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习题和答案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习题和答案

绪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遥感” 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感知、测量、分析并判定目标性质,其空间展布、类型及其数量的探测技术。

广义上的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的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遥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地物波谱特性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力,这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同运动状态造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于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表面状态不同,具有相异的电磁波谱特性,这是遥感识别目标的前提;地物波谱特征可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测得。

遥感的物理基础任何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这是遥感探测物体的依据。

2.遥感的特点(优势)主要有哪些?遥感的特点(优势):面状信息获取:时效性:快速准确连续性:动态观测多维信息:平面、高程(立体)生动、形象、直观:经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3. 说明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根据研究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考虑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波段等因素,目标不同、尺度不同、时相要求不同、光谱特点不同• 进行图像的(预)处理多时相图像配准、几何纠正、图像镶嵌、数据融合• 特征参数选择波段选择band selection、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原始波段进行处理,得到能反映目标地物特性的新的参数,如植被指数、主成分等等)• 建立分类系统各类及亚类分类指标(定性、定量)• 专题信息提取(分类)与综合分析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数量、质量、分布、发展变化特点与趋势、产生的原因)• 结果检验与成果输出对结果进行验证(直接验证、间接验证),满足需要则输出结果,反之,返回第三步、第四步,进行相关的修改、调整。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解析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就是由同相震荡且互相横向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旋转轴电场与磁场形成的平面,有效率的传达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高频率至高频率,包含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红外线、紫外光、4电磁波五音: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序,就构成了电磁波五音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做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缩写上开)8色温:在实际测量物体的光谱电磁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吻合灰体电磁辐射曲线的黑体电磁辐射曲线做为参考这时的黑体电磁辐射温度就叫做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散射电磁辐射通量与入射光电磁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备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电磁辐射遵从哪些规律?(1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升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电磁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不好的辐射体一定就是不好的吸收体。

(5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五音由哪些相同特性的电磁波段共同组成?遥感技术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存有哪些?a.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b.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物体的电磁辐射通量密度与短萼有关?常温下黑体的电磁辐射峰值波长就是多少?(1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完整版)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习题和答案

(完整版)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习题和答案

(完整版)遥感应⽤分析原理与⽅法习题和答案绪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遥感” 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物质相互作⽤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标的科学。

遥感—是⼀种远离⽬标,通过⾮直接接触⽽感知、测量、分析并判定⽬标性质,其空间展布、类型及其数量的探测技术。

⼴义上的遥感:泛指⼀切不接触物体⽽进⾏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的遥感:指不与探测⽬标相接触,利⽤传感器(遥感器),把⽬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地物波谱特性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这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微粒不同运动状态造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于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表⾯状态不同,具有相异的电磁波谱特性,这是遥感识别⽬标的前提;地物波谱特征可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测得。

遥感的物理基础任何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形成了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这是遥感探测物体的依据。

2.遥感的特点(优势)主要有哪些?遥感的特点(优势):⾯状信息获取:时效性:快速准确连续性:动态观测多维信息:平⾯、⾼程(⽴体)⽣动、形象、直观:经济:节约⼈⼒、物⼒、财⼒、时间……3. 说明遥感应⽤的基本步骤。

遥感应⽤的基本步骤:根据研究的⽬标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考虑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波段等因素,⽬标不同、尺度不同、时相要求不同、光谱特点不同进⾏图像的(预)处理多时相图像配准、⼏何纠正、图像镶嵌、数据融合特征参数选择波段选择band selection、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通过⼀定的数学⽅法对原始波段进⾏处理,得到能反映⽬标地物特性的新的参数,如植被指数、主成分等等)建⽴分类系统各类及亚类分类指标(定性、定量)专题信息提取(分类)与综合分析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分析(数量、质量、分布、发展变化特点与趋势、产⽣的原因)结果检验与成果输出对结果进⾏验证(直接验证、间接验证),满⾜需要则输出结果,反之,返回第三步、第四步,进⾏相关的修改、调整。

遥感试题答案

遥感试题答案
10混合反射 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11瑞利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 q < 1。散射系数kr∝ 1/ λ4 ( 比较不同波长的散射能力、 简图、)
12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即 q = 3
28影像分辨力 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mm)。
29地面分辨力 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距离
30摄影红外 指摄影类传感器利用红外波段进行摄影
31旁向重叠 相邻航线间的影像重叠,重叠率通常为20%一30%。地形起伏强烈,重叠率相应要加大
5可见光遥感 从各种平台,利用可见光波段进行探测地物的遥感技术
6红外遥感 从各种平台,利用红外波段进行探测地物的遥感技术
7微波遥感 从各种平台,利用微波波段进行探测地物的遥感技术
8镜面反射 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
9漫反射 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24运行周期 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25太阳同步卫星 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的卫星
26地球同步卫星 与地球相对静止,在赤道上空运行的卫星
27 灰阶 黑白相片上的色调称为灰阶,一般分为十级为白、灰白、淡灰、浅灰、灰、暗灰、深灰、淡黑。浅黑、黑。
3)?h与H成反比。航高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小。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20分)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

