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南牛新品种培育研究报告
杂交代数对皮南牛发病率和分娩性状的影响
![杂交代数对皮南牛发病率和分娩性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49c58b2f121dd36a32d82c3.png)
乡镇 F 1 F 2 F 3
埃蒙特 牛及其冷冻精液 , 而现有皮牛纯种群体数量有限 , 血 缘关 系越 来越 窄 。现 在 , 该 杂交 群体 生产 性 能 已有 了较 大提高 , 是否再继续采用现有皮埃蒙特牛精液对当地牛进 行杂交改 良, 正闲扰着养牛业和育种 r 作 的进一步推进 , 皮 埃 蒙特 牛 血 液含 量 的高 低对 后 代 生 产性 能 及适 应 性 的
1 调 查项 目与统 计 分析 方法
1 . 1 发 病 率调 查
头 数 发 病 率 头 数 萎 发 病 率 头 数 发 病 率
王集
上庄
5 8 1 2 0
6 6 5 2 3
3 . 5 1 6 7 5 2 4
3 . 5 2 6 7 0 2 6
3 . 5 4 5 6 3 3 2
虑 的性 状 之 列 。 为 了解皮 南牛发 病 率及 分 娩 性 状 , 对新 野 县 王 集 、 上庄 、 新 甸、 高庙 等 乡镇 的 各代 次 皮 南杂 交
牛进 行 调 查并 统 计 分 析 。 分 析 结 果表 明 , 呼吸 道 疾 病 和 消化 道 疾病 的 发 病 率 杂 交 三代 ( 以 下 简称 F 3 ) 都 显 著
1 . 2 母 牛 难产 率
王集
上庄
头 数 发 病 率 头 数 篓 发 病 率 头 数 发 病 率
5 8 1 2 4
6 6 5 2 8
4 . 1 1 6 7 5 3 1 4 . 5 4
4 . 1 4 6 7 0 3 2 4 . 7 2
盒
兰 : ! 箜 箜 兰 :
牛品种改良报告范文
![牛品种改良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e61b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5.png)
牛品种改良报告范文一、引言牛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畜牧业动物之一,对于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牛品种在生产性能、抗病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牛的养殖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为了提高牛的品种质量,不断改良牛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已成为科研人员和养殖户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方向。
二、近年来的牛品种改良情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积极推进牛品种改良工作。
通过人工选种和遗传育种等手段,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改良后的牛种具有更高的肉产量和乳产量,更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这些改良品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农民的好评。
三、牛品种改良的方法和手段牛品种改良主要采用人工选种和遗传育种的方法。
通过选取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牛进行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品种。
在人工选种中,需要考虑牛的产量、品质、稳定性、繁殖性能等因素,并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选种。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基因改造等,来改良牛的遗传特性,提高牛的生产性能。
四、牛品种改良的影响和意义牛品种改良对于养殖业和农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改良后的牛种具有更高的肉产量和乳产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改良品种具有更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并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改良品种还能提高牛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五、未来牛品种改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牛品种改良需求的不断增加,牛品种改良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生物技术将在牛品种改良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如基因编辑和基因改造等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其次,农民和养殖户们对于肉品和乳品的品质、口感和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牛品种改良中需要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性的提高。
