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精美课件【新教材】2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公开课课件统编版2

(新教材)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公开课课件统编版2

政治课学些什么? 高中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
必修课程

国 特 色 社 会
经 济 与 生 活
政文
治化
与与
法哲 治学


选择性必修课程





际 政 治 与 经
律 与 生 活
辑 与 思 维

政治课学些什么?
初高中政治的差异:
1. 学习目标不同:高中政治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情景或者 所应了解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主题,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可在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 和社区生活以及更宽广的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公民的道德 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品 质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THE END !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特别强调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④试卷形式: 单项选择题 16个,每题3分共48分,问答题 4题 共 52分
“背了就会多分”,确实有道理, 但是切忌认为政治只要背诵就好~
政治怎么考?
政治怎么考?
政治怎么考?
PART 4
政治课有 什么用?
政治课有什么用?
2. 思维阶段学生的学习能 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心理和思维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不同特点,具 备了学习抽象复杂知识的内在基础。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 过渡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

新教材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完美课件2

新教材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完美课件2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 的开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 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 主义呢?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和标志事件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尽快把我 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文化
(2)八大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1)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 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思考: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 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 的东方大国: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改造 方式
改 造
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 改造
所有制
后性
标志பைடு நூலகம்
1956年底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公私合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课件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课件2

有时候,研究的问题 也很“接地气”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政治课学些什么?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政治怎么考?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PART 4
政治课有 什么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④试卷形式: 单项选择题 16个,每题3分共48分,问答题 4题 共 52分
“背了就会多分”,确实有道理, 但是切忌认为政治只要背诵就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政治怎么考?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政治课学些什么? 初中道德与法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共23张 PPT)
政治课学些什么?
高中政治:
(必修1:中特)
必修课程

国 特 色 社 会
经 济 与 生 活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高中政治2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高中政治2
3.封建制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 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与地主阶级的奴役。 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 货币地租。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 来剥削农民。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 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的矛 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 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 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 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 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 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人类历史最早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 高中政 治2课件 优秀课 件ppt 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3.奴隶制的形成与特点
贫农向贵族借贷时,贵族即在债务人的田地里树立一块石碑,上面载明借款数额,偿还 日期,若到期农民无力偿还,其土地即转入贵族手中。……恩格斯曾说:“农民只要被允许 作佃户租种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以地租 的形式交纳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若是债务的价值超过抵偿的土地,或者债务没 有抵押的保证,债务人便须把自己的子女卖到海外去做奴隶,或债务人本身沦为奴隶。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 高中政 治2课件 优秀课 件ppt 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 高中政 治2课件 优秀课 件ppt 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3.奴隶制的形成与特点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 高中政 治2课件 优秀课 件ppt 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 高中政 治2课件 优秀课 件ppt 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统编版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统编版2[1]
观点三: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建立 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私有观念,也会随着私有制出 现而出现、消失而消失。
练一练
1、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但是我知 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肯定会用石头和木棒打仗(意即战争可能使 人类遭受惨痛损失,回归到原始社会)。“用石头和木棒打仗”形象
集!
夏王启
奴隶主
有扈氏不服我,就是 自寻死路!听我命令, 所有有扈氏的俘虏都 去给我们放牧!不愿 意去的就杀掉!杀掉!
咱们以后就叫他们 “牧竖”。
你是谁啊? 凭什么给你干活?
我是谁?我爸是 夏禹!
奴隶
02 二、奴隶社会 1、奴隶社会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奴隶社会的两大阶级
奴隶主阶级
剥削地位
原始社会的解体产生的两大阶级
因为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 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 (2).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 动产品。这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
3.生产关系的特点
(1).共同劳动 (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生活基本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社会组织形式)
人类 谁来改造
劳动者
人的因素
生 产
利用 自然 与改
怎么改造
利 用
生产工具
物的因素

造自
然的
加 工
生 产
劳动对象不能构 成生产力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雄辩地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十年文革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 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造 方式
改 造
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
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体 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 改造
所有制
后性
标志
1956年底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公私合营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 决定性 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 社会主义 的转变,进入了 社会主义 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思考: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 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 的东方大国: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方法指导
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 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 路。照抄是很危险的,照抄别国经验是要吃亏 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
中国共产党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 为鉴戒,结合 中国具体实际 ,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 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 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 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析。不论出现过什 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 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 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 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 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本次大会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方向引领:1956年9月,中共八大
(1)主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
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①人民対于建立 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 同 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
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
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精神 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银幕上
(2)八大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3)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4)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 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
第一辆自产的“解放牌”汽车
【知识拓展】两弹一星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尽快把我 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文化
(2)八大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1)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 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5、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群众方面)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经济上)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
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政治上)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
1953—1957
新藏公路
康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基本框架 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鞍山无缝 钢管厂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 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 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 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 的开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 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 主义呢?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和标志事件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为 “一化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
科 普:
个体农民 私有制
个体工商业 私有制
前性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三 生产 合作社 大
生产 合作社
公私 合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