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考点详细(山水田园诗)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一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一、 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 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 经典链接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 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 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2007年上海卷)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 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山水田园诗
• (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 望江南【宋】李纲 •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 画若为工。 •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 有儿童。 •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 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 (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 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 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 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 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 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1)词中所写的春天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3分)
• 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 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 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 刚冒出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向往自由
渴望归隐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淡泊宁静
遗世独立
• ……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
• 质朴 绚丽 洗练 浅显
华美绚丽
明快
• 清新自然
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
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③。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
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在襄阳很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高考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高考知识点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山水自然风光和农村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乡土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在高考复习中,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以及对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山水田园诗的高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
1. 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古代山水田园诗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于唐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王维和杜牧。
王维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和《送别》等。
杜牧则以写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等。
2.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描写自然景色的形象美:山水田园诗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美感,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优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神追求。
(2) 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山水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田园生活,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山水田园诗除了描写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以此传达给读者深思。
(4) 文化意蕴的丰富性:山水田园诗因其充满文化意蕴而被广泛传颂。
在这些诗作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描绘,还可以找到丰富的历史、哲理和文学典故等。
3. 山水田园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虽然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古代,但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在现代文学中,山水田园诗对于诗歌和散文的写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诗人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从而创造出更为多样和丰富的作品。
同时,在散文创作中,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也被广泛运用。
4. 高考备考中的山水田园诗应试技巧在高考中,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备考技巧供考生参考:(1) 了解典型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能够准确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笔记整理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常见的意象是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山水田园诗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白描与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反衬等抒情手法表达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等情感。
教材助解: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山水田园诗高三总复习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 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 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 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 自甘寂寞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的诗。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 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 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 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 佳作。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
真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演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练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
见之物。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 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 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二)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 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 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 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 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 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 直抒胸臆。
高三专题复习之山水田园诗
末两句,与其说是表现了一 种欣喜,更不如说是诗人内 心苦闷与忧愁的表现。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思想情感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四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 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 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 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 观成见。
二、山水田园诗的的点
2、常见意境用语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 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清幽、明净、 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 凄凉、凄清、萧瑟
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 村气息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思想情感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 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 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4、常用技法(主要表现在描写、抒情的方法上) (1)写景的表现手法(或写景角度): 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与工笔(对 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观察角度高、低、 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 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 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 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动为静);正衬反衬等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 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一、1 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 “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 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 清澈。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 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 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雅的 画面。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山水田园诗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山水田园诗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阙题刘眘虚【注】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英年早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解析]B项,“孤寂”应该为“宁静”。
D项,“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E项,“淡淡的忧伤”错。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名师教你解题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题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高考常见古诗(七大题材)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高考常见古诗(七大题材)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庙、五柳、明月、渔歌等。
2、常用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反衬(乐景哀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色彩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3、内容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闲适自得,向往田园,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③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边塞军旅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戍”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烽火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楼台、龟兹、夜郎、安西、胡羌等)。
3、常用手法: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铺垫、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4、内容情感:①建立功业、保家卫国的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恶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久居边关的乡愁;⑥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⑧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将军贪功启衅的不满;⑨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一、何为山水田园诗?1.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2.开山鼻祖:谢灵运(山水诗鼻祖)、陶渊明(田园诗鼻祖)唐代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3.发展概况:源于老庄哲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画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2、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物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三、常表达的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歌课件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
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1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
15
【常用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手法
•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常见意象】
• 1、景物:野径、古木、农田、墟落、炊烟、孤云、清泉、草屋、 柴门、荆扉、三径、东篱、空林、空山、禅房、古寺、暮钟、
• 2、人:邻人、野老、樵夫、渔夫、山客、隐士、山中人、松下 客、牧童、渔翁、浣女、农夫、
• 3、农具:耒、耜(si)、锸、锄头、犁 • 4、植物:五谷(黍)、栗、菊花、柳、竹、桑麻、桑榆、桃李、
《归园田居》(节选)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高中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材」(3)山水田园诗【必备知识】山水田园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明确概念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常见意象与意境一、田园诗①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山水诗①意象:常见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常见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三、特殊意象的含义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诗人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②竹。
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③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④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⑤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例】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考点详细(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酌酒与裴迪
王维①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 ①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
②按剑:意为“结仇”。
(1)典故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出自《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汉代王子阳做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
本诗中“笑弹冠”指笑侮后来的出仕者。
(2)重点意象:浮云
(判断正误)
(1)“酌酒与君君自宽”,表面上是说“君自宽”,其实,宽人也是宽诗人自己,诗人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
(√)
(2)“人情翻覆似波澜”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愤激之情。
(√)
(3)“白首相知犹按剑”写相知成仇,相交到老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
(4)颈联描绘的阴沉凄冷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
(×)
解析:“阴沉凄冷”错误,应是清新明丽的画面。
(5)尾联中的“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高卧”的含意就是“躺着舒服”。
(×)
解析:诗中“高卧”还有“隐居不仕”之意。
(6)王维诗中的意境,多是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但这首诗的意境似乎有所不同。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四川之时。
②蛮榼:酒器。
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