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换热器技术协议B版广州石化
最新 化工原理主要参考文献-精品
化工原理主要参考文献化工原理这一门专业课的众多,汇总起来不容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原理主要参考文献,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1 Warren L McCabe, Julian C Smith, Peter Harriott. Unit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2 杨祖荣,刘丽英,刘伟. 化工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 邹华生,钟理,伍钦. 流体力学与传热.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 黄少烈,邹华生. 化工原理. 北京:出版社,20025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 化工原理,上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6 柴诚敬,张国量.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 陈涛,张国亮.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祁存谦,丁楠,吕树申. 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 姚玉英,黄凤廉,陈常贵等. 化工原理,上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 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 化学工程手册.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1 Christie J Geankoplis.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Unit Operations, Thir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312 Robert S Brodkey, Harry C Hershey. Transport Phenomena AUnified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198813 Donald Q Kern. Process Heat Transfer.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14 Simth H K. Transport Phenomena, Oxfrd: Clarendon Pr., 198915 邓颂九,李启恩. 传递过程原理.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16 林瑞泰. 沸腾换热.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7 J R 巴克霍斯特,J H 哈克. 化学工程(卷IV)习题解答汇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18 柯尔森等著. 丁绪淮等译. 化学工程(中译本)卷II单元操作. 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9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20余国琮等. 化工机械工程手册(中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1钱颂文,朱东生,李庆领等. 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2 Peter R H.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Six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00123 Peters M S, Timmerhaus K D.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724 Perry R H, Green D W. 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725 Berd R B Stewart W E, Lightfoot E N. Transport Phenomena. New York: Wiley, 196026 Streeter V L, Wylie E B. Fluid Mechanics. Eigh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8527冯宵.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8 Kuppan T 著,钱颂文,廖景娱,邓先和等译.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29 蒋维钧,余立新.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0 王运东. 传递过程原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1 戴干策,陈敏恒. 化工流体力学,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2 大连理工大学编. 化工原理,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广东石化换热器有机涂层防腐技术应用策略
B e i j i n g 1 0 2 2 4 9 , Ch i n a ; 3 . T i a n j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e a w a t e r De s a l i n a t i o n S OA, T i a n j i n 3 0 0 1 9 2 , C h i n a)
提 高 。近 几年新建 扩建 已投产及在 建项 目l O 0 0  ̄ j 吨 大 。近 几年 ,中 国原 油加工 量和原油 进 口量 迅速增
以上项 目包括 :镇海 炼化 、大连石化 、上海 石化 、 长 。为降低原 油采购成 本 ,炼 油厂采 购高含 硫含酸
高桥石 化 、茂名石化 、金陵 石化 、齐鲁石化 、广西 原油 的数量在 增加 。该类原 油品质差 ,腐蚀性 大 ,
加 ,炼油装 置趋于 大型化 ,这些 炼油项 目相继 全部 影 响 ,并对 下 游 装 置也 产 生 不 良影 响 。 广 东 石化
建成 投产后 ,我 国千吨级炼 油基地 将达f 1 ] 2 0 几个,
炼制 的是委 内瑞拉ME R E Y 1 6 原油 ,具有高 硫 、高
其 中不乏几 个2 0 0 0 万吨 级基地 项 目。按 照 目前 在建 酸和 高重金 属含量 的特点 ,属劣 质重油 ,根 据广东
冒
删
广东石化换热器有机涂层防腐技术应用策略
陈 跃’ 冯显富 黄 鑫。 ( 1 . 华夏汉华化工装备公 司,北京1 0 0 1 2 0 ;2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 0 2 2 4 9 ;3 . 国家海洋局 天津海水
淡化 研 究所 ,天 津 3 0 0 1 9 2)
摘
要 :简介 了我 国石油炼化行 业的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 况 ,阐述 了换 热器防腐涂料 的现 状、技术要 求、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导则(B版)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导则(B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15年6月北京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导则(B版)编制单位:华电技术经济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前言《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导则(A版)》(以下简称“导则(A 版)”)自2005年7月颁布后已执行十余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火电项目产业政策的变化,新的《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陆续印发,电力行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发展,集团公司的火电工程建设目标也转变为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环保、指标先进、竞争力强”的电厂,2015年又提出了更高的“三同领先”要求,为积极响应这些变化和要求,更好的指导火电项目开展初步设计及优化工作,在总结导则(A版)实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集团公司于2013年3月启动对导则(A版)进行修编。
2013年10月完成导则修编的征求意见稿,2013年11月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二级机构进行了内部评审,2014年2月委托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进行了全面的评审,至2015年5月全面完成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导则(B版)》(以下简称“导则(B版)”)的修编工作。
本导则共分21章。
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机组选型,主厂房区域布置,运煤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除灰渣系统,烟气脱硫系统,烟气脱硝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水处理系统,信息系统,仪表与控制,电气设备及系统,水工设施及系统,辅助及附属设施,建筑与结构,采暖通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职业卫生。
本导则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产业部归口管理,由华电技术经济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华电技术经济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 总则............................................................................................................................... - 1 -2 厂址选择................................................................................................................................. -3 -2.1 基本规定........................................................................................................................ - 3 -2.2 厂址自然条件................................................................................................................ - 4 -2.3 建厂资源条件................................................................................................................ - 7 -2.4 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政策.......................................................................................... - 10 -2.5 发电厂选址其他要求.................................................................................................. - 11 -3 