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案方法(较为详细表述)
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探讨
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探讨翅片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制药、化工等行业中。
它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的特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阻力大、热交换面积利用率低等。
因此,对翅片式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其性能,并满足实际工况的要求。
首先,翅片式换热器的流道结构对其传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流向通常是平行或交叉流。
然而,这种结构简单,热交换效果有限。
研究表明,采用交叉错位流道结构,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改善传热效果。
因此,在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交叉错位流道结构,以提高传热效率。
另外,优化翅片的几何形状也是一种提高翅片式换热器性能的途径。
翅片的形状对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翅片通常是直翅片,但这种结构容易造成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
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曲翅片或波纹翅片等非常规形状的翅片,以降低流动阻力和提高传热效率。
此外,还可以在翅片式换热器中引入增强换热技术,进一步提高传热效果。
增强换热技术包括流体的纵向和横向换热增强技术,如加入纵向或横向插差元件、增加流体的喷撞、涡旋流动等。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流体的湍流程度,提高传热效率。
此外,在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中,还需考虑材料的选择和防腐蚀措施。
翅片式换热器通常工作在恶劣的工况下,如高温、高压、腐蚀介质等。
因此,在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以提高翅片式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
综上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应从流道结构、翅片形状、增强换热技术以及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型,可以提高翅片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降低能耗,满足实际工况的要求。
翅片管换热方案
翅片管换热方案引言换热是热工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热量传递的过程。
在很多工业领域中,翅片管换热是一种常见的换热方式,它具有体积小、热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翅片管换热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换热方案。
基本原理翅片管换热是通过在管道外表面上安装翅片来增加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翅片管换热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翅片的存在增加了换热面积。
由于翅片的形状多为翅片片或片柱,可以有效地增加管道外表面积。
通过增大换热面积,可以提高热量的传递速度,从而加快换热过程。
2.翅片的存在增加了对流换热的效果。
翅片具有不同形状和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变流体流动的方式和速度。
通过增加流体的流动路径和速度,可以增加对流换热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3.翅片的存在改变了流体内部的温度分布。
翅片管交换热时,翅片和流体之间会形成温度梯度,从而改变了流体内部的温度分布。
通过调整翅片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改变温度场的分布,使得热量更加均匀地传递到流体中。
常用的换热方案在实际工程中,翅片管换热的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翅片管换热方案:1. 螺旋翅片管换热器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气液换热的设备。
它的主要特点是管束内的管子呈螺旋形,并且外表面增加了翅片。
这种设计可以增大换热面积,增加对流换热效果,从而提高热传输效率。
2. 悬浮式翅片管换热器悬浮式翅片管换热器是一种通过悬浮在管道内部的翅片来实现换热的装置。
翅片通常由螺旋形或环形翅片构成,通过在管道内部布置悬挂或固定的方式,实现了翅片与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悬浮式翅片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热传导性能好等特点。
3. 平面翅片管换热器平面翅片管换热器是一种将翅片平铺在管道外表面上的换热器。
它通常由管道和翅片两部分组成,翅片以平面方式固定在管道外部。
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容易维修,适用于一些对设备体积要求较高的场合。
应用领域及案例翅片管换热方案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一些需要大量热能传递的场合。
管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30613 305618 49613 1161912 1739317 17210
26717 202919 39712 347213 779312 16210
35516 272217 57111 489719 3284416 11910
Ds (m) 面积余量 ( %)
0160
0146
39
0151
0138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ipe space and the pipe outer diameter , as optimization criterion. By taking the early investment and annual running charge as objective function for optimum seeking , and by means of computers , complicated calculation is avoided.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optimum calcul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conventional calculation ,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 by means of the optimum design , under the given restrains , the pipe heat exchanger can operate well with a reduction of over 25 % heat transfer area.
