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舞蹈发展史论

合集下载

舞蹈史论知识点总结

舞蹈史论知识点总结

舞蹈史论知识点总结一、原始舞蹈1. 原始社会的舞蹈原始舞蹈是古老而原始的舞蹈形式,它源自于人类最早的社会生活。

原始舞蹈通常与宗教崇拜、祭祀仪式、丰收庆祝等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是一种群体行为,通过动作、姿态和节奏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祈祷。

原始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肢体语言表达了古代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与神灵的呼唤以及社群间的团结。

2. 非洲舞蹈非洲舞蹈是世界舞蹈历史上的一大珍宝。

它包括了非洲大陆上各种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非洲舞蹈通常富有韵律感,以肢体的摆动和节奏的重复为特征。

非洲舞蹈在传统宗教、婚嫁、丰收仪式等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非洲舞蹈还在20世纪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现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3. 原住民舞蹈原住民舞蹈是许多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

在澳大利亚、美洲、亚洲等地的原住民文化中,舞蹈被视为神圣的仪式,承载着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与赞美。

原住民舞蹈通常伴随着音乐、服饰和歌曲,具有鲜明的个族和地域特色。

二、古典舞蹈1. 古希腊舞蹈古希腊舞蹈对后世的舞蹈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舞蹈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它融合了神话、战争、节庆等各种元素,是当时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舞蹈受到了哲学家、文学家的推崇,并在文化传统中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 中国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蹈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要思想基础,融合了中国古代戏曲、绘画及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蹈将动作和表情融合在一起,以传达深沉的情感和寓意。

3. 印度古典舞蹈印度古典舞蹈源于古印度宗教和神话传统,被视为一种宗教仪式。

印度古典舞蹈通常以身体的柔美动作和手势表达为主,着重呈现出优美的形态和神奇的气质。

印度古典舞蹈在音乐、服饰和戏剧等方面均极具特色。

三、现代舞蹈1. 现代舞现代舞是20世纪舞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在舞蹈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现代舞融合了多种舞蹈形式,强调自由、个人表达和对身体的自然运用,与传统古典舞有着明显的区别。

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考研辅导资料《舞蹈艺术概论》

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考研辅导资料《舞蹈艺术概论》
全书分十一章,从远古时代直至明清时期。每一章里既有历史背景,又有乐舞作品、 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诗歌辞赋和图像。从黄帝制管律、尧舜造琴瑟、周公制礼作 乐、秦汉乐舞百戏、唐宋歌舞大曲、明清戏曲歌舞……作者引领我们走入古代乐舞发 展的漫长历程。
一部乐舞史根植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一部乐舞史折射了社会历史的兴衰,乐 舞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本书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 是作者潜心研究七年的学术成果。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获得新闻出版总 署“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
参考书目:《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全书贯彻以论带史的总体原则,首先用 10000年前的*舞蹈文物作为起点,从自娱性的原始舞、民间舞、交谊舞,逐一论述到 表演性的宗教舞、民间舞、国标舞、古典舞。其中的舞蹈个案来自五大洲的数十个民 族、国家和地区,然后分别论述芭蕾和现代舞这两大世界性的舞种,以及由此派生出 来的舞蹈剧场、身体剧场、当代舞、舞踏和新媒体舞蹈,并对各自的来龙去脉、逻辑 定义、名词解释、艺术特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代表性的编导家、表演家、教育 家和作曲家及其代表作,逐一进行评介与分析。“附录”《大趋势:新世纪国际舞坛 的回顾与展望》,则将引领诸位读者朋友或尽情遨游于世界舞蹈的精彩大潮,或一举 攀登上国际舞坛的制高点,并最终成为真正拥有中国背景、国际胸襟的有用之材。
微信关注公众号:艺研院考研助手 淘宝商城:才思资料馆
参考书目:《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自1997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舞者和舞蹈爱好者的欢迎和厚爱, 北京和各省市的很多艺术院校舞蹈系把它作为舞蹈理论课程的教材。1998年10月获第十一届华 东地区很好文艺图书二等奖。

以组踊为中心的中国琉球艺能交流

以组踊为中心的中国琉球艺能交流
能有所深 入 了解 的契机 。 组踊 ( 琉 球语 : { 々F口 ) 是冲绳 ( 琉 球) 的一种舞剧 , 由琉 球王 国第 二 尚氏王朝 的 向受祜 ( 玉城 亲方朝 薰) 创始 , 后 逐渐 融合 踊念 佛 、 能 剧、 狂 言等 艺术并发 展 。组踊 由音 乐、 舞踊 、 台词 组成 , 一般被 呼为“舞踊 剧” 、 “ 音乐剧 ” 。其 风格与 能剧、 狂言相 近, 其特 征, 音乐 为琉球音乐 , 舞踊 为琉球舞 踊, 台词 则使用琉球 语首里方 言。舞踊 的主题 多为劝善 惩恶 , 这 点与能剧 、 狂言类 似。 在琉球第 二 尚氏王朝时代 ,每 逢琉球 国发 生王位更替 时 ,都要 接待 明朝 、清朝 的册封使 。琉球 王府对此 相 当重 视 ,以此为重 要政 治课题 。
如《 姜 诗》 、 《 王 祥》、 《 风 筝记》 、 《 昭君和 番》 等, 见 明姚 旅 《 露 书》 及《 琉球人 座乐并 跃图》, 《 和番》、 《 借衣靴》 和 其他音乐舞蹈 节 目。 琉 球人则 为迎接 中国使 节而准 备大 型乐舞 《 御冠船踊》。琉球 的歌舞 有如 《 团扇 曲》( 六童 舞) 、 《 笠舞 曲》( 四童舞) 、 《 兰花 曲》( 三童舞) , 总名为 《 太 平歌》。宗教上琉 球亦祀 关圣 、 观音 、 土地诸 神. 琉球 国冠婚 丧祭都遵循 明朝和 后来 的中 国 朝代 的典礼 。他们在 生活 中席地而坐 , 设具别 食 , 相 沿 已久 , 也是从 中 国 的 古代 的经 典 中学到 的礼 节。 当时来 中 国的琉球 人很 多 , 有使 臣 、 留学
年, 琉 球国在文庙 的南边建起 了明伦堂 , 成为府学 ( 市级 别的学校) 。从 中 国人 聚居 的久米 村 即唐营 ,挑 选一 名任通 事官 职 的人来 担 当府 学 讲解