总体规划............................................................................................................................... - 12 -3.1 基本规定...................................................................................................................... - 12 -3.2 厂区外部规划.............................................................................................................. - 13 -3.3 厂区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 13 -4 机组选型............................................................................................................................. - 16 -4.1 机组参数...................................................................................................................... - 16 -4.2 机组选型...................................................................................................................... - 18 -4.3 主机容量匹配.............................................................................................................. - 20 -5 主厂房区域布置................................................................................................................... - 21 -5.1 基本规定...................................................................................................................... - 21 -5.2 汽机房及除氧间布置.................................................................................................. - 21 -5.3 煤仓间布置.................................................................................................................. - 22 -5.4 锅炉布置...................................................................................................................... - 23 -5.5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布置.................................................................................. - 23 -5.6 烟气脱硫设施布置...................................................................................................... - 24 -5.7 烟气脱硝设施布置...................................................................................................... - 24 -5.8 维护检修...................................................................................................................... - 25 -6 运煤系统............................................................................................................................... - 26 -6.1 基本规定...................................................................................................................... - 26 -6.2 卸煤设施...................................................................................................................... - 26 -6.3 贮煤场及其设备.......................................................................................................... - 28 -6.4 带式输送机系统.......................................................................................................... - 30 -6.5 筛碎设备...................................................................................................................... - 31 -6.6 混煤设施...................................................................................................................... - 32 -6.7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煤系统.......................................................................................... - 32 -6.8 运煤系统辅助设施...................................................................................................... - 32 -6.9 入厂煤入炉煤计量及采制化设施.............................................................................. - 33 -7 锅炉设备及系统..................................................................................................................... - 38 -7.1 锅炉设备...................................................................................................................... - 38 -7.2 煤粉制备...................................................................................................................... - 39 -7.3 烟风系统...................................................................................................................... - 42 -7.4 点火、助燃油系统及锅炉辅助系统.......................................................................... - 43 -7.5 启动锅炉...................................................................................................................... - 44 -7.6 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 44 -7.7 进口配套产品和阀门.................................................................................................. - 44 -8 除灰渣系统............................................................................................................................. - 46 -8.1 基本规定...................................................................................................................... - 46 -8.2 除渣系统...................................................................................................................... - 46 -8.3 除灰系统...................................................................................................................... - 48 -8.4 干灰分选系统.............................................................................................................. - 49 -8.5 石子煤处理系统.......................................................................................................... - 50 -8.6 循环流化床锅炉除灰渣系统...................................................................................... - 50 -8.7 厂外干灰渣输送系统.................................................................................................. - 50 -8.8 除灰渣系统辅助检修设施和防护设施...................................................................... - 51 -8.9 除尘设备...................................................................................................................... - 51 -9 烟气脱硫系统....................................................................................................................... - 54 -9.1 基本规定...................................................................................................................... - 54 -9.2 吸收剂制备系统.......................................................................................................... - 55 -9.3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 - 57 -9.4烟气系统....................................................................................................................... - 58 -9.5 脱硫副产品处置系统.................................................................................................. - 59 -9.6 脱硫系统设备进口范围.............................................................................................. - 60 -10 烟气脱硝系统....................................................................................................................... - 61 -10.1 基本规定.................................................................................................................... - 61 -10.2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工艺 ................................................................ - 62 -10.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NCR)工艺.......................................................... - 66 -11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 - 67 -11.1 汽轮机设备................................................................................................................ - 67 -11.2 主蒸汽、再热及旁路系统........................................................................................ - 67 -11.3 给水及除氧系统........................................................................................................ - 68 -11.4 凝结水系统................................................................................................................ - 71 -11.5 辅机冷却水系统........................................................................................................ - 71 -11.6 供热式机组的辅助系统和设备 ................................................................................ - 72 -11.7 进口配套产品和阀门................................................................................................ - 72 -12 水处理系统........................................................................................................................... - 74 -12.1 基本规定.................................................................................................................... - 74 -12.2 锅炉补给水处理........................................................................................................ - 75 -12.3 汽轮机组凝结水精处理............................................................................................ - 81 -12.4 热力系统的化学加药................................................................................................ - 82 -12.5 热力系统的水汽取样及监测.................................................................................... - 83 -12.6 冷却水处理................................................................................................................ - 83 -12.7 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 - 84 -12.8 制氢和供氢................................................................................................................ - 85 -12.9 废水处理及回用........................................................................................................ - 86 -13 信息系统............................................................................................................................... - 88 -13.1 基本规定.................................................................................................................... - 88 -13.2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 88 -13.3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 89 -13.4 管理信息系统............................................................................................................ - 89 -13.5 视频监视系统............................................................................................................ - 91 -13.6 视频会议系统.......................................................................................................... - 91 -13.7 门禁管理系统............................................................................................................ - 92 -13.8 培训仿真机................................................................................................................ - 92 -13.9 信息安全.................................................................................................................... - 92 -14 仪表与控制........................................................................................................................... - 94 -14.1 基本规定.................................................................................................................... - 94 -14.2 自动化水平................................................................................................................ - 94 -14.3 控制方式.................................................................................................................... - 95 -14.4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 - 95 -14.5 检测与仪表.............................................................................................................. - 96 -14.6 报警............................................................................................................................ - 97 -14.7 机组保护.................................................................................................................... - 97 -14.8 开关量控制................................................................................................................ - 98 -14.9 模拟量控制................................................................................................................ - 99 -14.10 机组控制系统.......................................................................................................... - 99 -14.11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 - 102 -14.12 仪表与控制系统选型............................................................................................ - 103 -14.13 控制电源和气源.................................................................................................... - 103 -14.14 仪表与控制系统进口范围.................................................................................... - 104 -15 电气设备及系统................................................................................................................. - 105 -15.1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 - 105 -15.2 电气主接线.............................................................................................................. - 106 -15.