最后,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也日益重要,未来的牛品种改良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
新野着力打造皮南牛品牌
![新野着力打造皮南牛品牌](https://img.taocdn.com/s3/m/af8bcb2d0722192e4536f6a2.png)
以 品牌 招 商 ,进 而 提 升 品 牌 价 值 。通
过 战 略 联 盟 . 走 品 牌 — — 市 场 开
发— — 销 售 这 样 一 条 以 企 业 为 龙 头 、
吸 收社 会 资 源 、 市场 开发 的扩 张道 路 。
、
区域 布 局 规 划》 。 1 推广 品改 。培 育品 牌
出 栏 。 为 市 民提 供 安 全 放 心 的 牛 肉 产 品 。做 到 了质 量 有 标 准 、过 程 有 规 范 、 销 售 有 标 志 、市 场 有 监测 。 3 加 大 宣 传 。打 晌品 牌 按 照 “ 出 一 个 品 牌 . 闯 出 一 方 打
通 过 与 内蒙古 科 尔沁 牛业 公 司合 作 ,
实 现强 强联 合 ,建设 年屠 宰 l O万 头 肉 牛 加 工 厂 、 1 头 肉 牛 育 肥场 、沼 气 发 万
牛新 品 种 .以 内 蒙 古 科 尔 沁 牛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落 户 新 野 为 契 机 ,创 新 皮 南
有 四 统 一 ” 的 标 准 ,高 标 准 建 标 准 化
千 头 育 肥 场 。每 个 千 头 场 配 套 建 有 饲 料 加 丁 机 械 、青 贮 池 、沼 气 池 、 电 脑
电 及 熟 食 品 系 列 加 工 等 。 依 托 科 尔 沁
牛 业 公 司 知 名 的 科 尔 沁 品牌 和 驰 名 的
全 县 投 资 2 0万 元 在 歪 子 镇 建 设 皮 南 0
里 拉饭 店举 办 了皮南 牛 肉质 品尝 会 , 皮 南 牛 肉质 得 到 了 国 内外 专 家 的认 可 。
2o 0 6年 5月 .在 北 京 举 办 了 “ 国? 中 新 野 皮 南 肉 牛 肉 品 鉴定 新 闻 发 布会 ” 。皮
皮南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的研究
![皮南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7600b01a37f111f1855b26.png)
自从 18 开始 利用 皮 埃 蒙 特 牛 改 良南 阳黄 9 7年 牛 , 过 二 十多 年 来 的不 断 努 力 , 经 已培 育 出 皮 南 牛
1 结果 与分析 . 2
1. . 1初情期 和初 配期 的 比较 分析 。 2 对皮 南母 牛和南
阳母 牛 发情 日期 和 初 配 日期 的调 查 结 果 见 表 1 比 , 较 结果 表 明 , 南 牛初 情 期 比南 阳牛平 均 早 3个 月 皮 以上 , 种 时 间也 比南 阳 牛 提前 3个 月 以 上 , 且 配 而
这两个性状在两个 群体问均具有极 显著差异 (< p
00 )说 明皮 南牛 的性 成熟 极显 著地 早 于南 阳牛 。 .1 ,
注 : 同字 母 表 示 差 异极 显著 (< .1 不 p 0O )
12 .. 南 牛和南 阳牛的体 Nhomakorabea 、 2皮 体重 比较 。皮南 牛和
母 牛 2 8头 , 阳母 牛 20头 , 5 南 6 并进 行 了记 录 。 11 ,2体 尺 体重 测 量 。对 王集 、 庄 、 庙 乡养 殖 户 . 上 高
表 1 皮南 母 牛 和 南 阳 母 牛 发 情 日期和 配种 日期 调 查 表
行了探讨 , 为皮南牛早熟性 和肉用性能研究提供参
考。 1 早 熟性研 究
11 繁 殖性 状研 究 . 111繁殖 性状 调查 。 .. 选择 王集 、 庄 、 上 高庙 乡养殖 户
调 查母 牛初 次 发情 时间 和初 配 时 间 , 调 查 了皮 南 共
《 江西畜牧兽 医杂志1 02 2 1 年第 3 期
文章编号:04 2 4 (0 2 0 — 0 8 0 10 — 3 2 2 1 )3 0 0 — 3 中图分类号: 8 32 ¥ 1.2 文献标识码 : B
早期强制补饲对皮南牛犊牛增重效果的研究
![早期强制补饲对皮南牛犊牛增重效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3d7f7e561252d380eb6eec.png)
( 1 ) 参 试牛 的选 择 。 选 择新 野县 王集 镇 、 上庄乡
等农 户 家 中饲 养 的 0 ~ 2日龄 的皮 南 横 交 三 代公 牛 犊6 0头 , 体 重在 4 2 k g左 右 , 集 中在农 户 家 中饲 养 , 按 照 强制 补 饲与 否将 试验 牛 分 为试验 组 和对 照 组 ,
氨 为 氮源 。 但 是 不 同品种 以及 不 同饲 料瘤 胃所 需适 宜 氨 浓度 是不 一样 的 。 如 果保 证动 物 最高 采食 量和 消化 率 。 瘤 胃内氨 氮 浓度 不 应 低 于 2 0 mg / l O O mL, 而 菌体 蛋 白合成 所需 的最 佳氨 氮 浓度 为 3 . 3 — 5 mg / l O O mL 。 有研 究证 实 , 以小 麦秸 为 主的 日粮 中补 饲精 料 或 糖蜜 舔砖 ,可使 瘤 胃氨浓 度处 于 最佳 状 态 , 因 而 提 高 了小 麦秸 采 食量 , 促 进 了瘤 胃发酵 。瘤 胃内 8 0 %的微 生物 来 源于 氨 . 其中 2 0 %的微生 物 N 直接 由氨基 酸提 供 。所 以为 反 刍动物 提供 部 分 NP N, 可 显 著提 高微 生 物 的生长 , 增 加微 生物 蛋 白的 合成 。
( 4 ) 提 高饲 料利 用 率 。 尿 素进入 瘤 胃 , 经 内脲酶
