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作用专题
初中语文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3、提高学生答题过程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爱看小说吗,小说有些什么因素吸引着你们呢?生: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有趣或典型的人物形象师:是呢,老师也爱看小说,那些曲折的情节、那些经典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
师: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
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
这节课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完成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学习。
【直击期末对接中考】师:下面是太原市近三年期末考试卷中涉及到的相关考题,核心考点都是一致的,但请大家注意每年的考题问法是不同的。
师:无论是我们的期末还是中考当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总是一个必备考点,而且这样的考查逐步趋于精细化,指向性更强。
面对这样的考查,我们又该如何备考呢?不妨回归课本,重温课本内的知识点与课后习题,揣摩一些设计意图及答题思路。
【课本回顾】师:《论语》有言“温故而知新”,在重温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可否依据前面的习题练习及红色字体标注的设计意图,谈谈自己对这类题型的见解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老师巡视并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及状态,及时纠偏。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出一个小结。
)【方法小结】【中考真题】师:心中有法,手中有谱。
请大家完成学案202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第15题第(2)小题的相关练习。
师:先阅读题干,然后带着题干要求,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勾画可以体现罗天福身上令人感动的特质。
师:针对这道微写作,学案上给出两个“考场范例”,一个得分10分,一个得分8分,请结合题干信息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桌进行二人小组讨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课件

5.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
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在分析人物形 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作品中的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作品中的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③概括文中xxx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请概括文中xxx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审题要点 ①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 ②是概括还是分析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3.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二)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题有两种思路: 1.先概括后分析:
首先给出一个总评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用“xxx是一个……的人物性格/形象”的句式完成;
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的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如:(2015安徽卷)奚五爷平川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奚五爷是一个做事果断、勇敢有担当、善良有同情心的商人。
1.次要人物的衬托 2.环境描写的烘托 3.故事情节的烘托 4.用物象的描绘来表现 5.用其他人物的描述或旁白体现
侧面 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 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 描绘等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区别和联系
③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 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 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人物性格发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对主题的作用:典型形象反应社会现实,寄托作者情感。
3、对社会的作用:典型形象给人以思想指导和人生启示。
(二)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烘托,使个性更为鲜明。
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文章魅力。
4、对环境的作用:(如果次要人物是一群人)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揭示社会环境)二、情节结构的作用1、对情节本身的作用:(1)就全文而言:①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增强可读性。
;②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就开头而言:①开门见山,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出另一个情节;④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伏笔;⑤与结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中间行文而言:①补充交代上文内容;②照应前文情节;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就结尾而言:①照应题目;②照应前文情节;③与开头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④卒章显志;⑤ 结尾(结局)的不同形式及作用:A.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a.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a.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b.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a.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b.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专题03 赏析人物形象之主要、次要人物形象作用(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气:“哎!今儿又有什么事? 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 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 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 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 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吃苦耐劳;朴实本分
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 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
大和娘来了。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 哪儿放。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
大,咱上哪儿去? 找你娘去。 俺娘在哪儿? 在东地摘豆角儿。 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刚出院子,司机 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跑过来。 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 他不是县长,是俺儿! 我来,我来!司机要夺车把。 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 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
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 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 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 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 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 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 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 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 那你想坐啥车? 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 那里放着一辆老式手推车,旁边还有一只羊。看到这辆车板都开了缝 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 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大不止 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一次用这车拉过大! 走呗!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 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
部编语文中考阅读专题之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含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阅读专题之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含答案)着一条红色的围巾,手里提着一只竹篮,身上穿了一件破旧的棉袄。
”这里的肖像描写表现了闰土的贫困和朴素。
而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穿着一身新衣服,头戴一顶黑色的毡帽,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箱子。
”这里的肖像描写则表现了闰土的成功和变化。
2.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如《草房子》中,小兵的语言表现了他的顽皮和不服输的性格,“我小小的身体,能吃下两碗半的饭,我怕谁。
”3.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如《茶馆》中,王四爷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贪婪和无耻,“王四爷把茶杯一摔:‘你这个老不死的,一辈子吃穷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三)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发展的。
