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

第一章科学教育的目标一、主要内容:1、什么是科学2、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3、科学教育的目标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科学2、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对于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看录像。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世界进行解释的一项人类活动.科学的三位一体说: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家的独特品格•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提起科学,人们自然会想到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及科学理论、科学技术。

多数人视科学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

事实上,知识本身并不等于科学的全部。

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目前科学教育界较流行的观念是所谓的科学的三位一体说,即完整的“科学”定义应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成果(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家的独特品格•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科学研究的目的:(对比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生的工作目的)•科学课堂上的提问技巧: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有关材料,提供信息,设置环境,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如一杯水里等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接触和进入境界,了解和分享信息;“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什么不同意见?有什么更好的想法?”4.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少提“这是什么?”这类知识性的问题,多提“有什么特点”等带有思考性的问题;5.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进行探究。

•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知识和常识的区别:科学知识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时刻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有明确的适用条件的阐述;具有预见性或普遍性。

1.可重复性。

强调科学方法的规则性、操作步骤和所获结果表述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可积累性。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022第二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022第二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课程定义(P3):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及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教学定义(P7):教学即教授;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即探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P8):独立模式;包含模式;循环模式。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拉特克教学研究的四个特点(P11):一是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二是认为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三是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四是认为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式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632夸美纽斯教学思想的四大原理(P11):一是教学以自然为建的原理;二是兴趣与自发原理;三是活动原理;四是直观原理。

课程开发定义(P34):所谓“课程开发”,就是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

课程开发的层次(P34):任务与结果视角:宏观层次的课程开发,中观层次的课程开发,微观层次的课程开发;主体的视角: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学校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模式(P37):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

课程设计定义(P42):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设计取向(P43):学科中心取向,学生中心取向,社会中心取向。

课程设计的两个步骤(P45):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学科、学生、社会教学设计的定义(P49):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表达了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P50):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标引导的;教学设计关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教学设计强调评价手段的信度和效度;教学设计是经验性活动;教学设计是典型的团队协作活动。

张二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张二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张二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看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后,我懂得了科学精神的养成。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
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言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二、理解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三、应用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略找不到啊找不到-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识记1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2: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价值二、理解1、确定课程的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联系.3、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三、应用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略依旧没找到-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一、识记1、课程实施: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放态过程.2、课程评价: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既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得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教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3、课程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3、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5、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4、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规范,诊断鉴定,激励改进.二、理解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CSE模式,CIPP.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教师培训;评价的配套改革;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三、应用1.试评析泰勒目标评价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目标既是评价的出发点,又是主要标准;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得结果的评价,如果预定目标达到了,课程方案便是成功的,反之亦然;这一模式易于操作,但只关注于预期目标,忽视其他因素;目标本身不一定合理,很多人为此提出异议.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一、识记1:校本开发:以校为主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2: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以及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3:校本课程开发特征: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式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他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教师角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具自身特色;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比较,它的根本特征是“以校为本”上.二、理解1: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略还是没找到- -2: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什么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的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体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地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们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三、应用1.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根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来展开:只要有能力和条件,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合理利用调查研究,集体审议和课程编制的这三种方法.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教学的本质: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二、理解:1: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有理论指导的教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2:简要回答古代学校教学的特征: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3: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高效率标准,既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真善美的过程标准.三、应用1.简述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一、识记:1、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二、理解1: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3:简要回答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三、应用1:简述设计和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2讲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4会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第八章教学模式一、识记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2: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搜索的一种教学方式.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三种水平:有结构的研究;指导型研究;自由探究.二、理解1:教学模式有何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型.2: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学科的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特点及风格;教师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3.教学模式有何发展趋势第一,由单一到多样;第二,有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第三,有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第四,由刻板到灵活;由被动型到主动性;有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第九章教学方法一、识记1: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2:讲授法:教师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3:发现学习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进行自行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4:程序教学法: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由学生自己按照程序学习.5:讲授法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6:谈话法的方式:复习性谈话;启发性谈话;总结性谈话;研究性谈话;个别谈话;集体谈话.二、理解1: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设计好问题;善于提问;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性工作.2: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一是小步子,二是主动积极的反应,三是及时反馈,四是自定步调.三、应用1:试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第十章教学手段一、识记1: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二、理解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型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三、应用1: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有何影响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增强教学手段的诸多教学功能,丰富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现代化也给学校教学带来新问题;清醒认识其优缺点,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能完全排斥.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识记1: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3:道尔顿制:他主张改变传统教学法中几乎不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弊端,是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分配课程时间.4:设计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取消了教科书,学习以单元划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偶发的兴趣来制定学习单元.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到达目标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实际行动,并检查工作结果.二、简答题1:国内外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具体的特点是什么国外:特朗普制比较全面,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协同教学:第一,教师结构优化组合: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第二,采取大班、小组、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强调合作,但并不排斥竞争的个体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国内:师生合作教学:第一树立正确的合作教学观.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第三,强调小组学习.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2:班级教学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各环节有何具体的工作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材;定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指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三、应用1: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第四,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第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第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第十二章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识记1: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克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教学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二、理解1:简要回答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过程管理,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2: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效益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划;有效利用时间;注意教室的布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预防和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3:教师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随堂听课评价法;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三、应用1:分析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问题:管理思想的功利化;形式主义的流行;权力至上;管理手段简单化;解决方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端正教学思想,建立民主化的管理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二、任课教师:钟启泉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学时安排:36学时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课程设计与教学原则,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将来的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教材:1. 主教材:《教学论》主编:杨锡佑2. 辅助教材:《教育原理与教学导论》主编:黄雅琳七、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概述2.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3. 教学理论与教学过程4. 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5. 教学方法与技巧6. 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7. 教师角色与教学素质8. 教学案例剖析八、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讲授+互动讨论2. 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九、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课后作业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3. 期末考核:开卷考试十、教学要求:1. 学生要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作业。