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微波遥感复习题

微波遥感复习题

第一章1. 微波遥感的微波波段:频率范围:300MHz – 40GHz ;波长范围:1m – 0.75cm.。

太阳辐射微波小于地球辐射 微波。

地球辐射微波:100MHz – 10GHz :3 nWm-2,100MHz – 1GHZ :29 pWm-2。

有鉴于 此,微波遥感多为主动遥感。

2.微波遥感的特点: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所以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

微波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因此广覆盖。

全天候、全气候、广覆盖。

3.微博遥感中较多应用相同相位、微小频率差的干涉。

第二章1.成像几何的一些概念斜距方向:微波束传播方向。

地距方向:地面上与飞行器飞行方向垂直的方向。

方位方向:飞行器飞行方向。

天线覆盖区:天线波束射到地面的覆盖区。

幅宽 :在地距方向上,微波束’照亮’地球表面的宽度。

天线覆盖区在地距方向的 宽度。

近地距线 :幅宽最接近地面轨迹的边。

远地距线:幅宽最远离地面轨迹的边。

视角:天线到地面的垂线与斜距方向的夹角。

(技术参数)入射角:入射线与地面点的法线 的夹角。

入射角越小地面起伏越大,反射越强图像上越亮 星下点:飞行器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

卫星高度:飞行器离开地面的高度 H 。

天线尺度:方位长度 la 和垂直长度 lv 。

方位长度平行与飞行方向,垂直长度垂直与飞行方向。

2. 距分辨率:雷达系统在距方向上分辨两个相邻目标点的能力,即返回脉冲在时间上没有重叠 3.斜距分辨率: r r =2τc 地距分辨率: g r =θτsin 2c关于距分辨率:当 = 0,地距分辨率 rg 无穷大 采用侧视 雷达的原因;地距和斜距分辨率均与搭载平台的飞行高度 H 无关;地距分辨率与入射角 有关。

近地距 处的分辨率低于远地距处的分辨率。

4. 脉冲压缩技术(关键技术,提高地距分辨率) 知道过程发射调频宽脉冲,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称为线性调频脉冲;返回的线性调频脉冲与发射线性调频脉冲的副本经相关器压缩成窄脉冲。

微波遥感思考题及答案原创

微波遥感思考题及答案原创

上网查是否能找到标准参考答案1、试总结分析微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水分子和氧分子具有的几种能量形式包括:平移动能,与轨道有关的电子能量,振动能量及转动能量。

当水分子和氧分子与周围的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时,它们的能级会发生变化,这时它们就会吸收某一频率的微波辐射能量。

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0.253cm和0.50cm处,且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作用要强于水分子。

根据这些情况,一般可采用2.06-2.22mm、3.0-3.75mm、7.5-11.5mm和20mm以上的波长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大气窗口),在这四个波段内大气的吸收作用是很小的。

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由于水粒组成的云粒子一般直径很小,不超过100微米,比微波波长要小一两个量级,故对微波的散射满足瑞利散射条件,但这时散射作用比吸收作用小得多,一般可以忽略,微波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

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降水云层中的粒子主要有雨滴,冰粒,雪花和干湿冰雹等,其直径均大于100μm,有的可以达到几毫米(如雨滴)、几厘米(如冰雹),它们对微波的散射必须按米氏散射来分析。

这时的吸收情况十分复杂,散射作用一般是不能忽略的。

研究表明:当微波频率小于10.69GHz(约2.81cm)时,水滴的散射衰减作用已经逐渐小于吸收;当频率为4.805GHz (约6.3cm)时,散射作用只有吸收的十分之一;而当频率大于10.69GHz时,水滴的散射作用则完全不能忽略。

但如果不是暴雨和大雨,雨滴直径不超过2.5mm左右,而频率又不大于19.35GHz时,雨滴的散射作用比吸收小将近十倍,仍可予以忽略。

除上述外,云层本身也会发射出微波辐射而呈现为亮度温度。

这种亮度作为随机干扰噪声叠加在目标亮温上,对目标的微波辐射亮度测量产生影响,且频率愈高,这种噪声就愈严重。

在1~300GHz的频带内,随着波长越来越短,微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有两个重要的转变:其一,大气对微波能量传输的衰减作用由很弱到很强;其二,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其宏观表现也是衰减)从极轻微到十分显著。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后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后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后答案第一章:遥感基础知识1.1 遥感概述•遥感是利用空间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遥感技术的特点包括遥感性质、遥感对象、遥感方法等。

