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创意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学会珍惜眼前人,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分析。

(3)诗词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诗词意境的感悟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诗词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词解析:(1)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词。

5. 艺术鉴赏:(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学生欣赏诗词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6.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2)联系现实生活,珍惜眼前人。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诗词,并进行创意写作。

五、课后作业:1. 朗读、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2. 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诗词意境,创作一篇作文。

4. 深入研究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在诗词理解、关键词语分析、创意写作等方面的表现。

9.3《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yōnɡ)整纤纤(xiān)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任务二:结合文章注释,感悟悲苦愁绝 ——《声声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愁”的情感脉络。
2.抓住重点意象,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极化情感。
3.就诗词的内涵,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任务一:细致品味李清照的两首词,体会它们的节奏和情绪
《点绛唇》节奏: 情感:
《如梦令》节奏: 情感: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效果:
任务三:赏析意象
(一)找出词中典型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意象,就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词人在写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请大家在词中找到作者选取的意象,感悟愁情。
(二)不同文人写秋选用的意象有哪些?
任务四:借景抒情题如何规范作答(回扣教材课文《登高》——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借景抒情题的答题规范:
1.
2.
3.
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杜甫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什么情感?
课堂小结(一课一得)
一、任务五(作业设计):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附答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2、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欣赏婉约派的写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自学自测】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漱玉词》传世。

2词人生平: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约1127-1130)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初读感知1、听读全词感受离别第一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断句语意的连贯2、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憔悴..()() 堪.摘()捻.金()闺.门() 簇.带() 风鬟.霜鬓()两盏.() 多暇.损.()【答案】qiáo cuìkān niǎnɡuīcùhuán zhǎn xiásǔn3、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3)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凄凄惨惨戚戚(2)梧桐更兼细雨(3)怎敌他晚来风急(4)如今有谁堪摘[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李清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五、合作探究:(一)赏析上阕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二)赏析下阙1、“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3、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声声慢李清照教案2《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位于教材第七章第二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声慢》的词牌、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详细解读诗句,品味李清照的词作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情感魅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声声慢》词牌的理解,以及对诗句中情感内涵的把握。

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背景介绍: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词牌特点,探讨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艺术特色c. 情感表达d.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声声慢》中的词牌特点。

b.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c. 仿写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

2. 答案:a. 《声声慢》词牌特点:七言律诗,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

b.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仗等。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分析。

b. 探讨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c.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词牌特点与背景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研读课文,结合意象、背景、词人际遇体会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究1、怎样入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2、缘愁选景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3、为何生愁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看一看她到底有哪些愁苦呢?(三)总结我通过这首词学会了什么?三、巩固练习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课外知识拓展1、李清照写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诗句积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入解读诗歌。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

(2)诗歌的韵律特点。

(3)诗歌的情感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李清照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释义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典故及意境。

4. 互动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情感内涵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朗读和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内涵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表现,检验其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声声慢(寻寻觅觅) 》原文。

2. 媒体资源:与诗歌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3. 参考书籍:有关李清照及《声声慢(寻寻觅觅) 》的解析、评论书籍。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歌中的情感。

3. 利用比较学习法,让学生了解同类诗歌的风格特点。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 深入学习: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解读典故。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其忧国忧民之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与社会。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3. 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诗词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学习心得;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作,提高诗歌表达能力;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关注人生与社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3. 结合诗歌内容,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诗歌表达的准确性、创新性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古代文学著作,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 文化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词文化,探究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3. 艺术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书法绘画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典文化的魅力。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积累文化常识。

2. 解读意象,理解中国传统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义。

2.准确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课前预习】一、作者及背景1.了解作者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时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词人辗转南方避难,备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本词。

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1.给下列字词注音寻寻觅觅.()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憔悴..损()()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2.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3.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合作探究】探究一:请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探究二:1.词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愁绪?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探究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谙.熟(ān) 雾霭.(ǎi) 戚.然(qī)B.和蔼.(ǎi) 良辰.(chén) 寻觅.(mì)C.信笺.(jiān) 乍.暖(zhà) 憔.悴(jiāo)D.门槛.(kǎn) 凝噎.(yē) 钥.匙(y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3、我国宋代出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4、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5、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6、李清照生活的年月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7、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方8、《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二、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相关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李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无忧无虑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任务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戚戚.()憔.()悴.()乍.()暖还.()寒2.解释划线的词语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憔悴损..()...()这次第3.《声声慢》的词眼是_________。

【课堂学习案】【任务二:文本自研习】1. 《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声声慢》教案7篇