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108 -15.4 厂用电系统.............................................................................................................. - 110 -15.5 电气设备布置.......................................................................................................... - 113 -15.6 直流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 - 115 -15.7 励磁系统................................................................................................................ - 116 -15.8 电气监控及继电保护系统...................................................................................... - 116 -15.9 照明系统................................................................................................................ - 117 -16 水工设施及系统................................................................................................................. - 119 -16.1 水务管理.................................................................................................................. - 119 -16.2 供水系统.................................................................................................................. - 121 -16.3 取排水建筑物.......................................................................................................... - 122 -16.4 空冷系统.................................................................................................................. - 124 -16.5 湿式冷却塔.............................................................................................................. - 126 -16.6 给水和废水排放...................................................................................................... - 126 -16.7 贮灰场...................................................................................................................... - 127 -16.8水工专业试验........................................................................................................... - 128 -17 辅助及附属设施................................................................................................................. - 130 -17.1 基本规定.................................................................................................................. - 130 -17.2 辅助生产系统.......................................................................................................... - 130 -17.3 辅助建筑.................................................................................................................. - 131 -17.4 附属建筑.................................................................................................................. - 132 -17.5 辅助及附属建筑物建筑装修标准.......................................................................... - 134 -18 建筑与结构....................................................................................................................... - 136 -18.1 基本规定.................................................................................................................. - 136 -18.2 建筑设计.................................................................................................................. - 137 -18.3 主厂房结构.............................................................................................................. - 139 -18.4 地基与基础.............................................................................................................. - 140 -18.5 直接空冷构筑物...................................................................................................... - 141 -18.6 烟囱及烟道结构...................................................................................................... - 142 -18.7 运煤建(构)筑物.................................................................................................. - 142 -18.8 主厂房及集中控制室建筑装修标准...................................................................... - 143 -19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146 -19.1 基本规定.................................................................................................................. - 146 -19.2 主厂房采暖、通风.................................................................................................. - 146 -19.3 主厂房空气调节系统.............................................................................................. - 147 -19.4 制冷站...................................................................................................................... - 148 -19.5 采暖加热站.............................................................................................................. - 149 -19.6 厂区管道.................................................................................................................. - 149 -19.7 运煤系统采暖通风除尘.......................................................................................... - 149 -19.8 厂外取水和灰场建(构)筑物采暖通风空调 ...................................................... - 150 -19.9 脱硫、脱硝建筑通风空调除尘.............................................................................. - 150 -20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 152 -20.1 基本规定.................................................................................................................. - 152 -20.2 大气污染防治.......................................................................................................... - 152 -20.3废水利用及排放....................................................................................................... - 153 -20.4 厂区噪声污染防治.................................................................................................. - 154 -20.5 灰渣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 - 154 -20.6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 154 -20.7 水土保持.................................................................................................................. - 155 -20.8 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 - 156 -21 消防、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 157 -21.1 消防...................................................................................................................... - 157 -21.2 劳动安全.................................................................................................................. - 157 -21.3 职业卫生.................................................................................................................. - 158 -1 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系统(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投资新建或扩建的国内燃煤火力发电工程,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采用中国设计标准的境外燃煤火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换热器换热工艺设计智能技术软件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2 7 5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
