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以及例题解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破解原子结构含解析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破解原子结构含解析

破解原子结构一、原子的结构注意:1.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2.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核内质子数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元素的种类;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和离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如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1.一般情况下,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4)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4),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时,得失电子都比较难,如C,性质反而相对稳定。

2.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只有一层时为2个)时,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如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

注意:1.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某种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质子数-电子数=n);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三、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也叫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其比较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表达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碳一个该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碳一个该原子的质量121212112⨯=⨯ 注意:电子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题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 、B 、C 、D 四种粒子共表示种元素。

(2)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 元素和C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 的电子总数是。

(4)E 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

解析:(1)决定元素、原子种类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 、B 、C 、D 中质子数一共是三种,故表示的是三种元素;(2)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3)B 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容易失去2个电子,C 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2个电子,所以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原子个数是1:1,然后双方均可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它们形成化合物BC 里电子总数是两个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也就是它们核内质子总数之和,总数为12+16=28;(4)E 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说明E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应该是2+8+1=11;答案:(1)三(2)得到(3)28(4)11【方法提炼】抓住等量关系,巧解原子结构题原子是由居中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也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核电荷数。

3.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粒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云中。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4. 能层、能级和电子轨道:电子云中存在着多个能层或称为能级,每个能层又包含多个电子轨道。

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运动状态。

5.电子排布规则: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填充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中,最低能级的轨道首先被填满。

常用的电子排布规则有阿尔尼奥规则和洪特规则等。

6. 层次结构:原子的层次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K层、L层、M层等。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层(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依此类推。

7.同位素:同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情况下,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

8.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也等于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排列顺序。

以上是关于原子的结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八讲 原子结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自学课讲义+习题(解析版)

第八讲 原子结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自学课讲义+习题(解析版)

第八讲 原子结构(解析版) 一、知识储备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2.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元素的种类;三“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运动的,也叫分层排布。

2.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核外电子排布有关,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

3. 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4. 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排满时最稳定。

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②原子有多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都趋于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使得原子带上电荷。

(带正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知识点3 离子1.离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阴离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态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氧气O2、H2、CO2、H2O 、SO3、HCl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

(如:铁Fe、氦气He、金刚石C、石墨C,硫S,硅Si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碱、盐)一般由离子构成。

(如常见的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知识点4 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

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

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8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三、离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 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九年级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1. 电子: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它们围绕原子核轨道上运动。

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的1/1836。

2. 质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它们位于原子核中心。

每个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3. 中子:中子是电中性的基本粒子,它们位于原子核中心。

每个中子的质量也约为1.67×10^-27千克,与质子的质量相近。

二、原子的电子层原子的电子以不同的轨道分布在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1. K层:最靠近原子核的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2. L层:次于K层的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M层:再次次于L层的电子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4. N层:依次类推,最多容纳32个电子。

三、原子的核结构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称为原子序数,用字母"Z"表示。

在没有电荷的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因此电子数也等于原子序数。

2. 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质量数,用字母"A"表示。

3.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存在微小的质量差异。

四、原子的符号表示为了便于记录和描述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科学家采用了原子符号表示法。

