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细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督查手卫生实施状况,包 括记录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对“六步洗手法” 知晓率、ABHR(酒精擦手液)和皂液的消耗量。 ICU内在每一床旁放置ABHR,其消耗量应达到每 床日20ml以上。
国外文献报告:ICU 快速手消毒液24~75ml/d.床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 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门口或病 人床旁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床位医生下隔离医 嘱)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 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 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 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内容提要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多重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目前我院按照安徽省卫生厅的要求 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有以下6种
• • • • •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属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 -PA)
使用洗手液和水洗手: 56分钟 –每小时洗手7次,每次60秒(1分钟) .酒精性无水洗手液: 18 分钟
–每小时洗手7次,每次20秒(1/3分钟)
~ 酒精性无水洗手液可以减少手消毒的时间~
Voss A and Widmer AF,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7:18;205-208.
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的住院 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 群失调,由于疾病危重入住ICU和长期使 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 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 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 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制度》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10、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监督、处罚次MRSA(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一、MRSA的预防1、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医护人员检查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消毒,有条件应用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医疗用品要固定,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一、引言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的出现和传播给全球的医疗系统带来了严重挑战。
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抵抗力,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医院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要制定和执行一套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识别和监测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于所有确诊或疑似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或共同隔离,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
2、加强临床监测:定期对重点病人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包括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部位,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
3、实验室诊断:实验室应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能力,包括及时、准确地检测和报告多重耐药菌。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在接触患者或处理医疗物品前后都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2、防护用品的使用:医务人员处理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使用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3、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以降低由于侵入性操作而导致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规定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四、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1、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消毒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等。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强化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认知和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意识。
五、总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加强临床监测、强化手卫生、使用防护用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07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研究结论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建立完善监测系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提高公众认知
感谢观看
THANKS
03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Chapter
指外界细菌通过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引起的感染,如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不规范、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引起的感染。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口腔、呼吸道、肠道等部位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加强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株的认识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感染多重耐药菌株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诊断及检测水平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准确性和速度。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02
研究背景和意义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播,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研究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医疗机构提供可借鉴的管理策略。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利器放入利器盒。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风险。
为了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医院应制定严格的MDRO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MDRO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工作流程、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培训和宣传。
一、制度目标和原则1.目标: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MDRO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患者安全。
2.原则:科学规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多学科合作。
