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 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2 直角三角形课件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2 直角三角形课件下册数学课件

第六页,共十八页。
诱思探究,获取新知 ☞
已知:如图,线段(xiàuàn)a,c(a<c),直角α.
求作:Rt△ABC,使∠C=∠α,BC=a,AB=c.
(1)作∠MCN=∠α=90°;
(2)在射线(shèxiàn)CM截取CB=a;
(3)以点B为圆心,线段(xiànduàn)c为 (4)连接AB,得到Rt△ABC. 半径作弧,交射线CN于点A;
2.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的中点(zhōnɡ diǎn),DE⊥AB, DF⊥AB,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腰
三角形。
C
D
A
12/2/2021
第1题
B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第2题
小结感悟,知识沉淀 ☞
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相信每个同学(tóng xué)都 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shùxué)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zhèngmíng)
1.2 直角三角形(2)
12/2/2021
第一页,共十八页。
回顾与思考 ☞
1. 判断(pànduàn)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你还记的有哪几种吗?
三边(sān biān)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你还记的有哪几种吗。这两 边的夹角(jiā jiǎo)也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果附加的条件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对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1 等腰三角形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1 等腰三角形课件
求证:∠A=∠D
A
D
B
E
C
F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jiǎnxiě) 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 一”).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 分底边.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A●
∵ ∠A=∠A′,∠C=∠C′(已知)
∴∠B=∠B′(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与△A′B′C′中
∵ ∠A=∠A′ (已知),
A′ ●
AB=A′B′(已知),
∠B=∠B′ (已证),
∴ △ABC≌△A′B′C′(ASA).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B
C ● ● B′
● ● C′
定理 : (dìnglǐ)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
共为(重合的算一条)
(B )
A.9 B.7
C.6
D.5
解析(jiě xī):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 是一条.故选B.
2.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在这个三角形中,重合的线段是
()
B
A.∠A的平分线,AB边上(biān shànɡ)的中线,AB边上的高线
B.∠A的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BC边上的高线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
则其余(qíyú)两个角为8_0_°__和_5_0_°_.
(2)如果(rúgu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 一个底角为__5_0_°.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其余(qíyú) 两个角为___8_0_°__和__2_0_°___或__5_0_°__和__5_0_°.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教案
- ASA(角-边-角)全等定理
- AAS(角-角-边)全等定理
3.节: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高线的性质与判定
4.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等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互相重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等三角形的SSS、SAS、ASA、AAS判定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证明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基本原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教案:
1.节: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SSS(边-边-边)全等定理
- SAS(边-角-边)全等定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讨论内容与三角形证明的实际应用关联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主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 1.4 角平分线 第2课时 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 1.4 角平分线 第2课时 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课件

A
D
N
F
P
M
C E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想一想:点P在∠A的平分线上吗?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sān
tiáo)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
A
点P在∠A的平分线上.
D
N
F
P
M
B
C
E
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点(zhè diǎn)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AC=BC,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A
B
O
P
DM
C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例3 如图,在△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yī diǎn),且点O到△ABC三
边的距离相等.若∠A=40°,则∠BOC的度数为( )
A
A.110° B.120° C.130° D.140°
解析: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jùlí)
相等,所以O是内心,即三条角平分线
发现(fāxiàn):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活动2 分别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用刻度尺量一量 (yī liànɡ),每组垂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证明(zhèngmíng) 这个结论吗?
发现: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sān biān)的垂线段相等.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试一试
剪一个三角形纸片,通过折叠找出每个角的角平分线 ,观察这三条角平分线,你是否发现同样(tóngyàng)的结论? 与同伴交流.
结论(jiélùn):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 相交于一点.
怎样证明这个结论呢?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1 直角三角形课件_1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1 直角三角形课件_1

