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补体结合反应,加深对免疫学中补体系统的理解,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参与免疫应答。

补体结合反应是补体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补体结合反应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中的特定组分,进而引发一系列补体级联反应。

这些反应最终导致补体蛋白在抗原表面形成复合物,从而实现对抗原的免疫识别和清除。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足够的抗原溶液、抗体溶液和补体活性试剂。

–准备适当浓度的阳性和阴性对照样品。

–准备酶标板,将待测样品加入孔中。

2.补体结合反应:–将抗原溶液加入酶标板中相应孔中。

–加入抗体溶液,使其与抗原充分结合。

–加入补体活性试剂,观察反应发生。

3.反应结束后,使用染色剂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4.使用酶底物,在适当的时间内测定吸光度变化。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补体结合实验,并观察到吸光度的变化。

我们比较了阳性对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的吸光度,发现阳性对照样品的吸光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样品。

这表明阳性对照样品中发生了补体结合反应,而阴性对照样品中未发生补体结合反应。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补体结合反应可以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情况,从而判断感染状态或诊断某些疾病。

2. 补体结合实验的结果可通过测定吸光度等方法定量分析。

3. 补体结合实验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检测和诊断。

五、实验优化和改进本实验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优化实验条件,如抗原和抗体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

2. 引入质控样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应用更敏感和准确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标记等。

4. 通过扩大样本数量和种类,增加实验的统计学意义。

补体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补体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1. 学习补体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补体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3. 了解补体含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Complement)是一组存在于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增强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等作用。

补体活性测定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经典途径补体活性测定方法,通过检测溶血素在补体参与下的溶血活性,间接反映补体含量。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溶血素、补体标准品、生理盐水、蒸馏水、抗人球蛋白抗体、酶标仪、微量移液器、比色皿等。

2. 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显微镜、离心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的制备(1)将补体标准品稀释成不同浓度(如1:2、1:4、1:8、1:16、1:32等)。

(2)将各浓度补体标准品与等量溶血素混合,置于37℃水浴箱中孵育30分钟。

(3)加入等量抗人球蛋白抗体,混匀,置于37℃水浴箱中孵育30分钟。

(4)加入生理盐水,终止反应。

(5)在酶标仪上检测各孔的吸光度(OD值)。

(6)以OD值为纵坐标,补体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检测(1)取一定量待测样品,按上述步骤进行稀释。

(2)重复上述步骤,检测样品的OD值。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补体的含量。

1. 标准曲线制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补体标准曲线2. 样品检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补体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样品补体含量检测结果样品编号补体含量(U/ml)1 32.52 27.03 24.54 20.05 16.5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经典途径补体活性测定方法,通过检测溶血素在补体参与下的溶血活性,间接反映补体含量。

2.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中补体含量在16.5~32.5 U/ml之间,说明样品具有一定的补体活性。

3. 补体含量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评估机体免疫功能、诊断某些疾病等。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补体标准曲线,为后续样品检测提供了依据。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组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实验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及补体的参与,从而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方法1.原料准备:–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目标抗体–补体源(如兔子补体)–磷酸盐缓冲液(PBS)–96孔酶标板2.补体结合实验步骤:1.在96孔酶标板中,分别加入PBS、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和目标抗体。

2.加入适量的补体源,使其与抗原和抗体发生反应。

3.孵育一定时间,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4.加入适量的底物,孵育一定时间。

5.加入停止液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通过测定补体结合实验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得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吸光度样品A 0.2样品B 0.4样品C 0.6样品D 0.8样品E 1.0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样品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增加,这说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越高,吸光度也越高。

在本实验中,样品E的吸光度最高,说明样品E 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最为紧密。

实验讨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抗原被破坏。

因此,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活性和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另外,实验中的孵育时间、适量的底物添加以及反应终止液的选择等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程度,并且了解了补体的参与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E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程度最高。

补体结合实验为研究体液中的免疫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1.Smith, R. L., Lasky, L. A., & Broze Jr, G. J. (1982). Kinetics of theinteraction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s 1 and 2 with factor Xa. Th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57(18), 2217-2221.2.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first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4), 1058-1066.3.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second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5), 1140-1144.。

补体溶血实验报告

补体溶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补体溶血反应的原理。

2. 掌握补体溶血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补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补体系统,进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补体存在下的溶血情况,来研究补体的溶血活性。

