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EDLVO理论及应用_郭玲香

合集下载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摘要:基于破碎过程和破碎机理,指出了分级破碎技术节能的原因;从降低系统能耗的角度出
发,分析了分级破碎设备的系统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的优化准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设备设计 的关键技术。为开发高效、低能耗大型分级破碎设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分级破碎技术;节能;三级破碎过程;系统参数;运转参数
中图分类号:TD941+.4
本试验选用的主乳化剂用量占柴油用量的 10%,并以正戊醇作助乳化剂,通过大量的浮选试 验,考察了各种组分的浮选效果,从而最终找到了 合适的微乳化配方。
2 浮选试验
2.1 浮选药剂选择试验 2.1.1 两种乳化剂复配的微乳液浮选试验
分别用A1与PJ、Al与A2、PJ与RM、PJ与 A2复配的微乳液作捕收剂(用量0.3kg/t)进行
第2期
1Q!!生兰旦




垦Q垒兰 £垦兰!垒堡垒!!Q堕 !垦鱼坚型Q垦Q堡羔

文章编号:1001—3571(2011)02—0024—03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No.2
垒£!:!Q!!
郭美玲,朱书全,贺兰鸿,张华文,吴 鹏,杨 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关键词:煤泥;浮选;微乳液;精煤灰分;精煤产率;药剂用量
中图分类号:TD943+.1
文献标志码:A
煤泥浮选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煤颗粒表面的疏 水性,增大煤颗粒与杂质表面性质差异’1 o。浮选 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早已证明,药剂在调节矿物的 可浮性、提高气泡矿化过程的选择性和浮选速度等 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浮选药剂的研究 和正确选用一直为人们所重视¨o。目前,市场上 传统浮选药剂对细粒级煤泥的分选效率差,而一些 新研制的兼起泡与捕收性能的复合药剂和乳化捕收 剂又普遍存在着捕收性差的问题。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悬浮液悬浮液的流变性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悬浮液悬浮液的流变性

产试样)所得的结果见表 3-9。 表 3-9 马家沟选煤厂浮选尾矿悬浮液在不同密度时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得的粘度值 悬浮液密度(kg/cm ) 粘度(cp) -1 切变率(s )
3
1150 2.13 29146
1220 2.79 26588
1300 10.67 23176
1356 40.45 2410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悬浮液悬浮液的流变性
重悬浮液选煤过程中,小粒级物料的分离(上浮或下沉)时,所受的阻力与悬浮液的粘 滞阻力有关。表征粘滞阻力的特征是粘度。因此,粘度是悬浮液流变特性的主要参数,也是 影响小粒级物料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 1. 悬浮液流变粘变 液体流动时,其内部质点沿流层间的接触面相对运动,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流体的 粘性。流体因为具有粘性而对流动呈现出阻力,维持流体的流动,就需要有供给流体一定的 能量。所以,粘性是流体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如图 3-1 所示,在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流体。上平板以速度υ随平板运动,附着在板上的 薄层流体质点也在以速度υ随平板运动。 下平板固定不动, 附着于下板的薄层流体点的速度 为零。此时,从下平板到上平板之间有许多流层,其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υ。上层流体流动 较快,下层流动较慢,上面流体层中的质点与下面流体层中的质点在接触面上滑动,从而使 上下两流层之间生产内摩擦力。这样,内摩擦力阻止层流之间做相对运动,表征为阻止流体 的变形。 为了使上平板能以速度υ运动, 克服流层间的内摩擦力, 维持两平板间流体的流动, 需要施于上平板一力,设为 P,流体层间接触面上的内摩擦力设为 T,则 P=T。平板与流体 相接触的面积设为 A,则内摩擦切应力 τ =
v =
µ

(3-10)
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悬浮液在粘滞系数不是一个定值。所以,常用分散体系的流变特性, 即变形与负载的关系来描述。用切变率(法线方向的流速梯度)与切应力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分散体系的流变特性时,该曲线称为流变曲线。相应的粘滞系数,即斜率,称为流变粘度。 流变曲线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如图 3-5 所示: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第六讲第六章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煤泥水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的性质不仅与煤泥水中颗粒的多少、粒度分布、密度大小、矿物组成等有关,也与体系的pH值和水的硬度、粘度、浓度等有关。

对煤泥水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和工艺性质的研究,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只不过前者偏重于基础研究,后者更注重于实际生产过程。

本章对煤泥水体系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了论述,分析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还对某些基本性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些描述对其他细粒与水混合物也是同样适用的。

6.1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6.1.1煤泥水的浓度及测定(一) 煤泥水的浓度及其表示法的换算煤泥水的浓度是湿法选煤过程中表示煤泥和水混合物中煤泥和水(固体和液体)数量比值的一个重要参数。

选煤各工艺环节的入料或产品均为不同比例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煤泥水处理的许多作业,如脱水、浓缩、澄清等就本质上说就是改变入料或产品的浓度(在某些情况下浓度就是产品的水分)。

在湿法选煤过程中,大多数环节都要掌握浓度的变化,作为控制和调整参数的依据。

而对某些环节而言,浓度更是必须严格控制和掌握的最终指标,在选煤厂设计时,浓度也是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流程计算和管道校核的依据。

煤泥水的浓度作为煤泥和水混合物中煤泥和水数量比值的重要参数,和其他悬浮液浓度一样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称为体积浓度或体积稠度;另一种是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质量与悬浮液质量或水的质量比值,称为质量浓度或质量稠度。

