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合集下载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利福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抗生素药物,属于氨基酸合成酶抑制剂,对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近年来电阻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利福平是一种抗生素药物,其治疗效果和耐药性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由于利福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个体差异较大,导致血药浓度的变异性较大,这种不稳定的药物浓度可能影响了利福平的治疗效果。

利福平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也较多,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浓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耐药性是利福平应用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是指对于利福平及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这些菌株在利福平治疗中的杀菌效果大大降低,导致治疗失败。

研究表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个体差异、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病毒性和基因突变等。

如何减少利福平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与菌株的敏感性有关。

利福平产生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靶点突变、药物代谢和外排机制的改变等。

耐药分枝杆菌产生的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基因上共有约20个位点,其中rpoB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

通过研究耐药突变位点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利福平的合理使用和防治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副作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利福平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肝脏损害、视神经损伤和心律失常等,这些副作用可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反应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利福平的治疗中,如何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减轻副作用的程度,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作者:赵梁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32期【摘要】目的分析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

方法 130株结核分枝杆菌株,其中20株结核分枝杆菌株对于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敏感, 2株H37Rv结核杆菌株,;64株对于剂量为250 μg/ml利福平表现出耐药(R250), 44株对于剂量为50μg/ml利福平表现出耐药(R50),均开展DNA序列分析。

结果在108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中,发生rpoB基因突变92株(85.2%),250 μg/ml利福平表现出耐药(R250)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率78.1%明显低于50 μg/ml利福平表现出耐药(R50)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250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位置主要以531密码子为主,突变率为58.0%(29/50);基因位置在511密码子突变率为16.0%(8/50)。

R50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位置主要以533密码子为主,突变率为23.9%(11/42);其次基因位置在531、562密码子,突变率均为19.0%(8/42)。

结论绝大部分对于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均存在rpoB基因突变现象,而对于利福平高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之中,主要突变特征为531位密码子突变和多个密码子联合突变。

其对于利福平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内突变位置呈现出了散在性分布现象。

【关键词】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基因突变DOI:10.14163/ki.11-5547/r.2019.32.108当前在治疗结核疾病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MTB)高耐药性问题已然成为了最近几年结核疾病控制中的重要难题,其也为结核病恶化的主要因素[1]。

利福平为一类快速杀菌剂,能够明显缩短结合疾病的治疗疗程,其在短程化疗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结核杆菌耐利福平分子机制的研究和rpoB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结核杆菌耐利福平分子机制的研究和rpoB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结果一、菌种生化鉴定结果所有58株细菌经生化初步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未见牛分支杆菌等其他非结核分支杆菌。

二、药敏测定结果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中,利福平耐药株36株,敏感株22株。

耐药株中对利福平高度耐药的有20株,低度耐药的有16株。

36株利福平耐药株均至少对另一种其他的一线药物也耐药,其中有32株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同时对异烟肼耐药,其比例高达88.9%。

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类型以及耐多药株的耐药谱见表1—4,利福平耐药与耐多药之间的关系见图1.1。

表1-4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类型注:X:INH、SM或EMB中的任何~种:Y为SM或EMB。

H1.I利丰f11’r耐药’o时多鲋之川的天系R:RFI’:I:[NII:S:SM:E:EMB:X:I!此s戏E:Y:S!止E.,rpoB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序列分析目』j1『可以通过Intemet在GeneBank(L27989)罩查到rpoB基因的全序列(1065。