实验原理如下:1. 将抗原(如绵羊红细胞)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 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的物质。

3. 将溶血物质与红细胞混合,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材料:绵羊红细胞、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兔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2. 试剂:溶血素、巴比妥缓冲液、NaCl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2%绵羊红细胞悬液:取新鲜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制成2%悬液。

2. 准备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将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3. 设置实验组:将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加入绵羊红细胞悬液中,混匀,置于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

4. 设置对照组:将兔血清加入绵羊红细胞悬液中,混匀,置于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

5. 加入溶血素:向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加入等量溶血素,混匀。

6. 观察溶血现象: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溶血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观察到红细胞发生明显的溶血现象,溶液呈粉红色。

2. 对照组:观察到红细胞未发生溶血现象,溶液呈红色。

结果表明,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血。

而兔血清中不含有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因此不能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血。

六、实验讨论1. 补体溶血实验是研究补体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补体存在下的溶血情况,验证了补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 实验结果表明,补体溶血活性与抗体种类、浓度、补体系统活性等因素有关。

补体激活试验实验报告

补体激活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补体激活试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补体激活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补体激活试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通过补体激活试验检测样本中的补体活性。

4. 分析补体激活试验的结果,评估补体的功能。

三、实验日期: 2023年X月X日四、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院系:XX学院- 专业:XX专业- 班级: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五、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级联反应激活,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溶解、炎症反应和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等。

补体激活试验旨在检测样本中补体的活性,从而评估其免疫功能。

六、实验材料:1. 样本:人血清、兔抗羊红细胞抗体、绵羊红细胞、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补体激活剂、生理盐水、pH指示剂、TMB显色剂等。

2. 仪器:酶标仪、微量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七、实验方法:1. 将样本和兔抗羊红细胞抗体混合,加入绵羊红细胞,在37℃水浴箱中孵育30分钟。

2. 加入补体激活剂,继续孵育30分钟。

3. 加入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孵育30分钟。

4. 加入pH指示剂,调整pH值至7.4。

5. 加入TMB显色剂,避光孵育10分钟。

6.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OD值)。

八、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所需试剂和样本按照实验方法进行配置。

2. 将兔抗羊红细胞抗体和绵羊红细胞混合,加入样本,在37℃水浴箱中孵育30分钟。

3. 加入补体激活剂,继续孵育30分钟。

4. 加入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孵育30分钟。

5. 加入pH指示剂,调整pH值至7.4。

6. 加入TMB显色剂,避光孵育10分钟。

7.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OD值)。

8.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补体的活性。

九、实验结果:1. 通过酶标仪测定OD值,得到样本的吸光度值。

2. 将样本的OD值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补体的活性。

十、实验结论:1. 样本中补体的活性正常,符合生理范围。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组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能够识别和破坏体内的病原体和损伤细胞。

补体结合实验是通过观察补体与特定物质结合的能力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实验,研究其对不同物质的结合能力以及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血清样本:从健康人体血液中提取的血清样本。

•不同物质:如抗原A、抗原B、抗原C等。

•血清稀释液:用于稀释血清样本。

•补体源:提供补体蛋白质的来源。

•补体结合试剂:一种特殊染色试剂,用于观察补体与物质结合后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1.将血清样本加入不同的试管中,每个试管加入相同体积的血清样本。

2.将不同物质分别加入试管中,使不同试管中的样本与不同物质接触。

3.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补体源,并轻轻混合。

4.将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一定的温度。

5.在一定时间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6.根据实验结果,评估补体与不同物质的结合能力。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与抗原A接触的试管中,补体与抗原A发生结合,并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在与抗原B接触的试管中,补体与抗原B发生结合,并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在与抗原C接触的试管中,补体与抗原C发生结合,并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补体与不同物质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

讨论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补体结合实验评估了血清样本中补体与不同物质的结合能力。

补体的结合能力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的识别和作用方式,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血清样本和不同物质进行反应,观察到了颜色的变化。

这种颜色变化是由于补体与物质结合后的反应产物导致的。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补体与不同物质的结合情况。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补体结合实验只能初步评估补体与物质的结合能力,不能提供详细的定量信息。

