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管理
儿科急诊管理制度
儿科急诊管理制度一、儿科急诊管理组织结构1. 急诊科主任:负责整个急诊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对儿科急诊工作进行指导。
2. 儿科急诊科主任:负责指导儿科急诊工作的具体实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 医生:主要负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4. 护士:负责急诊室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
5. 医技人员:负责检查和化验等方面的工作。
二、儿科急诊管理流程1. 患者入院登记: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由护士进行登记,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主诉。
2. 分诊: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类型进行分诊,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诊断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护理工作。
4. 医技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医技人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化验工作。
5. 医嘱执行:护士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用药工作。
6. 患者观察: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观察,确保病情稳定。
7. 出院安排:对于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出院安排并进行相关医嘱的告知。
8. 医嘱复核:对医生的医嘱进行复核,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儿科急诊指南1. 儿科急诊流程:明确急诊患者的整个流程,包括分诊、诊断治疗、医技检查、护理、出院等过程。
2. 儿科急诊常见病症的诊疗指南:对于儿科急诊常见的疾病,制定相应的诊疗指南,指导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诊疗。
3. 儿科急诊护理指南:对于不同病情的儿科急诊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指南,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护理。
4. 儿科急诊用药指南:对于儿科急诊常用的药物,确定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用药过程安全可靠。
四、儿科急诊质量管理1. 定期召开儿科急诊质量例会,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
2. 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急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
3. 监督和检查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五、儿科急诊安全管理1. 定期进行急诊设施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
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儿科病房的安全与秩序,保障患儿及家长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安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2. 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及时处理安全事故。
三、患儿及家长管理1. 患儿及家长进入病房时,必须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医护人员管理。
2. 患儿及家长应妥善保管个人物品,防止丢失或被盗。
3. 患儿及家长不得在病房内吸烟、饮酒、赌博、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4. 患儿及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患儿治疗,不得擅自离开病房。
四、医护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其配合医院安全管理。
五、设施设备管理1.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儿科病房的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医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病房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患儿安全。
3. 患儿及家长不得随意损坏或挪用病房设施设备。
六、应急预案1. 儿科病房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
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3. 患儿及家长应了解应急预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七、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 医院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事故损失,安抚受害者。
4. 医院应总结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儿科安全生产工作小组。
3. 儿科病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儿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在医疗领域中,儿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室。
由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和认知方面的特点,儿科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儿科常见的安全隐患1、医疗护理操作不当在儿科,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至关重要。
例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可能导致药液渗漏,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不正确的给药剂量或方式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儿造成伤害。
此外,护理操作中的感染控制不当,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容易引发交叉感染。
2、医疗设备和设施问题儿科使用的医疗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或维护不当的情况。
比如,婴儿暖箱温度调节不准确,可能导致患儿体温过高或过低;监护设备的警报系统失灵,可能延误对患儿病情变化的及时发现。
同时,病房的设施设计不合理,如地面湿滑、家具边角锐利,容易造成患儿摔倒或撞伤。
3、患儿及家属的因素患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
例如,好动的患儿可能从床上跌落,年幼的患儿可能误食药物或异物。
家属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对患儿病情的观察不准确,或者不遵守医嘱,影响治疗效果。
4、用药安全问题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药物剂量计算错误、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能给患儿带来危险。
此外,一些家长可能自行给患儿用药,或者不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也增加了用药风险。
5、医院管理和流程问题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顺畅,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延误。
例如,急诊患儿的分诊不准确,可能使病情危急的患儿得不到及时救治;住院患儿的病历管理不善,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儿科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分享经验和案例,让医护人员熟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护理要点。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医院儿科患者的安全管理
医院儿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一)儿科主要安全问题1.烫伤烫伤在儿科病房比较常见、多发生在1~4岁的患儿,常由于家长疏忽或监护不到位导致。
据统计研究90%的烫伤都是可以事先预防的,如开水等,发生烫伤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家长担心及经济负担。
2.跌倒儿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跌倒伤。
如地面光滑、潮湿、积水、水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狭窄等、都可造成跌倒,还有相互碰撞,造成双方不必要的冲突。
3.坠床在医院小儿坠床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与小儿喜动,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有关。
