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三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故事,其中涉及大量的成语和典故。
关于“三”的成语在《三国演义》中尤为突出,不仅因为它们与数字三有关,更因为它们在故事情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气概。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一些与“三”相关的成语故事。
1.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熟知的成语之一。
故事发生在刘备寻求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时期。
刘备听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决定亲自拜访。
然而,他连续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因为诸葛亮恰巧不在家。
但刘备并未放弃,第三次他再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这次终于见到了这位传奇的智者。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同意出山辅佐他。
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
2. 三气周瑜“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年轻有为、英俊潇洒,但嫉妒心强。
他视诸葛亮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除掉他。
然而,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周瑜三次都被对方巧妙地击败或羞辱,分别是夺取南郡失败、赔了夫人又折兵、假途灭虢计失败。
这三次失败让周瑜气愤填胸,最终因怒火攻心而英年早逝。
这个故事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暴露了周瑜性格上的弱点。
3. 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战斗场面。
故事发生在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期。
吕布作为董卓手下的大将,勇猛无敌,连斩数将。
为了打败吕布,张飞、关羽和刘备三人联手出战。
三人在虎牢关前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经过一番激战,三人终于将吕布击败。
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英勇和团结,也展现了吕布的勇猛和霸气。
4.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是一个描述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成语。
在《三国演义》中,随着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大势力的崛起,中国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对峙的局面。
这个时期发生在汉朝末年和晋朝初年,具体时间为220年至280年之间。
三国成语故事15篇
三国成语故事15篇三国成语故事15篇三国成语故事11.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势如破竹三国时,司马炎当上晋国的皇帝,史称晋武帝。
他吞并了蜀国后,又出兵灭吴,准备统一中国。
司马炎召集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许多人主张马上灭吴,等积蓄了足够的兵力再说。
因此,司马炎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大将杜预写了一道奏章给司马炎,认为必须乘吴国衰弱的机会,一举歼灭。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权司马炎趁早伐吴。
司马炎便下了决心,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南下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讨伐吴国。
第二年,杜预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将伍延。
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开城投降。
接着,司马炎下诏,命杜预从水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有人担心吴国立国长久,一下子歼灭它不切实际,主张把战役推迟到冬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如今晋军斗志昂扬,犹如利刀劈竹子,劈过几节后,就迎刃破裂,灭吴不会再费大的气力了!”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吴国国都建业,终于统一了全国。
2.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出言不逊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
6.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三国成语故事经典:负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第18课 三国鼎立
失败原因:骄傲轻敌
4.三国鼎立的形成
名称
国号
建国时间
建立人
都城
备注
魏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称帝
吴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称王
第18课三国鼎立
成语故事: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足鼎立、以少胜多
1.、东汉主要军阀:
河南一带:曹操河北一带:袁绍
长江中下游:刘备孙权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10万曹操3-4万袁绍大败以少胜多
曹胜原因: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重视垦荒、屯田、发展实力;③善于用人。;
袁败原因:骄傲轻敌、不善用人。
中华五千年 第33集 三国鼎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第33集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指的是公元220年到280年间,魏、蜀、吴三国在中原地区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
此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时代之一,也奠定了东汉末年大规模军阀割据的历史结局。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由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黄巾起义、群雄割据等一系列社会动荡所引发的,经过曹操、刘备、孙权等多位雄主的争霸和角逐,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
一、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和政治动荡的必然结果。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天灾频发等因素,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计艰难,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导致黄巾起义的爆发。
1.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朝廷内斗不断,导致中央权力极度衰弱。
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崛起,国家机器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各地官吏不仅无法解决地方民众的困苦,反而与豪强地主勾结,剥削百姓,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定。
东汉王朝的这种内忧外患,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埋下了种子。
2.黄巾起义与群雄割据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起义很快被东汉朝廷镇压,但它暴露了东汉政权的腐朽无能,彻底动摇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黄巾起义之后,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崛起,各地的军阀、豪强纷纷掌握实权,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并起的局面。
东汉朝廷在名义上依然存在,但实际上中央政权已名存实亡。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经过了多次军事冲突、权力斗争和政治分化。
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通过战争和政治联盟,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最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曹操的北方统一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的朝廷,并借此统一了北方。
