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节 怎样才叫做功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1. 在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在实验操作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测力计和距离尺的使用。
3. 引入更多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实验展示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题:要求学生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如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以及在变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功的概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怎样才叫做功”的重点,强调“怎样才叫做功”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怎样计算功”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5. 思考题: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求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物体所做的功 = 力 × 距离 = 0J,因为物体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没有移动距离。
举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指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即使用功的公式W=Fs。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以及与其他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计算功的方法,知道功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W=Fs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块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人提着水桶上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解释。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解释其含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计算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6.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然后计算拉力做的功。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怎样才叫做功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3. 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2)用20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10m,做的功是多少?2. 答案:(1)50J(2)2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的应用:功是物理学中能量转化的量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由于受到力而发生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功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与功有关的现象,比如举重、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力、距离和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关系,进而引入功的概念。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功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功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概念: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计算:功 = 力× 距离单位:焦耳(J)应用:描述物体由于受到力而发生的能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力:F = 10N,距离:d = 5m力:F = 8N,距离:d = 10m2. 答案:力F = 10N,距离d = 5m时,功W = F × d = 10N × 5m = 50J力F = 8N,距离d = 10m时,功W = F × d = 8N × 10m = 8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怎样才叫做功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功”的概念。具体来说,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如人走路、提重物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力的作用和功的产生。
2.如何计算功?不同情况下如何应用功的计算公式?
3.功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功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设计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和方法。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力的作用和功的产生,使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强调“功”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怎样才叫做功_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 怎样才叫做功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从力和运动的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功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以及功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章节为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怎样才叫做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功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以及功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物体的移动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当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移动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3. 功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即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同时,强调计算功时要保证力和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道有关功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5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答:10N × 5m = 50J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练习题:一个力为8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3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答:8N × 3m = 24J6. 板书设计: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做功——》力× 距离(功)六、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我们把物体从地面抬到桌子上时,感觉累?答案:我们把物体从地面抬到桌子上时,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对物体做了功,因此感觉累。
2. 完成课后练习题:(1)一个力为6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4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答案:6N × 4m = 24J(2)一个力为12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4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答案:12N × 4m = 48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和功的计算方法。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着一桶水走一段路,让学生感受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计算功,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提着一桶水爬楼梯,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功的定义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二、功的计算1. 直接计算法2. 间接计算法三、功的应用1. 实例分析2.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功。
2. 请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计算功。
3. 请思考一下,功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应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功的概念,举例说明。
11.1 怎样才叫做功—2020秋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2020秋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内涵。
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功的计量方法。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公式讲解:教师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单位4.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1)提起质量为2kg的水桶,高度为5m,所做的功为多少?(2)推一辆质量为100kg的小车,移动了10m,所做的功为多少?答案:1. 功的概念: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业,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计算方法: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 (1)W=2kg × 9.8m/s² × 5m = 98J(2)W=100kg × 9.8m/s² × 10m = 98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功的定义,并能够用公式计算功;•掌握用力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夹角判断功的正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功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用力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夹角判断功的正负;•将功的概念和实际应用进行联系。
五、教具准备•板书工具•计算器•实验器材(如活塞、砝码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功吗?大家举一些有关功的实际例子。
”2. 理论讲解首先,教师通过板书和示意图给出对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功而产生的作用。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夹角的概念,并强调用力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为零时,功为零;夹角为锐角时,功为正;夹角为钝角时,功为负。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板书和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功的计算方法。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力和物体移动的实例,给出功的公式,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3. 实验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活塞和一些砝码,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力对相同质量物体的移动所做的功,以及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夹角对功的影响。