几何 语言
(jǐ hé)
B
C
∵∠ACB=90°
∴∠A+∠B=90°
2.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
第六页,共十三页。
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pàndìng)
1.有一个角是直角(zhíjiǎo)的三角形叫做直角(zhíjiǎo)三
角∵∠形C=90°
A
∴△ABC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liǎnɡ ɡè)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
形是直角三角形.成立吗?
已知:在△ABC中,∠A+∠B=90 ゜
求证 : (qiúzhèng) △ABC是直角三角形
B
(同学们自已试一下证明过程.)
A
C
结论(jiélùn):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五页,共十三页。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xìngzhì):
A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liǎnɡ ɡè)锐角互余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liǎnɡ ɡè)锐角互余. (2)有两个(liǎnɡ ɡè)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1.2.1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ABC表示为Rt△ABC,。∵∠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即∠A+∠B=90゜。求证:∠A+∠B=90 ゜。已知:在△ABC中,∠A+∠B=90 ゜。∵∠A+∠B=90°。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 那么这 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两个(liǎnɡ ɡè)命题,它们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互逆命 题与互逆定理有何关系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1 直角三角形课件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1 直角三角形课件下册数学课件
逆命题真.
12/12/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每个定理(dìnglǐ)都有逆定理(dìnglǐ)
B.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C.原命题是假命题,则它的逆命题也是假命题
D.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12/12/2021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3 已知下列命题(mìng tí):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方法(fāngfǎ)二:过点C作CD⊥AB于点D,
则S△ABC= 1AC·BC= AB1 ·CD,
2
2
∴AC·BC=AB·CD.又由方法一知AB=15,
∴CD= 9 12 = 3,6 即点C到AB的离为 15 5. 36 5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总结
为( )
A.3
B.4
C
C.5
D.6
12/12/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5 如图是一棵美丽(měilì)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 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正方形E的面积是( )
A.13
C
B.26 C.47
D.94
12/12/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qízhōng)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 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zhèngmíng)是真命题,那 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 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在Rt△ACD中,CD2=AC2-AD2=92-x2.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课件1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课件1下册数学课件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D C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niánjí) | 下册
探索(tàn suǒ)腰AB与底BC的关系?
A
300
B
300
C
D
BC 3 AB
12/12/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隋堂练习
2
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
1.已知:如图,在△ABC中,
等腰三角形
12/12/2021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dǐ jiǎo)相等
简称(jiǎnchēng):等边对等角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结论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我能行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命题 的证明 (mìng tí)
w定理(dìnglǐ):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 (已知),
∴ BC=AC,(等角对等边).
又∵∠B=∠C(已知), ∴ AB=AC,(等角对等边). ∴AB=BC=AC(等式性质). ∴ △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意义)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ABC中,
∵∠ACB=900,∠A=300.
B
∴BC= 1AB.(在直角三角形中, 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2).
A
300
C
推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2)对于勾股定理,教师要强调其适用范围(直角三角形)及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3)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面积公式,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应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AAS和HL的判定方法,学生容易混淆。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非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计算。
1.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边长、判断三角形类型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公式,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1)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形展示,使学生理解各个判定方法的应用场景,如SSS判定法适用于已知三边相等的情况,SAS判定法适用于两边和夹角相等的情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全等三角形证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但显然,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直角三角形 1》公开课课件.ppt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直角三角形 1》公开课课件.ppt
∵AC2 +BC2=3a2+4a2=25a2 AB2=5a2=25a2
∴AC2 +BC2=AB2 从而ACB=90
(13)
(1)
(12)
* (11) * (2)
* (10)
* (3)
(9)
* ** (4)
* * * * * (5) (6)
(7) (8)
例 2,已知△ABC,AB=n²-1,BC=2n,AC=n²+1 (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直角三角形
温故知新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有一个角是直角;
(2)两个锐角的和为90°(互余 );
(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
反之,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 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
深思熟虑 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的和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a2 +b 2=c2 ,
试问△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是,哪一条边所对 的角是直角?请说明理由
解:∵AB²+BC²=(n²-1)²+(2n)²
=n4 -2n²+1+4n² =n 4 +2n²+1 =(n²+1)²
先确定AB、BC、AC、 的大小
=AC²
∴△ABC直角三角形,边AC所对的角
是直角。
试一试,我能行
1, 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下列各组数,试判断 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你知道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全单元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全单元课件

2、想一想:
(1)把剪出的等腰△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 还有没有重合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2)由这些重合的部分,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已知: △ABC 中,AB=AC
A


