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3)(含解析)新人教版
重庆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重庆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C.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A.A B.B C.C D.D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5.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10.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重庆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重庆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2.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4.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6.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8.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9.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0.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11.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完整版)重庆市重庆一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市重庆一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Fe-56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分馏C.充有氖气的霓虹灯发出红光 D.高压锅压力过大而爆炸2.水是重要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蒸馏水干净无杂质,长期饮用有利于身体健康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C.电解水时正极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变为软水3.下列处理方法恰当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B.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C.室内放一盆水,以防煤气中毒 D.发生火灾时,直立行走,大声呼喊4.2014年很多明星因为吸毒而锒铛入狱,饱受公众指责。
冰毒(C10H15N)是一种常见的毒品。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冰毒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 B.冰毒由26个原子构成C.冰毒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5.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不可能为氧化物 D.反应物“”为一种单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B.物质的用途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C .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都为C ,所以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物理变化D .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不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
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 .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D .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8.下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A .CO 2(C):C+O 2 === CO 2 B .CO 2(CO):2CO+O 2 === 2CO 2 C .N 2(O 2):2Cu+O 2D .KCl (KClO 3):2KClO 3 29.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O 3 ②2N ③N 2 ④2NO 3-⑤Mg 2+⑥Mg ⑦H 2O A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⑥ C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⑤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10.下列关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u 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 后金属,所以Cu 不会发生置换反应B .只有活泼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才会产生气体C .金属镁和酸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镁D .置换反应中一定发生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镁条燃烧:Mg +O 2===MgO 2B .实验室制氧气:2KMnO 4===K 242+O 2+2点燃 MnO 2点燃 点燃甲 乙 丙 丁C .铝制品抗腐蚀性强的原因:4Al+3O 2=== 2Al 2O 3D .天然气燃烧:CH 4+2O 2 === CO 2+ H 2O12.X 、Y 、Z 、M 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的单质、盐酸、Z(NO 3)2溶液 、M(NO 3)2溶液进行有关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
重庆市一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MnO2C.NaOH D.H2SO4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 B.H2O C.CO2D.H2O26.在实验中,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A.用树枝扑打B.用灭火器扑灭 C.用高压水喷浇 D.用湿抹布盖灭7.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其中有错误的是()A.加入氧化铜B.倾倒稀硫酸C.加热反应物D.洗涤试管8.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 B.电子总数为2C.属于氢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19.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3H﹣﹣表示三个氢原子B.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10.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1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12.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CH4B.CO C.C2H5OH D.H213.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14.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C9H8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21个原子构成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5.如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16.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X+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A.NaOH B.Na2C C.Na2O D.Na2CO317.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使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18.如表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A B.BC.C D1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若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7:28,则反应中X与Z的计量数之比为1:2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14:3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二、填空题2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用化学用语书写:①干冰②两个铁原子③三个氧分子④2个硫酸根离子,⑤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 ,⑥氦气.2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2)煤、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物较少,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⑤增强室内采光.23.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表:这里Ca、K、Zn、F是指(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2)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Ⅰ)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Ⅱ)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①对应的作用是(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Ⅳ)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A.水的净化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三、实验题24.根据如图所给的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涉及以下关键步骤:①连接仪器;②装药固定;③检查气密性;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⑦收集.正确的顺序是.A.②①③④⑤⑥⑦B.①③②④⑦⑤⑥C.①③②④⑦⑥⑤D.③②①④⑦⑥⑤(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4)如果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口进(填“b”或“c”).四、计算题25.媒体近日报道:某些方便面遭到增塑剂(化学式为C10H10O4)污染,长期摄入增塑剂可引起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损害.计算:(1)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2)增塑剂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3)增塑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6.某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且不与稀盐酸反应,现取10g该补钙剂放入1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7.8g.试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面包发霉的过程中能够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菜刀生锈的过程中能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解答】解:空气由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He、Ne、Ar)、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项正确.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MnO2C.NaOH D.H2SO4【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依据此条件可解答.【解答】解:A、NaCl不含有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MnO2中只有Mn、O两种元素,且含有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NaOH中有Na、H、O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H2SO4中有H、O、S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学生应深刻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够把握概念的要点来判断氧化物.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 B.H2O C.CO2D.H2O2【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含有氧气的物质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故A正确;B、水中不含有氧气,故B错误;C、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D、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在实验中,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A.用树枝扑打B.用灭火器扑灭 C.用高压水喷浇 D.用湿抹布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解: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上述ABCD中的四种方法从原理上都可以将火扑灭,但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了最简单合理的应该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灭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其中有错误的是()A.加入氧化铜B.倾倒稀硫酸C.加热反应物D.洗涤试管【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洗涤试管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A 正确;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操作错误,试管不应竖直,故C错误;D、在洗涤试管时轻轻地刷,不能太用力,防止捣碎试管,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注意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加热液体的方法,了解洗涤试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8.