强化翅片管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方法及应用
(1)
Ki Fi = K0 F0
(2)
1/ Ki = 1/ hi + ri + ( F1i/ 2πλ) ln ( d0/ di)
+ r0/ (βη) + 1/ ( h0βη)
(3)
1/ K0 = β/ hi + rβi + ( F10/ 2πλ) ln ( d0/ di)
+ r0/ η + 1/ ( h0η)
霜开始形成时表面粗糙度增大引起传热面积增大同时气体流速也增大从而导致在结霜初期传热系数增大但随着霜层的不断增厚传热热阻增加最终导致传热系减小6结霜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其传热系数和增大其阻力两方面合理的换热器结构应同时减小这两方面的影响发器采用变翅片间距结构时实际上已构成了翅片的错列分布当空气横掠错列翅片时翅片的交错分布使得上游翅片对下游翅片有绕流作用由于前面翅片的前半部分换热加强后面的翅片的分布又使得流道变窄流速提高翅片后半部分的换热也得到强化9
时沟槽和凸肋对流体的限流作用有助于边界层的 减薄 ,而绕流作用使流体产生轴向旋涡 ,可致使边 界层分离 ,流体主体径向温度梯度减小 ,有助于热 量传递的进行 。因此采用在已加工好的管壁内部 加工变螺距内螺纹 ,不但可以扩大管子的内表面 积 ,增加传热面积 ,并且由于管子不再是光管 ,内部 有螺纹所以内壁变得粗糙 ,可以破坏层流边界层 , 使管内的制冷剂的流态变成紊流 ,从而提高管内对 流换热系数 。同时 ,因为采用变螺距 ,沿着流体流 动方向螺距从大变小 ,这样可增强流体的扰动 ,强 化流体的换热系数 。 3. 2. 2 变间距内螺纹翅片管结构示意图及对比计算
METHODS AND APPL ICATION OF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OF FIN2TUBE HEAT EXCHANGER
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探讨
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探讨翅片式换热器(Finned heat exchanger)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发动机、空调系统等。
它通过增加翅片的表面积,提高了传热效率。
本文将探讨翅片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包括翅片结构的优化、流体流动的优化以及材料的选择优化等方面。
首先,翅片结构的优化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关键。
传统的翅片结构是直翅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翅片结构被提出,如波纹翅片、凹凸翅片等。
这些新型翅片结构可以增加翅片与流体之间的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因此,在设计翅片式换热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传热需求选择合适的翅片结构,以实现更高的传热效率。
其次,流体流动的优化也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重要因素。
流体在翅片间的流动方式对传热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优化流体流动的路径、速度和分布等参数,可以改善流体在翅片间的流动状态,减小流体的阻力,提高传热效率。
例如,可以在翅片之间设置适当的腔体,引导流体流动,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另外,材料的选择优化也是翅片式换热器设计的关键。
传统的翅片材料多为铝合金,它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轻质化特点。
但在一些特殊工况下,铝合金可能不能满足要求,此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替代。
例如,对于高温、高压的工况,可以选择耐高温合金或陶瓷材料作为翅片材料,以提高耐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辅助设备的优化也是翅片式换热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在冷却系统中,增加风扇的数量和风速可以提高换热器的冷却效果;对于一些特殊工况,还可以考虑使用辅助冷却设备如水喷淋装置或降低冷却剂的温度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在满足热交换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总之,翅片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从翅片结构、流体流动、材料选择以及辅助设备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实现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好的工作性能。
优化设计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还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翅片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翅片管式换热器设计标准
翅片管式换热器设计标准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
等行业。
其设计标准对于保证换热器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标准的角度出发,对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换热设备设计规范》GB 50661-2011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换热器的工作条件、介质特性、换
热面积、流体流速等因素,确保设计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对于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翅片设计,应注意翅片的材质选择、形状结构、
间距等参数。
翅片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常见的材质有铝合金、不锈钢等。
翅片的形状结构应合理设计,以增大传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同时,翅片之间的间距也需经过合理计算,以确保介质在换热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性能。
另外,换热器管束的设计也是关键的一环。
管束的布置应符合流体介质的流动
特性,避免出现流阻过大、流动不均匀等问题。
管束的材质选择和尺寸设计也需要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以确保管束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清洗和维护便利性。