1.2 遥感的分类•根据遥感方式,可将遥感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

•主动遥感指人工发射电磁波,通过接收返回信号得到目标的信息。

•被动遥感则是通过接收自然环境中辐射的信息。

1.3 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系统由人工卫星、航空平台、地面站三个部分组成。

•人工卫星是指搭载遥感装置的卫星,用于对地观测。

•航空平台一般指飞机或无人机等载人或无人飞行器。

•地面站则用于接收、处理和存储遥感数据。

第二章: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2.1 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包括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被动遥感图像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地球表面辐射的能量。

•主动遥感图像则是通过人工发射的电磁波测量返回信号得到。

2.2 遥感图像处理步骤•遥感图像处理步骤包括预处理、增强、分类和解译等。

•预处理主要针对图像的去噪、几何校正等。

•增强则是对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等进行调整。

•分类是指将图像中的不同特征划分为不同类别。

•解译则是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理解。

2.3 遥感图像的分类•遥感图像的分类主要有无监督分类和有监督分类两种方法。

•无监督分类是指根据图像中像素的相似性进行自动分类。

•有监督分类则需要根据预先标记好的样本进行分类。

第三章: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1 遥感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可以用于获取气象元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气象监测。

3.2 遥感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可以用于获取地表水体的面积、水质等信息。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广大水域的高效监测。

3.3 遥感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利用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3.4 遥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图像可以用于监测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作业答案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作业答案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作业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作业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作业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遥感图像判读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遥感图像判读: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读,最后提取出所感兴趣的信息。

2、景物特征:主要有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3、判读标志 :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4、几何分辨率:假定像元的宽度为a,则地物的宽度在3a或至少在2a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大小称为图像的几何分辨率。

5、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6、光谱分辨率:为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包括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各波段数的波长范围和间隔.7、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8、地物光谱特征:地物在多波段图像上特有的波谱响应.9、地物空间特征:地物的各种几何形态称为地物空间特征。

10、地物时间特征:地物的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性,以光谱特性和空间特性表现出来.二、问答题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答:景物的判断特征主要有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不同的地物在多波段图像上的波谱响应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可以依据光谱区分不同的地物.地物的各种几何形态也是用来区分不同地物的一种标准,包括形状、大小、图形、阴影、位置、纹理、类型等。

对于不同的景物的时间特征在不同时间地面覆盖类型不同,地面景观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景观的改变判断地物。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定位答案:C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遥感的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3.0微米D. 3.0-30微米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答案: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大气校正等步骤。

答案:几何校正三、简答题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植被覆盖变化,评估森林火灾损害,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等。

四、计算题7. 若某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求该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

答案: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为100平方米(10米×10米)。

五、论述题8.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管理、产量预估等。

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效率、实时的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六、案例分析题9. 某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灾害影响。

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洪水前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洪水覆盖范围、水体变化情况,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等的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时相的影像数据,监测洪水消退过程和灾后恢复情况,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1.简述微波遥感与可见光/ 红外遥感有什么不同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mm-1m 电磁波(微波波段)进行遥感的统称;可见光/红外遥感主要指利用可见光(0.4-0.7um)和近红外(0.7-2.5um)波段的遥感技术统称。

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相比,有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优越性在于:1. 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主动被动微波遥感都不依赖太阳,具有全天时工作能力;3.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4.能提供特殊信息,如测定海面形状、海面风速、土壤水分等;5. 微波遥感可以记录相位信息,从而获取高程信息和地形形变信息。

不足之处在于:1.空间分辨率较低;2.数据处理和解译较困难;3.与可见光/ 红外影像在空间位置难以一致。

2.试绘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波。

3•波长8mm相当于多少GHZ频率?频率为90GHz的波其波长是多少?f=光速/波长=37.5GHZ入光速/频率=3.3mm4 .试总结分析大气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大气对微波的吸收作用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所致,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微粒所致,两者均会引起微波的衰减。

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2.53mm 和5.0mm 处,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1.6mm 和13.5mm 处,前者对微波吸收作用较强,一般可采用 2.06~2.22mm、3.0~3.75mm、7.5~11.5mm和20mm以上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

大气微粒包括水滴、冰粒和尘埃。

当微粒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当微粒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0-2次成反比。