【 2 1 卢德 勋. 计 量 营 养 学是 动 物 营养 学 发 展 的 前 沿叭. 内蒙古畜
牧 科 学, 1 9 9 7 ( 增刊 ) : 4 7 - 5 0
[ 3 】 卢 德 勋. 发 展 反 刍动 物 绿 色 营 养 技 术 u J . 动物 营养报, 1 9 9 9
要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 。然而 , 此阶段如果饲养管
理措施不 当, 轻 则 影 响后 期 的 生 产 性 能 , 重 则 形 成 “ 僵 牛” ,大幅 度 降低养 牛效 益 。
新野县皮南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新野县皮南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eea51ccc7931b765ce15a1.png)
黄牛产 业 做 大 做 强 。1 9 9 7年 县 委 、 县 政 府 出 台 了 《 关 于扶 持黄 牛产业 发 展 的优 惠 政策 》 , 县委 、 县 政府 历 届班 子始 终把畜 牧业 作为 县域 经济 的三 大支 柱产
业 之一 , 强 力 推 进 。1 9 9 8年 县 委 、 县 政 府 把 改 良站
业部 确定 为 国家 现 代农 业 ( 肉牛 ) 示范 区, 新野县 肉 牛产业 化 集群被 确定 为河 南省 三个 农 业产 业 化集 群
试点 之一 。
建 设列 为 乡( 镇) 长工 程 , 全县投资 2 4 8万 元 高标 准 建成 5 8个 改 良站 , 形 成县 、 乡、 片、 村 四级 改 良网络 ,
全面 普及推 广 皮埃 蒙 特 牛 杂 交 改 良南 阳 黄 牛 , 全 县
1 发 展 历 程
我县 皮南 牛产 业发 展 有 较 长历 史 , 从上世纪 8 O 年代 至今 , 经历 了三个发 展 阶段 。 第 一 阶段 : 引 进试 验 阶段 ( 1 9 8 6年 ~ 1 9 9 6年 ) 。 1 9 8 6年 , 中 国农 业科 学 院与 意大 利 国家 农 业 研 究 委 员会 签 订 了“ 引进 意大 利皮 埃蒙特 良种 肉牛 ” 的科技 合作 项 目, 与此 同 时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畜 牧兽 医措施 , 加快 了皮 南 肉牛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已成为 全 国皮南 肉牛 核心产 区。至 目前 , 全县 已 建 成 1个 1 0万 头 肉牛屠 宰 加 工厂 、 1个 万 头 肉牛 育
第 二 阶段 : 推广 普 及 阶段 ( 1 9 9 7年 ~ 2 0 0 3年 ) 。
南 阳牛进 行杂 交 试验 , 该 项 目由南 阳行 署 畜 牧 局 负 责 实施 , 由 中 国农 科 院 畜 牧 研 究 所 负 责 技 术 指 导 。
国家肉牛育种课题
![国家肉牛育种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2687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4.png)
国家肉牛育种课题
国家肉牛育种课题是为了提高我国肉牛品种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同时提升我国肉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该课题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我国地方黄牛品种资源,开展肉牛新品种(品系)的培育、遗传改良和繁殖技术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肉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对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评价,建立肉牛种质资源库,为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材料。
2. 肉牛新品种(品系)的培育: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品系),如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病性强等。
3. 肉牛遗传改良技术研究:研究肉牛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参数,建立肉牛育种指标体系,制定育种计划和方案,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4. 繁殖技术研究:研究肉牛繁殖技术的关键技术,如胚胎移植、性别鉴定等,提高繁殖效率和成功率,加速肉牛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国家肉牛育种课题的实施,将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野县皮南牛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新野县皮南牛产业发展后劲十足](https://img.taocdn.com/s3/m/f3d97cb7960590c69ec376fa.png)
新 野 优 质 皮 南 牛 为 原 料 加 T 制 成 的 高
档 牛 肉 已 销 往 国 内各 大 超 市 ,品 牌 效
益进一步凸显。
4 创 新 机 制 .增 强 活 力
1 9
一
发展 皮 南 肉牛 产 业 的意 见 》 等政 策 ; 企 业 方 面 ,由 科 尔 沁 牛 业 投 资 建 设 标 准 化 千 头 育 肥 场 ,养 牛 户 承 租 、经 营 .