二、工作流程1.临床监测:建立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掌握感染趋势,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疫情。
2.早期识别:建立MDRO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检测,及早发现MDRO感染。
3.隔离措施:根据感染风险进行隔离分类管理,包括标准预防措施、滴剂预防措施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确保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隔离。
4.感染控制: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减少感染传播的途径。
5.临床抗生素管理: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导方针,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MDRO产生和传播。
6.培训与宣传:定期进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宣传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三、感染控制措施1.感染管控和督导:设立感染管控科,负责制定感染管控方案和评估指标,监督各科室的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不足。
2.医护人员的穿戴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的穿戴规范,包括戴手套和口罩等。
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进行手卫生培训。
3.患者的隔离与防护:对于MDRO感染患者,要进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单间隔离、患者与患者间保持一定距离、患者与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进行必要的防护。
4.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床位和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无菌环境。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
Dr.ShangJie
临床特点
• 多重耐药菌的致病力与敏感细菌没有差别; • 主要引起医院感染;也有社区感染; • 感染危险因素:
– 危重患者,入住ICU; – 长期住院患者; –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 插管等侵袭性操作; – 免疫抑制; – 呼吸机应用; – ……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NDM1与KPC检测
• 采用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及相应抑制剂复合纸片进行药 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 ≥5mm;即可判定产金属酶/KPC。
• 采用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PCR
•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菌株送有条件参考实 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 指标: 30ug万古霉素≤14mm(R)。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产酶耐药菌实验室检测
3、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ESBLs(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即超广谱β内酰 胺酶;
• 产ESBLs的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 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钝化酶
IV主动外排
ABAB
PBP
I 抗菌药物灭活
g
g
g PBP
II 抗菌靶位变异
PBP
plasmid
III通透性降低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BJM分类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
3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要求。
3.1临床科室3.1.1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若发现本病区有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且耐药谱相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1.2特别要加大对 ICU、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 ICU 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监测及病原学送检工作。
3.1.3临床科室内部报告及与其他科室之间报告要求。
3.1.3.1科室人员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检出电话报告后,接电话者应立即反馈到管床医师,医师应下“接触隔离”长期医嘱并在《多重耐药监测登记本》进行登记,同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本组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
3.1.3.1科主任、护士长应在早会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1.3.2护士长或责任护士负责对家属及陪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宣教。
3.1.3.3护士长通知并指导病区保洁员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毒及终末消毒。
3.1.3.4患者换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师或护士,做好接触隔离及终末消毒。
3.2检验科3.2.1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出多重耐药菌后,第一时间先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接电话者、报告时间;并通过网络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2.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手卫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 员和患者都要勤洗手,减少细
菌传播。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隔离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隔 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 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控意
识。
2023 WORK SUMMARY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 菌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REPORTING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多重耐药菌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系 •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PART 01
医院感染概述
PART 03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 染的关系
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耐药菌株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株可以在医院 环境中传播,导致患者之 间的交叉感染。
免疫系统受损
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于免 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如老 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 虚弱者。
抗生素滥用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导致 细菌产生抗药性,增加了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等,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应遵循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 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置等环节进行有 效管理。同时,应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安全、有效 地处理医疗废物。
多重耐药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ercent Resistance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60
50
100
40
80
30