虽然有护栏,但一些家长嫌不方便,把它取下导致坠床,亦有家长因疲劳过度监管不力导致坠床。
4.失物儿科患者特别是抢救室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家长比较紧张,时刻守护患儿身边,后半夜往往体力不支,稍一疏忽,不是丢钱就是丢手机等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等。
(二)安全管理措施1.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于未然。
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协作、创一流服务。
我们充分考虑患儿不同时期的特殊性,以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及家属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儿科知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护理工作讲评会,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儿科工作特点及环境要求,重新修订相应的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2.建立防护措施,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调整光线,开水瓶的放置,储物柜加锁和防护栏的安装等都有一定的改变。
3.加强儿科健康教育为落实健康教育,我们要求科医生轮流讲解各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d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护长对入院3d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先进行检查,对每天出院患者提前发放效果评价表,护长每周召开一次护理座谈会,倾听患者对诊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儿科急诊室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室工作制度一、目的本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儿科急诊室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为患儿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儿科急诊室各类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工作原则1. 紧急救治:儿科急诊室应随时应诊,对急、重危患儿要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
2. 分工协作:参加抢救工作的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 严密观察:对急、危、重患儿要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4. 抢救优先:遇有需抢救的危重患儿,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5. 安全第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四、工作内容1. 抢救工作: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
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患儿进行抢救护理。
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 病情观察:对急、危、重患儿要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抢救有困难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 设备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
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4. 抢救物品准备:应备有抢救车。
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齐全,并能迅速投入使用。
5. 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定期进行抢救技能培训和演练。
6. 协调沟通: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7. 医疗安全: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8. 质量控制:定期对儿科急诊室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考核与奖惩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儿科急诊建设与管理的指南(试行)
儿科急诊建设与管理的指南(试行)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儿科急诊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指导,以确保儿童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建议,医疗机构可以提升儿科急诊的诊疗能力,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I. 儿科急诊建设1. 设立合适的区域- 为儿童设置专门的急诊区域,提供安全、宽敞和儿童友好的环境。
- 确保急诊区域与其他科室有足够的隔离,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2. 配备儿科医疗设备- 确保儿科急诊区域配备了符合儿童特点的医疗设备,包括儿童专用的监护设备、呼吸机等。
- 配备儿科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应对不同儿科急症的处理。
3. 招聘儿科专家和护理人员- 招聘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以提供高质量的儿科急诊服务。
- 专家团队应具备处理各类儿科急症的能力,并掌握与儿童沟通的技巧。
4. 制定儿科急诊流程- 建立完善的儿科急诊流程,确保儿童能够快速接受初步评估、诊断和治疗。
- 设立合理的三级分类制度,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优先处理。
II. 儿科急诊管理1. 人员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儿科急诊团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
2. 量化和监控关键指标- 设定儿科急诊的关键指标,如平均等待时间、患者满意度等,并进行定期监测。
- 根据指标的变化制定相关改进措施,提升儿科急诊的效率和质量。
3. 安全管理与质量保障- 确保医疗机构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避免医疗差错和意外发生。
- 建立严格的医疗记录和医疗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总结各类医疗事故。
4. 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科急诊的认知和了解。
- 向家长传达正确的就医观念和儿童急症处理知识,促进家庭的急诊管理能力。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儿科急诊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指导,旨在帮助医疗机构提升儿科急诊的能力和水平。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指南的建议,制定并完善儿科急诊的各项措施,确保儿童得到高质量的急诊医疗服务。
儿科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儿科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儿童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保障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院的儿科部门。
第三条儿科部门应当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
第四条儿科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过程监督和风险评估,及时制定纠正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勤勉尽责,确保患者安全。
第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儿科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
第二章医疗安全管理第八条儿科部门应当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医疗差错纠正制度等。
第九条儿科部门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医疗操作,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治疗患儿时要特别注意细节,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交流信息,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第三章医疗风险评估和纠正措施第十三条儿科部门应当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排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和医疗事件,参加医疗质量分析会议,探讨事故原因和改进措施。
第四章医疗纠纷处理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规范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医疗纠纷调解,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维护医疗服务质量和医务人员声誉。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医疗事故,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承担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