外国舞蹈史导论——名词解释笔记

外国舞蹈史导论——名词解释笔记

原始舞蹈是舞蹈艺术产生之初的风貌形态。

原始舞蹈的产生与人类生产劳动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思想、感情、欲念的最早抒发、宣泄、交流与感应的主要方式,属于人类身体动态语言范畴。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简单拙朴,作用除了自娱外,多与社会生活相关。

被闻一多评价为“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等。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各民族、各地的民间舞都具有本民族或地区的风格特色。

民间舞有用于自娱的,也有用于表演的。

宗教舞蹈是表现宗教思想、进行宗教活动的舞蹈形式。

宗教舞蹈区别于商业性舞蹈、宫廷舞蹈和民俗舞蹈,它与宗教经文教义密切相关,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在宗教中或作为通向彼岸世界的桥梁,或作为降魔驱疫的法术,或用来歌颂宗教偶像。

国标舞是国际标准交谊舞的简称。

其前身是非竞技性的舞会舞蹈。

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

“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维也纳华尔兹五部分。

“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五部分。

国标舞舞步严格规范,表演性竞技性突出。

古典舞指各民族中长期流传至今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蹈,是历代舞人在本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加工、创造后逐渐形成的。

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鲜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完整的表现手法和严谨的训练方法,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舞蹈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华尔兹是摩登舞的项目之一,用W表示,又称“慢三步”,原是欧洲的一种土风舞。

华尔兹具有优美、柔和的特质,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左右。

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

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

探戈是摩登舞项目之一,用T表示,原是阿根廷的米娜进舞蹈。

琉球历史简介

琉球历史简介
古资料分为旧石器时代和贝冢时代。十二世纪初,被称为“按司”或“世主”的首领纷纷筑城寨相互对立,史称山寨割据时代。十四世纪,以冲绳岛为中心,浦添按司占据首里(今那霸市)一带,称“中山王”;大里按司占据南部地区,称“山南王”;今归仁按司占领北部地区,称“山北王”,史称三山时代。明太祖时期,中琉册封关系形成。1406年(明永乐四年)山南的尚巴志推翻中山王武宁,立自己的父亲尚思绍为中山王,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灭山北王,1429年(明宣德四年)灭山南王,统一琉球,开创第一尚氏王朝,都首里。1458年(明天顺二年),国王尚泰久时铸成“万国津梁钟”。1469年(明成化五年),国王尚德死后,权臣金丸篡位,自称尚德世子,名尚圆,开创第二尚氏王朝。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国王尚真即位后,各地按司被集中于首里,按司拥兵恃重局面结束。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国王尚宁在位时,日本萨摩藩主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受到萨摩藩支配,形成对日、中的两属状态。1872年(明治五年,清同治十一年)国王尚泰在位时,日本“废王国立藩”,建立琉球藩。1879年(明治十二年,清光绪五年)日本“废藩置县”,建立冲绳县,琉球王国历史结束。

舞蹈历史知识点

舞蹈历史知识点

舞蹈历史知识点舞蹈,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舞蹈展现出独特的风采,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从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不同流派及代表作品等方面,为读者介绍一些关于舞蹈历史的知识点。

一、起源与发展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最早的舞蹈形式是人们在欢庆丰收、祈祷丰饶时所表现的舞蹈动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舞蹈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宫廷舞蹈成为贵族社交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芭蕾舞则在18世纪的法国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20世纪以来,现代舞蹈、爵士舞、街舞等新兴舞蹈形式不断涌现,为舞蹈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不同流派与代表作品1. 古典芭蕾舞:古典芭蕾舞源自法国,以优美的线条、严谨的动作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2. 现代舞蹈:现代舞蹈摒弃了传统芭蕾舞的束缚,注重舞者情感的表达和对身体的自由探索。

代表作品有玛莎·格雷厄姆的《欲望之花》、皮娜·包歇的《欲望》等。

3. 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代表作品有中国的《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天鹅湖》等。

4. 街舞:街舞起源于美国黑人社区,充满活力和街头文化的热情。

代表作品有《纽约大街》、《舞力全开》等。

三、舞蹈的意义与价值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还可以传递美的力量,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享受到身心愉悦的体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丰富。

此外,舞蹈还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

在社交活动中,舞蹈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同时,通过参与舞蹈活动,人们也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和灵活性。

总结起来,舞蹈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介绍琉球风俗的文章

介绍琉球风俗的文章

琉球风俗指的是琉球群岛上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统。

琉球是指现今的冲绳县以及那霸市等地,位于日本南部和台湾之间。

琉球风俗具有浓厚的岛屿特色,融合了中国、日本和台湾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琉球风俗的一些介绍:1.礼仪与尊重:琉球人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