60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2;49:999-1005. 3. Safdar N, Maki DG. Ann Intern Med. 2002;136:834-844. 4. Moran GJ,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666-74.
MRSA感染部位
3. The Brooklyn Antibiotic Resistance Task Force.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精em选iol.p2p0t02;23:106-108.
2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Abramson MA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9;20:408-411.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Non-ICU Patients 15
10
5
0
精选ppt
Year
Source: NNIS data.
11
Clin Chest Med. 20:303-315.
精选ppt
12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 细胞壁/膜 通透性改变
PDR(泛耐药) 7/7
指细菌除对粘菌素、舒巴坦可能敏感外,对临床上常见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的检测及分析
吴启 明 , 明英 , 郑 林仕 忠 , 陈晓 颖( 福清市医院, 福建 福清 300 ) 530
摘要 : 目的 为了解 医院多重耐药细菌 ( R 感染 的变化趋 势 , MD O) 对本 院近 3年住院病人 MD O感染情况进行 检测 , R 并
采集 近 3年住 院患 者的细菌培 养和药敏 标本共 8 2 0 9例 , 行细菌 培 进
逐年上升趋势 , 但无统计学意义 。MD O的总构 成 比呈 著 上升 , R 龠统 ‘ 意义 , 中 MR N 学 其 C S构 成 比有显著 的变 化 ; MR A、 S 产超广谱 B 内酰胺 酶的肺 炎克雷伯 菌 、 一 产超广谱 p 内酰胺 酶的肠 杆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的构成 比无显著 一
器: 采用 法 国生 物 梅 里 埃 公 司 VT K6 IE -0鉴 定 与 药 敏 系统分 析仪 。 13 实验 方法 . 所 有 分 离 菌株 均 由微生 物 室从 送 检 标 本 中分离 , 经法 国生物 梅里埃 公 司的 VT K6 IE 0全 自 动鉴 定 系统鉴定 到种 水平 。药敏 试验 采用纸 片扩 散法
( . ) 微 量 肉 汤 稀 释 法 和 法 国生 物 梅 里 埃 公 司 的 KB 、 V T K 6 敏试 验 系 统 。药 敏 试 验 结 果判 断 根 据 美 IE 0药
点 。鉴 于上述 原 因 , 本研 究 对 本 医院 3年来 住 院患者
的 MD O的检 出率 、 成 比 及 其 变 迁 进 行 检 测 和 分 R 构
M dDanTet o i ra g
现代诊 断与治疗
2 1 Sp 重 耐药 细菌 的检测 及 分 析
Dee to n ay i n M ut— u ssa tOr a im n No o o a n e t n tcin a d An lsso liDr g Re itn g n s i s c milI fci o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SOP
• 一、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
• 二、特殊病原体医院感染紧急控制
一、多重耐药菌( MDRO)定义
•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 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 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MRSCON—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耐碳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AMPC—产 头孢菌素酶株 、PRSP—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多 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 结核分枝杆菌等。
• 2、处置观察:将病人尽可能收住病房端头 的隔离单间内,实在无条件时一定要做好 床旁严格隔离,一旦有病床及时隔离到单 间内;立即在病人伤口处采样,送检验科 作涂片与细菌培养检测;并及时采取相应 的抗厌氧菌感染清创术;严密观察病人伤 口愈合情况(包括色泽、气味、温度)。
• 3、检测报告:检验科一旦涂片发现可疑革 兰氏阳性粗大杆菌或细菌培养发现厌氧菌 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和报告感控 科。
• (3) 在其住院期间,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 必需的可复用器械,按感染性器械单独消一洗一 消(灭菌)原则处置;
• (4) 接触病人的其他所有物品有明显标识,按传染 病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置、存放;
• (5) 病人的病房采取严格隔离,病人家属尽量减少 与病人接触,且不得进入其他病房;
• (6) 所有诊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与病人 接触次数;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利器放入利器盒。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系
02
03
操作流程优化
培训与考核
定期评估和优化医疗操作流程, 减少患者暴露于感染源的时间和 机会。
加强医务人员医疗操作流程培训 和考核,确保操作规程得到有效 执行。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
调查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控制措 施,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资料、环境样本、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等数据。
处理措施
采取隔离治疗、加强消毒灭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等 措施,控制感染传播。
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传播途径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传播途径,为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采集医院环境样本,检测多重耐药菌种类和数 量,分析其传播途径。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01-07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系
汇报人:可编辑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多重耐药菌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系 • 预防与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 • 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与机制
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等。
传播机制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质粒传递,其中质粒是一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可在细菌间传递耐药基 因。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
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死亡风险增加 等。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MRSA通常对其它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也耐药,因此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用苯唑西林来代替检测MRSA。
苯唑西林在贮存过程中药效不易降低,且对不均一耐药性检测效果更好,所以国内多数实验室都采用苯唑西林(我院也是)。
1.MRSA的治疗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
因其耐药机制是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性质的改变,因此,MRSA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在同时,还可能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其次,对于以上药物有禁忌症,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如夫西地酸钠。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使用头孢吡普、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2.MRSA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效果好。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某医院医院感染事件分析
事件概述
某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院感 染事件,导致多名患者和医务人
员受到感染。
感染源分析
经过调查,感染源被确定为某种 多重耐药菌,该细菌在医院环境 中广泛传播,导致感染病例不断
增加。
防控措施
医院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 括加强消毒、隔离患者、提高医 务人员防护意识等,以遏制感染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 播。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遵循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02