补体的溶血实验报告

补体的溶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补体介导的溶血反应原理,掌握溶血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血清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补体可以识别并与之结合,进而激活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补体参与下的溶血现象,验证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红细胞悬液(绵羊红细胞)2. 抗红细胞抗体(溶血素)3. 新鲜血清4. 补体(豚鼠血清)5.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6. 移液器7. 离心机8. 吸管9. 实验试管10. 酶标仪四、实验方法1.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取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去除血浆蛋白和杂质,最后配制成2%的红细胞悬液。

2. 抗体和补体的稀释:将溶血素和补体用PBS按适当比例稀释。

3. 实验分组:- A组:红细胞悬液 + 抗体 + 补体- B组:红细胞悬液 + 抗体 + PBS- C组:红细胞悬液 + PBS + PBS- D组:红细胞悬液 + PBS + 补体4. 实验操作:- 将各组的试剂加入试管中,轻轻混匀。

- 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

- 离心各试管,取上清液。

5. 溶血测定:- 用酶标仪测定各组的吸光度值。

- 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

五、实验结果1. A组(红细胞悬液 + 抗体 + 补体)出现明显的溶血现象,吸光度值显著降低。

2. B组(红细胞悬液 + 抗体 + PBS)吸光度值略有下降,但溶血现象不明显。

3. C组(红细胞悬液 + PBS + PBS)吸光度值无变化,无溶血现象。

4. D组(红细胞悬液 + PBS + 补体)吸光度值略有下降,但溶血现象不明显。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补体在溶血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补体可以识别并与之结合,进而激活一系列的级联反应,导致红细胞溶解。

血清总补体实验报告

血清总补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测定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血清总补体活性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是指补体在经典途径中活化的程度。

在CH50测定中,补体通过激活C1~C9等补体成分,使红细胞发生溶血。

通过测定溶血程度,可以评估血清总补体活性。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溶血素、兔抗羊红细胞抗体、生理盐水、5%羊红细胞悬液、2.5%巴比妥缓冲液、CH50标准品。

2. 仪器: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绘制:将CH50标准品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一系列浓度,分别加入5%羊红细胞悬液,37℃水浴30分钟,测定吸光度(A542nm)。

以CH50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取待测血清样本,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一定浓度。

按照标准曲线绘制的方法,测定吸光度(A542nm)。

3.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血清样本的CH50活性。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待测血清样本的吸光度为X。

3.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血清样本的CH50活性为Y。

六、讨论与分析1. 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测定原理及方法:CH50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补体活性的方法,通过测定红细胞溶血程度,评估血清总补体活性。

2. 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中,待测血清样本的CH50活性为Y。

与正常值50-100UL相比,该样本的CH50活性处于正常范围内。

3. 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的临床意义: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关节炎、癌肿等。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分,它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补体与其他分子的结合情况。

本实验旨在探究补体结合的机制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包括补体、抗原、抗体和底物等。

首先,将待测抗原溶液均匀涂布在玻片上,然后加入相应抗体溶液,使其与抗原结合。

接下来,加入补体溶液,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

最后,加入底物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并通过光谱仪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发生颜色变化。

这一结果表明,补体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能够增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性,促进免疫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分析发现,补体结合的机制主要包括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是指补体通过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IgG或IgM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替代途径是指补体通过与抗原直接结合,不依赖抗体的参与,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这两种途径共同作用,使补体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补体结合实验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补体结合实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补体结合实验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毒性测试等领域。

然而,补体结合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其次,补体结合实验只能间接反映补体活性的变化,无法直接测定补体的浓度。

因此,在进行补体结合实验时,需要谨慎设计实验方案,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补体的结合机制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可以评估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稳定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血清补体溶血实验报告(3篇)

血清补体溶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补体溶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清补体溶血活性的测定方法。

3. 分析血清补体溶血活性与疾病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由一组糖蛋白组成。

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补体系统被激活,发挥溶解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血清中补体活性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血清对红细胞(如绵羊红细胞)的溶血能力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实验原理如下:1. 当血清中存在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时,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 补体系统被激活,产生溶血效应,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

3. 通过测定溶血程度,可以评估血清中补体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绵羊红细胞(SRBC)2. 待检血清3. 磷酸缓冲盐水(PBS)4. 2%葡萄糖溶液5. 吸管、试管、离心机、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绵羊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将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配制成2%的红细胞悬液。

