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及夹角

合集下载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第87页/共41页
热点分类突破
题型一 线线、线面的平行与垂直 例1 如图所示,正三棱柱 A1B1C1—ABC
中,点 D 是 BC 的中点,BC= 2BB1, 设 B1D∩BC1=F.求证: (1)A1C∥平面 AB1D; (2)BC1⊥平面 AB1D. 思维启迪 本题可先挖掘正三棱柱中有关的线面平行 及垂直关系,第(1)问可利用“线线平行”或“面面平 行”,第(2)问可利用“线线垂直”来证“线面垂直”.
第210页/共41页
又∵AB⊥平面 EBD,BE⊂平面 EBD,∴AB⊥BE. ∵BE=BC=AD=4,∴S△ABE=12AB·BE=4. ∵DE⊥BD,平面 EBD⊥平面 ABD,∴ED⊥平面 ABD, 而 AD⊂平面 ABD,∴ED⊥AD, ∴S△ADE=12AD·DE=4. 综上,三棱锥 E—ABD 的侧面积 S=8+2 3.
(2)证明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得 AB⊥BC. 又 EF∥AB,∴EF⊥BC. 而 EF⊥FB,∴EF⊥平面 BFC.∴EF⊥FH.∴AB⊥FH. 又 BF=FC,H 为 BC 的中点,∴FH⊥BC. ∴FH⊥平面 ABCD.∴FH⊥AC. 又 FH∥EG,∴AC⊥EG.又 AC⊥BD,EG∩BD=G, ∴AC⊥平面 EDB. (3)解 ∵EF⊥FB,∠BFC=90°∴BF⊥平面 CDEF. ∴BF 为四面体 B-DEF 的高.又 BC=AB=2, ∴BF=FC= 2. VB-DEF=13×12×1× 2× 2=13.
第143页/共41页
证明 (1)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 ∵F、F1 分别是 AC、A1C1 的中点, ∴B1F1∥BF,AF1∥C1F. 又∵B1F1∩AF1=F1,BF∩C1F=F, B1F1、AF1⊂面 AB1F1,BF、C1F⊂面 C1BF, ∴平面 AB1F1∥平面 C1BF. (2)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 AA1⊥平面 A1B1C1,F1 是 A1C1 的中点. ∴B1F1⊥AA1,B1F1⊥A1C1.又∵A1C1∩AA1=A1, ∴B1F1⊥平面 ACC1A1,而 B1F1⊂平面 AB1F1, ∴平面 AB1F1⊥平面 ACC1A1

用空间向量表示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和夹角PPT优秀课件

用空间向量表示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和夹角PPT优秀课件

探究3:夹角 (0 )
2
线线夹角 l,m的夹角为 ,cos

|
a
b|
| a||b |
线面夹角 l,的夹角为 , sin |au|
|a||u|
面面夹角 ,的夹角为 ,cos |uv|
|u||v|
三、简单应用
练习1: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



,的夹角为 ,cos |uv|
|u||v|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126.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127.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2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29.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约翰·鲁斯金]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x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x

形.故其面积为 6× 43× 222=343.
答案 A
7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归纳总结 思维升华
@《创新设计》
4.(2019·全国Ⅰ卷)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 ∠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 C1DE; (2)求点 C 到平面 C1DE 的距离.
@《创新设计》
11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归纳总结 思维升华
@《创新设计》
热点一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例1】 (1)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
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
12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1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归纳总结 思维升华
@《创新设计》
高考定位 1.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以选择题、 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较小;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空间平行、垂直的证明, 并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相渗透.
19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归纳总结 思维升华
@《创新设计》
(3)∵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 ∴BE⊥CD,AD⊥CD,由(1)知PA⊥底面ABCD,且CD 平面ABCD, ∴PA⊥CD,且PA∩AD=A,PA,AD 平面PAD, ∴CD⊥平面PAD,又PD 平面PAD,∴CD⊥PD. ∵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PD∥EF. ∴CD⊥EF,又BE⊥CD且EF∩BE=E,EF,BE 平面BEF,∴CD⊥平面BEF,又CD