如《围城》中的方鸿渐,最初是一个自卑、优柔寡断的文艺青年,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他逐渐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成熟男子汉。
三、中考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中考小说人物形象题通常会给出一段小说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分析人物形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结合所给材料,言简意赅,把握重点,不要跑题。
练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他(指李靖)身高八尺,相貌魁梧,膀阔腰圆,浓眉大眼,气宇轩昂。
他的嗓音洪亮有力,说话时显得十分自信,没有一点儿犹豫。
他的手掌粗大,握拳时仿佛可以捏碎一颗小石子。
1.请根据材料分析李靖的人物形象。
2.李靖的相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有何联系?答案:1.李靖是一个身高八尺,相貌魁梧,气宇轩昂的人物。
他的嗓音洪亮有力,手掌粗大,握拳时仿佛可以捏碎一颗小石子。
这些描写表现了他的体格强健,气质豪放,自信坚毅的形象。
2.李靖的相貌特征和性格特点相互联系。
他相貌魁梧,气宇轩昂,自信坚毅,这些特点都与他的体格强健有关。
他的嗓音洪亮有力,手掌粗大,也表现了他的自信和果敢。
1.请简述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1小说阅读之2品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称作用解析版

专题11 中考复习之小说阅读(过关测试)考点2:品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称作用一、分析人物形象(2021·江苏泰州·二模)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小说阅读之形象作用

4.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 用? ①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牛的形象特点) ②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俊险恶;(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 衬。(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 5. “瓶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分析“瓶子”这一物象在文中的作 用。
• 答案 • ①“瓶子”贯穿全文 •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③制造悬念 • ④体现了“我”心情的变化过程。
【高考链接】
• 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 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 首先要找到写牛的相关文字,概括牛这一形象的特点。联系上下文 体会其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
•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答题不规范,要点不全。 应该先交代出牛这一形象的特点,然后写出其对环境描写及人物描 写的作用。
小说阅读之形象篇
——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分析题常见的三种类型:
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3、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探究。
类型二: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类型二: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 ①揭示或突显主题 ②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若是线索人物,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物象的作用 ①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揭示主题 ③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 ④成为了文章的线索
人物形象题三:分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复习(全国通用)教师版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题【教学内容】高考命题点——人物形象类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人物形象类题常考三点: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②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③分析形象(人物及其他物象)的作用。
★考点三:分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高考在人物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体现在这三方面。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角度1:主要人物的作用【常见题型】【解题指导】主要人物——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
1.《祝福》中的“祥林嫂”:(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
(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
(主题)2.《边城》中翠翠的形象:(1)翠翠是一个天真纯朴、情窦初开、坚贞守望的少女。
是作者笔下美的代表,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对这种人性美人情美的赞美,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主题) 【例题讲练】【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想起母亲鲍山宏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
高考小说专题——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思考“五方面”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 次要人物的眼睛里展现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 往从次要人物的嘴稻里壳说儿出平来台。:次耗要崽人原物创通设过计自己的见闻,把 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 出现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 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
起那玻璃呀!” 稻壳儿平台:耗崽 原创设计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
乎理这他个 ,)因,为自不言知自道语他稻:是壳“跟向儿他谁平们说台寻的一:。口耗面崽汤原。创”喝设了计面汤,“回见!”没人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 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 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 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 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 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
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关联高考】
题干示例 明辨题型
(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优方》68-69
(1)题稻干壳中儿有平“台作:用耗”“崽意原义创”设“计意图”“效果”“艺术
价值”“好处”等字样 (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确定是否是次要人物作用 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专题(1)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里的“感人的形象”在小说中指的就是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主要手段。
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如分析《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小弗朗士原来是贪玩幼稚的小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他没有背分词的用法,就想逃学。
然而,他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节法语课。
这最后一课,使他深受教育,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他忽然间长大了,懂事了。
只有了解了《最后一课》所写的故事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国土沦陷,阿尔萨斯和洛林沦为德国的殖民地,这里的法国人民失去了自由——才能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得准确、深刻,才能体会出小弗朗士感情变化的原因。
(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1.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代表意义的细节。
如《故乡》中写闰土的肖像变化:“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时,他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当“我”二十多年后回到故乡又见到闰土时,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闰土外貌的变化说明了旧中国在军阀黑暗统治下,农村破败,广大农民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
通过分析闰土的外貌变化,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分析人物的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如《孔乙己》一文写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多乎哉?不多也。
”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点。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形象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形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主要人物作用2 .次要人物作用3 •物象作用4.〃我〃的作用准答形象作用题步走〃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踏莎行寇俊杰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演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淀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潼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 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的作用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江海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的作用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目标:1.明确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知识链接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思路:1先分析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2如果是正面描写可分析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中的哪一种;这其中的细致的动作描写也经常被称为“细节描写”;也可根据描写的繁简分析是白描还是渲染3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形成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然后,看小说是通过“次要人物”来衬托还是通过“景物”来烘托。