2. 待检血清的处理: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

3.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2%葡萄糖溶液,实验组加入待检血清。

4. 混合:将2%红细胞悬液与血清混合,充分振荡,室温下放置30分钟。

5. 离心:将混合液以1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6. 观察溶血现象: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记录溶血程度。

7. 计算溶血率:溶血率=实验组溶血程度-对照组溶血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溶血程度较低,实验组溶血程度较高,说明待检血清具有补体溶血活性。

2. 通过计算溶血率,可以评估待检血清中补体的活性。

六、讨论1.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

2. 补体溶血活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待检血清具有补体溶血活性,可能与某种疾病相关。

补体实验报告.doc

补体实验报告.doc

补体实验报告.doc补体实验是一种检测补体系统功能的试验,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红细胞破坏率来确定补体系统功能的强弱。

本实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制备红细胞悬液、制备补体、进行补体实验。

以下是具体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步骤1. 制备红细胞悬液选用新鲜牛血约10ml,置于离心管中,离心2min后吸取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

然后分别加入1ml 3%和3%的甲醛水溶液,轻轻混匀,4℃下保存过夜后,放置室温30min,过滤除膜杂质,于4℃下保存备用。

2. 制备补体将需要检测的血清裂解于37℃下,待其充分裂解后离心,得到上清液。

再将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到5mg/ml,加入已离心的新鲜兔血清中,混合后再离心,得到抗毒血清,保存于-80℃下。

3. 进行补体实验(1)将红细胞悬液按比例加入预先制备好的生理盐水中,制备成1%悬液。

取1.0ml 1%红细胞悬液,加入平底试管中。

(2)将0.5ml的生理盐水和0.5ml的抗毒血清混合后加入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均匀。

将试管孵育于37℃恒温水浴(或水槽)中预热10min后,向其中滴加补体,并同时也向管中滴加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然后孵育45min处理。

(3)观察各组现象。

合理的补体测试要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对照测试。

由于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下,样品中的溶解效率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测试时间。

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各组红细胞的溶解情况来判断补体系统功能的强弱。

实验结果如下:1. 原白细胞悬液组(对照组)在体外条件下,红细胞不会自行破裂。

因此,如果滴加生理盐水并进行孵育处理,红细胞不会产生溶解现象。

如图1所示。

2. 抗毒血清孵育组在添加抗毒血清并进行孵育处理后,凝集反应会发生,但红细胞未立即破裂。

如图2所示。

3. 补体孵育组当滴加补体试剂到加有抗毒血清的红细胞悬液中并进行孵育时,补体系统可激活红细胞组织损伤过程,引发红细胞破坏。

如图3所示,红细胞的膜被破坏,胞内溶液外溢,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沉淀层。

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方法。

3. 掌握补体结合试验在检测抗原和抗体结合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一种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该试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与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补体被激活,导致溶血素指示系统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

若抗原和抗体不结合,补体不被激活,红细胞不发生溶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试剂:补体、溶血素、抗原、抗体、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2. 仪器: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试剂:按照说明书配制补体、溶血素、抗原、抗体等试剂。

2. 指示系统:将溶血素和红细胞混合,制成溶血素指示系统。

3. 实验组: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混合,制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 对照组: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混合,但不加入溶血素指示系统。

5. 混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加入溶血素指示系统。

6. 离心: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以适当速度离心。

7. 观察结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若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说明抗原和抗体结合,补体被激活。

反之,若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反应,说明抗原和抗体未结合,补体未被激活。

2. 对照组:若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说明补体被激活,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

若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反应,说明补体未被激活。

3. 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

2.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际应用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补体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分,它在机体抵御感染和清除病原体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补体的功能和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补体实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的设计、结果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实验一:补体激活能力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补体激活能力测试来评估不同物质对补体活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系列溶液,包括正常人血清、不同浓度的抗原物质和不同浓度的抗体。

然后,我们将这些溶液与已知激活补体的物质进行反应,并使用特定的试剂盒检测补体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抗原物质和抗体均能显著激活补体,而低浓度的抗原物质和抗体对补体的激活能力较弱。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的激活受到物质浓度的影响。

实验二:补体降解能力测试为了进一步了解补体的功能,我们进行了补体降解能力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已知能够激活补体的物质,并将其与不同浓度的补体混合。

