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合集下载

竭泽而渔的文言文翻译

竭泽而渔的文言文翻译

竭泽而渔的文言文翻译竭泽而渔的文言文翻译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竭泽而渔的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竭泽而渔的文言文翻译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相关内容:雍季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故事竭泽而渔的主要人物。

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时晋国的卿。

亦称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称舅氏。

公子重耳(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一作咎犯)。

其父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交城却波村人)。

与晋同祖,是晋支族入主诸戎部落者.狐偃忙于大戎。

其姊(或妹)狐姬嫁于太子诡诸(晋献公)后,其父狐突“事晋为大夫”,狐偃即随其父至晋都曲沃(今山西闻喜)。

公子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

这几个人“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焉”,成年以后仍是如此。

后来楚成王赞他“广而俭,文而有礼”显然是狐赵等人耳濡目染的结果。

献公八年(前671年),迁都绛(今山西新绛,一说翼城),狐偃随重耳至绛。

献公十二年,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屈(今山西石楼),狐偃又随重耳至蒲。

献公二十一年,骊姬诬谄申生有弑君杀父之意,申生自缢身亡。

狐偃保重耳“备守蒲城”,一年后出亡。

有关狐偃这数十年的事迹,史载不详。

据考,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即己成人,狐偃寄人篱下,尽为父为师之劳,不会有大的作为,但对晋后期政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公染于舅犯,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评价中肯贴切。

狐偃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为他出了很多计策,使重耳最终得以返回晋国,宏图霸业。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一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一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一一、而【本义】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胡须。

【假借义】1.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词、短语等)之间的各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成语举例】公而忘私——存而不论——避而不谈【成语例释】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不一而足:足,充足。

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蟹六跪而二螯——故其国富而兵强——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此人喜嘉善,而乐人攻己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夷以众,则游者众——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才”“就”“接着”“就在这时”“原来已经”。

【成语举例】废书而叹——鸡鸣而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言而喻【成语例释】得而复失:复:又,再。

刚得到又失去了。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

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

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经典文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臵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掠泗、楚而溃——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此两处则用法与而同)——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③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

【成语例释】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经典文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可/以/一战②再/而衰,三/而竭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⑤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⑨且/焉置/土石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2、今/天下/三分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附: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黄卫东作于2005年5月31日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者臣来臣:我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D.吾用多用:用处
24.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1分)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注]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讨论•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07江苏)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译:高进之这时候握着腰间的佩刀侍立在檀道济身边,不同的意见的人,就杀掉。

檀道济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过有二心,就让上天立即灭亡我。

”复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一)想想看:•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给你方法一、字形分析法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禾-- 五谷贝-- 金钱歹-- 死亡皿-- 器具纟-- 丝麻月-- 肉宀-- 房舍求-- 毛皮目--- 眼隹(zhuī)-- 鸟雀试试看:1、夜入其家,探其箧(qiè) ,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2、“彀(gòu)士十万人”(弓箭手)3、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

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凉,4、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补充原文:宓mì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

有若(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ú也。

”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考点解析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11、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3、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立。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北伐》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7、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

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桃花源记》)8、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9、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0、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1、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12、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13、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

