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桩桩土界面侧摩阻力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桩桩土界面侧摩阻力的研究
摘要:土壤源热泵由于可再生,而且环保,因此其技术被广泛应用。但土壤源
热泵打井费用昂贵制约着技术的推广。能量桩将土壤源热泵技术与建筑桩基结合,既能供热制冷,又能承受建筑上部荷载。本文通过能量桩在土体温度、长径比、
以及土体导热系数的变化,研究桩土界面平均侧摩阻力与桩顶位移关系。为今后
能量桩的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量桩;平均摩阻力;温度;长径比;导热系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能源,资源,环境。为了缓解压力,人类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措施。
土壤源热泵技术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其打井费用高
制约着广使用。能量桩技术将土壤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井与建筑物桩基结合为该
技术的推一体,可实现建筑物夏储冬用,是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高效开发与利用地下热能的一种新方法[1]。
本文利用FLAC3D研究能量桩接触界面的侧摩阻力[2-5]与位移的关系。所谓
能量桩,就是将土壤源热泵技术与建筑桩基有效的结合,能量桩不仅可以承受上
部结构荷载,
最重要的一点,夏天将能量储存于地下土层中,冬天将这些热能通过热泵技
术供于室内,即夏储冬用。在储能的过程中,土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可以观察位
移与平均侧摩阻力的关系。平均侧阻力为两相邻的轴力差值除以侧表面积,对于
单桩的话,取轴力值除以桩长侧表面积[6,7]。位移规定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侧阻力规定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在桩土共同工作期间,进行力学场与温度场耦合,土体温度取16℃、18℃、20℃。土体导热系数[8]取1.5、1.7、1.9。桩长径比变化为20、25、30。在众多
因素影响下,分析侧摩阻力的变化,发现长径比以及导热系数对能量桩接触面平
均侧摩阻力的影响比较大。
桩侧与土的接触面为interface 1,桩底与土的接触面为interface 2。位移监测
点取桩顶中心点,平均侧摩阻力取全桩侧表面积计算。
2 不同情况下桩土接触面的变化
由于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全社会发展的新主题,为了缓解巨大压力,人类开
始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能量桩的开发应用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研究长径比
(L/D=20,25,30)、土体导热系数(λ=1.5,1.7,1.9)以及土体温度(t=16℃,18℃,20℃)的变化对桩土界面摩阻力的影响,本模拟究了在不同长径比、不同导热系数、不同土体温度变化的情况。
温度场的计算过程中,当长径比为20时,随着桩顶位移的增加,产生最大
位移为4.64mm,导致桩侧出现了负摩阻力;当长径比为25时,桩向下最大位移
为9.73mm,桩侧也出现了正摩阻力;当长径比为30时,随着桩顶位移的增加,
最大位移为3.28mm,随之桩土界面出现了负摩阻力。随着长径比的增加,桩侧
摩阻力整体呈增大的趋势,当长径比为20时,桩侧摩阻力的范围在170Pa至
200Pa之间;当长径比为25时,桩侧摩阻力范围在270Pa至300Pa之间;当长径比为30时,桩侧摩阻力范围在515Pa至535Pa之间。当长径比为20,导热系数
为1.5(1.7或1.9),温度为16℃、18℃、20℃时,在桩顶位移相同的情况下,
桩侧摩阻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长径比为25,30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
律也是如此。当长径比为20时,温度为16度(18度或20度),土体导热系数
为1.5、1.7、1.9时,在桩顶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桩侧摩阻力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加
而降低,当长径比为25和30的时候,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基本与此类似。
3 结论
根据对能量桩在上述各方面的分析对比,可得到:
(1)温度、导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桩侧摩阻力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加。当l/d=20增加至l/d=25时,平均侧阻力增加52.73%;当l/d=25增加至l/d=30时,平均侧阻力增加80.62%。
(2)长径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桩侧摩阻力随着土体导热系数的增大而
减小。当λ=1.5增加至λ=1.7时,平均侧阻力减小3.85%;当λ=1.7增加至λ=1.9时,平均侧阻力减小2.69%。
(3)长径比、导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平均侧摩阻力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参考文献
[1]仉安娜, 唐远明.环保节能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11:34-37.
[2]赵嵩颖.能量桩储热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3]李春红,孔纲强等.能量桩桩-土接触面间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J].建筑节
能,2015,3(44):99-114.
[4]Alice Di Donna, Alessio Ferrari, and LyesseLalou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soil–concrete interface:Physical mechanisms,cyclic mobilization, and behaviou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NRCResearch Press,2015,53:659-672.
[5]NedaYavari,Anh Minh Tang,Jean-Michel Pereira,and Ghazi Hassen.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hearstrength of soils and the soil-structure
interface[J].Can.Geotech,2016,53:1186-1194.
[6]陈育民,徐鼎平.FLAC/FLAC3D基础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1-436.
[7]孙书伟.FLAC3D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438.
[8]张楠,夏胜全等.土热传导系数及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岩土力学,2016,6(37):1550-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