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整合5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总结】本节是植物激素调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所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问题.主要有四个重要实验,分别是由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完成的.我们需要注意每个重要实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照思路,达尔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的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詹森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温特并没有把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到_34年科学家才最终确认了这种物质就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在这些部位,通过一系列过程将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生长素的运输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即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在芽尖.根尖等不成熟组织的尖端,生长素的运输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如地球引力.单侧光.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如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点分析】本节是植物激素调节重点考查的部分,在平时测试和高考中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能力要求上看,往往考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往往搭载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都很常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误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的,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面一段.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单侧光照射尖端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若无尖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对称放置,也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一.应牢记知识点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_—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_—主要吸收蓝紫光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_溶剂.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_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_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CO2+H2O——→(CH2O)+O2叶绿体光能6CO2+_H2O——→C6H_O6+6H2O+6O2叶绿体9._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_73—__)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_.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_._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_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_._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_32——_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_._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⑵.用_O标记H2O和CO2,得到H2_O和C_O2.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_O,另一组提供C_O2.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⑸.结果,只有提供H2_O时,植物释放出_O2._.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__——)实验⑴.用_C标记CO2得_CO2⑵.向小球藻提供_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_CO2—→_C3—→_C6H_O6⑶.结论:_.光合作用过程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⑵.光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H]和氧气;生成ATP.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⑶.暗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 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⑷.过程图(P-1_图5-_)二.应会知识点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_)2.叶绿体结构(P-99图5-_)⑴.具有内外双层膜.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3.化能合成作用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_HNO2)或_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4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1)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一.种群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1.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3)两个基本单位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1)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实地计数记录→计算种群密度(2)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捉法(1)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2)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3)操作注意事项: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③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④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⑤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5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_O62C2H5OH+2CO2+能量.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3)条件:_-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条件:_-_℃,保持一定的湿度.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_O62C3H6O3+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方法:比色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分享五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分享五篇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名词: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2.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3.水华:在淡水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4.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语句:1.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2.大气污染的危害:①我国大气污染类型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②危害:直接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导致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③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 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烈.④可以通过水体.土壤及植物进而危害人及动物.3.水污染的危害:①水俣病事件:汞在水中转化成_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②水体中过量的N.P主要来自含有化肥的农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③赤潮和水华的形成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4.土壤污染的危害:①〝镉米〞事件:土壤被镉污染后,会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进入人.畜体内,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损,导致全身性神经剧痛等症,最终死亡.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动物和人的生存.5.噪声污染的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基础知识⑴.什么是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⑵.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哪些?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⑶.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哪些酶制剂?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⑷.碱性蛋白酶有什么作用?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⑸.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酶制剂的活性,使加酶洗衣粉失效?怎样解决这一难题? 温度.酸碱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耐酸碱.耐高温耐受表面活性剂的酶,并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小资料: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普通洗衣粉含磷,含磷污水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 加酶洗衣粉减少了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设计⑴.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包括哪些问题?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三是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其洗涤效果有哪些区别?⑵.如何有效地控制变量?尽管实验有所不同,但是控制变量的思路是一致的.①.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实验中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即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控制变量是衣物的材质.污物的种类.污物的面积.污物的存留时间.洗衣粉的用量.水温.PH.洗涤时间等都要相同;②.探究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是温度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控制变量是衣物的材质.污物的种类.污物的面积.污物的存留时间.洗衣粉的用量.PH.洗涤时间等都要相同;③.探究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中自变量是加酶的种类;控制变量是衣物的材质.污物的种类.污物的面积.污物的存留时间.洗衣粉的用量.PH.洗涤时间等都要相同;⑶.(如何)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①.考虑洗涤效果;②.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洗涤成本.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1.具有共同的物质和基础.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区别: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3.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应激性)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应.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性.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科学的发展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性生物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意义: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_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1.微观方面: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生物工程实例:乙肝疫苗.石油草.超级菌)2.