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历史上苗族有五次大迁移,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上苗族有五次大迁移,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上苗族有五次大迁移,是因为什么呢?在炎黄与蚩尤涿鹿鏖战之后的五千年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苗族由北到南,由东到西,从国内到海外,经历了5次规模较大,范围广的历史大迁徙,所经受的苦难是不言而喻的。

凡读过中国古代的都知道,蚩尤是夷人九黎集团的大酋长,羌人的首领是炎帝,狄人的首领是黄帝。

后来,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这片肥美的土地,发生了战争。

蚩尤战败后,不愿融合为华夏民族的苗族先民扶老携幼南迁到长江中下游定居,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他们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国家——“三苗国”。

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到长江中下游,这是苗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三苗国在左洞庭,右彭蠡的长江中下游强盛起来后,与尧、舜、禹为首的华夏集团发生冲突。

经尧、舜、禹三代的不断“征伐”,到了夏禹,三苗被彻底打败,有生力量基本被歼灭,“三苗国”从此不复存在,幸存下来的除部分又融入华夏族外,其余的举村寨又向南逃生,到鄱阳、洞庭两湖以南的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之中隐居下来。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苗族才以“南蛮”、“荆楚”或“楚荆”的名称又出现在中原文献史料中。

这是苗族史上的第二次大迁徙。

苗族不愧是一个坚忍不拔的民族,他们从湖沼平原地带迁到绵山区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创业,又在条件恶劣的山区日益繁衍和发展起来。

在春秋至战国的四百二十四年里,苗族发展成“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主体居民。

楚国是苗族自己建立的国家。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载:“春秋各国,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国大小战争二百二十次。

”由于战乱不止,给苗族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避战祸,部分苗民艰苦跋涉西迁到自然条件更为险恶的武陵山区。

秦吞巴并蜀灭楚后,苗族又大量向西向南迁逃。

他们中的大部分沿澧水,溯沅江,进入武陵地区的“五溪”。

“武溪”,即雄溪、满溪、辰溪、酉溪、武溪。

武溪,今称舞阳河,流经贵州的黄平、施秉、镇远、岑巩、玉屏和湖南的新晃、芷江、怀化等地汇入沅江;发源于黔南云雾山,流经黔东南,至湖南黔城与沅水汇合的清水江岸也布满了迁进开发、繁衍的苗族。

苗族千年迁徙路

苗族千年迁徙路

苗族千年迁徙路花苗娃娃1、越往西走,苗族越神秘了...直到二十世纪的最后时刻,顺着古代苗族的西迁长路,从湖南湘西翻越武陵山进入贵州的黔东南、黔南以及黔西南,在最后望见横断山的嵯峨峭岩之前,人们仍可从崎岖幽邃的密丛间,觅到属于一个民族的曲曲折折的痕迹。

它们不仅仅是那些衣饰、语言不同,但被统称为“苗族”的人群。

它是一种气息,独特而统一的气息,虽辗转千万里却连贯一致的气息。

也就是说,山水虽隔,但一种痕迹却连绵不绝。

它点点滴滴地渗透,穿透大山的冷漠与荒芜,向前延伸。

一路西去。

在贵州西北部的毕节或威宁,我们看到了这条长路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景。

被称为“白苗”和“大花苗”、“小花苗”的人们——书上说,他们是国土上至今仍保留着几千年前三苗传统的最后人群——至今仍在头顶上高高地矗立着宽大的牛角木,或者耸立起一座座圆锥尖髻;土麻布制成的白蓝黑相间的百褶裙,层层叠叠十几层,既厚重又富有地环绕在女子的下半身;男子则身披羊毛赶织的花衣,上面绣满追忆东方故土古老风物的种种图案。

在寒冷的高原上,他们伴着芦笙苍凉的声音,纵情歌舞。

两千多年前,苗族一直向西走着。

贵州的西北尽头,是这条长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

一些人停下来了,止息奔走的步伐,在这个气息寒凉的地方整饬伤口,对着身后的道路唱起忧伤的追忆之歌——这里因此至今完好地保存了苗族古老原始的风情美。

从东部苗族居住地湘西,到西部苗族的起始地毕节或威宁,越向西行,流露在歌与服饰、以及生活中点点滴滴里的关于远古迁徙之程的回忆,就越发浓烈起来。

贵州的西北尽头仿佛是一个幽深的容器,积存的内容最多,最深。

然而,两千年前祖先们的大队人马还没有停止。

他们还在向前走——跨出贵州,进入云南。

横断山是这条不归路上唯一打乱了祖先步伐的山。

他们折而向南,将血脉子孙散落进云南的红河两岸,以及文山等地。

再继续向南,就一脚跨出国门,进入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最后,陆地终于走到了尽头。

今天,中国的苗族人口739万;泰国14万;越南40万;老挝20万;美国7万5千;法国6千;加拿大650人。

浅析苗族跨境流动的现状及成因

浅析苗族跨境流动的现状及成因

浅析苗族跨境流动的现状及成因---以田蓬镇与苗旺县为例黄芝联(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摘要】苗族是一个起源于中国并散布于世界各地的跨境民族。