4. 讨论与应用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功的规律,并对功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划船运动员要迎着水流划船?为什么使用斜面抬重物比直接抬重物省力?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思考和解答。
5. 拓展练习最后,教师可以留一些拓展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功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下一个主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什么是功以及如何计算功有了初步的了解。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做功的定义、能阐明做功的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公式,会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功的定义的过程,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定义和做功的必要因素;难点:做功的必要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生活中做工表示什么意思?(干活或从事劳动)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推车没推动”、“石头没搬动”的图片,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做功呢?(竭尽全力、大汗淋漓,所以做功了)教师讲解实际上并未做功,并追问物理学中什么是功?怎样才叫做功?由此引入本节新课《怎样才叫做功》。
(二)新课讲授1.做功的定义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位同学正在做功的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物体受拉力和推力的作用)②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移动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在一条线上)③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教师补充总结做功的定义。
2.做功的必要因素教师进行演示实验:①书本直接放在课桌上,手与书不接触;②手托书本静止不动;③手托书本平移了一段距离;④放在课桌上的书本在手推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根据做功的定义,四种情况下手对书本做功了吗?(只有第④种情况,手对书做了功,第①种情况手对书没有作用力,不做功;第②③种情况,在书本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②做功需要满足哪些必要因素呢?(有力的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教师补充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做功了吗”图片,提问:根据做功的必要因素,哪种情况做功了?哪种情况没做功?为什么?(小鸟对虫子、人对油桶做功了,由于杠铃没有在力的作用下移动距离,因此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力做功;②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③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怎样才叫做功
相关资料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目的: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准备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二).引入新课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1 焦=1 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LF G h4.1 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 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 米。
(四).例题(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四、教学后记:。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5.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实践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功的概念。要求: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清晰地展示功的概念,并记录实验结果。
作业反馈:
1. 计算题:
- 针对每个计算题,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正确应用了公式W=FS。
-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如牛顿(N)和米(m)。
- 开展科学探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探究项目,通过实际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了一节关于“怎样才叫做功”的物理课,总的来说,感觉课堂氛围不错,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讲解功的计算公式时,可能讲得太快,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放慢讲解速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并跟上进度。同时,我也会在讲解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11.1 怎样才叫做功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1节“怎样才叫做功”。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物理量的理解。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通过力的作用,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力与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即 W =F × s。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功可以分为静力功和动力功;根据物体发生位移的方向,功可以分为正向功和反向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单位。
3. 例题讲解: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几个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力与位移,计算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功的定义:通过力的作用,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力与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二、功的计算:功 = 力× 位移三、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0N的作用,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10N × 5m = 50J2. 题目: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5N的作用,上升了3m,求这个力做的功。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怎样才叫做功。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11章第1节。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物理学中,一个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单位,如何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距离的例子,如推车、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2. 讲解功的概念:力的作用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4. 讲解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5. 例题讲解: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7. 板书设计:力距离——×——=——功功8.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米,这个力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功=力×距离=10N×10m=100J题目2:一个重为20牛的物体,从地面抬高到3米高处,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功=力×距离=20N×3m=60J题目3:一个推力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5米,推力的大小为15牛,推力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功=力×距离=15N×5m=75J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1节“怎样才叫做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以及理解功的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 计算功的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3. 功的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表示能量的转移或转化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功的概念,特别是功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推车、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中力和位移的关系。
2.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3.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通过PPT展示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cosθ,解释各符号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计算功的方法。
4. 讲解功的意义:通过PPT展示功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表示能量的转移或转化的大小。
5. 例题讲解: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功的定义:W = F × s × cosθ2. 功的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下列各题的功:(1)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该力做的功。
九年级物理上册《怎样才叫做功》教案1 沪粤版
怎样才叫做功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⑵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知道功的单位。
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机械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和测算。
“做功”是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但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有着不同的含义。
机械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概念,是前面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的延伸,又是进一步学习功率、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的基础。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用图13-1,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物理学中的“做功”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是不同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活动1”让学生找出两次做功的共同点,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通过“活动2”让学生运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加深对机械功概念的理解;最后教材在此基础上顺次介绍机械功的公式、单位,通过“活动3”和例题让学生经历并学会正确的测算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定性到定量,并逐步形成概念。
和旧教材相比,该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机械功的定义,而是设计了“找找共同点”这样的一个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经历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讨论,逐步建立功的概念。
