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填空(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如图,直线m//n,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在直线m上,且三角尺的直角被直线m平分,若∠1=6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2=75°B.∠3=45°C.∠4=105°D.∠5=130°答案: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和∠7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求出∠3,∠8,∠2的度数,最后利用邻补角互补求出∠4和∠5的度数.首先根据三角尺的直角被直线m平分,∴∠6=∠7=45°;A、∵∠1=60°,∠6=45°,∴∠8=180°-∠1-∠6=180-60°-45°=75°,m∥n,∴∠2=∠8=7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B、∵∠7=45°,m∥n,∴∠3=∠7=4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C、∵∠8=75°,∴∠4=180-∠8=180-75°=10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D、∵∠7=45°,∴∠5=180-∠7=180-45°=135°,结论错误,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邻补角互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点F在AC上,其中∠ACB=90°,∠ABC=60°,∠EFD=90°,∠DEF=45°,AB//DE,则∠AFD的度数是()A.15°B.30°C.45°D.60°答案:A分析:设AB与EF交于点M,根据AB//DE,得到∠AMF=∠E=4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结果.解:设AB与EF交于点M,∵AB//DE,∴∠AMF=∠E=45°,∵∠ACB=90°,∠ABC=60°,∴∠A=30°,∴∠AFM=180°−30°−45°=105°,∵∠EFD=90°,∴∠AFD=15°,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D=AB,∠C=∠E,∠CDE=55°,则∠ABE的度数为()A.155°B.125°C.135°D.145°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BE=∠A+∠E=∠A+∠C=55°,再求∠ABE即可.解:∵∠CDE=55°,∴∠A+∠C=55°,∵∠C=∠E,∴∠CBE=∠A+∠E=55°,∴∠ABE=180°−∠CBE=12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理清角之间的关系.4、如图表示的是三角形的分类,则正确的表示是()A.M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B.M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N表示等边三角形,P表示等腰三角形C.M表示等腰三角形,N表示等边三角形,P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D.M表示等边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按照边的分类方法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和底边三角形,故选择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牢记三角形按照边的分类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用一根小木棒与两根长分别为3cm,6cm的小木棒组成三角形,则这根小木棒的长度可以为()A.1cm B.2cm C.3cm D.4cm答案:D分析:设第三根木棒的长为x 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x取值范围即可.解:设第三根木棒的长为x cm,则6−3<x<6+3,即3<x<9.观察选项,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6、如图,AD,BE,CF依次是△ABC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A.AE=CE B.∠ADC=90°C.∠CAD=∠CBE D.∠ACB=2∠ACF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高.求解即可.解:A、BE是△ABC的中线,所以AE=CE,故本表达式正确;B、AD是△ABC的高,所以∠ADC=90,故本表达式正确;C、由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无法得出∠CAD=∠CBE,故本表达式错误;D、CF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ACB=2∠ACF,故本表达式正确.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BD,AC⊥CD,∠A=50°,则∠D的度数为()A.40°B.50°C.60°D.70°答案:B分析:利用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结合相等的角即可求解.∵AB⊥BD,AC⊥CD,∴∠B=∠C=90°,又∵∠BEA=∠CED,且∠BEA+∠B+∠A=∠CED+∠C+∠D=180°,∴∠D=∠A=5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与长度为5的线段能组成四边形的是()A.1,1,1B.1,1,8C.1,2,2D.2,2,2答案:D分析:若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则三条较短边的和必大于最长边,由此即可完成.A、1+1+1<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B、1+1+5<8,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8,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C、1+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等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D、2+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大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线段最短,类比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任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因而较短的两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即可,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作三条线段的和大于第四条边,因而较短的三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即可.9、如图,在△CEF中,∠E=80°,∠F=50°,AB∥CF,AD∥CE,连接BC,CD,则∠A的度数是()A.45°B.50°C.55°D.80°答案:B分析:连接AC并延长交EF于点M.由平行线的性质得∠3=∠1,∠2=∠4,再由等量代换得∠BAD=∠3+∠4=∠1+∠2=∠FCE,先求出∠FCE即可求出∠A.解:连接AC并延长交EF于点M.∵AB∥CF,∴∠3=∠1,∵AD∥CE,∴∠2=∠4,∴∠BAD=∠3+∠4=∠1+∠2=∠FCE,∵∠FCE=180°−∠E−∠F=180°−80°−50°=50°,∴∠BAD=∠FCE=5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型.10、如图,点A、B、C、D、E在同一平面内,连接AB、BC、CD、DE、EA,若∠BCD=100°,则∠A+∠B+∠D+∠E=()A.220°B.240°C.260°D.280°答案:D分析:连接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CBD+∠CDB,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减去∠CBD和∠CDB的和,即可得到结果.解:连接BD,∵∠BCD=100°,∴∠CBD+∠CDB=180°-100°=80°,∴∠A+∠ABC+∠E+∠CDE=360°-∠CBD-∠CDB=360°-80°=280°,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和四边形.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F=16°,BD、CD分别平分∠ABC、∠ACB,M、N、Q分别在DB、DC、BC的延长线上,BE、CE分别平分∠MBC、∠BCN,BF、CF分别平分∠EBC、∠ECQ,则∠A=_______.答案:52°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5+∠6+∠1,得到∠MBC+∠NCB,从而求出∠DBC+∠DCB,再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解:∵BF、CF分别平分∠EBC、∠ECQ,∴∠5=∠6,∠2=∠3+∠4,∵∠3+∠4=∠5+∠F,∠2+∠3+∠4=∠5+∠6+∠E,即∠2=∠5+∠F,2∠2=2∠5+∠E,∴2∠F=∠E=32°,∵BE、CE分别平分∠MBC、∠BCN,∴∠5+∠6=12∠MBC,∠1=12∠NCB,∴∠5+∠6+∠1=12(∠MBC+∠NCB),∵∠E=180°−(∠5+∠6+∠1)=32°,∴∠5+∠6+∠1=148°,∴∠MBC+∠NCB=2(∠5+∠6+∠1)=296°,∵BD、CD分别平分∠ABC、∠ACB,∴∠DBC=12∠ABC,∠DCB=12∠ACB,∴∠DBC+∠DCB=180°−∠MBC+180°−∠NCB=360°−(∠MBC+∠NCB)=64°,∴∠A=180°−(∠ABC+∠ACB)=180°−2(∠DBC+∠DCB)=52°,所以答案是:5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12、如图,BE 是△ABC 的中线,点D 是BC 边上一点,BD =2CD ,BE 、AD 交于点F ,若△ABC 的面积为24,则S △BDF ﹣S △AEF 等于_____.答案:4分析:由△ABC 的面积为24,得S △ABC =12BC •hBC =12AC •hAC =24,根据AE =CE =12AC ,得S △AEB =12AE •hAC ,S △BCE =12EC •hAC ,即S △AEF +S △ABF =12①,同理可得S △BDF +S △ABF =16②,②-①即可求得. 解:∵S △ABC =12BC •hBC =12AC •hAC =24,∴S △ABC =12(BD +CD )•hBC =12(AE +CE )•hAC =24,∵AE =CE =12AC ,S △AEB =12AE •hAC ,S △BCE =12EC •hAC ,∴S △AEB =S △CEB =12S △ABC =12×24=12, 即S △AEF +S △ABF =12①,同理:∵BD =2CD ,BD +CD =BC ,∴BD =23BC ,S △ABD =12BD •hBC ,∴S △ABD =23S △ABC =23×24=16,即S △BDF +S △ABF =16②,②-①得:S △BDF -SAEF =(S △BDF +S △ABF )-(S △AEF +S △ABF )=16-12=4,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等积代换.13、如图,在△ABC 中,∠A =α,∠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得∠A 2,……,∠A 2008BC 的平分线与∠A 2008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009,得∠A 2009,则∠A 2009=_________.答案:122009α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 =∠A +∠ABC ,∠A 1CD =∠A 1+∠A 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CD =12∠ACD ,∠A 1BC =12∠ABC ,然后整理即可得到∠A 1=12∠A ;同理可发现规律,按照规律求出∠A 2009即可.解:(1)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E =∠A +∠ABC ,∠DCE =∠DBC +∠D ,∴∠A =∠ACD ﹣∠ABC ,∵∠ABC 的角平分线与∠ACE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 ,∴2∠A 1CD =∠ACD ,2∠A 1BC =∠ABC ,∴∠A =2∠A 1CD ﹣2∠A 1BC =2(∠A 1CD ﹣∠A 1BC )=2∠A 1;∴∠A 1=α2,同理可得:∠A 2=12∠A 1=α22;∠A 3=12∠A 2=α23;∠A 4=12∠A 3=α24;…∴∠A2009=1α.22009α.