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 B.电子总数为2C.属于氢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1【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题意“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其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和1个质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A、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应为1,故A错误;B、电子总数应为1,故B错误;C、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为1的为氢元素,故说法正确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故D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9.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3H﹣﹣表示三个氢原子B.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3H﹣﹣表示三个氢原子;故A说法正确;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故B说法正确;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因此Al3+﹣﹣表示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说法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10.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设HAuCl4(四氯合金酸)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4=0,解答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1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解答】解: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解释正确.B、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解释正确.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宏观的现象能证明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也能解释形成宏观现象的原因.12.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CH4B.CO C.C2H5OH D.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乙醇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三种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属于化合物.【解答】解:A、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并且不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成物的种类和物质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方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13.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对比CO2与CO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危害,找出错误的说法.【解答】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14.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C9H8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21个原子构成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B、乙酰水杨酸(C9H8O4)属于物质不能用原子来解释,说到分子才能用原子来解释.C、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D、根据元素组成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原子个数是:9+8+4=21,必须是一个乙酰水杨酸分子是由21个原子构成,故B 错;C、元素的质量小的质量分数就小,由化学式可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D、物质属于宏观概念用元素来解释,所以乙酰水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氧化物的特点和判断方法.15.如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红磷熄灭后应等到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A错误;B、因为空气是许多气体的混合物,再说氧气也不能全部耗尽,所以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氮气,故B错误;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水把红磷浇灭,故C正确;D、做该实验红磷的量要足够,充分消耗掉瓶内的氧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16.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X+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A.NaOH B.Na2C C.Na2O D.Na2C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反应后Na 4 0O 8 2C 2 0可推断化学反应2X中含有4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则X为Na2CO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7.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使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与新科技.【分析】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B、根据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来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原则来解答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而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通过Co3O4的催化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B正确;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反应前后Co3O4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反应前为一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重庆市一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重庆市一中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4.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6.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7.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9.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期末考试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Mg-24 Al-27 S-32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活性炭吸附异昧C.气球爆炸 D.干冰营造舞台效果2.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干冰、氮气 B.天然气、生石灰、臭氧C.乙醇、氯酸钾、C60 D.不锈钢、赤铁矿、水银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是78%C.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有:SO2、NO2、CO2D.空气的成分相对固定,是一种宝贵的资源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地球上总水储量大,且淡水多C.静置沉淀可以将硬水软化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5.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B.纸张燃烧后质量减小C.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 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减小6.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为( )A.﹣3 B.﹣2 C.+3 D.+27.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量筒可用作反应容器 B.烧杯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C.滴管使用后直接平放在桌面上 D.酒精灯可用嘴吹灭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手提煤油灯进入煤矿勘察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救C.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 D.用肥皂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9.实验室若要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H2和CO2,则不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10.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B.大多数金属都是电、热的良导体C.合金硬度小于组成该合金的任一成分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纯金属11.下列关于“化学之最”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B.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铜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氧 D.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大的气体是氢气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气在一定浓度的氧气中能燃烧:H2+O2H2OB.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4Al+3O22Al2O3C.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到硫酸溶液中:Al+H2SO4====Al2O4+H2↑D.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P+5O2P2O5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14.只用稀盐酸和M溶液就可验证出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则M溶液不可能是(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铜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15.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条件相同 B.反应中都有黑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为置换反应 D.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作还原剂16.若有化学反应2A2+B3====2C,且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则当8gA2与足量的B3完全反应时,生成C的质量为( )A.20g B.14g C.17g D.8.5g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17.(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重庆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重庆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5九上·沙市期末)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B . 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还原性C . 人们研究化学反应的目的之一是获取物质和能量D . 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可直接进入2. (2分) (2016九上·富宁期中)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 .3. (2分) (2019·莆田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蒸发结晶B . 给固体加热C . 闻气体气味D . 取用碳酸钠4. (2分) (2020九上·坪山期末)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B .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 .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 .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水”,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5. (2分)(2020·广安) “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为其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A .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 .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 . 氧气极易溶于水D . 