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2009-12-13,王佑镁制作说明:为方便大家整理各章知识点,同时收集老师增加的技术操作的内容,老师把每个教学的内容整理为一份知识小结,主要以图示方式表达,供大家系统学习。

大家以本小结为主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教材和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广义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有些学者将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教育技术(educati onal tech no logy)重要事件联系本册第八条3、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AECT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4、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本质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改进工作效能与支持自我发展6、信息化教育的特征从技术层面上看,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这是数字化 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

从教学层面看, 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 动化、环境虚拟化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 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一一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一一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 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 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2009-12-13,王佑镁制作说明:为方便大家整理各章知识点,同时收集老师增加的技术操作的内容,老师把每个教案的内容整理为一份知识小结,主要以图示方式表达,供大家系统学习。

大家以本小结为主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教材和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技术的发展阶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形态广义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有些学者将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这是数字化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

从教案层面看,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案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7、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案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案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

2、三个传播模式拉斯维尔的5W模式贝罗传播模式3、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和影响:◆奠定了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说明了教案过程的7W要素◆指出了教案过程的双向性◆确定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揭示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四大规律4、教育技术的系统论基础:教育传播环境构成要素1、加涅的“教案事件”。

“教案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这一概念是加涅<R·M·Gagne)在《教案设计原理》中提出的。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件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件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0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定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满足教学目的、传递教学信息、
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认知结构的学习材料和基于计算机的认知工具。
0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
包括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动画、交互式多
媒体等。
0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
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能够实现快速传播、
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效率。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0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技术带来新的革命
,能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05
教育技术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瓶颈
1 2 3
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面临着不 断更新换代的挑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进 行技术升级和更新。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 数据,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 重要的问题。
技术应用与教师培训
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如何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 力是一个挑战。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鸿沟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等因素的 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存在数 字鸿沟,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分配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优质资源共享
如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 技术进行共享,打破地域限制,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是教育技术 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视听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进 步,教育技术学不断演变,如今已涵盖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人工智能辅助教 学等多个领域。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一门关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它研究教育技术如何能够支持实现优质
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它结合了传统教育学、研究方法学、人机界面技术以及教学文献评价
等课程,综合该学科中的知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习资源
实现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涉及教育技术的各种应用环境,包括在线学习、移动教学、虚拟现实
教室、互联网教学环境以及语音识别系统。

它还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的学习,以及如何使用各种新兴技术(如增强现实、虚拟学习环境)支持教学和学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还研究了由于教育技术的出现而对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以及教育技
术对学习者身心健康及心理发展之影响。

它还着重探讨了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者学习兴趣以及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教育技术学导论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混合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授课的同时获取到可以
与课程相关的实时教学和交互式学习环境。

通过实时教学,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了解各种不同情境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工具,从而更加融入教学行为。

同时,在课堂上,
老师也可以利用交互式学习环境,通过调整教学收益和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反馈,从而更加
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北京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号:院(系):专业:年级: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6 分,共5 题)1.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 技术观:人们用来衡量技术的好与坏、高级与低级的价值尺度或评价标准,也是对技术的价值的看法。

3. 调查研究方法:是指为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或其他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材料,并加以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方法。

4.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它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5. 教育软件:是以服务于教育为目的,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等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供人们阅读、听录或观赏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或电子出版物。

6.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从该定义可知,信息素质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

7.绩效技术: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亦被称作人的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人的”主要针对“机器”而言)是一种获得理想成果或结果的方法,人类绩效专家以系统化的方法对绩效差距和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借鉴前人的经验,设计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尽可能理想的方法消除绩效差距。

8.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简称EPSS,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集成了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
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 AE实CT践94”年。定义明确了5个研究与工作领域:
设计
评价
理论与 实践
开发
管理
利用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04年定义:
“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利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 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 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
《课程视觉化》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 选用视觉教材时有 四个方面值得考虑:
• 视觉教材本身的现 实性
• 学生过去的经验范 围和性质
• 教育目的和教室环 境
• 学生智力的成熟程 度
(3)视听教育 时期: 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 特征: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军队教育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
孟母三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 词语意义上的教育技术
有形的物化 教育技术
工具
资源
无形的智能 教育技术
基于科学原 理的教育技

基于经验的 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专业领域的定义)
1.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学习资
第一章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词汇—解释 术语—解读
二、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历史—考察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一)词汇意义
一(技是、一术人教):类育 词为技 汇术 意了的 义满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 (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什么是学习:加涅(1985)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的倾向(disposition)或能力(capability)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存在三种理解:1.学习是一种外在行为获得或者改变的过程。