3个 多功能软件以及 1个设 备选型软件 , 综述 了智能技术在化 工换 热器 工艺设计 分析中应 用的通用 工艺 软件 、 专 用 工艺软件 、 工艺和绘图一体化软件 、 工艺 和强 度一 体化软件 和换热 器选 型软件等 几方面情 况。提 出了当前换热 工 艺和智能软件两者结合发展 中面临的 4个工程课题 : 设备 建造全 过程 多位一体化 软件 、 换热专业 与设 备大型化 发 展 的融合 、 软件优化设计的评估功能 、 特殊新结构换热 器专 用工艺软件开发等。 关键词 : 软件 ; 程序 ; 智能技术 ; 设计 ; 换 热工艺 ; 换热器 中图分类号 : T B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9 9 5 4 ( 2 0 1 3 ) 0 5 - 0 0 6 9 - 0 5
s u mma r i z e d, i n c l u d i n g g e n e r a l p r o c e s s s o f t w a r e , s p e c i a l p r o c e s s s o f t wa r e ,p r o c e s s a n d d r a w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o n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18 )-石化规范201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目录第 1 章总则 (1)第 2 章术语 (2)第 3 章火灾危险性分类 (5)第 4 章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6)4.1区域规划 (6)4.2工厂总平面布置 (9)4.3厂内道路 (12)4.4厂内铁路 (13)4.5厂际管道规划 (14)第 5 章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16)5.1一般规定 (16)5.2装置内布置 (16)5.3泵和压缩机 (21)5.4污水处理场和循环水场 (22)5.5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 (22)5.6钢结构耐火保护 (25)5.7其他要求 (25)第 6 章储运设施 (27)6.1一般规定 (27)6.2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 (27)6.3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 (29)6.4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 (32)6.5灌装站 (33)6.6厂内仓库 (33)第 7 章管道布置 (35)7.1厂内管线综合 (35)7.2工艺及公用物料管道 (35)7.3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 (36)7.4厂际管道敷设 (37)8.1一般规定 (38)8.2消防站 (38)8.3消防水源及泵房 (38)8.4消防用水量 (39)8.5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 (41)8.6消防水炮、水喷淋和水喷雾 (42)8.7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43)8.8蒸汽灭火系统 (43)8.9灭火器设置 (44)8.10液化烃罐区消防 (45)8.11建筑物内消防 (46)8.12火灾报警系统 (48)第 9 章电气 (49)9.1消防电源、配电及一般要求 (49)9.2防雷 (49)9.3静电接地 (49)附录 A防火间距起止点 (51)本规范用词说明 (52)第1章总则1.0.1为了防止和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
1.0.3石油化工企业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HGT20688-2000_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Spoeification on Contcm and Procedureof Preliminary Design File Chemical PlantHG,T 20688—2000主编单位: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实施日期:二〇〇一年六月一日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原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巾心)200l 北京前言化工部1988年颁布的(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
为此,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协会提出对此规定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规定更名为(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HG,T20688-2000),其中含装置初步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规定是根据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以化工部1988年颁布的(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为基础,由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和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写,并广泛征求了13个原部属和省级设计单位的意见后修改完成的。
本规定属推荐性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的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本规定不作为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初步设计文件编排次序的依据。
本规定中将设备布置和配管设计的内容抽出独立成章,化工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装置的设备布置及配管设计均可遵照执行。
根据各设计单位的不同情况,按专业设计分工,可将化工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装置的设备布置与配管的设计内容集中在“布置与配管”章内,也可分别放在各有关章节里,但其内容深度均可遵照本文的规定。
凡未列入本规定的其它设施的设计,均可参照有关章节的规定执行。
本规定对图纸及表格的格式未做规定,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规定编制。
本规定是对化工厂及石油化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应具有的内容的一般规定。
随着国家建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还应视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合同的要求和初步设计文件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DB11 510-2017 公共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2017-10-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acceptance of energy effici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ublic buildings
8 地面节能工程.............................................................................................................................. 16
8.1 一般规定 .................................................................................................................................................16 8.2 主控项目 .................................................................................................................................................16 8.3 一般项目 .................................................................................................................................................17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管壳式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关键词:不堵塞、防结垢、抗震动、压降小、换热效率高一,管壳式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所称谓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就是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中用以控制流体运动方向的弓形折流板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连续螺旋折流板,实际上应称做导流板,。
壳体中的连续螺旋导流板使得流体沿着一个连续而不间断的、无漏流的螺旋曲面运动,也就是流体在壳程的全程运动中,流动状态是稳定的螺旋运动、而运动速度是均匀的。
这彻底改变了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中壳程流体的之字形的折返流动状态。
这是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运动状态的一次革命。
而现在较流行的并被认可的四分之一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它是由转变一定角度的四块扇形折流板组成一个螺距,即在一个象限放一块扇形折流板,扇形折流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这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所形成的只是一个近似的螺旋通道,并且在管束壳程中心部分有严重的短路。
图一是连续螺旋导流板管束的半成品的局部照片,图二是四分之一螺旋板折流板管图一连续螺旋板导流板换热器管束图二四分之一螺旋板折流板换热器管束束的半成品的局部照片。
对两张照片进行比对,可以清楚的看到两种螺旋板换热器管束在结构上的不同。
连续螺旋导流板换热器没有短路问题,传热效率更高,操作弹性大。
二,管壳式连续螺旋导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特证及优点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的运动轨迹是Z字型,流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总在变化,且存在流动盲区。
连续螺旋导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运动速度不变化,无流动盲区。
由于流体在壳程是做匀速的螺旋运动,因而压力损失特别小,当连续螺旋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速是弓形折流板流体流速的二倍时,其压力损失远小于弓形折流板的压力损失。
