台,双手套,鼻贴片,鼻瓶,营养液和药物等。
二、操作步骤
1.用毛巾将操作者的右手包裹起来,敷在操作台上,保持安静,让患者平静、舒适;
2.取出鼻贴片,将患者的右鼻孔贴上鼻贴片,保证患者不动; 3.用双手套将鼻瓶取出,打开鼻瓶的盖子,将营养液或药物加入其中;
4.将鼻瓶的口放在患者的右鼻孔上,慢慢灌输营养液或药物,注意温度;
5.灌输后,用纸巾把鼻瓶口擦干,当密封好后,用双手套把鼻瓶取出。
6.将鼻贴片从患者鼻孔上拆下,然后放在操作台上,用纸巾将患者的右手和鼻孔擦干;
7.将手套和纸巾丢弃,操作结束。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鼻饲法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者应使用双手套,以避免感染;
2.营养液或药物的温度应保持在室温以下,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3.应确保鼻饲液灌输前,患者处于平静状态;
4.灌输完毕后,应尽快将鼻瓶取出,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呼吸; 5.灌输结束后,应及时清洁双手套、操作台和患者的右手、鼻孔等。
四、总结
鼻饲法操作流程是用于灌输营养液和药物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操作者应根据上述步骤准备好必要的物品,然后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灌输结束后也要及时清洁消毒。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者需要额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应遵循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确保医生已经明确开具了鼻饲的医嘱。
1.2 患者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饮食习惯、鼻腔情况、胃肠道功能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鼻饲。
1.3 准备设备和材料: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1.4 患者教育: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鼻饲操作说明,包括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以及饮食要求等。
二、操作步骤2.1 洗手和戴手套: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都应该正确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2.2 准备鼻饲管:将鼻饲管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使其变得柔软。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饲管,确保其无菌。
2.3 患者准备:请患者坐起或者半卧位,并将头部稍微后仰,以便进行鼻饲操作。
2.4 鼻腔准备: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清洁患者的鼻腔,以确保鼻腔通畅。
2.5 插入鼻饲管:将润滑好的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中缓慢插入,直至到达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让患者配合,保持呼吸通畅。
2.6 确认位置:通过轻轻吸出胃液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吸出的液体呈酸性,表示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
2.7 固定鼻饲管: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者特殊的鼻饲带进行固定。
2.8 连接营养液: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连接到鼻饲管上,注意使用无菌技术进行连接。
2.9 营养液输注:根据医嘱,将营养液以适当的速度输注到患者的胃部。
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记录输注的时间和速度。
2.10 完成操作:在鼻饲操作结束后,将鼻饲管从患者的鼻腔中缓慢拔出,并将患者的鼻腔清洁干净。
三、操作注意事项3.1 操作先后的观察:护士需要在操作先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呼吸难点、咳嗽、恶心等,并及时记录。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标题:护士鼻饲操作流程引言概述: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患者无法正常进食或者消化系统功能受损的情况下。
作为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鼻饲操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术后护理等五个部份详细介绍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内容,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鼻饲。
1.2 准备器材:准备好所需的鼻饲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1.3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鼻饲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确保患者的鼻腔通畅。
二、操作步骤:2.1 洗手消毒: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前需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2 定位鼻腔:将鼻饲管插入患者的鼻腔,通过观察鼻腔的解剖结构确定正确的位置。
2.3 输送营养液: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通过鼻饲管缓慢输送至患者的胃部,注意调节流速和患者的舒适度。
三、注意事项:3.1 注意卫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3.2 注意观察: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鼻饲管的位置,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3 注意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感受并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4.1 鼻饲管阻塞:如果鼻饲管阻塞,应即将住手输液,检查鼻饲管是否正常,必要时更换鼻饲管。