他们注重以谦逊、友善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尤其是对待年长者。

年轻人常常向年长者行鞠躬礼以示敬意。

2.传统音乐与舞蹈:琉球传统音乐和舞蹈是琉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琉球音乐通常使用三弦(三味线)和其他乐器演奏,音调优美,有时节奏欢快,有时富有悲伤和哀愁。

传统舞蹈则通过优雅的舞姿展示琉球人的情感和传统价值观。

3.手工艺品:琉球人有着丰富的手工艺传统。

他们制作织物、陶瓷和木雕等工艺品,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而著称。

琉球织物以其丰富多彩的花纹和精致的纹样而闻名,琉球陶瓷则以其独特的形状和装饰而受到赞赏。

4.饮食文化:琉球的饮食文化也具有独特特色。

琉球人喜欢食用海鲜、冲绳当地的农产品和烹饪风味独特的菜肴。

琉球料理以其新鲜、健康和口感独特而享有盛誉。

5.传统节日:琉球人有许多盛大的传统节日,其中一些源自中国和日本的传统。

例如冲绳的「首里祭」庆典,是纪念琉球王国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

在这些节日上,人们通常穿着传统服饰,进行舞蹈、音乐和仪式等庆祝活动。

琉球风俗展示了琉球群岛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多元影响。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既是琉球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吸引游客了解和体验琉球文化的重要方面。

对于保护和传承琉球风俗,本地社区、文化机构和政府都起着重要的角色。

舞蹈史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舞蹈史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舞蹈史论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舞蹈的起源1. 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发现了许多史前时期的舞蹈遗迹,证明了舞蹈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2. 由于史前时代的舞蹈没有文字记录,因此我们对史前舞蹈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考古发现和民族传统。

3. 史前时代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祭祀舞、战争舞、生育舞等,这些舞蹈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史前时代的舞蹈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史前舞蹈的元素在后来的舞蹈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二、古代舞蹈1. 古代文明的兴起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传统。

2. 古埃及的舞蹈在宗教活动和宫廷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以舞蹈团体和音乐为基础,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和宗教性。

3. 古希腊的舞蹈在宗教、战争和庆典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希腊文明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古印度的舞蹈分为古典舞和民族舞两大类,其中古典舞以其高度的技巧和优美的姿势而著称。

5. 古中国的舞蹈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它在汉唐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典舞蹈1. 古典舞蹈是舞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在欧洲、俄罗斯、印度等地出现并发展成熟。

2. 欧洲古典舞蹈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其代表人物包括巴舒尔、杜诺瓦、齐库斯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古典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俄罗斯古典舞蹈以芭蕾舞为主,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而闻名于世,代表人物包括彼得·图尔恰金、玛丽亚·塔加里宁娜等。

4. 印度古典舞蹈包括卡塔克舞、奥尔卡玛尼亚舞、莫哈尼亚特姆舞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舞蹈手法和节奏感而著称。

四、现代舞蹈1. 现代舞蹈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它与古典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舞蹈的自由性。

2. 现代舞蹈的代表人物包括伊莎多拉·邓肯、玛莎·格雷厄姆、梅瑟·霍尔什等,他们的作品对现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琉球王国的历史演进与文化组成

琉球王国的历史演进与文化组成

琉球王国的历史演进与文化组成琉球群岛是日本南部的一个海上岛链,包括冲绳本岛、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等。

在800年左右,其文化与经济结构开始发展。

1266年,当时的宗主国宋朝向琉球封赐县官,这一事件标志着琉球步入历史时期。

在13世纪初,琉球群岛处于一个割据的状态,众多的王国相互竞争。

在1385年之前,琉球被分为三个王国:中山、北谷和浦添,而中山王国是最强大的一个。

在1406年,三个王国联合成为一个国家,命名为“琉球王国”,并选择中山城作为它的首都。

这一事件标志着琉球进入了一个团结一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琉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继续发展。

琉球王国的国王尚巴志,开始寻求外交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国家,这是它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找到平衡点。

琉球王国与明朝的贸易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琉球王国成为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桥梁。

在琉球最辉煌的时期,它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制造非常奇特的陶瓷、木工和织物。

当时的琉球王国也是一个文化中心,该文化影响了日本和中国。

琉球的经济主要是依靠贸易和农业,它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海上贸易国家,制造和出口丝绸和瓷器等产品。

同时,琉球王国也是一个宗教中心,琉球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关德天,在琉球成为一个国家的不久之后,这个宗教逐渐变得非常流行。

琉球王国政府和社会上的许多人都信仰这个宗教,以至于琉球王国中的心理建筑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在琉球王国受到朝鲜半岛的影响之后,琉球王国也开始走向一个孤立主义。

在这个时期,琉球王国只是与中国和日本交流,但不太愿意同其他国家交往。

琉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也变得更加保守,国王和官僚们同样拒绝了外来文化。

然而,在19世纪初期,纪尧姆·克鲁斯和其他外国人开始接触琉球,它逐渐与外部世界接触。

1843年,琉球王国和美国签订了《琉球通商条约》,这一事件开启了琉球与西方的贸易关系。

在琉球与其他国家联系日益加强的同时,琉球王国遭受了来自日本的威胁。

论述古代抛球歌舞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论文

论述古代抛球歌舞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论文

论述古代抛球歌舞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论文论述古代抛球歌舞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论文抛球是一种以手触球并把球投掷出去的活动,可抛远、抛高、抛向制定目标,一人、双人或数人均能进行。