宏观方面:生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实例:生态农业)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考试占比6~8%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铁门)]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核酸,分化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不是原生质的成分)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有机物:③糖类④核酸(共约1-1.5%)⑤脂类(1-2%)⑥蛋白质(约7-_%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4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原理:基因重组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_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_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_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_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DNA双链复制(2)过程:①加热至90~95℃DNA解链;②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③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_,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_,位于基因的尾端.(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2.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4.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基因工程的应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3)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4)设计中的困难:如何推测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5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2—4时较低,_—_时(差幅不超过1OC)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二.应会知识点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⑴.口腔:36.7—37.7OC(平均:37.2OC)⑵.腋窝:36.0—37.4OC(平均:36.8OC)⑶.直肠:36.9—37.9OC(平均:37.5O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2.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分享五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精选5篇总结分享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分享高二生物知识点精选5篇总结分享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生物知识点精选5篇总结分享,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知识点精选5篇总结分享1生命的物质基础考试占比6~8%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铁门)]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花而不实)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核酸,分化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不是原生质的成分)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有机物:③糖类④核酸(共约1-1.5%)⑤脂类(1-2%)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动。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b、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类型:水循环: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通过降水从大气圈返回到地球的表面。
气体型循环:包括氮、碳、氧等元素的循环沉积型循环:包括磷、硫、钙、钾、钠、铁、碘、铜等物质的循环。
3、物质循环的各种形式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二)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二)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分享
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分享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分享五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分享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分享五篇1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原理:基因重组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_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_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_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_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梳理
最新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梳理「篇一」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最新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梳理「篇二」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高二生物学科知识点
高二生物学科知识点高二生物学科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内容涵盖了众多的生物学知识点。
以下是高二生物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功能并解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分化与定向分化的过程和原理。
2. 遗传学(1) 分子遗传学: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转录和翻译等基本过程。
(2) 遗传变异:突变的类型和原因、基因突变的遗传规律、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3) 生物工程:克隆技术、基因治疗、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应用和伦理问题。
3. 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生态位、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2)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生态与环境: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适应与资源利用等生态问题。
4. 进化生物学(1) 进化的基本原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动等进化驱动因素。
(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态位、胚胎发育等证据支持进化理论。
(3) 人类进化:人类起源、人类和灵长类物种的关系、智人的演化历程等。
5. 植物生物学(1) 植物的结构和发育:根茎叶花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荷尔蒙调控。
(2) 光合作用:光合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和化学能转化过程。
(3) 植物的繁殖和适应:有性和无性繁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6. 动物生物学(1)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组织器官系统、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3) 动物繁殖和发育:有性和无性繁殖、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哺乳动物的生殖与胚胎营养。
高二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包含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优秀10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优秀10篇)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一光合作用(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CO2+H20xx——→(CH2O)+O218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2、色素:包括叶绿素3/4和类胡萝卜素1/4色素分布图:色素提取实验:丙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3、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2O—→2[H]+1/2O2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4、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5、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1、渗透吸水:条件:半透膜、浓度差2、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原则:谁浓度高谁获得水3、植物吸水方式:①吸胀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渗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方式。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由根运输到茎、叶,1-5%留在植物体内,95-99%用于蒸腾。
最新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梳理篇二1、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生物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一、细胞与稳态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高二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五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五篇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1.类脂与脂类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_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 溶液)和B液(0._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9.赤道板与细胞板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更新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_下方的图)总反应式:C 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_.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语句: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8._-4(mol/L).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4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51神经递质的传递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不是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既兴奋吗?抑制是什么?再说递质传递完后不就被分解了吗?不就抑制了吗?还使抑制什么?一个突触后膜上可能连接多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当一种前膜传递过来的递质使这个细胞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同时接受抑制作用递质.举例: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一些神经细胞兴奋状态.假如机体希望抑制这种激动状态,可能通过另外的反射路径释放抑制性递质,来控制这种情绪反应.假如抑制递质缺少,可能引起疾病---比如帕金森综合征,因为体内多巴胺这种抑制递质含量减少,患者会发生不由自主地震颤而不能停止.2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 我认为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3人手被针刺后,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__________.使手缩回来地效应器是_________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而效应器是手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泪液汗液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5人体血液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引起什么疾病吗?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一旦紊乱,生物体就会呈现各种病的症状.6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还有吗?针刺足部有感觉吗?脊椎是低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一些低级的生理活动比如膝跳反射还可以将信号传导大脑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胸部以下的脊椎还可以控制膝跳反射但因为无法将疼痛等信息传递到脑部所以针刺足部没有感觉.7能总结一些激素病: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由于生长激素,还有哪些?能归纳一下,有简便的记忆方法吗?