4598),共3534bp。

下面列出了包含核心突变区的部分基因序列。

SequenceofrpoB[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38(4),805—811(1994)】06508114120l204l21012161222l228ttcttggcagagttcctcgaaaaccactt.gaagcccatcactccgcttgcaaaaccgacgaaaaaccagatcccaggacgtGtgctgttcccgccagagcaaaacagccgctagtcctagtccgagttaactccgtacccggagcgccaaaccgggtctccttcgctggttccgggactccttgacgtccagaccgattcgttcgaggtcgtcgacgcgagggtcagcatcgaccacccgggtcggcggaggcgatcctgaccgaagaccacgatgattcggcaaccatgtcgcggaacaccgcagagaaggatgcacgcccgcaaaaagctgcgcgtggctgatcgaagacgtcgtggccaccatcgaatatctggccgttccgggcggcgtcgaggtgccggtgggccgcctgcgtacggtcggcgagctgatcctggagcgggtggtccgggagcggatgaccacgtt还画玉玉亟夏五虱gccg2461agcgtgccgggctggaggtccgcgacgtgcacccgtcgcactacggccIdr———————]2521ltcgaaaccbctgaggggcccaacatcggtctgatcggctcgctgtcggtgtacgcgcggg2581tcaacccgttcgggttcatcgaaacgccgtaccgcaaggtggtcgacggcgtggttagcg2641acgagatcgtgtacctgaccgccgacgaggaggaccgccacgtggtggcacaggccaatt2701cgccgatcgatgcggacggtcgcttcgtcgagccgcgcgtgctggtccgccgcaaggcgg438444450456tcaagggtgaaactgcagtctgcgcgaaggcccgcaacgagaacatcccggctgtgcctctgaggacgagatccgcaagtgagccgggcaaacgtcgagggacctggagcttcgaggatctccccgagtcgttcaaggtgctgctcaaagtgctatcgagtgacggtgcggcgatcgaacgggccgcggccaacctgggaatcaatctgtttgcgtaArpoB全基因序列共3534bp(1065—4598),其中2370~2438共69bp的片段为核心突变区(有底纹部分),本部分研究的引物分别为其上游的2316—2335区和下游的2528.2509区的序列(带边框部分)。

快速方法检测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的研究

快速方法检测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的研究
D A聚合 酶 ( / 1各 ue 5 , f 2 探 N 1U ) l l模板 2 l双蒸 水 补足 到 2 l , , 5 。扩 增条 件 :4 9
5 0株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均来 自 2 0 05
o mi,4℃ 3 ,0 o 0S7 C 3 , 4 C4 n9 0s6 3 ,2o 0s共 0个 C
利 福平 ( F ) 临 床 主要 抗 结核 药物 之 一 , RP 是 结
核分枝 杆 菌对 R P耐 药 是结 核化 疗 失 败 的 主 要 原 F 因之一 。 当结 核 菌 株 对 R P产 生 耐 药 时 较 易 出现 F
备: 菌株培 养物 经 0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3次 离 心 洗 .%
溶于 T E缓 冲 液 ( 羟 甲基 氨 基 甲烷 盐 酸 和 乙二胺 三
杆菌对 R P耐药与其 D A依 赖性 R A聚合 酶 B F N N 亚单位编码基因(pB 突变有关 J r ) o 。传统 的检测 药物 敏感 性 的方 法需 要 2—3个月 时 间 , 不利 于疾 病
的及 时诊 治 。随 着 分 子 生 物 学 的发 展 , N D A测 序 、
多 ; N D A芯 片技术 虽然 可 以一 次 对 大量 位 点进 行
特异性 探 针 ( 见表 1 。引物及 探 针 由上海 生工有 限 )
公 司合 成 。③实 时 P R检 测 : 引物 与探 针 用双 蒸 C 将 水 溶解 , 终 浓 度 为 1 mo L 使 0I l 。按 照 每 个 反 应 管 x / 检 测 1个标本 1 突变 位点 来 配 制 P R反应 液 , 个 C 即 每 个反 应管 里都 有 1 结核 杆菌 特异 性探 针和 1条 条
1 材 料 和方 法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耐药结核分枝杆菌(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简称DR-TB)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这种耐药性对于结核控制构成了巨大威胁,因为它使得治疗结核病变得更加困难,并增加了传播该疾病的风险。

而利福平作为目前用于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在治疗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利福平治疗的主要问题是耐药性的出现。