中国古代抛球又称抛绣球,往往采取双方对抛形式,既是一种健身娱乐游戏和比赛项目,又逐渐演变为传情择偶的民俗,改编、凝定为各种歌舞表演形式。

在抛球活动艺术化演进过程中,抛球和诗、词、曲、音乐、舞蹈、酒令、风俗、戏剧等交汇融合,呈现为多种艺术表现形态,因此,抛球是中国古代最具艺术特质、最富文化意蕴的球鞠活动。

由抛球择偶的风俗为切入点,一般认为壮族抛绣球的最早雏形为“耍飞砣”;汉族抛绣球起源于上古时期“投瓜”和“抛梅”的古俗。

飞砣为战争或狩猎时的一种青铜铸制的古兵器,从投掷古兵器到表达爱情的五彩绣球尚有很远的距离,很有可能人们把兵器作为娱乐活动器材时,出于安全轻便的考虑和审美愉悦的需要,加之受其他球鞠类活动的影响,投掷兵器逐渐被换替为内装豆类、香草等五彩丝布缝制的绣球;由于娱乐活动能增进感情,抛绣球也慢慢具备了“投瓜”和“抛梅”等传情达意的功能而成为具有文化意蕴的风俗活动;由于抛球时舒展双臂等动作的优美和五彩绣球的美观,抛球极富艺术表现功能和娱情乐性的实用价值,进而逐渐被改编为各种歌舞表演娱乐形式流行于宫廷与民间。

1、抛球活动的盛行和抛球歌舞的定型抛球活动在唐代达到繁盛,从宫廷到民间,男女老少皆喜欢此项活动,抛球也因此进入了文人的视野。

人们从抛球动作中受到启发,把抛球改编为舞蹈表演,作为教坊演出曲目;抛球还用作行酒令,成为酒宴佐情助兴的项目,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抛球歌舞形式。

1.1、抛球活动的盛行抛球活动至迟在唐中宗时已成为宫廷的一种娱乐活动。

《资治通鉴》载唐中宗“命文武三品以上抛球及分朋拔河”,一些老臣摔倒在地,中宗旁观大笑。

从史料来看,抛球作为一种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已受到了上层社会的垂青。

盛唐时抛球活动已经盛行,并进入诗人观照的领域,成为诗歌表达的内容。

琉球的名词解释

琉球的名词解释

琉球的名词解释琉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名词,在现代则指的是琉球群岛,也称为冲绳群岛。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是日本群岛的一部分,包括冲绳、宫古、八重山等数十个岛屿。

它们组成了一个美丽而多样化的地区,被青蓝色的大海环绕,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

琉球群岛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居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0年左右。

作为一个战略位置重要的群岛,琉球在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国和日本的争夺对象。

在14世纪至19世纪的琉球王国时期,琉球处于独立状态,并通过贸易和外交与中国明朝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保持联系。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琉球文化和传统。

琉球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古老的祭祀仪式、艺术表演、传统音乐以及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等等。

琉球传统歌舞如琉舞和三線(一种有三根弦的传统乐器)演奏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一独特文化的魅力。

此外,琉球还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出独特的农业和渔业文化,例如种植红薯和蓝花生等农作物。

琉球群岛的自然环境同样令人着迷。

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使得这里成为潜水爱好者的天堂。

而且,琉球还拥有数个国家公园,如美冲海洋公园和石垣岛的竹富町民俗村等等。

这些国家公园以其壮丽的风景和珍稀的动植物种类吸引了许多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

此外,琉球群岛还保护着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之一——东西之间礁湖,这里可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底生态系统。

琉球的美食也是其吸引力的一部分。

冲绳料理因其独特的调味以及使用琉球特产食材而闻名于世。

冲绳人常食用的食材包括海葡萄、苦瓜、虾子等。

冲绳料理以其清淡而健康的口感而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

另外,琉球还生产出优质的泡泡茶和龙舌兰酒,这些都是来到琉球不能错过的美味。

总的来说,琉球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这里既有迷人的景色,又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前往琉球旅游不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领略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

无论是潜水、品尝当地美食,还是欣赏传统音乐舞蹈,琉球都能带给游客一次难忘的体验。

名词解释琉球的意思

名词解释琉球的意思

名词解释琉球的意思琉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理区域,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日本列岛之间的东海中部地区。

琉球群岛由数十个岛屿组成,主要包括奄美群岛、宫古列岛和八重山群岛。

这片海域被誉为“东亚三角洲”,是中日文化交流与交往的重要地区。

琉球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由琉球人建立了独立的政权。

在历经数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后,琉球群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圈。

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受到了中国大陆和日本的影响,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琉球地区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它位于中国大陆和日本之间的战略要地,既是贸易和交流的枢纽,也是两国之间的争夺点。

为了控制这个地区,中国和日本历史上多次进行了争夺和斗争。

在历史上,两岸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琉球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被视为琉球的文化导师,许多古代文化习俗、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都源自中国。

例如,至今琉球仍然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以及传统的歌舞文化。

但是琉球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琉球人民以其勤劳、坚韧和包容的精神闻名于世。

他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形式独具魅力,以琉球古典音乐和“酒歌舞”最为著名。

这些艺术形式融合了琉球传统文化、民间故事和自然景观,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琉球地区的美景也是其吸引人的一面。

蓝天碧海、绝美沙滩、奇特珊瑚礁和翠绿山脉构成了琉球的壮丽景色。

八重山群岛的石垣岛和宫古列岛的宫古岛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琉球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曾遭受过许多挑战和动荡。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琉球地区成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被迫接受日本的统治。

二战期间,美军占领了这片土地,琉球成为了战略性的军事基地。

直到1972年,琉球才被归还给日本。

今天,琉球地区作为日本的一部分,继续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意义。

琉球传统文化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精神财富。

而琉球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

琉球王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琉球王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琉球王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琉球王国,又称为琉球,是日本南部和中国福建之间的岛链。