两腰相等
C
B
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轴对称图形
情景导入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
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
的线段吗?
获取新知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
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
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求证:∠B=∠C。 证明:作底边BC边上的中线AD。
A
在△ABD与△ACD中:
B
AB=AC(已知) BD=DC(作图) AD=AD(公共边)
∴△ABD≌△ACD(SSS)
D
C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 ∵AD平分∠BAC ∴∠1=∠2 在△ABD与△ACD中 12
A
2.△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DF⊥AC于F DE ⊥ AB 于E .求证:DE=DF。
证明: ∵DE⊥AB,DF⊥AC ∴∠BED=∠CFD
B
E
D
F
C
在△DBE与△DCF中
∠DEB=∠DFC(已证)
∠B=∠C(已证)
又∵D是BC中点(已知)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教案docx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教案docx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课 题
§1.1 等腰三角形 (2)
教学目标
1.能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能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进一步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粉笔等。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粉笔等。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的辩证关系。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课前预习
1.用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3. 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4.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二、学习与探究
1.求证: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
分析:要证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就要先根据等边对等角证明三个角相等。
2.求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三、新知探究
问题1.求证: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的定义可知,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
教学难点
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粉笔等。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的辩证关系。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温故知新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教案_11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教案_11

标 过程与方法 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索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
情感态度与
学生经历自主观察、 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 得出结论,
价值观 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用具
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多媒体、制作的等边三角形
(4) △ABC是等边三角 形,BD 和 CE分别是三角形的 高,则∠ BOC= _________°
A
E
D
O
B
C
第( 4)题,教师追问学生的 解
四、继续探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等边

三角形的判定
1、请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的
判定方法
2、请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的
判定分小组探究等边三角形
的判定。(前两条判定直接请

习。(请学生齐答)
练一练 根据条件判断下列三角形是 否为等边三角形。
A
运用等边三
学生积极思考, 并齐 答教师的问题
角形的判定 解决问题
5
5
B
4
C
(1)
(5)( 6)追问理由
六、例题讲 例 1. 如图 , △ABC是等边三
综合运用等

角形, DE ∥BC,分别交 AB,
边三角形的
AC于点 D,E。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课题

八年级下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1.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
知识与技能 2. 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3 等腰三角形课件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3 等腰三角形课件下册数学课件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证明 假设∠DAB是一个直角或钝角,则∠DAB ≥90°, (zhèngmín ∵AB=AC,AD是BC边上的高, g): ∴∠DAC=∠DAB ≥ 90°.
则∠BAC=∠DAB+∠DAC ≥ 90°+90°=180°, ∴∠B+∠C+∠BAC >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 ∴∠DAB是一个直角或钝角的假设不成立(chénglì). ∴∠DAB是一个锐角.
12/12/2021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总结
本题运用了转化思想,将要证的两角相等利用(lìyòng)等
角的余角相等转化为证其余角相等;对顶角这一隐含 条件在推导角的相等关系中起了关键的桥梁作用.
12/12/2021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随堂练习
1 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 作BC的平分线,交AB于点E,请判断(pànduàn)△BDE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
(fēn chénɡ)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B
12/12/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9 在平面(píngmiàn)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
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
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 ) B
A.5
B.6
C.7
D.8
12/12/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 B.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 C.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D.一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
12/12/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3 下列命题中,宜用反证法证明的是( ) C 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B.有一个(yī ɡè)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 三