所以答案是:122009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b满足|a﹣7|+(b﹣1)2=0,c为奇数,则c=_____.答案:7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是奇数求出c的值.∵a,b满足|a﹣7|+(b﹣1)2=0,∴a﹣7=0,b﹣1=0,解得a=7,b=1,∵7﹣1=6,7+1=8,∴6<c<8,又∵c为奇数,∴c=7,所以答案是:7.小提示: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5、如图,在△ABC中,AE是△ABC的角平分线,D是AE延长线上一点,DH⊥BC于点H.若∠B=30°,∠C=50°,则∠EDH=____________.答案:10°分析:在△EFD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HED =∠AEC =∠B +12∠BAC ,所以∠B +12∠BAC +∠EDH =90°;联立△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式子,即可推出∠EDH =12(∠C -∠B ).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HED =∠AEC =∠B +12∠BAC ,故∠B +12∠BAC +∠EDH =90° ①, △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 +∠BAC +∠C =180°,即:12∠C +12∠B +12∠BAC =90° ②, ②-①,得:∠EDH =12(∠C -∠B )=12×(50°-30°)=10°.所以答案是:10°.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FD =12(∠C -∠B ).解答题16、如图,CE 平分∠ACD ,F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FG//CE 交AB 于点G ,∠ACD =140°,∠B =45°,求∠AGF 的度数.答案: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E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G =∠ACE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GAF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CE 平分∠ACD ,∠ACD =140°∴∠ACE=12∠ACD=12×140°=70°,∠ACB=180°−∠ACD=40°,∵FG//CE,∴∠AFG=∠ACE=70°,∵∠FAG=∠B+∠ACB=85°,∴∠AGF=180°−∠AFG−∠FAG=25°,故∠AGF的度数是2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用两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如图,∠BAE、∠FBC、∠DCA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BAE+∠FBC+∠DCA=360(1)第一种思路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请填写其中的空格:(2)根据第二种思路,完成证明.答案:(1)①∠BAC+∠ABC+∠ACB=180°;②∠BAC;③∠ACB;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填写即可;(2)过B作BM∥AC,即可利用平行线把三个外角集中到一点,最后利用周角360°证明.(1)①根据后面推论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所以答案是:∠BAC+∠ABC+∠ACB=180°;根据左右两边的等式可以推测是根据外角的性质填写,∠FBC=∠BAC+∠ACB,所以答案是:②∠BAC;③∠ACB,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过B作BM∥AC,∴∠EAB=∠MBF,∠ECD=∠MBC∵∠FBC+∠MBF+∠MBC=360°∴∠BAE+∠FBC+∠DCA=36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已知:如图,点E在AC上,点F在AB上,BE、CF交于点O,且∠C−∠B=20°,∠EOF−∠A=70°,求∠C的度数.答案:45°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BFC=∠A+∠C,∠EOF=∠B+∠BFC,从而推出∠EOF-∠A=∠C+∠B,再由∠EOF-∠A=70°,即可得到∠C=70°-∠B,再根据∠C-∠B=20°,进行求解即可.解:∵∠BFC=∠A+∠C,∠EOF=∠B+∠BFC,∴∠EOF=∠A+∠C+∠B,即∠EOF-∠A=∠C+∠B∵∠EOF-∠A=70°,∴∠C+∠B=70°,即∠C=70°-∠B,∵∠C-∠B=20°,∴70°-2∠B=20°,∴∠B=25°,∴∠C=45°.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初二上册第11章三角形总结
初二上册第11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三条线段分别称为三角形的三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大小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的长短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举例: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必须满足a + b > c, a + c > b, b + c > a,以及|a - b| < c, |a - c| < b, |b - c| < a。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举例:在△ABC中,∠A + ∠B + ∠C = 180°。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其三边长度确定后就不会改变。
举例:建筑中的钢架结构、桥梁的支撑结构等常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举例:在等腰△ABC中,若AB = AC,则∠B = ∠C,且AD(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举例:若△ABC中,AB = AC或∠B = ∠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为60°。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举例:在等边△ABC中,AB = BC = AC,∠A = ∠B = ∠C = 60°,且AD、BE、CF三线合一。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背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 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包括等边三角形,即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等腰三角形)。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交于一点(内心)。
4.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具有稳定性。
这一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本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推论:根据三边关系可以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或已知两边时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三、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 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 外角的定义与性质: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四、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其他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
五、多边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
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如图,BP、CP是ΔABC的外角角平分线,若∠P=60°,则∠A的大小为()A.30°B.60°C.90°D.120°答案:B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与∠P得出∠PBC+∠PC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C和∠ACB的外角和,进而得出∠ABC+∠ACB,即可得解.∵∠P=60°∴∠PBC+∠PCB=180°-∠P=180°-60°=120°∵BP、CP是ΔABC的外角角平分线∴∠DBC+∠ECB=2(∠PBC+∠PCB)=240°∴∠ABC+∠ACB=180°-∠DBC+180°-∠ECB=360°-240°=120°∴∠A=60°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运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如图,数轴上-6,-3与6表示的点分别为M、A、N,点B为线段AN上一点,分别以A、B为中心旋转MA、NB,若旋转后M、N两点可以重合成一点C(即构成△ABC),则点B代表的数可能为()A.-1B.0C.2.5D.3答案:C分析:设B 代表的数为x ,则AC =3,AB 和BC 可以用x 表示出来,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解答.解:设B 代表的数为x ,则由题意可得:AC=AM =3,AB=x -(-3)=x +3,BC=BN=NA-AB =9-(x +3)=6-x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3+6−x >x +33+x +3>6−x解之可得:0<x <3,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数轴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距离的表示、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法是解题关键.3、如图,已知AB ∥CD ,点E 在线段AD 上(不与点A ,点D 重合),连接CE .若∠C =20°,∠AEC =50°,则∠A =( )A .10°B .20°C .30°D .40°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解:∵∠C +∠D =∠AEC ,∴∠D =∠AEC -∠C =50°-20°=30°,∵AB ∥CD ,∴∠A =∠D=30°,故选:C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条件中,能构成钝角△ABC的是().A.∠A=∠B=∠C B.∠A+∠C=∠BC.∠B=∠C=14∠A D.∠A=12∠B=13∠C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选项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解出最大角的度数即可确定三角形形状,得出答案.解:A选项中,∠A=∠B=∠C=60°,锐角三角形;B选项中,∠A+∠C=∠B,则∠B=90°,直角三角形;C选项中,∠B=∠C=14∠A,则∠A+14∠A+14∠A=180°,∠A=120°,钝角三角形;D选项中,∠A=12∠B=13∠C,则13∠C+23∠C+∠C=180°,∠C=90°,直角三角形;故选:C.