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6. (2分)(2020·德州) 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A . 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B .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C . 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D . 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7. (2分) (2018九上·岐山期末)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 . 氧化铁FeOB . 2个氢分子 2HC . 镁离子 Mg+2D .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NH3中N为+38. (2分) (2019九下·大丰期中)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重庆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金属铝制易拉罐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 D.铜线制电缆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金刚石C.铁D.氯化钠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取用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4.下列符号中表示氧原子的是()A.O2B.O3C.O D.O2﹣5.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粗盐 B.酱油 C.米醋 D.葡萄糖7.一些公共场所严禁存放易燃物品.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可张贴的图标是()A.B. C.D.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B.高锰酸钾 C.液氧 D.氯酸钾9.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A.淀粉 B.甲烷 C.碳酸钙D.蔗糖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B.硫在氧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制氧气D.木炭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分解 HgO2Hg+O2↑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P+O2P2O5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D.电解水 2H2O═2H2↑+O2↑1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正确的是()A.点燃混合气体B.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C.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C.D.1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科学的是()A.厨房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通电的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当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发现房屋着火且火势较大时,立即拨打“119”15.SO2是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之一.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4 C.+6 D.﹣11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10 mL量筒量取8.2 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氧化铜粉末C.用排水法可得到较纯净的氧气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 mL溶液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钙、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人体中的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C.维生素有二十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D.葡萄糖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8.下列叙述中,含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受热升华 B.二氧化碳溶于水C.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一定也是化合反应B.面粉厂车间内飞扬的面粉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钠与氯气的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2+D.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作用20.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21.鉴别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 冰和干冰室温(20℃)放置,过一段观察是否有痕渍B 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C 纯羊毛和化纤面料灼烧闻气味D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观察颜色A.A B.B C.C D.D22.如图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可表示2H2+O22H2O 的反应D.可表示CO2+C 2CO的反应23.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B.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C.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4:4:4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X Y Z Q反应前的质量/g 20 80 2 21反应后的质量/g 4 待测38 65A.反应后物质Y的质量为44gB.反应中物质X与Y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4C.反应中Z可能是催化剂D.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6和18,则他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2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25.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义.①2NH3:______;②H2O:______;③CO32﹣:______.26.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中的物质均含有碳单质,请在表中填写这些碳单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名称:______ 名称:______ 化学式:______(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27.(2015秋•重庆期末)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如图A,当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②如图B,当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的方法有(填序号)______.A.打开窗户跳出 B.成站立姿势跑出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28.现代社会能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使用能源很重要.(1)下列物质中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2)当房屋起火时,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将火扑灭,其中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______.29.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某课外小组,利用上图提供的部分装置,制取气体.①如图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装置为______(填序号,下同),该套装置还可制取和收集气;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则选择的装置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和收集氢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如图F为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0.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由某种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矿石A,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其生产过程如下:试回答:(1)写出 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D______(2)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015-2016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金属铝制易拉罐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 D.铜线制电缆【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属铝制易拉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铜线制电缆,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金刚石C.铁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的常见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并利用不同类别物质的构成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故A正确;B、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则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D、氯化钠属于盐,则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微粒,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构成,明确不同类物质的构成微粒不同,注重归纳整合来掌握知识并分析解答问题.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取用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要靠向手心,瓶口紧贴试管口;B、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解答】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先平放试管,再将药品用药匙送入试管底部,再竖起试管,故B正确;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4.下列符号中表示氧原子的是()A.O2B.O3C.O D.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解答本题.【解答】解:A、O2表示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O3表示臭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O表示氧原子;故C符合题意;D、O2﹣表示氧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5.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药品、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常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解答】解: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盐、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通常是指元素.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描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在讨论物质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一般用:某物质由××元素组成,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粗盐 B.酱油 C.米醋 D.葡萄糖【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B、酱油中含有水、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米醋中含有水、乙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葡萄糖就是指的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7.一些公共场所严禁存放易燃物品.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可张贴的图标是()A.B. 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A、一个圆圈中间的燃着的火柴上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烟火,故A错误;B、一个圆圈中P上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停车,故B错误;C、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油桶,表示禁止放易燃物,故C正确;D、一个圆圈中间的香烟上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吸烟,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标志的含义,然后依据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B.高锰酸钾 C.液氧 D.氯酸钾【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解答】解: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C、液氧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C错误;D、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9.