1. 原子符号:原子符号由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组成。

例如,氧的原子符号为O,氢的原子符号为H。

2. 原子质量:在原子符号的上方或左上方,标记元素的质量数。

例如,氯的质量数为35.5。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1. 元素周期:元素周期表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拥有相同电子层数目,而同一族内的元素拥有相似化学性质。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位素(两个特性)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a .能量最低原理b .泡利原理c .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 .原子结构简图 b .电子排布式 c .轨道表示式 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 族 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 ,周期数为n ,则: (1)m/n<1时为金属,m/n 值越小,金属性越强:(2)m/n>1时是非金属,m/n 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周期 (7个 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 素 周期表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结构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2)共价键的知识结构2.分子构型与物质性质(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σ键π键 按成键电子云 的重叠方式极性键 非极性键一般共价键 配位键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按成键原子的电子转移方式 化学键 范德华力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σ键特征 电子云呈轴对称(如s —s σ键、 s —p σ键、p —p σ键)π键 特征电子云分布的界面对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对称(如p —p π键)成键方式共价单键—σ键共价双键—1个σ键、1个π键共价叁键—1个σ键、2个π键 规律 键能: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键长: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键角: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用于衡量共价键的稳定性 键参数 共 价 键定义:原子形成分子时,能量相近的轨道混合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sp 杂化 sp 2杂化sp 3杂化 分类 构型解释: 杂化理论sp 杂化:直线型sp 2杂化:平面三角形sp 3杂化:四面体型杂化轨道理论 价电子理论 实验测定 理论推测 构型判断 分 子 构 型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空间构型决定因素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时非极性分子(O 3除外),由极性键组成的非对称型分子一般是极性分子,由极性键组成的完全对称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原子的直径约为0.1纳米。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是中子的约2倍,且都是质子质量单位(amu)的单位。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5纳米,直径与整个原子的直径比例为1:10,000。

3.电子云: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的空间分布,描述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云存在各种能量级别的轨道,电子不能在轨道之间连续移动,只能跃迁到具有合适能量的轨道上。

4.轨道:轨道是描述电子在原子中可能找到的位置的功能。

主量子数决定能量级别和轨道大小,主量子数n的平方是一个轨道所能容纳电子的最大数目。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不超过2个电子。

5.能级分布:在原子中,能级依次增加。

第一能级最低,以此类推。

能级间的差异是电子能量的差异。

电子填充能级时尽量填充低能级。

6.电子排布:按构建原子的原子序数排布,如H(氢)有1个电子,He(氦)有2个电子,Li(锂)有3个电子等。

按能级填充原子中的电子。

7.原子核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都集中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8.原子量和原子序数:原子量是一个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是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也是电子数)的数目。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9.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

10.质子数与电子数: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因为一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11.电子的能级跃迁:电子可以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导致光的发射或吸收。

这解释了原子光谱和电子能级。

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元素周期表显示不仅每个元素的质子数,而且还显示了元素的原子量、符号和名称。

13.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通过描述原子内部发生的量子力学过程,提供了对原子结构的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原子的结构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向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及相关判断要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必须遵循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①每一电子层上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 2个(n 为电子层数)。

例如,第一层上只能容纳2×12=2个;第二层上能容纳2×22=8个电子;第三层上能容纳2×32=18个电子,依此类推。

②核外电子是逐层排布的,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依此类推。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

二、离子1.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钠离子(Na +)、镁离子(Mg 2+)、铵根离子(+4NH )。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离子(Cl -)、硫离子(S 2-)、硫酸根离子(24SO)。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 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名称依次为K、L、M、N、O、P、Q层等。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

- 弧线表示电子层。

-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M层有1个电子。

三、离子。

1.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Na)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Na⁺)。

- 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Cl⁻)。

2. 离子符号的书写。

-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环绕在核外。

质子和中子几乎占据了原子的整个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占据了原子的整个体积。

在化学中,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 Z 表示,而核内的中子数目则用符号 A 表示。

电子的数量通常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状态。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10^-15 米,而原子整体的直径约为 10^-10 米。

因此原子核的大小是原子整体的万分之一。

由于质子和中子都属于核子,因此原子核也被称为核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性质。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则包含了 8 个质子。

3. 电子轨道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但并不是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而是以一定的能级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中。

电子轨道可以由量子数来描述,分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主量子数决定了电子的能级大小,角量子数决定了电子轨道的形状,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则决定了电子的方向。

4. 电子云电子不是固定在某条轨道上的,而是以一定概率分布在电子云中。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位置的概率密度分布,可以用来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轨道。

电子云的形状可以由轨道函数描述,它是通过量子力学方程求解得到的。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表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了同一个主量子数的化学元素。

周期表的周期表示了元素的电子壳层数量,而周期表的族表示了元素的价电子数。

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很好地描述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6. 原子的质量数和质量能原子核的质量数是指核子的总质量,它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