因而可以将连续螺旋板换热器壳体流速设计的很大,当流体流速大且压力损失小又无流动盲区时,就使连续螺旋板换热器具备以下特点:其一是传热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提高速度是提高传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其二是无堵塞,流速高且无盲区,就不会有沉淀物产生;其三是防结垢,防止结垢最有效的办法就使提高流速,而流速高是连续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的最大特点,流速高就能有效的减缓换热管管壁上结垢的形成,甚至可以避免结垢产生。
广州石化GPPS525物性表
规格级别外观颜色
该料用途备注说明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
测试数据数据单位优级|一级|合格
6.0-10.0|6.0-10.0|6.0-10.0优级|一级|合格≥87|≥87|≥87优级|一级|合格≥68.0|≥68.0|≥68.0优级|一级|合格≥36|≥36|≥36优级|一级|合格≥94.0|≥92.0|≥90.0优级|一级|合格≤1|≤3|≤6优级|一级|合格≤1|≤3|≤6优级|一级|合格≤800|≤800|≤800
GPPS丨525
生产企业:广州石化
规格用途用于餐具、杯子、日用品等各种透明制件
良好的透明性、表面光泽性、电性能、易于加工和染色,无毒
技术参数通用 其它
性能项目基本性能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物理性能
透光率%机械性能
挠曲强度
MPa 拉伸屈服强度
MPa 热性能
维卡软化点℃其它性能
清洁度(色粒)
颗/100g 清洁度(杂质)颗/100g 残留苯乙烯单体
mg/kg。
SAEJ2044 SEP 2002
汽车工程师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规定:搣本报告由汽车工程师学会发表,旨在推动技术与工程科学的发展。
本报告的应用是完全自愿的,使用者应对本报告任何特定用途的适用性及适合性(包括因本报告产生的任何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
汽车工程师学会至少每五年对所有技术报告实施一次审查,并有可能在此时重新确认、修订或撤销技术报告。
汽车工程师学会欢迎您提出书面的意见及建议。
版权所有© 2002 SAE (汽车工程师学会)国际版权所有。
未经汽车工程师学会的书面许可,不得复制、在检索系统中保存或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包括电子、机械、影印、录制或其它方式)传输本出版物的任何内容。
如需订购资料,请联系:电话:877-606-7323(美国与加拿大境内)电话:724-776-4970(美国境外)传真:724-776-0790电邮:custsvc@汽车工程师学会网址:水陆交通工具车辆 建议 惯例 J2044 修订标号 2002年9月 发布日期:1992-06 修订日期:2002-09 代替 J2044 1997年12月液体燃料和蒸汽/排放物系统快连接头规范目 录1.范围 ............................................................................................................................................................... 4 2.参考文献 ....................................................................................................................................................... 4 2.1 适用出版物 (4)2.1.1 SAE (汽车工程师学会)出版物 (4)2.1.2 ASTM 出版物 (4)2.2 相关出版物 (4)2.2.1 SAE (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出版物 ............................................................................................................ 53.定义 ............................................................................................................................................................... 5 4.尺寸的名称 ................................................................................................................................................... 5 5.试验温度 ....................................................................................................................................................... 5 6.功能要求 ....................................................................................................................................................... 6 6.1 泄漏测试 . (6)6.1.1 测试程序(低压) (6)6.1.2 验收标准(低压) (6)6.1.3 测试程序(高压) (6)6.1.4 验收标准(高压) (8)6.1.5 测试程序(真空) (8)6.1.6 验收标准(真空) (8)6.2 组装施力 (8)6.2.1 测试程序(新部件) (8)6.2.2 测试程序 (9)6.2.3 验收标准 (9)6.3 拉离的施力 (9)6.3.1 测试程序 (10)6.3.2 验收标准 (10)6.4 侧向载荷能力 (10)6.4.1 测试程序 (11)6.4.2 验收标准(侧向负载泄漏试验) (11)6.4.3 试验要求(侧向负载断裂试验) (11)6.4.4 验收标准 (11)6.5 防蒸发排放 (12)6.5.1 测试程序 (12)6.5.2 验收标准 (12)6.6 电阻 (12)6.6.1 测试程序 (12)6.6.2 验收标准 (13)7. 设计验证/验证测试 (13)7.1 腐蚀 (13)7.1.1 测试程序 (13)7.1.2 验收标准 (13)7.2 氯化锌耐受性 (13)7.2.1 测试程序 (13)7.2.2 验收标准 (13)7.3 外部化学和环境耐受性 (14)7.3.1 测试程序 (14)7.3.2 流体或介质 (14)7.3.3 验收标准 (14)7.4 燃料的兼容性 (14)7.4.1 测试程序 (14)7.4.2 测试燃料 (15)7.4.3 试验要求 (15)7.4.4 验收标准 (15)7.5 寿命周期 (15)7.5.1 测试程序 (15)7.5.2 振动频率 (15)7.5.3 加速度 (15)7.5.4 振动的持续时间 (16)7.5.5 流体压力 (16)7.5.6 流体流量(只对液体燃料的快速连接接头) (16)7.5.7 试验持续时间 (16)7.5.8 试验周期 (16)7.5.9 验收标准 (17)7.6 流量限制 (19)7.6.1 测试程序 (19)7.6.2 验收标准 (19)7.7 高温爆裂 (19)7.7.1 测试程序 (19)7.7.2 验收标准 (19)8. 设计检查/验证和进程内测试矩阵 (19)9. 注 (20)9.1 边栏符号 (20)附录A 匹配管端模板举例 (21)1. 范围本SAE(汽车工程师学会)推荐惯例定义标准的插入式管端尺寸,以保证所有相同尺寸和标准管端连接器设计之间的互换性。
0推行TNPM管理的初步体会
推行TNPM管理的初步体会麦郁穗,刘静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 510726) 摘 要:叙述了广州石化分公司推行TN 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修)的作法及过程和推行TNPM后取得的成效,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所取得的初步体会。
可供未开展及正在开展TN PM管理活动的企业借鉴。
关键词:TNPM管理;生产维修;可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TE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8805(2005)01200622031 前言TN PM,是“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的英文缩写,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维修体制。
广州分公司多年来,一直积极学习吸收国际设备管理先进经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公司设备管理的新路子。
2003年进行了“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生产现场得到较大改观。
在此基础上, 2004年开始,引进和推广了TN 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经过一年的实践,使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无论是从装置现场、还是从设备维护保养以及员工意识形态上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2 TNPM的具体作法2.1 全体动员,成立推进组织TN PM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管理工程,首先要得到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同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为了使这项管理工程顺利推进,公司成立了TN PM推进委员会和组织机构,负责动员全体员工及TN PM的全面推进。
公司机动部作为主推TN PM管理的部门,立足宏观,在综合考虑设备管理发展方向及TN PM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石化TN PM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该文件包含有管理方针、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以及5年长远计划等。
由于它的内容全面,已成为公司TN PM推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按照文件的具体内容,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逐步做到层层落实。
专业结合部,问题多发处——石化工程项目各专业结合部常见设计问题浅析
处理前焊接完毕 , 不得在安 装现场施 工。因此该部分 图纸 最迟需
要在设 备制造的 中后期及时提供 。 ( 3 )安装件 。 设备 吊装用的 吊耳 、 吊盖等 , 由于设备 的设计 单 位缺乏吊装实践经验 , 通常是 由施工 单位选型或设计 , 并 委托设 备 制造厂制造。整体热处理设 备的 吊耳必 须在 设备热处理 前焊
( 2 )设备为 满足其 功能要 求而需 要的 操作运行 条件 , 主要
垫板、保 温及防火层的 固定螺钉 或支持板 等预 焊件需在设备 热
是工艺专业提 出的介质 、 温度 、 压力 、 流量 ( 处理量) 等参数 。
( 3 )开 口条 件 , 包括管 道 、 仪表等 专业对 设备上 的接管 、 测 量仪表等设备开 口的标高 、 方位 、 尺 寸、 等级等方面 的要求 。 1 . 2设备设计 成品与其他专业相关 的内容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T E 6 8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2 — 9 3 2 3 ( 2 0 1 5 ) 0 2 — 0 0 5 8 — 0 5
本 文列举 了石 化工程建设 的主要 专业的设计 文件 中与其他 专业 相关联的内容 。各专业互相结合 的部分往往是 出现问题和
料、 出料 、 排放, 人孑 L 、 仪表接 口等全部开 口的有 关参数 , 在 总 图 上 显示标 高 , 在开 口方位 图上 显示方位 , 并经工艺 、 管道 、 仪表等
专业 审 核 会 签 。 如 在 设 计 完 成 后 相 关 专业 于混凝土浇筑后无法再进行埋管的施工 , 因此必须在浇筑前按 图将 预埋管线敷设完 毕。如果 浇筑后 出现 设计修改 , 只能将 修改的管线 由暗敷改为 明敷 。
监测换热器技术文件
目录1.总则1.1 项目介绍1.2 定义1.3 说明2.技术文件3.供货和工作范围4.进度(设计、制造、检验、运输)5.检验及试验6.制造文件要求(制造商需要提供的数据表、图纸等)7.交货(货物及文件,包装运输,单证)8.服务(现场服务,培训)9.机械保证期10.技术协调和检验会议11.设备报告附件:附件1:供货和工作范围附件2:设计分工、设计文件附件3:附图:GA图、PID图本技术附件涵盖了所采购设备(神华集团3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循环水站监测换热器)的具体技术规格和供货要求。