4.2 呼吸难点:如果患者浮现呼吸难点等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鼻饲操作,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4.3 感染风险:在鼻饲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感染的风险,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五、术后护理:5.1 饲管固定:术后需固定饲管,避免饲管脱落或者移位。
5.2 观察反应: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消化不良、呕吐等情况。
5.3 定期更换:根据医嘱定期更换鼻饲管,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结语: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鼻饲流质操作流程

1、核对解释:携用物至床旁,然后跟患者进行解释。
2、安置体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清醒患者取半坐位,不能坐起的患者应取右侧卧位。
3、保护床单位:将弯盘置于方便取用的地方,治疗巾置于患者的颌下。
4、鼻腔准备:选择通畅一侧的鼻腔,同时进行清洁。
5、标记和润滑胃管:测量并标记胃管应插入的长度,然后取液体石蜡进行润滑。
6、插管: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选一侧鼻孔进行插入,插入10至15厘米时,清醒患者嘱其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将其头抬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7、确认: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
8、固定: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取胶布固定于患者鼻翼或者脸颊。
9、灌注食物:灌注前需要先进行回抽,观察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
在胃内后再进行灌注,鼻饲后需要冲入少量温开水。
10、处理胃管末端:胃管末端需要进行反折,纱布包裹,再用夹子夹紧,然后用别针固定于大单上。
11、操作后处理:操作结束后需要清洁患者的鼻孔、口腔,整理床单位,洗手并记录。
鼻饲操作流程

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通过鼻孔的插管向胃部或十二指肠输入营养物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需要长期或短期饮食调理的患者,如消化道疾病、手术后、受伤等。
下面是鼻饲操作的一般流程:1. 术前准备:准备工具和材料,如:导管、注射器、温水、透明带、消毒液、饮食包等。
2. 术前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鼻饲操作。
3. 术前讲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鼻饲操作的目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 术前准备患者:患者以卧位或半卧位,头部略向后仰使鼻后孔向上。
5. 清洁鼻腔:使用温水和棉签轻轻清洁鼻腔,确保鼻孔通畅。
6. 选择导管:根据患者年龄和需要饲养的物质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选择细长、柔软的导管。
7. 测量导管长度:从鼻孔入口至胃中段或十二指肠的长度,并用透明带做好标记。
8. 导管润滑:将导管涂上少量水溶性润滑剂,以减少不适感和损伤。
9. 插入导管:用手将导管握住,在适度缩略的状态下,通过鼻孔缓慢插入,直至达到标记位置。
10. 固定导管:用透明带将导管稳固固定,不要过紧或过松,以保持导管的稳定。
11. 连接饮食包:将导管与饮食包连接,确保连接处密封无渗漏。
12. 确保通畅:通过注射器将温开水或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导管中,观察是否顺利通畅。
13. 调整流速:根据医生的指示调整饮食包的高度,控制饲养的流速。
14. 饲养结束:饲养结束后,拔出导管时要迅速旋转,以免导管黏连肠黏膜带来不适或伤害。
15. 整理术后:清洁鼻腔,并嘱患者平卧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总之,鼻饲操作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操作,在完成鼻饲操作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反应,及时调整饲养方案,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能得到满足并促进康复。
同时还需要注意鼻饲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保持清洁,并遵循医嘱指导。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如重症病人、手术后的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
下面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或药物等。
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来确定。
2.患者准备
在进行鼻饲前,需要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坐位,头部稍微向后仰。
同时,需要让患者口腔内清洁干净,以免影响鼻饲的效果。
3.鼻饲管插入
将鼻饲管涂上润滑剂,然后将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插入,直到到达胃部。
插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患者的鼻腔和喉咙。
4.确认位置
插入鼻饲管后,需要通过注射器将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鼻饲管中,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注入空气后听到胃部有气体流动
的声音,则说明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
5.营养液或药物输送
确认鼻饲管位置正确后,可以开始输送营养液或药物。
将营养液或药物注入注射器中,然后缓慢注入鼻饲管中。
注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注入过快,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6.结束鼻饲
输送完毕后,需要将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中取出。