本文以中国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县的苗族跨境流动为例,探析跨境流动的历史根源、现状及成因。

苗族跨境流动的原因,首先是“民族同宗、文化同源、山水相连”的历史、人文、地理因素:其次是同血缘的姻亲来往;第三是两边相差悬殊的经济条件引起的经贸活动。

希望该研究能对我国跨境民族的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苗族;跨境流动;现状;成因引言苗族是一个古老而人口众多的族群。

相传,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和尧、舜、禹时的“三苗”。

苗族的分布面广而散,从人数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主要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等省分布。

苗族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环境以高山为主,以天然地势来区分同周围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形成大大小小的“地缘圈”,并且很少和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只有少部分的苗族与其它民族形成区域性的犬牙交错式的杂居格局。

一、简要概述中越苗族的跨境流动居住在长达1300多公里的中越陆地边界上的数十种跨境民族,从古至今,都进行着频繁的跨境流动,其中,苗族的跨境流动是最具代表性的。

该地带的苗族跨境流动仍一如既往的活跃着,一直以来,两地苗族的跨境流动主要以经济交往和感情交往两种方式为主,其中,感情交往又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为主。

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并不会因国界的存在而遭受影响,一些边民甚至在国界两边来回迁居,即使在中越两国关系处在非常化的阶段,也没有完全中断过。

这主要来自于世世代代跨境而居、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形成的“民族同宗、文化同源、山水相连”的特点。

二、田蓬镇与苗旺县的苗族跨境流动通观苗族从未停止过的迁徙历程,面对其活跃而频繁的跨境流动,不禁让人为之感叹。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苗族的跨境流动亦然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

苗族支系的历史迁徙

苗族支系的历史迁徙

苗族支系的历史迁徙苗族支系的历史迁徙历史上,苗族经过五次大迁徙,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得到了我国学术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苗族源于炎黄时代的蚩尤九黎部落。

九黎部落曾“生活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流域……也是黄河文明的伟大创造者”[1]涿鹿之战,蚩尤战败后,退居“左彭蠡,右洞庭”广大江淮地区。

“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

尧舜禹时期发展成为较大的联盟“三苗”集团。

夏商周时期,发展成为“南蛮”或“荆蛮”的主体。

据资料表明,苗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因躲避战乱,由洞庭湖一带“部分被迫扶老携幼西迁”;到西汉时期,大部分沿(澧水),溯沅江进入“五陵”、“五溪”地区。

[2]逐步形成了“武陵蛮”和“五溪蛮”。

东汉王朝建立后至中平三年(25-186),统治阶级多次派出重兵进巢武陵山区,使苗族被迫又一次大规模迁徙。

西晋建立至南北朝元徽三年(公元266-475),统治阶级仍不断对武陵地区实行征伐,迫使部分留居武陵地区的苗族居民迁徙流离。

同时,部分“武陵蛮”和“五溪蛮”沿清水江、舞阳河进入剑河、台江、凯里以及镇远、施秉、黄平、瓮安、福泉等地,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高坡苗(黑苗),也就是持“歌棒”而歌的苗族族群中的一个支系。

黑苗,是清中期以后对苗族支系服饰颜色划分的其中一支系,最早源于《皇清职贡图》。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元月初一日乾隆皇帝下达谕旨:“我朝统一区字,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黎,憧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令之盛。

各该督抚于接壤处,俟公务往来,乘便图写,不必特派专号,可于奏事之便传渝知之”。

[3]所谓《皇清职贡图》就是向清政府奉表纳贡的少数民族,以及部分外国人的绘图和图说。

[4]黑苗,其主要支系分布在黔东南州的施秉,黄平、凯里等地苗族村寨,这部分苗族以黄平县的谷陇镇为中心,辐射到黄平、施秉、凯里、镇远、台江、剑河、瓮安、福泉、龙里、贵定、平坝、清镇、关岭、镇宁、贞丰、兴仁、兴义等县市,人口约一百多万。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海外苗族研究系列之一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海外苗族研究系列之一

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总第146期)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海外苗族研究系列之一郝国强【摘要】苗族起源于中国,后经云南逐渐向东南亚迁徙,但具体时间与迁徙路线一直存疑。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的方法,认为苗族进入老挝的时间自明朝开始,而大量迁徙发生在1800年左右,并且是分批次分阶段从中国向老挝迁徙的:一部分通过云南沿三条路径迁入老挝;一部分通过越南进入。

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形成了集尚武、追求自由、祖先崇拜为一体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也逐渐内化为族群的无形边界。

【关键词】老挝苗族;分布格局;迁徙;民族精神【作者】郝国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19)02-0057-008一、问题的提出澳大利亚著名民族学家格迪斯在《山地移民》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1]1除了同样苦难深重之外,苗族和犹太族都是国际性民族,横跨两半球,分布在诸多国家和地区。

苗族从中国起源,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大迁徙。

据专家考证,中国苗族历经5次大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黔(贵州)、滇(云南)桂(广西)等地。

部分苗族于十九世纪开始经过云南进入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各国。

[2]211-2221975年老挝“秘密战争”结束后,老挝苗族经过泰国难民营向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避难,完成了由中国传统民族向国际性民族的转变。