本技术附件涵盖了天辰化学工程公司编制的《循环水站监测换热器技术规格书》的技术要求,并根据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对项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加以补充说明,形成本技术文件。
本技术附件仅提供有限的技术要求及部分采购通用条款,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及全部采购条款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的详细条文,卖方的产品应保证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买方提供的技术性能的要求。
本技术附件对卖方设备制造及文件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卖方进度(设计、制造、检验、运输)、检验和试验、交货(货物及文件、包装运输、单证)、服务(现场服务、培训)、机械保证期、文件(制造商需要提供的数据表、图纸等)及技术协调会等提出了相应的规定。
1.总则1.1项目介绍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套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煤制油(以下简称“煤制油项目”)的生产装置。
定义1.2.1“业主”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1.2.2“买方”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1.2.3“项目”神华3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1.2.4“项目号”0703-0540CIC2O0801.2.5“设计院”化学工业第一设计院1.2.6“现场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1.2.7“卖方”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2.技术文件本技术附件中的下列附件是卖方设备制造的技术依据:●附件1:循环水站监测换热器技术规格书●附件2:煤制油项目基础数据卖方按以下技术文件优先顺序执行:●采购合同;●煤制油项目基础数据;●技术规格书;●通用标准规范;●制造厂标准规范;●国家标准规范;2.1设计、制造采用的主要标准2.1.1材料标准:按照技术要求择优选用国标、部标、行业标准,对国外引进的材料,参照国际标准或引进的标准。
监测换热器技术协议D版海南实华
海南实华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炼化续建项目循环水场监测换热器设备技术协议书业主:海南实华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甲方: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公司乙方: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时间: 2005 年4 月目录一、总则………………………………………………………………………………………1.二、概述 (1)三、设计、制造、检验、实验和包装运输执行的主要标准 (2)四、供货范围 (3)五、技术要求 (4)六、检验、试验及验收要求 (5)七、资料交付 (5)八、分包商清单 (7)九、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9)十、包装和运输 (10)十一、现场技术服务计划表 (11)十二、服务人员情况表 (12)十三、培训计划表 (13)十四、甲方配合及分界限 (13)十五、性能保证 (13)十六、附件 (14)海南炼化续建项目共有二套循环水系统,循环水量分别为30100m3/h,12400m3/h,为了更好地检测循环水系统的腐蚀,结垢状况,搞好系统的精细管理,保装置达标,拟在其循环水场安装3KIV-IV智能化监测换热器。
海南实华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和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乙方)三方就监测换热器设备进行充分讨论和共同协商,并达成如下技术协议;本协议作为合同附件与之同时生效,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总则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海南炼化续建项目智能化监测换热器,它包括智能化监测换热器的设计,结构,性能,制造,安装,实验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乙方保证提供本技术协议和现行工业标准的最新版本,技术先进,生产实用,运行可靠,便于维修,经济合理的优质产品。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的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在签定合同后,甲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或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乙方应遵循这些要求。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节能环保设备研发及销售;合同能源管理;自有设备租赁(除金融租赁);节能评估;能源 审计;房地产租赁经营。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目标单位: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
2023-02-17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BEPC)总承包工程总承包_一标 段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2 TOP3 TOP4 TOP5 TOP6 TOP7 TOP8 TOP9
TOP10
(两次招标失败转邀请招标)茂名 分公司化工分部热岛热能回收项 目工程设计工程设计_一标段 茂名分公司炼油芳烃抽提装置甲 苯-苯塔自回热技术节能改造项目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_一标段 茂名分公司煤制氢装置高闪系统 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工程 设计_一标段 安庆分公司 2#常减压抽真空系统 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工程设计工程 设计_一标段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工艺设计刘玉成【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装置设备.换热器设计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换热理论对换热器进行初选,然后利用换热器软件对该换热器进行工艺及振动性进行核算,通过核算使该换热器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3页(P134-135,155)【关键词】换热器;工艺;核算【作者】刘玉成【作者单位】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2+.0换热器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应用十分广泛,是化工操作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换热设备的数量占工艺设备数量的30%以上。
因此,换热器设计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1]。
换热器种类繁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间壁式又有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 (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2]。
笔者就工作中苯甲苯冷却器管壳式换热器进行设计。
该换热器主要是将乙苯回收塔的塔底产品经循环水将其冷却至50℃ 后送出界外。
物流见表1。
表1 物流表物流介质温度压力冷端—1 循环水进:30℃出:40℃80 kPa热端—2 苯:110 kg/h甲苯:358 kg/h进:500 kPaA允许压降:进:114.9℃出:50℃进:600 kPaA允许压降:50 kPa根据物流工艺要求,对换热器进行以下设计:1 换热器型式确定(1)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鉴于工艺物料是需冷却物流将其安排于壳程;(2)流动方式的选择:采用BEM单壳程单管程逆流型式;(3)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采用紧凑型正三角形排布。
浅析换热器制造与成本
浅析换热器制造与成本蒋连胜【摘要】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low concentration development , low innovation and R&D capability and low leve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heat exchanger industry.Its profits are restricted by labor costs , production costs , and industry competition.Increasing research support for 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related policies , enhancing innov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 strengthening R&D investment , talent and technology , actively participating the form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ere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通过对目前换热器制造行业分析,发展集中度低、创新和研发能力低、制造技术水平低是目前换热器行业主要发展特点。
其利润受到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及行业相互竞争制约。
国家加大对换热器行业技术研究投入及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提升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和研发资金投入和人才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是提升换热器制造行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设计
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设计刘念【摘要】介绍了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特点,其特殊的管箱结构和管箱主要零部件的受力分析.介绍了螺纹锁紧环换热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指出了设计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15【总页数】3页(P203-205)【关键词】换热器;螺纹锁紧环;结构;受力;设计【作者】刘念【作者单位】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设备室,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65螺纹锁紧环换热器是高温高压换热器的一种,这种型式的换热器最早是由美国雪弗龙 (Chevron)公司和日本千代田公司共同开发成功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茂名石化、金陵石化和齐鲁石化百万吨级加氢裂化装置的成套引进,该设备进入中国石化行业[1]。
在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该型换热器设计和制造的国产化。
