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最终版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金银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外贸是财富增值的源泉,国家应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实现贸易顺差。
2.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3.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国民经济的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数量和服务数量的增加。
4.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持续高级化与人均实际福利不断提高的过程。
5.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当社会发展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6.世界市场:世界各国商品的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7.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生产或经营,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8.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把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9.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外在的客观事物在方位上和距离上的空间关系。
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10.资源本身条件:是一国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种、分布状况、开采价值和开发成本。
11.法律制度:指规范行为和法律行使过程中的法律和法规。
12.最适度人口: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减使得必然存在一个最佳的人口规模。
13.所有权优势: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外国企业的在所有权方面的优势。
14.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15.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重大变革。
16.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7.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老师说,这题的答案要简洁一些)1.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2.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3.共同农业政策(CAP):是指欧共体/欧盟组织农产品共同市场和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的计划和政策。
4.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
7.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8.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
9.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10.三难选择: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1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2.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北美 C东亚 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 18世纪6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后3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型工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5、特别提款权是(D)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20世纪80年代以来(B)以成为国际经济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 B跨国并购 C建立战略联盟 D项目合作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A总理事会 B部长级会议 C秘书处 D货物贸易理事会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 B大市场理论 C交易费用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成为(D)A康德拉捷夫周期 B库兹涅茨周期 C基钦周期 D朱格拉周期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C)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盟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B)是政府主导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D)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
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2 稀缺性假定3 国际无政府状态4 不确定性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5 金融全球化6 科技全球化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
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
世界经济概论第2章复习题答案
第2章复习题答案—、判断题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正确。
(课本P38)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正确。
(课本P41)3.世界性移民中的大部分是从发达国家移向发展中国家。
错误。
改为:世界性移民中的大部分是从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
(P44倒数第1段)二、填空题1.世界经济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
(课本P38)2.现在,世界经济正从经济国际化阶段过渡到经济全球化阶段。
(课本P38)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
_____(P40)4.当今的国际分工正从传统的地域分工演变为全球性的网—络分工。
(P46倒第1段)三、选择题1.不定项选择题1)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BCD) (P48)A.欧佩克(OPEC) B. 欧洲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2) 二战尚未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创立以下哪几个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
(ABD)(P48)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B .世界银行(IBRD)C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D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3) 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是:(BCD)(P53)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200 美元B. 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低于10%C .成人识字率低于20%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 美元(4) 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国家有哪几个?(ABDEF)(P49)A .英国B. 法国C .民主德国D. 意大利E. 加拿大F. 美国。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部分)
第二讲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成因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趋势(一)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经济一体化(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觉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
—一劳克斯·施瓦布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活动全球化国际分工内容的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服务领域的分工;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机制的变化:市场自发机制决定的分工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协议性分工一体化区域集团各成员组织的协议性分工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
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和催化剂。
4.投资活动全球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5.技术全球化技术使用全球化技术合作全球化技术生产全球化6.信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一是指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全球信息数量的激增,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范围的拓展;二是指因信息技术的进步,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全球化信息。
7.人力资本全球化四、经济全球化的成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网上试题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 西法大
1、世界经济: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即在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涵盖几乎所有国家的全球性经济整体。
2、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是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3、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经济全球化:中国对外开放的宏观外部环境;全面融入: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对外贸易:规模高速增长改变世界贸易格局;外资集聚:中国制造重塑全球生产网络体系。
5、国际分工的类型:按照分工深度及稳定性划分为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分工和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之间的分工、基于谢意的产业内部分工;按生产关联度划分为垂直型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按国家经济性质划分为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按参与方式的划分分为混合型分工(指一国既参与垂直分工又参与水平分工)和单一型分工。
6、国际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技术的国际扩散、人力资源和管理技术的国际交流、出口能力的国际转移。
7、国际服务贸易的趋势:服务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扩展,结构持续完善、服务贸易地区分布不均衡、服务贸易呈现逐步自由化的趋势、8、生产要素:世界经济-全球的经济与市场信息、企业的国际市场网络、全球性企业的组织体系、全球性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性劳动力、产权化的科技知识、是和创新的金融体系、企业创新能力、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经济学-一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生产性管理。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范围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具有统一性、竞争性和扩展性的特点。
具体包括: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和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三部分,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考虑。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经济全球化: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3、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4、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封闭。
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也要维持同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
5、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导论一、世界经济的定义世界经济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或者说,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互相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二、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各国经济走向国际化、融合化和一体化的客观历史趋势与各国经济独立自主、维护民族权力和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可以说是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扩展和体现。
基本特征:多种经济体系并存;科技作用加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第一篇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和历程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基本条件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决定因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对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
自然条件的差别会造成不同国家生产产品和生产领域的差别。
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联系: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必要条件,但自然条件只有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生产力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产的国际分工。