然而作为邻国,我们对老挝苗族的认识和研究有待深入。

国内学术界自1990年代以来,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章探讨海外苗族。

比如熊玉有[3]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国内外苗族进行比较研究,孙宗鲁[4]、刘君卫[5]描述了苗族的跨国迁徙,吴晓萍[6]、高望[7]对美国苗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张晓[8]从跨国认同的角度探讨苗族认同,罗有亮[9]、郝国强[10]对老挝苗族概况及跨国婚姻进行了探析等等。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苗族是老挝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分布在老挝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及泰国、越南和中国的边境地区。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对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传承。

一、苗族的分布格局老挝苗族主要居住在老挝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以琅勃拉邦、万荣和南赛三个省份的苗族人口最为集中。

苗族也分布在老挝的南部地区,如沙耶武里地区和川孔地区。

除了在老挝境内,苗族还分布在老挝的邻国泰国、越南和中国的一些边境地区,如泰国的清莱府、越南的兴义市和中国的云南省等地。

苗族的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老挝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地势较为崎岖,山地和丘陵地带较多,适宜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存和生活。

而南部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适宜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因此苗族在此地区的分布相对较少。

二、苗族的迁徙路径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迁徙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的记载,苗族的迁徙路径主要集中在老挝、中国和越南等地。

在老挝境内,苗族的主要迁徙路径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由北向南迁徙,主要集中在老挝北部地区,包括琅勃拉邦、万荣和南赛三个省份;二是由西向东迁徙,主要集中在老挝中部地区,包括川孔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

在中国境内,苗族的主要迁徙路径可以分为西向东和南向北两个方向。

西向东的迁徙路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云南省,包括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南向北的迁徙路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贵州省,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在泰国境内,苗族的主要迁徙路径主要集中在清莱府和其他一些地区,其中以清莱府的苗族人口最为集中。

苗族的迁徙路径主要集中在老挝、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地,这与苗族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苗族的迁徙路径也受到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苗族是老挝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是一个勤劳、勇敢、独具特色的民族。

他们世代居住在老挝的山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语言。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变化,这项研究就是要对这些变化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老挝苗族主要集中在老挝南部的占巴赫、琅勃拉邦、巴山、塞万、双湖等省份,其中占巴赫省是老挝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他们多居住在山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在森林中开发种植农作物,生活方式简单、自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主要是由于历史、地理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他们生活的地方地势险要,气候多雨,适合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老挝苗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老挝苗族与其他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布格局。

二、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主要是与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相关的。

在过去的历史中,老挝苗族曾经发生过多次迁徙,主要是由于战乱、天灾等因素所迫使的。

在这些迁徙中,老挝苗族人民往往是因为生存危机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在现代,随着老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一些老挝苗族人民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城市工作或生活,这种迁徙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所决定的。

一些老挝苗族人民也选择到邻近的国家,如泰国、越南等地方寻找新的生存之地,这种迁徙是由于生存压力所迫使的。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了解老挝苗族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反映了老挝苗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老挝苗族在历史上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况,为了解老挝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了解老挝苗族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苗族是老挝国内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分布于老挝的北部和南部地区。

苗族是老挝国内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进行研究,以揭示苗族在老挝国内的地理分布和历史迁徙情况。

一、苗族的分布格局老挝苗族主要分布于老挝北部的山区地区,其中以老挝与中国交界的山地地区最为集中。

苗族的分布区域主要涉及老挝的北部省份,包括高原、琅勃拉邦、乌多姆赛等地区。

在老挝的南部地区,也可以找到苗族的聚居地,但数量相对较少。

苗族聚居的地区通常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和密林区,气候多变,交通闭塞,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使得苗族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少数民族有所不同,他们主要以农耕为生,种植稻米、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同时也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

苗族的聚居地通常是一个个小山村或者部落,这些地方在山区密林中,通常都有一定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力。

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苗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封闭性,这也使得苗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苗族的迁徙路径苗族的迁徙路径主要来源于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原因。

在古代,苗族曾随着军事征讨和政治迁徙而迁移到老挝的北部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而在近代,苗族的迁徙主要受到了老挝国内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影响。

在老挝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政治动荡和战争,这些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和定居。

苗族作为老挝国内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也参与了老挝历史上的各种战争和迁徙活动。

在这些战争中,苗族不仅在自己的聚居地受到影响,同时也参与了其他地区的战争和迁徙。

老挝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对苗族的迁徙产生了影响。

随着老挝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许多苗族居民也选择向城市地区迁徙。

这种迁徙不仅改变了苗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也对苗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苗族的迁徙活动也受到了国际间的影响。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苗族是主要民族之一。

苗族在老挝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研究是探究苗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关于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南部的色贡省和东南部的沙湾拥有较为密集的苗族居住区。

色贡省是老挝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苗族人口占该省总人口的相当比例。

沙湾地区的苗族人口也相对较多,苗族居住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山区和边境地区。

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可追溯到古代。

据考古学研究,苗族先民可能来自中国云南地区,通过长江流域南下,并逐渐向南扩散到今天的老挝地区。

在这一过程中,苗族与其他民族发生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近现代的苗族迁徙主要与政治、经济和环境因素有关。