随后,我们观察了补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降解情况。

结果显示,补体在与激活物质接触后迅速降解,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消失。

这表明补体在抵御感染和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验三:补体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为了研究补体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胞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具有特定受体的细胞系,并将其与已知能够激活补体的物质接触。

随后,我们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的补体结合情况。

结果显示,激活补体的物质能够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形成补体-细胞复合物。

这一实验结果揭示了补体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补体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验四:补体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为了探究补体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炎症模型动物,并注射了激活补体的物质。

随后,我们观察了动物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补体的活性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激活补体的物质能够显著增强动物体内的炎症反应,并导致补体的活性明显上升。

这一实验结果揭示了补体在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为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补体集合实验报告

补体集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补体集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院系: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姓名: [姓名]学号: [学号]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2. 掌握补体集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分析补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激活和生物学效应。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一组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三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

补体激活后,可以导致靶细胞的溶解、炎症反应和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等生物学效应。

本实验通过补体集合实验,旨在观察补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激活情况,并分析其对靶细胞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试剂:补体、抗原、抗体、红细胞等3. 仪器:离心机、显微镜、比色计等四、实验方法1. 补体激活:将抗原和抗体混合,加入适量的补体,观察补体是否激活。

2. 靶细胞检测:将红细胞作为靶细胞,观察补体激活后对红细胞的影响。

3. 细胞计数:通过计数活细胞和死细胞数量,分析补体对靶细胞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 制备补体: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制备适量的补体溶液。

2. 制备抗原和抗体:按照实验要求,制备适量的抗原和抗体溶液。

3. 补体激活:将抗原和抗体溶液混合,加入适量的补体,观察补体是否激活。

4. 靶细胞检测:将红细胞作为靶细胞,加入适量的补体溶液,观察红细胞是否溶解。

5. 细胞计数:通过计数活细胞和死细胞数量,分析补体对靶细胞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1. 补体激活:在抗原和抗体存在的情况下,补体被激活,产生溶血现象。

2. 靶细胞检测:补体激活后,红细胞发生溶解,产生溶血现象。

3. 细胞计数:活细胞数量减少,死细胞数量增加,说明补体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七、实验讨论1. 补体激活是免疫应答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途径和分子。

2. 本实验结果表明,补体激活后可以导致靶细胞的溶解,从而发挥免疫清除作用。

3. 补体系统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补体固定实验报告

补体固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补体固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3. 掌握补体固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补体固定实验是一种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通过检测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是否能够固定补体来间接判断抗原抗体反应的存在。

在补体固定实验中,补体先与抗原结合,然后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

如果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则补体不能被固定,实验结果为阴性;如果抗原与抗体没有特异性结合,则补体被固定,实验结果为阳性。

三、实验材料1. 抗原:如细菌、病毒、细胞等。

2. 抗体: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3. 补体:新鲜或冻存的补体溶液。

4. 生理盐水:用于稀释抗原、抗体和补体。

5. 0.1% NaN3溶液:用于灭活补体。

6. 试管:用于实验操作。

7. 移液器:用于移取试剂。

8. 酶标仪:用于检测反应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抗原抗体溶液:将抗原和抗体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2.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加入抗原、抗体和补体。

- 实验组:加入抗原、抗体和灭活的补体。

3. 加入试剂: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或灭活的补体)加入试管中,轻轻混匀。

4. 温育: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温育30分钟。

5. 洗涤:用生理盐水洗涤试管,去除未结合的抗原、抗体和补体。

6. 加入底物:加入适量的底物溶液,轻轻混匀。

7. 显色:将试管置于酶标仪检测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值。

8. 结果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判断抗原抗体反应是否存在。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差异较大,说明抗原与抗体发生了特异性结合,补体被固定。

因此,实验结果为阳性。

六、实验讨论1. 补体固定实验是一种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试剂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背景和目的,进行综合判断。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溶血实验

2%
生理
结果
SRBC 盐水
2
管2
-
0.5
-
2.5
沉淀物
3
管3
0.5
-
沉淀物
-
2.5
4
管4
-
0.5
-
2.5
沉淀物
5 管2上清 -
0.5 0.5
-