二、世界市场的含义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统一性,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包容世界上一切经济制度和发展层次国家的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扩展性,世界市场的扩展性,源于工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扩张性。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名词解释1、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国际分工从单纯的市场调节到有组织的协调。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
3、世界市场体制世界市场体制是在国际经济法基础上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交易和要素跨国流动的规则体系或行为规范体系。
世界市场体制是国际经济条约和国际经济惯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济规范演变与世界市场发展共同决定世界市场体制的变动。
4、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具有减排效果的项目,获得一定的减排指标,可算作其在议定书下减排承诺的一部分。
5、比较优势陷阱PPT C3 P7比较优势陷阱是特指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长期化(尤其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6、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核心的双挂钩体系。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IMF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
7、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Jamica Agreement)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
1978年4月生效。
8、莱茵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引导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有效的竞争秩序、有限的政府干预、经济民主与社会公平。
引导企业走向公平,注重公平9、安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监管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公平竞争、政府调控、保障制度。
实行自由的企业政策,注重效率。
10、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将原先用于描述收入不均等程度与发展阶段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环境问题,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授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使用教材: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第五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
参考教材:张幼文、屠启豪、李刚编著,《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动力、周期和机制;世界经济中的地区与国家经济。
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与策略、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世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实践、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国际经济协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与南北经济关系、转型国家经济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释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习相结合的方式,因此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师讲授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每章所附的思考题,同时利用网络了解有关理论、政策和问题的最新发展情况。
绪论教学重点:冷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教学难点:世界经济的定义;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国际化阶段(二)资本国际化阶段(三)生产国际化阶段二、现代世界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特点和解体(三)冷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三、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章考点: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冷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区别世界经济与国民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章经济全球化及其广泛影响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含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发展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影响和发展趋势一、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影响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本章考点:经济全球化动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与主要动因?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格局和特点教学难点:现代国际分工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分工的理论一、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二、现代国际分工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理论一、比较利益理论二、规模经济理论第三节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一、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当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第四节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一、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二、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与磨擦本章考点:现代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学重点: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的特点;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价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概述一、马克思、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理论二、西方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及其发展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二、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与流向第三节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原因一、跨国公司的含义、发展和特征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四节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一、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二、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策略三、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第五节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跨国公司的正面效应二、跨国公司的负面效应本章考点:跨国公司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和特点;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国公司理论有那些?最重要的跨国公司理论是什么?哪一个跨国公司理论具有特别的创新性?表现哪些方面?认识跨国公司定义与标准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全球经营策略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内部化交易成本转移价格第四章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教学重点: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与作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教学难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其作用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第四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其运作一、“特别提款权”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三、现行汇率制度运作中的金融风险四、国际储备的多样化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走向本章考点: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比较第五章世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原因;二战后通货膨胀的特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西方通货膨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简述一、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主要论点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论点三、传统西方通货膨胀理论面临的挑战第二节二战后通货膨胀的演变及其特点一、通货膨胀具有全球性二、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三、信用膨胀构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节由“停滞膨胀”走向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危害二、由“停滞膨胀”走向通货紧缩三、扩张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第四节世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一、通货膨胀的原因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三、通货膨胀的隐患依然存在第五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经济后果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考点:二战后通货膨胀的特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分为哪些类别?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如何认识世界通货膨胀的原因?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滞胀(停滞膨胀)、通货紧缩结构性通货膨胀第六章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实践教学重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类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原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和动态效应教学难点:中国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和建立的原因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原因第二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动态效应第三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四、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绩效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本章考点: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和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第七章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科学技术的传播机制教学难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一、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二、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二节科学技术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三、科学技术的国际传播机制第三节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与世界经济信息化一、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及其全球传播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兴起三、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本章考点: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科学技术的传播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美国新经济的成因及其启示?