小提示: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及通过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角的度数,通过各角关系确定最大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形状是解题关键.5、平面内,将长分别为1,5,1,1,d的线段,顺次首尾相接组成凸五边形(如图),则d可能是()A.1B.2C.7D.8答案:C分析:如图(见解析),设这个凸五边形为ABCDE,连接AC,CE,并设AC=a,CE=b,先在△ABC和△CD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4<a<6,0<b<2,从而可得4<a+b<8,2<a−b<6,再在△AC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a−b<d<a+b,从而可得2<d<8,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解:如图,设这个凸五边形为ABCDE,连接AC,CE,并设AC=a,CE=b,在△ABC中,5−1<a<1+5,即4<a<6,在△CDE中,1−1<b<1+1,即0<b<2,所以4<a+b<8,2<a−b<6,在△ACE中,a−b<d<a+b,所以2<d<8,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三个三角形是解题关键.6、一个正多边形,它的一个内角恰好是一个外角的3倍,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六边形B.正八边形C.正十边形D.正十二边形答案:B分析:设这个正多边形的外角为x°,根据“它的一个内角恰好是一个外角的3倍”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外角的度数,即可求解.解:设这个正多边形的外角为x°,由题意得:x+3x=180,解得:x=45,360°÷45°=8.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外角的度数,进而得到边数.7、如图,以AB为边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概念、结合图形写出以AB为边的三角形.解:以AB为边的三角形的有△ABC,△ABD,△ABF,△ABE,一共有4个.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认识,不重不漏的写出所有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CD,∠A=38°,∠C=80°,则∠M为( )A.52°B.42°C.10°D.40°答案:B分析:由AB∥CD,∠C=8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MEB的度数,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M的度数.解:∵AB∥CD,∠C=80°,∴∠MEB=∠C=80°,∵∠MEB=∠A+∠M,∠A=38°,∴∠M=42°.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的应用.9、如图,将三角形纸片剪掉一角得四边形,设△ABC与四边形BCDE的外角和的度数分别为α,β,则正确的是()A.α−β=0B.α−β<0C.α−β>0D.无法比较α与β的大小答案:A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ABC与四边形BCDE的外角和均为360°,作出选择即可.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ABC与四边形BCDE的外角和α与β均为360°,∴α−β=0,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镶嵌.工人师傅不能用下列哪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地砖在平整的地面上镶嵌()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C分析:进行平面镶嵌就是在同一顶点处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应是360°,因此我们只需要验证360°是不是上面所给的几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的整数倍即可.解:A、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60°,360°÷60°=6,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正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90°,360°÷90°=4,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08°,360°÷108°=31,故该项符合题意;3D、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20°,360°÷120°=3,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镶嵌问题,正确掌握各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及镶嵌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D、E是边AB上两点,且CE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CD平分∠BCE,BC=2√3,则AB=_____.答案:4分析:由CE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可得出CE平分∠ACD,进而可得出∠ACE=∠DCE,由CD平分∠BCE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CE=∠DCB,结合∠ACB=90°可求出∠ACE、∠A的度数,再利用余弦的定义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AB的长度.∵CE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CE平分∠ACD,∴∠ACE=∠DCE.∵CD平分∠BCE,∴∠DCE=∠DCB.∵∠ACB=90°,∴∠ACE=13∠ACB=30°,∴∠A=60°,∴AB=BCsin60°=√3√32=4.故答案为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通过角的计算找出∠A=60°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将分别含有30°、45°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65°,则图中角α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140°##140度分析:如图,首先标注字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ADC,再利用对顶角的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如图,标注字母,由题意得:∠ACB=90°−65°=25°,∵∠A=60°,∴∠BDE=∠ADC=180°−60°−25°=95°,∵∠B=45°,∴α=∠B+∠BDE=45°+95°=140°.所以答案是:14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m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n个三角形.k边形没有对角线,则m+n+k的值为______.答案:10分析: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分成的三角形数是n-2,三角形没有对角线,依此求出m 、n 、k 的值,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对角线的数量m =6-3=3条;分成的三角形的数量为n =6-2=4个;k =3时,多边形没有对角线;m +n +k =3+4+3=10.所以答案是:10.小提示: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及分割成三角形个数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记忆:一个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 -3,分成的三角形数是n -2.1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平分线夹角(钝角)是 _____.答案:130°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BAC +∠ABC =10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1=12∠BAC ,∠3=12∠ABC ,从而可求得∠1+∠3=5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ACQ 是△ABC 的外角,且∠ACQ =100°,∴∠BAC +∠ABC =100°,∵AD 平分∠BAC ,BD 平分∠ABC ,∴∠1=12∠BAC ,∠3=12∠ABC ,∴∠1+∠3=12(∠BAC +∠ABC )=50°,∴∠D =180°﹣(∠1+∠3)=130°.所以答案是:13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各角之间的关系.15、如图,如图,∠A+∠B+∠C+∠D+∠E+∠F+∠G=________.答案:540°分析:连接BC、AD.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进行分析求解.解:如图,连接BC、AD.在四边形BCEG中,得∠E+∠G+∠ECB+∠GBC=360°,又因为∠1+∠2=∠3+∠4,∠5+∠6+∠F=180°,∠4+∠5+∠3+∠6=∠CAF+∠BDF,即∠1+∠2+∠5+∠6=∠CAF+∠BDF,所以∠CAF+∠B+∠C+∠BDF+∠E+∠F+∠G=540°,即∠A+∠B+∠C+∠D+∠E+∠F+∠G=540°.所以答案是:54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巧妙构造四边形,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解答题16、如图,AB CD,垂足为O,点P、Q分别在射线OC、OA上运动(点P、Q都不与点O重合),QE是∠AQP的平分线.(1)如图 1,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若直线QE交∠DPQ的平分线于点H.①当∠PQB=60°时,∠PHE= °;②随着点P、Q分别在OC、OA的运动,∠PHE的大小是否是定值?如果是定值,请求出∠PHE的度数;如果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2)如图 2,若QE所在直线交∠QPC的平分线于点E时,将△EFG沿FG折叠,使点E落在四边形PFGQ内点E′的位置,猜测∠PFE′与∠QG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45°;②∠PHE是一个定值,∠PHE=45°,理由见解析(2)∠PFE′+∠QGE′=90°,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POQ=90°,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邻补角的定义求出∠QPO=30°,∠AQP=12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求出∠EQP=60°,∠HPQ=15°,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②同①方法求解即可;(2)如图所示,连接EE′,先求出∠CPQ+∠PQA=27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PQ+∠EQP=135°,则∠PEQ=4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F=∠PEQ=45°,进而推出∠EFE′+∠EFE′=270°即可得到答案.(1)解:①∵AB⊥CD,∴∠POQ=90°,∴∠PQO+∠QPO=90°,∵∠PQB=60°,∴∠QPO=30°,∠AQP=120°,∵EQ平分∠AQP,PH平分∠QPO,∴∠EQP=12∠AQP=60°,∠HPQ=12∠QPO=15°,∴∠H=∠EQP−∠HPQ=45°,所以答案是:45;②∠PHE是一个定值,∠PHE=45°,理由如下:∵AB⊥CD,∴∠POQ=90°,∴∠PQO+∠QPO=90°,∴∠QPO=90°-∠PQO,∠AQP=180°-∠PQO,∵EQ平分∠AQP,PH平分∠QPO,∴∠EQP=12∠AQP=90°−12∠PQO,∠HPQ=12∠QPO=45°−12∠PQO,∴∠H=∠EQP−∠HPQ=45°;(2)解:∠PFE′+∠QGE′=90°,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连接EE′,∵AB⊥CD,∴∠POQ=90°,∴∠PQO+∠QPO=90°,∵∠CPQ+∠QPO=180°,∠PQA+∠PQO=180°,∴180°-∠CPQ+180°-∠PQA=90°,∴∠CPQ+∠PQA=270°,∵QE,PE分别平分∠PQA,∠CPQ,∴∠EPQ=12∠CPQ,∠EQP=12∠PQA,∴∠EPQ+∠EQP=12∠CPQ+12∠PQA=135°,∴∠PEQ=180°-∠EPQ-∠EQP=4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F=∠PEQ=45°,∵∠FEE′+∠EFE′+∠EE′F=180°=∠GEE′+∠EGE′+∠EE′G,∴∠FEG+∠FE′G+∠EFE′+∠EGE′=360°,∴∠EFE′+∠EFE′=270°,∵∠EFE′+∠PFE′=180°=∠EGE′+∠QGE′,∴∠PFE′+∠QGE′=360°−∠EFE′−∠EFE′=9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熟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得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A′的位置且A′与点C在直线AB的异侧,折痕为DE,已知∠C=90°,∠A=30°.