委 托 保 安 公 司 统 一 安 全 管 理 ,企 业 保 护 价 收 购 养 牛 户 育 成 牛 ;金 融 方 面 ,
村 建 设 与 新 农 村 建 设 相 结 合 , 实 行 集
中 规 划 ,兴 建 养 殖 新 村 。通 过 建 设 母
二 是 建 立 母 牛 核 心 区 。 对 全 县 母
牛 实 行 动 态 化 管 理 ,做 到 县 有 档 、 乡 有 薄 、户 有 卡 、 牛 有 标 。 在 母 牛 基 础
2 0个 。
县 、 乡 、村 、组 四 级 改 良 网络 , 根 据 并
育 种 T 作 要 求 ,在 歪 子 镇 史 营 村 建 成 了皮 南 牛 良种 扩 繁 场 。在 全 县 挑 选 符 合 条件 的 种公 牛 实 行集 中饲 养 管理 . 选 育优 秀种 公 牛 。
科 尔 沁 签 订 租 赁 合 同 ,承 租 牛 舍 , 进
系 列 加 1 等 。 该 项 目连 续 两 年 被 列 入 二
市 政 府 “ 业 发 动机 计 划 项 目 ” T 。以 科 尔 沁 牛 业 南 阳 公 司 为 龙 头 .规 划 建 设 了总 面积 6平 方 公 里 的集 育 肥 、加 工 、 销 售 、服 务 等 功 能 为 一 体 的 中 原 肉 牛 产 业 集 聚 区 。 目前 已 完 成 投 资 25亿 .
奶牛品种改良调研报告范文
![奶牛品种改良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9b03008762caaedd33d49f.png)
奶牛品种改良调研报告范文奶牛品种改良调研报告范文1一、我市奶牛品种改良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我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与前期相比取得了明显进展。
改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农牧民也对奶牛品种改良的重要性有了更科学、更客观的认识,对奶牛品种改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该市奶牛冷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冷配奶牛数量巨大,胚胎率超过90%。
为农牧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服务,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奶业健康稳定发展,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然而,尽管我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的不足也是客观的,我们需要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做出改进和完善。
二、原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不足(一)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后代测定、品种登记等。
是奶牛品种改良的基础工作,可以为奶牛品种改良实践中的相关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保证改良的合理性。
但是,目前,这些基础工作在全市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如登记率低、生产性能测定、后代测定、品种登记流于形式等。
,这不利于奶牛品种改革工作的合理推进(二)缺乏改善遗传方向的目标奶牛品种改良不能随意进行。
科学规划是必要的,否则品种质量可能会下降。
只有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才能长期、有序、高效、稳定地进行然而,目前,该市仍缺乏奶牛品种改良的遗传方向目标。
改进计划是盲目的,只着眼于眼前,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目标设定,这使得奶牛品种的长期改进难以推进,限制了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三)相关人员缺乏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科学性,需要可靠的人才来保证工作质量。
但是,从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相关的人才相对较少,数量也不是很充足,难以保证我市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高效开展。
此外,由于人员短缺,一些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疏漏,降低了当地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
(四)奶牛的遗传潜力仍需挖掘奶牛的遗传能力是决定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有效性的核心因素。
五大牛种转型记-秦宝牧业大手笔改良秦川牛 毛文星
![五大牛种转型记-秦宝牧业大手笔改良秦川牛 毛文星](https://img.taocdn.com/s3/m/feb08907f78a6529647d535d.png)
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是我国的五大地方良种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大牛种一直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从役用转型为肉用,从农户散养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养殖,从农耕工具转型为独立的现代肉用牛产业。
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型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已经接近于转型成功,当然发展并不平衡,有的还任重道远。
现将五大牛种的转型情况记述如下:秦川牛主产地在陕西关中平原区,在渭北高原也有分布。
秦川牛的转型是靠大企业引领。
1.“牛肉市场大得很”。
新秦川牛的引领者——陕西秦宝牧业公司的董事长史文利在公司的一个育肥牛场说:“我们育肥一头肉,最终能卖到5万元,企业发愁的是牛源跟不上。
”他说:“我国牛肉市场大得很,价格非常坚挺,牛肉好的部位,每千克批发价都卖到800元。
普通市场,一头秦川牛仅卖5000~7000元。
关键是市场定位,普通市场,不分牛种、年龄、质量,好赖混杂,当然卖不上价。
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完全是两个层次”。
2009年,秦宝牧业销售收入1.6亿元,盈利2200万元,2010年盈利能够达到3000万元。
秦宝牧业已获准上市中小板,前期工作已进入辅导期,2011年即可上市。
牛产单胎,是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业内人士说:“牛肉市场一直很稳定,并随季节性走高,没有像猪肉市场那样大起大落。
”国内市场年需牛肉800万吨,其中标准化屠宰场可提供约8万吨,通过走私贩入国内的有40万~50万吨,其余90%的牛肉来自非标准化的手工作坊。
从国际市场看,牛肉价格仍很走俏,有些发达国家也批量进口牛肉,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市场缺口更大。
国际市场上,从日本和牛的背部五大牛种转型记文|毛文星苏效良(山西省畜牧兽医局)36分割出的高端肉,每千克终端价达人民币1700元,市场前景非常诱人。
秦宝牧业开业仅3年,却已把牛肉出口到韩国和中东的4个国家,利润丰厚。
2.关键是要对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
多年来,一种秦川牛不能改良的戒律,秦川牛毛色不能变的教条,严重束缚着秦川牛产业的发展。
皮南横交牛生产性能试验研究
![皮南横交牛生产性能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38bfa9b0717fd5360cdcca.png)
1 . 初 次采 精及后 来 的抽 检情 况 .1 2 根据 防疫要 求 对 人 场横 交小 公 牛 进行 一 定 时 间 的 隔