专题4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及夹角

专题4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及夹角

第2讲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及夹角(建议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1.(2013·安徽卷)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析选项A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答案 A2.(2014·济南模拟)已知两条直线a,b与两个平面α,β,b⊥α,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若a∥α,则a⊥b;②若a⊥b,则a∥α;③若b⊥β,则α∥β;④若α⊥β,则b∥β.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过直线a作平面γ使α∩γ=c,则a∥c,再根据b⊥α可得b⊥c,从而b⊥a,命题①是真命题;下面考虑命题③,由b⊥α,b⊥β,可得α∥β,命题③为真命题.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 A3.(2014·辽宁卷)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n,则n∥αD.若m∥α,m⊥n,则n⊥α解析法一若m∥α,n∥α,则m,n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A错;若m⊥α,n⊂α,则m⊥n,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B正确;若m⊥α,m⊥n,则n∥α或n⊂α,C错;若m∥α,m⊥n,则n与α可能相交,可能平行,也可能n⊂α,D错;法二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用平面ABCD表示α.A项中,若m为A′B′,n为B′C′,满足m∥α,n∥α,但m与n是相交直线,故A错.B项中,m⊥α,n⊂α,∴m⊥n,这是线面垂直的性质,故B正确.C项中,若m为AA′,n为AB,满足m⊥α,m⊥n,但n⊂α,故C错.D项中,若m为A′B′,n为B′C′,满足m∥α,m⊥n,但n∥α,故D 错.答案 B4.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那么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m∥n,且n⊥βC.α⊥β,且m∥αD.m⊥n,且n∥β解析根据定理、性质、结论逐个判断.因为α⊥β,m⊂α⇒可能平行、相交、m在β面内,故A错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B正确;若α⊥β,m∥α,则m,β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C错误;若m⊥n,n∥β,则m,β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D错误.答案 B5.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m,n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n∥β,且α∥β,则m∥n;②若m∥α,n⊥β,且α⊥β,则m∥n;③若m⊥α,n∥β,且α∥β,则m⊥n;④若m⊥α,n⊥β,且α⊥β,则m⊥n.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 B.2C.3 D.4解析①中m,n可能异面或相交,故不正确;②因为m∥α,n⊥β且α⊥β成立时,m,n两直线的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异面,故不正确;③因为m ⊥α,α∥β可得出m⊥β,再由n∥β可得出m⊥n,故正确;④分别垂直于两个垂直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垂直,正确.故选B.答案 B6.(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 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解析假设α∥β,由m⊥平面α,n⊥平面β,则m∥n,这与已知m,n为异面直线矛盾,那么α与β相交,设交线为l1,则l1⊥m,l1⊥n,在直线m 上任取一点作n1平行于n,那么l1和l都垂直于直线m与n1所确定的平面,所以l1∥l.答案 D7.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的内部解析∵AC⊥AB,AC⊥BC1,AB∩BC1=B,∴AC⊥平面ABC1.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C1在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8.设α和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②若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平行;③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和β垂直;④直线l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解析由①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平面β,则两条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故①为真命题;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②为真命题;对于③,如图,α∩β=l,a⊂α,a⊥l,但不一定有α⊥β,故③为假命题;对于④,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故④为假命题.综上所述,真命题的序号为①②.答案①②9.(2014·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直线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解析对于①,注意到该正方体的面中过直线AB的侧面与平面MNP平行,因此直线AB平行于平面MNP;对于②,注意到直线AB和过点A的一个与平面MNP平行的平面相交,因此直线AB与平面MNP相交;对于③,注意到此时直线AB与平面MNP内的一条直线MP平行,且直线AB位于平面MNP外,因此直线AB与平面MNP平行;对于④,易知此时AB与平面MNP 相交.综上所述,能得出直线AB平行于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①③.答案①③10.(2014·衡阳质检)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解析如图.连接AC,BD交于O点,连接OE,因为OE∥BD1,而OE⊂平面ACE,BD1⊄平面ACE,所以BD1∥平面ACE.答案平行11.(2014·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MN∥平面B1BDD1.解析如图,连接FH,HN,FN,由题意知HN ∥面B 1BDD 1, FH ∥面B 1BDD 1. 且HN ∩FH =H , ∴面NHF ∥面B 1BDD 1. ∴当M 在线段HF 上运动时, 有MN ∥面B 1BDD 1. 答案 M ∈线段HF12.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2,BC =1,E 为DC 的中点,F 为线段EC上一动点.现将△AFD 沿AF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ABC .在平面ABD 内过点D 作DK ⊥AB ,K 为垂足.设AK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如图,过D 作DG ⊥AF ,垂足为G ,连接GK ,∵平面ABD ⊥平面ABC ,DK ⊥AB ,∴DK ⊥平面ABC ,∴DK ⊥AF .又DG ⊥AF ,∴AF ⊥平面DKG ,∴AF ⊥GK .容易得到,当F 运动到E 点时,K 为AB 的中点,t =AK =AB2=1;当F 运动到C 点时,在Rt △ADF 中,易得AF =5,且AG =15,GF =45,又易知Rt △AGK ∽Rt △ABF ,则AG AK =AB AF ,又AB =2,AK =t ,则t =12.∴t 的取值范围是⎣⎢⎡⎦⎥⎤12,1.答案 ⎣⎢⎡⎦⎥⎤12,1三、解答题13.(2013·山东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AB ⊥P 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PB ,AB ,BC ,PD ,PC 的中点.(1)求证:CE ∥平面P AD ; (2)求证:平面EFG ⊥平面EMN .证明 (1)法一 如图1,取P A 的中点H ,连接EH ,DH .图1因为E 为PB 的中点, 所以EH ∥AB ,EH =12AB . 又AB ∥CD ,CD =12AB , 所以EH ∥CD ,EH =CD .所以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E ∥DH .又DH ⊂平面P AD ,CE ⊄平面P AD , 所以CE ∥平面P AD . 法二 如图2,连接CF .图2因为F 为AB 的中点,所以AF=12AB.又CD=12AB,所以AF=CD.又AF∥CD,所以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AD.又CF⊄平面P AD,所以CF∥平面P AD.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 A.又EF⊄平面P AD,所以EF∥平面P AD.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面P AD.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 AD.(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 A.又AB⊥P A,所以AB⊥EF.同理可证AB⊥FG.又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因此AB⊥平面EFG.又M,N分别为PD,PC的中点,所以MN∥DC.又AB∥DC,所以MN∥AB,所以MN⊥平面EFG.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14.如图,在菱形ABCD中,∠DAB=60°,P A⊥底面ABCD,P A=DA,E,F分别是AB,PD的中点.(1)求证:PC⊥BD;(2)求证:AF∥平面PEC;(3)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F⊥平面PDM?若存在,指出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连接AC,则AC⊥BD.∵P A⊥平面ABCD,∴P A⊥BD.又AC与P A相交于点A,∴BD⊥平面P AC.∵PC⊂平面P AC,∴PC⊥BD.(2)取PC的中点K,连接FK,EK,则四边形AEKF是平行四边形,∴AF∥EK,∵EK⊂平面PEC,AF⊄平面PEC,∴AF∥平面PEC.(3)当M是BC的中点时,可使AF⊥平面PDM,证明如下:∵P A=DA,F是PD的中点,∴AF⊥PD.∵在菱形ABCD中,∠DAB=60°,∴△BCD为等边三角形,∴DM⊥BC.又AD∥BC,∴DM⊥AD.∵P A⊥底面ABCD,∴P A⊥DM,∴DM⊥平面P AD,又AF⊂平面P AD,∴DM⊥AF,又PD∩DM=D,∴AF⊥平面PDM.15.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BD=2,AD=2,P A=PD=5,E,F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1)证明:EF∥平面P AB;(2)若二面角P-AD-B为60°,①证明:平面PBC⊥平面ABCD;②求直线EF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如图,取PB 中点M ,连接MF ,AM .因为F 为PC 中点,故MF ∥BC 且MF =12BC .由已知有BC ∥AD ,BC =AD .又由于E 为AD 中点,因而MF ∥AE 且MF =AE ,故四边形AMF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AM .又AM ⊂平面P AB ,而EF ⊄平面P AB ,所以EF ∥平面P AB .(2)①证明 连接PE ,BE .因为P A =PD ,BA =BD ,而E 为AD 中点,故PE ⊥AD ,BE ⊥AD ,所以∠PE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在△P AD 中,由P A =PD =5,AD =2,可解得PE =2.在△ABD 中,由BA =BD =2,AD =2,可解得BE =1.在△PEB 中,PE =2,BE =1,∠PEB =60°,由余弦定理,可解得PB =3,从而∠PBE =90°,即BE ⊥PB .又BC ∥AD ,BE ⊥AD ,从而BE ⊥BC ,因此BE ⊥平面PBC .又BE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BC ⊥平面ABCD .②解 连接BF .由①知,BE ⊥平面PBC ,所以∠EFB 为直线EF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由PB =3及已知,得∠ABP 为直角.而MB =12PB =32, 可得AM =112.故EF =112.又BE =1,故在直角三角形EBF 中,sin ∠EFB =BE EF =21111. 所以,直线EF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111.。

第2讲 大题专攻——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与空间角问题 202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

第2讲 大题专攻——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与空间角问题 202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

目录
二、真题感悟 1.(2022·全国甲卷)(证明线线垂直、求线面角)在四棱锥 P-ABCD
中,PD⊥底面 ABCD,CD∥AB,AD=DC=CB=1,AB=2, DP= 3. (1)证明:BD⊥PA; 解:证明:如图所示,取AB中点为O,连接DO,CO,则OB=DC=1. 又DC∥OB,所以四边形DCBO为平行四边形. 又BC=OB=1,所以四边形DCBO为菱形,所以BD⊥CO. 同理可得,四边形DCOA为菱形,所以AD∥CO, 所以BD⊥AD. 因为PD⊥底面ABCD,BD⊂底面ABCD,所以PD⊥BD, 又AD∩PD=D,AD,PD⊂平面ADP,所以BD⊥平面ADP. 因为PA⊂平面ADP,所以BD⊥PA.
所以向量―AB→=(1,0,0)为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 而―BE→·―AB→=(0,1,1)·(1,0,0)=0,
所以BE⊥AB, 又BE⊄平面PAD,所以BE∥平面PAD.
目录
(3)平面PCD⊥平面PAD.
证明 由(2)知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AB→=(1,0,0),向量―PD→=(0,
目录
02
目录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例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 AD⊥AB,AB∥DC,AD=DC=AP=2,AB=1, 点E为棱PC的中点.证明: (1)BE⊥DC; 证明 依题意,以点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A-xyz,可得B(1,0,0),C(2,2,0),D(0,2, 0),P(0,0,2).由E为棱PC的中点,得E(1,1,1).
向量―BE→=(0,1,1),―D→C =(2,0,0), 故―BE→·―D→C =0. 所以BE⊥DC.
目录
(2)BE∥平面PAD; 证 明 因 为 AB⊥AD , 又 PA⊥ 平 面 ABCD , AB ⊂ 平 面 ABCD , 所 以 AB⊥PA,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高考数学专题四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课件文

