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国际金融学第四章汇率决定理论之购买力平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1. 一价定律
含义:同质商品在不同市场上以同种货币衡量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
前提假设:市场完全竞争,没有交易成本和贸易壁垒;不同地区商品是同质的;商品价格能够灵活调整,不存在价格粘性。
在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在无交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前提下,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不同国家同样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相等的。
2.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一价定律,反映两国货币汇率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有两种表现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p = e*p’,p和p’是本国和外国的一般物价指数,e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在绝对购买力平价基础上放宽条件得到。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成立,而且各国一般物价水平中商品及其权重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各国物价水平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存在稳定的偏差。
公式:
Δe =Δp –Δp’,汇率的变化是由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则本币贬值;如果本国的通胀率低于外国,则本币升值。
3.检验和评价
(1)实证结论:
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性大,一价定律不完全成立;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预期在个别贸易量大的商品上效果明显,但对所有贸易品尤其是非贸易品,理论效果明显不足;
长期效果比短期效果好。短期内由于价格有粘性,差点需要时间充分调整;
通胀严重时相对于货币稳定、经济结构稳定时预测效果好。
(2)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偏差的解释。
①贸易壁垒
运输费用和贸易管制使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流通成本变高,切断
了汇率和商品价格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成本越高,汇率波动范围越大。
②非贸易品的存在。非贸易品的价格完全是由国内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不参与国际间的贸易。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中,非贸易品价格的变动也会使得国内物价指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式中的汇率水平。
③非自由竞争。
市场垄断行为削弱不同国家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
④价格水平计量的差异。
不同国家在计算物价水平,使用的一篮子商品种类和权重不同。
(3)评价
缺点:
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并不符合实际状况(一价定律的不成立);
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汇率体系,忽略了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
正面评价:始终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基于购买力的角度分析汇率。它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中非常基本的问题,始终处在汇率理论中的核心位置,是理解全部汇率理论的出发点。
1. 一价定律的含义,前提基础3个(市场、同质商品、价格调整)
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形式2个,绝对形式的含义(静态,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之比),相对形式(动态,通胀水平的变化和差异)
3.购买力平价理论适用范围(在各国不完全成立、贸易量大的商品、可贸易商品、长期效果、通胀严重时),出现偏离的原因(贸易壁垒运输费用贸易管制、非贸易品对一国价格水平的影响、垄断非自由竞争、价格水平的衡量)
4. 评价,优点2个(购买力的角度分析汇率,形式简洁、处于汇率理论核心地位),缺点3个(假设条件不符合现实、理论内容不完整、忽略资本账户差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