取出鼻饲管时需要缓慢、轻柔地拔出,以免损伤患者的鼻腔和喉咙。
鼻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鼻腔状况、吞咽能力以及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禁忌证。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鼻饲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治疗碗(内盛适量温开水)、胃管包(内有镊子、纱布、液状石蜡棉球、弯盘等)、50ml 注射器、棉签、别针、听诊器、压舌板、胶布、夹子、治疗巾。
治疗盘外备:适量的鼻饲饮食(温度 38~40℃)、温开水、手消毒液。
3、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4、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插管前准备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成人约 45~55cm。
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从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做好标记。
润滑胃管前端:将液状石蜡棉球润滑胃管前端 15~20cm。
2、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
插入约 10~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
若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患者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入;若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
一是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溢出;二是用注射器抽取胃液;三是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3、固定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4、灌注食物先注入少量温开水,以润滑管腔。
然后缓慢注入鼻饲液或药液,每次注入量不超过 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鼻饲完毕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食物残留堵塞胃管。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一、引言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肠道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者无法通过口腔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鼻饲操作中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操作结束后的监测与护理。
二、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前,护士需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与医生沟通确认。
2.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等身份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3. 患者沟通与允许:向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详细解释鼻饲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允许。
4. 准备设备和药品:- 鼻饲管:根据患者年龄和鼻腔大小选择合适的鼻饲管。
- 注射器:用于吸取和注入液体。
- 营养液:根据医嘱准备合适的营养液。
- 生理盐水:用于冲洗鼻腔和管道。
- 润滑剂:用于润滑鼻饲管。
- 纱布、胶布和固定带:用于固定鼻饲管。
三、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 让患者坐起或者半卧位,头稍向后仰。
- 使用纸巾或者湿纱布清洁患者鼻孔周围的分泌物。
- 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告知可能的不适感。
2. 鼻饲管插入:-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 将鼻饲管涂抹适量的润滑剂。
- 选择较宽的鼻孔,将鼻饲管缓慢插入鼻孔中,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呼吸通畅。
- 当鼻饲管到达咽喉时,让患者低头,轻轻咳嗽或者吞咽,匡助鼻饲管通过食管进入胃。
3. 确认鼻饲管位置:- 将一小杯温开水注入鼻饲管,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呛咳或者吞咽反应,确认鼻饲管位置是否正确。
- 使用听诊器,听取鼻饲管进入胃的声音,进一步确认位置。
4. 固定鼻饲管:- 使用胶布或者固定带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鼻子上,确保鼻饲管不会脱落或者滑动。
5. 注入营养液:- 按照医嘱规定的速度和时间,使用注射器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缓慢注入鼻饲管。
-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浮现呛咳、呕吐或者不适,应即将住手注入,并通知医生。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护士需维持清洁环境,定期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鼻饲饮食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鼻饲饮食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鼻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鼻饲管、营养液、注射器、生理盐水等器具,并确保器具的清洁卫生。
2. 患者准备:让患者坐起或半坐位,头稍微仰起,以便更容易插入鼻饲管。
3. 插入鼻饲管:润滑鼻饲管,轻轻插入患者的鼻孔,直至到达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插入,以免损伤鼻腔。
4. 确认位置:通过注射少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是否有吞咽反应,确认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