2017年八下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2017年八下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2017年八下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名师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提高推理能力.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结合具体例子了解原命题及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明确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发展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角形的证明”是新旧教材转换中变化比较大的一部分内容,无论是《标准》对证明的要求上,还是对“证明”在数学教学中价值的重新定位,以及证明在整套教材中的编排顺序,都和我们传统几何教学中的证明大有不同.本章是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首先给出作为继续进行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并与平行线的证明中给出的几条公理一起展开这一章对命题的逻辑证明.本章中所涉及的很多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们已经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所以学生们对这些结论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这些命题,教材力争将证明的思路展现出来.教材中首先利用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们回忆这些结论,并回忆用来探索这些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因为这些方法和过程往往会对证明的思路有所启发,然后再利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去证明.上述过程将抽象的证明与直观的探索联系起来,本章中还涉及一些以前没有探索过的命题,这些命题的获得,有些是直接通过证明得到的,而对于有些命题,教材则尽可能地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然后再进行证明,从而将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此外,教材还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由特殊结论到一般结论的归纳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等.一方面为学生设置了可将结论进行推广和一般化的空间,将探索发现和证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2.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三线共点的证明方法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应用本章的知识证明或者解决有关的问题.推理与论证的学习方法是在不同层次中展开的,在探索图形性质的活动中,学习合情推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有条理思考;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一些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格式.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经历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并且发现了图形的很多性质,但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从平行线的证明开始,逐渐地开始证明已探索过的图形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一些新的结论.在本章的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在证明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添加辅助线、如何构造辅助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在进行图形的折叠、拼剪等探索图形性质时所使用的方法对证明的思路也是很重要的,应注意引导和启发.很多图形的性质及结论的证明方法和途径都不是唯一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多样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发散逻辑思维.另外,通过一定数量的推理证明的训练,逐步使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和思路.具体建议如下:1.等腰三角形:教材直截了当地提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而去探讨证明的思路,我认为创设问题的情境不足,学生准备不充分.我采用先折纸,再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而后提出证明,并分析证明的思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习.2.直角三角形:利用图形割补的方法可以证明勾股定理,但证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读一读”中介绍了两种方法,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阅读,而不作为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新颖,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只要学生能接受证明的方法和过程即可,不必做更多要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于作图学生没有困难,但要求学生会写已知、求证、及说明作图的理由,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会说明理由,学生的思路可能较多,应鼓励学生多种思维发展;应让学生在作图的基础上,学会用尺规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注意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及简单的证明与计算角平分线:学生已经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此处可先让学生回顾其性质和探索过程,并尝试证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如何构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也经历了构造其逆命题的过程,因此,学生会类比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在叙述其逆命题时,可不加什么条件,但验证其真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角平分线是在角的内部的射线,所以就要附加“在角的内部”这个条件.1 等腰三角形4课时2 直角三角形2课时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4 角平分线2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1 等腰三角形1.理解并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能够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能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或解决有关的问题理解并能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且能用其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能说出并能够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能够用其证明或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说出并能够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且能够应用其证明或解决有关的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想和方法.1.经历“角角边”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证明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2.在探索和证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索证明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尊重理论事实的正确价值观.【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难点】1.对本节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辅助线的添加方法的探索.2.对反证法的认识和了解.第课时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2.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让学生学会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并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经历作辅助线的证明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推论.【难点】命题的书写格式.【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导入一: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在此基础上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个判别条件: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已知: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有∠A=∠D,∠B=∠E,BC=EF.求证△ABC≌△DEF.