而质量能则是描述核子结合情况的物理量,它等于原子核的质量与核子质量总和之间的差值。

质量能对核子的结合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原子核的衰变过程。

7.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是指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维持原子核的结构不发生变化,不会发生核衰变的状态。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原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能级原理,即电子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能级,再依次占据能量较高的能级。

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不超过该能级的最大容纳电子数,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决定。

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这些性质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活性和化合物的形成。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在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的原子质量呈现一定的范围。

五、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六、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使原子结合成分子或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七、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形状、键长、键角等。

分子的形状和键角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能力。

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酸碱反应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九、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要平衡,反应物和物的系数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十、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化学作为一门探究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基础是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了解。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原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原子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p+。

2. 中子: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质量与质子相当,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n^0。

3. 电子:电子位于原子外层的电子壳中,带有负电荷,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符号为e^-。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

1. 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具有正电荷。

其直径约为10^-14米,约占整个原子体积的1/10000。

2. 电子壳:电子壳是由电子组成的,围绕原子核的外部轨道运动。

根据电子能量不同,可以分为K壳、L壳、M壳等多个壳层。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质量数、原子量、同位素等。

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原子核中质子或电子的数量,也叫做元素的序数,一般用字母Z表示。

2.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对元素名称的简称,采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3. 质量数:质量数是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总数,一般用字母A表示。

4. 原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并没有单位。

例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6。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元素)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核反应性可能会不同。

五、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衰变活度减少到初始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而半衰期的长短决定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和特点。

初中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初中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初中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它的认识是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以下是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1. 古代哲学:古代的哲学家们对原子的存在进行了思考,他们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但没有实验依据。

最著名的原子学派是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建的原子论。

2. 实验化学:十八世纪,化学实验突飞猛进。

1766年,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发现了氢气,开始研究气体的性质,并提出了化学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

3. 气体理论:约翰·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原子学说,即化合物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的。

道尔顿进一步提出了原子质量比例定律,即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组成与其原子的相对质量比例有关。

4. 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

他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带负电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这个重要的发现为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玻尔的量子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量子理论,解释了原子光谱中特殊的线条结构。

他的理论成果被称为玻尔理论,将电子的轨道能级和光谱线联系起来,丰富了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二、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主要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的带正电的粒子,具有电荷+1,质量约为1个原子单位。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

2. 中子:中子是原子核中的中性粒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个原子单位。

中子的数量可以影响原子的质量和核稳定性。

3. 电子:电子是负电荷最轻的基本粒子,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约为1/1836个质子质量。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和化学性质。

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形成了原子的核,而电子则围绕着核的轨道运动。

三、原子的层次结构为了更好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科学家提出了层次结构的原子模型。

2022年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与汇总

2022年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与汇总

2022年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与汇总一、离子的共存离子能否共存取决于两种离子相遇后能否生成水,气体或沉淀,若能生成上述物质则离子不能共存。

常见的有:1:H+和OH-反应会生成H2O2:H+和CO3(2-在数字3上面,打不起……)反应会生成H2CO3,分解后生成H2O和CO2气体3:NH4+和OH-反应会生成H2O和NH34:Ca2+和CO3(2-在数字3上面,打不起……)反应会生成CaCO3沉淀,Cu2+,Fe3+与OH-反应会生成Cu(OH)2,Fe(OH)3沉淀,Ag+与Cl-反应以及Ba2+和SO4(2-在数字4上面,打不起……),生成AgCl和BaSO4,不溶于硝酸。

二、原子结构关系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三、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典型例题:原子的结构

典型例题: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例题精讲例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元素种类B.质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电子层数【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因此,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是金属元素。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君质子数+中子数,而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没有反映,因此,仅凭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无法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C o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解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但它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其他变化中还可以再分。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即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但组成元素却可能只有一种,如由02和03组成的混合物就只含有一种元素(即0 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答案】D。

例3: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28187(1)x的值为______ 。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 __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A-@2 5 2 8 7 計【解析】(1)任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一定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x=35。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图中B选项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答案】(1)35(2)B例4: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该元素A.肯定是金属元素B.肯定是非金属元素C.肯定是稀有气体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解析】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当第一层是最外层时有2个电子,如H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