离后 . l 于 5月 龄 开 始 进 行 采 精 调 教 . 真 观 察 前 3次 采 集 认
精 液 颜色 、 味 、 力 、 气 活 密度 , 第 4次 采集 精 液 开 始进 行 从 精 液采 集记 录并 进行 精液 品 质分 析 .并抽 检 了第 1 5月龄 和2 4月龄 精液 采集 及 品质检 测 分析 情 况 .各次检 测 情 况 ( 表 1 。实 践 证 明 。 1 见 ) 从 5月 龄 开始 采精 , 液 的数 量 和 精
率、 产犊 率 等指标 。 查分析 结果表 明 , 南横 交牛初 情 时 间、 配 时间均 较 南阳牛 早 3个月 左右 。虽然 两群体 调 皮 初
间 总体 产犊 率差 异 不显 著 , 皮 南牛 1岁半至 2岁产犊 率 达 5 %, 但 7 两群体 差异 极 显著 , 也证 明 了皮 南牛 的性 早 熟特 点 。产犊 后 配种 时间 皮南横 交牛 比南 阳牛缩短 了近 1 7天 .犊 牛初 生 重皮 南横 交牛 比 南阳牛 有显 著提 高 。 说 明皮 南牛是 一 个繁 殖性 能优 良的遗传 类群 精 液 生产性 能和精 液 品质检 测 分析 表 明 . 南横 交种 公 牛 1 皮 5月 龄就 可进 行 采精训 练 和精 液 生产 , 比南 阳牛提 前 2个 月 , 头种 公牛 年 均 生产试 管 冻精 2 1 每 86 0剂 , 冻精产 量表
行 采精 试验 ,5月 龄前 , 周采 精 1 。 5月龄 后 , 1 每 次 l 每周 采
精 2次 , 每次 两 回 , 隔 1~ O分 钟 , 回采 精 时让 种公 牛 间 02 每
利用皮埃蒙特牛种质资源建立育种基地的探讨
![利用皮埃蒙特牛种质资源建立育种基地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98c08c9b9f3f90f76c61bad.png)
中国牛业科学2016,42(4):54-55;61China Cattle Science专 论利用皮埃蒙特牛种质资源建立育种基地的探讨李少洋(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阳473053)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11(2016)04-0054-02收稿日期:2016-05-20 修回日期:2016-05-25基金项目:本项目系中意肉牛合作项目、国家外专局重点农业引智推广项目、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科技兴农”项目。
作者简介:李少洋(1964-),男,河南南阳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1 基本情况中国黄牛头数将近1亿头,牛的存栏数居世界第三位,中国黄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性能低,平均胴体重为130kg左右(畜牧业发达国家为300kg以上),中国牛肉产量仅为美国的1/3,致使中国人均牛肉食用量每年仅为3.6kg(美国为42.78kg)。
为发展中国高产优质、高效的高档肉牛业,必须引进生长发育快、屠宰率和净肉率高的良种肉牛。
皮埃蒙特牛产于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地区,其特点是:体格中等大小,含双肌基因,饲料转化率高,皮薄骨细有弹性,屠宰率高(67%~70%),净肉率高(60%以上),瘦肉率高达82.4%;胆固醇含量低,脂肪只占1.5%,比一般牛肉低30%;母牛有良好的泌乳力,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2 200多公斤;肉质好,肌纤维细嫩,适口性好;增重快,平均日增重可达1 500g。
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肉牛品种,是世界最好的终端杂交父本之一。
“引进皮埃蒙特良种肉牛”是中意政府间签订的科技合作和交流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意政府签订了“引进皮埃蒙特良种肉牛”的中意合作项目,一方面应用胚胎生物技术进行快速扩繁,为中国高档肉牛的发展提供种质资源;另一方面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用皮埃蒙特公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获得皮埃蒙特杂交后代,促进中国高档肉牛业的发展。
1986年,中意肉牛合作项目确立后,中国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牛冻胚180枚及冻精细管,用于改良黄牛,中国农科院把试验基点放在南阳市。
种牛育种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种牛育种现状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5e0e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5.png)
种牛育种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 引言种牛育种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养殖牛的品种质量、生产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解种牛育种的现状和问题,本调查报告对某地区种牛育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说明调查方法,样本选取以及数据收集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3. 调查结果3.1 种牛饲养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户中有80%参与了种牛饲养。
其中,60%的农户以农村家庭为单位开展养殖活动,剩余的40%以农业合作社、农牧公司等形式进行。
种牛饲养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占调查样本的75%。
3.2 种牛品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种牛品种以本土优良品种为主,占比55%。
进口品种和其他优良品种各占20%。
3.3 种牛选择标准在种牛选择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农户更加注重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外貌特征。
同时,75%的受访者认为乳量和肉质也是决策种牛的重要指标。
3.4 种牛育种技术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农户在种牛育种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仅有30%的农户了解基本的种牛育种技术,如繁殖、饲养和疾病防控等。
其中只有10%的农户掌握了高级的育种技术,如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
3.5 种牛育种存在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种牛育种存在以下问题:- 40%的农户认为购买高质量种牛的资金压力较大,价格过高限制了他们进行育种活动;- 60%的受访农户对种牛育种的相关政策不熟悉或了解有限,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70%的农户在育种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欠缺,无法有效提高种牛的品质和生产效益。
4. 分析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对种牛育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4.1 加强政策宣传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种牛育种相关政策的宣传,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鼓励农民参与种牛育种活动。