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A.淀粉 B.甲烷 C.碳酸钙D.蔗糖【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淀粉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B、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C、碳酸钙中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被看做无机物,故选项正确;D、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B.硫在氧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制氧气D.木炭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利用此特点判断即可.【解答】解: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利用此特点判断即可.A、CO+CuO Cu+CO2,反应物是两种,故错误.B、S+O2SO2,是化合反应,故错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是分解反应,故正确.D、C+Fe2O3Fe+CO2反应物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单质与化合物,是置换反应的特征,故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是对置换反应类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置换反应的物质组成特点,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分解 HgO2Hg+O2↑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P+O2P2O5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D.电解水 2H2O═2H2↑+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氧化汞的化学式错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正确的是()A.点燃混合气体B.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C.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及性能分析.【解答】解:A、虽然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是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不会点燃,故A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混合气通过水后,不会除去一氧化碳,而除去了二氧化碳,故B错误;C、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混合气通过石灰水后,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故C错误;D、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需要的主要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科学的是()A.厨房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通电的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当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发现房屋着火且火势较大时,立即拨打“119”【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易燃物指的是哪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而易爆物指的是哪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解答】解:发生电器火灾千万不能用水来灭火,因为水导电,会造成触电事故,故B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和熟记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5.SO2是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之一.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4 C.+6 D.﹣1【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解答x=+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1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10 mL量筒量取8.2 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氧化铜粉末C.用排水法可得到较纯净的氧气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 mL溶液【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C、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量筒选择合理,故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故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C、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要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纯,用排水法可得到较纯净的氧气,故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D、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的溶液体积小于10mL,故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分子的基本性质,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钙、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人体中的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C.维生素有二十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D.葡萄糖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种类判断.B、根据酶的物质分类判断.C、根据维生素的种类和特点判断.D、根据糖类的代谢过程判断.【解答】解:A、钙是常量元素,铁是微量元素,所以错误.B、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所以正确.C、维生素有二十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所以正确.D、葡萄糖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能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18.下列叙述中,含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受热升华 B.二氧化碳溶于水C.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干冰受热升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一定也是化合反应B.面粉厂车间内飞扬的面粉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钠与氯气的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2+D.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作用【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没有必然的联系;B、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淀分离出来.【解答】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B、面粉厂车间内飞扬的面粉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为面粉颗粒具有可燃性,故正确;C、钠与氯气的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故错误;D、明矾可用于净水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故错误.。
重庆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5.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8.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9.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化学卷(答案图片)
重庆一中初2016级15—16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刭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在机读卡上用铅笔涂黑.1.下列各项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蔗糖的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B .氢气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C .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木炭能够燃烧D .铁会生锈,水能够结冰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A .呼吸作用B .钢铁生锈C .蜡烛燃烧D .食物腐烂3.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燃着的术条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和氮气C .氢气验纯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不纯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5.下列对于环境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充足B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 .农作物滴灌技术有利于节约水资源D .CO 2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6.以下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是( )A .打气筒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D .海绵能吸水7.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是( )A .氢气、氧气、氯气B .汞、铜、氖气C .水、氨气、铁D .空气、氮气、木炭8.亚硒酸钠(Na 2SeO 3)能用于抗衰老药品,其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9.整理药品时,发现残存标签上只剩下如图的部分。
请你猜测这种化合物可能是( )A .氢氧化钾B .氯化钾C .硝酸钾D .碳酸钾10.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CaO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台价为+2价B .2O :2个氧元素C .Mg 2+:两个镁离子D .N 2:2个氮分子11.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C15H32O5),在全球抗击疟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疟疾重灾区的非洲,拯救了上百万生命。
重庆市一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自然界的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食物腐败 C.云雨转换 D.太阳东升2.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A.水为什么总往低处流B.水分子的微观结构C.水由什么元素组成 D.水能否变成其他物质3.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 C.放弃实验 D.再次实验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瓦锡最先通过实验测定出了空气成分B.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化学发展没有任何贡献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5.下列有关实验室原则和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闻药品气味时应该扇闻B.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用量时,取用1~2ml即可C.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D.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会聚成水滴6.下列气体最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中的是()A.氮气 B.空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B.空气的组成相对固定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D.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9.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汽车尾气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煤燃烧产生的烟D.水蒸发产生的水雾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光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量筒量取18.77mL的蒸馏水B.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08g的硫粉C.量筒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D.添加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2.有关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气体,但成分比例不同B.通过带火星的小木条,可比较二者的氧气含量不同C.呼出气体中仍然含有稀有气体和氮气D.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明显增多13.下列关于各反应类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都要放出热量B.