在法国殖民时期,苗族居住区被纳入了殖民地的范围,并受到了殖民当局的控制和统治。

这导致了苗族居住区的分裂和苗族人口的流动。

一些苗族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特别是在苗族居住区被建设水电站的过程中,大量的苗族人口被迫迁徙到其他地方。

经济因素也是苗族迁徙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苗族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这种城市化的趋势使得苗族人口在城市中形成了一定的聚集。

环境因素也对苗族人口的迁徙产生影响。

老挝是一个山地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部分苗族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导致苗族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区,以寻求更好的生存条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研究课题。

通过研究苗族的迁徙过程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并对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苗族是老挝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的博乔地区,占据着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苗族人口约为40万至50万人,占老挝总人口的约5%。

苗族的迁徙路径研究是对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苗族的迁徙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苗族的迁徙路径可以从历史角度来考察。

根据史书记载,苗族祖先起源于中国南方,经过长期的迁徙才来到了老挝。

在迁徙过程中,苗族经历了多次的迁徙和定居,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在苗族迁徙的早期阶段,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地区,后来又逐渐向南迁移到老挝地区。

苗族的迁徙路径可以从地理环境角度来考察。

老挝北部的博乔地区是苗族的主要居住地,这里地势崇山峻岭,气候多样,适合苗族的生存和发展。

苗族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了这样一个地理环境适宜的地方定居,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苗族的迁徙路径可以从文化交流角度来考察。

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也会影响他们的迁徙路径。

苗族与邻近的泰族、瑶族等民族之间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也促进了苗族的迁徙和分布。

苗族的迁徙路径还可以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考察。

苗族的分布格局与其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这些经济活动也会影响他们的迁徙和定居。

苗族的迁徙路径研究是了解苗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苗族的迁徙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苗族的起源、历史和文化,为苗族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是老挝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于老挝的北部和中部地区。

苗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迁徙路径的研究对于理解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老挝的北部和中部地区。

根据相关研究,老挝苗族主
要分布在老挝北部的博乐省和老挝中部的巴色省等地。

博乐省是老挝苗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苗族人口在该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巴色省也是老挝苗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除了这些
地区,老挝苗族还分布在老挝的其他地方,如老挝东北部的南奔省和老挝中部的纳闽省等地。

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老挝苗族最早起
源于中国云南地区。

在古代,他们自云南地区开始向南迁徙,逐渐进入今天的老挝地区。

在迁徙过程中,老挝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也不可避免,这对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可以通过多种因素解释。

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

老挝地处热
带雨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

老挝苗族选
择在此地区定居,应该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和经济因素也是考虑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老挝曾受到中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这也促使了老挝苗族的迁徙和
分布。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是老挝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占巴塞省和波密杜省。

苗族是一
个非常特殊的民族,其文化和语言与其他南亚、东南亚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吸引了
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老挝苗族的起源和迁徙路径,目前学界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但是从现有的文
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可以初步概括如下。

首先,老挝苗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000年前的西南中国地区,当时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一部分苗族从西南地区向东南亚方向迁徙,最终在老挝定居。

同时,也有部分苗族从北方向南迁徙,而最终定居在老挝的部分苗族则是由这两部分
苗族融合而成的。

其次,老挝苗族定居的地区主要是老挝的西北地区,包括占巴塞省和波密杜省。

这个
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森林、河流和山脉资源,非常适合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定居
和发展。

最后,老挝苗族在定居的同时,也与本地的其他少数民族进行了文化和传统的交流和
融合。

例如与老挝的水上民族结合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苗族还保
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语言,并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对其的深入研究不
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挝的多样性和文化特点,也对研究南亚、东南亚的民族和文
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老挝苗族的经济发展

老挝苗族的经济发展

老挝苗族主要产业部门发展情况
农业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玉 米、豆类等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 的调整,苗族地区的特色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如 药材、花卉等。
畜牧业
苗族地区的畜牧业以家庭养殖为主,主要养殖猪 、牛、羊等家畜。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老挝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左右,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 的国家之一。
老挝的工业发展相对较慢,但近年来政府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工业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老挝主要产业部门发展情况
01
农业
老挝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农作物包括玉米、木薯、橡胶等。近
年来,老挝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的投入,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业
加强民族团结与合作
加强老挝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团 结与合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 展和繁荣。
THANKS
林业
苗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成为当地的 重要产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林业发展计划,促 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
苗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当 地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强了旅游设施 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老挝苗族经济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苗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04
促进老挝苗族经济发展的 措施与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建设高质量交通网络
通过修建公路、铁路和机场,提高老挝苗族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和 便利性,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修建水库、灌溉渠道和排水系统,提高农业灌溉和防洪能力。

老挝苗族的由来及发展研究

老挝苗族的由来及发展研究

老挝苗族的由来及发展研究
刘向阳
【期刊名称】《东南亚之窗》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老挝的苗族是老挝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并且是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入的,他们至今还认为他们的根在中国。

