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的问题,但是近些年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是由三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因素是最基本的,它包括遗传、体质、体型、神经类型、生理生化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
心理因素是在生物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但生物因素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下积累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情绪倾向、动机系统、行为习惯、人格类型等。
社会文化因素,则是在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包括经济状况,物质水平,社会地位、职业差别、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理想信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
当然,社会文化因素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因素,并间接的影响和制约着生物因素。下面分5个方面叙述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机体的功能状态
这是指精神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与前面所提到的躯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有不同的含义。虽然它不是病因,却往往会成为精神疾病的先导。例如,在饥饿、过度疲劳、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的状态下,身体的功能被削弱了,从而为生物及社会心理等致病因素创造了条件。此外,性别和年龄与精神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如:
女性:在月经、妊娠、分娩、产褥期,由于性腺内分泌功能及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常可出现情绪不稳、冲动、抑郁等症状。
儿童期:由于大脑发育的不成熟,缺乏控制自己情感和行为的能力,容易出现情感和行为的障碍。
青春期:性腺的发育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情感易躁动、激动,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易发生神经症,而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也好发于此年龄段。
更年期:性腺功能开始减退,自主神经系统也不稳定,导致情感脆弱、易激动且敏感多疑,生活中遇到不顺利,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妄想。
老年期:身体的衰老、机体功能的减退、代偿功能的削弱,容易罹患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及其他脑退行性疾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遗传因素
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染色体畸变,如某个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置、易位,可以引起精神发育迟滞。其中,先天愚型就是第21对染色体畸变而造成的,生化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基因的异常还可造成体内某种酶的缺失,使某种代谢中间产物在身体里大量堆积,损害大脑而出现精神发育迟滞。
素质因素,是指一个人内在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1、躯体素质包括体型、体质、营养状况、健康水平、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损伤的恢复或代偿能力、对体力消耗的耐受能力等。它受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代谢类型、免疫系统功能等的影响,也与后天生活经历有关。这就是说,以往生活中的环境卫生,营养保障、体育锻炼等对增强或削弱躯体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2、心理素质是由个体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即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它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健全的心理素质,如过分敏感与脆弱,在外界致病因素的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疾病;而坚强稳定的性格在同样的冲击下,则会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而不至于精神崩溃。
社会心理因素
1、突然发生的强烈精神刺激,如自然灾害、战争、车祸、重病伤残、破产、事业失败、被侮辱等个人生活的重大不幸,以及持续存在的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职业选择不满、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等都可导致精神疾病。
2、环境污秽、交通混乱、居住拥挤、噪声干扰、社会巨大变动等,使人们长期处于烦闷、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状态之中,从而导致心身疾病、神经症等。
目前认为,社会心理因素也同生物性因素一样,可以打破整个机体的平衡状态,包括使机体的代谢紊乱,引起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使免疫系统发生变化,以及改变大脑的功能状态,从而造成精神疾病。
通过以上广州协佳医院的介绍,大家对于精神疾病产生的因素一定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所以预防精神疾病,不仅要关心精神问题,也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要和自己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