证明:∵∠A=∠D,∠B=∠E(已知),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C=180°-(∠A+∠B),∠F=180°-(∠D+∠E),∴∠C=∠F(等量代换).又∵BC=EF(已知),∴△ABC≌△DEF(ASA).[设计意图] 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知识难免有所遗忘,因此,在第一课时,回顾有关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一个简单梳理,也为后续有关证明做足了知识准备.导入二: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我们已学过的部分基本事实: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通过上面的这些结论,我们能否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呢?[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公理在证明定理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设问引入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过渡语]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以前是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让学生按图示的方法先独自折纸观察,再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这一定理可以简述为:等边对等角.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求证∠B=∠C.〔解析〕我们曾经利用折叠的方法说明了这两个底角相等.实际上,折痕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全等三角形.这启发我们,可以作一条辅助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证明这两个底角相等.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如图所示)∵AB=AC,BD=CD,AD=AD,∴△ABD△≌△ACD(SSS).∴∠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设计意图] 通过折纸活动,获得有关命题的证明思路,并通过进一步的整理,再次感受证明是探索的自然延伸,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二、三线合一[过渡语] 在上图中,线段AD还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回顾前面的证明过程,思考线段AD具有的性质,讨论图中存在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这一结论通常简述为“三线合一”.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证明:过顶点A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AD是△ABC中的角平分线,∴∠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SAS),∴BD=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B=∠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是BC边上的中线,∠BDA=90°,∴AD是BC边上的高,∴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设计意图]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证明,可以让学生经历自主命题的证明过程.同时,对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起到引领作用.[知识拓展]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的定理是将“等腰三角形”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得到的三个真命题,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后,可将该定理作如下的延伸.如图所示,已知△ABC,①AB=AC,②∠1=∠2,③AD⊥BC,④BD=DC中,若其中任意两组成立,可推出其余两组成立.已知: ;求证: ;证明: .例如:已知②∠1=∠2,④BD=DC,求证①AB=AC,③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即可得证.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如图所示) 在△ABD和△ECD中,∴△ABD≌△ECD(SAS).∴AB=EC,∠1=∠E.∵∠1=∠2,∴∠E=∠2,∴CE=AC,∴AC=AB.∴AD⊥BC.1.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2.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1.一个等腰非等边三角形中,它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的条数共为(重合的算一条) ( )A.9B.7C.6D.5解析: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是一条.故选B.2.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在这个三角形中,重合的线段是 ( )A.∠A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线B.∠A的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BC边上的高线C.∠B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高线D.∠C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故选B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11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解析:因为110°的角只能是顶角,所以其余两角均为35°.故填35°,3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 cm,周长为14 cm,那么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解析:边长为6 cm的边有可能是腰也有可能是底.答案:6 cm,2 cm或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是AC上一点,且AD=BD=BC.求∠A的度数.解:设∠A=x°,∵AD=BD,∴∠1=∠A.∴∠2=∠1+∠A=2x°.∵BD=BC,∴∠C=∠2=2x°.∵AB=AC,∴∠ABC=∠C=2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ABC+∠C=180°,即5x=180, 解得x=36.∴∠A的度数为36°.6.(2015佛山中考)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请你用尺规作图将△ABC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并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由作图可知∠BAD=∠CAD,又AB=AC,AD=AD,则△ABD≌△ACD(SAS).第1课时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二、三线合一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页随堂练习的1,2题.【选做题】教材第4页习题1.1的1,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ABC中,若AB=AC,∠A=44°,则∠B=度.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在△ABC中,AB=AC,∠BAC=120°,延长BC到D,使CD=AC,则∠CDA=度.4.如图所示,已知AB=AC,FD⊥BC于D,DE⊥AB于E,若∠AFD=145°,则∠EDF=度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16,则直角边的长为.【能力提升】6.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它的高是( )A.aB.aC.aD.a7.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8.如图所示,△A BC中,AC=BC,直线l经过点C,则( )A.l垂直ABB.l平分ABC.l垂直平分ABD.l与AB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9.(2015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0.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45°,则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拓展探究】11.如图所示,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求证AD平分∠BA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 cm和11 cm两部分,求此三角形的底边长.【答案与解析】(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2.15(解析:腰长是6,底边长是3,故周长为6+6+3=15.)(解析:易求出∠CFD=35°,因为AB=AC,所以∠B=∠C=55°,从而求出∠A=70°,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可求出∠EDF=55°.)(解析:由勾股定理可求.)6.B7.B8.D(解析:要使△ABP与△ABC全等,点P到AB的距离应该等于点C到AB的距离,故点P1,P3,P4均符合条件,共3个.故选C.)10.D(解析:有一个底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1=∠2,∴BD=DC.∵AB=AC,AD=AD,∴△ADB≌△ADC .∴∠BAD=∠CAD.即AD平分∠BA2.提示:分两种情况,底边长为6 cm或 cm.本节通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活动过程,关注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在学期初对以往知识的整合和串联,从整册教材的角度构想本课时的教学.