合理的设计应考虑到换热器内部的结构,以便于清洗设备、维修设备等工作的进行,保证换热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换热器的工作
条件、介质特性、材质选择、结构设计等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和安全稳定的运行。
管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案方法(较为详细表述)
管翅式换热器性能及结构综合优化的热设计方法陈维汉周飚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摘要:本文给出一种由翅片<或肋片)管组成的管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新方法。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给定换热器结构材料而使的换热量最大的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两侧流体流动换热过程最佳的结构尺寸准则,以及使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准则。
利用三个准则间的关系,采用迭代方式完最终成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这样的设计方法能使换热器的设计达到材料省、换热效果好与运行费用低的目的,且能在设计阶段实现。
关键词:管翅式换热器、换热表面间的最佳匹配准则、换热过程最佳结构参数准则、换热过程可用能损失率分析、考虑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法图书分类号:TK1241 引言管翅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的热交换设备之一。
它常常应用在两侧流体的换热性能相差甚大的情况下,通常是以管外侧安装翅化表面来减小换热性能较差流体的换热热阻,而换热性能较好的流体在管内流动仍然保持较小的换热热阻,从而达到整体增强换热器传热效果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换热器,如何去设计和运行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对于换热表面的设计,传统的做法是力求使两侧的换热热阻相同以获得最大的传热效果,这是等热阻匹配原则[1]。
这种认识如果从投资成本上来考虑,就是十分不可取的办法。
本文作者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的分析,导出了在给定投资费用<或换热面材料)的前提下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关系式,即换热面积之比与其换热性能比和投资费用比之间的平方根关系式,这是平方根原则[2]。
按这种原则设计换热面就能达到单位传热量的投资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优化。
同时,换热器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流动参数的设计。
传统的做法是以不超过允许的阻力损失为最后标准来选取流动参数。
这种做法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
正确的办法是以单位传热量可用能损失率最小为目标来寻求流动参数的最佳值[3]。
这样就能实现单位传热量的运行费用最低,从而使流动参数的设计得以优化。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主要包括翅片布置和换热面积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换热器的热负荷和流体参数,根据这些参数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然后,根据热负荷和流体参数计算翅片式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可以借助换热器的设计公式和换热器的特性曲线来进行。
换热器的设计公式通常采用对流传热的基本方程和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
对于翅片式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表示热量在热交换过程中的传递速率。
传热系数的计算可以基于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等模式来进行。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经验公式、理论公式和实验测定等。
2.其次,根据热传导原理,计算翅片的最佳布局。
翅片的布局可以根据换热器所需的流体参数和热负荷来确定。
翅片的布局决定了换热面积和热量的传递效率。
一般来说,翅片的间距和角度需要根据流体的流速和温度差来确定。
3.最后,根据翅片的布局和传热系数,计算翅片式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翅片的数量、长度和宽度来进行。
一般来说,换热面积与翅片的长度和宽度成正比。
换热器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流体的流量、温度差、压差和材料特性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
总之,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流体参数来确定。
通过正确选择材料、布置翅片和确定换热面积,可以实现翅片式换热器的高效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换热效果。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1.传热面积的计算:传热面积是决定换热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
热负荷和传热系数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面积。
2.翅片间距的选择:翅片间距的选择与换热效果和翅片堵塞的防止有关。
一般来说,翅片间距越小,传热效果越好,但也容易造成堵塞。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
3.翅片形状和尺寸的确定:翅片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传热效果。
通
常采用矩形或三角形的翅片形状,根据具体的流体参数和传热需求,选择
合适的翅片尺寸。
4.翅片材料的选择:翅片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耐腐蚀性和耐
磨性。
根据工作条件和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证设备的使用寿
命和换热效果。
5.流体动力学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参数对换热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在
设计中,需要计算流体的流速、流量、压降等参数,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换热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布局和结构,包括热交换介质的进