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

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

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

——宋·晏殊《浣溪纱》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2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2部分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第2部分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 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 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 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 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 “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责力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 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考试大纲》中对实词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层 级为B。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理解下列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 乘 安 诚 被 除 倍 传 本 辞 鄙 从 兵 殆 病 当 察 朝 道 得 曾 度
非 恨 鼓 少 率 微 阳
复 负 胡 患 就 举 涉 胜 说 私 悉 相 要 宜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 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 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 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 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 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 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 令狐熙传》,有删改)
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 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多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 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 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 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老 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 务。”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 些医药。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一、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二、基本标准翻译的基本标志是“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三、基本要求1.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2.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3.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4.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5.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四、基本方法(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抄不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1拂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孟子>二章》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孟子>二章》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论语>十则》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若①若为佣耕(你)《陈涉世家》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岳阳楼记》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⑤若听茶声然《好像,似乎》《核舟记》得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②一狼得骨止(得到,获得)《狼》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狼》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孟子>二章》夫①其夫呓语(丈夫)《口技》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孟子>二章》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愚公移山》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啊)《岳阳楼记》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岳阳楼记》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细看)《岳阳楼记》开①开我东阁门(打开)《木兰诗》②旁开小窗(设置)《核舟记》③连月不开(放晴)《岳阳楼记》一①一碧万顷(都,一概)《岳阳楼记》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③孤帆一片日边来(数词)《望天门山》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满)《伤仲永》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芳①野芳发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记》②芳草鲜美(发出香味的)《桃花源记》临①把酒临风(面对着)《岳阳楼记》②临溪而渔(靠近)《醉翁亭记》③东临碣石(登临)《观沧海》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出师表》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醉翁亭记》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亭记》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木兰诗》②曹刿请见(拜见,谒见)《曹刿论战》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公输》书①乃丹书帛曰(写)《陈涉世家》②得鱼腹中书(帛书)《陈涉世家》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石壕吏》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册,公文)《木兰诗》语①卒中往往语(谈论,说)《陈涉世家》②贫者语于富者(告诉)《为学》章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图章)《核舟记》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黑池记》然①吴广以为然(对,是)《陈涉世家》②庞然大物也(的样大)《黔之驴》③然而,北通巫峡(这样)《岳阳楼记》谓①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②太守自谓也(命名)《醉翁亭记》③何以谓之文也(称作,叫作)《〈论语〉十则》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爱莲说》⑤义兴人谓为三害(称为)《周处》鄙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出师表》③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益①不治将益深(更,更加)《扁鹊见蔡桓公》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③有所广益(增益)《出师表》志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为学》②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③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寻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②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或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陈涉世家》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食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马说》②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③一箪食,一豆羹(吃的东西,粮食)《鱼我所欲也》道①会天大雨,道不能(路)《陈涉世家》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师表》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马说》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⑤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⑥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桃花源记》令①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命令)《陈涉世家》②攻陈,宽守令皆不在(官名)《陈涉世家》③令辱之(使,让)《陈涉世家》④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让)《陈涉世家》具①故人具鸡黍(准备饭食或酒席)《过故人庄》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活板》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备)《核舟记》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桃花源记》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岳阳楼记》就①还来就菊花(亲近,观赏)《过故人庄》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趋,赴)《隆中对》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并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狼》②并杀两尉(一共)《陈涉世家》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桃花源记》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记》国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名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记》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马说》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声)《陋室铭》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解释)《口技》亡①今亡变死(逃跑,逃亡)《陈涉世家》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愚公移山》④亡羊补牢(丢失)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制作,制成)《公输》②为坛而盟(修筑,建造)《陈涉世家》③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活板》④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论语>十则》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备①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防备)《活板》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备办,做)《石壕吏》乘①车六七百乘(量词,读shèng)《陈涉世家》②公与之乘(坐,驾)《曹刿论战》行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走)《桃花源记》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观沧海》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指军队)《出师表》④行拂乱其所为(行动)《<孟子>二章》⑤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师表》⑥行收兵(行军)《陈涉世家》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会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口技》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合,聚合)《陈涉世家》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④长风破浪会有时(必然,一定)《行路难》⑤每有会意(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奔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三峡》①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②愿以十五城易璧(交换)《公输》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愚公移山》市①东市买骏马(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木兰诗》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③百里奚举于市(市井)《<孟子>二章》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伤仲永》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论语>十则》数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几个,读shù)《寓言四则》②珠可历历数也(计算,读shǔ)《核舟记》类①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类)《活板》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说》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爱莲说》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桃花源记》卒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送东阳马生序》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③生卒不详(死)环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孟子>二章》②环滁皆山也(环绕)《醉翁亭记》①四时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记》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岳阳楼记》②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岳阳楼记》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岳阳楼记》意①与君离别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望西都,意踌蹰(心绪)《山坡羊潼关怀古》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亭记》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好的)《岳阳楼记》②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胜利)《陈涉世家》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论语>十则》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军队)《曹刿论战》请①公将战。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全收集姜兴强七年级(上)1. 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幼时记趣》)2.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5.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6.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快马。

(《三峡》)7.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清波。

8. 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七年级(下)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木兰诗》) 10. 出淤泥而不染。

染:动词被动用法,被污染。

(《爱莲说》) 11. 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爱莲说》)八年级(上)1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13. 如鸣佩环,心乐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4. 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

(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15.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16.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7.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使??凄凉;B使??寒泠。

八年级(下)18. 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马说》) 19.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20.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2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22. 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23. 才美不外见。

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2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孩子月考必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孩子月考必备

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是必考项目,更是孩子们的丢分项!所以老师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课内所有的文言文知识梳理,助力孩子们月考,家长一定要替孩子打印一份!孩子月考文言文才能不丢分!(文章较长,建议先收藏)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4)劝 [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论贵 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今义]规劝
(5)狱 [古义]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讼案。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今义]监牢。
(3)再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3)把
•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卖 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 量词。
(2)爷 [古义]名词,父亲。
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木兰诗》) [今义]祖父,常重叠使用。
(3)窃 [古义]私下,私意,“我”的谦词。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 议书》) [今义]偷、窃。
(3)熙 xi
• [古义]同 “嬉”, 开玩笑。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宴 子使楚》)
(2)购 [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3)或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 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③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②副词,也许。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养生丧死 无憾
•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而可以王

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但是,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深受爱好者的喜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及其意思,以及相关例句。

1. 尽:全部;彻底。

例句:尽心竭力,为国家尽职尽责。

2. 在:在...之中;存在于。

例句:在困境中,我们要保持信心和勇气。

3. 意思:表示思想、感情的言辞或行动;含有的意义。

例句:这个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一种食物。

4. 及:表示时间、范围等的限制;以及。

例句:我们需要在下午5点及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5. 例句:他的工作能力及为人处事的能力都非常出色。

6. 中:在...之内;属于;表示范围。

例句:我们要注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7. 丰富:富裕;充足;充满。

例句:这个画展的作品种类很丰富,包括油画、水彩画等。

8. 表达:通过语言、文字、肢体语言等方式,传达思想、情感等。

例句: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9. 方式:表示行动的方法、手段等。

例句:我们需要探索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10. 淡出:逐渐减少或消失。

例句: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正在逐渐淡出市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词语及其意思,希望对您了解文言文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