6 管3上清 0.5
-
0.5
-

将上述5支试管放入37℃水浴箱内30min观察有无溶血现 象,并解释原因
.
实验结果
溶血:液体呈红色透明 不溶血:呈红细胞混悬液
掌握补体测定方法 加深了解补体的作用和激活条件
.
材料与试剂
试剂 1.抗原:2%绵羊红细胞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实验室常以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材料: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
实验方法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物
试管号 溶血素 补体 2%SRBC 生理盐水 结果
1
0.5
0.5
0.5
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中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 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 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在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补体大多以无 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
物理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 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 震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 体。
C3bBb
C3bnBb Mg2+
同经典途径 同经典途径
同经典途径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在 参与非特性免疫,在 感染后期发作用 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

补体测量实验报告

补体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补体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补体活性的测定方法;3. 学习补体活性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补体(Complement)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糖蛋白,具有酶活性。

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按其在补体激活过程中的顺序被命名为C1、C2、C3、C4、C5、C6、C7、C8、C9等。

补体系统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本实验采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来测定补体活性。

该试验原理为: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靶细胞裂解。

通过检测靶细胞裂解的程度,可以间接反映补体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1)兔抗羊红细胞抗体(羊红细胞作为靶细胞);(2)补体溶液;(3)溶血素(红细胞裂解液);(4)生理盐水;(5)待测补体样品。

2. 仪器:(1)酶标仪;(2)微量移液器;(3)离心机;(4)细胞计数仪。

四、实验方法1. 靶细胞的制备:取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将洗涤后的羊红细胞配制成1×10^9/L的细胞悬液。

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不同浓度的补体溶液,分别与等量的兔抗羊红细胞抗体混合,37℃水浴反应30分钟。

然后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液,继续反应30分钟。

最后加入溶血素,室温反应10分钟。

测定各孔的吸光度(OD),以OD值对补体浓度作图,得到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的测定:取等量的待测补体样品,按照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进行实验。

测定各孔的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补体活性。

4. 数据处理:计算各样品的补体活性平均值和标准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得到补体浓度与OD值之间的关系。

2. 待测样品的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样品的补体活性。

补体沉淀实验报告

补体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补体沉淀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院系专业班级: XX学院XX专业XX班姓名: XXX学号: XXXX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补体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2. 掌握补体沉淀反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其导致的沉淀现象。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补体系统可以与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补体复合物,进而激活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或炎症反应。

本实验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补体系统的激活情况,观察是否形成沉淀反应,从而验证补体系统的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抗原:XX抗原2. 抗体:XX抗体3. 补体:豚鼠血清补体4. PBS缓冲液5. 试管:3支6. 移液器:1支7. 离心机:1台四、实验步骤1. 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PBS缓冲液。

2. 将补体加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充分混匀。

3. 将混合液在室温下孵育一段时间。

4.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沉淀物形成。

5. 将混合液离心,取上清液检测抗体和抗原的存在。

五、实验结果1. 在室温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物,说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补体系统的激活导致了沉淀反应。

2. 离心后,上清液中检测到抗体和抗原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

六、实验分析本实验成功验证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其导致的沉淀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系统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激活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或炎症反应。

七、实验讨论1.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涉及多个补体成分的参与。

本实验仅验证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补体系统的激活,但并未深入探究其具体过程。

2. 本实验中使用的抗原和抗体均为已知物质,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未知抗原或抗体,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特性和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补体实验报告

抗原抗体补体实验报告

1.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 理解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

3. 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免疫学基础理论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现象。

补体是一种存在于体液中的蛋白质,能够增强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抗原抗体反应和补体参与反应的现象,验证补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抗原:已知抗原(如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

2. 抗体:针对已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 补体:新鲜分离的人血清。

4. 稀释液:生理盐水。

5. 试管、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已知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试管中,制成抗原抗体混合液。

2. 分别设置以下实验组:(1)抗原抗体混合组:加入抗原抗体混合液。

(2)抗原抗体补体混合组:在抗原抗体混合组的基础上加入补体。

(3)抗原抗体对照组:仅加入抗原。

(4)抗体对照组:仅加入抗体。

3. 将各组试管放入37℃水浴中孵育一段时间。

4. 观察各组试管中的反应现象,如细胞凝集、溶血等。

1. 抗原抗体混合组: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凝集现象。

2. 抗原抗体补体混合组:观察到更明显的细胞凝集现象,溶血现象。

3. 抗原抗体对照组:未观察到明显反应。

4. 抗体对照组:未观察到明显反应。

六、实验分析1. 抗原抗体反应:本实验观察到抗原抗体混合组出现明显的细胞凝集现象,说明抗原与抗体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2. 补体参与反应:在抗原抗体补体混合组中,观察到更明显的细胞凝集现象和溶血现象,说明补体在抗原抗体反应中发挥了增强作用。