2.学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结构获得与改变的过程。

3.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习理论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社会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Ivan Pavlov )、华生( J.B.Watson )、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 应用----程序教学 1)“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的要素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积极地反应。

信息的及时反馈。

自定步调。

减少错误率。

程序设计模式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模式 克劳德的分支式程序模式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情感投入,个人会以积极的投入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因而学习速度极快。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彻底改革教育,主张学校教育完全自由化、个性化,主张情意教育为主,知识教育为辅。

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3)学习涉及到改变自我概念时会对学生产生威胁,往往产生抵制;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1.▲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得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刺激是否被注意或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里结构。

3.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4.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5.▲经验之塔理论:6.▲认知发现说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8.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10.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双主模式:主导---主体(“学教并重”)教学法系统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教学法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其理论基础也就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就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两者的结合。

1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nal Design):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大一知识点

教育技术学导论大一知识点

教育技术学导论大一知识点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的是教学与技术的结合,力求通过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未来的教学实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向大一学习教育技术学的同学们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

一、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它以教学为中心,通过教育技术工具和媒体,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学习。

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应用和评价等内容,涉及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

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录音、影像等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场景,这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学的开端。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9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显示器、网络技术的出现,教育技术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教育技术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教育技术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开发。

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和媒体,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育技术学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讨论、协作学习等方式,可以促进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技术学还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

利用电子学习平台的学习记录和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

四、教育技术学的前景和挑战教育技术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学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技术学带来更多可能性,如个性化教学、智能教辅等。

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

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

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最新版】目录1.李芒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试讲概述2.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意义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5.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使用科技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学科。

李芒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试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的视角。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意义、发展历程、理论与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教育技术学旨在研究如何使用科技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李芒的试讲中,他强调了教育技术学不仅仅是关注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如何将科技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其次,教育技术学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到现代媒体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到幻灯片、投影仪,再到现在的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等,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李芒在试讲中以历史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了这一发展脉络,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学的演变过程。

接着,教育技术学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践应用。

在理论方面,教育技术学关注如何根据教育教学原理,将科技应用于教学中。

在实践方面,教育技术学关注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以提高教学效果。

李芒在试讲中详细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最后,教育技术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学将迎来更多的创新与变革。

李芒在试讲中展望了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方向。

总之,通过李芒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试讲,我们全面了解了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意义、发展历程、理论与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学导论重点笔记

教育技术学导论重点笔记

教育技术学导论重点笔记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关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

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特点不是整体表现在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上——为了提升和赢得有效率的自学结果,而是是它分析、化解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论。

正像伊利(d.el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说:“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目标就是推动和提升人类自学的质量。

由于这个目标明确提出的任务就是由教育学科的各个分支所共同经济负担的,那么它就无法做为某个特定领域的理论依据而明确提出了。

教育技术研习的特点,从而堪称它有赖存有的理由就是是它达至这个目标的哲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方法。

做为教育技术的特征,其方法已被3个先后发展出来的模式所阐明。

在以往50年间,它使这一个领域得到发展。

这3个模式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学习;运用系统方法。

正是这3个模式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的特点,从而也确立了这个领域的理论依据。

”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探讨学习模型的建立与实施的技术过程以及媒体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 学习指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  学习指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指南课程简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课程目标1、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掌握学科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关键问题、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特征,形成广阔的学科视野;2、了解、体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方法和成果,对专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动机;3、通过项目研究,了解学科主要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课程体系并做好自己的选课计划,实践常用的研究方法;4、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行,反思已有学习策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与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5、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对象1、大学二年级学生;2、学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第一次接触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晰。

三、课程内容以《教育技术导论》内容为主体,增加综合活动任务扩展的内容,内容框架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研究方法;3、教育技术的专业方向与新兴方向。

四、活动形式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单元:课程学习指导和5个单元活动主题(任务)。

围绕每个单元活动主题,自学电子教材,完成协作学习任务,开展课堂研讨。

五、评价方式1、课程总成绩=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60%;2、考试内容:以电子教材和平时协作学习、自学和汇报内容为主;3、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每次小组协作学习成绩+个人成绩。

六、学习建议2学分,每周课上时间2小时,每周课下学习时间至少为2-3小时。

七、师资力量1、课程负责人:黄荣怀教授(huangrh@ );2、辅导老师:衷克定教授(zhongkeding@)、武法提教授(wft@)、庄榕霞博士(zhuangrx@)、朱京曦博士(zhujingxi@)、吴娟博士(wuj@)、李葆萍博士(libp@)、张进宝博士(zhangjb@)、陈桄博士(teastick@)、方海光博士(Hg.fang@)、龚朝花(gongchhua@);3、助教:郑兰琴老师(bnuzhenglq@)。