(1)求∠1−∠2的度数;(2)若保持△A′DE的一边与BC平行,求∠ADE的度数.答案:(1)60°;(2)45°或30°分析:(1)先求出∠B的度数,在根据四边形内角和求出∠1+∠BFD的度数,由∠BFD=∠A′FE和∠A′的度数可求出答案.(2)分EA'∥BC和DA'∥BC两种情况讨论.当DA'∥BC时,先求出∠A′DA=90°,再根据折叠可得出∠ADE=45°;当EA'∥BC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ABC=60°,由(1)得出∠1=120°,再根据折叠可求出∠ADE的度数.解:(1)由折叠可知,∠A′=∠A=30°在△A′EF中,∠A′+∠2+∠A′FE=180°∴∠2=180°−∠A′−∠AFE=150°−∠A′FE在△ABC中,∠B=180°−∠C−∠A=60°在四边形BCDF中,∠1+∠C+∠B+∠BFD=360°∴∠1=360°−∠C−∠B−∠BFD=210°−∠BFD因为∠BFD=∠A′FE∴∠1−∠2=210°−150°=60°(2)①当DA′//BC时,∠ADA′=∠ACB=90°△ADE沿DE折叠△A′DE∴∠ADE=∠A′DE=12∠ADA′=45°②当EA′//BC时,∠2=∠ABC=60°由(1)知,∠1−∠2=60°,∴∠1=∠2+60°=120°,△ADE沿DE折叠△A′DE∴∠ADE=∠A′DE=12∠ADA′=(180°−∠1)=30°综上,∠ADE的度数为:45°或3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性质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AC,BD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C=90°,∠ABD+∠ADB=∠ACB,∠ADC=∠BCD.(1)求证:AD⊥AC;(2)探求∠BAC与∠A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BAC=2∠ACD;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的和差即可得;(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得∠BAC=90°−(∠BCD−∠ACD),再由题(1)的结论和∠ADC=∠BCD推出∠BCD=90°−∠ACD,联立化简求解即可得.(1)∵在ΔABC中,∠ABC=90°∴∠ACB+∠BAC=90°在ΔABD中,∠ABD+∠ADB+∠BAD=180°∵∠ABD+∠ADB=∠ACB∴∠ACB+∠BAD=180°,即∠ACB+∠BAC+∠CAD=180°∴∠CAD=90°∴AD⊥AC;(2)∠BAC=2∠ACD,理由如下:∵∠ABC=90°∴∠BAC=90°−∠ACB=90°−(∠BCD−∠ACD)由题(1)知,∠DAC=90°∴∠ADC=90°−∠ACD∵∠ADC=∠BCD∴∠BCD=90°−∠ACD∴∠BAC=90°−(90°−∠ACD−∠ACD)=2∠A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的和差,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八上数学 十一单元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八年级下册)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⑴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⑵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⑶三角形按边分类:⑷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练习: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7、2,则第三边的c 的取值范围是:5<c <9(知道5、9是如何得来的)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⑴∵AD 是△ABC 的高∴AD ⊥BC ∠ADC=∠ADB=90°⑵∵AD 是△ABC 的中线∴BD=DC=12BC BC=2BD=2DC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能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吗?四部分呢?…… 分得的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两个三角形底边的比是什么关系?⑶∵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底边和不相等三角形∴∠ABD=∠DBC=12∠ABC ∠ABC=2∠DBC=2∠ABD⑷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⑸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稳定性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等多边形都没有这种性质;4.与三角形有关的角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一个角是90°⑶直角三角形的符号是Rt△;⑷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有一个角等于90°。
5.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2+∠36.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n n2(—3) (n为多边形的边数)。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条。
7.多边形的内角和⑴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⑵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正多边形的边相等,角相等。
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①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②相关的名词:三角形的角(内角)、边、顶点、记法、读法。
③三角形的分类:两种分类方法(边、角)2.三边关系(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重点)数学表达式:3.高:①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②作法:③性质:④垂心:4.中线:①概念: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②作法:③性质:④重心:5.角平分线:①概念: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②作法:③性质:④内心:补充: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垂心、重心、旁心。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②证明:(掌握证明的过程即可)③应用:8.直角三角形:①概念:②性质:③判定:9.三角形的外角:①概念:②性质:10.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①内容:②证明:(掌握证明的过程即可)③应用:11.多边形:①概念: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②相关的名词:多边形的角(内角)、边、顶点。
12.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3.多边形的对角线:①概念: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②条数公式:14.正多边形:①概念: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②性质:③判定:15.多边形内角和:①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180°n-·180°。
即:W=(2)②推理过程:16.多边形的外角和:①内容: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②证明:(掌握证明的过程即可)。
新人教版_第十一章_三角形_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第十一章 三角形知识点总结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1课时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3.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三角形的 。
三角形的 。
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 ,b ,c ,则 或 。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 ,b ,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 -b |<c <a +b 要求会的题型: ①数三角形的个数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
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 不用比较三遍,只需比较一遍即可 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 ,b ,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 -b |<c <a +b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 三角形的高从△ABC 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 所在的直线 ,垂足为D ,那么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 。
2.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ABC 的顶点A 和它所对的对边BC 的 D ,所得的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 。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 的两个小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 的平分线与对边BC 交于点D ,那么线段AD 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 ;角的平分线是条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与长度为5的线段能组成四边形的是()A.1,1,1B.1,1,8C.1,2,2D.2,2,2答案:D分析:若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则三条较短边的和必大于最长边,由此即可完成.A、1+1+1<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B、1+1+5<8,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8,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C、1+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等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D、2+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大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线段最短,类比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任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因而较短的两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即可,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作三条线段的和大于第四条边,因而较短的三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即可.2、要得知作业纸上两相交直线AB,CD所夹锐角的大小,发现其交点不在作业纸内,无法直接测量.