苗族由中国迁入老挝后的发展状况如何?本文从苗族迁入老挝的过程入手,对苗族在老挝的人口分布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做了一个分析。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刘向阳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1
【相关文献】
1.泰国的老挝苗族难民问题 [J], 宋宏梅
2.老挝苗族的万物起源论及自然崇拜观——基于李慕安所录《指路经》 [J], 胡建敏;龙宇晓
3.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海外苗族研究系列之一 [J], 郝国强
4.老挝拉丁苗文对海外苗族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 [J], 蒙昌配
5.“老挝”的音读及其由来 [J], 宋海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苗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民族。

苗族分布在老挝的南部、中部和北部,主要分散在万象、占巴塞等省份,其中以南部省份人口最多。

苗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在老挝国内占据了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该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苗族的迁徙和扩散历史非常悠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苗族在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遭受了多次来自不同文化民族的侵略和压迫。

这些侵略和压迫,虽然造成了苗族在某些方面的退化和损失,但在继承和发扬苗族传统文化方面,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苗族深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也正是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苗族文化得以不断地传承发展。

苗族在历史上的迁徙路线较为复杂。

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苗族在历史上分别向南、西、北和东四个方向扩散。

在向南迁徙过程中,苗族逐渐迁徙到了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

在向西迁徙过程中,苗族逐渐迁徙到了老挝中部的普寨、丰沙里等地。

在向北迁徙过程中,苗族逐渐迁徙到了老挝北部山地的占巴塞省,许多苗族人在此安家落户。

最后,在向东迁徙过程中,苗族逐渐迁徙到了老挝的高原区域,其中以Pou Mung(梦茶)为代表的苗族群体,一直居住在老挝高原的中心地带。

苗族在迁徙和扩散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

苗族向不同的区域迁徙,与当地的环境和文化交流融合,在吸取和融合异族文化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传统文化的本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承、演变和发展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也是苗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特征。

总之,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苗族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苗族文化的差异和多元性,尝试探索苗族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路径,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老挝苗族是老挝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和中部地区,他们是与中国苗族同源的族群。

苗族自古以来就以神秘的迁徙路径著称于世,有关苗族神秘的地理迁徙经历一直是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和迁徙路径。

老挝苗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和中部地区,包括老挝北部的占差省和老挝中部的半胡安省和夜丰颂省。

其中,占差省是老挝苗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苗族人口比例接近25%。

除了这几个省份之外,苗族人口在老挝其他省份也有一定的分布,但比例较小,大多数地区苗族人口不超过1%。

老挝苗族主要以农耕为主,种植稻谷、玉米和甘蔗等作物。

苗族人口主要聚集在山区,生活方式比较传统,保留了较强的乡土民族特色。

此外,老挝苗族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与中国苗族有很多相似之处。

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和历史比较悠久,但一直以来也存在很多争议和猜测。

考古学的证据表明,苗族人最早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从北亚迁徙至中国南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苗族人在汉代开始从中国南部向西南方向迁移至现在的老挝地区。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人在公元六世纪到十世纪之间来到了老挝,迁徙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六世纪到七世纪,苗族人开始从云南向东南方向扩张,进入了老挝北部的垦丁和新开地。

第二阶段是七世纪到十世纪,苗族人继续向南扩展,进入了金三角地区和老挝北部的占差省。

第三个阶段是十世纪到十四世纪,苗族人开始向中部迁移,进入了老挝的半胡安省和夜丰颂省。

尽管老挝苗族的迁徙路径在不同的时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苗族人群从中国南部向西南方向迁移,逐渐进入了现在的老挝地区,形成了今天的苗族分布格局。

综上所述,老挝苗族是老挝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和中部地区。

苗族人群从中国南部开始向西南方向迁移,经过了数个阶段最终进入了今天的老挝地区,形成了现在的苗族分布格局。

苗族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老挝苗族的经济发展

老挝苗族的经济发展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手工艺品品牌,提升产品 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产工艺提升
加强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产 品质量和附加值。
销售渠道拓展
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提高市场占有率。
05
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 2
公路交通
老挝苗族地区加大公路建设投入,提高公路等级 和通达率,缩短地区品与经济发展
手工艺品种类及特色
纺织品
以精美刺绣和复杂图案为特色 ,如苗族百褶裙、头巾等。
银饰
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如 银梳、银镯等,具有很高观赏 和收藏价值。
竹木制品
如竹编箩筐、木雕摆件等,实 用与美观相结合。
陶瓷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 情,如花瓶、茶具等。
手工艺品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老挝苗族的经济发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苗族背景与分布 •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 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 手工艺品与经济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 • 政府政策支持与经济发展
01
苗族背景与分布
苗族历史与文化
悠久历史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 千年前的中国古代。他们是中国南方 最早的居民之一,后来逐渐迁徙至包 括老挝在内的东南亚地区。
02
林业与手工艺
苗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此
外,苗族还擅长手工艺制作,如纺织、刺绣、银饰等,这些手工艺品在
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03
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游客。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促进了传统