高考数学专题四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课件文

证明
押题预测 1.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m , n 分别在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α, β 内,下列为真 命题的是 A.m⊥n⇒m⊥β C.α∥β⇒m∥β √ 押题依据 B.m⊥n⇒α⊥β D.m∥n⇒α∥β
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立体
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此类题常与命题的真假性、充
真题体验 1.(2017· 全国 Ⅰ 改编 ) 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 A , B 为正方体的 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
(1) 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解析
答案
2.(2017· 江苏 ) 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 AB⊥AD , BC⊥BD ,平面 ABD⊥ 平面 BCD ,点 E , F(E 与 A , D 不重合 ) 分别在棱 AD , BD 上,且 EF⊥AD. 求证:(1)EF∥平面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 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 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 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 立体几何中.
跟踪演练1 题正确的是
又PF∩CF=F,PF,CF⊂平面PCF,
所以DE⊥平面PCF.
证明
(2)求证:平面PBC⊥平面PCF;
证明
(3)在线段PD,BC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平面CFM∥平面PEN?
若存在,请指出点M,N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
思维升华 (1)折叠问题中不变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存在探索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得 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

用空间向量表示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和夹角ppt 人教课标版

用空间向量表示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和夹角ppt 人教课标版

意一点P。
法向量:若 a ,则 a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平面
a


A
过点A,以 a 为法向量
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
二、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与向 量运算的关系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b, a 平面 ,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探究1:平行关系

三、简单应用
设直线 l,m的方向向量分别 练习1: 为a , b,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l,m的位置关系:
( 1 ) a ( 2 , 1 , 2 ), b ( 6 , 3 , 6 ) ( 2 ) a ( 1 , 2 , 2 ), b ( 2 , 3 , 2 ) ( 3 ) a ( 0 , 0 , 1 ), b ( 0 , 0 , 3 )
设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 练习2: 为u , ,根据下列条件判 v 断 , 的位置关系:

( 1 ) u ( 2 , 2 , 5 ), v ( 6 , 4 , 4 ) ( 2 ) u ( 1 , 2 , 2 ), v ( 2 , 4 , 4 ) ( 3 ) u ( 2 , 3 , 5 ), v ( 3 , 1 , 4 )
线线平行 l //m a // b a b 线面平行 l // a u a u 0 面面平行 // u // v u v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 , a b 平面 ,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u


v
// u // v u v

l

专题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专题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PPT课件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m⊂α,n⊂α,m∩n=P, l⊥m,l⊥n,∴l⊥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α⊥β,α∩β=l,a⊂α, a⊥l,∴a⊥β.
(2)证明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得 AB⊥BC. 又 EF∥AB,∴EF⊥BC. 而 EF⊥FB,∴EF⊥平面 BFC.∴EF⊥FH.∴AB⊥FH. 又 BF=FC,H 为 BC 的中点,∴FH⊥BC. ∴FH⊥平面 ABCD.∴FH⊥AC. 又 FH∥EG,∴AC⊥EG.又 AC⊥BD,EG∩BD=G, ∴AC⊥平面 EDB. (3)解 ∵EF⊥FB,∠BFC=90°∴BF⊥平面 CDEF. ∴BF 为四面体 B-DEF 的高.又 BC=AB=2, ∴BF=FC= 2. VB-DEF=13×12×1× 2× 2=13.
第 2 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感悟高考 明确考向
(2010·安徽)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2EF=2, EF∥AB,EF⊥FB,∠BFC=90°,BF= FC,H 为 BC 的中点. (1)求证:FH∥平面 EDB; (2)求证:AC⊥平面 EDB; (3)求四面体 B-DEF 的体积.
(1)证明 如图,设 AC 与 BD 交于点 G,则 G 为 AC 的 中点.连接 EG,GH,由于 H 为 BC 的中点, 故 GH 綊12AB.
又 EF 綊12AB,∴EF 綊 GH.
∴四边形 EFHG 为平行四边形. ∴EG∥FH.而 EG⊂平面 EDB,FH⊄平Hale Waihona Puke EDB, ∴FH∥平面 EDB.

