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二章阴阳五行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重点中医护理学1.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等措施,并运⽤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民健康的⼀门应⽤学科。
2.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发展的资料,进⾏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饮⾷调护:在⽇常⽣活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营养和膳⾷⽅⾯的护理和指导。
4.病情观察:医护⼈员在临床⼯作中运⽤四诊的⽅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通过辩证的⽅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的过程。
5.灸法:指利⽤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种⽅法。
6.拔罐法:以罐为⼯具,利⽤罐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法,排出罐空⽓,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淤⾎和药物透⼊,致使淤滞凝结之⽓⾎,负⽽吸达,动⽽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从⽽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7.⽿⽳埋⾖法:在⽿针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中医操作技术,是⽤胶布将药⾖或磁珠黏贴于⽿⽳处,给与适当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热、⿇、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的的⼀种外治疗法。
8.⽿⽳:⼈体发⽣疾病时,常会在⽿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
9.刮痧法:是指⽤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下出现瘀斑和痧痕的⼀种治疗⽅法。
10.药熨法:将中药⽤⽩酒或⾷醋搅拌后炒热,装⼊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以达到⾏⽓活⾎、散寒⽌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的⼀种治疗⽅法。
11.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药液所蒸发的药⽓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种外治治疗。
中医护理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二节《五行学说》
教学课题: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教学目的:1. 理解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
2. 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课时分配:本节课为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重点: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难点: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教具:手段:讲解、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具:PPT、白板、笔、教材、案例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了解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关系。
Step 2:讲解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15分钟)介绍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包括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五行的属性特征和五行的归类方式。
Step 3:讲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0分钟)讲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在人体中的表现、五行与疾病的关系、五行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等。
Step 4: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4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疾病案例,探讨该疾病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并讨论中医护理中如何应用五行学说治疗该疾病。
Step 5:板书设计在板书上整理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讨论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五行学说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第四版第二章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的对立、依存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 于阴阳消长变化之中。如用四气候逐渐变冷,即所谓“阳消阴 长”的过程,维持了一年四季的动态相对平衡。阴阳消长是绝 对的,阴阳平衡是相对的。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是阴阳平衡、 阴平阳秘,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正常。在疾病状态下,阴阳消长 变化超过一定范围,阴阳平衡遭到破坏,称为阴阳失调、阴阳 失衡,说明人体生命活动失常处于疾病状态。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 阳的变化规律来调养人体之阴阳,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 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对阳虚阴盛体质者 ,夏天可用温热之药培护其阳,则冬不易发病;对阴虚阳亢体质 者,冬宜用凉润之品预养其阴,则夏不易发病。此即所谓冬病夏 护、夏病冬养之法。
阴阳学说还用来概括食物、药物的性能,根据食物的性能确 定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的原则。寒性或凉性的药物、食物属阴, 能清热泻火,阳热证多用之。热性或温性的药物、食物属阳,能 散寒温里,阴寒证多用之。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六)指导养生保健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环境的阴阳消长必然 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变化。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如果能与自然界的 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能祛病延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 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提出调整人体阴阳是治疗、护理 及养生的最终目标,主张顺应四时,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规律,即“ ”春夏季节要保养阳气,秋冬季节需固护阴精,并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维持体内外环境的统一,达到养生防病健身的目的。与 之相反,如果不能顺应四时,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教案(精)
以上重点是心与肾、肺与肾、肝与肾的关系;难点是心与肾的关系
归纳本次课程,布置思考题。
思考题:1.如何理解肾主纳气的功能?
2.三焦有哪些涵义?在临床上有何应用?
3.如何理解心与肾、肝与脾的关系
任课教师签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5
课题
第四章气血津液授课专业:护理学年级班级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
课时目标
掌握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脏腑的组成;3.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熟悉1.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特性及其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
教学过程
导言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概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定义
三、讲解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讲授四、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讲授(重点:经络的基本概念。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难点:经络是如何形成的?十二经脉循行包括直行和分支。第六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1.阐释风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2.阐释寒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3.阐释暑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4.阐释湿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5.阐释燥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6.阐释火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7.总结二、厉气:厉气的概念、发病特点、传染方式、发病原因重点:风、寒、湿、火邪的致病特点难点:风邪、湿邪的致病特点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2.寒性主收引的主要机理和病理表现是什么? 3.如何理解湿邪阻遏气机的特点? 4.火邪与暑邪都能引起发热,机理有何不同?5.为什么说燥易伤肺?任课教师签名:
中医护理阴阳五行
1. 五行的归类推演
2. 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的归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行归类表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自然界
五味 五气 五方
酸
风
东
苦
暑
南
甘
湿
中
辛
燥
西
咸
寒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行的归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行归类表
人体
五腑 五官 形体
QUESTION 02
津与液的区别?