带你了解苗族历史上的五大迁徙之谜

带你了解苗族历史上的五大迁徙之谜

带你了解苗族历史上的五大迁徙之谜苗族可以说是人口分布比较广泛的一个民族,所居住地分散,支系繁多。

古书记载,蚩尤的逐鹿战败之后,苗族先民们经历了五次大迁徙。

从北到南、东到西,从国内到国外,下面让我们了解下具体迁徙情况吧!第一次大迁徙苗族先民以发源地四川的雅龙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中上流地带。

沿着长江向东迁徙到长久中游的南北两岸,其南岸到洞庭、彭蠡,北岸到江汉平原。

第二次大迁徙苗族先民在长江中游居住许多,人多势大,并且号称“九黎”。

在和南方的炎帝族发生矛盾的时,一举打败了炎帝族,一部分先民追逐炎帝族一直到黄河北岸,在这里又经过多年的发展,九黎族的势力是越来越强。

而蚩尤,聪明好学,英勇善战,后来就成为了九黎族的首领。

在蚩尤的带领下制作了多种兵器,军事能力强大,与来其黄河上游的黄帝族发生武装冲突。

当黄帝九战九败的时,后来联合炎帝族等,与蚩尤大战于逐鹿之野。

蚩尤战败,身首异处,从后虽然九黎部落与黄帝族等斗争多年,但屡战屡败,因此由南向被迁徙。

第三次大迁徙蚩尤战败许久,九黎各部落,一部分在北方建立了黎国,一部分被俘虏后,融合到汉族中。

另一部分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又退回到南方,而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间,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

第四次大迁徙苗族先民在洞庭、彭蠡之间辛勤耕耘,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又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渐渐强大起来。

不过唐尧很惧怕三苗、共工、欢兜(即“驩兜”)等,因此到舜即位,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

有部分人还逃到了东海,这支苗族的先人也保存了一个独立的群体。

只有被流窜到三危的一支,斗争不止,直到夏禹时期才初步归顺,在三危山一带居住下来。

这次是分途迁徙,迁徙的方向各不相同,如三苗是由南向西北迁徙;其中部分是向东迁徙;欢兜是基本未动,即从洞庭、彭蠡之间转移到今湖南西部。

第五次大迁徙第五次大迁徙也是最后一次大迁徙,这一次便是入海之流分途回归了。

苗族——精选推荐

苗族——精选推荐

苗族锁定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1-3]。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3]。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1]。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3]。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1]。

中文名苗族(苗文:Hmongb)外文名Hmong(英文)、Mèo/H'mông(越南文)、แม้ว / ม้ง(泰文)人口约1300万(全球)主要分布区中国、老挝、越南、美国等国语言苗语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古称“荆楚”、“荆蛮”、“南蛮”语系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主要经济形式农业、油茶、油桐、漆树等目录.1名称.2历史.▪传说时代.▪民族发展.▪民族迁徙.3人口.4分布.▪中国分布.▪东南亚分布.▪欧美分布.5文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服饰.▪姓氏.6文学.▪概念.▪民间文学.▪官方文学.7科学.▪天文历法.▪医学.8艺术.▪音乐.▪歌舞.▪建筑.▪刺绣.▪蜡染.9习俗.▪社会制度.▪饮食.▪禁忌.▪节日名称苗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 (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

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或HMONG。

苗族人口分布与支系

苗族人口分布与支系

苗族分布和支系
苗族发源于中国,约有8成的苗族人口分布于中国西南与中南省份,而在东南亚的越南、
泰国、老挝、缅甸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数万苗族人
成为难民,部分移居到美国和法国。

分布在各地的苗族人有不同的自称,如“牡”、“蒙”、“阿卯”、“果雄”、“带叟”等。

据研究,这些自称(前缀除外)都是同源的。

另外,一些地区根据苗族住地、服饰等
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冠以不同的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等。

这些名称有些是
自称的翻译,有些则是他称。

中国的分布
中国苗族世居地分布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黔东南的苗岭、月亮山,黔南
的大、小麻山,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

省份分布包括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以及海南8个省区,居于这8省区的苗族达到8,653,417人,占苗
族人口的96.73%。

东南亚的分布
苗族人亦是越南及老挝的原居民族。

在泰国北部地区,亦聚居了苗族人,根据2004年的人口统计,当地苗族人口约有12万人,是当地次于克伦族的山区民族。

他们约于18世纪至19世纪时自中国西南地区迁入泰北地区。

缅甸掸邦亦有世居的苗族人。

美国的分布
美国的苗族,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北卡莱罗那州,总数
约37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作者:郝国强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苗族起源于中国,后经云南逐渐向东南亚迁徙,但具体时间与迁徙路线一直存疑。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的方法,认为苗族进入老挝的时间自明朝开始,而大量迁徙发生在1800年左右,并且是分批次分阶段从中国向老挝迁徙的:一部分通过云南沿三条路径迁入老挝;一部分通过越南进入。

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形成了集尚武、追求自由、祖先崇拜为一体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也逐渐内化为族群的无形边界。