从理论上说,煤泥水的浓度用体积表示比用质量表示更准确些,但测定不方便,为计算和测定的方便,通常采用质量表示法。

常用的浓度表示有固体质量百分数(百分浓度)、液固比、固体含量等。

1. 固体质量百分数(又称百分浓度)固体质量百分数表示煤泥水中固体煤泥质量占煤泥水总质量的百分数,常用C表示。

其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用煤泥水、固体煤泥质量计算()%100⨯+==W T T Q T C (6-1-1) 式中 T ——煤泥水中固体煤泥质量,g;W ——煤泥水中水的质量,g;Q ——煤泥水总质量,g,Q =T+W 。

蒙脱土悬浮液体系流变性研究

蒙脱土悬浮液体系流变性研究
LIU De2xin , YUE Xiang2an , HOU Ji2rui ( Re search Center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Beijing 102200 , China)
Abstract : In this article , the rheolo gical behaviors of two typ e s of mo ntmorillo nite susp ensio ns , such a s Na2Mo ntmorillo nite and Ca2Mo ntmorillo nite , at vario us weight co ntent s in distilled water were inve stigated by using Thermo2HAAKE VT550 rheo meter. The exp erimental re sult s show that the rheolo gical prop ertie s of mo ntmorillo nite susp ensio n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power equatio n ( τ = Kγn ) . Structural visco sity and thixotropy for Na2Mo ntmorillo nite are better than Ca2Mo ntmorillo nite . Electro2visco us effect ha s been regarded a s o ne of the major factors of no n2Newto nian behaviors of the susp ensio n of charged p article . The rheolo gy of susp ensio ns can be quantitatively related to electric and thermo dynamic prop ertie s of in2 terface . The change of visco sity , structural thixotropy and fo undatio n of rheolo gic mo del provide exp eri2 mental evidence for evaluating , pro gno sticating and altering the technical p erformance of co ating. Keywords : mo ntmorillo nite susp ensio ns ; electro2visco us effect ; electrolytic co nductivity ; rheolo gic behav2

DLVO理论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

DLVO理论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

DLVO理论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
作者:张裕书, 闫武, 龚文琪
作者单位:张裕书(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 610041), 闫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 610041), 龚文琪(武汉
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1.顾帼华.锁军.柳建设.钟素姣.GU Guo-hua.SUO Jun.LIU Jian-she.ZHONG Su-jiao黄铁矿微生物浸出体系中的表面热力学和扩展DLVO理论[期刊论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8)
2.张明青.刘炯天.王永田.ZHANG Ming-qing.LIU Jiong-tian.WANG Yong-tian水质硬度对煤泥水中煤和高岭石颗粒分散行为的影响[期刊论文]-煤炭学报2008,33(9)
3.唐艳军.李友明.薛国新.TANG Yan-jun.LI You-ming.XUE Guo-xin改性纳米CaCO3分散体系稳定性和扩展DLVO理论[期刊论文]-中国造纸学报2010,25(2)
4.张波.刘洪来.Hu Ying.胡英带同种电荷胶体颗粒间的相互吸引[期刊论文]-化学进展2001,13(1)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221401.aspx。

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EDLVO理论及应用_郭玲香

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EDLVO理论及应用_郭玲香

的。

因此,在图4和图5的两条等ΔB线上,α值是相同的。

如改变P C的值做实验,当P C增大,α的值也相应增大。

由于P C变化不大,在一级近似上可视精矿率不变。

在这一推断下,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处理量与其所内含的产量是成正比的。

本文以处理量为变量进行的分析和结论,同样应适用于以精产量为变量的情况。

即是说,在产品质量标准不变的前提下,以处理量为变量所得到的最佳参量配置就是以产量为变量所得到的最佳参量配置。

参考文献〔1〕 R.G erber and R.Birss,High 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England Research Studies Press,1983〔2〕 Y.J.Yu,H.L.Nan etc,Feasibility study on kaolin clay pu2 rification and coal desulphurization by superconducting HGMS,Cryogenics》Vol.30,September Supplement1990,(收稿日期 1999年4月10日)〔作者简介〕南和礼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EDL VO理论及应用郭玲香(太原理工大学・030024) 欧泽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21008)胡明星(东南大学・上海 210000) 摘 要 阐述了EDLVO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计算了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颗粒间的作用能。

煤是天然疏水性矿物,煤粒表面间的疏水吸引力对颗粒的凝聚起主导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EDLVO理论综合考虑颗粒间的各种相互作用能,能够很好地说明细粒煤的凝聚与分散行为。

关键词 煤泥水 颗粒 相互作用 EDLVO理论EDL V O THEOR Y AN D ITS APPL ICATION IN COALSL URR Y SUSPENSIONGuo Lingxia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Ou Zeshe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Hu Mingxing(S outheast University)Abstract:Not onl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DLVO theory has been expounded,but also the every kind interaction of fine coal particles in coal slurry suspension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Coal has the character of nat2 ural hydrophobicity,and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cles is a decisive factor to the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 in hydrophobic suspension.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EDLVO theory can explain suc2 cessfully the aggregation or dispersion of fine coal particles.K eyw ords:Coal slurry,Particle,Interaction,EDLVO theory 近十几年来,化学工作者发现在亲水或疏水胶体粒子间存在某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力,对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提出了EDLVO理论〔1〕。