儿科安全工作制度
儿科安全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儿科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及家长的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以患儿为中心,全面关注患儿安全,确保患儿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免受伤害。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
3.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4.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儿科安全工作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主要内容1. 患儿安全管理(1)加强病房管理,确保病房安全设施完善,通道畅通,消防器材齐备。
(2)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儿病情、家庭状况、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安全管理方案。
(3)加强患儿家属安全教育,提高患儿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2. 医疗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确保医疗质量。
(3)加强用药管理,严格执行用药规定,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3. 护理安全管理(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安全。
(2)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3)加强患儿生活护理,关注患儿生活安全。
4. 感染防控管理(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3)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加强手卫生管理。
5. 应急预案(1)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火灾等。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患儿安全教育,提高患儿及家长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组织实施1. 成立儿科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儿科安全工作。
2.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安全工作措施。
3. 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儿科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4. 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儿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5. 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加强对儿科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护理抢救等多个环节都是风险高发的环节,有的时候即使是非常小的一个临床活动都会产生非常大的风险,如果出现了护理事故,就会给患儿及患儿的家属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儿科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科室,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更好的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儿科护理安全问题分析1.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服务意识相对较差,护理沟通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出现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给患者和患者家属以足够的关爱,做好沟通工作,从而让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患者维权的意识比较强,所以如果护理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家属就会投诉护士,护理工作中是一个和人的生命相互交织的行业,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懂法守法。
儿科护士的工作量和思想压力都比较大,职业认同感并不是很强,儿科护理的工作比较细碎,本来就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个时候还要承受来自家属的种种压力,必然会感觉疲惫。
1.2管理方面因素儿科护士没有编制,所以也无法满足的床护要求,尤其是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病房的床位在不断的增加,门急诊输液的人数也呈上升的趋势,所以护士时常处在超负荷的状态,每一年都会出现新的忽视,这样也不利于管理。
护士站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多面化特征。
除了正常范围之内的管理工作之外,还要对奖金的计算机其他事务性的工作进行操作,这样就会疏忽了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护士站在考核的时候不够严格,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到了护理流程的规范性。
1.3患者及社会因素病人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住院的儿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疼爱,所以对忽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静脉穿刺要求一次完成,但是因为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满足家长的期望,症状也就增加了人们的不满情绪。
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贫富差距更大,就业形势也比较紧张,一些失业人员会对社会有一种不满情绪,常常会表现在孩子住院的时候鸡蛋里挑骨头,以此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对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急诊科规章制度儿科产科
急诊科规章制度儿科产科一、急诊科概述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应对突发疾病、创伤以及急性并发症的重要部门。
急诊科要求医务人员具备高度的医疗技能和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紧急抢救和治疗。
二、急诊科管理体制1. 急诊科设立充分的医护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服务。
2. 急诊科设立科室主任负责整个科室的日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设立副主任或主任助理。
3. 急诊科设立护理部门,负责护理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三、急诊科医护人员队伍1. 急诊科医生应具备较高的医疗技能和快速判断病情的能力,能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
2. 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处置急危重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急诊科的工作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迅速进行初步检查和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安排治疗措施。
2. 急诊科应设立快速通道,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先处理,确保抢救时间的最大化。
3. 急诊科应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医疗工作的高效率和质量。
五、急诊科的规章制度1. 急诊科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2. 急诊科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内部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急诊科应建立患者医疗信息保密制度,严格保护患者隐私权。
六、急诊科的设备和药品管理1. 急诊科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修。
2. 急诊科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储存,防止药物过期使用或错误使用。
七、急诊科的安全管理1. 急诊科应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急诊科应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保证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结: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和快速处理急性疾病的重要任务。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工作流程,是确保急诊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