随着利福平的广泛应用,已经出现了利福平耐药和多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的病例。

这些耐药菌株拥有使其对利福平不敏感的特征基因,引发了利福平治疗失败的问题。

研究耐药性的发生机制,找出耐药性的特征基因,对于制定更有效的利福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利福平在治疗中存在着毒副作用的问题。

虽然利福平属于一线抗结核药物,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

而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利福平,这使得毒副作用的出现更为频繁。

需要研究如何减轻利福平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从而增加治疗的成功率。

利福平的耐药性检测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

当前常用的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方法主要是荚膜法和药敏试验,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操作复杂、耗时长、结果不稳定等问题。

研究更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应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利福平作为组成抗结核联合治疗的重要成分,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为制定更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利福平的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个体代谢差异可能与利福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存在相关性。

研究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究其在不同个体中的代谢差异,并结合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是一种对传统抗结核药物耐受的结核分枝杆菌株,其治疗相对复杂且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是一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中。

虽然利福平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是多样化的,其中一种常见的机制是通过突变的方式产生靶点的结构改变,从而使利福平失去对分枝杆菌的杀菌活性。

这种耐药机制的存在使得利福平的治疗效果难以预测,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

利福平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突变。

研究表明,在利福平治疗过程中出现利福平耐药突变的患者比例较高,约为10-30%。

这种耐药突变不仅会导致原本对利福平敏感的菌株变得耐药,也会降低治疗效果,导致治疗失败。

利福平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头晕、震颤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利福平的新应用方式和剂量方案,以提高其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疗效。

研究表明将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其杀菌活性,并减少耐药突变的产生。

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利福平耐药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利福平耐药的发生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指导临床应用中的利福平治疗,还可以为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提供依据。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对其治疗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寻找新的应用方式和剂量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效果。

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分析

广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mmon drug-resistance gene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专业名称: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 杨辉导师: 吴爱武教授陈心春教授二0一三年三月·广州目录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英文缩略词~~~~~~~~~~~~~~~~~~~~~~~~~~~~~~~~~~~~~~~~~~~~~~~~~~~~~ 7 前言~~~~~~~~~~~~~~~~~~~~~~~~~~~~~~~~~~~~~~~~~~~~~~~~~~~~~~~~~~~8 第一部分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rpoB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111.材料和方法~~~~~~~~~~~~~~~~~~~~~~~~~~~~~~~~~~~~~~~~~~~~~~~~~~~ 112.结果~~~~~~~~~~~~~~~~~~~~~~~~~~~~~~~~~~~~~~~~~~~~~~~~~~~~~~~~~163.讨论~~~~~~~~~~~~~~~~~~~~~~~~~~~~~~~~~~~~~~~~~~~~~~~~~~~~~~~~~184.小结~~~~~~~~~~~~~~~~~~~~~~~~~~~~~~~~~~~~~~~~~~~~~~~~~~~~~~~~~20 第二部分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211.材料和方法~~~~~~~~~~~~~~~~~~~~~~~~~~~~~~~~~~~~~~~~~~~~~~~~~~~ 212.结果~~~~~~~~~~~~~~~~~~~~~~~~~~~~~~~~~~~~~~~~~~~~~~~~~~~~~~~~~273.讨论~~~~~~~~~~~~~~~~~~~~~~~~~~~~~~~~~~~~~~~~~~~~~~~~~~~~~~~~~304.小结~~~~~~~~~~~~~~~~~~~~~~~~~~~~~~~~~~~~~~~~~~~~~~~~~~~~~~~~~31 第三部分HRMA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 321.材料和方法~~~~~~~~~~~~~~~~~~~~~~~~~~~~~~~~~~~~~~~~~~~~~~~~~~~ 322.结果~~~~~~~~~~~~~~~~~~~~~~~~~~~~~~~~~~~~~~~~~~~~~~~~~~~~~~~~~363.讨论~~~~~~~~~~~~~~~~~~~~~~~~~~~~~~~~~~~~~~~~~~~~~~~~~~~~~~~~~424.小结~~~~~~~~~~~~~~~~~~~~~~~~~~~~~~~~~~~~~~~~~~~~~~~~~~~~~~~~~44 全文总结~~~~~~~~~~~~~~~~~~~~~~~~~~~~~~~~~~~~~~~~~~~~~~~~~~~~~~ 45 参考文献~~~~~~~~~~~~~~~~~~~~~~~~~~~~~~~~~~~~~~~~~~~~~~~~~~~~~~ 46 综述~~~~~~~~~~~~~~~~~~~~~~~~~~~~~~~~~~~~~~~~~~~~~~~~~~~~~~~~~~51 附录~~~~~~~~~~~~~~~~~~~~~~~~~~~~~~~~~~~~~~~~~~~~~~~~~~~~~~~~~~5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61 致谢~~~~~~~~~~~~~~~~~~~~~~~~~~~~~~~~~~~~~~~~~~~~~~~~~~~~~~~~~~63 学位原创性声明~~~~~~~~~~~~~~~~~~~~~~~~~~~~~~~~~~~~~~~~~~~~~~~~~64 学术论文知识产权声明~~~~~~~~~~~~~~~~~~~~~~~~~~~~~~~~~~~~~~~~~~~64 关于学术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64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研究生:杨辉导师:吴爱武教授陈心春教授中文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至今仍然是单一感染因素导致死亡率最多的疾病之一。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引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是一种由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所引起的结核病,给全球卫生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利福平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然而对于MDR-TB的治疗来说,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作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利福平的作用机制及其在MDR-TB治疗中的重要性利福平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结核病,特别是多重耐药结核病。