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C.有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15.已知稀盐酸遇大理石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吸收掉二氧化碳.以下有关如图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表述正确的是()①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②气球会先变小,再胀大③气球会先胀大,后恢复④大理石会减少甚至消失.A.①②④B.③④ C.①③④D.①③16.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17.用化学式或化学反应式填空:(1)酥脆的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2)实验时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3)乙醇(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8.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填“高”或“低”);(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9.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蜡烛后,按图A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点炭化变黑最严重;(2)图B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3)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2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2)B装置中的物质X燃烧后,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你认为物质X可能是(填化学式);(3)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填“B”或“C”);(4)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2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有着较多的用途.(1)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收集气体,则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2)若瓶中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现在一端吸气,后再另一端呼气,(填“能”或“不能”)比较出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3)若在该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则连接病人的一端是(选填“a”或“b”),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填序号).①验证输出气体是否为氧气②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③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22.小云欲配制一定浓度的蔗糖水,步骤如下:(一)用托盘天平称取15g蔗糖,并用(选填“50mL”、“100mL”、“250mL”)的量筒和(填仪器名称)量取135mL蒸馏水;(二)将蔗糖溶解于水中;(三)装瓶贴标签;(四)交流反思.若小云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可能的原因有(填序号).(提示:蔗糖固体质量偏小或蒸馏水体积偏大都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称量蔗糖时,只在左盘放纸D.将砝码放在左盘进行称量E.称量时,指针偏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平衡.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3.实验室提供如图所示的仪器制取氧气.(1)小兰在药品中选取了高锰酸钾,并欲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填仪器序号),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2)小怡另选药品和上述仪器中的③⑥⑨完成实验,则还需选择(填仪器名称),她的验满方法是(填序号);A.观察瓶口是否有大气泡冒出 B.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伸到瓶口 D.将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口(3)小秋只选用了上述仪器中的①②⑥⑩完成实验,则她选用的反应物与上述(填“小兰”或“小怡”)同学相同.24.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等浓度的固体固体粉末实验相同时间内产生序号双氧水质量/g 粉末的质量/g 温度/℃氧气的体积/mLⅠ50 MnO20.1 20 6Ⅱ50 MnO20.1 30 15Ⅲ a MnO20.1 40 20Ⅳ50 CuSO40.1 20 5Ⅴ50 无无20 0.5(1)由实验Ⅱ和可知(填实验序号),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若实验Ⅲ中,a= ,也可对比得出此结论;(2)实验Ⅳ和Ⅴ还不能证明Cu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CuSO4在反应前后一定不变;(3)经验证,CuSO4也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4)如图是实验Ⅰ中氧气的体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象,请根据上述信息,在坐标轴上画出实验Ⅳ中氧气的体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象.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25.按照下列要求,完成计算.(1)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Xg/L,空气的密度为Yg/L.据此计算L的空气中含有Xg氧气(用整数表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质量分数是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请用X、Y表示,并写出计算过程)(2)若要收集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气体.如图在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打开活塞通入氧气,当量筒内的水大奥设定的体积V后通入空气,当量筒中水的体积达到100mL时,立即关闭活塞,则设定的体积V约是mL(用整数表示)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自然界的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食物腐败 C.云雨转换 D.太阳东升【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云雨转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太阳东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A.水为什么总往低处流B.水分子的微观结构C.水由什么元素组成 D.水能否变成其他物质【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解答】解:A、水为什么总往低处流属于物理学研究领域,故A正确;B、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属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领域,故B错误;C、水由什么元素组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领域,故C错误;D、水能否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属于化学领域,故D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3.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 C.放弃实验 D.再次实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实际上受热时大米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看不到蓝色了.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解答】解: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C、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错误;D、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方法很多,但是实验探究中的态度必须严谨.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瓦锡最先通过实验测定出了空气成分B.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化学发展没有任何贡献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B、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化学发展也做出了贡献,故选项说法错误.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故选项说法正确.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下列有关实验室原则和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闻药品气味时应该扇闻B.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用量时,取用1~2ml即可C.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D.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会聚成水滴【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B、为节约药品,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D、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气体最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中的是()A.氮气 B.空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来源广泛,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防止食品变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来源广泛,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防止食品变质,故A正确;B、空气中含有氧气,不能防止食品变质,所以不能用食品包装中,故B错误;C、食物的变质往往是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如果把食品袋内空气中的氧气排净就会防止食品变质,如果包装袋内有氧气就不能有效的防止食品变质,故C错误;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但是来源比较少,所以不是最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性质决定用途,结合物质性质正确理解物质的用途,科学地使用物质.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分析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正确;B、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滴加,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故C错误;D、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B.空气的组成相对固定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D.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特点、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故A说法正确;B、空气的组成相对固定,故B说法正确;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D、通常状况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例如,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应用即可分析判断.9.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汽车尾气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煤燃烧产生的烟D.水蒸发产生的水雾【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煤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水蒸气产生的水雾、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的最终成分来确定是否造成空气污染.【解答】解: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能污染空气,故A错误;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故B错误;C、煤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C错误;D、水蒸气产生的水雾,不会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D【点评】要知道空气污染物有粉尘和气体,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光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蓝紫色的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量筒量取18.77mL的蒸馏水B.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08g的硫粉C.量筒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D.添加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1mL进行分析.B、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程度来分析.C、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A、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1mL,所以用量筒不能量取18.77mL蒸馏水,只能量取小数点后一位液体的体积,故A错误.B、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g;故B错误.C、试管常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量筒不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故C错误.D、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有关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气体,但成分比例不同B.