《声声慢》教案7篇

《声声慢》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声慢》教案7篇优秀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声声慢》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9.3《声声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生平及作品风格,反复朗读,把握作品情感,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及其表现手法。

过程:一、自主预习案(一)走近词人1、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

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2、前后期作品变化:3、你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的哪些情况,请把你知道的补充在下面。

(二)初读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自主阅读《声声慢》,疏通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并用一个词概括本词的情感()2、质疑求理解: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难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导学基础知识】一、一词多义二、词类活用乍暖还寒时候(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变寒)三、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今义: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答案] 1.古义:凋零、枯萎。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一)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藏书甚富。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

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丧夫,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

她写诗,也是中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名字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

【导读理解】1.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使用多处叠词,请简要分析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

[答案]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描绘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意境。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歌的背景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情感。

(2)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李清照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主查找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学习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角度进行探究。

(2)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

2.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写在课后笔记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否熟练,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探讨诗人的生活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3)欣赏并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阿青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声声慢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但这些词作大多抒写的是一些闲情,对于她的后期词可说是初次接触,因而要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

相对于前期作品,本作中作者的情绪比较低沉,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本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形象丰富的意象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宣泄。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学会抓住叠词、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声声慢》,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生活对她的创作的影响。

2.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配乐引领学生回忆朗读)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三、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四、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较深的是什么?——愁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一)直接写愁李清照起笔就哭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导学案。声声慢.doc

导学案。声声慢.doc

导学案。

声声慢高一年级导学案教师寄语:咀嚼着那些凄美婉约的词句,穿越历史的烟尘,再一次凝视李清照,令我们深深折服的已不仅仅是她绝世的才情,还有她高觉的品格。

学科:语文主笔人:李中闪审定人:陈平洲课题:《声声慢》【学习目标】1、理解该词的层次大意2、体会词中流露出的孤寂、伤感之情3、、把握该词的艺术技巧【课时重点】体会词中流露出的孤寂、伤感之情【课时难点】把握该词的艺术技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背景简介《声声慢》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对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2、解释词义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憔悴损:次第:了得:怎生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听录音,读准节奏2、朗读全词,分别找出词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情感?3、为了写“愁”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三、合作探究《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同是抒写愁绪,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

试比较其异同。

词名节令意象意境情感写法《醉花阴》《声声慢》四、当堂训练1、《声声慢》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主要通过来渲染愁情,其中“,,”连用 14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面纱(sh&)薄雾(boo)凄惨(qi)B、白昼(zhiu)透露(liu)悲戚(qi)C、祥瑞(rui)篱笆(II)憔悴(zu)D、重阳(ching)丰盈(ying)兼职(jian)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对付,抵御)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接一个)五、学后反思。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2、品味《声声慢》的语言艺术,掌握叠词的运用和愁绪的表达技巧。

3、体会词人的家国之痛、身世之悲,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意象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愁绪。

(2)掌握叠词的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韵味。

2、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2)体会词作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亲人的苦难,而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中,她的丈夫赵明诚又不幸病故。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四、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词,初步感受词的情感基调。

(2)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词句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几句运用了叠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环境描写和饮酒描写有何作用?(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看到飞过的大雁会让词人伤心?(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的意象有何含义?词人的情感如何?(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预测】: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1.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济南人。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称,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家国剧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有《漱玉词》等。

2·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3、本词写作背景: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上饶县二中模块:语文必修四编写人:徐德军审稿人:郑承波使用时间:第九周
《李清照词两首》之
《声声慢》(1课时)
班级:学生姓名:完成时间:评价得分:
【课前预习】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

而晚风,却是“急”的。

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

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

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

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2.默写《声声慢》
【拓展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

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

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

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

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

秋天正是“雁字回时”。

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

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

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

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醉花阴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婉约、易安居士
易安体、漱玉词
重阳思亲、饮酒赏菊
课堂探究
1《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
2《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

3《醉》词中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还选取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
《醉》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的愁情。

《醉》词中的黄花,取其外形上雅淡,清秀义,与消瘦的体态相近,品格上酷似作者清高、淡泊、高雅的精神。

《醉》词中的酒取其借酒浇愁之意,
《醉》词中的风多了几分闲情。

4《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声声慢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二.B
三.思路解析:抓住词中形象的意义来解答。

在诗词中事物形象叫意象。

意象是物象经过作者情感和主观把握而形成的结果,许多意象在历史过程中还形成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

答案:晚风过雁黄花
课堂探究
1、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2、《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3、《慢》词中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

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典型意象。

《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

《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

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

4、《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5思路解析:诗词可鉴赏的地方很多。

注意审题,这里主要谈语言上的特色。

答案:(1)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

(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当堂检测
1、思路解析:B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