高考数学 二轮复习专题精讲教案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高考数学 二轮复习专题精讲教案四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自主学习导引真题感悟1.(2012·浙江)设l 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l ∥α,l ∥β,则α∥β B .若l ∥α,l ⊥β,则α⊥β C .若α⊥β,l ⊥α,则l ⊥β D .若α⊥β,l ∥α,则l ⊥β解析 利用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定理判定,用特例法.设α∩β=a ,若直线l ∥a ,且l ⊄α,l ⊄β,则l ∥α,l ∥β,因此α不一定平行于β,故A 错误;由于l ∥α,故在α内存在直线l ′∥l ,又因为l ⊥β,所以l ′⊥β,故α⊥β,所以B 正确;若α⊥β,在β内作交线的垂线l ,则l ⊥α,此时l 在平面β内,因此C 错误;已知α⊥β,若α∩β=a ,l ∥a ,且l 不在平面α,β内,则l ∥α且l ∥β,因此D 错误. 答案 B2.(2012·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B 1=A 1C 1,D 、E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B 1C 1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E ⊥平面BCC 1B 1; (2)直线A 1F ∥平面ADE .证明 (1)因为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 所以C C 1⊥平面ABC .又AD ⊂平面ABC ,所以C C 1⊥AD .又因为AD ⊥DE ,C C 1,DE ⊂平面BC C 1 B 1, C C 1∩DE =E , 所以AD ⊥平面BC C 1 B 1. 又AD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 ⊥平面BC C 1 B 1.(2)因为A1 B1=A1C1,F为B1C1的中点,所以A1F⊥B1C1.因为C 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 C1⊥A1F.又因为C C1,B1C1⊂平面BC C1B1,C 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 C1B1.由(1)知AD⊥平面BC C1 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考题分析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多以选择题与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解答高考题时,推理过程不完整是失分的重要原因,需引起特别注意.网络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线线、线面的平行与垂直【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D=1,∠BCD=60°,且BD⊥CD,正方形ADEF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垂直,G、H分别是DF、BE的中点.(1)求证:BD⊥平面CDE;(2)求证:GH∥平面CDE;(3)求三棱锥D-CEF的体积.[审题导引](1)先证BD⊥ED,BD⊥CD,可证BD⊥平面CDE;(2)由GH∥CD可证GH∥平面CDE;.(3)变换顶点,求VC-DEF[规范解答](1)证明∵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ED⊥AD,又平面ADEF⊥平面ABCD,平面ADEF∩平面ABCD=AD.∴ED⊥平面ABCD,∴ED⊥BD.又BD⊥CD,且ED∩DC=D,∴BD⊥平面CDE.(2)证明∵G是DF的中点,又易知H是FC的中点,∴在△FCD中,GH∥CD,又∵CD⊂平面CDE,GH⊄平面CDE,∴GH∥平面CDE.(3)设Rt△BCD中,BC边上的高为h,∵CD=1,∠BCD=60°,BD⊥CD,∴BC=2,BD=3,∴12×2×h=12×1×3,∴h=32,即点C到平面DEF的距离是32,∴V D-CEF =V C-DEF=13×12×2×2×32=33.【规律总结】线线、线面位置关系证法归纳(1)证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2)证线面平行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二是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把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3)证线面垂直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证线面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垂直;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面面垂直转化为证线面垂直;另外还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变式训练】1.(2012·山东实验中学一诊)如图,在几何体ABCDEP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 A⊥平面ABCD,P A∥EB,且P A=2BE=4 2.(1)证明:BD∥平面PEC;(2)若G为BC上的动点,求证:AE⊥PG.证明(1)连接AC交BD于点O,取PC的中点F,连接OF,EF,∵EB∥P A,且EB=12P A,又OF∥P A,且OF=12P A,∴EB∥OF,且EB=OF,∴四边形EBOF为平行四边形,∴EF∥BD.又∵EF⊂平面PEC,BD⊄平面PEC,∴BD∥平面PEC.(2)连接BP,∵EBAB=BAP A=12,∠EBA=∠BAP=90°,∴△EBA∽△BAP,∴∠PBA=∠BEA,∴∠PBA+∠BAE=∠BEA+∠BAE=90°,∴PB⊥AE.∵P A⊥平面ABCD,P A⊂平面APEB,∴平面ABCD⊥平面APEB,∵BC⊥AB,平面ABCD∩平面APEB=AB,∴BC⊥平面APEB,∴BC⊥AE,∴AE⊥平面PBC,∵G为BC上的动点,∴PG⊂平面PBC,∴AE⊥PG.考点二:面面平行与垂直【例2】如图所示,已知在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的中点,D为PB的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1)求证:DM∥平面APC;(2)求证:平面ABC⊥平面APC;(3)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审题导引](1)只要证明MD∥AP即可,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2)证明AP⊥BC;(3)根据锥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规范解答](1)证明由已知,得MD是△ABP的中位线,所以MD∥AP. 又MD⊄平面APC,AP⊂平面APC,故MD∥平面APC.(2)证明因为△PMB为正三角形,D为PB的中点,所以MD⊥PB.所以AP⊥PB.又AP⊥PC,PB∩PC=P,所以AP⊥平面PBC.因为BC⊂平面PBC,所以AP⊥BC.又BC⊥AC,AC∩AP=A,所以BC⊥平面APC.因为B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PC.(3)由题意,可知MD⊥平面PBC,所以MD是三棱锥D-BCM的一条高,所以V M-DBC =13×S△BCD×MD=13×221×53=107.【规律总结】面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技巧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无论是试题本身的已知条件,还是在具体的解题中,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其中要特别重视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这个定理已知的是两个平面垂直,结论是线面垂直.【变式训练】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 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1)直线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 AD.证明(1)在△P 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又因为EF⊄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2)如图,连接BD.