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业结构现状:
1、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减缓,但基础作用依然很重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资料,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340506.9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3%,46.3%,43.4%。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没有动摇;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60361.0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30611.1亿元,占总产值的50.71%,林业为2359.4亿元,占总产值的3.90%,牧业产值为19468.4亿元,占总产值的32.25%,渔业产值为5626.4亿元,占总产值的9.32%。
3、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有限。农作物南方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经济作物南方主要是油菜、烟草、甘蔗,北方主要为大豆、甜菜。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4、各地区农业结构普遍趋同,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结构中长期普遍存在,而且农业经营方式粗放,土地束缚了大量劳动力。其产生与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和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业结构调整难度不可低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进行了将近3年,其成效有目共睹: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作物、园艺产品面积增加,畜牧水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布局、产业分工的格局已见雏形。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尽管结构调整成绩喜人,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地方结构调整还存在盲目性,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仍然步履艰难。
6、农业结构地域布局受自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双重制约。自然条件对我国农业结构的地域布局影响较大,如气候条件(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季风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产量)地形条件(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农业布局存在地域在多样性)。国家对农业的相关政策对农业结构的影响也较大,如种植补贴和养殖补贴对我国农业结构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小,且市场价格不稳定.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低;二是饲料作物比重小.在我国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的种植结构的影响,大多数农民还认识不到饲料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推广饲料作物的生产很困难,这给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障碍;三是养殖业
比重小.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而我国只有30%,水产品的比重也只有10%。
2、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国家长期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农村投资比重小,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自给自足的发展状况,农业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从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另外,国家对农业的土地所有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比如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农民耕地,并未能给予足够的赔偿,这也在一定程度成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3、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低附加值产品比例高,农产品质量不高,制约增值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在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就占了总出口的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4:1.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的荷兰,其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却为l:3.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不仅制约了增值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
4、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总体比较低,缺乏竞争力。我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式经济。仅有的可耕地不可能完全吸收农村劳动力。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乡镇企业一般是面向农村生产初级工业制品。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乡镇企业的生产效率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并不稳定,刺激农村经济效力不强。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无非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农村工业,有上边分析,农村工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有限。另外就是通过进城打工。由于农民身上所蕴含的人力资本不高,造成农民进城打工的就业渠道非常有限。其次,我国城乡户籍制度对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有一定限制。再则,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资本深化”的局面,资本对劳动力产生了替代。
6、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对一般性农产品的需求也有所下降,使得农产品的消费增长缓慢;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的城乡市场.2010年提高到1:3.23,农民收入过低导致农民购买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造成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7、城市化进程缓慢。一般来说,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不能实现生产要素在城市的聚集,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特别是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和产业转移,造成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
三、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具体如下:
1 注重市场导向,拓宽流通渠道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注重市场导向,指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且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通过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的问题;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销地批发市场;要加强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要规范批发市场,积极培育代销商、批发商等中介组织,改进交易方式,逐步向公开竞价拍卖、样品交易等方式过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紧密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市场;要进一步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清除各种关卡和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通畅。
2 加强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要通过各产业产品的订购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奖励政策和税收政策,促进农村各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政府应在规划、指导、扶持和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政府还应转变战略,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在过渡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仍需政府的行政推动和引导。实践证明,仅靠群众零星地、分散地调整往往形不成规模、特色,也难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准确定位,即应从管制变成服务,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和营销服务。
3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农业结构调整应加大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推广,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商品质量,以此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商品增值能力。同时要实施科技引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强科技攻关,以市站所和县(市)、区农业中心为龙头,积极同科研部门及龙头企业合作,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加强农业科技的转化力度,充分发挥好农业科技示范园(片、带)的窗口作用、基地作用、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及时推广农业新科技,抓好种子优化工程、技术更新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创新品牌工程、绿色食品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总之,要推进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把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整合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4 加快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产业链管理水平
目前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倡导,加强管理。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涵盖4个方面:即价值链管理、组织链管理、信息链管理和物流链管理。要通过加强农业产供销或农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组织、信息、价值和物流的沟通与协调,拉长并加强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5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农科水平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应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安置,搞好农民科技培训,要重点开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妇女培训”,从本地区农业产业状况和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