DLVO理论要点

DLVO理论要点

胶粒间的长程 van der Waals 引力
Keeson 力:
Debye 力:
London 力:
由 Hamaker 结果:
颗粒间的静电斥力
颗粒的表面电荷 颗粒通过不同途径常能得到电荷。 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 在颗粒-溶液界面上即产生扩散双电层。 当它们互相接近, 两个双电层相互重叠,即产生静电斥力,相应的静电位能随距离的变化为:
理论考虑
高分子稳定胶体的理论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 高分子与颗粒表面的相互作用; 2) 高分子与分散介质的相互作用; 3) 高分子与高分子的相互作用; 4) 高分子在表面的各种形态,如队列、环形、尾形等; 5) 不仅分析位能变化,还要分析由于构型变化以及高分子链的弹性所引起的熵变的贡献。
胶体系统的破坏

e 为溶剂电容率,Z 为溶液中离子的电荷数,M 为表面电势。此式为正值,随距
离增大呈指数衰减。 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颗粒互相远离,有利于稳定
胶粒双电层重叠时的静电斥力
的影响因素:
(1) 电解质浓度:n0, n0
1/2
(2) 反离子价数 z: z
(3) 粒子距离: UR exp(-2d)
聚沉的原因 胶体系统失稳,颗粒絮凝或聚结造成沉淀,称为聚沉。 当颗粒间距处于 Em1 时,形成稳定的缔合体。 聚沉决定于能垒 Eb 的高低 造成聚沉的因素 (1)电解质 对于静电稳定胶体,电解质是最敏感的因素。 对于高分子保护胶体,必须加大量电解质才能使之破坏,其机制主要是盐析作用。 (2)絮凝剂 除了电解质外,常用的还有高分子物质包括高分子电解质,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 通过在不同颗粒间的成桥作用或将已吸附的高分子物质取代,而使高分子保护胶体失稳。 (3) 温度 通常升高温度加强了颗粒间的碰撞,将加速聚沉。 对于高分子稳定胶体,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 聚沉值 电解质使溶胶聚沉的能力: 一定的条件下使一定量溶胶在规定时间内引起聚沉所需的电解质浓度,mmol×L-1。

悬浮填料法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悬浮填料法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懸浮填料法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悬浮填料法(Suspended soil method)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一种或多种适宜的填料悬浮在涉及地下水的污染区域中,以吸附并稳定有害污染物,从而减少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悬浮填料法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悬浮填料法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污染修复技术,其成功应用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填料。

常见的填料包括活性炭、氧化铁、氧化铝等,其选择应根据目标污染物的化学特性和污染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搭配。

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吸附目标污染物,提高修复效果。

此外,填料还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以确保长期的修复效果。

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悬浮填料法的应用主要分为直接注入和井筒加装两种方式。

直接注入方法适用于泥质和砂质土壤,通过向污染区域注入填料悬浮液,使其与地下水混合并吸附污染物,随后通过钻孔或水泵将污染物移除。

井筒加装方法适用于具有较强的地下水夹层的污染区域,填料通过井筒加装到达目标污染层,随后进行吸附作用。

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在原位修复污染物,并且具有操作灵活、时间短、效果明显等优点。

悬浮填料法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工程中的主要修复机制包括化学结合、溶解交换、电化学反应等。

化学结合是指目标污染物与填料表面的吸附作用,通过亲水或疏水作用将污染物吸附在填料上,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溶解交换是指填料表面的化学物质与目标污染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溶液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和配位方式来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电化学反应主要包括直接电化学氧化还原和间接电化学氧化还原两种方式,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悬浮填料法的应用过程中,需注意技术操作的合理性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首先,需要对污染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评估,明确污染物种类、浓度和迁移方向,以及修复目标和效果评价标准等。

在煤泥水处理中絮凝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在煤泥水处理中絮凝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在煤泥水处理中絮凝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作者:罗纯昌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4期摘要:文中介绍了选煤作业中煤泥水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了煤泥水处理中使用絮凝剂是改善煤泥沉降效果的重要途径。

分析了当前煤泥水处理中絮凝剂的应用类型及特点,并对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煤泥水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发展中图分类号:TD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1.前言对于采用湿法分选的选煤厂的作业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煤泥水,而在煤泥水组成极为复杂,但是极细颗粒煤泥水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极细颗粒煤泥水是指浮选尾煤水和负标高捞坑的溢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粒度组成很细,这些微细颗粒由于表面电荷的作用,即使能沉降下来,当采用目前使用的压滤机回收煤泥时,也容易造成滤液浓度高、滤饼产率低、水分高、卸饼困难等问题,这样给煤泥水的固液分离带来困难。

为了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处理过程中往往用化学药剂来强化细颗粒煤泥水的沉降速度,而使用絮凝剂是水处理的主要途径之一。

2煤泥水的性质及主要特点煤泥水由煤和水组成,其性质主要有:煤泥水浓度、粘度、灰分、化学性质及煤泥的粒度,其中煤泥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泥水沉降过程的难易程度,且随着粒度变细及细粒含量的增多,将使颗粒的布朗运动加剧,煤泥水粘度增大,颗粒间表面电荷斥力作用明显,并使煤泥水具有某些胶体性质,从而导致煤泥水很难自然澄清。