【关键词】老挝苗族;分布格局;迁徙;民族精神【作者】郝国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2-0057-008一、问题的提出澳大利亚著名民族学家格迪斯在《山地移民》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1]1除了同样苦难深重之外,苗族和犹太族都是国际性民族,横跨两半球,分布在诸多国家和地区。

苗族从中国起源,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大迁徙。

据专家考证,中国苗族历经5次大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黔(贵州)、滇(云南)桂(广西)等地。

部分苗族于十九世纪开始经过云南进入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各国。

[2]211-2221975年老挝“秘密战争”结束后,老挝苗族经过泰国难民营向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避难,完成了由中国传统民族向国际性民族的转变。

然而作为邻国,我们对老挝苗族的认识和研究有待深入。

国内学术界自1990年代以来,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章探讨海外苗族。

比如熊玉有[3]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国内外苗族进行比较研究,孙宗鲁[4]、刘君卫[5]描述了苗族的跨国迁徙,吴晓萍[6]、高望[7]对美国苗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张晓[8]从跨国认同的角度探讨苗族认同,罗有亮[9]、郝国强[10]对老挝苗族概况及跨国婚姻进行了探析等等。

就笔者目力所及,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老挝苗族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还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邻国老挝的苗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解答其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等问题。

二、老挝苗族的称谓、分布格局老挝苗族依据语言、服饰主要被分为3大支系:白苗、花苗和黑苗。

1白苗人数最多,花苗次之,黑苗最少。

白苗(Hmoob Daw)又分为两大分支:一支沿着老中边境生活在丰沙里省,以及老越边境的川矿省、沙耶武里省、南塔省、乌都姆赛省和琅勃拉邦省;另一支生活在老挝的西南方的华潘省(桑怒)和波里坎塞省。

白苗包含诸多小分支如:罗苗(Hmoob Lo)2、河苗(Hmoob Hawj)、格苗(Hmoob Kue)、利苗(Hmoob Lee)、末苗(Hmoob Moua)、托苗(Hmoob Thoj)、卓苗(Hmoob Cho)、旺苗(Hmoob Vang)、松苗(Hmoob Xiong)、亚苗(Hmoob Yang)、工苗(Hmoob Koo)、坚苗(Hmoob Cheng)、威苗(Hmoob Vwj)、斜苗(Hmoob Xem)等。

花苗(Hmoob Ntxaug)主要分布在北部省份,如沙耶武里、华潘与川圹省,包括如下小分支:西苗(Hmoob Sib)、红苗(Hmoob Liab)、瓜巴苗(Hmoob Quasnpab)、绿苗(Hmoob Ntsuab)、朵拉苗(Hmoob Chang)、咔苗(Hmoob Khang)、章苗(Hmoob Chang)、哈苗(Hmoob Ham)等。

黑苗(Hmoob Dub)人口最少,主要生活在华潘省的苏巴县和香括县,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老越边境的巴航村、蒙南村,其传统文化保存完整,目前老挝社会科学院有专家正在研究。

据老挝政府2005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老挝苗族总人口724108。

主要分布在万象、丰沙里、浪南塔、乌多姆塞、会赛、琅勃拉邦、华潘、沙耶武里、川圹、波里坎塞等省。

从上图来看,老挝苗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过去苗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地区,以川圹和琅勃拉邦为中心,华潘和乌多姆塞次之。

1995至2005年的10年间,苗族分布出现了新的趋势,苗族以川圹为中心,向周边扩散。

苗族人口集中度以川圹为最,紧邻的万象省、华潘省、琅勃拉邦等次之。

川圹省作为苗族的中心,苗族主要分布在丰沙湾市、蒙毕县、蒙堪等8个县,其中川圹省农黑县又被称为“苗族大本营”,苗族人口最为集中。

据2013年最新资料統计,农黑县面积233569.25公顷,海拔1200~1400M,主要有4个民族,共37564人,其中苗族占61.48%,佬族占14.63%,克木族占9.98%,芒族占13.09%。

1总的来说,老挝苗族的分布呈现如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以北部山地各省为中心,向万象及中部地区延伸。

苗族迁入老挝之初,形成了如川圹、琅勃拉邦等几个主要的聚居地,但其迁徙过程并未停止,导致其分布特点一直在发生改变。

苗族在中国便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生计方式,辅以狩猎采集。

来到老挝之后,苗族一方面为了避免与其他民族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出于传统生计方式的延续,大部分依然选择居住在北部山地各省,依附于农业与山地,多半聚居在地处偏远的山区。

这个格局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打破,随着“秘密战争”的爆发,苗族被迫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在王宝将军的号召力影响之下,川圹及其周边各省的苗族开始向农黑县聚集,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转变,苗族跟随王宝转战南北。

1968年,苗族开始跟随王宝将军从川圹省农黑县转移到万象省的龙镇,此后,苗族大批从华潘省和川圹省向万象省以及万象市迁移。

[12]25如今,随着老挝革新开放政策的推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苗族开始加入商品贸易的队伍中来,不断进入中部发达城市,其中以万象省苗族人口增长最为迅速。

如今,万象省人口21876 ,位居全国第三。

第二,沿老越边境各省集中分布,老泰边境零星分布。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老越边境北部各省琅勃拉邦、华潘、川圹、波里坎塞均是苗族主要聚居地,老泰边境沙耶武里、万象省也有不少苗族人口。