因为AB=AD,∠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BF⊂平面ABCD,所以BF⊥平面P AD.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 AD.考点三: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例3】(2012·南京模拟)在△ABC中,∠BAC=90°,∠B=60°,AB=1,D为线段BC的中点,E、F为线段AC的三等分点(如图1).将△ABD沿着AD折起到△AB′D的位置,连接B′C(如图2).图1图2(1)若平面AB′D⊥平面ADC,求三棱锥B′-ADC的体积;(2)记线段B′C的中点为H,平面B′ED与平面HFD的交线为l,求证HF∥l;(3)求证:AD⊥B′E.[审题导引](1)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前后的线面位置关系求得B′到平面ADC的距离,可利用线面垂直求得;(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3)线面垂直⇒线线垂直.[规范解答](1)在直角△ABC中,D为BC的中点,所以AD=BD=CD.又∠B=60°,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取AD 中点O ,连接B ′O ,所以B ′O ⊥AD . 因为平面AB ′D ⊥平面ADC , 平面AB ′D ∩平面ADC =AD , B ′O ⊂平面AB ′D , 所以B ′O ⊥平面ADC .在△ABC 中,∠BAC =90°,∠B =60°,AB =1, D 为BC 的中点, 所以AC =3,B ′O =32. 所以S △ADC =12×12×1×3=34.所以三棱锥B ′-ADC 的体积为V =13×S △ADC ×B ′O =18.(2)证明 因为H 为B ′C 的中点,F 为CE 的中点, 所以HF ∥B ′E .又HF ⊄平面B ′ED ,B ′E ⊂平面B ′ED , 所以HF ∥平面B ′ED .因为HF ⊂平面HFD ,平面B ′ED ∩平面HFD =l , 所以HF ∥l .(3)证明 由(1)知,B ′O ⊥AD .因为AE =33,AO =12,∠DAC =30°, 所以EO =AE 2+AO 2-2AE ·AO cos 30°=36. 所以AO 2+EO 2=AE 2.所以AD ⊥EO .又B ′O ⊂平面B ′EO ,EO ⊂平面B ′EO ,B ′O ∩EO =O , 所以AD ⊥平面B ′EO .又B ′E ⊂平面B ′EO ,所以AD ⊥B ′E . 【规律总结】解决翻折问题的注意事项(1)解决与翻折有关的几何问题的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哪些量改变、哪些量不变,抓住翻折前后不变的量,充分利用原平面图形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把平面图形翻折后,经过恰当连线就能得到三棱锥、四棱锥,从而把问题转化到我们熟悉的几何体中去解决.【变式训练】3.如图1,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F分别为AD和BC上的点,且EF∥AB,AD=2AE=2AB=4FC=4.将四边形EFCD沿EF折起成如图2的形状,使AD=AE.(1)求证:BC∥平面DAE;(2)求四棱锥D-AEFB的体积.解析(1)证明∵BF∥AE,CF∥DE,BF∩CF=F,AE∩DE=E,∴平面CBF∥平面DAE.又BC⊂平面CBF,∴BC∥平面DAE.(2)取AE的中点H,连接DH.∵EF⊥DE,EF⊥EA,∴EF⊥平面DAE.又DH⊂平面DAE,∴EF⊥DH.∵AE=DE=AD=2,∴DH⊥AE,DH= 3.∴DH⊥平面AEFB.则四棱锥D-AEFB的体积V=13×3×2×2=433.名师押题高考【押题1】已知直线a、b与平面α、β,且b⊥α,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若a∥α,则a⊥b;②若a⊥b,则a∥α;③若b∥β,则α⊥β;④若α⊥β,则b∥β.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命题①,若a∥α,过直线a作一平面γ,使得α∩γ=c,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a∥c,又因为b⊥α,c⊂α,所以b⊥c,故有a⊥b,所以该命题为真;命题②,若a⊥b,b⊥α,则直线α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有两种:a⊂α或a∥α,故该命题为假;命题③,若b∥β,则过直线b作一平面δ,使得δ∩β=d,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b∥d,又b⊥α,所以d⊥α,因为d⊂β,所以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α⊥β,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④,若α⊥β,b⊥α,则直线b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有两种:b⊂β或b∥β,故该命题为假.综上,①③为真命题,故选A.答案 A[押题依据]线面的平行与垂直,是立体几何的主体内容,在高考试题中通常会有一道解答题和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主要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一般难度不大.【押题2】如图,在三棱锥A-BOC中,AO⊥平面COB,∠OAB=∠OAC=π6,AB=AC=2,BC=2,D、E分别为AB、OB的中点.(1)求证:CO⊥平面AOB.(2)在线段C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平面DEF∥平面AOC?若存在,试确定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因为AO⊥平面COB,所以AO⊥CO,AO⊥BO,即△AOC与△AOB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OAB=∠OAC=π6,AB=AC=2,所以OB=OC=1.由OB2+OC2=1+1=2=BC2,可知△BOC为直角三角形.所以CO⊥BO,又因为AO∩BO=O,所以CO⊥平面AOB.(2)在线段CB上存在一点F,使得平面DEF∥平面AOC,此时F为线段CB的中点.如图,连接DF ,EF ,因为D 、E 分别为AB 、OB 的中点,所以DE ∥OA . 又DE ⊄平面AOC ,所以DE ∥平面AOC .因为E 、F 分别为OB 、BC 的中点,所以EF ∥OC . 又EF ⊄平面AOC ,所以EF ∥平面AOC ,又EF ∩DE =E ,EF ⊂平面DEF ,DE ⊂平面DEF , 所以平面DEF ∥平面AOC .[押题依据] 线面的平行与垂直是立体几何的必考内容,通常要考一个解答题,本题不仅突出考查了线面的平行与垂直,而且以立体几何为背景.考查了探索性问题,题目新颖灵活、重点突出、难度适中,故押此题.必记内容: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y x P ,记:22y x r +=, 正弦:r y =αsin 余弦:r x=αcos 正切:xy=αtan 余切:y x =αcot正割:xr=αsec 余割:yr =αcsc 注:我们还可以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如图,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证明ppt课件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证明ppt课件
分析: (1)证明线面平行只需在平面内找一条和 该直线平行的直线即可,也可转化为经过这条直线 的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2)证明面面垂直,只需在 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精选课件PPT
21
(1) 证明 如图所示,取线段 BC 的中点 F,
连接 EF、FD.
在△PBC 中,E、F 分别为 PC、CB 的中点,
M
A
D
B
N
C
精选课件PPT
10
定理应用
构造平行四边形
P
M A
H D
B
N
C
精选课件PPT
空间中的平行
11
定理应用
构造平行平面
P
M
A
Q
D
B
N
C
精选课件PPT
空间中的平行
12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垂直
解决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相关问题,特别要注意下面的 转化关系:
线线垂直
空间垂直之间的转化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精选课件PPT
1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a
b
a

