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中国确立了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而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创新性实验计划正是在此基础上启动并实施的。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与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性人才。

因此,探讨如何更好的在本科生中进行创新性实验计划、如何让该计划更好的在学生中间产生影响变的很有必要。

土木工程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其包含的理论领域范围广泛、内容多,研究性课题多需要进行实验来加以佐证。

但因为混凝土需要时间去养护,研究的周期因此而延长;实验需要学生们亲力亲为的在现场进行,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对气候温度都有要求,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离散性,需要仔细认真地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此,土木工程的研究相比较别的专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因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本科生们往往在开始对创新性实验计划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但是在碰到一些挫折而且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或者比较难解决时,他们有的便会打退堂鼓。

并且学生们在本科阶段学业压力繁重,在毕业前夕一年间,都有着考取研究生或找工作的社会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中有些人更会选择性的把创新性实验计划放在最后去考虑,这往往会导致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或创新性实验计划会因此而半途而废。

针对现存的诸多问题,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提出改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行方式的一些思路与看法。

1 不同年级学生共同参与这点事实上,在很多学校学院都有这样的多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但是这个目前还只占全部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团队中的一小部分。

土木工程专业和很多专业相比较,它的的课业比较繁重。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实施方案样本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实施方案样本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实行方案依照教学筹划规定和中央电大关于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特制定开放教诲土木工程(本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行方案。

一、本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规定依照教学筹划本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71学分, 其中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达到16学分。

1. 课程设计: 3学分2. 生产实习: 3学分3. 毕业实习: 2学分4. 毕业设计:8学分二、课程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规定(一)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目课程设计(大作业)是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重要内容之一, 共计3学分。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必要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实践, 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 并为此后毕业设计做必要准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计算、绘图全过程。

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设计能力。

2.对学生规定(1)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 熟悉关于设计资料及参照资料, 熟悉各种设计规范关于内容, 认真完毕任务书规定设计内容。

(2)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引下、在规定期间内独立完毕规定内容和工作量。

(3)课程设计成果为计算书和1号图纸2张左右。

规定计算书计算精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规定图纸、图面布置合理、对的清晰、符合制图原则及关于规定, 用工程字注文。

3.课程设计课题每门课课程设计(大作业)为1.5学分。

建筑工程方向规定做混凝土构造设计、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各门课规定如下:(1)混凝土构造课程设计: 单向板楼盖或双向板楼盖设计A.熟悉混凝土构造体系荷载传递及拟定。

B.熟悉构造平面布置。

C.掌握单向板(双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D.绘制构造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E、写出计算书。

(2)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到关于监理公司调查, 已进行过监理工作建设工程调查理解:A.监理规划如何制定。

B.实行状况如何。

C.产生了哪些效果。

D.存在问题及此后如何改进。

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

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

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一、前言土木工程是一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有益产品的工程学科,是建设和开发人类社会的基础。

土木工程的实践设计方案是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际实施方案,其设计和执行需要综合考虑土木工程的工程经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的基本原理是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在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等综合指标,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效益。

实践设计方案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综合分析:通过对工程的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等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工程的受力体系、工程地质、设计标准等,并结合需求进行综合论证分析,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系统设计:通过科学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对土木工程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现构筑物或土木工程的良好的性能和经济性能。

3.绿色环保:在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4.创新思维:在实践设计方案中,注重科技创新,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促进土木工程的进步发展。

三、实践设计方案流程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的流程包括勘察、设计、评审、施工等多个环节,下面将以一个桥梁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实践设计方案的流程。

1.勘察:勘察是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的第一步,通过对工程的场地条件、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质情况等进行勘察,提供科学的技术数据,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设计:设计是土木工程实践设计方案的核心环节,根据勘察数据和需求,进行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工程计算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3.评审:设计方案经过初步设计后,需进行设计评审,进行工程经济、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全面评估,确定设计的可行性。

4.施工:设计方案经过评审通过后,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实施措施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确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doc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doc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根据申请项目的指导思想: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教育的灵魂。

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能适应甚至能引导工程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

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

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国家的改革方针,符合2008年高校改革的八大举措精神。

本项目将根据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精神计划进行以下6个方面内容的改革措施。

(一)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进一步调研,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座谈、研讨、论证调整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新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制定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梳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便及时修改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由通识和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环节,以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贯穿始终为特点。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要求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有专题设计内容,并定期开设学科进展和重大工程专题讲座。