3. 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补体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的作用,表明补体能够增强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补体的加入对抗原抗体反应有何影响?2. 补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有哪些?3. 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了补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体实验报告篇一:补体结合实验第二节补体结合实验补体结合实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映系统抗原或抗体的实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映。

这一传统的实验经不断改良,除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和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自身免疫性溶血,若是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解决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它可以直接解决红细胞膜,致使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

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实验中有5种成份参与反映,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映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实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路,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映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映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缘。

若是反映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映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映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若是反映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实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实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实验示用意二、实验方式补体结合实验的改良方式较多,较常常利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式应用较为普遍,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

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1.抗原实验顶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

如利用粗制抗原时,须经一样处置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份的非特异性反映。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实验中,抗原与抗体按必然比例结合,因此应通过实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

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二者都呈强阳性反映(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价)。

滴定方式举例如表14-4。

在试管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抗原,配加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另作不加抗原的抗体对照管和不加抗血清的抗原对照管。

依如实验方式加补体和指示系统,温育后观察结果。

在表14-4中可见1:64抗原和1:32抗体各作为1个单位。

在正式实验中,抗原一般采用2~4个单位(1:64~1:32),抗体采用4个单位(1:8)。

表14-4抗原和抗体的方阵滴定抗原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抗体对照抗血清稀释倍数1:4 4 4 4 4 4 4 3 0 01:8 4 4 4 4 4 2 1 0 01:16 4 4 4 4 4 1 0 0 01:32 4 4 4 4 ④0 0 0 01:64 4 4 3 3 2 0 0 0 01:128 4 3 2 1 ±0 0 0 01:256 3 2 2 ±0 0 0 0 01:512 2 1 ±0 0 0 0 0 0抗原对照0 0 0 0 0 0 0 0注:一、二、3、4别离表示溶血反映强度+、++、+++、++++;0为不溶血。

3.补体滴定按表14-5慢慢加入各试剂,温育后观察最少量补体能产生完全溶血者,肯定为1个实用单位,正式实验中利用2个实用单位。

如形14-5中的结果为1:60的补体0.12ml可产生完全溶血,按比例公式0.12×2:60=0.2:x计算,x=50;即实际应用中的2个补体实用单位应为1:50稀释的补体0.2ml。

表14-5补体的滴定管号1:60补体(ml)缓冲液(ml)稀释抗原(ml)致敏srbc (ml)1 2 3 4 5 60.04 0.06 0.08 0.10 0.12 0.140.26 0.24 0.22 0.20 0.18 0.160.1 0.1 0.1 0.1 0.1 0.1浴30min 37℃水置放0.2 0.2 0.2 0.2 0.2 0.2浴30min 37℃水置放不溶血不溶血微溶血微溶血全溶血全溶血结果(二)血清标本收集血液标本后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查验或将血清保留于-20℃。

血清在实验前应先加热56℃30min(或60℃3min)以破坏补体和除去一些非特异因素。

血清标本遇有抗补本现象时可做下列处置之一:①加热提高12;②-20℃冻融后离心去沉淀;③以3mmol/l盐酸处置;④加入少量补体后再加热灭活;⑤以白陶土处置;⑥通入co2;⑦以小白鼠肝粉处置;⑧用含10%新鲜鸡蛋清的生理盐水稀释补体。