在一系列重大战役中,曹操先后击败了袁绍、吕布、刘表等强大的对手,巩固了对中原和北方地区的统治。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力,统一全中国。
成语故事1
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2.三顾茅庐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再去请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3.草船借箭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4.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
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
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一、三顾茅庐
故事简介: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得知诸葛亮的才能,于是与关羽、张飞前去拜访诸葛亮,却得知诸葛亮外出游玩没有归来,于是过了几日再次拜访,不巧诸葛亮被朋友邀走,第三次拜访时刘备恳求诸葛亮出山相助,后来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
二、如鱼得水
故事简介: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
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三、草船借箭
故事简介:三国时,曹操攻打东吴,孙权和刘备结盟,周瑜因嫉妒诸葛亮便让他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弓箭,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了20只船,在第三天四更去
曹军行船去曹军水寨,曹操命令弓箭手射箭,于是诸葛亮便收获20条船上的弓箭,满载而归。
三国鼎立故事概括50字
三国鼎立故事概括50字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分裂时期,它发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大致时间为公元220年至280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三大主要政权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它们各自占据着中国的不同区域,相互竞争而又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曹魏: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朝,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曹魏继承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疆域广阔,实力雄厚。
蜀汉: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在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背景下,逐渐积累力量。
221年,刘备在益州(今四川地区)称帝,国号仍沿用“汉”,史称蜀汉或季汉,定都成都。
刘备在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取得了一定的根据地,但后来在夷陵之战中败于孙权,失去了部分战略要地荆州。
东吴:
●孙权则是在江东地区逐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先是继承父兄基业,掌控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战后进一步巩固了江南的统治。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三国鼎立期间,各国均有杰出人物辅佐君主,如曹魏的司马懿家族,蜀汉的诸葛亮、姜维等忠臣良将,以及东吴的周瑜、陆逊等名将。
三国之间时而联盟,时而交战,最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内外斗争与战略调整,维持了近六十年的相对稳定局势,直至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三国时代。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草船借箭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
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
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
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
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
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
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
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
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
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
三国鼎立故事概括50字
《三国鼎立故事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叫三国鼎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三个很厉害的势力,就像三个超级大的团队。
一个是曹操带领的,叫魏国;一个是刘备带领的,叫蜀国;还有一个是孙权带领的,叫吴国。
曹操这个人很有本事,他的手下有很多厉害的将军和聪明的谋士。
比如说,有能打仗特别厉害的许褚,还有很会出主意的郭嘉。
刘备呢,他特别善良,有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好兄弟一直跟着他,帮他打天下。
后来还请到了聪明的诸葛亮当军师。
孙权也不差,他的地盘在江东,那里有很多水,他的水军很厉害。
一开始,大家都想把对方打败,自己当老大。
打来打去,谁也没办法一下子把另外两个都消灭。
后来呀,就形成了一个局面,三个势力谁也不比谁弱太多,就像三个大力士在比力气,谁也推不倒谁。
这就叫三国鼎立。
比如说,有一次曹操带着大军去打孙权,孙权这边的将军们可勇敢啦,在长江上和曹操的军队大战一场,最后曹操没打赢,只好回去了。
小朋友们,三国鼎立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三国鼎立故事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三国鼎立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三个大大的团队在争天下。
一个是曹操的团队,叫魏国。
曹操可厉害了,他的队伍很强大,有好多能打仗的人。
还有刘备的团队,叫蜀国。
刘备很善良,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好兄弟,后来还有聪明的诸葛亮帮他出主意。
再有就是孙权的团队,叫吴国。
孙权在江东,那里水多,他们的船很厉害。
这三个团队都想当老大,一直在打仗。
有一回,刘备的军队和曹操的军队碰上了,打得可激烈啦,最后刘备这边赢了,可高兴了。
可是打来打去,谁也没办法把另外两个都打败,就变成了三个团队都很厉害,谁也不怕谁的情况,这就是三国鼎立。
就像咱们玩游戏,三个人都很厉害,谁也赢不了谁。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三国鼎立的故事有意思吗?《三国鼎立故事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说一说三国鼎立的事儿。
从前呀,有三个大势力在争来争去。
一个是曹操的魏国,他的人可多啦,还有很多厉害的将军。
另一个是刘备的蜀国,刘备有关羽、张飞陪着,后来还有聪明的诸葛亮。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1运筹帷幄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
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
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
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
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三国成语故事2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左右的人都笑了。
三国成语故事3《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魏、蜀、吴_公元_280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 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 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 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 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 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 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 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 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 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 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 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军事还是 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 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 扑朔迷离。