出口、流体流向、换热器的管道连接和支撑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确
保换热器在操作中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换热器的计算中,一般会采用传热方程、流体力学方程和换热器的
经验关联式等方法来进行。
具体的计算过程会涉及到传热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流体速度、流体的物性等参数。
同时,在计算中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效率、热损失、能耗等因素,以评估和优化设备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是一门复杂的工程学科,需要综合考虑传热、流体动力学、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可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和效果,满足工业热交换的需求。
小管径φ5管翅式换热器穿片、胀管、焊接工艺难题及解决方法
有效觯决边板松动 问题, 如图4 。 ( 2 ) 创 新性 使用连体 胀球, 同州 ‘ 使 用二次
胀管扩 口技 术 ( 把 胀管、 扩 杯口的动 力分", 同
( 2 ) 通过 整 管与孔 的配合, 并设计大理 石穿片台, 两侧加石条限位 , 长u 增加托 架 ( 超过
到0 4 . 6 3 进 行验证 , 效 果不佳, 考虑增 J J 口 边板宅翻
T e c h n ol o g y
技术
小管径 ( { ) 5 管翅式换热器穿 胀管、 焊接 工艺 难题 及解 决方法
朱波
( 广 东 美的暖通 设备 有 限公 司 广 东顺德
5 2 8 3 1 1 )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 小管径大 型管翅式换 热器制造技 术是 业界难点技术,目前仅在世界先进的中央空调制造 企业实施。本文基于我司 5 换 热器制造技
B y d o u b l e t u b e e x p a n s i o n a n d t h e d e s i g n a d j u s t me n t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t u b e e x p a n s i o n.Re d u c i n g t h e d i a me t e r o f
s o l d e r s a n d r e d e s i g n i n g t h e n o z z l e o f t o r c h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 b 5 s o l d e r s t u c k a nd o v e r b ur n. Ke y wo r d s :S ma l l di a me t e n La r g e f i n he a t e xc h a n ge r ;We a r p i e c e ;T u b e e x pa nd i n g; W e l d i ng
翅片式换热器管路流程
翅片式换热器管路流程
一、设计前期准备阶段
1.收集需求信息
(1)了解换热器使用环境和要求
(2)确定换热器的工作参数和流体性质
2.制定管路设计方案
(1)根据需求信息,制定管路设计方案(2)考虑管道布局、尺寸和材料选择
二、管路设计阶段
1.管路布局设计
(1)确定管道的布置方式和走向
(2)考虑管道连接点和管段长度
2.管道尺寸计算
(1)根据流体流量和压力损失计算管道尺寸(2)考虑管道材料和温度影响
3.管道材料选择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2)考虑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因素
三、管路细节设计阶段
1.阀门和附件选择
(1)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阀门和管路附件(2)考虑阀门类型、规格和作用
2.支架和支撑设计
(1)设计管路的支架和支撑结构
(2)考虑支撑位置、材料和稳定性
四、管路施工准备阶段
1.材料准备
(1)根据设计图纸准备所需的管道材料和附件(2)考虑材料质量和数量
2.施工团队组织
(1)组织施工团队,分配工作任务
(2)考虑施工进度和安全要求
五、管路施工阶段
1.管道安装
(1)进行管道的焊接或连接
(2)确保连接质量和密封性
2.阀门和附件安装
(1)安装阀门和管路附件
(2)调试阀门动作和管路功能
六、施工验收与调试阶段
1.管路验收
(1)对已安装的管路进行验收
(2)检查管路安装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2.管路调试
(1)进行管路的压力测试和泄漏检查
(2)调整阀门和控制装置,确保管路正常运行。
翅片管式换热器设计标准
翅片管式换热器设计标准引言翅片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其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结构设计翅片管式换热器主要由管束、固定器、进出口法兰、防腐层等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换热器的尺寸、翅片形状和布置、管束排列方式等结构参数。
尺寸设计换热器的尺寸设计是基于所需换热面积和流体流量来确定的。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情况以及翅片和管束的热力学性能,以确保换热效果和运行安全。
翅片形状和布置翅片的形状和布置对于换热器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翅片的材料、厚度、高度和间距等参数需要根据换热器的使用条件和流体的性质进行合理选择。
管束排列方式管束的排列方式可以影响流体的流动情况和热力学性能。
常见的管束排列方式有对流式、交叉式和平行式等。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要求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
材料选择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材料选择主要考虑其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强度等方面的要求。
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铜、铝、钛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项要求,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工艺要求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工艺对于设备的性能和安全同样重要。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制造标准和规范,确保换热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造标准和规范制造标准和规范是指导换热器制造和安装过程的依据,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
常用的制造标准和规范有GB/T2887、ASME VIII等。