(三)正式实验以小量法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实验为例。

按表14-6慢慢加入各类试剂,温育后先观察各类对照管,应与预期的结果吻合。

阴性、阳性对照管中应别离为明确的溶血与不溶血;抗体或抗原对照管、待检血清对照管、阳性和阴性对照的对照管都应完全溶血。

绵羊红细胞对照管不该出现自发性溶血。

补体对照管应呈现2u为全溶,1u为全溶略带有少量红细胞,0.5u应不溶。

如0.5u补体对照出现全溶表明补体用量过量;如2u对照管不出现溶血,说明补体用量不够,对结果都有影响,应重复进行实验。

补体结合实验结果,受检血清不溶血为阳性,溶血为阴性。

表14-6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实验操作程序反映物(ml)待检血清管测定稀释血清抗原缓冲液2u补体1u补体0.5u补体致敏红细胞混匀,置37℃30min后观察结果0.1 0.1 -0.2 --0.2对照0.1 -0.1 0.2 --0.2阳性对照管测定0.1 0.1 -0.2 --0.2对照0.1 -0.1 0.2 --0.2阴性对照管测定0.1 0.1 -0.2 --0.2对照0.1 -0.1 0.2 --0.2抗原对补体对照管照管-0.1 0.1 0.2 --0.22u -0.1 0.1 0.2 --0.21u -0.1 0.1 -0.2 -0.20.5u -0.1 0.1 --0.2 0.2--0.4 ---0.2红细胞对照管混匀,置37℃1h或4℃16~18h三、应用和评价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技术,能够沿用至今说明它本身有必然的长处:①灵敏度高。

补体活化进程有放大作用,比沉淀反映和凝集反映的灵敏度高得多,能测定0.05μg/ml的抗体,可与间接凝集法的灵敏度相当。

②特异性强。

各类反映成份事前都通过滴定,选择了最佳比例,出现交叉反映的机率较小,尤其用小量法或微量法时。

③应用面广,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抗原或抗体。

④易于普及,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实验条件要求低,不需要特殊仪器或只用光电比色计即可。

补体结合实验可应用在以下几方面:①传染病诊断。

病原性抗原及相应抗体的检测。

②其他抗原的检测。

例如肿瘤相关抗原、血迹中的蛋白质鉴定、hla分型等。

③自身抗体检测。

可是补体结合实验参与反映的成份多,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锁而且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疏忽便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所以在多种测定中已被其他更易被接受的方式所取代。

但对于免疫学技术的大体训练仍是一个很好的实验。

篇二:医学免疫学CDC实验报告CDC实验一.实验原理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1~3或IgM)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而致使细胞膜穿孔。

因此,水溶性染料如台盼蓝可进入受损细胞,染成蓝色,为阳性反映;不带抗原的细胞,未损伤,不染色,为阴性反映。

二. 实验步骤1.胸腺细胞悬液制备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暴露胸腔,分离出胸腺↓镊子夹住胸腺反复轻轻研磨↓单个细胞PBS洗2次,1000rpm,10min↓加入5%小牛血清PBS制备细胞悬液调节细胞浓度至3-4×107/ml三.结果判断①细胞膜穿孔的细胞呈蓝色,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

②细胞毒性作用的判断标准如下:阴性反映( -) 死细胞占0-10% 可疑阳性反映( ±) 死细胞占11-20% 弱阳性反映( + ) 死细胞占21-50% 阳性反映( ++ ) 死细胞占51-80% 强阳性反映(+++ ) 死细胞占81-100%四.结果记录1.表格记录2.照片展示五.讨论①.第①组成阳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原、抗体、补体、LC。

抗原抗体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物,从而致使细胞膜穿孔,细胞受损,台盼蓝进入细胞,染成蓝色,呈阳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抗原、抗体、补体一路参与。

②.第②组成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体、LC。

因为无抗原和补体,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也无补体,因此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不能使细胞膜穿孔,细胞无损伤,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呈阴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补体的参与。

③.第③组呈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LC和补体,因为无抗原抗体,所以没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抗原、抗体的参与。

④.第④组呈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只加入LC,既无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也无补体,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抗原、抗体、补体的一路参与。

篇三: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溶血反映的原理,掌握溶血反映的大体操作方式二、实验原理:将绵羊红细胞做抗原注射家兔体内,经必然暗藏期,家兔血清中即出现特异性抗体,此种抗体称溶血素,它可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此时若加入补体,即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则呈现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一、溶血素(1:1000)、补体(1:30)、绵羊红细胞(1%)、生理盐水二、试管、吸管、试管架等四、实验方式一、按下表将试管4支排成一排,二、震荡混匀,37℃水浴30分钟。

五、实验结果实验管因发生溶血而变红色透明,其余管为红细胞悬液。

六、注意事项一、取样品的吸管不可混用;加样力求准确;二、SRBC吹匀后再加;3、补体稳定性差:T、pH、持续吹打等都使活性下降,所以置于冰浴中,历时再取;加入补体后轻轻吹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