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菌体的蛋氨酸合成,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利福平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MDR-TB患者来说,利福平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药物。

由于其广谱的杀菌作用和较强的抗耐药性能力,利福平在MDR-TB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利福平在MDR-TB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药物耐药性:近年来,利福平耐药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治疗MDR-TB的过程中,大量的患者出现了利福平耐药的情况。

这一现象使得利福平的治疗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 不良反应:利福平在治疗中还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这些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 用药剂量:在MDR-TB治疗中,利福平的用药剂量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如何在均衡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针对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面临的问题,有一些解决方案值得探讨:1. 综合治疗方案:针对利福平在MDR-TB治疗中的问题,可以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即将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

2. 研发新的利福平类似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研发新的利福平类似物,以增强其对MDR-TB的杀菌作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尽管利福平在治疗耐药结核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在耐药结核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利福平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使得利福平在治疗中的疗效大打折扣。

利福平的副作用也是治疗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神经系统毒性、肝脏损害等都是利福平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利福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机制研究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利福平耐药性的问题上,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耐利福平的结核杆菌株主要是通过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获得的耐药性。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利福平的耐药机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这为研发更有效的利福平类似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利福平的副作用问题上,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一些研究发现,利福平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利福平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研究正致力于减轻利福平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以提高其在治疗中的安全性。

针对利福平在耐药结核治疗中的问题,当前的研究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福平的耐药机制,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需要加强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期提高利福平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也需要加强利福平类似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寻求更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治疗中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合作,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利福平在耐药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全球结核病的防控贡献力量。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治疗中。

利福平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
研究。

利福平的副作用不能被忽视。

利福平治疗期间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如
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以及神经系统问题,如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

这些副作
用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治疗的中断或停止。

需要研究利福平副作用的机制
以及如何减轻或预防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疗效问题也需要研究。

尽管利福平对于耐药结核
分枝杆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是对于一些严重耐药的菌株,利福平的治疗效果不佳。

这可能是由于耐药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研究利福平的抗药机制,开发新的利福平类抗生
素或与其联合应用的药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利福平的用药方案也需要进行研究。

目前,利福平用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的方案
包括将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

不同患者对利福平的代谢和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普遍认为利福平的治疗时间需要
至少6个月,但是确切的治疗时间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存在多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通过对利福平副作用、疗效、用药方案和使用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利福平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耐药结核分
枝杆菌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耐药结核病是一种威胁公共健康的严重疾病,且其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利福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然而由于结核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利福平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受到挑战。