关于功的计算(“活动3”),教材也不是直接讲解,而是给出了一种常见的错误,通过学生的辩析、讨论、纠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本节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贯穿全章,功的计算在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所以让学生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用了力却没有做功”感到困惑,所以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1如何才叫做功教案
第十一章课题1《如何才叫“做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明白得“做工”与“做功”的区别。
(2)把握做功的要素,能够判定物体是不是做功。
(3)把握功的测算方式,了解机械功原理。
2.进程与方式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做功的明白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与关切社会生活中的做功现象,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明白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明白得做功的要素,能够定量计算做功值。
【教学难点】判定物体是不是做功,做功的正确计算方式。
【教学方式】观看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咱们在以前的学习进程中已经学习了力和距离的概念。
但力和距离不能直接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咱们需要评判力在距离上的积存。
咱们什么缘故要引入机械呢?【过渡】人类利用机械做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利用蒸汽机做功,带动火车运行。
什么缘故利用机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明白做工和做功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1.介绍做功与做工的区别【过渡】大伙儿看讲义图11-1,在左图中人用力推汽车,但没推动,右图中人使劲搬石头,也没搬起来。
咱们依照体会明白,在做图中所示的活动中咱们会大汗淋漓,使尽全身力气,确实做了“工”,但从物理学概念上来讲,咱们并未“做功”。
那么什么情形下才算做功呢?做功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意义呢?(1)如何才叫“做功”咱们来看活动1,找出讲义上图11-2中左图和右图的一起点。
从左图中咱们发觉人在提拉铁球时对铁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将铁球提起了一段距离;与左图类似,右图的人在推车子的时候对车子施加了力的作用,然后将车子推了一段距离。
在物理学上,他们都做了功,但与图11-1不同的是,他们在施加力的同时,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
【提问】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力,而且物体有移动距离,就以为做功了呢?很显然不是如此的,咱们能够注意到图11-2中,物体的移动方向与作使劲方向相同。
也即是说,做功需要使物体在力取得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新)粤沪版物理九上《11.1怎样才叫做功》公开课(教案)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规律中归纳简单的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课前准备课件、插线板、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关于功1.在2022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举重选手龙清泉夺得了金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我校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买了杠铃供同学们使用。
小明同学用尽全身力气想举起杠铃,可是杠铃在地上却纹丝不动。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同学对杠铃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2.“劳而无功〞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天运》:“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释义“功〞,成效。
花了劳力却收不到成效,形容白费力气,可见古人早道花了力气而没有成效这一物理现象。
那么我们物理学中的“功〞是如何定义的?怎样才算做功呢?3.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
〞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二、新课教学(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下列图)。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
(c)杠铃被举在高处静止不动,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
教学
重难点
目标1、2
教具
多媒体课件、远教资源
一、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两个人用了力,很累,做了工,但从物理学角度说这两个人没有做功。引入本节内容,怎样才叫做了功?
二、怎样才叫做功
活动1找找共同点
“活动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种情况做功时的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答: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三、功=力*距离(W=Fs)
四、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中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1J=1N.1m它表示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1m的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就是1J.
课后反思:本节课没有直接给出机械功的定义,而是设计了“找找共同点”这样的一个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经历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讨论,逐步建立功的概念。关于功的计算(“活动3”),也不是直接讲解,而是给出了一种常见的错误,通过学生的辩析、讨论、纠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考察本节课目标完成情况
五、当堂检测:
生区分“做工”与“做功”
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两幅图的共同点
学生得出做功的两个要素:
学生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机械功的概念。
B、会用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C、知道任何情况下,功是不可能省的。
D、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A、在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B、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B、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探究功的原理。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汉字是表意的,“尘”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小土吗?这一节我们学习这个字----“功”。
这个字一个“工”一个“力”,看来古人都明白做工是跟力有关的,不错的,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现代科学中物理里的“功”是什么
【自主预习案】
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
(2)、
2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3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例如)
(例如)
(例如)
4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课堂探究案】
(一)功的含义:
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试一试)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总结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要有,(2)物体沿
(练一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举力做了功.()
②.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功()
③.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④.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车做了功.()
⑤.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
2、下列关于功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作了功
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了功.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三:功的计算
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在力学中,把叫做功。
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
“功”的单位是
1焦耳的物理意义
是。
2、出示焦耳的照片,了解焦耳的事迹和成就。
焦耳(1818~1889)是英国物理学家。
1818年12月24日生于
索尔福。
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
焦耳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
家跟父亲学酿酒,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
他很喜欢
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
后来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学家。
焦耳可以说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杰出的科学家。
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研究。
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普莱金质奖章。
【学以致用】
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g=10N/Kg)
小贴士: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
②要搞清力的大小:对于本题来说,要写出拉力等于摩擦力等于多少。
③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当堂训练案】
1、在下面的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小华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B、小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小悦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
D、小翔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2、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杠铃拿起来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静止3S 。
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第一阶段内做了功
B 、在第二阶段内做了功
C 、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 、在两个阶段内一直没有做功
3、下列情景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是( )
A 、小球由高处下落
B 、小球在地面静止
C 、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
D 、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
4、如图,小明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J, 物体的重力做功是____J 。
5、如图: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
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拉力F
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则W1和W2的关系是 ( ) A 、W1=W2 B 、
W1>W2 C 、W1<W2 D 、不能确定
6、如图,起重机把重为1000N 的货物竖直提高2m 后,又沿水平方向移动1m .起重机克服重力做功为( )
A.1000J B.2000J C.3000J D.不能确定
7、教学大楼每层高为3m ,小明提着一重为50N 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 进入教室,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的总功为( )
A 、0J
B 、300J
C 、450J
D 、500J
4题图 C
B A 5题图 6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