检测和测试在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检测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常见的检测和测试项目有材料检验、焊缝检测、压力试验等。
安装和调试换热器的安装和调试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安装位置、固定方式、连接管道等方面的要求。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和调整,确保设备达到设计要求。
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探讨
翅片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探讨翅片式换热器现在仍然是大部分空调制冷设备常用的换热部件,虽然因为高效能产品需要高效的换热器,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高效换热器来取代它。
因此,对翅片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提高换热效率,不仅能提高产品能效,还可以节省成本和缩小产品体积。
翅片式换热器的研究在空调制冷行业内已经有许多专业人员在做了,无论是通过建立模型计算,还是用计算机模拟,甚至是实验测试,总结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和经验。
换热器的基本计算公式是:Q=KxFxΔtmQ—单位时间通过传热面的传热量,WK—传热系数,W/m2.CF—传热面积,m2Δtm—冷热流体间的平均传热温差,CΔtm=(Δtmax-Δtmin)/ln(Δtmax/Δtmin)Δtmax—换热器两端冷热流体间温差的最大值,CΔtmin--换热器两端冷热流体间温差的最小值,C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换热器要想获得较大的换热量,只能通过改变上面的三个方面:(1)K,传热系数,它反应了换热的效率,如加强风流的扰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2)F,传热面积,它反应的换热器结构的大小,如使用内螺纹管,既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也可加强制冷剂扰动,提高换热效率;(3)Δtm,传热温差,它反应换热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异,选用合适的流动方向,使传热温差尽可能大。
这三个参数并不是独立,它们互相作用,并不能只追求单一值的增加,而应该综合考虑,找出各个参数之间的平衡点,这才能使换热器的换热量达到最大值。
首先来分析下对数平均温差的影响,以前设计换热器时,总想用逆流的换热方式,因为理论上这种换热方式的平均温差最大,而顺流时的平均温差最小,其它则介于这两种之间。
首先,这对于无相变的换热来说是正确的,其次,对于比较简单的传导方式如上图所示,也是正确的。
但是,空调制冷产品用的翅片式换热器是一个带有相变的,结构及换热方式也比较复杂的设备,所以不能只单纯应用这一原则,而还要考虑别的因素。
圆形翅片换热管的优化设计
圆形翅片换热管的优化设计作者:白艳伟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期白艳伟(上海嘉德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本文针对圆形翅片式换热管,以某厂网带炉氢气-水换热器为例,分别讨论其在设计过程中材质、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和翅高等的选择,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其最优解,以指导设计工作。
【关键词】翅片管;换热管材质;翅片效率;翅片高度;优化设计圆形翅片管换热器是紧凑式换热器(Compact Heat Exchanger)中最常用的一种,常用于换热管两侧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相差较大(例如10倍以上)的情况下,单根翅片管形状。
某网带炉氢气-水换热器(以下简称“网带炉换热器”),管内工质为冷却水,管外(翅片侧)工质为氢气,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差20倍以上,其换热管便是使用螺旋翅片管的形式。
一般在设计翅片管换热器时,其排列方式较易确定,多使用正三角形排列。
在设计换热管时,基管的尺寸也大多根据管内流体流量按标准选择,但对于换热管材质、翅片厚度和间隔、翅片高度等问题却难以确定,常让设计者无从选择。
本文分别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获得其最优解,为翅片式换热管的设计提供依据。
1 换热管材质的选择1.1 基管材质的选择在管内外热阻不变的情况下,基管导热热阻越小越好,即其热导率越大越好。
一般铜管和不锈钢304管都是常用的换热管材质,由于铜的导热系数(300K时约为380W/m·K)相较于不锈钢304(300K时约为18W/m·K)高出20倍以上,因此在对换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常采用铜管。
网带炉换热器原为德国进口设备,其基管材质便采用铜管。
但我国铜的储量并不高,很多依赖进口,采用铜管作为换热管材质会使得换热器的造价过高。
此外,铜的抗腐蚀性较差,某钢厂连退炉氮气-水换热器曾采用铜管,在停炉时铜管表面氧化,开炉时氮气将换热管表面铜绿吹入炉内,造成炉内钢板表面质量缺陷。
网带炉换热器由于在每次开炉之前均吹扫较长时间,目前尚未发生上述问题,但在对工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热处理炉中,不宜使用铜管作为换热管。
管翅式换热器设计
平翅片顺排表面传热系数42.0W/(m²*K)未计及肋效率
工况(理论)表面传热系数hof73.9W/(m²*K)乘以管束排列方式(系数)和翅片型式(系数)
肋效率计算
当量翅高h'10.52mm
69.69
0.73
翅片效率0.85
翅片管表面效率0.86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总循环水量Qw8m³/h
水进口温度tw165℃
水出口温度tw254.21
定性温度tw60.00
液体分流的换热管数26弯头隔开不算两管
小管内水流速uw 1.43m/s推荐1~2.5
热水的运动粘度υw 4.66954E-07m²/s
热水的导热系数λw0.65435W/(m*K)
管内特征雷诺数Ref26725.92482300~10^6
管内湍流流动Darcy阻力系数f0.024284745
流体普朗特数Prf 2.9806按热水平均温度查取
壁面普朗特数Prw 3.7582按气流平均温度查取
修正系数cl0.99768453通过
管内换热努塞尔数Nuf138.3268676采用Gnielinski公式管内强制对流表面换热系数hi10380.06718W/(m²*K)
换热过程
换热器型式逆流
对数平均温差Δtm12.37K
接触热阻rb0.005(m²*K)/W接触热阻一般在0.0034~0.0086之间
污垢热阻r00(m²*K)/W污垢热阻建议纳入最终换热器裕量之中。
管翅式换热器管路布置优化设计的数值研究