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2.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3.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8高中生物中经常提到下丘脑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9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错误显而易见,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_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人体增加产热吗?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为什么下丘脑和血糖调节有关,如何起作用的?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都在下丘脑._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先对抗原摄取和处理,使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再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这些〝处理〞和〝呈递〞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可以尽量详细地告诉我吗?〝处理〞就是--暴露抗原的抗原决定蔟;〝呈递〞----传递,教材上说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阻止其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将其彻底消灭.请问细胞免疫是如何消灭病毒和哪些胞内寄生菌的.(关于细胞免疫教材上只介绍了它能分泌淋巴因子以及使靶细胞裂解.请各位把这个问题说的细一点)简单说,靶细胞裂解后胞内寄生菌无处藏身,这样可被体液免疫消灭.高二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精选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5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5篇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11、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区别: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2)原因分析:动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级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细胞.当胚胎细胞继续发育,出现胚层分化,组织,器官形成时,细胞已经丧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为较高分化程度的细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干细胞,虽然不具备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为骨髓细胞,红细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动物细胞核包含了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去分化再分化,发育为完整个体,因此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动物体细胞克隆就应用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2、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2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 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
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
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
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复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条单链DNA 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形成链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
3.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一1、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高二学习生物的窍门篇二记诵。
首先记诵还是必要的,生物中的好多知识,你不记住是没有用的,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要背诵的。
做简单的习题。
我举个例子,就是基因问题,基因题目一般都是大题目,有一个很复杂的题目假设,然后会问你一些问题。
其实这个你要是拆分来一点一点分析,你就发现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最基础的记住就好。
弄清知识内在联系。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
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高二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精选五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精选五篇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1.类脂与脂类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
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
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
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1.物质: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 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 生物圈。
(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 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 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 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大气中CO2的****有三个: 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 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特点:具全球性, 可反复利用。
[(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1.温室效应的形成: CO2与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
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 使地球变暖, 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 再次被CO2吸收, 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 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 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3.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 海平面上升, 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2)由于气候变化, 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 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
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 并使病虫害增加。
4.缓解措施:(1)植树造林, 增加绿地面积。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分享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分享高二生物在整个中学化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二又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 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名词:1、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养分级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 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语句: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渠道:沿食物链的养分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 下一养分级同化, 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 一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非常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
但对于养分级的状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淌(能量只能从前一养分级流向后一养分级, 而不能反向流淌);传递效率: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养分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4、人们探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主要目的, 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关系,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
5、计算规那么: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20%, 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名词: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不断进展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 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从而使地球温度提升得越快, 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21、蛋白质的根本单位_氨基酸,其根本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构造通式:R肽键:—NH—CO—|NH2—C—COOH|H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5、核酸种类DNA:和RNA;根本组成元素:C、H、O、N、P6、DNA的根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根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五篇分享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五篇分享高二生物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总结】本节属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小单位,内容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本节的重中之重。
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我们研究种群主要研究其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种群的空间特征,通常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类型。
“J”型曲线是在理想状态(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可用公式Nt=N0λt表示,(λ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由图形和公式都可看出,没有K值。
“S”型曲线是自然条件(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环境容纳量(即K 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保持稳定,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达值。
此问题的研究可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渔业捕捞、控制有害动物等方面。
【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种群特征的理解掌握情况,其中种群密度和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是以往的常考知识部分。
在平时测试时,简答题部分通常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的实验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知识点最新整合5篇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名词: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语句:1、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4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⑴、环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
⑵、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
3、种群增长曲线:⑴、“J”型增长曲线:①、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⑵、“S”型增长曲线:①、“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②、K值:为满载量。
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二、应会知识点1、“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2、K/2点:种群增长速率时刻。
是渔业捕捞、森林采伐的理想时期。
害虫防治应在此点到来之前开始。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