(可以运用西方制度创新理论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科技革命的过程科学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美国新经济制度创新第八章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理论;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教学难点:长波理论与世界经济周期;2022年-202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教学内容: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一、1957-1958年经济危机二、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四、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五、“911”事件前后的经济危机第二节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甚明显二、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打击程度相对较轻三、生产过剩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发生四、“停滞膨胀”一度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五、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六、新经济周期与高新技术产业息息相关第三节长波理论与世界经济周期一、长波理论及其内容二、长波形成的原因三、用长波理论看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本章考点:西方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理论;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如何认识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构性危机,周期性危机第九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教学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及迅速发展的原因;西方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和政策措施教学难点: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特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一、凯恩斯和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二、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一、宏观经济目标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第四节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政府减少集中,强调市场机制二、实行税收制度改革三、紧缩财政政策四、调整产业政策第五节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本章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机制,20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第十章国际经济协调及其经济效应教学重点: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和经济效应教学难点:国际经济协调的机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教学内容: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一节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第二节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际经济协调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危机和冲突要求加强国际协调三、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要求多边协调四、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加剧需要国际协调第三节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一、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作用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本章考点: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国际经济协调的机制;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国际经济协调第十一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教学重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教学难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二、以法国为代表的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三、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机制为基础、国家干预主导型的经济模式第三节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发达国家经济居主导地位一、发达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本章考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发达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与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异同强制性制度创新模式诱致性制度创新模式第十二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南北经济关系教学重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国际经济秩序;金砖四国教学难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展理论简介一、经济增长的模型二、经济发展理论三、激进发展理论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国际环境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第三节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石油输出国二、农矿原料出口国三、出口加工国(地区)四、经济综合发展国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一、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二、80年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四、调整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第五节南北经济关系与南南经济合作一、南北之间不平等的旧国际经济秩序二、南北技术差距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状况继续恶化四、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五、南北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六、南南合作的发展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本章考点:经济发展理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与分类?如何认识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第十三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教学重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和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东欧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中国与俄罗斯转型模式的比较教学内容:第一节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一、传统的经济体制二、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向市场经济过渡及过渡的方式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三、调整“休克疗法”,转向务实的改革第三节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二、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四节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二、中国改革开放的依据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五节经济转型不同模式的比较一、俄罗斯、中国改革起点条件的差异二、改革成果的比较三、改革效果不同的原因四、两国经济改革中的问题与展望本章考点:计划经济体制;休克疗法;中俄改革模式的比较,渐进式改革的目标与理论激进式改革的目标与理论渐进式改革(即渐进式制度创新模式或渐进型转轨模式)激进式改革(即激进型制度创新模式或激进型转轨模式或休克疗法)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世界经济概论学期考试的题型及其分数比例( A )卷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整理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作为经济范畴,它是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变量加速运动、各经济体紧密融合的实体;作为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经济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从现在的认识来看,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融合不断加深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各种利益主体,包括公司、国家、区域板块的经济交往和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时空压缩的世界经济中交叉渗透,短兵相接。
由于各国经济关联度的提高和互动性的加强,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立体性、整体性和全球性。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a、地位不对称。
主导产业都来自发达国家b、决策权不对称。
发达国家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发展中国家是被动接受者c、后果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的果实多为发达国家所拥有,而消极影响则由发展中国家来承受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从一国的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
3、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
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的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坚定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世界经济学习题答案全本加2套样卷)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 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 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 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 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 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 也包括技术革命, 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二、简答题1. 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 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 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 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 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 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复习提纲(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3、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经济 介绍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
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阶段;美国、 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未来变迁中的地位;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要经济体。
重点掌握:世界经济格局的内涵、影响世界经 济格局变迁的因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 阶段、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
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重点把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金本位制的 内容与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积 极影响及其不足之处;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的特点、积极影响与不足之处;中国在未来国 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11
8、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介绍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演
9
6、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
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趋势;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 重点把握:内涵、成因与表现、影响;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种类、内涵、特点;美 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启示。
10
7、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介绍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金本位制、布雷
5、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 介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基础(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现 实发展(欧洲、北美、亚太);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 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FTA战略。 重点把握:内涵、主要形式;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 欧洲、北美的现实发展;中国的FTA战略(背景、历 程、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对策)。
原因、阶段等。 答题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3
3、论述题(40分) 考试形式:3个论述题选2个,20分/题,合计
