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
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圆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3.课件演示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二、操作中认识圆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2.学生画圆,师巡视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圆规画的实投展示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折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o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通过仿写、续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
2、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课文背景、图片等教学资源。
2、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3、黑板:书写重点、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
o教师引入本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o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并标记生字词。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巩固练习(10分钟)o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o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o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指定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第一、二自然段;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认读;3. 精讲:教师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并进行仿写;6. 展示成果:各小组分享仿写成果,师生共同评价;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2)仿写句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一幅草原美景;(3)拓展阅读:查找关于草原的诗歌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例:在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的羊儿悠闲地吃草,远处,骏马奔驰在翠绿的草地上;(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随堂练习中未能完成所有题目,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草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分数乘分数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5×6+7×3 壹五×(34-29)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壹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①数量关系a.4/5表示什么?B.画线段图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
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
【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含“雨”的诗句,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会意-入境-悟情,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
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
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感悟等方法,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解析:a. 登高: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b. 夜书所见:解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诗句,体会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和解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登高意象:无边落木、长江情感:忧虑国家兴亡2. 夜书所见意象:银烛、秋光、流萤情感:思念友人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意象:僵卧孤村、戍轮台情感: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秋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秋天的诗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篇章:《草原》2. 课文:详细讲解《草原》这篇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草原》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标注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语言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草原》2. 内容:a. 课文结构:总分总b. 语言特点:形象生动、富有诗意c. 思想感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c. 仿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文字。
2. 答案:a. 课文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一碧千里:形容草原辽阔,景色优美。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郁,如同流动的溪水。
襟飘带舞:形容风吹动衣襟和裙带,翩翩起舞。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探究新知。
篇一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2/9×3。
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
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述了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生活。
分析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修辞手法。
2. 《丁香结》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学习《丁香结》,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修改、评价。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草原美景牧民生活修辞手法2. 《丁香结》板书:丁香描绘思念家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作文。
a. 《草原》中,作者是如何描绘草原美景的?b. 《丁香结》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答案:(1)略。
(2)a. 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辽阔、壮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 作者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精彩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精彩教案【单元主题】感受美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山行》、《红叶》、《我的叔叔于勒》2.习作:《秋天的故事》【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学会观察大自然,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册学过的秋天的相关诗句,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经历的秋天美景,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二、课文学习1.《秋天的雨》(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秋天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2.《听听,秋的声音》(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秋天的声音。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秋天声音,分享自己的体验。
3.《山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山行之美。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山行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4.《红叶》(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红叶之美。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红叶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我的叔叔于勒》(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之美。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亲情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习作指导2.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秋天,抓住秋天的特点进行写作。
3.教师给出习作题目《秋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劳动】六年级上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劳动项目一《使用洗衣机》教学设计内容评价互评家长评价了解使用洗衣机的方法学会使用洗衣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拓展天地1.今天,同学们学会使用波轮洗衣机了,大家还知道其他种类的洗衣机吗?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操作要点吗?视频:全自动洗衣机使用方法2.洗衣前,要先按照衣物的洗涤标志区分洗涤模式。
你知道下面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水温注意标志,30、40、60、95是温度上限,超过或低于会损坏衣服。
手洗标志不可熨烫标志中温熨烫标志热水机洗标志学习拓展延伸,了解各种衣物的洗涤方法;手洗和机洗的不同。
知,并能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使用洗衣机刷牙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养成清洁、爱作价为讲的好习惯!低温转融干燥洗涤漂白标志不可干洗标志缓和干洗标志视频:认识衣服上洗涤标志是什么和衣服上的洗涤标志是什么意思。
3.说一说,各类衣服的洗涤方法?视频《各类衣服的洗涤方法》。
4.手洗衣物和机洗衣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比如说床单、窗帘等这些不好洗的大件衣物可以机洗,干洗就不行,会很累,而且洗不干净;内衣裤、袜子这些小件衣物可以手洗,省电又省水。
课堂练习说一说,第一次使用洗衣机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想一想,做一做完成随堂练习题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了解使用洗衣机的方法,洗衣机不费力气就能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真是省时省力。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使用洗衣机使用洗衣机的方法步骤劳动收获劳动评价拓展园地劳动项目二《晾晒被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秋天的雨》一文。
该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绘了秋天雨前的景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描述了雨后的秋天景色。
详细内容涉及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秋天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预习单、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
3. 课文解析:a.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秋天的美好。
c.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句分析和讲解。
4. 实践活动:a. 让学生观察校园的秋天景色,进行描绘。
b.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秋天主题的手抄报。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2. 主要内容:a. 雨前的秋天:凉爽、干燥、丰收b. 雨后的秋天:清新、湿润、多彩3. 重点词语:清凉、丰收、湿润、五彩缤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解释其含义。
b.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描绘秋天景色时,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 拓展延伸:a. 课后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NO: 教学内容1、山中访友教学目的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批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古桥大树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山泉溪流……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NO: 教学内容2、山雨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本课2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批注一课时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学生写课题。
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
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
(学生读)2、(自学雨中)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
(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
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1)(几个学生谈感受),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
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
再请,不好,示范读)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
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
(配合读。
)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
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谈感受)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
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
(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1)、鸟。
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2)、雨滴。
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
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
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资料)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板书设计】:2、山雨雨来飘然而至雨中音乐美色彩美雨后音韵美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NO: 教学内容3、草虫的村落教学目的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批注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4、交流讨论四、总结回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1、交流、探究:“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