煤泥水的主要特点是浓度高,粒度细,灰分高,颗粒表面多数带负电荷,同性相斥,使得这些微粒在水中保持分散状态,它们在水中不仅受重力的作用,还受布朗运动影响。

此外,煤泥水不但具有悬浮液的特点,往往还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3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絮凝作用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絮凝作用机理是凝聚和絮凝两种作用过程。

凝聚过程是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细小的凝聚体的过程;而絮凝过程是所形成细小的凝聚体在絮凝剂的桥连作用下生成大体积的絮凝物的过程。

不同特性煤泥水絮凝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特性煤泥水絮凝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特性煤泥水絮凝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煤矿生产中,煤泥水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它含有大量的煤泥颗粒和矿物颗粒,对水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因此,对煤泥水进行处理是煤矿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难题。

目前,煤泥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而其中一种重要的化学处理方法就是絮凝处理。

在碳酸盐岩煤矿、铝土矿煤矸石等行业应用广泛。

煤泥水的絮凝处理是利用絮凝剂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煤泥水中的颗粒物,使之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团,从而方便后续处理。

不同种类的煤泥水由于组成成分的不同,其絮凝特性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于不同特性煤泥水的絮凝试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特性煤泥水的絮凝试验研究,探讨不同种类的煤泥水的絮凝特性,明确不同种类煤泥水的理化特性及水中污染物组成等因素对煤泥水絮凝处理的影响,为煤泥水后续的处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煤泥水采样与测定:选择代表性的不同种类煤泥水样品进行采样,经过处理后进行PH值、浊度、COD、悬浮物等理化指标测定。

(2)绮凝剂的选择与优化:选择常用的絮凝剂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优化试验,得到合适的絮凝剂种类和用量。

(3)煤泥水絮凝试验:将不同特性的煤泥水分别与合适的絮凝剂进行反应,在不同时间下测定其浊度、悬浮物微元等指标,探究煤泥水不同特性对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4)实验结果分析:对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特性煤泥水的絮凝特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能为不同类型煤泥水的絮凝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为煤矿企业提供处理煤泥水的技术参考,对减少煤泥水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本研究的结论还能为相关领域的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型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c n tn . T u h o tt n e ce c o l e i r v d, t e f a ain p ro a c s c u d b mp o e n h i s 1 os t a h st e f aa i f in y c u d b mp o e l o i h o t t e r n e o l e i r v d a d te d e e l o f m o l o s mp i n c u d b i hy s v d i c n u t o l e h g l a e . o Ke wo d : mir y rs c o—e lin; s me;f aa in; e e g mu so l i l tt o o n ry—s vn ; ce n d c a a ig la e o l
HE L n—h n , X E We —we, W NA Ja,HE Xio—we ,GUO Me —l g a og I i i G i a i i i n
( col f hmi adE vrn e t nier g hn nvri f nn n eh o g B in ) e ig10 8 ,C ia Sh o o e c n ni m na E g e n ,C iaU iesyo igadTc nl y( e ig ,B in 0 0 3 hn ) C  ̄ o l n i t Mi o j j
从工业 应用 角度 讲 ,浮 选依 然是 细煤泥 分选 最有 效 的 方法 ,提 高浮选效 率有 多种 方法 ,其 中最简 单 、也 最 易见 效 的是对浮 选药剂进 行改 进 。煤 油和轻 柴油 是最 常用 的浮 选捕 收剂 ,但 因其均 不溶 于水 ,因此在 实际 使用 中耗量 往
往过高 。用适 当的方法 将柴 油配 置成稳 定性 良好 的微 乳液

物理化学中的界面吸附理论与农药悬浮剂加工

物理化学中的界面吸附理论与农药悬浮剂加工
来自农药 研究 今 日袁{刍
庄 占兴 ,路福 绥 ,郭 雯婷 ,崔蕊 蕊 ,范金 勇 ,刘钰 (1.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化学重点 实验室,济南 2 50033,
农 药 悬 浮 剂 是 一种 复 杂 的 多 分 散 体 系 , 在 加 工 、贮存 、使用 过程 中,涉 及 多方 面 的界面 现 象和 吸 附 问题 ,需要利 用 界面化 学和吸 附理 论去 分 析 。 随着 胶体 化 学 、界 面化 学 、吸 附理 论 的 引入 ,农 药 悬 浮  ̄'J/Jn工 的 理 论 研 究 也 在 不 断 的深 入 和 完 善 。 例 如 通 过 流 变 理 沦和 浊 度 化 理 论 对 悬 浮 剂 电离 和 絮 凝 作 用 进 行 理 论 预 测 ,可 指 导 人 们 有 的 放 矢 地 进 行 悬 浮 剂 的 配 方 研 究 。通 过 对 微 粒 双 电层 及 流 变 性 能 的 研 究 , 对 悬浮 剂 中 助 剂 品 种 及 用 量 的选 用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作 用 。 如 果 没 有 界 面 化 学 和 吸 附 理论 来指 导 ,想 在农 药悬 浮剂 加工 方 面取得 进 步 、 有所 提 高是 非常 困难 的 。
固体 的表 面 能 指 产 生 单 位 表 面 所 需 的 等 温 可 逆 功 , 固体 的分 子 几 乎 不 可 移 动 ,所 以拉 伸 或 压 缩 其 表 面 ,仅 仅 改 变 表 面 原 子 的 间距 ,而 不 改 变 表 面 原子 数 目。
1.2 吸 附
吸 附 是 指 物 质 附着 于 固体 或 液 体 表 面上 或 物 质 在 相 界面 上 的浓 度 不 同 于 本体 浓 度 的 一 种平 衡 状 态 ,是在 固体或 液体 表面 进 行物 质浓缩 的现 象。