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东风
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老天 安排的,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晚上恰 好刮东风,这都是天意。 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 得传染病,这不是传染病。
话说曹操
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 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 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 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 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 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 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 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 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长江 水边长大者的地利。
曹操胜利的原因是: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重视人才
2.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开垦荒芜,组织士兵耕田
重视人才的事例 许攸来投靠曹操,曹操来不 及穿鞋就跑出来迎接许攸 在联军讨伐董卓与袁绍对话 时,曹操说:“吾任天下之 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 可”,可见曹操对人才问题 的重视与认识。
三国鼎立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的定义故事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指刚刚发生的故事,比如新闻故事;一种是指未来发生的故事,比如科幻故事;还有一种是指过去发生的故事,比如成语故事。
今天店铺为大家分享的三国鼎立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望梅止渴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
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足鼎立的成语故事
三足鼎立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三足鼎立
成语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
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
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成语例句: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8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8篇)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3七擒七纵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4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三国鼎立简介
三国鼎立简介
三国演义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84~280年爆 发黄巾起义,经过11年长期角逐. 赤壁大战后,终于形成三国鼎立的 形势
士兵战斗时 穿什么?
答:穿战甲、皮靴,带 头盔和衣服。
将军平时穿 什么?
答:穿蟒袍、朝靴,系 玉带、头巾。
将军战斗时穿什么?
自主学习妙又好, 小组团结齐心搞。 大胆创心是关键, 增长知识最重要。
——张硕
自主学习真是好, 勤劳作业要动脑。 作品当然也很好, 须要付出不能少。
——郭瑞起
研究学习特别好, 大家忙得不得了。 网上资料非常好, 得到知识真不少。
——吴子超
答:带头盔,穿战甲, 披披风,配宝剑。
为什么将军手腕要带一块铁?
答:为了防骨折保护手 腕、麻利和好看。
三英战吕布指的是哪三英?
答:是刘备(字玄德), 关羽(字云长),张 飞(字翼德)。
关渡之战
关渡之战是曹 操打败袁绍 的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 吴蜀大败 魏军的战 役。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吴和蜀 发生内战,慢慢 走向败退的战役。
三国鼎立相关典故
三国鼎立相关典故
三国鼎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发生在公元220年至280年间,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三国鼎立的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本历史书《三国演义》,该书由明代作家罗贯中所写。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的混乱和各种争斗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其中的鼎立典故主要指的是三国时代蜀、魏、吴三个势力相互争夺统治地位的局面。
最初,刘备建立了蜀汉并称帝,在西方的蜀地统治着一部分中国。
同时,曹操率领的魏国控制了中原地区,并成为最强大的势力。
而孙权则建立吴国,并占领了东南沿海地区。
这样,三国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峙的格局,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另外两国。
这种三足鼎立的情况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统一中国的晋朝出现。
三国鼎立这个典故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势均力敌的局面,或者指代在某个领域里有三个相对平衡的力量。
这个典故在现代社会中也经常被引用,用来形容一种权力、竞争或利益关系的平衡态势。
三国成语简短故事
三国成语简短故事三国成语简短故事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成语简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成语简短故事1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
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
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
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
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三国成语简短故事2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三国成语故事(汇编7篇)
三国成语故事(汇编7篇)三国成语故事第1篇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鼎立成语故事
本文是关于三国鼎立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三国鼎立
拼音:sanguodingli
名词释义: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造句:三国时候,魏蜀吴三足鼎立。
历史记载: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
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季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
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
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
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
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汉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曹操于荆州赤壁战败还北方后,成功地进行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同时在谯(今安徽亳州)开辟水军训练基地。
面对孙权、刘备两个对手,采取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方略,力避两面作战。
先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
后与刘备争汉中不利,乃集中兵力,与孙、刘争荆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