加强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实践环节,实验班学生原则上平均每年在实验室、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单位等进行实践训练一个月以上。

“双语教学”---通过对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文献阅读等课程实行外文教材和英文授课,以增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结合国外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体验国际化培养环境,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

“专业基础”--- 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等工程力学类课程和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木工程是一个应用性特别强、实践性特别突出的学科,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土木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缺乏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探索土木工程实验课程的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实验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入项目化、综合化的实验内容和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探讨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进一步了解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缺乏互动性等。

土木0907班级创新训练计划书

土木0907班级创新训练计划书

土木0907班级创新训练项目计划书基于土的分类调查与试验研究的未来卓越岩土工程师实训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在古代,中外都没有工程师而只有工匠,工匠关心的只是实用技术而不是其中的科学原理,因此他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

古希腊、罗马时代虽然都有科学家,但那时科学家和工匠是分离的,他们只知探索未知,不关心如何应用。

到了18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就了近代工程技术,诞生了工程师。

工程师不同于工匠,他们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

工程师也不同于科学家,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按使用要求,科学、经济地把工程建造起来。

可以说工程师是典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职业群体。

没有深厚的理论或者没有丰富的经验,都称不上真正的工程师。

对于今后将投身土木工程建设行业中的我们,怎样在学校里得到全面发展,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养成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是很关键的,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

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分支,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是以传统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但单纯的力学计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原因主要在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和计算条件的不确知性。

结构工程师面临的材料是混凝土、钢材等人工制造的材料,材质相对均匀,材料和结构都是由工程师在设计时选定,是可控的,计算条件十分明确,因而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计算是可信的。

而岩土,无论材料还是结构,都是自然形成,只能通过勘察查明而又不可能完全查明。

因而存在条件的不确知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不同程度地存在计算条件地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

因此土木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师必须注重综合判断,“不求计算精确,只求判断正确”,强调概念设计。

综合判断的前提是清楚的概念。

但有些人大学已经毕业,甚至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遇到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又犯糊涂,原因就在于概念掌握得还不牢,理解得还不深,对岩土的基本工程性能不了解。

岩土工程迄今还是一门处在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实践课程的创新探究

土木工程施工实践课程的创新探究

土木工程施工实践课程的创新探究提纲:1. 课程目标和设置2. 教学方法和手段3. 策略和方案4. 实践操作和考核方式5. 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一、课程目标和设置:土木工程施工实践课程作为建筑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课程设置和目标上加强创新。

具体而言,应该将课程目标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将课程设置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操作和理论知识,并逐渐拓展到更复杂的工程操作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课程目标需求,采用实践操作、模拟演示、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网络模拟实验等方式,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策略和方案:在课程策略和方案上,需要针对不同级别设有不同的课程难度和内容。

包括基本操作练习、工程测量、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并加强对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程素质。

四、实践操作和考核方式:实践操作和考核方式是课程创新的核心之一。

要求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深入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强调实践中的安全和质量,避免因实操不当而引发危险问题。

在考核方面,可以采用开放式或综合性考核方式,对于学生表现突出者进行加分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是课程创新的重要保证。

教学评价除了采用传统的考试评分外,还要从学生参与实践工程项目、手册和技术报告编写、操作记录和项目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

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开展教学反思和改进。

相关案例: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将实践教学分为初级和高级课程,初级课程从浅入深,逐步熟悉各类工具和操作,高级课程则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践,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创新方案

土木工程创新方案

土木工程创新方案本文将着重探讨土木工程的创新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新材料的应用、智能结构的设计、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土木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应用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比如,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钢等新型材料的应用,都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此外,新材料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自重,降低施工成本,有利于节能减排。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新型材料,比如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纳米材料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可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自愈合、自适应等,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智能结构的设计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舒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结构的设计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结构是指在结构中加入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结构的实时监测、诊断和控制,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维护性。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发智能结构的设计方法,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结构的更精确的监测和控制。

比如,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对结构的智能预警和维护管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发新型的可调控结构,使结构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自适应调节,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耗效率。

三、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趋势。

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发新的可持续建筑技术,比如零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等。

土木工程创新项目方案

土木工程创新项目方案

土木工程创新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

然而,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亟需新的创新项目来促进土木工程的发展。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艺,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节能减排、耐久性强、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目标。

同时,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各类土木工程项目中,包括建筑、桥梁、隧道、道路等。