2. 学生要按时听课,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做到课前准备,课后复习。

3. 学生要尊重教师和同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十一、教学重点难点:1. 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2. 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3.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4. 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十二、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设计概述第3-4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第5-6周:教学理论与教学过程第7-8周: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第9-10周:教学方法与技巧第11-12周: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第13-14周:教师角色与教学素质第15-16周:教学案例剖析十三、教学安排:1. 课堂授课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2-4节2. 实践教学时间:每周五下午2-4节3. 教师答疑时间:每周二下午2-3节十四、其他:1. 本教学大纲系列仅供参考,如有需要,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学生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教师交流。

在教学大纲所列的内容之上,我将继续扩写新的内容。

十五、教学资源准备:1. 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视瓶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理论和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即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对课程论和教学论两个学科进行整合的产物。

2、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现象·问题·规律:国内对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的三种观点: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现象,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现象。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1.事实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2.价值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

3.技术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种种课程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1.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2.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3.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来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一)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学教师每天都要解决实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

2.对小学教师而言,课程与教学是基本的专业工作。

(二)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1.不能简单的把学习过课程与教学论同真正掌握它划等号。

2.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

3.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式。

4.真正全面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大教学论》在继承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总结夸美纽斯本人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较全面的论述了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基本问题。

5、《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浦东新区金英小学黄一青假期中拜读了钟启泉、张华两位老师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这是一本系统阐述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的书籍,走马观花还是细细研读,我选择了后者。

第一章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是我较为感兴趣的章节,在这里,我又一次聆听了智者的声音。

从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这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这些熟悉的教育理论,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念书的时候,常常觉得这些理论是枯燥而乏味的,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默念背诵,如今,工作了这么多年,回过头来再次拜读,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在教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处于不寻常的地位。

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他在360年以前就对教学规律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这是令人惊叹的。

他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确立起的一系列教学论原理,对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夸美纽斯的许多教学论主张即使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依然既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是夸美纽斯提出的第一原理。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一方面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特征,不能躐等,另一方面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

由此想到,班中有很多学生,在家长的重压下,报了很多学习班、提高班,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双休日时间,以期能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这是大大违反了教育的规律的,长此以往,再好的学生,提到学习二字,也必摇头皱眉,因为他必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情。

2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二

2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二

2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二《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二回答: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方案: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讨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研究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一、课程的含义词源分析:二、中国: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维护课程, 必君子监之, 乃依法治。

”首次使用了“课程”一词。

宋朝时朱熹提到的课程已经与现在的意义相近了, 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

三、在西方, curriculum(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跑马道的意思。

引申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安排。

四、几种典型的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 如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 但只关注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 容易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 情感陶冶, 创造力表现, 个性培养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 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即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 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 但把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 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 而不是放在学生的心里体验上。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一些学者认为, 课程不应该是活动, 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但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客观上是分离的, 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

4.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提出,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主张从儿童出发来设置课程, 儿童的生活和需要时课程的出发点, 课程必须由经验才能构成, 即以经验为本质, 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从知识本位走向经验本位。

这种概念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却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 而且不容易实施。

5.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持这观点者认为,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 实际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 学校教育的职责就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但社会中存在大的偏见, 不公平的现象, 倘若教育者以为教育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 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和不公正永久化。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下面是本文对这门课程的概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课程概述《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旨在使学生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来指导小学教学实践。

本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2.掌握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程;3.掌握小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4.了解小学生学习过程和认知特点,能够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5.掌握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课程基本理论:介绍小学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重点掌握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2.小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介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讲授、演示、探究、合作学习等,并探讨不同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小学生学习过程与认知特点:介绍小学生学习过程和认知特点,包括小学生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如何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小学教学评价:介绍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小学科学教学论)-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观测、考察、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 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 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4.考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 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填空题
课程与教学论 40%(60分) 简答题
设计题
“考”课标--从课标出发
〖 11年的考题〗
1.简述基本的教学理念
2.简述指导小学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简述教学活动类型中的情境模拟及其特点,举例
4.简述教师应如何看待与使用教材
〖 12年的考题〗
5.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开放性
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8.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 则。
(二)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能识别什么是
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2.知道不同的科学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根据教学内容 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探究方案。
3.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组织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7.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科学精神
8.从哪些方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 13年的考题〗 9.课程内容有哪些? 10.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
〖 14年的考题〗 13. 什么是知道与能? 14. 制定计划的要求
11.怎样体现“科学学习为主体”
15.怎样理解“用教材教”
12.改变学生的已有观念
小学科学考前培训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模块)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系统的构建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系统的构建