//
b
a // b
☺ 简称: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精选课件PPT
2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4
1.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 列形式转化.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doc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doc

第2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高考定位 1.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较小;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空间平行、垂直的证明,并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相渗透.真题感悟1.(2019·全国Ⅱ卷)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解析若α∥β,则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当无数条直线互相平行时,α与β可能相交;若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α与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若α,β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α与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故A,C,D中条件均不是α∥β的充要条件.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反之也成立.因此B中条件是α∥β的充要条件.答案 B2.(2019·全国Ⅲ卷)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 解析 连接BD ,BE ,∵点N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 ∴点N 在BD 上,且BN =DN , ∴BM ,EN 是△DBE 的中线, ∴BM ,EN 必相交.连接CM ,设DE =a ,则EC =DC =a ,MC =32a , ∵平面ECD ⊥平面ABCD ,且BC ⊥DC , ∴BC ⊥平面EDC ,则BD =2a ,BE =a 2+a 2=2a , BM =⎝ ⎛⎭⎪⎫32a 2+a 2=72a ,又EN =⎝ ⎛⎭⎪⎫a 22+⎝ ⎛⎭⎪⎫32a 2=a , 故BM ≠EN .答案 B3.(2018·全国Ⅰ卷)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334 B.233 C.324D.32解析 如图,依题意,平面α与棱BA ,BC ,BB 1所在直线所成角都相等,容易得到平面AB 1C 符合题意,进而所有平行于平面AB 1C 的平面均符合题意.由对称性,知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心的平面面积应取最大值,此时截面为正六边形EFGHIJ.正六边形EFGHIJ的边长为22,将该正六边形分成6个边长为22的正三角形.故其面积为6×34×⎝⎛⎭⎪⎫222=334.答案 A4.(2019·全国Ⅰ卷)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 =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1)证明连接B1C,ME.因为M,E分别为BB1,BC的中点,所以ME∥B1C,且ME=12B1C.又因为N为A1D的中点,所以ND=12A1D.由题设知A1B1綊DC,可得B1C綊A1D,故ME綊ND,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ED.又MN平面C1DE,ED平面C1DE,所以MN∥平面C1DE.(2)解过点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由已知可得DE⊥BC,DE⊥C1C,又BC∩C1C=C,BC,C1C平面C1CE,所以DE⊥平面C1CE,故DE⊥CH.所以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由已知可得CE=1,C1C=4,所以C1E=17,故CH=417 17.从而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41717.考点整合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 a∥α.(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 a∥b.(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 a∥b.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 l⊥α.(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 a⊥β.热点一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例1】(1)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2)(开放题)(2019·北京卷)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解析(1)法一对于选项B,如图(1)所示,连接CD,因为AB∥CD,M,Q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AB∥MQ,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同理可证选项C,D中均有AB∥平面MNQ.因此A项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图(1)图(2)法二对于选项A,其中O为BC的中点(如图(2)所示),连接OQ,则OQ∥AB,因为OQ与平面MNQ有交点,所以AB与平面MNQ有交点,即AB与平面MNQ 不平行.即A项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2)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由①l⊥m与②m∥α,不能推出③l⊥α,因为l可能与α平行,或l与α相交但不垂直;由①l⊥m与③l⊥α能推出②m∥α;由②m∥α与③l⊥α可以推出①l⊥m.故正确的命题是②③①或①③②.答案(1)A(2)若m∥α,l⊥α,则l⊥m(或若l⊥m,l⊥α,则m∥α,答案不唯一) 探究提高 1.判断空间位置关系命题的真假(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肯定或否定.2.两点注意:(1)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2)当从正面入手较难时,可利用反证法,推出与题设或公认的结论相矛盾的命题,进而作出判断. 【训练1】已知直线m,l,平面α,β,且m⊥α,l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则m⊥l;②若α⊥β,则m∥l;③若m⊥l,则α⊥β;④若m∥l,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对于①,若α∥β,m⊥α,则m⊥β,又lβ,所以m⊥l,故①正确,排除B.对于④,若m∥l,m⊥α,则l⊥α,又lβ,所以α⊥β.④正确.故选A.答案 A热点二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证明(1)∵平面P AD⊥底面ABCD,且P 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P A平面P AD,∴P A⊥底面ABCD.(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AB∥DE,且AB=D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AD.又∵BE平面P AD,AD平面P AD,∴BE∥平面P AD.(3)∵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BE⊥CD,AD⊥CD,由(1)知P A⊥底面ABCD,且CD平面ABCD,∴P A⊥CD,且P A∩AD=A,P A,AD平面P AD,∴CD⊥平面P AD,又PD平面P AD,∴CD⊥P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PD∥EF.∴CD⊥EF,又BE⊥CD且EF∩BE=E,EF,BE平面BEF,∴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迁移1】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BEF⊥平面ABCD.证明如图,连接AC,设AC∩BE=O,连接FO,AE.∵AB∥CD,CD=2AB,CE=12CD,∴AB綉CE.∴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又F为PC的中点,则FO∥P A,又P A⊥平面ABCD,∴FO⊥平面ABCD.又FO平面BEF,∴平面BEF⊥平面ABCD.【迁移2】在本例条件下,若AB=BC,求证:BE⊥平面P AC.证明连接AC,设AC∩BE=O.AB∥CD,CD=2AB,且E为CD的中点.∴AB綉CE.∴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又AB=BC,∴四边形ABCE为菱形,∴BE⊥AC.又∵P A⊥平面ABCD,又BE平面ABCD,∴P A⊥BE,又P A∩AC=A,P A,AC平面P AC,∴BE⊥平面P AC.探究提高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训练2】(2019·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BC,AC的中点,AB=BC.求证:(1)A1B1∥平面DEC1;(2)BE⊥C1E.证明(1)因为D,E分别为BC,AC的中点,所以ED∥AB.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所以A1B1∥ED.又因为ED平面DEC1,A1B1平面DEC1,所以A1B1∥平面DEC1.(2)因为AB=BC,E为AC的中点,所以BE⊥AC.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棱柱,所以C1C⊥平面ABC.又因为BE平面ABC,所以C1C⊥BE.又C1C平面A1ACC1,AC平面A1ACC1,且C1C∩AC=C,所以BE⊥平面A1ACC1.因为C1E平面A1ACC1,所以BE⊥C1E.热点三平面图形中的折叠问题【例3】(2019·全国Ⅲ卷)图①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②.(1)证明:图②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②中的四边形ACGD的面积.(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所以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BE,AB⊥BC,且BE∩BC=B,BE,BC平面BCGE,所以AB⊥平面BCGE.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2)解如图,取CG的中点M,连接EM,DM.因为AB∥DE,AB⊥平面BCGE,所以DE⊥平面BCGE,又CG、EM平面BCGE,故DE⊥CG,DE⊥EM.由已知,四边形BCGE是菱形,且∠EBC=60°,得EM⊥CG,又DE∩EM=E,DE,EM平面DEM,故CG⊥平面DEM.又DM平面DEM,因此DM⊥CG.在Rt△DEM中,DE=1,EM=3,故DM=2.又CG=BF=2,所以四边形ACGD的面积为S=2×2=4.探究提高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折线同一侧的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善于将折叠后的量放在原平面图形中进行分析求解.【训练3】(2019·河南八市联考)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π2,AB=BC=12AD=a,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图2中△A1BE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1-BCDE.(1)证明:CD⊥平面A1OC;(2)当平面A1BE⊥平面BCDE时,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362,求a的值.(1)证明在图1中,因为AB=BC=12AD=a,E是AD的中点,∠BAD=π2,所以BE⊥AC,即在图2中,BE⊥A1O,BE⊥OC,从而BE⊥平面A1OC. 又CD∥BE,所以CD⊥平面A1OC.(2)解由已知,平面A1BE⊥平面BCDE,又由(1)知,OA1⊥BE,所以A1O⊥平面BCDE,即A1O是四棱锥A1-BCDE的高,由图1可知,A1O=22AB=22a,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S=BC·AB=a2,从而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V =13×S ×A 1O =13×a 2×22a =26a 3, 由26a 3=362,得a =6.热点四 空间线面关系的开放性问题【例4】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E 为CD 的中点.(1)求证:BD ⊥平面P AC ;(2)若∠ABC =60°,求证:平面P AB ⊥平面P AE ;(3)棱P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CF ∥平面P AE ?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BD平面ABCD ,所以P A ⊥BD .因为底面ABCD 为菱形, 所以BD ⊥AC . 又P A ∩AC =A , 所以BD ⊥平面P AC .