因此,针对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利福平存在的问题(一)利福平单药治疗效果较差利福平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活性,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针对结核杆菌细胞壁的合成阶段,抑制其细胞壁合成,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

然而由于结核杆菌的复杂性和耐药机制的多样性,利福平的单药治疗效果很差。

早在1952年就已经报道了利福平对结核杆菌的严重耐药性,而且该耐药性也是不断发展的。

(二)利福平的耐药性问题目前,利福平的耐药性已经逐步增强,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使用利福平的治疗效果不佳。

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结核病,但随着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增多,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也会增加,这是治疗利福平耐药结核的主要障碍之一。

临床实践证明,利福平不良反应比较严重。

如:神经系统毒性,肝脏脂肪变性,胃肠道不适等。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治疗中用药方案通常比肺结核多种,给剂量、频率和用法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利福平的不良反应也就随之增强。

(一)治疗利福平耐药分枝杆菌时应遵循的原则耐药结核治疗决策中,应该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因学、影像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针对治疗利福平耐药分枝杆菌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1.针对耐药结核综合治疗,尽量采用多药联合治疗;2.治疗耐药分枝杆菌的药物,需要根据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相应设计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剂量、疗程和疗效评估,以确保药物疗效和疗效的益处大于不良反应的风险;3.患者的治疗过程应该留心病情观察,完善实验室检查结果、L-TPM结果以及细胞因子等结果分析。

(二)改进利福平的治疗方案1.合理使用联合用药方案对于耐药性结核菌的治疗,建议在多种药物中选择较高的敏感性,同时,针对耐药结核的各种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联合用药,减少利福平使用量,也可以防止多药耐药。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结核病治疗中。

近年来出现了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
问题,这给利福平的治疗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利福平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也存在局限性。

尽管利福平对广谱结核分枝杆菌
有效,但随着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利福平的治疗效果显著下降。

利福平在治疗过
程中容易产生副作用,如神经系统和肝脏毒性反应,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增加,治疗难度增加。

解决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并减少已有药物的耐药性。


对利福平的耐药性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利福平的分子结构或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来提高其疗效。

还需要加强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从
根本上减少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生。

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也是解决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问题的关键。

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利福平治疗的认识和应用,合理使用利福平,并及
时发现和处理利福平的不良反应,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需要完善药物监管制度,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确保利福平等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
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研究创新、加强防控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才能有效应对利
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实现结核病的有效控制和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初步探讨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初步探讨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初步探讨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分子分型和耐药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本文通过
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初步探讨了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

首先,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目前已知的影响结核分枝杆
菌耐药性的基因主要包括katG、inhA、ahpC、ethA、ethR、pncA、rpoB、gyrA和gyrB等。

其中,rpoB基因是最常见的耐药基因,其突变导致了对利福平和其他类似药物的耐药性。

其次,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东亚地区
的结核分枝杆菌常常表现出对利福平和异维拉巴林的耐药性,这可能与回归返祖现象和基
因水平转移等原因有关。

而在非洲和南亚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
相对较多。

此外,一些耐药基因的突变也可能与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时间和强度密切相关。

最后,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耐药结核病的治
疗策略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尽管不同地区和人群中耐药基因的分布
存在差异,但通过基因突变进行的DNA指纹图谱分析仍可用于确定不同来源的结核分枝杆
菌菌株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疫情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引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对常规抗结核药物产生抵抗性的结核菌菌株。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对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已经失效,需要使用一些更加强效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利福平作为第二线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利福平在治疗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对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利福平的作用机制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利福平能够与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基结合,阻止核糖体的转位,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其抗菌作用非常明显。

利福平在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探讨。

二、利福平的耐药性问题随着利福平的广泛使用,一些耐药性分枝杆菌菌株不断出现,这给利福平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耐药性分枝杆菌菌株对利福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抵抗性,导致利福平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利福平耐药性分枝杆菌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防止利福平耐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三、利福平的剂量和给药方案问题利福平在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时,其剂量和给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过低的剂量可能导致利福平的疗效不足,无法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而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给药方案的选择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利福平的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论利福平在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耐药性、剂量和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等。