CATALOGUE
多重耐药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多种常用 抗菌药物不再敏感,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 要措施。医院应定期对病房、医疗器械、卫生间 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
隔离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或疑似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 应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减少 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对患者的家属和探视者 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手卫生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医院 应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和手消毒 剂,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前和接触患者 后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 药菌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多重耐药菌概述 • 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的关系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与管理 • 案例分析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ppt课件
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到微生物实验室了解多重耐药
菌监测情况。
• 定期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并与临床医生确认感染
病例的诊断,指导隔离、控制措施的实施、落实 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请科室 负责人签名。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 美国CDC指南明确指出:对确诊或疑
似耐药菌感染病人进行接触隔离具有
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
无关人员进入。
• 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尾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
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
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
后。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事先电话通知
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意义。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患者的隔离预防: •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
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
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 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设置
1、无或无明显指征用药 2、预防性用药 3、剂量过大 4、疗程过长
5、多种联用
6、频繁换药 7、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8、局部用药过多
耐药菌感染的管理
• 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 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 播。
菌药物耐药
• 泛耐药(PDR):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
所有抗菌药物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传——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细菌医院感染相关常见耐药性细菌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病原菌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SA)通常寄居在皮肤或鼻腔(25%-30%)中,医源性MRSA 感染多发生于医院或医疗机构中,特别常见于老年人和危重患者。
MRSA感染主要涉及肺炎、皮肤/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骨感染等。
在使用静脉注射药物的人群中,MRSA所引起的感染,是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的20%。
这些在医院外的MRSA菌株,现被称为社区型的MRSA (简称CA-MRSA),不仅难以治疗,而且带有毒性。
大部分混合菌株都带有毒性,这使它们的感染侵害更猛烈,在轻微的抓伤及割伤下形成在深层组织的感染及致命肺炎等2.检出现状(主要以文献为参考)(1)《132株MRSA的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MRSA共132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0.49%,主要分布在门诊(18.9%),ICU病房(14.39%),神经内科(13.64%),呼吸内科(12.88%),感染标本以痰液为主(59.54%)。
所有的分离株对万古霉素都敏感;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美洛培南、拉氧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耐药;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等耐药率>50%。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和耐药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7月-2003年1月,ICU病房共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04例,其中MRSA感染100例,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95.5%,均全部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使用≥2种抗生素的占43%,接受>3种侵入性操作的占58%,>3种基础疾病占51%。
主要用药包括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头孢三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共治愈41例,占41%;感染相关死亡者23例,占23%。
(3)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已确诊为MRSA感染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60±22.3)岁。
其中肺部感染44例,皮肤和软组织感染8例,败血症6例,尿路感染4例。
送检确诊的标本分别为痰液、皮肤及软组织分泌液、血液和尿液。
(4)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2.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发生率为71.7%。
2010年MRSA检出率为51.7%。
MRSA检出率监测医院2010年2009年北京医院77.6% 78.3%北京协和医院43.4% 4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3% 33.6%上海华山医院64.8% 74.1%武汉同济医院62.5% 6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4% 61.9%上海瑞金医院61.9% 62.5%甘肃省人民医院59.9% 54.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9.3% 47.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7.9% 72.9%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9.3% 49.8% MRSA普遍存在于所有相关科室,以华西医院为例,从2003-2007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478株MRSA中,ICU检出率最高(29.8%);其余依次为普外科(17.3%),呼吸科(6.4%),神内科(6.2%),骨外科(5.3%),烧伤科(4%)等,3.易感因素及传播途径MRSA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老年,入住ICU和护理院,人工机械通气,留置导管,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应用(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肠外营养,透析,手术后伤口感染,毒品注射等。
MRSA能在棘阿米巴内进行复制,增加数目达至1000倍。
由于棘阿米巴可以制造在空气中飘浮的包囊,它成为可以在空气中传播MRSA的生物。
MRSA感染主要透过直接传播,身体接触、皮肤有伤口,挤迫环境及个人卫生欠佳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而病患者的双手若接触过伤口及分泌物,有可能将病菌带到身体其他部分。