5. 输送营养液:连接注射器或输液袋,缓慢注入营养液,注意避免过快注入导致患者不适。
6. 完成操作:完成鼻饲后,拔出鼻饲管,让患者保持坐位,避免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要仔细检查鼻饲管是否完好无损,避免使用已经破损的鼻饲管。
2. 操作时要轻柔细心,避免过度插入或插入不当导致鼻腔或喉部损伤。
3. 在插入鼻饲管时,要避免患者突然咳嗽或呼吸困难,及时停止操作并重新调整位置。
4. 输送营养液时,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和流速,避免过热或过冷的营养液刺激患者的胃部。
5. 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洁鼻饲管和器具,避免细菌感染。
总之,鼻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法,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治疗效果。
在进行鼻饲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鼻饲操作流程

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方法,通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手术后、吞咽困难等情况。
正确的鼻饲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鼻饲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首先,要确认鼻饲管的长度,一般来说,成人的鼻饲管长度为50-60厘米,儿童的长度为40-50厘米。
然后准备好营养液或药物,确保其温度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冷。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注射器、吸引器、消毒液、手套等。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需要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然后让患者取坐或半坐位,头稍微仰起,以便于操作。
同时,让患者用温水漱口,清洁口腔,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感染。
3. 操作步骤。
(1)洗手。
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彻底洗净双手,并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2)测量鼻饲管长度。
将鼻饲管从鼻孔插入,通过鼻腔到胃部。
为了确保鼻饲管的长度合适,可以在鼻饲管上标记出合适的长度,以便于插入时的掌握。
(3)润滑鼻饲管。
在插入鼻饲管之前,需要将鼻饲管涂抹上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减轻插入时的摩擦。
(4)插入鼻饲管。
将润滑后的鼻饲管从一侧的鼻孔缓慢插入,同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帮助鼻饲管顺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和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患者窒息。
(5)确认位置。
插入鼻饲管后,需要通过注射器向鼻饲管内注入少量空气,并听取胃部的气体声,以确认鼻饲管已经进入胃部。
(6)给药或灌食。
确认鼻饲管位置正确后,可以通过注射器将营养液或药物缓慢地注入鼻饲管内,让其顺利进入胃部。
在给药或灌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吸入或呛咳等情况。
4. 操作后处理。
鼻饲操作完成后,需要将鼻饲管从鼻孔中取出,并清洁患者的口腔和鼻孔,以保持卫生。
同时,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备下次使用。
总结。
鼻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法,正确的鼻饲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鼻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鼻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鼻饲操作是一种通过将营养物质或药物经由鼻腔直接输入到胃肠道中的方法,常用于不能正常进食的病患或需要辅助营养支持的患者。
鼻饲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并要根据特定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
一、鼻饲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鼻饲前,操作人员应首先检查配件和仪器的完好性,确保无任何损坏。
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鼻饲管、测量仪器、饲养液和药物等。
2. 准备病患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在开始鼻饲操作前,应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如半坐位或仰卧位,并将头部稍微向后仰。
3. 操作步骤(1)消毒:将操作人员双手进行适当的消毒,并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交叉感染。
(2)涂抹鼻腔表面:使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酒精进行鼻腔表面的清洁,确保操作区域干净。
(3)鼻饲管插入:沿着鼻腔的自然通道,将鼻饲管缓慢插入,同时操作人员需注意插入深度,避免对患者鼻腔组织造成损伤。
(4)确认位置:通过X光、X线定位或其他检测方法,确保鼻饲管的正确位置,即进入胃肠道而不是气管或食管。
(5)连接饲养液或药物:将饲养液或药物连接至鼻饲管,以适当的速度进行输送。
同时,操作人员需留意患者的接受程度,避免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6)操作完成:完成鼻饲操作后,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鼻腔适当位置处,防止脱落或错误位移。
4. 监测与护理进行鼻饲操作后,操作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量、体重变化、大便情况等,以评估鼻饲的效果。
此外,还需及时更换鼻饲管和清洁操作区域,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鼻饲操作的安全和效果,有必要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分。