4、主人公及其作用考查点:1主人公是谁?2主人公的作用。
思路: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
因此,有时着墨不多的人物恰恰是主人公,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
5、次要人物作用思路:首先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其次,会对情节起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
6、线索人物作用思路: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a.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衬托突出作用;b.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c.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二、当堂练习女教师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
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
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
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
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作用课件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 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 必将得到公认和嘉奖。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 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大方惠赠,无 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 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 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 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 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2.再读勾画挑选重点信息
画出原文答题相关信息(挑选) ①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信息①) ③④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楚地投射在墙上。全厅 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 拢报幕: ⑤“骑士跳栏!” ⑥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⑦“玉兔食菜!” ⑧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⑨“山羊爬坡!” ⑩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巨地爬一个陡坡。 ⑾“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 世界。” ⑿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甚至还会吃东西!我立刻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信息②)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 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 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 揣摩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整理:小说形象作用考点

小说形象作用考点
一、主要人物形象作用:
1、对主题作用:
揭示小说主题(折射某种社会现象;给人们启示;展现真善美等)2、对情节作用;
推动情节(人物性格或命运会影响故事情节发展)
3、对体现社会意义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理解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的启示。
二、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从形象本身:形象有何特征,具有怎样价值
2、对其他形象:衬托对比其他形象;以自己活动烘托其他人物的活动和形象,是小说塑造出更真实、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对情节:线索,推动情节
4、对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着,往往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
5、对主题:与其他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表现怎样主题。
三、事物形象作用
1、对人物塑造: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2、对情节安排:线索,串联情节,使得结构严谨
3、对环境:衬托或点明社会环境(交代背景),具有象征意义
4、揭示和深化文章主旨。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作用专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往年的考题中可以看出考次要人物作用的居多。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一、常见提问方式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第XX段中对主人公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结合XXX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4、小说以“XX”事物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XX”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XXX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二、人物形象作用解析1、主人公及其作用考查点:①人公是谁?②主人公的作用。
思路: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
因此,有时着墨不多的人物恰恰是主人公。
2、次要人物作用①对主人公起对比、衬托、衬托作用,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
(次要人物作用口诀:①牵线搭桥,推动情节;②衬托人物,个性鲜明;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环境描写);④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3、线索人物作用思路: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
①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对比、衬托、衬托突出作用;②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③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三、解题思路1、从与其他人物关系来看,即对其他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从与故事情节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作用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制造悬念等。
3、从与文章的主题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作用。
四、答题模式1、内容上(写了什么):概括人物(或事物)形象特点是什么。
2、作用上:①人物类:重点考虑与其他人物关系(衬托、对比等)、展开情节、文章主题方面。
②事物类: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人物情感,制造悬念、激发兴趣,与主人公一起揭示主题。
练习一:(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看过,沉吟片刻,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
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
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
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
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
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
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
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
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当众说明,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问题】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6分)练习二:(2015浙江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
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
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
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揽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
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
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
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一一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问题】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练习一:参考答案【答案】①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简析】人物形象赏析和主旨概括。
小说开篇即已点出赵老板的经验丰富,业务娴熟。
接着主要是通过两次鉴赏古玩的事件刻划人物的形象。
不仅印证了“内行,眼力好”,而派伙计观察卖玉的人看出他善于洞悉人心,不拆穿李老板行为说明他为人厚道善良。
小说主旨则以小见大,由个人上升到社会。
练习二:【答案】作者刻画一个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但他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从主题上,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