浅析重介选煤过程中悬浮液回收与净化

浅析重介选煤过程中悬浮液回收与净化

摘要:为了降低加重质的损失,保证重介选煤过程中悬浮液密度的稳定性以及悬浮液中的介质含量,对重介选煤过程中的悬浮液回收与净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脱介筛前段安装固定筛或孤形筛预先脱除合格悬浮液,在脱除的合格悬浮液管道上安装分流箱分出一部分合格悬浮液进入稀悬浮液系统,同时,稀悬浮液经过净化浓缩,从而实现悬浮液的回收与净化。

关键词:选煤悬浮液回收净化0引言重介质选煤过程中,物料经过分选后,轻、重产品会带走大量的悬浮液,增加了加重质的损失,同时也使得悬浮液的粘度发生变化,而悬浮液的粘度是影响介质损耗的因素之一,因此,悬浮液必须予以回收并循环再利用[1,2]。

为使回收的悬浮液性质符合要求,还必须进行浓缩净化。

所以,悬浮液的回收与净化是重介质选煤流程中必不可少的。

1悬浮液的回收重介质分选机生产过程中,其产物伴同大量悬浮液一起排出。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悬浮液循环再用,就必须泄除悬浮液,并将粘附在产物上的加重质及泥质冲洗干净,这就是悬浮液的回收作业。

悬浮液的泄除和产物的冲洗,一般都在脱介筛上进行。

为了减轻脱介筛的负荷,在脱介筛前最好装设固定端或弧形端,用来预先筛介。

脱介筛分为两段,筛孔大小取决于加重质的粘度,一般在0.25~1.0mm之间。

第一段泄除产物中的悬浮液,脱席的数量约占悬浮液总量的70%~90%,这部分是合格介质,直接返回合格介质桶循环再用。

脱介筛第二段上方一般设置2至3排喷水管,用来喷洗粘附在产物表面上的加重质及泥质。

1、2排所用的喷水是经稀介质浓缩设备出来的溢流水,2、3排是用清水作为喷水。

喷水用量的多少与产物粒度有关。

例如对于块煤,喷水量约1.0m3/t,而对于末煤一般喷水量在1.5~2.0m3/t。

2稀悬浮液的净化浓缩回收后的悬浮液中,有不少泥质物混在其中,这些泥质的来源,一是入选原料所带的原生煤泥(矿泥),二是物料经分选过程中受到破碎及泥化作用而产成的次生煤泥或矿泥。

用脱介筛脱介时,这些泥质物便随悬浮液一起进入筛下。

表面疏水改性促进煤系黏土矿物沉降的机理及试验研究

表面疏水改性促进煤系黏土矿物沉降的机理及试验研究
预热设备,进行测试。
5)接触角测量。使用 FW4A 型粉末压片机将
药剂作用前后矿物颗粒进行压片。取烘干后矿物颗
粒 0.
3g±0.
02g,控制压片机压力为 10 MPa,压片
时间为90s,得到直径为14 mm、厚度约为2 mm 表
面平整的压片,然 后 用 Krus
s表 面 张 力 仪 测 试 压 片
的接触角。
。黏
[
1]
土矿物在煤炭洗选 过 程 中 遇 水 易 泥 化,分 散 成 粒 度
微细的颗粒,不仅会严重影响煤泥水沉降澄清效果,
而且对于后续煤泥脱水环节也会有不良影响 [2]。因
此,黏土矿物的沉降是煤泥水处理的关键。
煤泥 水 难 处 理 的 原 因 很 多,主 要 原 因 之 一 是 煤
泥中的黏土矿物遇水极易泥化 [3-5]。一方面,黏土矿
1000 万的阴离 子 型 聚 丙 烯 酰 胺 (
PAM)、十 二 烷 基
三甲基溴 化 铵 (
DTAB)和 十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溴 化 铵
(
CTAB),三种药剂均为分析纯试剂。PAM 用 去 离
子水配制成溶质 质 量 分 数 为 0.
05% 的 溶 液,
DTAB
和 CTAB 都用去 离 子 水 分 别 配 制 成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第 46 卷
第3期

2023 年 5 月


Vo
l.
46 No.
3

COAL CONVERS
ION
May2023
郭月亭,李 志 红,刘 爱 荣,等 .表 面 疏 水 改 性 促 进 煤 系 黏 土 矿 物 沉 降 的 机 理 及 试 验 研 究 [