我们需要加强对利福平在治疗中的研究和探讨,寻求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利福平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方案。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包括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感染。

近年来发现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存在一些问题。

利福平的副作用较多。

长期使用利福平容易导致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和听力损害等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而言,这些副作用可能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治疗的困难度。

利福平存在抗药性问题。

由于长期和频繁使用利福平,一些结核分枝杆菌株已经发展出对利福平的耐药性。

这使得利福平在一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失效,增加了治疗失败的风险。

获得利福平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利福平的供应不足,一些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福平来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

这导致了治疗的延误和患者病情的恶化。

利福平的使用条件较为严格。

利福平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和严格的监测,患者需要每日服药,并定期进行药物浓度的监测。

这给患者和医生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也增加了治疗依从性的困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需要加强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的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利福平的作用和副作用,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需要加大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的研究和开发,发现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改善利福平的供应,保证治疗的可及性。

需要加强对利福平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其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尽管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患者教育、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强监测与管理等措施的实施,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这将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8T10:05:48.2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9期作者:戴洁1 曾方林1 王金富(通讯作者)1,2 [导读]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

(1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25)(2扬州大学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 225002)【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

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检测346例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利福平耐药基因,分析本地区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特征。

结果:34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的例数为58例(16.7%)。

利福平rpoB基因耐药位点分布如下:531位点为58.6%,526位点为31.1%,511位点为6.9%,516位点为3.4%。

结论:本地区MTB对利福平耐药rpoB基因耐药位点以531位点最多,526位点次之。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利福平【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23-02 利福平(RFP)是从利福霉素B得到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达到杀菌作用。

绝大多数的RFP耐药相关基因是rpoB(RNA聚合酶 β亚基),rpoB基因的突变会引起RFP与细菌RNA聚合酶的亲和力降低,导致细菌对RFP耐药[1]。

rpoB基因的突变主要是密码子507到533(RNA聚合酶(rpoB)β-亚单位的81-by)热点区域。

514位和533位密码子突变是引起低水平耐药的常见突变位点。

D516V,H526Y, H526D,S531L,这4个位点的突变是引起高水平耐药的常见突变[2]。

某些密码子突变引起的rpoB基因突变并不会导致细菌对RFP耐药。

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征分析

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征分析

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征分析曾方林;束玉凤;王金富【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8(034)009【摘要】目的调查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利福平(RFP)与异烟肼(INH)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征.方法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且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鉴定为MTB的标本、传统结核培养鉴定为MTB的分离株标本、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检测鉴定为MTB且CT值小于30(Hu)的各类标本中提取的MTB核酸进行RFP与INH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去除重复检测者共检测369例,MTB核酸检测阳性346例,其中耐RFP 48例(13.9%),耐INH 78例(22.5%),对二者同时耐药33例(9.5%).RFP rpoB基因耐药位点分布为531位点占50.0%(24/48),526位点占37.5%(18/48),511位点占8.3%(4/48),516位点占4.2%(2/48);INH RFP rpoB 基因耐药位点分布为315位点占75.6%(59/78),INH inhA基因耐药位点分布为-15位点占23.1%(18/78),其中katG基因315位AGC→ACC联合inhA基因-15位C→T突变1例(1.3%).结论扬州地区MTB对RFP与INH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以katG的531位点和526位点、katG的315位点为优势突变位点.DNA-微阵列芯片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作为当前该地区临床分枝杆菌耐药筛选的重要手段.【总页数】3页(P1298-1299,1303)【作者】曾方林;束玉凤;王金富【作者单位】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225000;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225000;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225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水平与其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J], 李桂莲;张敬蕊;赵秀芹;杨骜;连璐璐;万康林2.某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J], 杨辉;张国良;张明霞;陈心春;陈建波;吴爱武3.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对异烟肼体外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 [J], 马小华;万智敏;向延根;石国民;范任华;彭雪峰4.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希江;谭云洪;贺文从;欧喜超;刘东鑫;赵雁林5.台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调查 [J], 蔡莺莺;石庆新;周秋菊;丁仙红;陈佳喜;涂茜;王冬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