管翅式换热器管路布置优化设计的数值研究摘要:采用分布参数法模型对常见的双流程管翅式换热器,在不同的空气及制冷剂进口状态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对管路布置提出了改变不同流程管径比的优化设计方案,并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给出了验证。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变两流程之间的管径比可以优化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而且两流程的管径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比值 0.8,在该最佳管径比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在不同工况下均比相同管径提高 6%~11%,同时可以使空气侧的阻力损失减少 2%。
关键词:管翅式换热器;管路布置;优化设计;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K 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07)06–0893–06管翅式换热器在制冷、空调、化工以及工业废气冷热处理、压缩机中间冷却等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换热器研制过程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1]:一是热交换器中传热过程的强化,二是整体性能要求的提高。
对于多流路的翅片管换热器,制冷剂经过分配流入换热器的不同流路,在各流路中换热的均匀性对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多流路换热器中制冷剂的流路布置进行优化,使各流路换热均匀是提高换热器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对流路的设计,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尝试阶段,每一种新的流路设计方案的开发,都需要经过样机的实验测试,延长了研发周期,增加了研发成本[2]。
本文针对一种常用的双流路管翅式换热器,采用分布参数法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空气及制冷剂不同进口条件下,分析了其换热性能;并对管路布置进行了优化分析,说明了在双流程管翅式换热器中,存在一个最佳流程管径比。
1 物理模型图 1(a)为所研究的管翅式换热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 1(b)为空气及制冷剂的流程示意图,从图(b)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膨胀阀出口的制冷剂分成 a、b 两个流路进入蒸发器,在管内蜿蜒流动换热。
空气吹过管外翅片构成的狭缝通道,流动方向与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垂直。
翅片管换热器:翅片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翅片管换热器
翅片管换热器:翅片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翅片管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翅片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翅片管换热器话题:翅片管换热器计算方法热交换器第四章翅片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第四章翅片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翅片管热交换器是一种带翅(亦称带肋)的管式热交换器,它可以有壳体也可以没有。
翅片管热交换器在动力、化工、制冷等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缺水以及工业用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冷却器的应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致使在许多化工厂中有!”#以上冷却负荷都由空冷器负担。
与此同时,传热强化方面研究的进展,使得低肋螺纹管及微细肋管等在蒸发、冷凝方面的相变换热得到广泛应用。
第一节构造和工作原理翅片管热交换器可以仅由一根或若干根翅片管组成,如室内取暖用翅片管散热器;也可再配以外壳、风机等组成空冷器型式的热交换器。
翅片管是翅片管热交换器中主要换热元件,翅片管由基管和翅片组合而成,基管通常为圆管(图$%(),也有扁平管(图$%&(())和椭圆管。
管内、外流体&’)通过管壁及翅片进行热交换,由于翅片扩大了传热面积,使换热得以改善。
翅片类型多种多样,翅片可以各自加在每根单管上(图$%(),也可以同时与数根管&’)子相连接(图$%(及()))。
&()空冷器是一种常见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它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其组成部分包括管束、风机和构架等(图$%*)。
管束是空冷器中主要部分,它由翅片管、管箱和框架组成,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第三篇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设计计算型式长度%宽度”管排数换热面积工作压力翅片管型式管程数法兰型式#&(#*+!,型管束即:——水平式管束,长、宽各名义尺寸分别为(-和$-,翅片表面积和光’—!管排,——绕片式翅片管,管表面分别为$)&)-&和#&(-&,压力等级为#*%#).’,,+———&管程,——法兰密封面为平面型。
翅片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制冷剂系统翅片式换热器设计及计算制冷剂系统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关联式计算而得,这是因为在这类换热器中存在气液两相共存的换热过程,所以比较复杂,现在多用实验关联式进行计算。
之前的传热研究多对于之前常用的制冷剂,如R12,R22,R717,R134a等,而对于R404A和R410A的,现在还比较少。
按照传热过程,换热器传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KoFΔtm (W)Q—单位传热量,WKo—传热系数,W/(m2.C)F—传热面积,m2Δtm—对数平均温差,CΔtmax—冷热流体间温差最大值,对于蒸发器,是入口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于冷凝器,是冷凝温度—入口空气温度。
Δtmin—冷热流体间温差最小值,对于蒸发器,是出口空气温度—蒸发温度,对于冷凝器,是冷凝温度—出口空气温度。
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公式为:K=1/(1/α1+δ/λ+1/α2)但换热器中用的都是圆管,而且现在都会带有肋片(无论是翅片式还是壳管式),换热器表面会有污垢,引入污垢系数,对于蒸发器还有析湿系数,在设计计算时,一般以换热器外表面为基准计算传热,所以对于翅片式蒸发器表述为:Kof--以外表面为计算基准的传热系数,W/(m2.C)αi—管内侧换热系数,W/(m2.C)γi—管内侧污垢系数,m2.C/kWδ,δu—管壁厚度,霜层或水膜厚度,mλ,λu—铜管,霜或水导热率,W/m.Cξ,ξτ—析湿系数,考虑霜或水膜使空气阻力增加系数,0.8-0.9(空调用亲水铝泊时可取1)αof—管外侧换热系数,W/(m2.C)Fof—外表面积,m2Fi—内表面积,m2Fr—铜管外表面积,m2Ff—肋片表面积,m2ηf—肋片效率,公式分析:从收集的数据(见后表)及计算的结果来看,空调工况的光滑铜管内侧换热系数在2000-4000 W/(m2.C)(R22取前段,R134a取后段,实验结果表明,R134a的换热性能比R22高)之间。