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微波波长下,与云层含水量呈线性正相关。

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是米氏散射,不能忽略。

在1—300GHz (微波)的频带内,随着波长愈来愈短,大气对微波能量传播的衰减作用由弱到很强,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轻微到十分显著。

遥感试题与答案汇总

遥感试题与答案汇总

题号-一一二二二-三得分2009至2010学遥感概率论(每空1分,共计21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_______ -- _______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系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 、_______ 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班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级—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L 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姓名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8.S AR的中文名称是___ —,它属于 ________ (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黑体:2.邻域增强3.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共计67分)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5•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6•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7•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2009至2010学年遥感概率论(每空1分,共计30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_______ -- ______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1.简述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有什么不同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mm-1m电磁波(微波波段)进行遥感的统称;可见光/红外遥感主要指利用可见光(0.4-0.7um)和近红外(0.7-2.5um)波段的遥感技术统称。

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相比,有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优越性在于: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主动被动微波遥感都不依赖太阳,具有全天时工作能力;3.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4.能提供特殊信息,如测定海面形状、海面风速、土壤水分等;5.微波遥感可以记录相位信息,从而获取高程信息和地形形变信息。

不足之处在于:1.空间分辨率较低;2.数据处理和解译较困难;3.与可见光/红外影像在空间位置难以一致。

2.试绘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波。

3.波长8mm相当于多少GHZ频率?频率为90GHz的波其波长是多少?f=光速/波长=37.5GHZλ=光速/频率=3.3mm4.试总结分析大气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大气对微波的吸收作用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所致,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微粒所致,两者均会引起微波的衰减。

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2.53mm和5.0mm处,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1.6mm和13.5mm处,前者对微波吸收作用较强,一般可采用2.06~2.22mm、3.0~3.75mm、7.5~11.5mm和20mm以上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

大气微粒包括水滴、冰粒和尘埃。

当微粒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当微粒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0-2次成反比。

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微波波长下,与云层含水量呈线性正相关。

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是米氏散射,不能忽略。

在1—300GHz(微波)的频带内,随着波长愈来愈短,大气对微波能量传播的衰减作用由弱到很强,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轻微到十分显著。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一名词解释 (2分×10)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

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 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λ,散射系数kr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m散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1.简述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有什么不同
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mm-1m电磁波(微波波段)进行遥感的统称;可见光/红外遥感主要指利用可见光(0.4-0.7um)和近红外(0.7-2.5um)波段的遥感技术统称。

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相比,有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优越性在于: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主动被动微波遥感都不依赖太阳,具有全天时工作能力;3.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4.能提供特殊信息,如测定海面形状、海面风速、土壤水分等;5.微波遥感可以记录相位信息,从而获取高程信息和地形形变信息。

不足之处在于:1.空间分辨率较低;2.数据处理和解译较困难;3.与可见光/红外影像在空间位置难以一致。

2.试绘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波。

3.波长8mm相当于多少GHZ频率?频率为90GHz的波其波长是多少?
f=光速/波长=37.5GHZ
λ=光速/频率=3.3mm
4.试总结分析大气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微波的吸收作用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所致,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微粒所致,两者均会引起微波的衰减。

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
2.53mm和5.0mm处,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1.6mm和1
3.5mm 处,前者对微波吸收作用较强,一般可采用2.06~2.22mm、3.0~3.75mm、
7.5~11.5mm和20mm以上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

大气微粒包括水滴、冰粒和尘埃。

当微粒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当微粒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米氏散
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0-2次成反比。

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微波波长下,与云层含水量呈线性正相关。

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是米氏散射,不能忽略。

在1—300GHz(微波)的频带内,随着波长愈来愈短,大气对微波能量传播的衰减作用由弱到很强,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轻微到十分显著。

5.试以侧视雷达从发射脉冲到接收回波的成像过程说明侧视雷达图像距离向分辨率的推导原理。

在地面可以分辨的两目标最短距离就是侧视雷达图像的距离向分辨率。

雷达发射的是短脉冲,信号之间必须相差一个脉冲长度才能分开来。

Rr=τ*C*secβ/2(画图略)
6.试分析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与真实孔径侧视雷达不同之处
1.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天线是在不同位置上接受同一地物的回波信号;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天线则在一个位置上接受目标的回波。

2.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向分辨率仅与天线孔径有关,且成正比;真实孔径雷达方位向分辨率与波长、斜距、天线孔径有关,且与天线孔径成反比。