煤泥浮选过程中的细泥夹带与罩盖机理

煤泥浮选过程中的细泥夹带与罩盖机理

煤泥浮选过程中的细泥夹带与罩盖机理于跃先;马力强;张仲玲;王立雨;姚立阳【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5(040)003【摘要】选用开滦矿区钱家营矿的高灰难选煤泥和大同塔山选煤厂煤系高岭石,通过单矿物和混合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影响高灰细泥夹带和罩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高灰细泥夹带的主要因素为细泥粒度、起泡剂用量和矿浆浓度,捕收剂用量对其影响较小;矿浆pH值接近8时,可燃体回收率最大.EDLVO理论计算发现:微细粒的高岭石与煤粒间存在着"能垒",当颗粒间距约为30 nm时,"能垒"达到最大值;高岭石的粒度越细,"能垒"越低.外界能量输入可以打破"能垒",使细泥颗粒发生罩盖.试验表明:强烈的机械搅拌使混合煤样的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降低10.87%和13.16%.【总页数】7页(P652-658)【作者】于跃先;马力强;张仲玲;王立雨;姚立阳【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23【相关文献】1.煤泥浮选过程中黏土矿物罩盖及其行为调控 [J], 桂夏辉;邢耀文;李臣威;夏灵勇;杨自立;王英伟;徐梦迪;王东岳;许雪红2.基于选择性絮凝降低煤泥浮选高灰细泥夹带的研究∗ [J], 王翔宇;原超;梁龙;彭耀丽3.高灰细泥对煤泥浮选过程的影响 [J], 丁光耀;朱宾;周宏强;郭建伟;魏军;吴士金4.不同pH值下高密度细泥对煤泥浮选的影响 [J], 张凯;马力强;于跃先;杨烽;张珂;文冰寒5.细泥罩盖对煤炭可浮性的影响规律 [J], 梁龙;李强;胡鹏飞;谢广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泥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关系的研究

煤泥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关系的研究

煤泥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关系的研究周丫舒;董宪姝【摘要】随着高灰细泥浮选入料的逐渐增高,煤泥分选效果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添加浮选药剂改善煤炭的浮选效果是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分别选用煤油和柴油为捕收剂、仲辛醇和QPJ为起泡剂,测定添加浮选药剂后煤浆的表面张力,再使用煤油做捕收剂、仲辛醇做起泡剂,进行实验室浮选试验,从而探索了浮选药剂对煤浆表面张力和浮选效果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煤浆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的关系密切,随着捕收剂或起泡剂用量的增加,煤浆表面张力有10 mN/m左右的降低,可燃体回收率增加15%左右,并且表面张力最低时可燃体回收率是最高的.【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表面张力;煤泥浮选;可燃体回收率;精煤灰分【作者】周丫舒;董宪姝【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4煤泥浮选是煤炭分选中的重要环节,而浮选药剂选用又是煤泥浮选中的焦点。

传统的浮选药剂确定方法为:先进行实验室系统浮选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拟定浮选药剂制度,再进行工业试验,最终确定浮选药剂制度[1-3]。

实验室浮选环节实验量较大、实验周期较长、实验样品消耗量较大。

研究表明,表面张力在浮选过程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4-6]。

向煤浆中添加一定量的浮选药剂可以增强煤粒表面的疏水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浮选效果[7]。

在实际应用中,对浮选过程中煤颗粒的表面张力测量不便,对煤浆的表面张力测定比较容易。

因此,本文对浮选药剂剂量与煤浆表面张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并对其规律与浮选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利用煤浆表面张力指导煤泥浮选。

1.1 试验样品试验样品为马兰2#煤泥(-0.5 mm),煤样灰分为24.93%,水分为0.96%,见表1。

1.2 试验设备与药剂试验采用吉林省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FDⅢ 型实验室用单槽浮选机,表面张力测定采用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K99C 型表面张力测定仪。

表面活性剂在煤浮选中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煤浮选中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离子表面活性剂亦可能适用于煤 的浮选。
4)不同煤阶原煤表面的亲水 基团种类及总数不同,且随着煤 化程度增加,煤的芳香度增大,表 面活性剂与芳环平面上的л电子 间的作用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因 此,浮选不同煤阶的原煤时,应选 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
3. 表面活性剂在煤浮选工艺中 的应用
浮选是指向煤浆中注入空气, 通过添加一定量的药剂在煤粒表 面形成一层疏水薄膜,这些颗粒 与气泡粘附在一起上浮到煤浆表 面,从而可从煤浆表面刮出纯的 精煤[8]。浮选时所用的药剂一般分 为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
表2 表面活性剂不同官能团的△V 变化
官能团
△V/cm - 1
-OH
171
-COO-
117
-NH3+
无变化
动,煤表面的K 值明显降低,且 aro
-OH的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位移, 说明R'O(RO)H 中的-O- 与煤表面 芳环上的л电子发生了强烈的相 互作用,其长烷链覆盖了煤表面, 从而提高了整个煤粒的疏水性。
表面活性剂后,增加了煤表面负 的原煤中氢键缔合类型不同:低 优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及非
电位的绝对值,说明阴离子表面 煤阶的褐煤中,羟基主要以自缔 离子表面活性剂[4]。
活性剂在煤表面的吸附只依赖于 合氢键存在;中煤阶的原煤中,有
3)脂肪醇醚非离子表面活性
P型氢键;3)煤表面吸附脂肪醇醚 2~3个吸收峰,包括自缔合氢键、 剂在煤表面吸附后,使煤表面的
活性剂后,其表面的正电位增加, 与芳环л键间(OH—л)、自缔合 明与煤表面含氧极性基团间的相
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煤表面 的羟基间、羟基和醚氧间、成环紧 互作用较弱,未显著提高煤表面
的负电位发生了静电吸附;2)煤 密缔合的羟基间、羟基与N原子间 的疏水性。浮选试验证明,阴离子