从14世纪到19世纪,琉球王国是独立的王国,与中国和日本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这个王国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文化特点的遗产,如语言、音乐、剧场、舞蹈和手工艺品。

虽然这些文化现在已经濒临灭绝,但是保护和传承琉球王国文化遗产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琉球王国文化遗产的种类琉球王国留下的历史遗产非常丰富,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种类型。

1. 物质遗产:琉球王国的建筑是其物质遗产之一。

那谷富士和环礁巨大的城墙、池畔的宫殿、起居舍、城壁和城门等建筑都是琉球的历史见证。

琉球也善于制作瓷器、染绸、生产纸、打造武器等。

它们的制作技术和设计风格都展现出琉球特有的文化遗产。

2. 非物质遗产:琉球王国的舞蹈、音乐和工艺都是其非物质遗产之一。

琉球还有独特的传统剧场,包括「那霸」和「首里」的森林剧场,以及「泡盛之中」的平民剧场。

这些都是琉球王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还有独特的厨艺、手工艺和语言等非物质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

二、琉球王国文化遗产的传承琉球王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几年,琉球媒体讨论了许多琉球王国文化遗产和传承的问题。

为了流传琉球的传统文化,人们已经开始恢复一些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

1. 重建琉球建筑:为了保护琉球王国的建筑遗产,琉球当地政府已经开始进行修缮和重建项目。

他们也尝试使用当地原材料,并保留原有的技术,以便将这些建筑原貌呈现给世界。

2. 音乐、舞蹈和剧场的持续表演:为了传承琉球王国的音乐、舞蹈和剧场传统,琉球当地有许多音乐团体,例如琉球奏楽団、琉球管弦楽団和琉球民族唱跳団等。

这些音乐和舞蹈表演项目一直在琉球的招待会、法事、神社祭典等特殊场合上演。

3. 学校教育与体验活动:许多学校已经将琉球王国的文化加入到学习课程中。

除此之外,琉球王国也开设着参观琉球王国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琉球文化遗产。

三、琉球王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琉球王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它在保护遗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古代中琉艺术交流概述

古代中琉艺术交流概述

古代中琉艺术交流概述琉球自1372年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以来,随着册封——朝贡体制的确立和1392年闽人三十六姓的迁徙,通过由中国人的琉球之行带到琉球和由琉球人的中国之行带回琉球两种方式,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先后传到琉球,不仅丰富了琉球人民的民族文化,而且推动了两方的政治、经济交流。

标签:中琉艺术音乐舞蹈绘画一、音乐中琉建立友好关系之后,中国音乐便源源不断地远播琉球,先后在琉球形成了正乐即琉球御座乐和仪式乐路次乐,和受中国戏曲影响形成的琉球组舞,以及乐器琉球三线,并且在制度设置上也是依照中国形式,可见琉球音乐受中国音乐影响之深。

1.琉球御座乐御座乐,是历史上伴随着琉球入贡、庆贺、谢恩与中国册封使团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动的过程中,由中国传播到琉球的音乐。

琉球御座乐是琉球人接受中国音乐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来的面貌,并且力图不做变化的一种音乐。

据记载“是为太平乐。

奏于座中,故亦曰座乐。

”座乐是在国王招待宾客的场合,也就是在“御座”中演奏的音乐,所以特别冠以“御”字。

由于御座乐在1879年废藩置县以来就没有演奏了,所以在现实中已经失传,但在江户朝贡的记录中,还留下不少歌词。

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中国的地方词曲中找到原型。

由于琉球御座乐自1879年以来伴随琉球王朝的结束而失传,所以,目前只留下部分歌词,而无旋律遗存。

另外据考察,琉球御座乐使用的乐器与中国相关乐器几乎完全相同。

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有:王耀华《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江户朝贡史料中的五首曲调源流初探》、《琉球御座乐<纱窗外>旋律源流初探》、《琉球御座乐<福寿歌>初考》、《琉球御座乐“一更里”初探》、《御座乐使用乐器的初步考察》等。

2.路次乐路次乐,是琉球王朝时期的一种仪式音乐。

据《琉球国由来记》“卷四事始·礼乐门”记载:“二四、乐:当国乐,察度王、尚巴志王之世间、自中华传授来乎。

古代的舞蹈演变

古代的舞蹈演变

古代的舞蹈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舞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自我,交流感情和传承文化的一种形式,还是人类文明演变的见证。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古代的舞蹈演变。

1. 原始舞蹈原始舞蹈是最早的舞蹈形式之一,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文化。

它的特点是简单和自然。

在这种类型的舞蹈中,人们用肢体语言和节奏表现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和欣赏,是人们与自然相互协调的表现。

2. 古埃及舞蹈古埃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最发达的之一。

其舞蹈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古埃及文化中,舞蹈是一种受到高度重视的艺术形式。

古埃及舞蹈的基本特点是缓慢的节奏,大量使用手臂和腿部,以及歌唱和乐器伴奏的特殊风格。

3. 古希腊舞蹈雅典古希腊时期是舞蹈发展的黄金时代。

古希腊舞蹈的特点是优美、轻盈和简单明了。

古希腊舞蹈通常与宴会和崇拜一起表演。

在这种类型的舞蹈中,人们通常会穿着华丽的服装,通过身体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来表现他们的感情。