健康人群也可能成为带菌者。
4.耐药特点MRSA对目前已经上市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对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等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都在80%以上。
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
5.临床对策(1)用药初始合理用药可显著降低MRSA感染者病死率,如:初始合理用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nia,V AP),可使死亡率由90%降至38%。
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6h黄金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如:低血压发生后第1h内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者,存活率为79.9%;每延误1h,存活率平均降低7.6%。
万古霉素稳可信糖肽类替拉考宁他格适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斯沃MRSA感染治疗策略专家共识:万古霉素MIC≥2mg/L时应改用其他有效抗菌药;对于万古霉素MIC为1-2mg/L或以上的患者增加万古霉素的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而肾毒性和耳毒性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万古霉素应限用于严重MRSA感染的患者。
利奈唑胺组织穿透性好,尤其在肺泡衬液内药物浓度高,对G+球菌包括MRSA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推荐用于各种MRSA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肺炎、骨关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预防ICU医护人员手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72.6%,MRSA占68.9%。
医护人员应养成在接触每个患者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以减少MRSA的传播机会。
酒精已证实是对MRSA有效的消毒剂;季铵盐可以与酒精一并使用,以增加消毒的持久力。
院内感染的防治需要定期的清洗。
在二氧化碳内不可燃的酒精蒸气系统或是次氯酸钠都是经常被用来清除MRSA感染病房或植菌房间的;对住院患者进行MRSA系统监测,尤其是烧伤病区、ICU、呼吸病房、血液科和小儿科病人,一旦发现MRSA感染的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消毒,改善病房环境,防控MRSA的暴发流行;有目的控制一些抗菌药的使用量,有望降低MRSA耐药率的增长。
减少侵袭性操作,增强年老体弱患者的免疫力;医护人员检查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消毒,有条件应用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医疗用品要固定,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被MRSA污染的物品,应尽可能先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处理,不宜清洗的物品和有机物较多的物品应提高消毒剂作用剂量。
二、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鲍曼不动杆菌1.病原菌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生命力极强。
约25%的正常人皮肤表面携带不动杆菌,正常人口腔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医疗器具,环境等处都有不动杆菌的存在。
在院内暴发流行期间,住院患者咽拭子阳性率为7%-18%,气管切开者咽拭子阳性率达45%。
上呼吸机患者呼吸道及皮肤表面检出率大于平时,医务人员的手、患者的枕头、床垫、桌子、床栏、门把手,水龙头等都有不动杆菌存在。
环境的污染在医院感染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菌对湿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常规消毒剂只能抑制其生长、不能杀灭,该菌耐受肥皂。
2.检出现状不动杆菌是医务人员手上、医疗器械、物体表面最常分离到的G-杆菌。
根据美国院内感染监测数据(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NIS )以及中国院内感染病原菌调查显示,不动杆菌属在医院内感染中占第4位。
院内G-菌分离株中,铜绿假单胞菌排第1位,鲍氏不动杆菌次之。
在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占第1位。
监测结果表明,呼吸道标本是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的主要来源,其次为伤口、尿液、血液标本。
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ICU的重要致病菌,且感染患者致死率可高达53.8%。
3.易感因素和传播途径实施大手术、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力缺损、应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和介入治疗;广谱多种类抗生素的使用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长期卧床患者较多的脑外科;有多种基础病、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老年病房;免疫力缺损的血液、肿瘤科等是重点监测对象,极易发生鲍氏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
ICU 各种引流管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率达70%,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率为23%,消毒不完全的呼吸机、吸痰器、监测仪、湿化瓶、透析系统、内镜、医务人员的手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呼吸机及滞留导管等必要的救命仪器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感染机会增多,危险系数加大。
有文献报道,呼吸道发生鲍氏不动杆菌率为37.5%,医院内环境监测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率为11.8%。
4.耐药特点多重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同时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等同时耐药。
目前,亚胺培南仍是对其惟一有效的药物。
5.临床对策改变经验性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起点越高,耐药菌株产生速度越快,亚胺培南耐药率越高。
多数情况下不宜将碳青霉烯类作为一线用药,但重症患者可以首选。
一般情况建议首选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抗菌活性仅次于亚胺培南,优于其他抗生素);如果联合氨基糖苷类,有益于减缓耐药菌的发生。
对于耐亚胺培南的鲍氏不动杆菌,应使用多粘菌素E和多粘菌素B。
关注耐药机制检测,定期总结本院,本地区细菌耐药结果,向临床发布,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实行策略性换药。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有计划地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
这是目前国际上控制和预防耐药菌产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1.病原菌的分布引起临床感染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
其中,大肠埃希菌发生率大约40%,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略低一些。
目前,我国发现的产ESBLs细菌以CTX-M为主,SHV型次之,TEM型少见。
产ESBLs细菌主要在医院内引起感染和流行,其中,60%发生在大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
其不仅引起院内暴发流行,还可以向院外传播。
2.易感因素和传播途径ICU、住院日延长(≥7d)、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管的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60岁等都是导致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3.耐药特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氟诺喹酮类耐药程度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菌株。
前者对酶抑制剂复合剂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长。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呈增高趋势,如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已超过80%。
产ESBLs菌株仅对碳青霉烯类、四代头孢菌素及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其中,亚胺培南仍然为最有效的抗生素。
4.临床对策(1)用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产ESBLs细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