因为现在蒸发器多使用内螺纹管,因此还需乘以一个增强因子1.6-1.9。
圆形翅片换热管的优化设计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圆形翅片管换热器是紧凑式换热器(Compact Heat Exchanger)中最常用的一种,常用于换热管两侧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相差较大(例如10倍以上)的情况下,单根翅片管形状。
某网带炉氢气-水换热器(以下简称“网带炉换热器”),管内工质为冷却水,管外(翅片侧)工质为氢气,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差20倍以上,其换热管便是使用螺旋翅片管的形式。
一般在设计翅片管换热器时,其排列方式较易确定,多使用正三角形排列。
在设计换热管时,基管的尺寸也大多根据管内流体流量按标准选择,但对于换热管材质、翅片厚度和间隔、翅片高度等问题却难以确定,常让设计者无从选择。
本文分别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获得其最优解,为翅片式换热管的设计提供依据。
1换热管材质的选择1.1基管材质的选择在管内外热阻不变的情况下,基管导热热阻越小越好,即其热导率越大越好。
一般铜管和不锈钢304管都是常用的换热管材质,由于铜的导热系数(300K时约为380W/m·K)相较于不锈钢304(300K时约为18W/m·K)高出20倍以上,因此在对换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常采用铜管。
网带炉换热器原为德国进口设备,其基管材质便采用铜管。
但我国铜的储量并不高,很多依赖进口,采用铜管作为换热管材质会使得换热器的造价过高。
此外,铜的抗腐蚀性较差,某钢厂连退炉氮气-水换热器曾采用铜管,在停炉时铜管表面氧化,开炉时氮气将换热管表面铜绿吹入炉内,造成炉内钢板表面质量缺陷。
网带炉换热器由于在每次开炉之前均吹扫较长时间,目前尚未发生上述问题,但在对工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热处理炉中,不宜使用铜管作为换热管。
采用不锈钢304管作为换热管基管,抗腐蚀性较好。
虽然其导热系数较低,但考虑到在翅片管换热器中,基管的导热热阻最多只占整个传热过程热阻的10%,整个传热过程的热阻主要在对流换热系数较低的一侧(即气侧),因此用不锈钢管代替铜管所带来的导热性能的损失是可以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翅式换热器性能及结构综合优化的热设计方法陈维汉周飚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摘要:本文给出一种由翅片<或肋片)管组成的管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新方法。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给定换热器结构材料而使的换热量最大的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两侧流体流动换热过程最佳的结构尺寸准则,以及使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准则。
利用三个准则间的关系,采用迭代方式完最终成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这样的设计方法能使换热器的设计达到材料省、换热效果好与运行费用低的目的,且能在设计阶段实现。
关键词:管翅式换热器、换热表面间的最佳匹配准则、换热过程最佳结构参数准则、换热过程可用能损失率分析、考虑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法图书分类号:TK1241 引言管翅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的热交换设备之一。
它常常应用在两侧流体的换热性能相差甚大的情况下,通常是以管外侧安装翅化表面来减小换热性能较差流体的换热热阻,而换热性能较好的流体在管内流动仍然保持较小的换热热阻,从而达到整体增强换热器传热效果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换热器,如何去设计和运行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对于换热表面的设计,传统的做法是力求使两侧的换热热阻相同以获得最大的传热效果,这是等热阻匹配原则[1]。
这种认识如果从投资成本上来考虑,就是十分不可取的办法。
本文作者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的分析,导出了在给定投资费用<或换热面材料)的前提下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关系式,即换热面积之比与其换热性能比和投资费用比之间的平方根关系式,这是平方根原则[2]。
按这种原则设计换热面就能达到单位传热量的投资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优化。
同时,换热器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流动参数的设计。
传统的做法是以不超过允许的阻力损失为最后标准来选取流动参数。
这种做法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
正确的办法是以单位传热量可用能损失率最小为目标来寻求流动参数的最佳值[3]。
这样就能实现单位传热量的运行费用最低,从而使流动参数的设计得以优化。
最后,当要确定换热器尺寸时,翅片管管长和管排数目可以分别针对各自换热过程以给定材料换热量最大导出最佳结构参数来确定[4,5]。
综合结构参数与流动参数的优化设计,就可以完成管翅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的工作。
综合性能优化设计的具体做法是,选定换热器的结构形式、翅片管的结构参数、及流动类型,以可用能损失率最小为目标首先确定管内流体的最佳流动参数,且以此计算出最佳的换热性能参数,同时可以计算出最佳的管长管径比这也就定下了管内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再设定安装翅片的管外侧<即肋化侧)换热性能参数以换热表面最佳匹配关系确定换热器两侧换热表面积的比值,以此计算出安装翅片一侧的结构尺寸,进而可对其进行可用能分析而得出最佳流动参数并由此计算出换热性能参数;以新得到的换热性能参数取代设定值重复以上的计算,直至前后两次相差甚小而得出收敛的结果;在翅化表面一侧的结构参数以收敛结果确定之后,以最佳的流动参数计算出最佳的管排数,以此就能定下管外流体流动方向上换热器的结构尺寸;还有一个方向上的尺寸由传热量及传热温差来确定。
经过这样的设计计算步骤就能达到管翅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与流动参数的同时优化,从而做到设计的管翅式换热器具有结构<成本)省、运行费用低而换热性能佳的良好性能。
下面将具体对优化方法进行讨论。
2 换热器传热过程综合性能分析评价准则为了介绍管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对其涉及到的传热过程的优化分析理论基础有一个基本了解是必要的。