4. 古罗马舞蹈古罗马舞蹈在古代的时候也是非常流行的。

古罗马时期的舞蹈非常热闹,有大量的身体动作和带有挑战性的元素。

同时,它还强调优美的形式和舞者的个人技巧,非常注重衣着的华丽,特别是面部装饰的细节和舞蹈时的姿态。

5. 古印度舞蹈古印度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形式多样的风格。

古印度舞蹈通常带有宗教和神话的元素,展现了古印度精神的内涵。

同时,古印度舞蹈着重于肢体灵活和身体各种部位的协调,通常使用面部、手臂和腿部两侧等部位来表达情感。

总的来说,古代的舞蹈演变非常丰富多样,它不仅是文化遗产,还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通过了解古代舞蹈的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

空手道的历史

空手道的历史

空手道的历史空手道(からてどう / Karatedou )是来源中国拳法成型于古琉球和后来的日本,现在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武术。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空手道的历史。

空手道的历史1、起源空手道的发祥地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今琉球群岛),其起源众说纷纭。

其中,最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139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向中国明朝朝贡。

明洪武帝派遣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

这些中国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琉球。

中国拳法也在此时被带往了琉球,结合了当地的格斗术琉球手,发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

这种说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输入说”。

然而有人对此说产生质疑,指出明朝初期中国拳法尚未发达,唐手是在明朝中后叶时期传入琉球的。

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将琉球变成其附庸国,并对琉球实行禁武政策。

当地人为了反抗萨摩的压迫,从中国人处学习了中国拳法,并与当地的打斗术琉球手相结合,形成了唐手。

这种说法被称为“庆长输入说”(1609年是日本庆长14年)。

《大岛笔记》中声称唐手系由中国人公相君带入琉球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空手道起源于琉球民间的舞方。

舞方是琉球舞踊的一种,为琉球民间一种带有武术性质的舞蹈。

舞方后来结合中国武术发展成琉球手,琉球手又发展成唐手、空手道。

空手家安里安恒及其弟子,以及容宜仁,都支持这种说法。

另外,还有冲绳相扑起源说、柔术起源说等。

但这些说法都是由明治以后空手家或研究者提出,大多没有明确的史料加以证明。

空手道的历史2、唐手佐久川唐手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

当时,琉球著名的武术家佐久川宽贺远渡重洋,至清朝学习中国武术,并将其带回琉球。

因远赴中国留学,佐久川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被人称为“唐手佐久川”。

如今空手道中仍传承“佐久川之棍”等型,据说他曾独自以挑行李的棒击退海盗。

空手道的历史3、萨摩藩统治下琉球禁武政策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唐手发展的背景是琉球历史上的两次禁武政策。

空手道的由来

空手道的由来

空手道的由来提起空手道,应该有很多人并不陌生吧,这是一种源于日本的武术种类之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空手道的由来。

欢迎阅读!空手道的由来据考,空手道是由500年前琉球岛上古老格斗术和中国盛唐时期的武术拳种通过“遣唐使”、“入宋僧”和两国商业文化交流的不断接触,渐渐传入日本,并进行改革发展的一种拳法。

日本最早称空手道为“唐手”,本世纪初,日本武林人士出于民族自尊而将“唐手”于1935年改成“空手”。

1916年,日本冲绳人空手道高手船越义珍带领许多冲绳空手道武道家到东京等地以公开表演空手道为契机,开始于空手道的早期漫长的推广工作。

由于早期发展中师承和流派之间的戒心,有些空手道家从不横向联络,另空手道的猛烈踢打和直接对抗所造成的伤害事故,使空手道无法顺利统一的得到发展和提高。

往后空手道就形成了以套路为中心,各自为政的普及推广时代。

1930年,宫城长顺首先使用“刚柔流”作为自己流派的名称,随后自立名称的空手道团体应运而生,最多时达到300余个。

而后四个最大空手道组织也随之产生,(刚柔流、松涛馆、和道会、系东流),这四大流派在漫长的岁月发展中,成为了当今日本空手道许多流派的母体。

1949年,以松涛馆为主,联合成立了“日本空手道协会”,但该协会尚未具备领导全日本空手道界的实力。

直到50年代,以全日本开展锦标赛为名义的比赛,每年就有20余个,但大都是有名无实的,而参赛选手也没有经过逐级选拔,缺乏全国锦标赛的权威。

1964年,“全日本空手道联盟”成立,空手道协会也加入其中,并开始了“寸止”规则的空手道时代。

1970年,全日本空手道联盟主持了第一次世界空手道锦标赛,并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联合会”,这些实力强大的团体,在一些政治家、实业家的支持下,不断地致力于把空手道推向世界,他们保持以“型”为中心的体系,对抗比赛采用“寸止”。

这是基于对空手道“一击必杀”之威力的敬畏之心,我们称此种形式为传统空手道或体育空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琉球舞蹈发展史论刘富琳【摘要】自1372年琉球与明建立册封朝贡关系始,至1879年日本“废藩置县”吞并琉球止,中琉两国友好往来长达五百余年.中国册封推动了琉球舞蹈的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根据琉球与中国、日本的历史关系,把琉球舞蹈的历史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祭祀舞蹈为主,第二个时期以宫廷舞蹈为主,第三个时期以商业舞蹈为主,第四个时期传统舞蹈得到复兴、向多元化发展.文章旨在促进我国舞蹈学界对琉球舞蹈历史的了解,加强我国与琉球舞蹈界的交流.【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8页(P119-126)【关键词】琉球舞蹈;祭祀舞蹈;宫廷舞蹈;商业舞蹈;大众舞蹈;舞蹈史【作者】刘富琳【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9.1;J722.22·东方音乐研究·历史上,琉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位于我国福建以东的东海、太平洋上,它自南向北由八重山群岛、宫古群岛、冲绳本岛和奄美群岛等组成。