3. 创新点本项目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混凝土材料:研发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耐磨性,同时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自重,从而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2)施工工艺创新:提出一种新的混凝土施工工艺,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混凝土的高效浇筑、自动养护和快速固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3)绿色环保: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4. 技术路线本项目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研发:开展混凝土材料的研发工作,包括原料选择、配比设计、性能测试等。

(2)工艺创新:针对现有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出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

(3)试验验证: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试验验证,从而检验新材料和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推广应用:在多个土木工程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积累经验,完善技术。

5. 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预期可以取得如下成果:(1)研发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耐久性、耐磨性等。

(2)提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成本。

(3)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取得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应用前景本项目研究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道路等各类土木工程项目中。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2年1月第3期Jan. 2022No.3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刘人杰1,逯静洲1,秦 振2,赵 锟2(1.烟台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万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部,山东 烟台 265599)[摘 要]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创新实验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从创新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立足于创新实验课程的目标和科技创新竞赛的作用,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赛教融合为驱动的创新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新模式以强有力的导向性牵引着各项教学活动始终以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保证创新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偏离初衷。

新模式解决了科技创新竞赛覆盖学生比例低的问题,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覆盖全体学生。

[关键词] 赛教融合;创新实验课程;OBE理念[基金项目] 2021年度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赛教融合为驱动的理工类专业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yxm2021052);2020年度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新型绿色建材产业驱动土木建筑类专业群建设”;2019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有限元分析”(SDYKC18082)[作者简介] 刘人杰(1988—),男,山东威海人,博士,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逯静洲(1973—),男,山西天镇人,博士,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秦 振(1981—),男,山东潍坊人,学士,万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从事集成房屋研发制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145-04 [收稿日期] 2021-08-30在“双创”背景下,全国高校普遍注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1]。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在土木工程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土木工程师,需要构建一个创新型的教学体系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和实验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形成对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的深刻理解。

二、实验内容在构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时,要选择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应包括材料力学实验、混凝土工程实验、土力学实验、钢结构实验等多个方面,涵盖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和现代的虚拟仿真实验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来完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模拟软件、实验仪器和计算机技术来完成,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实验环境构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实验室要配备齐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要。

实验室还要有良好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

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实验评价实验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实验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验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实验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还可以结合学生自主实验和团队合作实验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一、课程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确定课程目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启动点。

对于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来说,其主要目标应该包括:1.了解常见土工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学习其分类、制备和测试方法,掌握其基本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2.熟悉工程结构的类型、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了解不同构造对材料的性能要求。

3.在实践中理解与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为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基于以上目标,可以根据相关课程内容建构具体实验项目,如混凝土试件制备与性能测试、土工合成材料性能测试、各类结构应力分析等。

二、课程特色及创新一份好的实验教学方案需要具备创新性,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实验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潜力。

1.设计多元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观测、测试、分析等方式探究材料和结构性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实验难度和体验乐趣。

2.针对不同课程特点,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如分组合作、个人互助、问题导向、挑战性任务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兴趣并加速知识传递。

3.注意教学标准化,完善实验室规范,加强课程质量管理,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工程岗位实践做好积累。

三、师生互动与教学评估实验教学并非单向传递,师生互动更能激发学习的激情。

师生互动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增强互动与对话的意识。

1.教师通过知识讲解、技能指导和学习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及时解决问题和疑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扩大思维的覆盖范围,增强学习深度。

3.教师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从而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总结总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办法及效果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办法及效果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19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从本质上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曾提出“利用15年时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1]。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任务而提出的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

为响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相继搭建了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平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4]。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以落实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支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土木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

因此,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科学实施方式,确保实施效果,对提高土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吴福培等人就多家企业对刚入职的毕业生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乃至部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与企业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5]。

(1)专业知识积累不足,综合能力欠缺,创新能力较差。

①作者简介:蒋龙(1986—),男,汉,贵州,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办法及效果①蒋龙 张成平 张鸿儒(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摘 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而不同学科因其特点不同,在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必将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实施办法。

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钢结构教学改革构想_张磊

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钢结构教学改革构想_张磊

高等建筑教育 2009年第18卷第2期J OURNAL OF ARCH I T ECTURAL EDUCATI ON I N I N S T I T UT I O N S OF H I G HER LEAR N I N G V ol 118No .22009收稿日期:2008-02-11作者简介:张磊(1978-)男,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和抗震研究,(E -m ail)celz hang @z j u 。

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钢结构教学改革构想张 磊1,李忠学1,赵 伟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2.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为了培养土木工程类创新性人才,浙江大学于2008年在建筑工程学院设立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