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给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是指对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枝杆菌品系。

这些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利福平在治疗中的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

如何解决和改善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针对利福平的耐药性问题,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例如从细菌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耐药机制。

通过解析耐药菌株的基因组和比较耐药和非耐药菌株的遗传差异,可以找到影响利福平耐药性的关键基因,为耐药菌株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在现有利福平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等方式,来探索对耐药菌株能够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提高药物对耐药菌株的杀菌效果,或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来增强药物的疗效。

利用纳米技术和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将利福平精确地输送到感染部位,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开展临床实验和临床研究也是解决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可以验证新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可以进一步了解利福平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长期效果。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耐药机制,调整治疗方案,并开展临床实验和临床研究,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和策略。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

利福平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的问题研究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

结核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已成为临床治疗挑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所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利福平作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其疗效的高低已成为全球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首先,利福平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存在差异。

利福平是第一代环丙沙星衍生物,是MDR-TB治疗的关键药物之一。

在以利福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中,治疗强度和疗程在国际范围内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利福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在利福平治疗期间,病人是否遵守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药物代谢等因素,都会影响利福平的疗效。

其次,利福平的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MDR-TB是指对利福平和异烟肼两种核心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菌株。

利福平的耐药机制可能与利福平的磷酸酸化或者其他药物代谢酶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MDR-TB菌株耐药机制中,流入和泵出的通道都对利福平的耐药性起到了作用。

但是,利福平耐药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利福平的安全性和耳毒性需要加强研究。

利福平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症状、视力障碍和耳毒性等。

其中,利福平导致的耳毒性成为制约利福平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耳毒性可能与利福平在人体中的代谢率和药物浓度有关。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福平耳毒性的机制,并寻找预防和控制耳毒性的方法。

综上所述,利福平在治疗耐药结核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利福平在治疗期间的疗效、耐药机制和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利福平的药理学特征和耐药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利福平来治疗耐药结核病,并保证病人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8T10:05:48.2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9期作者:戴洁1 曾方林1 王金富(通讯作者)1,2 [导读]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

(1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25)(2扬州大学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 225002)【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

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检测346例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利福平耐药基因,分析本地区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特征。

结果:34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的例数为58例(16.7%)。

利福平rpoB基因耐药位点分布如下:531位点为58.6%,526位点为31.1%,511位点为6.9%,516位点为3.4%。

结论:本地区MTB对利福
平耐药rpoB基因耐药位点以531位点最多,526位点次之。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利福平【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23-02 利福平(RFP)是从利福霉素B得到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达到杀菌作用。

绝大多数的RFP耐药相关基因是rpoB(RNA聚合酶 β亚基),rpoB基因的突变会引起RFP与细菌RNA聚合酶的亲和力降低,导致细菌对RFP耐药[1]。

rpoB基因的突变主要是密码子507到533(RNA聚合酶(rpoB)β-亚单位的81-by)热点区域。

514位和533位密码子突变是引起低水平耐药的常见突变位点。

D516V,H526Y, H526D,S531L,这4个位点的突变是引起高水平耐药的常见突变[2]。

某些密码子突变引起的rpoB基因突变并不会导致细菌对RFP耐药。

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经传统固体培养,并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共346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基因芯片仪器、试剂由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固体培养和药敏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基因芯片检测RFP rpoB基因6个位点,共13种突变型:511位CTG→CCG,513位CAA→CCA、CAA→AAA,516位GAC→GTC、GAC→TAC、GAC→GGC,526位CAC→GAC、CAC→TAC、CAC→CTC、CAC→CGC,531位TCG→TTG、TCG→TGG,533位CTG→CCG。

1.3 方法
1.3.1痰液化处理将痰标本用4%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液化,液化好的上清液用于接种固体培养基和核酸提取。