同时,鼓励农牧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2 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相关部门应组织培训班或专家指导,向农户传授先进的种牛育种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5983e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f.png)
中国牛业科学2020,46(6) :17-19Chona Ca t lSconc%综 述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张秋菊(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473000)摘要:为了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历史进程,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 牛杂交后代肉用性能研究,并提出了产业化集群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皮埃蒙特牛;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11 (2020)06-0017-03皮埃蒙特牛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肉牛品种,原 产于意大利,毛色为灰白色*性情温顺,体躯呈圆筒状,含有双肌基因,是肉牛杂交的理想终端父本。
犊公牛初生重41 kg ,犊母牛初生重38 kg ,成年公牛体重 1 000 -1 300 kg ,母牛 650 -750 kg ,屠宰率 65% -70%,眼肌面积达到120 cm 2 *拥有较高的屠宰率 和瘦肉率,胆固醇含量低,因此皮埃蒙特牛具有较高 的生产高档牛排的价值,增加了其经济价值。
为了 充分利用好皮埃蒙特牛的基因遗传优势,1986年河南省南阳市与意大利农业委员会签订了中意合作项 目,利用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取得了积极的 成效2*南阳牛是我国著名的五大黄牛品种之一,是河 南省著名的畜禽品种资源,在河南省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阳牛毛色以黄色居多,有少量草 白色,红色*南阳牛体格高大,肉质细嫩,抗病力强, 缺点是体斜长,腹围不足,后躯存在尖尻现象,肌肉 附着不明显,生长速度慢,产肉能力较低[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肉牛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南阳牛急需从以前的役用向肉用方向进行改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南阳市畜牧系统 专家决定利用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充分利用了国外肉牛品种的遗传资源优势,为培养南阳牛肉用新品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历史进程项目实施第一阶段:1986年到1997年,项目实施11年来,累计获得皮埃蒙特牛胚胎50枚,成功繁殖了 16头纯种皮埃蒙特牛,累计生产皮埃蒙特牛冻精12万剂,杂交改良一代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公牛日增重0.9 kg +18月龄体重420 kg ,36月龄体重860 kg ,经过屠宰之后,测定净肉率为51%,屠宰率为60%,子一代母牛18月龄体重达到350 kg , 36 月达到 600 kg , 增 0.7 kg , 产 达到6~7 kg ,后躯发育良好,乳房发达,生产性能与南阳牛相比有所提高*杂交一代犊牛初生重比南阳牛初生重高25%以上,毛色与父本颜色一致,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生长速度加快,为杂交改良南阳 牛奠定了物质基础,45-*项目实施第二阶段:1998年一2010年,1998年南阳市承担了国家农业部“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技 术示范推广”项目和“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生产”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南阳 市畜牧站和南阳市黄牛研究所同时开展胚胎移植工 作,累计胚胎移植培育纯种皮埃蒙特牛16头,为南阳市改良南阳牛6万余头,同时也为山东、陕西等地提供冻精* 1994年,国家外专局和河南省引智办专家对南阳市用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技术示范 推广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1996年南阳市畜牧站被国家外专局、农业部、国家科委评为全国智力引进先进单位。
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子课题
![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子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353e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b.png)
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一、畜禽新品种培育1. 传统畜禽品种面临的挑战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传统畜禽品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抗病能力较弱、生长速度慢、产量低等问题。
培育畜禽新品种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 重要性及挑战畜禽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品种的培育可以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增加产量,提高肉类、蛋类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然而,新品种培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遗传改良的难度、投入的成本、风险评估等问题。
3. 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克服传统品种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通过遗传改良、基因编辑、生物技术等手段,不断努力培育出抗病、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畜禽进行遗传改良和选育,提高其遗传质量。
二、现代牧场科技创新1. 科技创新对畜牧业的意义现代牧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具体措施和技术在现代牧场中,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智能化养殖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等措施,来提高畜禽养殖效率和质量,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逝去率。
科技创新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粪便处理等方式,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牧场科技创新的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未来,科技创新将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品质,推动畜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培育新品种和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提高畜禽养殖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全面评估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方法及未来展望,我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培育新品种和科技创新将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牛最新技术研究报告