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AECT2004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二者比较]从2004定义来看,缩小了它的内涵,不再提理论体系了,而只提研究和合乎伦理或道德的实践领域,这与国外只将教育技术看成一个应用领域是直接相关的,与国人一定要将它学科化是相反的。

同时实践的范畴也只提创设,使用,管理呢,不再是以前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但其实本质的过程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

关键在于它们后面加了“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作宾语,翻译成“适切的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如下理解,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其它不相关的则不再是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的领域,而这一点明显比94定义更切符合教育技术的实质了,否则的话,依据94定义,“与技术相关”各“与技术不相关”的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都是我们的专业的,有些抢饭碗之嫌!在现在,这个技术尤指信息技术!这一点好像印证了greenforrest以前的观点,教育技术就应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译文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 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译文2:“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 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ACET94定义的深刻理解
教学硬件系统 的开发应用
教学过 程设计、 评价、 管理的 理论与 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管理
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 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合著的《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什么是教育技术?
广义的涵义: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 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技术的总和。 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狭义的涵义 : 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 术和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的ACET94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出版了西尔斯与里奇
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教育技术学层次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 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multimediamultimedia即多媒体。

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处置多种则表示媒体——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并使多种信息创建逻辑相连接,内置一个可视化系统。

课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

rmationliteracy即信息素养。

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必须具有的基本的信息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即media。

是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严格把关人即为gatekeeper。

“严格把关人”一词最早由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明确提出。

卢因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叻严格把关人,这些严格把关人负责管理严格把关过滤器信息的出入流通,只有合乎群体规范或严格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就可以步入传播的渠道。

即为,“严格把关人”就是对信息展开过滤器与加工的人,而对信息展开的过滤器与加工就是“严格把关”。

6.e-learning即为数字化自学。

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媒体展开自学。

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系统的效能进行测定和价值判断的一系列活动。

8.教学系统设计isd,也称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调查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试行、评价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9.自学资源所指在自学过程中可以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含提振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

广义上也包含一切可以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

10.多媒体技术就是指用计算机为核心,可视化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创建逻辑相连接,以协同则表示出以多样和繁杂的信息。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一流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行中,导入多媒体信息资源与技术,并使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去推动教学方式的显然发生改变。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版)-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版)-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版)-教育技术名词解释教育学名词解释(整理版)-教育技术名词解释本文档旨在解释一些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常见名词。

以下是它们的简要解释:1.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指利用科技设备和工具来支持和增强教育过程的学科。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和工具来改善教学与研究的教育方法。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指利用科技设备和工具来支持和增强教育过程的学科。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和工具来改善教学与学习的教育方法。

2. 电子教育(E-learning):是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电子媒介来进行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电子设备参与课程研究。

电子教育(E-learning):是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电子媒介来进行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电子设备参与课程学习。

3.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并利用人机交互技术使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体验的技术。

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可以用于模拟实际场景,提供身临其境的研究体验。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并利用人机交互技术使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体验的技术。

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可以用于模拟实际场景,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4.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场景相结合的技术。

在教育中,增强现实可以通过在真实环境中添加虚拟对象来提供更加生动和互动的研究体验。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场景相结合的技术。

在教育中,增强现实可以通过在真实环境中添加虚拟对象来提供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学习体验。

5. 联机研究(Blended Learning):是指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

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

教育技术学导论李芒试讲
(原创版)
目录
1.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意义
2.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3.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
4.李芒试讲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
正文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关于如何使用科技和媒体来促进教育和学习的学科。

在李芒的试讲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实践应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技术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教育技术学不仅仅是指使用科技和媒体这些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李芒在试讲中强调,教育技术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更是关于教育的。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其次,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

李芒在试讲中详细介绍了教育技术学从最初的视听教育,到现在的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再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教育技术学的关键。

李芒在试讲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在理论方面,他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媒体传播等。

在实践方面,他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最后,李芒试讲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他强调,
教育技术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更是关于教育的。

因此,我们在运用教育技术学时,需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为目标。

同时,他也提醒我们,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育技术学导论之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导论之名词解释

一、教育技术定义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英文原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英文原文: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e sources.二、视觉教育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

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一门新的教育技术。

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四、远程教育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通道。

远程教学既是集体教学又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

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教技导论-名词解释[最终定稿]

教技导论-名词解释[最终定稿]

教技导论-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第一篇:教技导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AECT1994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行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3.个别化教学: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可称为因材施教式的教学。

