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隐喻视角下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分析

《扶不扶》是一部小品剧作,讲述了一个老人求助被路人忽略的故事,并通过搞笑的表现方式揭示人们的冷漠和自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对该小品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概念或者概念体系用于另一个领域或者概念之上的传递过程。在《扶不扶》中,概念隐喻被广泛地应用,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把“扶不扶”这个人物关系的概念应用到红绿灯上。这种隐喻使观众可以从道路交通的场景中看到人们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和行动,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其次,幽默效果是指将普通的事物和概念通过特殊的表现方式产生讽刺或者调侃的效果。在《扶不扶》中,幽默效果被巧妙地应用到小品的表演中。例如,在开始时,老人问路人是否可以扶他过马路,路人却反问他:“你有扶我过马路吗?”这种反讽式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讽刺,将现实中的自私和冷漠直接呈现给观众。又如在接下来的表演中,老人向一位看起来很温和的女士请求帮助,但女士却走开了。而这时,一个穿着皮衣戴着墨镜的年轻人却主动过来帮助老人,这搞笑的反差,再一次让观众反思人们对陌生人和表面价值的判断是否合理。

此外,幽默效果还可以通过表演形式来实现。在《扶不扶》中,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动作非常夸张,尤其是老人和路人的表演,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突显人们的冷漠和自私行为。如老人在等待路人帮助时,表情愁眉不展,摆出各种姿势却无人理睬最能引起观众的笑声。

综上所述,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小品通过将一个概念隐喻到另一个领域来传递信息,并使用反讽和夸张的表演形式来营造幽默的效果,达到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目的,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