两同学提供了如下间接测量方案(如图1和图2):对于方案Ⅰ、Ⅱ,说法正确的是()A.Ⅰ可行、Ⅱ不可行B.Ⅰ不可行、Ⅱ可行C.Ⅰ、Ⅱ都可行D.Ⅰ、Ⅱ都不可行答案:C分析:用夹角可以划出来的两条线,证明方案Ⅰ和Ⅱ的结果是否等于夹角,即可判断正误方案Ⅰ:如下图,∠BPD即为所要测量的角∵∠HEN=∠CFG∴MN∥PD∴∠AEM=∠BPD故方案Ⅰ可行方案Ⅱ:如下图,∠BPD即为所要测量的角在△EPF中:∠BPD+∠PEF+∠PFE=180°则:∠BPD=180°−∠AEH−∠CFG故方案Ⅱ可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本题的突破点是用可画出夹角的情况进行证明3、刘零想做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6cm和8cm的细木条,需要将其中一根木条分为两段,如果不考虑损耗和接头部分,那么可以分成两段的是()A.6cm的木条B.8cm的木条C.两根都可以D.两根都不行答案:B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答案.解: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应把8cm的木条截成两段,如将8cm的线段分成3cm和5cm或4cm和4cm,所截成的两段线段之和大于6,所以,可以,而6cm的线段无论如何分,分成的两段线段之和都小于8,所以,不可以.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如图,若干个全等的正五边形排成圆环状,图中所示的是前3个正五边形,要完成这一圆环还需正五边形的个数为()A.10B.9C.8D.7答案:D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求出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再延长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这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完成这一圆环需要的正五边形的个数,然后减去3即可得解.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540°÷5=108°,∴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180°−108°=72°,如图,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点O,则∠1=180°−2×72°=36°,360°÷36°=10,∵已经有3个五边形,∴10−3=7,即完成这一圆环还需7个五边形.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求出这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需要减去已有的3个正五边形.5、已知△ABC中,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连接DE、BE、DC,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S△ADES△ABC =ADABB.S△ADES△ABC=AEACC.S△ADCS△ABC =ADABD.S△ADES△EDC=AEAC答案:C分析:A选项,设点E、C到AB的距离分别为ℎ1,ℎ2,则ℎ1<ℎ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B选项设点D、B到AC的距离分别为x,y,则x≠y,x<y,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C选项,设点C到AB距离为h,△ADC=12AD⋅ℎ,S△ABC=12AB⋅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D选项,设点D到AC距离为ℎ3,则S△ADE=12AE⋅ℎ3,S△EDC=12CE⋅ℎ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A选项:设点E、C到AB的距离分别为ℎ1,ℎ2,则ℎ1<ℎ2,S△ADE=12AD⋅ℎ1,S△ABC=12AB⋅ℎ2,∴S△ADES△ABC =12AD⋅ℎ112AB⋅ℎ2=AD⋅ℎ1AB⋅ℎ2≠ADAB,故A错误;B选项:设点D、B到AC的距离分别为x,y,则x≠y,x<y,S△ADE=12AE⋅x,S△ABC=12AC⋅y,S△ADES△ABC=12AE⋅x12AC⋅y=AE⋅xAC⋅y≠AEAC,故B错误;C选项:设点C到AB距离为h,△ADC=12AD⋅ℎ,S△ABC=12AB⋅ℎ,∴S△ADCS△ABC =12AD⋅ℎ12AB⋅ℎ=ADAB,故C正确;D选项:设点D到AC距离为ℎ3,则S△ADE=12AE⋅ℎ3,S△EDC=12CE⋅ℎ3,∴S△ADES△EDC =12AE⋅ℎ312CE⋅ℎ3=AECE=AEAC−AE≠AEAC,故D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的计算,掌握三角形的高的定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16边形,那么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为()A.15或16或17B.15或17C.16或17D.16或17或18答案:A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当截线不经过多边形的顶点时,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时,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两个顶点时,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得答案.解:如图,当截线不经过多边形的顶点时,被截后的多边形比原多边形增加一条边,所以当被截后的多边形为16边形,则原多边形为15边形,如图,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时,被截后的多边形与原多边形边数相同,所以当被截后的多边形为16边形,则原多边形为16边形,如图,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两个顶点时,被截后的多边形比原多边形少一条边,所以当被截后的多边形为16边形,则原多边形为17边形,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用直线截多边形的一个角后,被截后的多边形的边数与原多边形的边数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清晰的分类讨论.7、当n边形边数增加2条时,其内角和增加()A.180°B.360°C.540°D.720°答案:B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新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2.(n+2−2)•180−(n−2)•180=36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内角和就增加180度.8、在△ABC中,∠A=12∠B=13∠C,则△ABC为()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等腰答案:B分析:根据∠A=12∠B=13∠C分别设出三个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列出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得出答案.∵∠A=12∠B=13∠C∴可设∠A=x,∠B=2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x+2x+3x=180°解得:x=30°∴∠A=30°,∠B=60°,∠C=90°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选择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基本概念.9、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 )A.35°B.95°C.85°D.75°答案:C分析:根据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得出∠ACD=12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即可求解.解:∵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A=∠ACD-∠B=120°-35°=8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0、能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的例证图是().A.B.C.D.答案:C分析:先将每个图形补充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解:A、如图1,∠1是锐角,且∠1=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2,∠2是锐角,且∠2=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图3,∠3是钝角,且∠3=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4,∠4是锐角,且∠4=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A+∠B+∠C+∠D+∠E=______.答案:180度##180°分析:如图,连接BC,记CD,BE的交点为G,先证明∠D+∠E=∠GBC+∠G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解:如图,连接BC,记CD,BE的交点为G,∵∠D+∠E=180°−∠DGE,∠GBC+∠GCB=180°−∠BGC,∠DGE=∠BGC,∴∠D+∠E=∠GBC+∠GCB,∴∠A+∠ABG+∠GBC+∠GCB+∠ACG=180°,∴∠A+∠ABG+∠ACG+∠D+∠E=180°,所以答案是:18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构建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点D在△ABC的边BA的延长线上,点E在BC边上,连接DE交AC于点F,若∠DFC=3∠B=117°,∠C=∠D,则∠BED=________.答案:102°分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数.解:∵∠DFC=3∠B=117°,∴∠B=39°,设∠C=∠D=x°,39+x+x=117,解得:x=39,∴∠D=39°,∴∠BED=180°−39°−39°=102°.所以答案是:102°.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3、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若BD=2,CD=1,则DE的长为______.答案:0.5或1.5分析:根据题意作出草图,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解: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BD=2,CD=1,如图,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C=BD−CD=1∴DE=BD−BE=BD−12BC=2−12=32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C=BD+DC=2+1=3∴BE=12BC=32∴DE=BD−BE=2−32=12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CD=0,不合题意,所以答案是:12或32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关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4、一个多边形外角和是内角和的29,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 答案:11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为(n −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n 的值. 解:根据题意可得:29×(n −2)×180°=360°, 解得:n =11 ,所以答案是:11.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以及外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型.