4.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

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5.形成性评价: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评价,目的是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以适应新的情况。

6.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实施结束是进行的评价,旨在考察本次方案运行情况,总结成绩与不足,给下一次设计提供指导。

7.教育信息化: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去那面的运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是指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8.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云计算是世界各大搜索引擎及浏览器数据收集、处理的核心计算方式。

9.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认知的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2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学生个别的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生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他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3、微格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教学技能,在专门组建的微型课堂中,应用电教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分项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践系统,其将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逐一对每类教学技能单项单独进行训练。

在按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随后重播实况,使试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试教者的教学行为。

5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6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亦称教学系统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整体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或称为系统方法的思想与设计模式)7任物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

它从特定的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先决)技能,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8所谓电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具体说是利用幻灯、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从而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9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1)电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媒体和媒传教学法来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现阶段可以等同起来,可以交叉使用。

[南国农]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多功能存储,传递声像教育信息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程的信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是电化教育。

[李运林、李克东]10计算机辅助教育:程序教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1教育:广义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统可称之为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12教育技术:广义: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上: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13物化形态的技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关的软件。

14智能形态的技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

如系统方法15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它可以在员工需要的时候,以最有效的形式向员工提供他们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帮助。

(115)16快速原型法:过程包括在教学设计初期快速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然后反复进行一系列的的快速使用和修订过程,直至开发出一个可接受的产品为止。

(116)17知识管理:是对在一个机构中存在的外显清晰的知识的和内在的可通过推断得出的知识,进行鉴别、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和传播,并以此来提高该机构的工作成绩。

(116)18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以传递教学信息最终目的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133)19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

(133)20集体教学:主要指在传统的学校教学班级的基础上由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系统的结构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结构,其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集体教学方式,其他要素如教育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经费、资源、环境等都由上级部门确定。

(173)21讲授法:指教师面对学生,通过语言语言与学生相互作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方法中起主导作用。

(179)22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

通常称为课件。

(197)23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新发展,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和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开发,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教学于学习的理论来构造的(198)24在教育中利用计算机还有另一面起到行政管理作用,他可以帮助做行政事务,设计课程表,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称为计算机管理教学(CMI)2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数据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一种技术。

(204)26过程技术:引导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育学的模式与方法.过程技术是经过仔细设计,具有可靠性,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与学的模式与方法。

(208)27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8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亦称为系统工程方法。

29系统工程方法:是各类人工系统组织管理技术的总称。

他的特点:把定量化的系统思考方法应用于组织管理的工程实践,寻求实践效果的优化。

30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组织管理思想、方法和方法论的总称。

3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32信息高速公路: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光导纤维缆为骨干,建立纵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双向大容量和高速度的电子数据传递系统。

33、对学习理论的界定;学习理论的职能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学习理论的职能主要有:(1)可以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

(3)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34习米纳尔35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视频压缩技术将活动视频信息加入到会议中,通过电话线传输,与会者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通过监视器看到文字、图表、静止图像和其他会议现场的活动图像。

36远程教育: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通道。

远程教学既是集体教学又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

37教育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育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喝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38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人们根据社会对教育活动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征,根据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特征而制定的能有效地适应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程序或模式,并开展相应的实施和评价活动。

(人们把课程开发理解为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是对教育或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2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39、掌握学习电子学档微型(格)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微型教室、控制室、观摩室、示范室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1、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试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1)1946年爱德加.戴尔发表了以“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做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

这个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知道思想。

2)它是戴尔1946年提出1969年进行修改分为三大类十一个层次: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3)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戴尔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参加更抽象的教学活动。

2、戴尔经验之塔:把经验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基本观点:第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趋抽象。

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第三,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地抽象。

第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埃博克)1)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2)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讯息—教学内容3)进行视听传播舶设计4)把视听传播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适用。

这一过程是:(显示教学内容;学习者接受教材的刺激;作出反应;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进行评价)4、程序教学的要素:(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2)积极地反应。

(3) 信息的及时反馈。

(4)自定步调。

(5)减少错误率5..“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

请参见下表:有机体的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反射学习操作性行为: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好象是自发的反应。

分为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把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所有人类的学习都看成是操作,在这种操作条件作用下,反应经诱发后,随即给予强化,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据此,斯金纳提出,为了使学生对刺激作出符合要求的反应,必须将教材"程序化";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刺激-反应联结,必须尽量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反应,要将教材尽量细分为"小步子",以便能在每个小步子中诱发出正确的行为来;为了最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反应,必须在反应发生后"即时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