(2)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AE 平面ABCD ,所以P A ⊥AE .因为底面ABCD 为菱形,∠ABC =60°,且E 为CD 的中点, 所以AE ⊥CD .又因为AB ∥CD ,所以AB ⊥AE . 又AB ∩P A =A ,所以AE ⊥平面P AB . 因为AE平面P AE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 AE .(3)解 棱PB 上存在点F ,使得CF ∥平面P AE .理由如下:取PB 的中点F ,P A 的中点G,连接CF,FG,EG,则FG∥AB,且FG=12AB.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且E为CD的中点,所以CE∥AB,且CE=12AB.所以FG∥CE,且FG=CE.所以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EG.因为CF平面P AE,EG平面P AE,所以CF∥平面P AE.探究提高 1.求解探究性问题常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能推导出与条件吻合的数据或事实,说明假设成立,并可进一步证明;若推导出与条件或实际情况相矛盾的结论,则说明假设不成立.2.探索线段上是否存在满足题意的点时,注意三点共线条件的应用.【训练4】(2019·沈阳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DAB=30°,PD⊥平面ABCD,AD=2,点E为AB上一点,且AEAB=m,点F为PD中点.(1)若m=12,证明:直线AF∥平面PEC;(2)是否存在一个常数m,使得平面PED⊥平面P AB?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如图作FM∥CD,交PC于点M,连接EM,因为点F为PD的中点,所以FM=12CD.因为m=12,所以AE=12AB=FM,又FM∥CD∥AE,所以四边形AEM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M,因为AF平面PEC,EM平面PEC,所以直线AF∥平面PEC.(2)解存在一个常数m=32,使得平面PED⊥平面P AB,理由如下:要使平面PED⊥平面P AB,只需AB⊥DE,因为AB=AD=2,∠DAB=30°,所以AE=AD cos 30°=3,又因为PD⊥平面ABCD,PD⊥AB,PD∩DE=D,所以AB⊥平面PDE,因为AB平面P AB,所以平面PDE⊥平面P AB,所以m=AEAB=32.1.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1)可以从线、面的概念、定理出发,学会找特例、反例.(2)可以借助长方体,在理解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垂直、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垂直和线线平行,常用方法如下:(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二是利用勾股定理;三是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3.解决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抓住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不变“性”与“量”,即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以及相关线段的长度、角度等.A级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解析如图,由题设知,A1B1⊥平面BCC1B1,从而A1B1⊥BC1.又B1C⊥BC1,且A1B1∩B1C=B1,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BC1.答案 C2.已知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m⊥n,m⊥α,n⊥β,那么α⊥βB.如果mα,α∥β,那么m∥βC.如果α∩β=l,m∥α,m∥β,那么m∥lD.如果m⊥n,m⊥α,n∥β,那么α⊥β解析对于A,如果m⊥n,m⊥α,则n∥α或nα,因为n⊥β,则α⊥β,故正确;对于B,如果mα,α∥β,那么m与β无公共点,则m∥β,故正确;对于C,如果α∩β=l,m∥α,m∥β,则m∥l,故正确;对于D,如果m⊥n,m⊥α,n∥β,那么α⊥β的关系不正确,故错误.答案 D3.(2018·全国Ⅰ卷)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8B.6 2C.8 2D.8 3解析连接BC1,因为AB⊥平面BB1C1C,所以∠AC1B=30°,AB⊥BC1,所以△ABC1为直角三角形.又AB=2,所以BC1=2 3.又B1C1=2,所以BB1=(23)2-22=22,故该长方体的体积V=2×2×22=8 2.故选C.答案 C4.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是A1B1的中点,则点E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A.32 B.22C.12 D.33解析∵A1B1∥AB,点E在A1B1上,因此点E到平面ABC1D1的距离转化为点B1到此平面的距离,取BC1的中点O,则OB1⊥BC1,OB1⊥AB,∴B1O⊥平面ABC1D1,则B1O为所求的距离,因此B1O=22是点E到平面ABC1D1的距离.答案 B5.对于四面体A-BCD,有以下命题:①若AB=AC=AD,则AB,AC,AD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②若AB⊥CD,AC⊥BD,则点A在底面BCD内的射影是△BCD 的内心;③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中最多有四个直角三角形;④若四面体A-BCD的6条棱长都为1,则它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π6.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①正确,若AB=AC=AD,则AB,AC,AD在底面的射影相等,即与底面所成角相等;②不正确,如图(1),点A在平面BCD的射影为点O,连接BO,CO,可得BO⊥CD,CO⊥BD,所以点O是△BCD的垂心;图(1)③正确,如图(2),若AB⊥平面BCD,∠BCD=90°,则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图(2)④正确,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r,棱长为1,高为63,根据等体积公式13×S×63=13×4×S×r,解得r=612,那么内切球的表面积S=4πr2=π6.故正确的命题是①③④. 答案 D二、填空题6.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M∈AB,点N∈AD,若AMMB=ANND,则直线MN与平面BD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解析由AMMB=ANND,得MN∥BD.而BD平面BDC,MN平面BDC,所以MN∥平面BDC.答案平行7.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且AB =BC =CD ,则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如图,分别取AB ,AD ,BC ,BD 的中点E ,F ,G ,O ,连接EF ,EG ,OG ,FO ,FG ,则EF ∥BD ,EG ∥AC ,所以∠FEG 为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 易知FO ∥AB ,且AB ⊥平面BCD . 所以FO ⊥OG .设AB =2a ,则EG =EF =2a ,FG =a 2+a 2=2a , 所以∠FEG =60°,所以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为60°. 答案 60°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线段B 1D 1上的一个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C ⊥BE ; ②B 1E ∥平面ABCD ;③三棱锥E -ABC 的体积为定值; ④直线B 1E ⊥直线BC 1.解析 因AC ⊥平面BDD 1B 1,而BE平面BDD 1B 1,故①正确;因B 1D 1∥平面ABCD ,故②正确;记正方体的体积为V ,则V E -ABC =16V ,为定值,故③正确;B 1E 与BC 1不垂直,故④错误. 答案 ①②③ 三、解答题9.(2019·长沙模拟)如图,已知多面体P ABCDE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P A ⊥底面ABCD ,ED ∥P A ,且P A =2ED =2.(1)证明:平面P AC⊥平面PCE;(2)若∠ABC=60°,求三棱锥P-ACE的体积.(1)证明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设PC的中点为F,连接OF,EF.易知O为AC的中点,所以OF∥P A,且OF=12P A.因为DE∥P A,且DE=12P A,所以OF∥DE,且OF=DE,所以四边形OF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D∥EF,即BD∥EF.因为P A⊥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P A⊥BD.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BD⊥AC.因为P A∩AC=A,P A,AC平面P AC,所以BD⊥平面P AC.因为BD∥EF,所以EF⊥平面P AC.因为EF平面PCE,所以平面P AC⊥平面PCE.(2)解因为∠ABC=60°,ABCD是菱形,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2.又P A⊥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P A⊥AC.所以S△P AC =12P A×AC=2.因为EF⊥平面P AC,所以EF是三棱锥E-P AC的高.易知EF=DO=BO=3,所以三棱锥P-ACE的体积V三棱锥P-ACE =V三棱锥E-P AC=13S△P AC×EF=13×2×3=233.10.(2018·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 AD⊥平面ABCD,P A⊥PD,P 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1)求证:PE⊥BC;(2)求证:平面P AB⊥平面PCD;(3)求证:EF∥平面PCD.证明(1)因为P A=PD,E为AD的中点,所以PE⊥AD.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又因为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AB平面ABCD,所以AB⊥平面P AD,且PD平面P AD.所以AB⊥PD.又因为P A⊥PD,且P A∩AB=A,所以PD⊥平面P AB.又PD平面PCD,所以平面P AB⊥平面PCD.(3)如图,取PC中点G,连接FG,DG.因为F,G分别为PB,PC的中点,所以FG∥BC,FG=12BC.因为ABCD为矩形,且E为AD的中点,所以DE∥BC,DE=12BC.所以DE∥FG,DE=FG.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DG.又因为EF平面PCD,DG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B级能力突破11.(2019·全国Ⅰ卷)已知∠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 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3,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过点P作PO⊥平面ABC于O,则PO为P到平面ABC的距离.再过O作OE⊥AC于E,OF⊥BC于F,连接PC,PE,PF,则PE⊥AC,PF⊥BC.所以PE=PF=3,所以OE=OF,所以CO为∠ACB的平分线,即∠ACO=45°.在Rt△PEC中,PC=2,PE=3,所以CE=1,所以OE=1,所以PO=PE2-OE2=(3)2-12= 2.答案 212.(2019·衡水中学检测)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中,AB=12AD=2,点E为AD边上异于A,D两点的动点,且EF∥AB,G为线段ED的中点,现沿EF将四边形CDEF折起,使得AE与CF的夹角为60°,连接BD,FD.(1)探究: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GM∥平面BDF,若存在,说明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BDF的体积的最大值,并计算此时DE的长度.解(1)线段EF上存在一点M,使得GM∥平面BDF,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取线段EF的中点M,因为G为线段ED的中点,M为线段EF的中点,故GM为△EDF的中位线,故GM∥DF,又GM平面BDF,DF平面BDF,故GM∥平面BDF.(2)因为CF∥DE,且AE与CF的夹角为60°,故AE与DE的夹角为60°,折叠前AE⊥EF,DE⊥EF,折叠后保持不变,所以EF⊥平面ADE,过D作DP⊥AE交AE于P,则DP⊥EF,又AE∩EF=E,AE,EF平面ABFE,所以DP⊥平面ABFE,故DP为点D到平面ABFE的距离,设DE=x,则AE=BF=4-x,在Rt△DPE中,DP=DE sin 60°=32x,由(1)知GM∥DF,故V G-BDF =V M-BDF=V D-MBF=13·S△MBF·DP=13×⎣⎢⎡⎦⎥⎤12×1×(4-x)×32x=312(4-x)·x≤33,当且仅当4-x=x时等号成立,此时x=DE=2.故三棱锥G-BDF的体积的最大值为33,此时DE的长度为2.。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与空间角课件高考全国通用理科数学二轮复习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与空间角课件高考全国通用理科数学二轮复习