![养牛最新技术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85e3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3.png)
养牛最新技术研究报告
近年来,养牛业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牛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减少养牛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养牛业中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
首先,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养牛业。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牛的遗传特征,使其具有更高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不仅可以减少因病虫害而导致的牛只死亡率,还能提高牛只的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其次,智能化技术在养牛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牛只的饮食、运动和生理状态。
这有助于养殖者更好地管理牛只的饲料供给和疾病预防,提高饲养效率和牛只的健康状况。
另外,绿色养殖技术也成为了养牛业中的研究热点。
传统养殖方式中,大量的粪便和尿液排放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但绿色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利用生物气体发酵技术,可以将牛的粪便和尿液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养牛业中的机器自动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例如,自动喂饲系统可以根据牛只的需求自动给予饲料,提高饲料
利用率。
自动挤奶机器人则可以根据牛只的乳量和健康状态进行智能调控,提高挤奶效率和乳品质量。
综上所述,养牛业中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涵盖了基因编辑、智能化、绿色养殖以及机器自动化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帮助养殖者提高养牛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信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养牛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皮南牛长得快
![皮南牛长得快](https://img.taocdn.com/s3/m/4be4b15ea8956bec0975e33f.png)
,
个头虽不高, 但却非常结实一 ” 养殖户 1 : “ 过 去 的 南 阳黄 牛 主 要 役 用 为主 . 它生长速度慢 , 两年 以后 能 出栏 在 同等 的饲 养条件 下 , 在 肥 阶段 皮 南牛 每 天 能 长 2 公斤左右, 南 阳黄 牛 最 多只能 长 到 I 公斤 ” 李巧珍 : “ 皮 南牛 生 长速 度很 快 , 消 费者 : “ 放上花椒 、 香 叶、 八 角等 个 月龄 就 能 出 栏 , 出栏 时 间 比 南 阳 佐料 炖 出来的皮南牛 肉, 香味足 、 肉质 牛 提 前 了半 年 左 右 , 出 栏 时体 重 可 细嫩 、 有嚼劲, 吃起 来非常爽 口 ” 养殖 户 3 : “ 相 比 南阳黄 牛, 皮 南牛 市场 价格 更 高一 些, 南 阳黄牛 收购 价格仅 2 l 】 元1 公斤, 而 皮南 牛母 牛 市 场价 为 2 r 1 元 1 公斤, 育 肥 公 牛 高达 3 2 元1 公斤 3 个月 龄 的 牛 犊 可 以 卖 } ; ( ) ( ) l l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养殖户 1 : “ 皮南牛非常 易于管理 , 日常只需 简单喂 食些青储饲料和麸皮
皮南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的研究
![皮南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33a33950e2524de4187e15.png)
皮南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的研究作者:李巧珍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3期李巧珍(新野县畜牧局,河南南阳 473500)摘要:皮南牛是利用皮埃蒙特牛为父本,南阳牛为母本,通过级进杂交培育成的新类群,该品种具有早熟性和肉质好的特点。
通过对新野县一定数量皮南母牛和南阳母牛初情期和初配年龄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皮南母牛在274.5d初次发情,在372.4d初次配种,两项指标均比南阳母牛提前3个多月,皮南牛比南阳牛较早性成熟;对皮南牛和南阳牛6~18月龄体尺体重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皮南公母牛12月龄体重已经超过了南阳公母牛18月龄体重。
12月龄皮南牛个体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60%以上,体尺达到成年体尺的80%以上,皮南牛比南阳牛较早达到体成熟。
通过对规模肉牛场18月龄皮南牛和南阳牛屠宰和肉质鉴定,结果表明:皮南牛平均屠宰率65.6%,平均净肉率55.4%,比南阳牛分别提高9.5%、9%,皮南牛具有高蛋白质、高维生素A、高钙、高铁、高锌、高锰,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等特点。
关键词:皮南牛;早熟性;肉用性能自从1987年开始利用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黄牛,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已培育出皮南牛个体,同地方黄牛品种相比,该群体的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明显改进,其初配年龄和出栏月龄都有明显提前,肉用性能和肉质均优于南阳牛,这些特点对于肉牛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所以,此项研究通过对母牛初情期、初配时间和各月龄段体尺、体重的分析、肉用性能和肉质鉴定等进行了探讨,为皮南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1 早熟性研究1.1 繁殖性状研究1.1.1繁殖性状调查。
选择王集、上庄、高庙乡养殖户调查母牛初次发情时间和初配时间,共调查了皮南母牛258头,南阳母牛260头,并进行了记录。
1.1.2 体尺体重测量。
对王集、上庄、高庙乡养殖户6、12、18等月龄段皮南牛和南阳牛进行体尺、体重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1.1.3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AS8.0对调查结果和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种牛引种可行性报告
![种牛引种可行性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8036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b.png)