40分。 考查对象:与世界经济原理相联系的现实问题。 答题要求:掌握原理、了解现实、规范答题。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6掌握,7-9了解)一、世界经济的内涵(1)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2)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3)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二、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一)国家三要素理论:领土、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力(政府);(二) 跨国公司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战略的全球化、以开发新技术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内部管理的一体化(三)国际组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
,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主要职能是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三、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现状: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国际分工深刻变化;3、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5、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国际协调机制加强:WTO、GATT、IMF出现并发挥作用;8、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欧共体、APEC、北美自贸区;9、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一超多强; 10、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世界市场2、国际直接投资3、滞胀4、关税同盟5、布雷顿森林体系6、自由贸易政策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5分)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5分)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
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
(5分)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5分)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5分)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2分)(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2分)(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2分)(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
(2分)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
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发展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
(8分)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答:(1)获得规模经济效益;(2分)(2)加强市场竞争,推动利益增长;(2分)(3)刺激投资;(2分)(4)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分)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答:所谓进口替代战略,也称为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就是利用贸易保护政策,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本国经济的工业化。
(4分)出口导向战略,也称为出口替代战略或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则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利用出口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4分)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答:所谓美元化,指美国以外的国家将美元作为部分或全部法定货币的进程。
(2分)(1)汇率风险将消失或大大降低。
(3分)(2)为本国提供更为严格的金融纪律,进而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3分)。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答:跨国公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的驱动力和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
首先,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广化。
其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公司内贸易的发展。
第三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最后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创造和传播。
(4分)(2)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首先,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对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设施,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扩大了生产和就业。
其次,跨国公司有利于东道国企业增强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对吸引外资的东道国,跨国公司不仅对国内资源进行补充,提高东道国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的销售市场。
跨国公司拓展了新的产业空间,如果没有跨国公司的投资,单纯依靠民族企业或现有的产业,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引进这些新产业或创新其经营方式的。
第三,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是获取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
第四,消极影响。
这种消极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冲突,尤其是借助于技术控制的经济控制,有可能对东道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一种威胁。
对此,东道国要维护好国家主权和保护好国家安全,应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积极化解风险,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7分)(3)跨国公司对母国的经济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母国扩大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仅通过国际贸易,还通过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来增强母公司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
同时,跨国公司在企业内部的贸易网络,也将跨国公司的生产纳入全球网络体系中,使每一子公司能优先获得体系内其他子公司的资源和市场。
跨国公司内贸易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产生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相同的效应。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带动母国经济增长。
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使母国边际报酬相对低下的过剩资本和成熟技术通过对外转移获得更大收益,这些收益又可以通过利润汇回和转移价格等方式回到国内,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使这些回流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领域中去,改变母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有利于母国的经济发展。
(7分)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绝对利益”主张,各国应该专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以使各国享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
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
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进口廉价初级产品,阻止土地收益递减、工资上涨和利润下降倾向,就可保证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3分)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剩余产品出口”模型。
“剩余产品出口”理论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认为一国可以将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出路”,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3分)美国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诺克斯(R.Nurkes)对其进行了发展,诺克斯认为,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通过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增加了产量,从而可以获得静态的经济利益。
除此,国际贸易还使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及原材料的迅速增长的需求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出口产业获得迅速发展,出口的贸易增长又以“乘数效应”传递到其他的非贸易部门,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对外贸易产生的间接的动态经济效益。
(3分)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R.Krugman)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内贸易学说。
他以规模经济为前提,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产业内的国际分工,可以增加相同产业内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各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得贸易各国通过扩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的利益,进而提高要素的边际产出率,实现了要素投入不变情况下的经济增长。
(3分)E.哈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更深入和集中地考察了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以此来解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E.哈根认为出口扩大,往往是一个技术创新的信号,从而导致新技术与新管理方法的采用,因此在出口扩大的同时,也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增加了国民收入。
出口产业新技术的外溢效应,也会在其他非出口产业产生连锁反应,最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提高。
在进口部门,同样可以体现出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
(3分)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普莱维什(R.Prebish)提出的“中心-外围说”证明了国际贸易会使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化的机制,并得到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的响应。
普莱维什用“中心-外围”的体系结构来描述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而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地带。
发达国家是生产技术的领先者,在国际贸易中生产并出口制成品,在国家贸易中处于有利位置,是国际贸易的获利者;发展中国家是技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主要出口原料、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3分)二、简答题: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根本原因在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具体说来有:1)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差异;2)国内经济政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差异;3)各国贸易增长和投资水平不同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差异;4)全球性问题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差异。
2、简述“二战”后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原因。
答:1)既得的技术基础:继承和综合战前的科技革命成果;(2)强大的经济基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资本积聚和积累增大;(3)有力的政府支持: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科技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持;(4)良好的国际环境:科技信息及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频繁;(5)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战后长期的两极(冷战)格局,军备竞赛。
3、简析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答:(1)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是最根本动力;(2)地球资源非均衡分布的绝对性是重要原因;(3)企业及其跨国经营(跨国公司)是最直接动力(资本本性使然);(4)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政策取向,从而建构全球化的制度基础。
4、根据一体化程度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主要类型?答:(1)特惠贸易协定;(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5、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为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现实条件(商品国际化);(2)第二次科技革命:加强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加深国际分工,扩大世界市场,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和发展(资本国际化);(3)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整个世界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强化各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使世界经济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