记忆理解并应用这两个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C 中,∠A =60°,∠B =40°,DE ∥BC ,则∠AED 的度数是______.答案:8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 =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答案.∵∠A =60°,∠B =40°,∴∠C =180°﹣∠A ﹣∠B =80°,∵DE ∥BC ,∴∠AED =∠C =80°,所以答案是:80°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行线的性质,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多1,AB与AC的和为11(1)求AB、AC的长;(2)求BC边的取值范围.答案:(1)AB=6,AC=5(2)1<BC<11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BD=CD.所以△ABD和△ADC的周长之差也就是AB与AC的差,然后联立关于AB、A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1)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ADC的周长=(AB+AD+BD)−(AC+AD+CD)=AB−AC=1,即AB−AC=1①,又AB+AC=11②,①+②得:2AB=12,解得AB=6,②−①得:2AC=10,解得AC=5,∴AB和AC的长分别为:AB=6,AC=5;(2)∵AB=6,AC=5;∴1<BC<1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ABC中,CD平分∠BCA,E为CD延长线上一点,EF⊥AB于点F,已知∠ACB=70°,∠E= 30°.求∠A的度数.答案:25°分析:利用垂直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DF,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出∠CDB,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CB,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解:∵EF⊥AB,∴∠EFD=90°,又∵∠E=30°,∴∠EDF=180°−∠E−∠EFD=60°,∴∠CDB=∠EDF=60°.∵CD平分∠BCA,∠ACB=70°,∴∠DCB=12∠ACB=12×70°=35°.∴∠B=180°−∠CDB−∠DCB=180°−60°−35°=85°,∴∠A=180°−∠B−∠ACB=180°−85°−70°=25°,即∠A的度数为25°.小提示: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如图,在△ABC中,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AC=α,∠B=β(α>β).(1)若α=70°,β=40°,求∠DCE的度数;(2)试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DCE的度数_________.答案:(1)∠DCE=15°(2)α−β2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B的值,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CE.(2)由(1)的解题思路即可得正确结果.(1)解:∵∠BAC=70°,∠B=40°∴∠ACB=180°−(∠BAC+∠B)=180°−(70°+40°)=70°,∵CE是∠ACB的平分线,∴∠ACE=12∠ACB=35°.∵CD是高线,∴∠ADC=90°,∴∠ACD=90°−∠BAC=20°,∴∠DCE=∠ACE−∠ACD=35°−20°=15°.(2)解:∵∠BAC=α,∠B=β∴∠ACB=180°−(∠BAC+∠B)=180°−(α+β),∵CE是∠ACB的平分线,∴∠ACE=12∠ACB=12×[180°−(α+β)]=90°−α+β2.∵CD是高线,∴∠ADC=90°,∴∠ACD=90°−∠BAC=90°−α,∴∠DCE=∠ACE−∠ACD=90°−α+β2−90°+α=α−β2.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高线以及角的转换,掌握角平分线,高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上册11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1. 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3.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要求会的题型:①数三角形的个数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最小两边之和>第三边)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第2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 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的平分线与对边BC交于点D,那么线段AD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角的平分线是条射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知识点复习及习题练习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框架【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连。
2、基本概念: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表示方法:AB(c)、BC(a)、AC(b)内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表示方法:∠A、∠B、∠C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表示方法:A、B、C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夹边、夹角、对边、对角3、数三角形个数技巧1)按组成三角形的图形个数来数(如单个三角形、由2个图形组成的三角形……最后求和)2)从图中的某一条线段开始,按一定的顺序找出能组成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3)先固定一个顶点,再变换另外两个顶点,找出不共线的三点共有多少组。
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B、由三条直线组成图形叫三角形C、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D、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右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6B、7C、8D、93、如右图所示:(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把它们一一写出来。
(2)写出△ABD的三个内角。
(3)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4)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分类】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练: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判断2、若△ABC三边长分别为m,n,p,且| m - n |+( n - p)2= 0 ,则这个三角形为()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4、根据下列所给条件,判断△ABC的形状(若已知的是角,则按角的分类标准去判断;若已知的是边,则按边的分类标准去判断)(1)∠A=45°,∠B=65°,∠C=70°;(2)∠C=90°;(3)∠C=120°;(4)AB=BC=4,AC=5.【三边的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 + c > a;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 - c < a。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BAC=∠EDF=90°,∠E=45°,∠C=30°,AB与DF交于点M.若BC//EF,则∠BMD的大小为()A.60°B.67.5°C.75°D.82.5°答案:C分析:根据BC//EF,可得∠FDB=∠F=4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由图可得∠B=60°,∠F=45°,∵BC//EF,∴∠FDB=∠F=45°,∴∠BMD=180°−∠FDB−∠B=180°−45°−60°=7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如图,直角三角形有:△ABC、△ABD、△ACD.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是关键,要做到不重不漏.3、如果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那么这个多边形有()条对角线.A.20B.27C.35D.44答案:C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可以表.示成n(n−3)2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4×360°,解得n=10.10×(10-3)÷2=35(条).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方程的思想.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及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公式.4、如图,一束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在放置于地面的正六边形上,若∠1=19°,则∠2的度数为()A.41°B.51°C.42°D.49°答案:A分析:先求出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120°,每个外角等于60°,∴∠FAD=120°-∠1=101°,∠ADB=60°,∴∠ABD=101°-60°=41°∵光线是平行的,∴∠2=∠ABD=41°,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正六边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将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EDF如图放置(其中∠A=60°,∠F=45°),使点E落在AC边上,且ED//BC,则∠AEF的度数为( )A.145°B.155°C.165°D.170°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2,然后根据∠CEF=∠DEF -∠2计算出∠CEF,即可求出∠AEF.解:∵∠A=60°,∠F=45°,∴∠1=90°-60°=30°,∠DEF=90°-45°=45°,∵ED∥BC,∴∠2=∠1=30°,∠CEF=∠DEF-∠2=45°-30°=15°,∴∠AEF=180°-15°=16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B=20,AC=18,AD为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1B.2C.3D.4答案:B分析:利用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在△ABC中,AD为中线,∴BD=CD.∵C△ABD=AB+BD+AD,C△ACD=AC+CD+AD,∴C△ABD−C△ACD=AB−AC=20−18=2.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明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运用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的差是解本题的关键.7、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2B.∠2=∠3C.∠3=∠4D.∠1=∠5答案: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进行判断.