黄铁矿微生物浸出体系中的表面热力学和扩展DLVO理论

黄铁矿微生物浸出体系中的表面热力学和扩展DLVO理论

生物复杂界面作用机理的理论必须含有这些参数 。 为了弄清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现象 , 国内 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 但是研究较多的是矿物与细 菌作用后界面的电动性质[ 3 ] , 包括 ζ电位 。 一般采 ζ 用的电动性质研究方法是使用 电位仪测定界面的 ζ电位 , 采用依据微生物生长的 Mo nod 方程直接建 立浸矿动力学模型[ 4 ] 。
energy of T hiobaci l l us f erroox i d ans abso rbed o n t he surface of p yrite was a po sitive value , which can not explain t he adhesion behavior of t he bacteria. However , t he adhesion behavior can be exactly p redicted by t he potential en2 ergy grap h of Lif shitz2van der Waals (L W) and Lewis acid2base (AB) and EL interfacial f ree energy as a f unctio n of separation distance ( d) , which were established on t he base of extended DL VO theo ry.
・1464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6 年 8 月
ΔGtotal ( d) =ΔGL W ( d) +ΔGAB ( d) +ΔGEL ( d) ( 11) 由于矿物颗粒半径远大于细菌半径 ( R ) , 因此 将矿物颗粒看成无限厚板 , 而细菌颗粒近似看作球 体。 根据 EDL VO 理论 , 可以得出矿物颗粒与细菌 间接触距离为 d 时相应的相互作用自由能与作用 距离的关系 ( 势能曲线 ΔG( d) ) 。 1 ) Lif shitz2van der Waal s ( L W) 相互作用势能 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因此,在图4和图5的两条等ΔB线上,α值是相同的。

如改变P C的值做实验,当P C增大,α的值也相应增大。

由于P C变化不大,在一级近似上可视精矿率不变。

在这一推断下,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处理量与其所内含的产量是成正比的。

本文以处理量为变量进行的分析和结论,同样应适用于以精产量为变量的情况。

即是说,在产品质量标准不变的前提下,以处理量为变量所得到的最佳参量配置就是以产量为变量所得到的最佳参量配置。

参考文献〔1〕 R.G erber and R.Birss,High 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England Research Studies Press,1983〔2〕 Y.J.Yu,H.L.Nan etc,Feasibility study on kaolin clay pu2 rification and coal desulphurization by superconducting HGMS,Cryogenics》Vol.30,September Supplement1990,(收稿日期 1999年4月10日)〔作者简介〕南和礼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EDL VO理论及应用郭玲香(太原理工大学・030024) 欧泽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21008)胡明星(东南大学・上海 210000) 摘 要 阐述了EDLVO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计算了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颗粒间的作用能。

煤是天然疏水性矿物,煤粒表面间的疏水吸引力对颗粒的凝聚起主导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EDLVO理论综合考虑颗粒间的各种相互作用能,能够很好地说明细粒煤的凝聚与分散行为。

关键词 煤泥水 颗粒 相互作用 EDLVO理论EDL V O THEOR Y AN D ITS APPL ICATION IN COALSL URR Y SUSPENSIONGuo Lingxia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Ou Zeshe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Hu Mingxing(S outheast University)Abstract:Not onl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DLVO theory has been expounded,but also the every kind interaction of fine coal particles in coal slurry suspension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Coal has the character of nat2 ural hydrophobicity,and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cles is a decisive factor to the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 in hydrophobic suspension.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EDLVO theory can explain suc2 cessfully the aggregation or dispersion of fine coal particles.K eyw ords:Coal slurry,Particle,Interaction,EDLVO theory 近十几年来,化学工作者发现在亲水或疏水胶体粒子间存在某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力,对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提出了EDLVO理论〔1〕。

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各种化学药剂的作用使煤粒间不仅存在静电作用能、范德华氏作用能,还存在水化排斥能或疏水吸引作用能,经典的DLVO 理论难以解释细粒煤的凝聚与分散行为。

本文将系统地讨论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EDLVO理论及其应用。

1 扩展的DLVO理论(EDLVO)胶体分散体系中颗粒受到多种力的综合作用,互相碰撞、接触,形成聚团。

EDLVO理论认为,颗粒间的界面能包括〔2〕:DLVO相互作用和AB-非DL2 VO相互作用。

其中DLVO相互作用包括胶体颗粒间的静电作用能和范德华氏作用能,二者仅能作用于短程距离(<5nm);LOW和Skvarla等认为AB-非DLVO相互作用能比静电作用能和范德华氏作用能大2个数量级以上,对胶体稳定性起主导作用,且作用于中长程或长程距离(>10nm)。

一般假设小于20μm的矿物微粒为球形粒子,胶体分散体系中颗粒间的各种作用能计算如下:111 范德华氏作用能V A两个半径为R的颗粒间范德华氏作用能V A为:V A=-A131R12H(1)式中 V A为颗粒间范德华氏作用能,J;H为颗粒间界面力作用距离,m。

A131为颗粒在介质中的有效哈马克(Ham arker)常数,J。

可用下式计算:A131≈(A11-A33)2(2)式中,A11为颗粒本身在真空中的哈马克常数,J; A33为介质本身在真空中的哈马克常数,J。

112 静电作用能V R两个半径均为R的颗粒双电层重叠时,颗粒间的静电作用能V R为:V R=12εRΦ2L n〔1+exp(-k H)〕(3)式中 V R为颗粒间双电层排斥作用势能,J;Φ0为颗粒表面电位,通常可用ζ电位代替,V;k为De2 bye常数,其倒数为双电层厚度,m-1;ε为溶液的介电常数,F/m,可用ε=ε0×εR计算,其中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81854×10-12F/m;εR为溶液的相对介电常数。