以下是常见的鼻饲评分标准:1. 操作技巧评分:(1)鼻饲管插入的角度和深度是否正确;(2)操作人员是否熟练且手法轻柔;(3)插管时是否有鼻腔出血或其他损伤。
2. 饲养液或药物输送评分:(1)输送速度是否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2)饲养液或药物的配制比例是否正确;(3)是否有泡沫或气泡产生。
鼻饲护理操作流程

鼻饲护理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
鼻饲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下面将介绍鼻饲护理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检查医嘱:在进行鼻饲前,需要仔细查看医嘱,确认饲料种类、饲喂时间、饲喂量等信息。
2.准备饲料:根据医嘱要求,准备好饲料,并将其加热至适宜温度。
3.准备器材:准备好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消毒液、手套、口罩等器材。
4.告知患者:告知患者鼻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其做好准备。
二、操作步骤1.洗手:鼻饲前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和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
2.准备鼻饲管:将鼻饲管浸泡在生理盐水中,使其变得柔软,然后涂上适量的润滑剂。
3.选择鼻孔:让患者坐起来,选择一侧鼻孔进行鼻饲。
一般情况下,选择较大的鼻孔,以便鼻饲管顺利通过。
4.消毒鼻孔:用消毒液擦拭鼻孔周围的皮肤,以避免感染。
5.插入鼻饲管:将涂有润滑剂的鼻饲管缓慢插入鼻孔,直到到达咽喉部。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鼻饲管弯曲或卡住。
6.确认位置: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管上,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然后吸出来。
如果吸出的液体是胃液,说明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可以开始饲喂。
如果吸出的液体是空气或其他液体,需要重新调整鼻饲管的位置。
7.饲喂:将预先准备好的饲料缓慢注入注射器中,通过鼻饲管输送到胃部。
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饲喂速度和饲喂量,以避免引起不适或胃肠道反应。
8.拔出鼻饲管:饲喂完成后,缓慢拔出鼻饲管,并用消毒液擦拭鼻孔周围的皮肤。
三、注意事项1.鼻饲前需要检查患者的鼻腔是否有炎症、鼻息肉等情况,以避免鼻饲管插入困难或引起不适。
2.饲喂前需要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以避免饲喂失败或引起胃肠道反应。
3.饲喂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呕吐、腹胀等情况,应及时停止饲喂并通知医生。
4.饲喂后需要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5.鼻饲管需要定期更换,以避免感染和鼻腔刺激。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肠道的方法,通常应用于患有吞咽障碍、消化不良、胃肠道手术或需要加强营养补给的患者。
在鼻饲治疗中,正确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下文将介绍鼻饲技术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鼻饲治疗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药品、营养液或维生素丸等。
•患者需要处于半坐卧位或正坐位,嘴巴尽量关闭。
•患者需要先进行口腔清洁,刷牙、漱口或喝些水。
•治疗者应先进行手卫生,戴上手套。
2. 插入导管•浸湿鼻饲导管,让其变得柔软且易弯曲。
•沿着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导管,避免用力推进。
•向下使导管滑动直到到达鼻咽部。
•让患者咽下口水,同时继续向前推进导管。
•观察导管通过腭、喉咙、食管和胃部。
3. 确定导管位置•向患者吹气或用听诊器等工具检查呼吸音,确定导管的位置。
•用注射器向导管中注入一些空气,同时听诊胃部是否有食物进入,以确定导管是否已经到达胃部。
•确认位置后,将导管固定在鼻子或侧脸上,避免导管滑出。
4. 输送营养物质•将药品、营养液等通过导管注入到胃部中。
•首先选择较小的剂量,慢慢增加药品的用量,以便患者更好地适应。
•每次注入药品后,需要用温水冲洗导管。
5. 结束治疗•治疗期间需要保持导管的通畅性,避免导管暴露在外,甚至弯折或拔出。
•鼻饲治疗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持续进行,直至达到预设的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时,需要轻轻拿出导管,检查鼻孔是否有出血,同时擦干外部鼻孔并清洗导管,彻底清洗保养。
以上就是鼻饲技术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鼻饲的操作流程

鼻饲的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饲管将营养液或药物输入胃部的方法,主要用于无法经口摄入食物或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人群。
下面是一篇关于鼻饲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如下:1. 术前准备:清洗双手并戴上手套,检查鼻饲器材是否完整。
为患者准备所需药物或营养液,确保饲管无损并处于清洁状态。
2.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感和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
3. 让患者保持坐姿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后仰,以便更容易插入鼻饲管。
4. 检查患者鼻孔的通畅情况,如果有分泌物或阻塞情况,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洁鼻孔。
5. 在插入鼻饲管之前,应测量患者鼻孔至胃部距离的长度,一般为鼻尖至耳垂再至胸骨下缘的距离,并标记饲管相应长度,以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
6. 取一只饲管,涂抹适量的润滑剂,确保插入时更加顺利。
7. 将鼻饲管从患者的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同时要求患者深呼吸或咽喉部做吞咽动作,以协助饲管进入。
8. 插入饲管后,慢慢推进直至标记位置,并固定饲管,以防止脱出。
固定方式可以是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带固定。
9. 确保饲管通畅无梗阻,并确保其余部分无皱折或扭曲。