解:A、∵∠1与∠2是对顶角,∴∠1=∠2,本选项说法正确;B、∵AD与AB不平行,∴∠2≠∠3,本选项说法错误;C、∵AD与CB不一定平行,∴∠3≠∠4,本选项说法错误;D、∵CD与CB不平行,∴∠1≠∠5,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应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意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8、在△ABC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差,则()A.必有一个角等于30°B.必有一个角等于45°C.必有一个角等于60°D.必有一个角等于90°答案:D分析:先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x,y,则可得第三个角(180°-x-y),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答案.设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x,另一个角为y,则第三个角为(180°-x-y),则有三种情况:①x=|y−(180°−x−y)|⇒y=90∘或x+y=90∘②y=|x−(180∘−x−y)|⇒x=90∘或x+y=90∘③(180∘−x−y)=|x−y|⇒x=90∘或y=90∘综上所述,必有一个角等于90°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下列多边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D分析: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直接得出答案.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具有不稳定性,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特性,牢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小亮同学用绘画的方法,设计的一个正三角形的平面镶嵌图,其中主要利用的是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如果整个镶嵌图△ABC的面积为7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5B.26C.30D.39答案:B分析:正ΔABC中有多种图形,将不规则图形拆分后,可归结为四种图形,每种图形都可划分为面积最小的正三角形的组合,最后正ΔABC全部由小正三角形组成,根据阴影部分小正三角形的个数所占全部小正三角形个数比例与面积相乘即可得出答案.如图所示,将不规则部分进行拆分,共有四种图形:正六边形、较大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小正三角形;其中一个正六边形可以分成6个小正三角形,较大正三角形可以分成4个小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6个小正三角形,由图可得:正六边形有13个,可分成小正三角形个数为:13×6=78(个);较大正三角形有26个,可分成小正三角形个数为:26×4=104(个);平行四边形有5个,可分成小正三角形个数为:5×6=30(个);小正三角形个数为13个;∴一共有小正三角形个数为:78+104+30+13=225(个),∴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75×78=26,225故选:B.小提示:题目主要考查创新思维,将其进行分类分解是解题难点.填空题1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B=3,AC=4,BC=5,则AD=______.答案:2.4分析:根据面积相等可列式12AB·AC=12BC·AD,代入相关数据求解即可.解:∵AB⊥AC,AD⊥BC,∴12AB·AC=12BC·AD∵AB=3,AC=4,BC=5,∴AD=AB·ACBC =125=2.4故答案諀:2.4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等积关系求线段的长,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射线AB与射线CD平行,点F为射线AB上的一定点,连接CF,点P是射线CD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端点C),将△PFC沿PF折叠,使点C落在点E处.若∠DCF=62°,当点E到点A的距离最大时,∠CFP=_____.答案:59°##59度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当E落在AB上时,AE距离最大,利用AB∥CD且∠DCF=62°,得到∠CFA=62°,再根据折叠性质可知:∠EFP=∠CFP,利用补角可知∠EFP+∠CFP=118°,进一步可求出∠EFP=∠CFP=59°.解: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当E落在AB上时,AE距离最大,如图:∵AB∥CD且∠DCF=62°,∴∠CFA=62°,∵△PCF折叠得到△PEF,∴∠EFP=∠CFP,∵∠EFP+∠CFP=118°,∴∠EFP=∠CFP=59°.所以答案是:59°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补角,角平分线,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当E落在AB上时,AE距离最大,再解答即可.13、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而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此三角形的_________心.答案:重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即可求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此三角形的重心;所以答案是:重.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14、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D的周长比△CBD的周长多_____.答案:2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得到AD=D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解:∵BD是△ABC的中线,∴AD=DC,∴△ABD的周长-△CBD的周长=(AB+AD+BD)-(BC+DC+BD)=AB-BC=5-3=2(cm),∴△ABD的周长比△CBD的周长多2cm,所以答案是:2cm.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15、如图,孔明在驾校练车,他由点A出发向前行驶200米到B处,向左转45°.继续向前行驶同样的路程到C 处,再向左转45°.按这样的行驶方法,回到点A总共行驶了 __.答案:1600米##1600m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汽车所走的路程正好是一个外角为45°的多边形的周长,求出多边形的周长即可.解:根据题意得:360°÷45°=8,则他走回点A时共走的路程是8×200=1600(米).故回到A点共走了1600米.所以答案是:1600米.小提示:本意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解答题16、如图,已知在△ABC中,∠B=30°,∠C=50°,AE是BC边上的高,AD是∠BAC的角平分线,求∠DAE的度数.答案:1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E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解:∵∠B=30°,∠C=50°,∴∠BAC=180°-∠B-∠C=100°,∵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D=1∠BAC=50°,2∵AE是BC边上的高,∴∠AEB=90°,∴∠BAE=90°-∠B=60°,∴∠DAE=∠BAE-∠BAD=1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AD是△ABE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BC⊥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C,点F在AB上,连接EF交AD于点G.(1)若2∠1+∠EAB=180°,求证:EF∥BC;(2)若∠C=72°,∠AEB=78°,求∠CB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24°分析:(1)先根据AD是△ABE的角平分线得出∠EAB=2∠GAF,,再由2∠1+∠EAB=180°得出∠AGF+∠GAF=90°,进而可得出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1)证明:∵AD是△ABE的角平分线,∴∠EAB=2∠GAF,∵2∠1+∠EAB=180°,∴2∠1+2∠GAF=180°,∵∠1=∠AGF,∴2∠AGF+2∠GAF=180°,∴∠AGF+∠GAF=90°,∴∠AFG=90°,∵BC⊥AB,∴∠AFG=∠ABC==90°,∴EF∥BC;(2)解:∵∠C=72°,∠ABC==90°,∴∠CAB==90°-∠C==90°-72°==18°,∴∠EAB=2∠CAB=36°,∵∠AEB=78°,∴∠ABE==180°-(∠AEB+∠EAB)==90°-(78°+36°)==66°,∴∠CBE=90°-∠ABE==90°-66°==24°.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及三角形的内外角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在一个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比相邻外角的3倍还大20°.(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若将这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答案:(1)9;(2)1080º或1260º或1440º.分析:(1)设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则与其相邻的内角等于3x+20°,根据内角与其相邻的外角的和;是180°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求出此多边形的边数为360°x(2)剪掉一个角以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1条,也可能减少了1条,或者不变,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1)设每一个外角为x,则与其相邻的内角等于3x+20°,∴180°−x=3x+20°,∴x=40°,即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40°,∵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多边形的外角个数为:360°=9,4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2)因为剪掉一个角以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1条,也可能减少了1条,或者不变,①若剪去一角后边数减少1条,即变成8边形,∴内角和为(8−2)×180°=1080°,②若剪去一角后边数不变,即变成9边形,∴内角和为(9−2)×180°=1260°,③若剪去一角后边数增加1,即变成10边形,∴内角和为(10−2)×180°=1440°,∴将这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或1260°或144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角形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二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AB,BE⊥CA,则CD·AB=BE·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AB CED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 ·CB=CD ·AB ; (2)∠1=∠B ,∠2=∠A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 ”“SSA ”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会用尺规完成“SAS ”、“ASA ”、“AAS ”、“SSS ”、“HL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 一举多得;③ 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 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A BCD 12(2)已知角平分线.(若BD是角平分线)BC的中线)(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是(5)其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十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一)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基本元素1、三个顶点:点A、点B、点C2、三个内角:∠A、∠B、∠C3、三条边(1)表示方法①线段AB、AC、BC②a(∠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b、c(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数学语言:a+b>c,a+c>b,b+c>a。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数学语言:a−b<c,a−c<b,b−c<a。