通过带火星的小木条,可比较二者的氧气含量不同C.呼出气体中仍然含有稀有气体和氮气D.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明显增多【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人体呼吸作用的过程是:吸入空气后氧气被人体吸收并发生气体交换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A、因为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掉一部分氧气生成一定量二氧化碳,故此选项正确.B、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是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C、氮气和稀有气体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和稀有气体,故正确.D、吸入空气后氧气被人体吸收并发生气体交换生成二氧化碳,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明显增多,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分析考查,只要抓住呼吸过程的实质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13.下列关于各反应类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都要放出热量B.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C.有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考点】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化反应都要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氧气→臭氧,故选项说法错误.C、有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如碳+氧气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解答】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要先⑦连接装置,然后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①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则正确顺序为: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A.【点评】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步骤不能颠倒.15.已知稀盐酸遇大理石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吸收掉二氧化碳.以下有关如图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表述正确的是()①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②气球会先变小,再胀大③气球会先胀大,后恢复④大理石会减少甚至消失.A.①②④B.③④ C.①③④D.①③【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重庆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重庆市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4.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5.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9.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重庆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A.114 B.61 C.175 D.289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W X Y 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7.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①8 g 2 g 6 g② 4 g 6 g 6 g③X g Y g9 gA.1∶1B.2∶1C.1∶4D.3∶28.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A.锌最多,铁最少B.铝最多,锌最少C.铁最多,铝最少D.三者一样多9.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 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10.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重庆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卷(三)(含解析) 新人教
2016-2017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三)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乙醇 B.硬铝 C.焦炭 D.煤气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花生榨油 C.汽油挥发 D.白磷自燃3.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急救B.充气球C.气割D.炼钢4.实验室中可以用于加热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燃烧匙5.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2;⑤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g;⑥显+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6.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的质量很小C.加压时分子体积变小D.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7.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4gC.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8.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选用的物质是()A.Fe、MgCl2溶液、Cu B.Cu、FeCl2溶液、MgCl2C.CuSO4溶液、Fe、MgCl2溶液D.MgSO4溶液、Cu、FeSO4溶液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图示中x的数值为3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11.现有甲、乙、丙、丁甲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丙>乙>丁>甲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乙>甲>丁>丙12.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釜底抽薪:降低着火点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使之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隔绝氧气D.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14.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C.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是利用其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D.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良好的导电性15.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W四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W分别与足量的浓度相等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产生H2的质量是:Y>X>W>ZB.X、Y、Z、W依次可能是:Al、Mg、Fe、Zn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W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依次是:W>Z>Y>X1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 CO2和2.7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⑦该物质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⑥B.①④⑥⑦ C.①③⑤D.①④⑤⑦二、填空题(本题共计5小题,共17分)17.用化学用语表示:(1)钡离子;(2)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8.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水样经过沉淀、过滤、、杀菌消毒等步骤,可初步净化为自来水.其中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填仪器名称).(2)自来水多为硬水,可用区分硬水与软水.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1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煤燃烧时排放出的(填化学式)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2)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将来可能会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3)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G都是金属单质,I为无色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2)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填序号).(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为该反应的氧化剂.(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21.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A、金属硬币B、铝制导线C、铜制火锅(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插入一块足量的Zn片,其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Ag+、Fe2+、Zn2+,Zn片表面析出金属单质有Ag、FeB、图标上b~c段质量减少的原因是Zn与Fe(NO3)2溶液反应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2+,溶液颜色为浅绿色D、c点和d点对应溶液均为无色E、c点和d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不同,Zn片表面析出金属单质种类相同(4)在已经平衡的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着装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一定质量的锌放入左盘烧杯中,往右盘烧杯中投入与锌等质量的铜铝合金,充分反应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则铜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为.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22.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1)实验一中的四个试管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字母序号).由此说明铁钉生锈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铝以达到防锈的目的,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将集气瓶和烧杯中的水换成溶液,则用木炭也可代替红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某同学欲用实验三这套装置制取并测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则他需准备的化学药品是(填药品名称).用E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23.图为常见的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装置可重复使用).(1)将含有水蒸气的一氧化碳气体干燥后还原氧化铜,则该气体先要通过装有(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进行干燥再通入C装置.写出C装置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当黑色的CuO全部变成亮红色物质后,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填“熄灭酒精灯”或“停止通CO”).(2)如果要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和CO,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尾气处理装置,请写出一个具体的尾气处理装置.C装置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如果要验证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B→C→B→尾气处理装置.则第一个B装置中的作用是,写出第二个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A装置,对实验有何影响.四、计算题(本大题5分)2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12.0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表中的m的数值应为;(2)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3)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多少?2016-2017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乙醇 B.硬铝 C.焦炭 D.煤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乙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硬铝属于铝的合金,还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焦炭中含有碳、石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煤气中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花生榨油 C.