(4)面面垂直:α⊥β⇔μ⊥v⇔μ·v=0⇔a2a3+b2b3+c2c3=0.
【名校课堂】获奖PPT-专题五..空间 中的平 行、垂 直与空 间角课 件高考 全国通 用理科 数学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专题五..空间 中的平 行、垂 直与空 间角课 件高考 全国通 用理科 数学二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 ,b ,c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
μ=(a ,b ,c ),v=(a ,b ,c ),则:
(1)线面平行:l∥α⇔a⊥μ⇔a·μ=0⇔a a +b b +c c =0.
(2)线面垂直:l⊥α⇔a∥μ⇔a=kμ⇔a =ka ,b =kb ,c =kc2(k≠0).
(3)面面平行:α∥β⇔μ∥v⇔μ=λv⇔a =λa ,b =λb ,c =λc3(λ≠0).
1 -1 + 1 = 0,
1 · = 0,

得 1

-
=
0.
1 · = 0,
1
1
2
令 x1=1,则平面 MDF 的一个法向量 n1=
(2)设点 E 到平面 ABCD 的距离为 h,则
1
2
2
×1×1×(2-h)= ,得
9
1
VP-ACE=VP-ABC-VE-ABC=3
×
2
h= .
3
又PA=2,则PB∶EB=PA∶h=3∶1.连接DB交AC于点O,连接OE,
∵△AOB∽△COD,∴DO∶OB=2∶1,得DB∶OB=3∶1,
∴PB∶EB=DB∶OB,则PD∥OE.又OE⊂平面AEC,PD⊄平面AEC,
【例2】如图,在直三棱柱ADE-BCF中,平面ABFE和平面ABCD都是正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及夹角(建议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1.(2013·安徽卷)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析选项A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答案 A2.(2014·济南模拟)已知两条直线a,b与两个平面α,β,b⊥α,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若a∥α,则a⊥b;②若a⊥b,则a∥α;③若b⊥β,则α∥β;④若α⊥β,则b∥β.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过直线a作平面γ使α∩γ=c,则a∥c,再根据b⊥α可得b⊥c,从而b ⊥a,命题①是真命题;下面考虑命题③,由b⊥α,b⊥β,可得α∥β,命题③为真命题.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 A3.(2014·辽宁卷)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n,则n∥αD.若m∥α,m⊥n,则n⊥α解析法一若m∥α,n∥α,则m,n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A错;若m⊥α,n⊂α,则m⊥n,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B正确;若m⊥α,m⊥n,则n∥α或n⊂α,C错;若m∥α,m⊥n,则n与α可能相交,可能平行,也可能n⊂α,D错;法二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用平面ABCD表示α.A项中,若m为A′B′,n为B′C′,满足m∥α,n∥α,但m与n是相交直线,故A错.B项中,m⊥α,n⊂α,∴m⊥n,这是线面垂直的性质,故B正确.C项中,若m为AA′,n为AB,满足m⊥α,m⊥n,但n⊂α,故C错.D项中,若m为A′B′,n为B′C′,满足m∥α,m⊥n,但n∥α,故D错.答案 B4.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那么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m∥n,且n⊥βC.α⊥β,且m∥αD.m⊥n,且n∥β解析根据定理、性质、结论逐个判断.因为α⊥β,m⊂α⇒可能平行、相交、m在β面内,故A错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B正确;若α⊥β,m∥α,则m,β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C错误;若m⊥n,n∥β,则m,β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D错误.答案 B5.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m,n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n∥β,且α∥β,则m∥n;②若m∥α,n⊥β,且α⊥β,则m∥n;③若m⊥α,n∥β,且α∥β,则m⊥n;④若m⊥α,n⊥β,且α⊥β,则m ⊥n.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 B.2C.3 D.4解析①中m,n可能异面或相交,故不正确;②因为m∥α,n⊥β且α⊥β成立时,m,n两直线的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异面,故不正确;③因为m⊥α,α∥β可得出m⊥β,再由n∥β可得出m⊥n,故正确;④分别垂直于两个垂直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垂直,正确.故选B.答案 B6.(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 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解析假设α∥β,由m⊥平面α,n⊥平面β,则m∥n,这与已知m,n为异面直线矛盾,那么α与β相交,设交线为l1,则l1⊥m,l1⊥n,在直线m上任取一点作n1平行于n,那么l1和l都垂直于直线m与n1所确定的平面,所以l1∥l.答案 D7.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的内部解析∵AC⊥AB,AC⊥BC1,AB∩BC1=B,∴AC⊥平面ABC1.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C1在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8.设α和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②若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平行;③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和β垂直;④直线l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解析由①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平面β,则两条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故①为真命题;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②为真命题;对于③,如图,α∩β=l,a⊂α,a⊥l,但不一定有α⊥β,故③为假命题;对于④,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故④为假命题.综上所述,真命题的序号为①②.答案①②9.(2014·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直线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解析对于①,注意到该正方体的面中过直线AB的侧面与平面MNP平行,因此直线AB平行于平面MNP;对于②,注意到直线AB和过点A的一个与平面MNP平行的平面相交,因此直线AB与平面MNP相交;对于③,注意到此时直线AB与平面MNP内的一条直线MP平行,且直线AB位于平面MNP外,因此直线AB与平面MNP平行;对于④,易知此时AB与平面MNP 相交.综上所述,能得出直线AB平行于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①③.答案①③10.(2014·衡阳质检)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解析如图.⊄平面ACE,所以BD1∥平面ACE.答案平行11.(2014·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MN∥平面B1BDD1.解析如图,连接FH,HN,FN,由题意知HN∥面B1BDD1,FH∥面B1BDD1.且HN∩FH=H,∴面NHF∥面B1BDD1.∴当M在线段HF上运动时,有MN∥面B1BDD1.答案M∈线段HF1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为DC的中点,F为线段EC 上一动点.现将△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K为垂足.设AK=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如图,过D 作DG ⊥AF ,垂足为G ,连接GK ,∵平面ABD ⊥平面ABC ,DK ⊥AB ,∴DK ⊥平面ABC ,∴DK ⊥AF .又DG ⊥AF ,∴AF ⊥平面DKG ,∴AF ⊥GK . 容易得到,当F 运动到E 点时,K 为AB 的中点,t =AK =AB2=1;当F 运动到C 点时,在Rt △ADF 中,易得AF =5,且AG =15,GF =45,又易知Rt △AGK ∽Rt △ABF ,则AG AK =AB AF ,又AB =2,AK =t ,则t =12.∴t 的取值范围是⎣⎢⎡⎦⎥⎤12,1. 答案 ⎣⎢⎡⎦⎥⎤12,1三、解答题13.(2013·山东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AB ⊥P 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PB ,AB ,BC ,PD ,PC 的中点.(1)求证:CE ∥平面P AD ; (2)求证:平面EFG ⊥平面EMN .证明 (1)法一 如图1,取P A 的中点H ,连接EH ,DH .图1因为E 为PB 的中点, 所以EH ∥AB ,EH =12AB . 又AB ∥CD ,CD =12AB , 所以EH ∥CD ,EH =CD .所以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E ∥DH .又DH ⊂平面P AD ,CE ⊄平面P AD , 所以CE ∥平面P AD . 法二 如图2,连接CF .图2因为F 为AB 的中点, 所以AF =12AB .又CD =12AB ,所以AF =CD . 又AF ∥CD ,所以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F ∥AD .又CF ⊄平面P AD ,所以CF ∥平面P AD .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所以EF ∥P A .又EF⊄平面P AD,所以EF∥平面P AD.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面P AD.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 AD.(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 A.又AB⊥P A,所以AB⊥EF.同理可证AB⊥FG.又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因此AB⊥平面EFG.又M,N分别为PD,PC的中点,所以MN∥DC.又AB∥DC,所以MN∥AB,所以MN⊥平面EFG.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14.如图,在菱形ABCD中,∠DAB=60°,P A⊥底面ABCD,P A=DA,E,F分别是AB,PD的中点.(1)求证:PC⊥BD;(2)求证:AF∥平面PEC;(3)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F⊥平面PDM?若存在,指出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连接AC,则AC⊥BD.∵P A⊥平面ABCD,∴P A⊥BD.又AC与P A相交于点A,∴BD⊥平面P AC.∵PC⊂平面P AC,∴PC⊥BD.(2)取PC的中点K,连接FK,EK,则四边形AEKF是平行四边形,∴AF∥EK,∵EK⊂平面PEC,AF⊄平面PEC,∴AF∥平面PEC.(3)当M是BC的中点时,可使AF⊥平面PDM,证明如下:∵P A=DA,F是PD的中点,∴AF⊥PD.∵在菱形ABCD中,∠DAB=60°,∴△BCD为等边三角形,∴DM⊥BC.又AD∥BC,∴DM⊥AD.∵P A⊥底面ABCD,∴P A⊥DM,∴DM⊥平面P AD,又AF⊂平面P AD,∴DM⊥AF,又PD∩DM=D,∴AF⊥平面PDM.15.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BD=2,AD=2,P A=PD=5,E,F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1)证明:EF∥平面P AB;(2)若二面角P-AD-B为60°,①证明:平面PBC⊥平面ABCD;②求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如图,取PB中点M,连接MF,AM.因为F为PC中点,故MF∥BC且MF=12BC.由已知有BC∥AD,BC=AD.又由于E为AD中点,因而MF∥AE且MF=AE,故四边形AMF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AM.又AM⊂平面P AB,而EF⊄平面P AB,所以EF∥平面P AB.(2)①证明连接PE,BE.因为P A=PD,BA=BD,而E为AD中点,故PE ⊥AD,BE⊥AD,所以∠PEB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P AD中,由P A=PD=5,AD=2,可解得PE=2.在△ABD中,由BA=BD=2,AD =2,可解得BE=1.在△PEB中,PE=2,BE=1,∠PEB=60°,由余弦定理,可解得PB=3,从而∠PBE=90°,即BE⊥PB.又BC∥AD,BE⊥AD,从而BE⊥BC,因此BE⊥平面PBC.又BE⊂平面ABCD,所以,平面PBC⊥平面ABCD.②解连接BF.由①知,BE⊥平面PBC,所以∠EFB为直线EF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由PB=3及已知,得∠ABP为直角.而MB=12PB=32,可得AM=112.故EF=112.又BE=1,故在直角三角形EBF中,sin ∠EFB=BEEF=21111.所以,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