这里将作者导出的传热过程两侧换热表面积的最佳匹配关系式、换热过程的可用能损失率关系式和结构参数优化的关系式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2.1传热过程的换热表面最佳匹配准则[2]对于如图1所示的充分简化的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而言,投资费用与换热面的结构特征相关,而结构特征又与传热性能密不可分。
因此,我们就能够从换热器传热过程的传热方程和投资费用方程出发导出换热器换热表面与换热性能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式。
对于如图所示的换热器传热过程,其传热方程可用热阻形式表达如下: ,(1>而换热表面的投资费用方程,则可表示为:。
(2>在以上两式中:R 为传热过程的总热阻;P t 为传热表面的投资费用;分别为换热器两侧的换热系数、单位表面的费用和换热表面积。
将<2)式代入<1)式可得:。
<3)对<3)式求A 1的导数并令其为零,有,再用<2)式消取上式中的P t ,经整理得出: A A 1 A 2 α1 α2ρ1u 1 ρ2u 2图1 换热器传热过程示意图。
<4)上式即为换热器两侧换热性能和投资单价不随换热表面而改变情况下的换热表面随换热性能和投资单价变化的关系式,可称之为传热过程的换热表面最佳匹配准则或最佳结构匹配准则。
这里令,它们分别表示换热器两侧的换热系数比,投资单价比及换热表面积比。
于是换热器传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关系式可以改写为如下简洁的形式:。
<5)分析一下上面的匹配关系式不难发现,当换热器两侧换热性能不同时,两侧的换热表面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以获得最佳的换热效果。
但是由于考虑了投资成本,这种改变不再是按照线性比例关系,而是要按上式进行计算。
如果考虑扩展表面的效率,肋面效率必须乘以换热表面而构成有效换热表面积。
这里假定为肋化表面为A 1,肋面效率为η1,于是最佳匹配关系改写为。
<6)由肋面效率的定义,在这里可以写为式中ηf 为肋片效率,于是得到如下迭代关系式<7) 2.2 流动换热过程的可用能损失率方程[3]对于一般的流动换热过程<如图2所示),总可以视之为一个稳定的流动换热系统,其包含流体沿固体壁面的流动过程和流体与壁面间的换热过程。
相应的参数有:流体的比焓h 、比熵s 、质量流率、流体温度T f 、壁面温度T w ,、流体进出系统的压力分别为p 1和p 2、流体与壁面间的换热热流密度q 、以及流体的通流面积和换热面积分别是A f 与A t 。
今在流场中取一包含微元面积dA t 的微元控制体,将其视为一个稳定流动系统,分析其热平衡和熵平衡情况。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和 , d A th h+dh m T f s+ds s T w d Q p 1 p 2 α 图2 一般流动换热过程示意式中,Q为通过换热面的热流量;α为流体流过壁面的换热系数;为流体质量流率。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式中:S为系统的熵产率,单位为W/℃。
利用以上关系式,同时认为热力学关系式<式中ρ为流体的密度)成立,就可整理得出:,式中定义:温度差和平均温度。
在整个换热面上积分上式,且假定换热系数为常数,可以得到:,式中,为系统进出口压力之差。
此式为流动换热过程的熵产率的表达式,从中不难看出,过程的熵产率由两个部分构成,即由换热温差引起的熵产率和由流动压差引起的熵产率,它们反映出流动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性。
按照可用能<火用)损失率的定义E=T0S<T0为环境参考温度),代入上式则得出流动换热过程的可用能<火用)损失率方程,上面方程右边的第一项为温度差引起的可用能损失率而第二项为压力差引起的可用能损失率。
为了流动换热过程可用能损失率分析的方便,通常将这个方程无量纲化。
在无量纲化的过程中引入无量纲可用能<火用)损失率数,它表示单位换热热流量的系统可用能损失率,引用了Q=αA tΔT和<其中A f为流体通流面积,u f为流体的平均流速)这两个关系式,且定义流动阻力系数,结果变为如下两种形式:对于给定热流密度和换热特征尺寸有,<8)对于给定热流密度和流体流速有,<9)式中,为换热热流密度,为努谢尔特数,为雷诺数,为斯坦登数,L为流场特征尺寸,λ为流体导热系数,ν为流体运动黏度,c p为流体定压比热,分别为温度因子,而则为面积因子。
我们把这两个公式称为流动换热过程的可用能损失率方程。
从中不难看出,无量纲的可用能损失率N e的大小与流动换热特征参数<准则数)Nu,St,Re及c D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一个流动换热过程而言,无量纲的可用能损失率越小过程的流动换热性能就越好。
因此,通过这两个关系式就可以找出各种流动换热过程的可用能损失率随着过程特征参数的变化关系,并从中导出使过程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过程参数和结构参数。
说得具体一点,利用< 8)式,在给定换热热流密度<q)和过程的结构特征<L)的条件下可以导出使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Re或u f);而从<9)式中,在给定换热热流<q)和过程的运行参数<Re或u f)的条件下可以导出使火用损失率最小的最佳结构特征<L)。
这里将对具体流动换热过程进行可用能损失率分析而寻求最佳的过程运行参数。
从对流换热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设定流动换热过程准则关系式的一般形式:换热关系式 <10),和流动阻力关系式 <11)。
将它们代入方程<8)得出在给定换热热流密度和换热结构尺寸下无量纲火用损失率Ne 随流动准则Re的变化关系式为。
<12)将上式对Re求导数且令其为零,即有,我们就可以得出无量纲火用损失率最小时对应的最佳雷诺数<Re opt)值,也就是最佳的过程运行参数,即。
<13)将<13)式代入无量纲火用损失率Ne的表达式<12)中就可以得出最小无量纲火用损失率Ne min的计算式,而将其代入<10)式则可得到最佳的努谢尔特数Nu opt,进而计算出过程最佳的对流换热系数αopt。
对于一个流动换热过程当给定换热热流和换热特征尺寸之后,就可以利用上述方法而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及相应的换热性能。
显然,对于管翅式换热器两侧的流动换热过程也可以利用这一方法而得到相关的优化数据,成为其综合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管内紊流流动换热时换热准则公式为:,而管内流动阻力计算的准则关系式为:,有。
将上面两式代到公式<13)之中,得出最佳雷诺数的计算式为:。
<14)这就是流体在管内紊流流动换热时基于火用损失率最小而导出的最佳运行参数<Re opt数)的表达式。
对于外侧流体流过翅片管束的流动与换热过程,其换热准则关系式不同的文献给出的关系式是各不同的,且在不同的Re范围其表达式也不同。
这里以雷诺数在的范围为例进行分析。
在此范围内正三角叉排翅片管束的换热准则关系式[7]的变形,即,式中考虑了原准则关系式中采用而在本文中采用的偏差修正项,且设定。
而在此范围内的流动阻力准则关系式[8]为,,式中。
又因为以及,式中。
将以上关系式与前述的标准准则形式,即<10)和<11)两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把上述关系式代入最佳运行参数表达式<13)中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