性质 流动性 功能 津分布:皮肤、肌肉、空 窍、血脉; 液分布:骨节、脏腑、脑、 髓。
QUESTION 03
五种物质脱失的表现
精脱者,耳聋; 气脱者,目不明; 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 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 夭,脑髓消,胫 ,耳数鸣; 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5. 藏象学说 The theory of Zangxiang
6. 病因病机 Financial Plan
第一节
绪论
introduction
绪论
01
02
03
为什么要学习中医
大纲要求:24学时讲完中 医护理学,我负责在8学 时让大家掌握中医理论。
如何学习中医
知识基础:科学技术
能学到什么
学习的意义:文凭?知识? 还是……
夏: ? 异体字
?
水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水 水行:水,北,黑,冬
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 也。 北:从二人相背。北方,伏方也。太阴者北方,阳 气在下。万物伏藏。 黑:从炎,上出。������,古烟囱字。火所熏之色也。 冬:������,古文冬从日。?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详解演示文稿
立
中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
制 约
应用
生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 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 阳秘”
意义
病理上
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 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 阳失调”的病变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各
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
不能另一方面单独存在的互根关系,以
❖确定护治原则: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阴阳互根互用原理: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中医护理根本原则:法于阴阳 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之阴阳, 是人体的阴阳与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以保持 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指导养生保健
•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 期。”
• 阴阳平衡是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是天地之间最大的 道理。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 引申为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 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 火曰炎上 引申为具有温热、盛腾、光明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阴
及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助长对
阳
方的互用关系
互
根
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 生理上 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
互
着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用
应用
意义
机体内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 病理上 常,就会产生“阴阳互损”,
“阴阳离决”,的病理变化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
阴
平衡状态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 运用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 护理中的运用
• 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概念、养生理论基础 • “一阴一阳之谓道” ——衣食住行处处有 •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下篇源自常见病症中医护理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学习目标
目录页
1.了解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的概念。
2.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既可以是渐变,又可以是突变。 如:季节的转化 急性传染病:持续高热—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阳气暴脱证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解剖部位 (二)说明人体生理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关系 (四)指导诊断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寒与热 互用-相互资助、促进 如:功能与物资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阴阳消长: 阴消阳长—如:由春至夏;功能物质(阳)的产生必须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阴) 阳消阴长 — 如 :由秋至冬;营养物质的代谢(阴)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
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
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六)指导养生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医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研究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
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练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研究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在对中医的认知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知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护理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讲授内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辩证施护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一、把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讲授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脏象目的要求】一、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二、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熟悉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了解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二、五脏一)心1、部位:居于胸腔之内,与小肠互为表里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3、心的系统联属: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二)肺1、部位: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与大肠互为表里。
中医基础知识(护考)
8.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热症状 面色 口渴与否 手足表现 二便情况 舌象变化 脉象
热证 恶热喜冷 赤 口渴喜冷饮 烦热 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 滑数
寒证 恶寒喜热 白 口淡不渴 厥冷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沉迟
(二)藏象 1.五脏 肝、心、脾、肺、肾。 2.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名称
生理功能
心 主血脉;主神志
系统联系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肺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脾 主运化;主统血 肝 主疏泄;主藏血
(三)卫气营血辨证 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规律。
伍 中医治病八法
1
1.汗法 运用发汗的方药使病人出汗而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2.吐法 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使从口涌吐的方法。 3.下法 用通泻大便的方法,排除蓄积。 4.和法 用和解的方法。 5.温法 祛除寒邪和补益元阳的方法。 6.清法 治疗热证,有清热保津,除烦解渴作用。 7.消法 消散、消导、破消,具有渐消缓散,破坚消积作用。 8.补法 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脏腑虚损,以增强机体功能。
9.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 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10.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11.虚实证鉴别要点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音 寒热 舌象 脉象
叁 中医的四诊
中医护理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
教学课题:阴阳五行学说教学目的:1.了解阴阳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认识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课时分配:1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教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案、课件;3.相关图书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法、互动问答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阴阳现象,引起学生对阴阳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分钟)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特征。
三、介绍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5分钟)1.阴阳学说的历史渊源;2.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5分钟)1.中医护理学中的阴阳学说的应用;2.以实例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概念及特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医护理学中阴阳学说的应用,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实例的介绍和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女
(四)阴阳的特性
1、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 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 天与水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2、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可变的。
3、可分性: 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再分阴阳, 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太极图等。
发展的内在动力。
2、举例:
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的 循环往复。春、夏、秋、 冬四季有温、热、凉、寒 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 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 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 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1、概念:
(1)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 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 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寒与热等。 (2)阴阳互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 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 用的一门知识体系。