1.3.2传统培养及鉴定培养严格按《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采用PNB和TCH进行鉴定,并定期用H37RV进行质控。

1.3.3核酸提取煮沸法提取核酸。

1.3.4基因芯片核酸进行PCR扩增,产物用杂交缓冲液处理后进行杂交,再用芯片洗干仪进行洗涤和甩干,最后用芯片判别系统进行扫描和结果判读,并详细记录芯片信息判读结果。

2.结果
34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耐利福平例数为58例(16.7%)。

58例利福平耐药标本中,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基因的531(TCG→TTG)突变位点为34例(58.6%),526(CAC→TAC)突变位点为12例(20.7%),526(CAC→CGC)突变位点为5例(8.6%),526(CAC→GAC)突变位点为1例(1.7%),516(GAC→GTC)突变位点为1例(1.7%),516(GAC→TAC)突变位点为1例(1.7%),511(CTG→CCG)突变位点为4例(7.0%)。

3.讨论
MTB耐药性的增加,导致耐药结核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加大了结核病防治的难度。

许多研究表明,耐药基因突变导致是导致MTB耐药的主要原因,通过检测相关耐药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从而可推断该MTB是否发生耐药。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基因检测的分子技术,其通过PCR技术对待测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将扩增片段与芯片杂交,即可得到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

该法具有快速、高通量、灵敏等特点[3],近来在MTB耐药检测中应用广泛,我们前期的研究[4]也验证了基因芯片在MTB异烟肼耐药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能。

RFP主要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干扰转录的开始及RNA延伸,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

绝大多数MTB 对RFP产生耐药是由于rpoB基因507-533位发生了突变。

rpoB基因507-533位区域称为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约85%的耐药菌株出现531位Ser位点、526位His和516位Asp的变异。

本次实验采用博奥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试剂盒检测rpoB基因RRDR的531、526、516、511、533位密码子,结果显示扬州地区531、526突变位点为优势突变位点,其中531位占58.6%,526位占31.0%,最常见突变位点为531(TCG→TTG)突变位点(58.6%)和526(CAC→TAC)突变位点(20.7%),与相关文献结果相似[5,6]。

另外据相关报道最近在RFP 耐药菌株中发现了两个新的rpo B突变(Ser531Gly和 Asp516Thr),以及一个不属于rpo B基因的突变位点(Ile572Phe)[7]。

然而博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试剂无法包含上述所有突变基因和突变形式,在检测的结果中,有可能出RFP实际上耐药而结果敏感的情况,因此该方法检测的RFP敏感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明确诊断,是该方法的缺点。

【参考文献】
[1] Cohen K, van Cutsem G, Boulle A, et al. Effect of rifampicin-based antitubercular therapy on nevirapine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South African adults with HIV-associated tuberculosis [J].Antimicrob Chemother,2008,61(2):389-393.
[2] Madania A,Habous M,Zarzour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mutadons causing rifampicin and isoniazid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Syria[J].Pol J microbiol, 2012,61(1):23-32.
[3] MOSTREM P,GORDON M,SOLA C,et al.Methods used in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uberculosis[J].Clinical Microbiology Infection,2002,8(11):694-704.
[4]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效能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9):81-82.
[5] Adikaram,C.P.,Perera,J.,Wijesundera,S.S..Geographical profile of rpoB gene mutations in rifampicin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in Sri Lanka[J].2012,5(5):525-530.
[6] Bahrmand AR,Titov LP,Tasbiti AH. High-level rifampin resistance correlates with multiple mutations in the rpoB gen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the Afghanistan border of Iran[J].2009,9(9):2744-2750.
[7] Cohen K,van Cutsem G,Boulle A,et al.Effect of rifampicin-based antitubercular therapy on nevirapine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South African adults with HIV-associated tuberculosis [J].Antimicrob Che-mother,2008,61(2):389-393.
基金项目:扬州市社会发展项目(YZ2016088);扬州大学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R1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