3.真实孔径雷达得到是地面图像,合成孔径雷达得到是相干图像,需要复杂的数据处理后,方能恢复成地面的实际图像。

7.试解释有效散射面积和散射系数
有效散射面积:
又称散射截面,指散射波的全功率与入射功率密度之比。

其物理意义是度量目标的散射强度,其大小为在观察点处所截得的功率与散射场相同时所需截面的大小。

RCS?
散射系数:
指单位面积上雷达的反射率或者单位照射面积上的雷达散射截面。

它是入射电磁波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结果的度量。

8.地面分辨元和平均面分辨元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平面分辨元
地面分辨元是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的乘积,地面分辨元相等,则解译效果相同。

平均面分辨元是照射带近距离端NR到远距离短FR所有分辨单元面积之平均。

因为距离分辨率是俯角的函数,导致地面分辨元在照射带宽度内是变化的,所以提出平均面分辨元来描述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9.近距离压缩与透视收缩的区别是什么?
近距离压缩是值距离雷达较近的地块在斜距图像上被压缩,距离天线越紧,收缩量越大。

透视收缩是指山上面向雷达的一面在图象上被压缩,这一部分往往表现为较高的亮度,故而一般图像上前坡比后坡亮;坡底的收缩度比坡顶大;山坡的坡度越大,收缩量越大。

10.为什么地物表面的粗糙度都是相对的?
瑞利准则及修改后的瑞利准则指出,粗糙度不仅取决于地物不规则高程h,还与波长和俯角(或入射角)有关。

同一地表面,波长较长时显得光滑,波长较短时被认为粗糙。

当俯角很小,即波束接近掠射时,地物表面常常被认为光滑。

11.点目标与硬目标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相同】两者回波信号均较强,且占地面积较小。

【不同】点目标比分辨单元小得多,而硬目标不限制在分辨单元之内,其回波信号在图像上往往表现为一系列亮点或一定形状的亮线;硬目标回波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点目标不具有;硬目标回波信号必定很强,而点目标大部分很强。

12.角反射器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回波?
角反射器的指向角(两面角轴线与雷达波束所在平面的夹角)远偏离90度时。

13.为什么植被含水量越大,其图像灰度值越大,而湖水在图像上却很暗?
植被含水量越大,其复介电常数越大,使得雷达波束穿透力减小,反射能量增大,从而其图像灰度值越大。

而湖水接近于平面,雷达波
束产生镜面反射,导致回波信号很小,在图像上表现为暗区。

14.不同粗糙度土壤的散射系数曲线的交点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对于各雷达波段都存在一入射角,对于该入射角,裸露土壤的散射特性与粗糙度无关,仅与地面含水量有关,这是利用侧视雷达探测土壤湿度的重要依据。

15.为什么逆风观测海面的散射系数一般比顺风观测时大?
顺风时海面较为光滑,逆风时海面较为粗糙,粗糙度越大,散射系数越强。

16.xx图像的几何变形包含哪些?
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和叠掩。

17.什么叫等效中心投影
在估计出测绘雷达等效焦距f之后,设想有一个焦距为f的摄影机与侧视雷达同时工作,对同一地区中心投影获取图像。

18.试说明速度矢量变化对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图像变形的影响
合成孔径雷达对同一点的回波信号是在不同位置获取组合的,其原始影像即信号图像上记录的是一系列衍射条斑,条斑中虚线段的长度及间隔在解码后决定了像点在图像上的位置。

当雷达运载工具的航速矢量变化时,条斑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图像变形。

19.试说明各种几何校正方法是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利用多项式的几何校正方法:
地面起伏不大,校正精度要求不高;
利用模拟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
已知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物目标散射特性数据库、雷达设备参量、成像参数等数据;
利用构像方程的几何校正方法:
校正精度要求高,已知高程信息;
20.简述基于距离-多普勒的雷达构象方程原理。

复杂,见课本或者PPT。

21.在雷达图像上作平面测量时,为什么要作光点尺寸补偿
由于雷达图像记录了地面上每一分辨单元中的地物回波信号,若
这一分辨单元中由某一地物回波信号很强,即使它在这一分辨单元所占的比例很小,依然能使所在分辨单元较亮,所以量测结果须减去一个分辨单元的长度,而对于无回波地物或阴影的长度计算则正好相反,须加上一个分辨单元的长度,因为其两端所处的分辨单元可能有回波信号较强的地物。

22.在雷达图像上根据阴影和叠掩量测地物高度的前提是什么?
目标是独立xx或者直立目标。

23.去相关是如何影响干涉测量的
一方面增加图像中搜索同名点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点上的相位差产生失真现象。

24.为什么要进行相位解缠
因为利用INSAR数据估计相位差值时,只能得到相位差值的小数部分,而整周数却不得而知,所以需要相位解缠来计算相位差整周数部分,才可以计算高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