在具体活动中,如何在学生活动与结论总结之间建立一个恰当的衔接,各部分时间比例的分配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具体状况进行适度地调整.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运用上,让学生猜想、实践、探索、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感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随堂练习(教材第3页)1.提示:(1)70°.(2)36°.2.(1)证明:∵BC=CD,AC=AC,∠ACB=∠ACD=90°,∴△ACB≌△ACD( SAS),∴AB=AD,即△ABD是等腰三角形. (2)提示:90°.习题1.1(教材第4页)1.已知已知公共边SSS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证明:∵BE=CF,∴BC=EF,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A=∠D解:∵AB=AC,AD⊥BC,∴∠BAD=∠CAD.∵∠BAC=108°,∴∠BAD=×108°=54°解:∠BAD=∠CAD,∠BEA=∠CEA,∠ABE=∠ACE,∠BED=∠CED, ∠EBD=∠ECD, ∠BDE=∠CDE, ∠ABC=∠ACB.由图中易得△ABD≌△ACD, △ABE≌△ACE, △BED≌△CED,继而得到以上各组相等的角已知: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和等腰三角形DEF中,∠A=∠D,BC=EF.求证△ABC≌△DEF.证明:∵△ABC和△DEF都是等腰三角形,∠A=∠D,∴∠B=∠E,∠C=∠F,∵BC=EF,∴△ABC≌△D EF(AAS或ASA).6.解:BD=CE,证明如下:如图所示,过点A作AF⊥BC于点F,∵AB=AC,∴BF=CF,∵AD=AE,∴DF=EF,∴BD=CE..在“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中,学生已经感受了证明的必要性,并通过平行线有关命题的证明过程,得出了一些基本的证明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的证明经验;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也已经探索得到了有关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命题,这些都为证明本节有关命题做了铺垫.本节回顾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有关定理,并进一步利用这些定理、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由于具备了上面所说的活动经验和认知基础,本节可以让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自主地寻求命题的证明.如图所示,已知∠A=15°,AB=BC=CD=DE=EF,求∠DEF的度数.解:∵∠A=15°,AB=BC=CD=DE=EF,∴∠CBD=∠BAC+∠BCA=30°,∴∠BCD=120°,∴∠DCE=∠CED=180°-15°-120°=45°,∴∠EDF=∠A+∠AED=15°+45°=60°,∴∠DEF=60°.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E∥BC.求证AE 平分∠DAC.证明:∵AB=AC,∴∠B=∠C.∵AE∥BC,∴∠C=∠EAC,∠B=∠DAE.∴∠DAE=∠EAC,∴AE平分∠DAC.第课时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引导学生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并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经历作辅助线的证明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命题书写的格式.【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入一: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能证明你的结论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同伴的交流后得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对这些命题给出多种方法的证明.[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感受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导入二: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观察后解答下列问题:(1)你能从图中发现一些相等的线段吗?(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得到的结论吗?(3)你能结合图形分别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吗?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的回顾,直接提出新的问题,过渡自然,引入本课研究内容,而新的问题是原有性质的一个自然拓广,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过渡语] 同学们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我们如何来证明呢?(教材例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和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证法1:∵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1=∠ABC,∠2=∠ACB,∴∠1=∠2.在△BDC和△CEB中,∵∠ACB=∠ABC,BC=CB,∠1=∠2,∴△BDC≌△CEB(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法2:∵AB=AC,∴∠ABC=∠ACB.∵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3=∠ABC,∠4=∠ACB,∴∠3=∠4.在△ABD和△ACE中,∵∠3=∠4,AB=AC,∠A=∠A,∴△ABD≌△ACE(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证明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一般还较为清楚,但严格证明表述经验尚显不足,因此,教师应注意对证明过程提出一定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板书其中部分证明过程或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部分证明过程.同时注意对证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线也分别相等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来证明.(补充例题)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1)如果∠ABD=∠ABC,∠ACE=∠ACB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2)如果AD=AC,AE=AB,那么BD=CE吗?如果AD=AC,AE=AB呢?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1)BD=CE.这和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类似.证明如下:∵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ABD=∠ABC,∠ACE=∠ACB,∴∠ABD=∠A在△BDA和△CEA中,∵∠ABD=∠ACE,BA=CA,∠A=∠A,∴△BDA≌△CEA(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ABC中,AB=AC,∠ABD=∠ABC,∠ACE=∠ACB,就一定有BD=CE成立(n≥1).(2) 在△ABC中,AB=AC,如果AD=AC,AE=AB,那么BD=CE;如果AD=AC,AE=AB,那么BD=CE.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在△ABC中,AB=AC,AD=AC,AE=AB,那么BD=CE(n≥1).证明如下:∵AB=AC,AD=AC,AE=A B,∴AD=AE.在△ADB和△AEC中,∵AB=AC,∠A=∠A,AD=AE,∴△ADB≌△AEC(SAS).∴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过渡语]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请同学们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基础上,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C.求证:∠A=∠B=∠C=60°.证明:∵AB=AC,∴∠B=∠C(等边对等角).又∵AC=BC(已知),∴∠A=∠B(等边对等角).∴∠A=∠B =∠C.在△ABC中,∵∠A+∠B +∠C=180°,∴ ∠A=∠B=∠C=60°.[设计意图] 让学生规范地写出对于“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的证明过程.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80°B.80°或20°0°或50°D.20°解析:这个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故选B.2.(2015衡阳中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1B.16C.17D.16或17解析:分两种情况:当三边长为5,5,6时,周长为16;当三边长为5,6,6时,周长为17.故选D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BC,若∠ADE=48°,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48°B.∠AED=66°C.∠A=84°D.∠B+∠C=96°答案:B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的外角∠DAC=130°,则∠B=.解析:∵AB=AC,∴∠B=∠C,∵∠DAC=130°,∴∠BAC=50°,∴∠C=∠B=65°.故填65°.5.如图所示,在△PBQ中,BP=6,点A,C,D分别在BP,BQ,PQ 上,且CD∥PB,AD∥BQ,∠QDC=∠PDA,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答案: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