实验班采取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的科研、解决实际工程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文章结合钢结构课程的自身特点,从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探讨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钢结构教学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实验班;钢结构;教学改革;土木工程中图分类号:TU 3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9)02-0110-04为了探索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浙江大学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建筑工程学院设立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0)。

第一期实验班于2008年5月正式开班,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从2006级和2007级两个年级各选择了30名学生组成首期的2个实验班。

根据学院安排,从2009年2月正式开始钢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班的教学工作。

为了与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考虑到实验班学生的特殊性,钢结构研究室决定对钢结构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改革的对象主要是课堂教学,同时也对实践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本文主要从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探讨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钢结构教学的初步构想。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构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需要从实验教
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

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一
些基础的材料和结构实验,但与实际工程相比,这些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创新潜力。

应该增加一些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混凝土抗压强度、钢
筋拉伸性能等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实验教学的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跟随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机械
地重复操作而缺乏实际思考。

需要采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如课堂
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主
要以实验报告为主,评价标准过于固定,容易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

需要采用一些更加灵
活的评价方式,如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验现场的改进措施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为了构建这种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
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活动。

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根据申请项目的指导思想: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教育的灵魂。

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能适应甚至能引导工程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

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

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国家的改革方针,符合年高校改革的八大举措精神。

本项目将根据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精神计划进行以下个方面内容的改革措施。

(一)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进一步调研,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座谈、研讨、论证调整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新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制定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梳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便及时修改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由通识和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环节,以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贯穿始终为特点。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要求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有专题设计内容,并定期开设学科进展和重大工程专题讲座。

加强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实践环节,实验班学生原则上平均每年在实验室、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单位等进行实践训练一个月以上。

“双语教学”通过对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文献阅读等课程实行外文教材和英文授课,以增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结合国外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体验国际化培养环境,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

“专业基础”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等工程力学类课程和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在这些传统基础课程中明确演习内容,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加强习题、作业、研讨、实验、实习、专题等多种形式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和拓宽。

“设计能力”通过对设计类课程和分散在其它专业课程的设计训练内容的建设与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使设计类课程贯穿教学全过程。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设计原理类课程,结合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的训练演习,并鼓励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自主实验、设计类专题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具备能在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工程训练”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等,为学生的课程演习,教学实习、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不仅对现代土木工程师执业知识和业务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拓展和深化了所学内容,增强了职业责任感,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以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贯穿始终为特点的相关课程计划如下:
(二)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验班的学生在-级的学生中进行挑选组成,通过自愿报名与入学成绩和加试考核成绩相结合原则确认,每年从土木工程专业新生中选择%左右的优秀学生,组成创新设计实验班,总人数约人。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末位淘汰机制,排位根据考试成绩和创新成果及相关授课和指导教师评分,按一定比例的综合成绩排名。

每学年结束后,原则上末位淘汰%学生(约人),学生也可提出申请转入到普通班学习,并从非创新设计实验班学生中择优选择计划人数进入实验班,实现人员流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要求学校能支持实验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在交换过程中相关课程学分互认能给予适当放宽,原则由所在学科系主任和若干教授讨论认定。

(三)积极鼓励优秀教师授课和指导,调动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和指导。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原则上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实习单位行业专家担任,由导师指导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一年级后学生确定主修和辅修专业、学习计划等,并由校内导师确认后方可进一步学习。

校内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进行全过程的教学、启发性
指导和讨论答疑等,掌握自主学习、研究、创新的科学方法。

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实习、见习、课题立项和专题设计的指导,并定期开设讲座和研讨等,以培养创新拔尖型人才的工程素养和职业道德。

充分利用专业和工程界联系紧密的特点,以专业优秀教师为主,行业知名专家(兼职教授等)和国外教授为辅,承担实验班的课程教学。

鼓励教师教学内容改革,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适当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帮助学生选择个课程的专项课题、制定、指导创新研究计划和专题设计与分析课题,参加学术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思想。

校内和校外导师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和讲座,学生课题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导师的传、帮、带学习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四)加强建设创新实验和工程设计设施,结合校企研究中心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习实践。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开发、提升一批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鼓励学生结合创新实验开发实验教学装置,构建自主式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平台,营造创新设计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在原有现代设计教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积累的专用设计分析软件和平台与基于技术手段的模型试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

建设开发工程图库,收集各类建筑与构筑物、重大工程、工程实录、工程案例、工程事故等图纸资料。

目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浙江广厦控股集团、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