儿科门急诊护理常规
J闲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
【操作要点】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
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
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⑴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⑵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⑶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⑷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⑸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⑹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入筒弓I 起爆炸。
5.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
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超声雾化操作规程【用物】超声雾化器、蒸馏水、根据医嘱准备药物、注射器1个、针头1个、玻璃或搪瓷量杯1个。
【操作要点】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水槽加冷蒸馏水使水面达到水位标志要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明膜。
儿科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嘱 。护 士 对 病 人 做 的 每 项 治 疗 、 理 , 包 含 着 一 种 伤 害 , 果 护 都 如 这 些 行 为 符 合 要 求 , 法 正 确 , 对 病 人 起 到 治 疗 作 用 , 终 达 方 则 最 到使 之 康 复 的 目的 ; 之 , 理 人 员 操 作 失 误 , 病 人 造 成 的 伤 反 护 对
在 人 员 搭 配 上 注 重 能 力 强 弱 的 组 合 , 出各 自的优 势 互 补 ; 假 突 节
日期 间 , 好 备 班 , 时 根 据 病 人 特 点 调 配 护 理 人 员 力 量 , 证 排 随 保
及 时 满 足 门急 诊 需 要 。 5 重 视 急 诊 患 儿 的 安 全 转 运
4 把 握 儿 科 门 急 诊 特 点 。 性 安 排 工 作 弹 儿 科 门 急诊 有 明 显 的 季 节 特 点 , 季 节 交 替 时 节 、 差 较 大 在 温 时节就诊量显著 增多 。冬春 时节 早 晚气温 较低 ,OO 1 :O至 傍 晚 就 诊 量 集 中 ; 季 早 晚 气 温 凉 爽 , 1 O ~ 1 :o后 就 诊 量 集 中 。 夏 1 :O 9 0 根 据 季 节 特 点 建 立 灵 活 快 捷 的 调 配 机 制 , 性 安 排 病 房 。如 何保 证 急 诊 抢 救 质 量 , 高 抢 救 成 功 率 , 理 提 护
安全 管 理 至 关 重 要 。 1 抓 好 人 员 思 想 管理 1 1 提 高 急 诊 抢 救 意 识 急 救 意 识 是 急 诊 科 护 士 最 主 要 的 意 . 识 。 当急 诊 病 人来 院 时 , 诊 护 士首 先要 明 确 先 做 什 么 、 做 什 急 后 么, 知哪些科室 , 通 上报 哪 一 级 领 导 , 准备 哪 些 抢 救 药 品 , 时 要 同 想方 设 法 解 决 抢 救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 儿 科 急 诊 中 有 一 部 分
儿童急诊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及防范措施
FAM I Y L NURS e t mb r 2 0 1 6 No 9 E S p e e , 0 8 Vo . . B
本 自考 育 , 提高 专科 儿童急 诊 安 全 护 理 中 的 预 见 性 问 题 鼓 励 护 士参 加 大 专 、 科 传 、 教带 或拓 宽 理 论 水 平 , 习 班 , 护 理 知识 , 过 不 同 层 次 的 通 帮、 急救技能培训 学 加 强 及 防 范措施 护 士 的 在职 培训 , 快 提 高 急 诊 儿 科 护 士 的 业 务 水 平 和 应 急 能 尽
急 诊 护 士 对 急 诊 分 诊 的 标 准及 注 意 事 项 掌 握 程 度 不 足 , 儿 科 对
常见 急 症 的 处 理 、 后 、 见性 不 足 , 业 技 术 操 作 不 熟 练 , 儿 预 预 专 小 头皮 输 液 不 能 “ 针 见 血 ” 不 重 视 学 习 和业 务 技 术 培 训 , 易 发 一 , 将
病 人 安 全 是 指 病 人 对 医 院 医疗 服 务 过 程 在 主观 上 的 认 同 与 信 赖 , 阶 段 主要 体 现 在 避 免 与 预 防 病 人 在 接 受 医 疗 服 务 过 程 现 中受 到 任 何 伤 害 。鼓 励 主 动 报 告 、 防 医 疗 隐 患 及 医 疗 不 良事 预 件 , 人 安 全是 护理 安 全 管 理 的 重 点 。小 儿 在 诊 断 、 疗 、 理 病 治 心 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 , 儿科急诊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 , 在 护
1 安 全 护 理 中预 见 性 问题
对 幼 儿 使用 儿化 语 , 以温 馨 细 致 的 服务 , 之 配 合 护 理 。健 康 教 使 育 指 导 要 具 体 落 实 。如 提 供 主 动 服 务 , 导 家 属 配 制 和 使 用 指
护理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护理病区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护理病区,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
第三条护理病区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全体医护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病区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成立护理病区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病区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
第六条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和完善护理病区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3. 定期检查、评估病区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 负责病区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 负责病区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七条病区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组织实施安全管理小组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2.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病区安全;3. 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医护人员进行教育、纠正;4. 对病区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5. 负责病区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第八条病区医护人员安全职责:1. 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治疗、护理安全;3.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4. 参加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防护能力;5. 积极参与病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九条入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 接诊时,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评估安全风险;2. 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制定个体化安全护理计划;3. 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防止患者错诊、误治;4.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5. 做好患者出入院交接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条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2. 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条件,防止药品变质;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患者错用、误用药物;4. 做好药品过期处理,防止过期药品流入临床;5. 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确保药品账物相符。
儿科门急诊护理常规
儿科门急诊护理常规1.环境准备:保持门诊室整洁、有序,儿童友好的装修和设施,如彩色墙壁、卡通图案等,以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
2.护士接待:护士要友好、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家长,对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并登记,确保就诊顺利进行。