10. 检查饲管连接头部分是否连接到营养液或药物注射装置,并确保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11. 确定准确的注射速度和饲养时间,根据医嘱调整配方,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12. 在开始注射药物或营养液之前,先将液体缓慢注入,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或过敏反应。
13. 饲养完毕后,断开连接,用温开水清洗饲管,注意保持其清洁和干燥。
14. 操作完毕后,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并在适当的时间检查饲管是否松动或脱出。
15. 将操作流程和患者的相关情况详细记录,以便下次操作参考,并报告医护人员。
鼻饲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并确保配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操作前后需要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鼻饲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进行鼻饲操作。
鼻饲护理操作流程

鼻饲护理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至胃部的护理操作,常见于需要长期卧床或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正确的鼻饲护理操作流程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鼻饲护理操作的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护理操作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鼻饲管、营养液或药物、生理盐水、注射器、吸引器、纱布、手套、口罩、消毒剂等器材和物品。
同时,要确保操作环境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鼻饲护理操作前,需要先让患者处于适当的姿势,一般是半坐位或仰卧位。
然后让患者清洁口腔,包括漱口和擦拭口腔周围的皮肤,以确保操作的清洁和安全。
3. 鼻饲管插入。
接下来是鼻饲管的插入步骤。
首先要选择合适尺寸的鼻饲管,然后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减少损伤。
在插入鼻饲管时,要轻柔地引导鼻饲管经过鼻腔,直至到达胃部。
插入后,要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抽取胃液或注入气体来确认。
4. 营养液或药物输送。
当确认鼻饲管位置正确后,就可以开始输送营养液或药物了。
在输送前,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鼻饲管,以确保通畅和清洁。
然后根据医嘱和患者的需要,使用注射器将营养液或药物缓慢地注入鼻饲管内,注意不要过快,以免引起不适或误吸。
5. 鼻饲管护理。
鼻饲管插入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护理,包括清洁鼻饲管周围的皮肤,定期更换固定绷带或贴片,以及定期检查鼻饲管的通畅性和位置是否正确。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 操作结束。
当完成鼻饲护理操作后,要及时清理操作场所和器材,将鼻饲管固定好,让患者保持适当的姿势,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同时要记录鼻饲操作的时间、药物或营养液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以便于下一次操作和医生的评估。
总结。
鼻饲护理操作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饲是一种通过鼻子将食物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医疗操作,可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情况中。
下面是鼻饲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准备:将所需用品准备充分,包括鼻饲管、注射器、食物或药物、清洁饮用水和一些纸巾。
2.准备环境:在操作区域上铺好一张干净的毛巾,并用清洁饮用水对鼻饲器具消毒。
3.选择正确的鼻孔:让患者坐起来,并且选择一个宽大、无毛、结构简单的鼻孔,用干净的毛巾将头固定。
4.插入鼻饲管:涂抹一些润滑剂,将鼻饲管缓慢地从鼻孔内插入,并保证其不会过于深入。
5.导入药物或食物:将药物或食物用注射器注入鼻饲管内。
6.取出鼻饲管: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和呕吐,然后缓慢将鼻饲管从鼻孔内拔出。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清洁卫生。
2.选择宽大、清洁、无毛的鼻孔,并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3.插入鼻饲管时,必须缓慢进行,避免损伤粘膜,导致感染或出血。
4.注射药物或食物时,必须注入适当的量,避免引起呕吐或过量摄入。
5.取出鼻饲管时,必须缓慢、轻柔,避免伤害鼻腔。
6.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器具,并保证操作者和患者的手部清洁卫生。
总之,在进行鼻饲操作时,首先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要遵守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成功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饲护理一、概述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包括经口和喂养管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是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营养支持疗法的目的是预防和纠正病人在疾病或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疗法包括肠内和肠外两种方法。
随着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仅是一个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正因如此,较之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和利用符合生理、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其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
故在决定营养支持疗法时,首选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共识。