问关 系的综合考量 , 使得各种 零散性 的研究结论 显得片 面 与孤立 , 至于 偏激 与矛 盾 , 甚 这对提 升课 程建设 与教学质
量无疑是苍 白无力与软 弱无 助的。因而 , 确 与审视课程
教学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 并将教 学视为一 个多要 素 有机整合的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 , 才能从 整体上 设计与把
第 2 卷 第 l期 2 1 2 0 年 1 月 08 1
成 都 大 学 学报( 育 科 学 版) 教 Jun l f h n d iest( d ct n l ce c s dt n o ra C e g u V ri E u ai a in e i o ) o Un y o S E i
体” 即教学 系统来 研究 已被广 大研究者所 赏识 。1 _ 因而 , 。 在课程与教学建设 中, 有必要将 “ 科学 课程与 教学论” 程 课
反思 、 课程教学过程 等要 素 的上位 要素 , 着导 向性 的作 起 用, 而其他三个要素及其相互 作用应尽 可能反映 出既定 的
【 收稿 日期 】0 8 0 20 — 6—1 2 【 作者简介 】 黄晓冬(93 ) 男, 17一 , 泉州师范学院教 育科 学学院讲 师, 士。研 究方向: 硕 科学教 育。
学 系统 构成要 素的研究 , 目前 主要有三要 素说 ( 教师 、 学生
和课程 ) 四要素说 、 、 五要 素说 ( 师、 教 学生 、 程 、 法和教 课 方
学媒体 )六 要素说 、 要素 说等 几种 学说 。 、 七 | 结合 近 年来 4
课程 实践的经验 与反思 , 我认 为 “ 科学课 程与教学 论” 课程 教学 系统 的构 成要 素包 括课程 性质 、 程教 学 目标 、 程 课 课

小学教学与课程论

小学教学与课程论

第一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一)课程的内涵:1、国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2、我国学者施良方也归纳出了6 种典型的课程定义:①课程是教学科目。

②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③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④课程是学习经验。

⑤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⑥课程是社会改造。

3、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①理想课程:课程专家认为应该做的课程,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应该设计什么课程,②正式课程:相关理论用文件表述,文件表述应有可行性,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文件。

③感知课程: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文件的理解。

④运作课程:又叫做操作课程,在实际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科运行和学生活动⑤体验课程:学生得到了什么。

4、课程至少应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单是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和品德的发展过程;二是课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既包括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教育;三是学习不是使儿童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而是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的内涵教学是一种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根本属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这种活动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且是统一于一个过程;活动的对象是特定文化。

第二节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活动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规律说:把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问题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1、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属于事实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等客观属性“为什么”,属于价值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目的的设定、价值取向和方法与途径的选择等“如何做”,属于技术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不仅要研究事实与价值,也要研究其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等。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的任务: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课程。

1、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是国家设立的一门课程。

国家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教育功能,都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不能缺少某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人为地将各门课程分为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违法的。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效果短期不明显,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依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论-第1章-小学科学课程概述

小学科学教学论-第1章-小学科学课程概述




三、科学教育
1、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 人才的社会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 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 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 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 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 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 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 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 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 术应用的教育。
㈡ 学 科 性 质
(三)研究对象
科学教学论研究科 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 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相 关因素(教学媒体、教 学环境等)的统一。
三、学科体系
教 育 教 学 教 研
科学教学目标
科学教学目的
科学教学目标层次 科学课程标准
科 学 教 学 论 的 学 科 体 系
科学教学内容
科学教学内容构成及编排 科学教科书 科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 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 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 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 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 地区、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或者个体条件的不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 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 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 素质的目的。

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 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 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 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改革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研究成果的书籍,对于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该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该书是钟启泉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和研究的成果。

总体来说,钟启泉教授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教育学著作,它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很多系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培养我们儿童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重要的学习时期,科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程和教学中要考虑到孩子们理解能力的强弱、学习习惯的差异,不能仅以学习者的学习地步,而应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来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是针对孩子思维方式的理解,也应注重把握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使他们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以求更好的学习效能。

此外,好的科学学科课程不仅要求课堂内容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十分精确准确,上课方法要注重引导学习者批判性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求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促进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其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也应融入历史充满历史感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物质的研究历史以及科学研究历史背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欣赏到科学的历史发展、新的科学理论及其研究的演变思维,形成自己正确把握科学道理的思维模式,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思维更加成熟和深刻。

最后,小学科学课程和教学也需要考虑到信息技术技术和多媒体的实用。

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技术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习,使孩子们能够更准确,更清晰地接受到科学思维和知识点的传递,切记要根据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任务,结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的实用,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课程和教学,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科学,培养更强的科学素养。

综上可见,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十分重要,在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需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提高课程效果,加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