目前我公司设计的该型换热器的公称直径为800~1600 mm,国内制造厂也对该型换热器的制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特点图1 管箱结构图1.管箱;2.管板;3.螺纹锁紧环;4.管箱盖板;5.内圈螺栓;6.外圈螺栓;7.内圈顶销;8.外圈顶销;9.内圈压环;10.外圈压环;11.密封盘;12.波齿复合垫片;13.压环;14.内套筒;15.分和环;16.定位环;17.内部螺栓;18.环垫;19.支承环;20.套筒;21.波齿复合垫片;22.波齿复合垫片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独特之处在于管箱部分 (见图1)。
其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大部分轴向载荷由内部构件传递到了管箱壳体,由管箱壳体承受。
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仅靠设备法兰的螺栓承载。
由于螺纹锁紧环换热器在结构上的特点,使其具有以下优点[2]:(1)密封可靠:管壳程密封的“双保险”,在内部螺栓失效的情况下,还可以靠拧紧内圈螺栓保证密封。
(2)结构紧凑:去掉了带颈大法兰,壳程开口接管可以尽量靠近管板,换热管利用更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广州石化热电站资源综合利用改造项目设备名称:监测换热器买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卖方: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设计方: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买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代表签字:时间:年月日卖方: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代表签字:时间:年月日设计方: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代表签字:时间:年月日目录一、总则二、设计依据,技术要求三、规范与标准四、运行环境要求(可正常运行)五、卖方工作范围六、供货范围七、设计、制造要求八、检验、试验九、喷漆、包装和运输十、服务与考核十一、提供的技术文件一、总则本技术文件适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热电站资源综合利用改造项目。
1、项目所购监测换热器。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买方)和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卖方)、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方)经过技术协商,现达成如下技术协议;本协议作为定货合同的附件,与定货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可以由双方协议增补解决。
二、设计依据,技术要求设计依据:设计院的工艺数据表。
技术要求:1、满足对循环水系统模拟监测的要求,可以构成完整的、独立运行的在线检测系统。
2、性能指标:(1)蒸汽压力:0.1-1.3Mpa(2)蒸汽温度: 100-150℃(3)蒸汽用量: ≤35kg/h(4)热负荷: 25200Kcal(5)换热面积: 0.177m2(6)水流速: 1.00±0.1m/s(7)进口水温: 30±3℃(8)出口水温: 40±3℃(9)温差: 10±3℃(10)换热管尺寸: §19×2×1177(11)挂片尺寸:A3(12)电气要求:电压:220v 功率:≤4Kw3、监测指标要求及量程,精度:(1)污垢热阻:±1%(2)腐蚀速率:±1%(3)粘附速率:±1%(4)P H 值:±1% 量程:3-10(5)电导率:±1% 量程:100-2000(6)浓缩倍数:±1% 量程:2-9(7)水流量:±1% 量程:1-3(8)温差:±5% 量程:3-154、监测换热器技术指标三、运行环境要求(可正常运行):1、气温:-25 —+40℃2、湿度:相对湿度:30% - 80% 绝对湿度:0.05-3.4kPa3、大气压:80-128kPa4、降雨:40-1500mm5、风载荷:≥300kPa6、积雪:雪深≥400mm,荷载≥200Pa7、地震:烈度≥8mkl8、冰冻:冻土深≥1000mm9、雷暴:≥25jb四、执行的规范与标准1、产品制造标准GB HX102-1993 《化工机械设备焊接标准》HG JQ13.1-1998 《化工防腐标准》HG JB2932 《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2、产品设计标准GBJ5102-87 《工业循环水设计规范》3、产品检验、验收标准HG/T2160-91 《冷却水动态模拟实验方法》GB/T3310-98 《信号传输性能试验方法》中石化实验标准《冷却水分析和实验方法》4、产品包装、运输标准HG/JB2536-92 《机械加工设备包装运输标准》JB98003-87 《水处理设备油漆、包装技术条件》五、卖方的工作范围1、监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2、监测换热器的指导安装,调试,培训3、监测换热器的售后服务,配件及易损件的供应.4、监测换热器的包装,运输等其他有关事宜六、供货范围1、设备供货范围七、设计、制造要求7.1监测换热器部分7.1.1 蒸汽回路为不锈钢材质7.1.2 挂片箱为不锈钢材质,封盖为铝合金材质。
7.1.3 主体阀门采用不锈钢材质阀门,设备为不锈钢蒙皮。
7.1.4 监测换热器的工艺参数应与买方现有设备的工艺参数保持一致。
7.1.5 设备使用寿命≥10年7.2 检测控制部分7.2.1 控制柜为VERO构型,主要性能指标达到25A防水要求。
7.2.2 A/D,D/A回路电路板为热封塑工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防水要求。
7.2.3 信号电缆为三芯加铝膜屏蔽电缆,性能指标符合《GB/T3310-98信号传输性能试验方法》。
7.2.4 探头均采用一点双探点全封装制式。
7.3 南京苏仪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承诺保证★我公司供货的监没换热器质保期为一年;仪表和探头质保期为二年。
★合同生效后五天内向业主(设计院)提供土建设计配管图,电气配管图供业主(设计院)设计用。
八、检验、试验本节叙述了检验和度验的基本要求,以保证设备在选材、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使其满足合同要求。
8.1工厂检验和试验的范围包括下述内容●卖方的检验、试验由卖方在制造地点或卖方工厂(车间)所做的检验、试验。
●买方的见证1. 卖方试验时,买方或其授权机构的现场见证,监视或检验。
2. 根据卖方提供试验结果的有关记录,数据和其他支持文件,买方所做的审查和验证。
8.2工厂监造(对于买方认为必要的设备)●卖方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买方有权对卖方进行设备制造过程的监督。
设备、材料以及它们的检验范围,应按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工厂检验计划。
●买方有权审阅和批准所有的检验试验计划和程序,增加买方的批注,并指明买方应参加的见证试验和停检点。
●所有卖方的检验报告和放行书均应提供给买方批准,买方有权见证任何试验。
●买方可以在任何合理的时间,前往卖方工厂检查监督设备、材料制造过程和方式。
8.3检验计划确定的方法和准则●卖方应严格按照设备制造进度计划,指出买方的检验见证点。
●详细的卖方检验和试验计划至少应包括如下要求:1. 采用的规范、标准、规格书和准则2. 质量鉴定级别3. 检验和试验方法4. 原材料证明5. 验收标准6. 试验报告格式,规范要求的质量证明和数据记录7. 取样方法(如果进行抽样试验)8.4买方参加见证、试验的通知●卖方应提前一个月通知买方,下个月将参加见证试验点的月进度(传真或快递)。
●如买方有必要修改计划(地点、日期、时间等),应快捷地通过电话通知买方计划的变化,并马上通过传真确认。
●如卖方未按计划通知买方,并且造成买方逾期停留,买方将从卖方扣回此费用。
●买方接到通知后,应马上用电话或传真通知卖方其见证卖方试验的意向,除非在必要情况下与卖方协商修改日期,否则应视为见证检验通知已被买方接受。
●如买方认为有必要,有权在设备和材料制造过程中,在合适的时间,前往卖方或其分卖方制造所在地进行检验中试验。
●卖方应严格按程序进行试验,不管买方是否见证。
8.5放行及报告1.当卖方的试验合格●如买方见证了卖方试验并得到满意的报告,那么买方将出具检验放行证明通知卖方可以将设备材料装车交货。
●如果买方未见证卖方试验,卖方应提交详细的有合同试验结果的报告给卖方,确认后,买方签发检验放行证明。
2.当卖方试验不合格●如果卖方的试验不合格,卖方应向买方提交有详细试验结果的报告和不合格品报告。
●卖方应严格按程序,提出并实施必要补救措施以完全达到试验要求。
●当试验结果满意,卖方应按要求提供给买方一份载明详细试验结果的报告,并包括采取的补救措施。
8.6买方有权在供方设备加工期间对产品原料的质量进行抽检,卖方负责提供检验费用。
九、喷漆、包装和运输9.1卖方按照买方提供的漆号进行喷漆。
9.2木箱包装,包装标准按技术协议中规定的要求执行。
9.3木箱采用锯齿型布钉,间距选择合理,按GB349选择使用钢钉。
9.4箱底便于叉车搬运(预留托叉空间)。
9.5货物固定在箱底上。
9.6包装箱标示由买方规定。
9.7储存场所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并保证设备完好无损。
9.8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包装的完整。
9.9正常储运装卸条件下,应保证产品从发货之日起一年内不因包装不善而引起锈蚀、残缺、散失等现象。
十、服务与考核10.1 服务1.卖方的技术服务应包括产品介绍、技术咨询、指导安装、调试及设备售后服务。
2.设备的指导安装、调试及开车由卖方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技术责任。
3.买方和卖方各指定一名代表,负责设备的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开车等各项协调工作,协商解决为执行本合同有关技术和工作问题。
4.买方提前一周通知卖方派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及开车工作。
5.卖方应指定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解答买方人员提出的本合同范围内的一切技术问题。
6.买方和卖方现场代表在现场协调,按工程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进度。
7.卖方应进行售后技术服务。
8.卖方应严格按设计制造工艺加工产品,并对产品质量负责,对在机械保证期内损坏的部件,如属卖方加工质量的原因所致,则卖方应无偿补偿更换。
9.卖方指导安装、调式、开车中的责任、义务和服务范围所需的一切费用已包括在该合同总价格中。
10.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专业技术人员72小时内必须赶到现场,确保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10.2设备考核1.在主装置正式投料运行后即进行72小时考核。
2.在主装置正式投料运行后3个月内完成。
3.性能考核应达到设备的技术指标并能保持稳定运行。
正常稳定运行周期不低于两年。
4.考核内容:4.1机械保证:卖方供货范围内的所有设备材料在设计、选材及制造工艺上没有缺陷。
机械性能保证期为装置开车后24个月或供货后30个月。
4.2性能保证:●必须保证规格书中和技术协议中参数的要求。
●质量符合HG T/2160-91《冷却水动态模拟方法》的要求。
●用户有权在卖方设备加工期间对产品原材料的质量和信誉进行抽检,卖方负责提供检验费用;因材料检验不合格而造成的后果由卖方负责,直至终止合同、赔偿损失。
●材料要求:材料采用优等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
●技术文件的执行顺序为:①、合同的技术附件(包括技术协议)②、询价书③、报价书。
以上所执行的文件中,若有抵触,以技术协议为准。
十一、提供的技术文件供应商资料的交付准则:每套技术文件单独成册,共五册,作为供应商最终资料。
11.1每套技术文件内容包括以下项目:●设备的说明书(包括操作和维修手册)。
●设备的安装布置图(包括完整的设备外形型尺寸,指明最重设备部件和整台设备的重心及其包装尺寸、接管位置、供电位置和现场使用要求等)。
●设备的基础图纸,标明外型尺寸、重量、管口方位和接管条件。
●现场安装、维护及维修所必须的带材料表设备装配图及部件图,图纸不小于A4幅面的蓝图或CAD制图。
●接口数据资料在合同生效后一周时间内提交设计院作设计用,在提供第一批图纸文件的同时在协商地点与设计单位进行条件对接,确定最终边界条件。
中标后由买方一周内提供给卖方技术资料和图纸。
11.2装订要求:A4幅面塑纸料夹。
●附加要求:主要特殊材料要求,结构要求,制造要求(均为单独成册)。
●备件清单:安装试车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