汽油挥发 D.白磷自燃【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把各种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花生榨油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3.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急救B.充气球C.气割D.炼钢【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唔知道额用途,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帮助呼吸的性质,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故A属于氧气的用途;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于填充气球,故B不属于氧气的用途;C、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于气割,故C属于氧气的用途;D、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于炼钢,故D属于氧气的用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氧气额性质进行.4.实验室中可以用于加热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燃烧匙【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解答】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A、烧杯能进行加热,但必需垫上石棉网,故选项正确.B、量筒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C、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D、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2;⑤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g;⑥显+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正确;②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表示为:O3;故错误;③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表示硫离子,其符号为:S2﹣;故错误;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故正确;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其符号为:Ag;故正确;⑥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2价的镁元素,故可表示为:;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6.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的质量很小C.加压时分子体积变小D.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化学规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解答】解: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4gC.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都含有大量的原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构成的原子个数比和原子构成.【解答】解:A、应该是1个青蒿素分子比1个双氢青蒿素分子少两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4+16×5=28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15:5=3:1,该选项说法正确;D、青蒿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要注意理解.8.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选用的物质是()A.Fe、MgCl2溶液、Cu B.Cu、FeCl2溶液、MgCl2C.CuSO4溶液、Fe、MgCl2溶液D.MgSO4溶液、Cu、FeSO4溶液【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A、铁、铜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说明铁、铜在镁的后面,不能证明铁和铜的顺序.故A错误;B、铜不能与FeCl2、MgCl2溶液反应,说明铜在铁和镁的后面,不能证明铁和镁的顺序.故B错误;C、铁不能与MgCl2溶液溶液反应,说明镁>铁;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说明铁>铜,可以证明其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故C正确;D、铜不能与MgSO4溶液、FeSO4溶液反应,说明铜在铁和镁的后面,不能证明铁和镁的顺序,故D错误.故选C.【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图示中x的数值为3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结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及元素的化合价、并计算物质的质量比.【解答】解: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中有H2O、CO两种氧化物,故说法正确;B、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前化合物中的氢元素变成了单质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成0价,故说法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产生氢气分子的个数是3,因此x=3,故说法正确;D、反应中甲烷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因此质量比为:16:28=4:7,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黄铜的硬度大于铜片,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错误;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金的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反应前后颜色的变化.11.现有甲、乙、丙、丁甲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丙>乙>丁>甲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乙>甲>丁>丙【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可推出甲的活泼性大于乙,且都大于丙、丁;由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说明了丙的活泼性大于丁.由此可得出甲、乙、丙、丁四种的金属的活泼性大小是:甲>乙>丙>丁.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釜底抽薪:降低着火点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使之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隔绝氧气D.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选项解释正确.C、吹灭蜡烛,是降低蜡烛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解释错误;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甲烷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入少量MnO2然后加热后,虽然能够除去氯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二氧化锰,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能和铜反应,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氮气中的氧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甲烷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因此通过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4.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C.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是利用其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D.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良好的导电性【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判断;。
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C Cu C在氧气中灼烧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2.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3.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 .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6.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完整word版)重庆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铝块制成铝锅B.木板制成课桌C.冰块制成冰雕D.铁矿石炼成铁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有不同的含义,下列符号中只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2 B.H2C.2H D.2H+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D.量9。
5mL液体5.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2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医疗急救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7.今年有数家煤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多是因为矿井中或煤矿附近的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不是由煤尘引起,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B.爆炸一定是由“瓦斯”引起的,而跟煤尘无关,因为“瓦斯”是可燃性气体C.“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气体,矿工进矿时应用明火检查其含量D.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引起爆炸8.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A.NH3B.H2C.H2O D.HCl9.小明知道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仍然采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排空气法,其主要理由是()A.排水法比较方便B.排水法可收集到较纯的二氧化碳气体C.排水法收集气体较多D.排空气法装置太复杂10.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Zn2+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2个电子B.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D.22O3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2个铝的化合价为+3价11.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gA恰好与8gB完全反应,有9gD生成.若要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A.8g B.24g C.12g D.16g1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金首饰是否纯金,可用加盐酸的方法B.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温室效应D.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浇灭13.能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2H2+O22H2O意义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C.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1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C.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15.密闭居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容易使人中毒,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CO2B.CO C.CH4D.N21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MnO2C.NaOH D.H2SO4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 B.H2O C.CO2D.H2O26.在实验中,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A.用树枝扑打B.用灭火器扑灭 C.用高压水喷浇 D.用湿抹布盖灭7.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其中有错误的是()A.加入氧化铜B.倾倒稀硫酸C.加热反应物D.洗涤试管8.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 B.电子总数为2C.属于氢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19.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3H﹣﹣表示三个氢原子B.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10.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1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12.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CH4B.CO C.C2H5OH D.H213.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14.