(三)阴阳概念的形成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太阳
明 亮 晦 暗
温 暖 寒 冷
上 升 下 降
运 动 静 止
兴 奋 抑 制
男
月 亮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病机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1.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4.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通过辩证的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的过程。
5.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6.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7.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8.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
9.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0.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1.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一种外治治疗。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生理调节 平衡点
热寒热 寒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阴阳偏胜都是实证。阳胜是实热证,阴胜 是实寒证。 实证方法:损其有余。 实热证:寒凉药(热者寒之); 实寒证:热药(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都是虚症。阳偏衰是虚寒证,偏 阴衰是虚热证。 虚症方法:补其不足。谁少补谁。 虚寒证:补阳 虚热证:补阴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便告终止
1、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对立的、矛盾的
两层含义 阴阳----相互制约
如寒---热; 昼---夜; 水---火; 动---静。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 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又称阴阳“相成”。
阴阳互根,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 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相互依存关系, 称为“互根”。
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
基本 变化
内容
范例
阴阳 对立
阴阳相互制约
上下,天地,动静, 升降,寒热
阴阳 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
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互根 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没有寒,就无所谓热
阴阳 消长
处于不断地消长变化之中
四季寒暑往来之更替
阴阳 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 到“冬至”则寒甚至极
转化 化
而阳气生,气候转暖
例1: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
从冬 春 夏,气候从寒冷逐 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 的过程
由夏 秋 冬,气候由炎热逐 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 的过程
一年总体 阴平阳秘
例2:以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
第二章中医护理学哲学基础 ppt课件
中医护理
二)五行的特性
抽象概括的属性 木:曲直向上、外舒展 是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火:温热、上升、向上 是温热、升腾、向上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 土:生长万物 是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 金:变革 是肃降、收敛、清洁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 水:滋润向下 是寒凉、滋润、向下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
中医护理
第二章中医护理 学哲学基础
教学目标
• 掌握阴阳、五行的概念 • 熟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了解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
学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
哲学基础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中医 辨证论治的哲学基础,主 要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 说。
中医护理
• 第一节 阴阳学说概念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 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人们借 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 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化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 化之源; • 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 肃降功能; •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 故肾有藏精、主水等功
中医护理
• 相互关系 • 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 • 木生火 肝木藏血济心,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
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心 肺
阴
内
下
右
内 侧
胸 腹
腰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中医护理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之间对立统一、
协调平衡的结果, • (阳)——功能 • (阴)——物质
中医护理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
人体的病理变化过程都可以用阴阳来说明。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 ppt课件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肝病传脾〔木乘土〕, 传心〔母病及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 病及母〕。
用于诊断、治疗和护理: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 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在内,阳之守 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对阴阳互 根互用的高度概括。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对立不是出于静止不变,而是始
终处于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 中。
如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春及夏,气 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 〞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 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阴阳消长的过程,即是相对的动态平衡的过 程。
病理:太过、不及——偏盛、偏衰 “阳胜那么 阴病、阴胜那么阳病〞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阴阳转化实际上是阴阳的消长运动开展到 一定阶段,使事物属性发生了量变根底上 的质变的结果。
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阴必阳,重阳必 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2
教学目的
❖掌握阴阳与阴阳学说的概念;
五行与五行学说的概念
❖熟悉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一事物内部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 明亮的
❖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 晦暗的
4
❖阴阳是相对的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二章阴阳五行
【重点难点】
一、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 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
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五行归类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五行之间互相滋生、互相促进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相生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相克。
五行之间相乘的顺序与相克的顺序是一致的,只是相克是正常现象,相乘为异常现象。
(4)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克。
五行中相侮的规律以反克推之,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按五行学说的分类方法,将人体的五脏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抽象的特点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各脏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3.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理论,来说明人体在病理情况下,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疾病之间的相互传变。
4.用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1)用于诊断:五行学说把五脏与五色、五味等以五行分类归属联系起来,作为诊断疾病的理论基础。
(2)用于治疗与护理:运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可以推断和概括疾病的传变规律,并能确定预防性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中医五行学说
3.相生
4.相克
5.相乘
6.相侮
二、填空题
1.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
2.按照五行归类,黄色属,北方属。
3.疾病按五行相生关系传变,如肾病及肝,称为;按相克关系传变,肝病传脾,称为。
三、单选题
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
2.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E、稼穑
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心之“母”是()
A、心
B、肺
C、脾
D、肾
E、肝
4.下列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5.治疗肺气虚的咳喘用健脾的方法称为()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暖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佐金平木法
E、泻南补北法
四、简答题
1.简述五行的特性。
2.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中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种中医学独特理论和方法。
3.相生: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4.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5.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相克。
6.相侮: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克。
二、填空题
1.对立制约,消长平衡
2.土,水
3.母病及子,木乘土
三、单选题
1.D 2.A 3.E 4.B 5.C
四、简答题
1.简述五行的特性。
答: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答:(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4)指导疾病诊断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