十四世纪以前,琉球还处在一个封闭的状态。

洪武五年(1372),明遣使臣杨载出使琉球诏谕入贡,从此,琉球在中国的册封朝贡体制下,进入了大航海贸易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随着册封朝贡关系的建立,琉球与中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文化也不断传入琉球并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琉球自身文化的发展,舞蹈就是其中之一。

有关琉球舞蹈的研究,目前仅在董锡玖、刘峻骧、资华筠、金千秋等少数学者的论著中有所涉及[1][2][3]。

但是,琉球作为明清两季的册封朝贡藩属国,我们对琉球舞蹈的历史了解得还很不够,有的甚至把琉球舞蹈划入日本舞蹈来研究,这与琉球的历史严重不符。

因此,对琉球舞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琉球的历史与中国、日本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大的历史事件来展开:1.1372年,琉球与明建立册封朝贡关系;2.1392年,明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4];3.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4.1879年,日本“废藩置县”吞并琉球;5.1945年,“二战”结束。

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琉球舞蹈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十四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十四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战”爆发;“二战”结束后*矢野辉雄在其《沖縄舞踊の歴史》一书中,把琉球舞蹈的历史发展分为“おもろ时代的舞蹈”、“冠船时代的舞蹈”、“‘废藩置县’后的舞蹈”和“战后的舞蹈”四个历史时期。

该时期是琉球尚未与中国建立册封朝贡关系前的一个漫长历史时期,该时期的琉球舞蹈主要是祭祀舞蹈。

根据历史神话传说,琉球是由天神阿摩美久开辟的。

《中山世鉴》*《中山世鉴》(1650年)是琉球三部官修国史成书最早的一部,其余两部为《中山世谱》(1725年)和《球阳》(1745年)。

有载:“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然后桓山石草木,次生人是称天孙氏矣。

次艺五谷,始有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五伦也,颇似三皇五帝之治矣。

”[5]阿摩美久派遣了一对夫妇神仙下凡,生育了三男二女,长男是国王天孙氏,次男是诸侯,三男是农民,长女是闻得大君,次女是巫师,“三男二女”创造了琉球后世繁衍生息的一切。

天孙氏统治琉球二十五纪,后历经舜天王、义本王、英祖王、察度王、武宁王等王朝。

十二世纪,琉球分“北山、中山、南山”三国,称“三山时代”,以中山国为最强大。

1372年,杨载出使琉球,琉球正值“三山时代”。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国王“尚”姓乃明代皇帝所赐,一直沿用至末代国王尚泰。

统一琉球。

琉球是个岛国,陆地资源贫乏,主要以近海渔业为生。

琉球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琉球独特的舞蹈文化,琉球最早的舞蹈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崇拜。

首先是对日出日落太阳的敬仰,其次是对大海的感恩,对于一个田不供食,以渔为耕、以鱼为粮的岛国,大海馈赠了琉球富饶的物质食粮。

因此,太阳和大海成了琉球的守护神。

在琉球的村落,至今还保留了众多对太阳、大海等诸神祭祀朝拜的场所,每当节日,人们集聚于此举行感谢天地、祈祷平安、庆贺丰年等仪式活动。

祭祀活动由女性的“神女”来完成。

前述夫妇神所生的长女闻得大君就是掌管琉球祭祀的最高领导者,次女巫师是具体实施者。

为何是女性呢,笔者以为女性乃大地之母,繁衍生息。

另外,大凡以海为生之地,男性多去耕海,而女性持家。

祭祀活动中,人们用一定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神灵的感谢,这就孕育了舞蹈的早期形态。

其中,手的动作非常重要,主要有三种:即“招手”、“捧手”和“拜手”,每种动作都有深刻含义。

“招手”的动作手心朝外,双手由上往下,有邀请诸神欢迎光临之意;“捧手”的动作手心朝上,双手由下往上,有接受神灵恩赐之意;“拜手”的动作双手合十作朝拜状,有感谢神灵护佑与恩赐之意。

这三种动作对此后琉球舞蹈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琉球的祭祀舞蹈以村落女性的集体圆圈舞为主,用鼓作伴奏,人们合着节奏,唱着神歌,边歌边舞。

今天,在八重山、宫古、冲绳本岛北部、久高岛等岛屿仍然保留了这些祭祀舞蹈,如图1[6]、2[7]。

该时期是琉球与中国保持册封朝贡关系的时期。

琉球舞蹈从民间祭祀舞蹈向宫廷仪式舞蹈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对琉球的册封。

1.册封活动表演的舞蹈1372年,琉球与明建立册封朝贡关系;1392年,明赐“闽人三十六姓”,琉球迎来了全面繁荣发展的契机。

中国从1404年第一次册封琉球,至1866年最后一次册封,共册封二十二次。

因琉球是岛国,与中国往来只能依靠季风航行,每次册封,中国册封使团都要在琉球停留短则数月,长则半年多之久。

停留期间,琉球宫廷设歌舞戏曲等款待中国册封使一行。

从现存最早的陈侃《使琉球录》*“使琉球录”是历代册封使出使琉球全过程及其琉球见闻的记录,是研究琉球的重要史料。

(1534年)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琉球宫廷表演的歌舞节目还比较简单。

“二十二日,复设宴,名曰“拂尘”,……但令四夷童歌夷曲、为夷舞,以侑其觞;伛偻曲折,亦足以观。

”[8]6从历代“使琉球录”的记载可知,1606年表演了二十余人的歌舞;1633年表演了龙舟歌舞;1663年有“鼓乐、走马、弄刀、刺枪、舞剑、踢球、走索诸戏”[8]46,等等。