种牛引种可行性报告引言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种牛引种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种牛引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养殖业的意义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种牛作为养殖业的重要资源,其市场需求与养殖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对优质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种牛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引种优良种牛,可以有效提高养殖业的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 生态环境种牛引种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适宜性。
优质的生态环境对牛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而引种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种牛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3. 技术支持种牛引种涉及到繁育技术、遗传改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团队,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研成果,不断提升种牛的育种水平和品质,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经济效益种牛引种作为一项重要的投资项目,其经济效益是考量其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引种优良种牛,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有效增加养殖业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建议基于以上可行性分析,提出以下实施建议: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确定引种种牛的品种和数量。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引种种牛的生存环境良好,提高其生产性能。
3.建立健全的技术团队,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遗传改良成果,提升种牛的育种水平和品质。
4.加强政府支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种牛引种项目,提高其积极性和参与度。
5.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种牛引种项目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结论种牛引种作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保护生态环境、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政府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种牛引种项目的实施,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南牛新品种培育研究报告
皮南牛新品种培育研究报告
摘要:皮南牛是一种具有独特优点的牛种,拥有耐寒、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本研究通过杂交培育的方法,成功培育出一种新的皮南牛品种,并对其生长发育、繁殖能力、肉质口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新品种皮南牛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肉质鲜嫩可口的特点,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对皮南牛品种改良和深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皮南牛是我国珠江流域地区的一种重要畜禽资源,具有耐寒、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然而,传统皮南牛的生长速度较慢,繁殖能力不高,肉质质地和味道亦有待改善。
为了提高皮南牛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研究通过杂交培育的方法,尝试培育一种新的皮南牛品种。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50头优良的皮南牛作为母本,从其他优良品种
中选取了5头优秀公牛作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杂交培育。
在培育过程中,严格控制饲料、环境和管理等因素,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结果与讨论
1. 生长发育:新培育的皮南牛表现出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的特点。
与传统品种相比,新品种在出生后3个月内平均体重增长达到8%以上,12个月时平均体重增加了20%。
这说明新品种
皮南牛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肉质改良的潜力。
2. 繁殖能力:新培育的皮南牛品种在繁殖能力方面也取
得了显著的提高。
新品种母牛平均首次发情年龄为15个月,
明显提前于传统品种。
新品种的繁殖率和生育率也较高,使得整个繁殖周期得以缩短,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效益。
3. 肉质口感:新品种皮南牛的肉质质地和口感也得到了
改良。
经过食用测试,新品种的肉质鲜嫩可口,肉脂含量较低,口感丰富,且富含营养。
这为新品种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
本研究通过杂交培育的方法,成功培育出一种新的皮南牛品种。
新品种在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肉质口感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具备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结果对于推动皮南牛品种改良、提高肉牛品质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
尽管本次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例如,如何提高新品种的产肉量和肉质稳定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对新品种的研究,并加大在育种技术、饲养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推动皮南牛品种的改良和深入开发利用
通过杂交培育的方法,成功培育出一种具有较高生长潜力和肉质改良潜力的新品种皮南牛。
新品种在繁殖能力方面显著提高,母牛首次发情年龄缩短,繁殖率和生育率提高,繁殖效益增加。
此外,新品种的肉质质地和口感经食用测试得到改良,肉质鲜嫩可口,富含营养。
这些优点为新品种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进一步研究仍需解决如何提高产肉量和肉
质稳定性,以及增强新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加大在育种技术、饲养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推动皮南牛品种的改良和深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