鼻饲疗法是指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及水分的方法。
二、鼻饲的适应症对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手术后或肿瘤,食管狭窄,早产婴或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及拒绝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
三、插管的注意事项1、胃管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成人约45~55cm。
插管动作要轻稳,特别是在通过咽喉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环状软骨水平处、平器官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以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操作时强调是“咽”而不是“插”。
2、在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时应暂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紧张,减轻胃肌收缩;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提示导管误入喉内,应立即拔管重插;如果插入不畅时,切忌硬性插入,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咽部,可将胃管拔出少许后再插入。
3、昏迷患者因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而反复插管可致声带损伤与声门水肿。
为了提高昏迷患者插管的成功率,可在插管前先将患者去枕平卧,头向后仰,避免胃管误入气管。
当胃管插入14-16cm(会厌部)时,再以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
然后徐徐插入至所需长度。
四、鼻饲的种类、温度及鼻饲的方法1、鼻饲的饮食一般都是医院营养科配方的匀浆液混合奶,也可有外购的各种营养成品,也可自带像鱼汤和菜汤,米汤,米糊,一个原则要保证热量,无渣,防止胃管堵塞。
2、.鼻饲饮食的温度应在38-40度左右,不可过热或过冷。
太热刺激食道及胃粘膜导致损伤,温度太低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不适,因此有条件情况下最好以水温计测试温度,也可将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部不感觉烫为宜。
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
服药时应将药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3、鼻饲的方法(1)分次灌饲法: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次灌注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定无误后,方可灌食。
优点是较接近一天数餐的饮食习惯和生理状态。
当营养液至胃内时,胃运动暂停并分泌胃液,直至胃内容物成为等渗,再通过胃和幽门括约肌的调节,缓慢进入十二指肠进行消化、吸收,不致发生倾倒综合征或腹泻。
(2)缓慢滴注法:用一次性输液器插入瓶中,间断分次或缓慢连续滴注,每日总量1 200 ml或遵医嘱,滴注过程中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注意鼻饲饮食一定要保证食物的新鲜,卫生,无污染。
五、鼻饲的操作过程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及姓名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能力、心理反应;观察病人有无鼻中隔歪曲、鼻腔有无异物炎症等情况;解释、问二便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治疗碗、消毒胃管、镊子、弯盘、30或50ml注射器,纱块、石蜡油、酒精、汽油或松节油、压舌板、胶布、棉签、治疗巾、夹子或橡胶圈、别针、听诊器、电筒、手套、另备温开水适量,鼻饲流质(38℃-40℃)200ml、水温计、必要时备开口器病人准备:卧位舒适,理解,配合环境:整洁、安静、有安全感回抽胃液注温开水10ml,注鼻饲液,再注入温开水20ml鼻饲完毕,将胃管末端抬高,反折,用纱块包好或盖好盖子,固定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病人体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洗手,记录饮食量六、鼻饲的注意事项及护理1、鼻饲前每次鼻饲前应判定胃管确在胃内方可注食。
检查胃管是否确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1)胃管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2)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开口端置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老年人因咽部对刺激反应迟钝,误入肺部可无明显的咳嗽,或因肺部感染痰液粘稠,误入肺部后痰液堵塞管道时也无明显的气泡溢出。
同时还要观察胃管是否盘在口中,若有应及时拔出后重新插入。
如患者同时吸氧,应严格区分胃管与氧气管,以防将氧气管与胃管混肴。
鼻饲进餐前一定要抽吸胃液观察。
观察胃液的性质,有无出血倾向及食物消化情况,若胃液中有血丝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停止进餐,遵照医嘱给予应用止血药物。
观察食物的消化情况,若有食物潴留应暂缓进餐或减少进餐量,若抽不出胃液时可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听气过水声判定胃管是否在胃内。
抽出的胃液不要弃去,要注入胃内,以助消化。
2、鼻饲中5. 6.鼻饲前先翻身叩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将患者床头摇高30-35度。
鼻饲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不吸痰不叩背,嘱患者保持原卧位30-60分钟后再更变体位,避免引起呕吐,返流,误吸。
7.鼻饲后应用温水20-30毫升冲净胃管,并提起胃管使水下去后再将胃管末端反折纱布包裹或盖紧盖子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胃管脱出。
8.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丧失不能进食,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
因此我们采取鼻饲营养,保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