至1719年第十八次册封时,琉球宫廷表演的舞蹈达到了顶峰,根据册封副使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的记载,在这次册封活动的中秋宴、重阳宴上,表演了神舞、老人舞、笠舞、花索舞、蓝舞、拍舞、武舞、球舞(狮子舞)、杆舞、竿舞、团扇舞、掌饰舞等舞蹈以及琉球戏曲等,[8]99-102可以看出独立的琉球宫廷舞蹈已经形成。

另外,根据琉球宫廷“尚家文书”*“尚家文书”是琉球宫廷的档案文献资料,被认定为“国宝”。

近年,“文书”资料陆续公开。

“戊戌册封诸宴演戏故事”和“丙寅册封诸宴演戏故事”的记载,在1838年(戊戌年)的册封活动上*中国对琉球第二十一次册封。

,琉球宫廷表演了神舞、老人舞、三祝舞、扇舞、笠舞、武舞、球舞、双狮舞、团扇舞、蓝花舞、经络舞、羯鼓舞、串花舞、天川舞、女舞、柳舞、四竹舞、菊舞、良会舞、咏花舞、麾舞等舞蹈*根据尚家文书《戊戌册封诸宴演戏故事》整理,那霸市历史博物馆藏。

在1866年(丙寅年)的册封活动上*中国对琉球第二十二次册封,也是最后一次册封。

,表演了神舞、老人舞、扇舞、笠舞、羯鼓舞、球舞、双狮舞、串花舞、麾舞、团扇舞、大兼久舞、天川舞、女舞、经络舞、柳舞、四竹舞、咏菊舞等舞蹈*根据尚家文书《丙寅册封诸宴演戏故事》整理,那霸市历史博物馆藏。

这两次册封活动表演的舞蹈基本相同,这可能与两次册封的时间相隔较短有关。

册封活动上,神舞和老人舞是开场首先表演的舞蹈,神舞来自祭祀舞蹈,具有祈祷神灵护佑之意,老人舞具有健康长寿、子孙繁荣的寓意。

今天,琉球还保留了开场先跳老人舞的习惯,由一男一女长者或带着子孙,合着音乐《かじゃで风节》*琉球音乐的曲名称“××节”,其“节”有旋律、曲调的含义。

缓缓而舞,如图3[7]16。

2.“上江户”表演的舞蹈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要求琉球向日本进贡。

当日本幕府将军更替时,要求琉球派遣使者前往庆贺;当琉球国王更替时,要求派遣使者前往谢恩。

这庆贺、谢恩活动称为“上江户”。

“上江户”从1634年始至1850年止,共十八次。

“上江户”时,在将军官邸举行进见之仪、奏乐之仪和辞见之仪等三大仪式,在奏乐之仪上表演音乐舞蹈。

其中,演奏的音乐大部分是从中国传入的明清小调和器乐曲,小部分是琉球的三弦歌*三弦歌,琉球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演方式,三弦演奏者自弹自唱。

和舞蹈。

而在萨摩藩*藩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萨摩藩位于九州岛西南部,今鹿儿岛县、宫崎县大部,藩主为岛津家族。

及萨摩藩在京都、江户的官邸则表演中国戏曲和琉球舞蹈,以下是“上江户”时琉球表演的部分舞蹈情况[9]。

在《琉球人座乐并躍之图》*冲绳县立博物馆藏。

画卷中,保留了天保三年(1832)琉球“上江户”时表演的四幅舞蹈图。

图4[10]“团舞”,即团扇舞,取道具团扇为名。

右边两位为舞者,左边四位弹三弦者为音乐伴奏。

图5[10]“麾舞”,也取道具麾为名。

图6[10]“笠舞”取舞者头戴花笠为名。

图7[10]“打组舞”,两男头戴面具与两女相对而舞。

两男似小丑与两女“打情骂俏”,或与我国“打花鼓”相近,取名“打组舞”。

从以上表演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琉球舞蹈的一些表演特征。

另外,从服饰上看,“团舞”和“笠舞”是用典型的“红型”*琉球用传统手工织成、绘制各种图案的染织布。

制作而成的传统琉球服饰;“麾舞”扮相受到日本一定的影响;“打组舞”具有中国风格。

琉球宫廷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神舞、老人舞,由长者表演;2.女舞,男扮女装,表现女子思春等内容;3.若众舞,由十一、二岁的少年表演,表现少年天真纯洁;4.二才舞,由十七、八岁的青年表演,表现青年人朝气蓬勃。

神舞、老人舞、女舞、若众舞主要在册封仪式上表演,二才舞主要在“上江户”时表演。

另外,“上江户”时还经常表演一种“口说”*一种旅途有感而发的叙事歌。

的舞蹈,内容表现“上江户”旅途中的各种见闻,伴奏音乐有《上行口说》《下行口说》《坂原口说》《四季口说》等,如图8[7]64。

琉球舞蹈的表演采用“序、破、急”的三段结构。

首先是出场部分的“出端”,其次是中间部分的“中踊”,最后是退场部分的“入端”,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音乐伴奏。

如女舞《伊野波节》,其“出端”的音乐是《伊野波节》、“中踊”的音乐是《恩纳节》、“入端”音乐也是《恩纳节》。

若众舞的音乐分别是《くんのうら节》《港原节》《高离节》;若众麾舞的音乐是《泷落》《边野喜节》《浮岛节》等。

伴奏音乐对琉球舞蹈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琉球舞蹈的伴奏音乐以三弦为主,三弦大约在十五世纪后半叶至十六世纪前半叶从中国传入琉球[11],传入后成为琉球贵族、士族的必学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