113 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V H目前关于颗粒间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尚无理论推导,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大量经验公式。

半径分别为R1、R2的两个球形颗粒,在水溶液中的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V H为〔3〕V H=2πR1R2R1+R2h0V0H exp(-Hh0)(4)式中 V0H为颗粒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常数,J/m2; h0为衰减长度,nm或m。

对于亲水矿物表面或矿物表面吸附化学药剂后,矿物表面极性区对邻近水分子的极化作用,形成水化力。

当两个矿粒接近时,产生较强的水化排斥能,此时,V0H>0,被称为水化排斥能能量常数,V H>0,被称为亲水胶体颗粒间的水化排斥能;对于天然疏水性矿物或诱导疏水性矿物,由于疏水颗粒周围水分子结构的重排,产生熵变。

当两个矿粒接近时,水分子结构进一步重排,导致矿粒表面产生疏水引力作用,此时V0H<0,被称为疏水引力能能量常数,V H<0,被称为疏水胶体颗粒间的疏水吸引能。

可见:亲水胶体颗粒间的水化排斥能或疏水胶体颗粒间的疏水吸引能归因于颗粒界面极性相互作用。

2 煤泥水悬浮液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总势能对于疏水颗粒在水中形成絮团的行为,一般都是采用EDLVO理论加以解释。

煤属于天然疏水性矿物,因此煤泥水悬浮液中微细粒煤间的相互作用总势能包括:V ED T=V A+V R+V H(5)式中 V A、V R分别为范德华氏作用能、静电作用能,J,分别采用式(1)、式(2)计算;V H为疏水吸引能,J。

迄今为止,对疏水作用力的研究未能获得合理的理论模型,故疏水颗粒在水中的疏水吸引能的表达式也仅是一个经验公式。

煤泥水悬浮液中细粒煤之间疏水吸引能的计算也采用经验公式,并且按拉2捷经验公式〔4〕,确定常数项和衰减长度。

具体公式为V H=-2151×10-3Rk1h0exp(Hh0)(6)其中 k1=exp(θ100-1)e-1(7) h0=(1212±110)k1(8)式中 k1为不完全疏水化系数,0≤k1≤1;θ为煤在水中的润湿角,(°);h0为衰减长度,m。

颗粒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即颗粒间的凝聚与分散行为,由式(5)决定,若V ED T>0,颗粒间相互排斥,处于分散状态;若V ED T<0,颗粒间相互吸引,处于凝聚状态。

3 EDLVO理论在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的应用研究311 计算原始条件为了了解细粒煤泥絮凝过程中各种作用能以及PQAAM 接枝共聚物对细粒煤泥的絮凝作用,依据实验数据与相关文献,计算煤粒之间的各种作用势能。

计算所用的试验条件为p H =6;煤粒在真空中的哈马克常数A 11=6107×10-20J 〔5〕,水在真空中的哈马克常数A 33=4184×10-20J ,根据式(2),煤粒在水介质中的哈马克常数A 131=0108×10-20J ;介质介电常数ε=8185×10-12×7815Fm -1;Debye 常数k =3×107;煤粒的当量半径R =215μm ;煤粒表面zeta 电位ζ=-2418mV ;煤粒润湿接触角θ=62°;煤粒吸附PQAAM 接枝共聚物后,煤粒表面zeta 电位ζ=-1213mV ,煤粒的润湿接触角θ=92°〔6〕。

312 计算结果讨论(1)煤粒间的作用能图1 煤粒间的相互作用能图2 煤粒间的相互作用能在煤泥水悬浮液体系中,煤粒间的相互作用总势能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曲线1“V A ~H ”,表示范德华氏作用势能V A 随颗粒间距离H 的变化趋势,在整个粒间距上,V A <0,为吸引势能,且随着H 的增大,|V A |逐渐减小;曲线2“V R ~H ”,表示静电作用势能V R 随颗粒间距离H 的变化趋势,在整个粒间距上,V R >0,为排斥势能,且随着H 的增大,V R 逐渐减小;若不考虑煤粒间的疏水性,据DLVO 理论:V D T =V A +V R ,计算煤粒间相互作用的DLVO 势能,如图1中曲线3“V D T ~H ”所示,在整个粒间距上,V D T ~H 曲线全部在零轴上方,煤粒间相互作用势能V D T 均为正值,表现为排斥势能,存在一个较大的能垒,且能垒位置在较小的间距处,说明在此条件下,煤泥水悬浮液不可能形成聚团,只能处于分散悬浮状态。

实际煤泥水悬浮液中,煤粒间存在疏水性。

图2中曲线3“V H ~H ”,表示疏水引力势能V H 随颗粒间距离H 的变化趋势,在整个粒间距上,V H <0,为吸引势能,且随着H 的减小,|V H |逐渐增大;图2中曲线2“V ED T ~H ”表示煤粒间相互作用的EDL 2VO 势能,当两个煤粒开始靠近时,V ED T 表现为排斥势能,并随着颗粒间距离的减小,排斥势能V ED T 逐渐上升,大约是颗粒间距离H =42nm 时,V ED T 达到一个峰值;当两个煤粒进一步靠近时,该“能垒”被越过,排斥势能V ED T 逐渐减小;当颗粒间距离小至约28nm 时,疏水引力势能V H 克服静电排斥势能V R 占优势,总作用势能V ED T 由正转负,进而急剧下降,细粒煤泥发生絮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