鼻饲患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
以后逐渐增多。
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不超过200毫升,每日4-5次,每次间隔时间2小时以上,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鼻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鼻饲,立即报告当班医生。
9、长期鼻饲者若用普通橡胶管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硅胶管可每42天更换一次,或根据不同的胃管使用时间要求定期更换。
为了使病人得到休息,更换胃管时应在前一天喂完最后一餐食物后拔出,次晨换另一鼻孔置入。
在置入胃管前应给予清洗鼻腔。
患者虽未经口腔进食,但每日也应进行口腔护理。
10、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策1)心理护理:置胃管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胃管的作用、重要性和鼻饲的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
由于鼻饲时间较长、留置胃管的不适,病人可能出现厌烦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接受和配合鼻饲,防止自行拔除胃管,引起并发症,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2)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其中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常交替发生。
护理时应注重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有无腹痛、腹胀以及其程度和持续时间。
每次鼻饲前应了解有无胃潴留并抽吸胃液观察其性状,如有异常应及时送检。
对大便应观察其颜色、性状及量,腹泻时要进行常规检查和培养。
调整好“三度”即鼻饲液的浓度、温度及注入速度。
一般鼻饲液如米汤以35℃~37℃,能全力以40℃~41℃为宜,过热可致粘膜烫伤,过冷则易致腹泻;初次鼻饲速度宜慢,如发生腹胀、腹泻应随时调整“三度”直至患者适应耐受。
严格无菌操作,现用现配鼻饲液。
同时要做好肛周护理。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肠蠕动减弱,或由于床上排便不习惯,或无力排便,致使粪便在肠管内停留时间延长,使粪便干燥。
或鼻饲的流质中纤维素不足,易发生便秘。
应加强饮食指导,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抬高床头,活动四肢,腹部按摩,促进排便。
发生便秘时,给予灌肠。
3)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是鼻饲的主要并发症。
老年患者常因:①意识障碍;②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③鼻饲管移位,体位不当,鼻饲液反流;④咳嗽和呕吐反射受损;⑤胃排空迟缓;⑥应用镇静剂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等引起。
护理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min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进行口腔护理,天天2次。
②确保胃管位置正确,鼻饲前均需检查胃管位置,测量胃管长度,通过观察胃管穿出鼻孔或皮肤处的标记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
机械通气病人由于气管导管压迫、咳嗽反射减弱,对于异位置管不一定有强烈反应,通过回抽胃液,X线确认胃管位置,及早发现胃管移位。
③采取合适的体位,患者的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
床头角度30°的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用此体位可借重力作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道反流,还可使口咽部的分泌物向咽部聚积,以刺激吞咽、减少口咽部感染的机会。
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min再恢复原体位,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④及时判定误吸:采用多种方法判定误吸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发生误吸时表现为呕吐、剧烈咳嗽后憋喘、呼吸加快;发热、紫绀;SpO2降低。
昏迷程度较深的患者往往症状不明显,误吸不轻易被发现,需要仔细观察,以防止延误诊治。
⑤当发生反流误吸时,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分泌物,尽早处理,以防发生意外。
4)鼻咽部粘膜损伤的预防和护理:鼻咽部粘膜充血糜烂常因胃管放置时间较长,压迫损伤鼻咽部粘膜所致。
应保持口鼻腔的清洁,避免感染,营养配置合理,增强反抗力。
由于患者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翻身活动,都有可能使胶布脱落,导致胃管滑出。
故每日将胃管更换抗过敏胶布,更换胶布时注重调整胃管的角度,并固定于鼻翼一侧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以减少压迫时间。
留置胃管的前段时间,可适当使用呋麻液滴鼻,收缩粘膜血管,防止粘膜充血水肿。
一旦发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应立即拔出胃管,更换鼻孔重置胃管,正确使用抗生素及粘膜保护剂。
5)堵管的预防:堵管常因:①鼻饲液未调匀;②药丸未经研碎即注入鼻饲管;③鼻饲液浓度高、粘稠度大、流速缓慢,粘附于管壁造成堵管。
因此,在鼻饲前后用20~30ml温开水冲管1次,减少鼻饲液附着管壁,保持管腔壁的光滑,尽量不用胃管注药,如必要时将药物碾碎呈粉状,充分溶解后注入。
自配鼻饲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后再注入。
6)脱管的预防:在工作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操作轻柔。
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同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鼻饲的目的和适应症:对昏迷病人或不能由口进食者,从胃管供给食物和药物,以维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
常用于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的病人;早产婴儿和病情危重的病人;拒绝进食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