③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即可。
4、三角形的表示方法: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之后,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了。
二、三角形的分类(一)按边分类1、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1)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按角分类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三、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三角形的高1、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所对的边所在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这条边上的高。
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 的边BC上的高,记作AD∠BC于点D。
3、几何语言(1)AD是三角形的边BC上的高。
(2)AD⊥BC于点D。
4、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1)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及其交点都在三角形内部。
(2)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两条直角边重合,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 三角形》期末复习
《第十一章 三角形》期末复习一一、知识点复习 (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1)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① 三角形有三条线段②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③ 首尾顺次相接 (2)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注: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1F EDCBA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1)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第十一章三角形
知识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
的线段叫做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简称.如图以A、B、C 为顶点的三角形ABC,可以记作_______,读作.△ABC的三边,有时也用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CA 用表示,顶
点C 所对的边AB 用表示.
2.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_____.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_______.
3.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另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___,腰和底的夹角叫做____.如右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那么腰是___,底是____,顶角是____,底角是_____.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
(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a,b,c,
则。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5.三角形的高
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 D叫做△ABC的边BC上的.如图⑴,A D是△ABC的高,则A D⊥.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
6.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 D叫做△ABC的边BC上的.如图⑵,A D是△ABC的中线,则B D==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AC的平分线A D,交∠BAC的对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 D叫做△ABC的.如图⑶,A 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 D=∠.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角的平分线是条。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
8.三角形具有性
9.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
1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与三角形的形状无关。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加为90°)。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
12.三角形外角的意义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
做。
1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相邻的内角。
即∠1 +∠4 = 18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即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即或
14.两个基本图形
(1)(2)
15.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求法和三角形稳定性。
(1)如图1:C△A BC=A B+B C+A C或。
(2)如图2:AD 为高,
(3)如图3:△A B C中,∠A C B=90°,C D为A B边上的高,则
有:
1 1
S△A BC=·A B·C D=·A C·B C即:A B·C D=A C·B C
2 2
2
4
13
知识点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多边形的概念
在平面中,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
多边形的边与它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
做。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
一个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为条,其所有的对角线条数为.
2.凸多边形
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多边形的其它边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
3.正多边形
各角相等,各边相等的多边形叫做。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除了三角形以外,因为若三角形的三内角相等,则必有三边相等,反过来也成立)4.n 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n 边形的内角和为
5.n 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与多边形的形状和边数无关。
6.一个n 边形的对角线有条,过n 边形一个顶点能作出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了个三角形。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个外角的度数的总和为13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例 2 下列各组三条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三线段之比为1:2:3 B 、a + 1 ,a + 2 ,a + 3(a﹥0)
C、5cm ,6 cm ,10 cm
D、3cm ,4 cm ,9 cm
例3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 和6,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24
B、30
C、24 或30
D、以上都不对
例4、如图AD、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中线,AB=6㎝,AC=8㎝,BC=10㎝,∠B A C=90°,试求:(1)AD 的长;(2)△ABE 的面积;(3)△ACE 与△ABE 的周长的差。
练习题: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钝角三角形有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
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它的。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cm 和 8cm,则它的周长是。
3.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根木条。
1
4.在△A B C中,若∠A=∠C=∠B,则∠A=,∠B=,这个三角形
3
是。
5、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 5 和 7,则第三条边a 的取值范围是。
6、△A B C中,∠A=50°,∠B=60°,则∠C=。
7、将一个三角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
8、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 m,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周
长之差为2c 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9、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⑴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 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⑵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cm 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10、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填空:
1 1
⑴BE==;⑵∠BAD ==;
2 2
⑶∠AFB == 90 ; ⑷S∆ABC =.
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12、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且∠1=∠2,∠3=∠4,∠BAC=60°,求∠DAC 的度数.
13、如图,A B∥C D,点P是A D上一点,∠1=∠2,∠3=∠4,那么P B与P C有何位置
关系?为什么?
C
A
B
4 1
3 2
P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