3.测量身高体重: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测量,记录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以便医生进行身体发育评估。
4.生活史询问:询问儿童的生活史,包括生长发育、饮食情况、睡眠习惯、排泄习惯等,为医生做儿童健康评估提供资料。
5.病史询问: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6.体格检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面色、皮肤、黏膜、颈部淋巴结、下肢水肿等,听取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器官的听诊与触诊,以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7.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如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如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等。
8.提供健康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儿童生长发育、饮食、安全、预防接种等方面的建议。
1.急救准备:在急诊室内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器材,包括急救箱、复苏车等,确保能够及时处理急危重症患儿。
2.评估患儿病情:对于来急诊的患儿,要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观察呼吸、循环状况,听取病史,了解疼痛情况等,以便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度。
3.给予及时处理:对于危急患儿,要迅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以保证患儿的生命稳定。
4.导流与安抚:将非危重患儿引导到儿科急诊区域,适时进行评估、治疗与安抚,减少焦虑和疼痛。
5.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准确、规范地给予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口服给药、皮肤局部治疗等。
以上是儿科门急诊护理的常规内容,护士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患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工作,包括情绪支持、病情解释与安慰等,以增加患儿与家长的满意度,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儿科安全管理制度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儿科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提高儿科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儿科病区、门诊、急诊等科室,以及其他与儿科相关的部门。
三、组织机构1.成立儿科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儿科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儿科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设立儿科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儿科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3.各科室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制度1.人员管理(1)儿科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儿科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请假、出差、进修等手续,确保儿科工作正常运行。
2.药品管理(1)药品采购、储存、使用、报废等环节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
(2)药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定期检查药品质量。
(3)严格执行“五查十对”制度,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3.医疗设备管理(1)医疗设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管理规定》。
(2)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3)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环境与设施管理(1)儿科病区、门诊、急诊等场所应保持整洁、舒适、安全。
(2)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等设备。
(3)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5.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患儿护理安全。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儿用药、治疗、护理等环节安全。
6.感染防控管理(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加强感染监测、报告、处理。
(2)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3)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标准。
小儿急诊是抢救患儿生命的第一线,许多危重患儿须经急诊抢救,如何保证急诊抢救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人员思想管理
1、提高急诊抢救意识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意识。
急诊病人来院时,急诊护士要马上判断出是病情急还是“家长急”,迅速作出相对应的处理。
坚决杜绝司空见惯的心理和工作忙乱的状况.
2、强调护士行为的法律性
急诊工作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患儿及其家长,护士不但要沉着、冷静、果断进行工作,还要知法、懂法、执法,以此来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制订急诊工作流程、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预案
明确职责和分工,用管理制度规范每个护士的行为。
要求每个人在工作时间内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2、严格急诊护士的准入制度
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只有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应变能力灵敏,有较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
入科后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准入。
3、严格进行护士的专科培训工作
首先保证每年的心肺复苏(CPR)培训每人必须参加,要求护士100%过关,再根据不同年资的护士制订业务培训计划,重点在加强穿刺技术、急救技能、抢救中的配合等。
三、重视质量监控
1、护士长要加强质量监控
重视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急救药品、器材准备充足,急救设备功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100%.对每个护士、每个班次的工作都要做到随机检查.每天有工作检查重点,每周有工作检查计划,每月有工作检查小结,动态保证质量监控.
2、增强安全管理意识,要求人人参与管理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质控
组,层层把关、层层控制、负责科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每月组织小组长对当月出现的问题进行书面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方案,在每月的护理分析大会上提醒大家注意,同时将问题与护士个人见面,让护士知晓自己本月的缺陷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
3、重视监督与检查的有机结合,提高安全的有效性
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全体护理人员的责任。
要使全体护理人员都懂得安全操作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理管理者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方面,执行定期检查和平时督促相结合,及时发现并分析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以贯彻预防为主.
四、把握儿科门急诊特点,弹性安排工作
儿科急诊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季节交替时节、温差较大时节就诊量显著增多。
根据季节特点建立灵活快捷的调配机制,弹性安排.同时在人员搭配上注重能力强弱的组合,突出各自的优势互补;节假日期间,排好备班,随时根据病人特点调配护理人员力量,保证及时满足急诊需要。
5重视急诊患儿的安全转运
在急诊经过初步处理,病情危重患儿复苏后需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护,复苏抢救成功后仍然需要密切观察、评估和支持心
肺功能。
安全转运的目的是保护脑功能、预防继发性的器官损伤,使患儿在最佳生理状态下转运到下一个治疗地点得到进一步的
治疗。
质量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质量的表现,通过加强儿科急诊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促进了危重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