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C9H8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21个原子构成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5.如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16.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X+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A.NaOH B.Na2C C.Na2O D.Na2CO317.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使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18.如表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A B.BC.C D1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若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7:28,则反应中X与Z的计量数之比为1:2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14:3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二、填空题2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用化学用语书写:①干冰②两个铁原子③三个氧分子④2个硫酸根离子,⑤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 ,⑥氦气.2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2)煤、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物较少,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⑤增强室内采光.23.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表:这里Ca、K、Zn、F是指(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2)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Ⅰ)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Ⅱ)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①对应的作用是(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Ⅳ)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A.水的净化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三、实验题24.根据如图所给的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涉及以下关键步骤:①连接仪器;②装药固定;③检查气密性;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⑦收集.正确的顺序是.A.②①③④⑤⑥⑦B.①③②④⑦⑤⑥C.①③②④⑦⑥⑤D.③②①④⑦⑥⑤(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4)如果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口进(填“b”或“c”).四、计算题25.媒体近日报道:某些方便面遭到增塑剂(化学式为C10H10O4)污染,长期摄入增塑剂可引起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损害.计算:(1)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2)增塑剂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3)增塑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6.某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且不与稀盐酸反应,现取10g该补钙剂放入1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7.8g.试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面包发霉的过程中能够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菜刀生锈的过程中能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解答】解:空气由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He、Ne、Ar)、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项正确.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MnO2C.NaOH D.H2SO4【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依据此条件可解答.【解答】解:A、NaCl不含有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MnO2中只有Mn、O两种元素,且含有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NaOH中有Na、H、O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H2SO4中有H、O、S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学生应深刻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够把握概念的要点来判断氧化物.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 B.H2O C.CO2D.H2O2【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含有氧气的物质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故A正确;B、水中不含有氧气,故B错误;C、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D、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在实验中,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A.用树枝扑打B.用灭火器扑灭 C.用高压水喷浇 D.用湿抹布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解: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上述ABCD中的四种方法从原理上都可以将火扑灭,但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了最简单合理的应该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灭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其中有错误的是()A.加入氧化铜B.倾倒稀硫酸C.加热反应物D.洗涤试管【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洗涤试管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A 正确;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操作错误,试管不应竖直,故C错误;D、在洗涤试管时轻轻地刷,不能太用力,防止捣碎试管,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注意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加热液体的方法,了解洗涤试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8.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3 B.电子总数为2C.属于氢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1【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题意“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其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和1个质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A、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应为1,故A错误;B、电子总数应为1,故B错误;C、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为1的为氢元素,故说法正确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故D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9.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3H﹣﹣表示三个氢原子B.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3H﹣﹣表示三个氢原子;故A说法正确;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故B说法正确;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因此Al3+﹣﹣表示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说法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10.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设HAuCl4(四氯合金酸)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4=0,解答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1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解答】解: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解释正确.B、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解释正确.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宏观的现象能证明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也能解释形成宏观现象的原因.12.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CH4B.CO C.C2H5OH D.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乙醇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三种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属于化合物.【解答】解:A、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并且不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成物的种类和物质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方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13.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对比CO2与CO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危害,找出错误的说法.【解答】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14.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C9H8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21个原子构成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B、乙酰水杨酸(C9H8O4)属于物质不能用原子来解释,说到分子才能用原子来解释.C、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D、根据元素组成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原子个数是:9+8+4=21,必须是一个乙酰水杨酸分子是由21个原子构成,故B 错;C、元素的质量小的质量分数就小,由化学式可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D、物质属于宏观概念用元素来解释,所以乙酰水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氧化物的特点和判断方法.15.如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红磷熄灭后应等到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A错误;B、因为空气是许多气体的混合物,再说氧气也不能全部耗尽,所以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氮气,故B错误;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水把红磷浇灭,故C正确;D、做该实验红磷的量要足够,充分消耗掉瓶内的氧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16.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X+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A.NaOH B.Na2C C.Na2O D.Na2C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反应后Na 4 0O 8 2C 2 0可推断化学反应2X中含有4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则X为Na2CO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7.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使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与新科技.【分析】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B、根据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来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原则来解答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而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通过Co3O4的催化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B正确;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反应前后Co3O4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反应前为一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