不仅如此,在边境各省中,苗族人口也呈现靠近边境线聚居的特征。

以川圹省为例,在8个县中,苗族人口以农黑县最为集中,农黑县中心距离越南仅有15公里的距离。

在历史上,经常发生苗族向两边交叉流动的情况,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频繁跨越国界是逃避战争的最佳策略。

调查发现,1945年前后有大量苗族从老挝逃往越南,仅杨氏苗族就有300多人前往越南义安省(NGHE AN)避难,直到1968年,老挝局势稳定才有约150人返回老挝农黑县定居。

2三、苗族迁徙路径学术界对苗族进入老挝的时間和迁徙路线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泰国历史学家琼赛认为:“苗族人在泰族人之前就从中国北部迁来了。

他们跟泰族一样,也是逐渐被赶出中国的,先被赶到中国南部,然后到老挝、泰国,一直到南方的南越和柬埔寨。

随着泰族人的到来,苗族和卡族一样被赶进山里,让胜利的佬——泰人占据了所有的平原。

”[13]56翦伯赞先生指出,正统十四年,(1449年),邛水苗民起义,坚持两年之后归于失败,不屈的苗民四处逃散,是有迁徙中南半岛之事。

[14]115刘君卫则认为,“苗族迁入东南半岛,最早始于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据《邱北县志》记载,‘蛮人明初由贵州省迁入云南,其中一部分继续南进入老挝境内’。

此县志记载可靠,则当是1368年前后。

”[5]这是目前学术界提出最早的苗族迁入老挝的时间。

与此不同,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苗族迁入老挝的时间约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并且迟于移居越南的苗族人,[15]65甚至是借道越南迁入老挝的。

[16]121法国传教士萨维那神甫在十九世纪初写到:“东京(河内)所有的蒙/苗民均是从云南迁来的,而居住在老挝的那些苗族则是从东京迁来的。

”“1850年,苗族已经在琅勃拉邦附近的山区建立起了许多村寨,在那里开垦荒地,种植鸦片。

而且还同当地的老挝人华人和掸族的马帮有贸易往来。

1864年开始,老挝川圹地区进入了许多不同旗号的中国军队,他们都是反清失败后从中国逃到老挝的,与这些军队一道来的还有许多山民,包括苗族、瑶族和拉祜族。

”[17]139而老挝本土历史学家富米·冯维希认为,苗族大举迁居老挝上寮地区是在17—18世纪。

[18]223之所以产生如此分歧,主要原因是各国学者均受获取文献资料的客观条件限制,各有优劣。

笔者与老挝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合作对一些苗族聚居区进行了田野调查,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统计出一份表格: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苗族家庭到老挝已经第8代,其余从5到6代不等。

按照25年一代来计算,他们进入老挝的时间已有100年到200年不等,大概在1800年至1900年间从中国云南、四川等地直接进入或途径越南迁入老挝。

笔者认为,自明朝开始,苗族为了生存从中国贵州迁往云南和四川,后零星小规模地迁入老挝,这部分苗族慢慢融入当地社会。

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已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难以分辨。

这种情况在中国境内也不少见,湘桂黔交界处的草苗是苗族的一个特殊支系,具有汉族、苗族和侗族的风俗,操侗语,是国内民族融合最复杂的群体之一。

草苗的父系祖先应该来自汉族,而母系成分最早一段时期可能来自苗族,使其心理上认同为苗族,后来由于处于侗族的优势分布区中,不断与侗族交流,又吸收了侗族的遗传结构并接受了侗语,草苗的复杂遗传结构是中国的民族频繁交流的结果。

[19]622同样,迁入老挝日久的苗族,在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慢慢消减本民族的特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川圹省以及乌多姆赛省的部分村寨中,部分苗族体质特征不明显,不记得家族迁入老挝的年代,也无族谱。

这部分苗族是否就是最初一批迁入老挝的苗族,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而本次田野调查的资料显示,老挝苗族大部分迁入老挝的时间在1800年以后,以白苗和花苗最多,黑苗较少。

侯健先生考证,如今越南、老挝苗族是“古三苗”中被尧“迁于三危”那一支的后裔。

这一支苗族从三危南下巴蜀,西进川滇黔交界,由于苗族起义失败,南迁滇南、滇东南,进入越南、老挝。

[20]54至于苗族进入老挝的路线,学界同样有所争议。

周建新先生认为,苗族进入老挝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中国迁出后,经过越南奠边府一带,进入老挝的桑怒——川圹,抗美战争结束后,从川圹再迁到其他地方,走这条线的人数较多,这是白苗走的路线。

另一条路线是从中国南方,经云南江城县进入老挝乌多姆赛、琅勃拉邦和万象。

这是黑苗和花苗走的路线。

[21]139笔者在前往乌多姆塞、琅勃拉邦、万象、川圹等省苗族聚居区实地考察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老挝社会科学院提供的调查资料,将苗族迁入老挝的时间和路径概括如下:第一,从中国云南直接迁入老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