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⑴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汉斯·摩根索)2、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时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理想主义:现代国际关系学上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的一个学派。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

理想主义的主要主张:第一,人性可以改造;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第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第六,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4、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

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

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

战后该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汉斯·摩根索及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主要主张:第一,人性本恶;第二,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第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四,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式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第五,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第六,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5、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1979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改造和补救。

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⑴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⑵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6、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亦称跨国主义、国际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等。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的“科学的修正和补救”。

国际政治概论历年真题01-11

国际政治概论历年真题01-11

2001年《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8分,共40分1、国际政治行为主体2、国家利益3、“大国否决权”4、地缘政治学5、“文明冲突论”6、欧安组织7、国际政治秩序8、“新干涉主义”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怎样看待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2、试述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及发展。

3、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2002年《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不结盟运动2、强权政治3、相互威慑战略4、上海合作组织5、“民主和平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

2、简述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3、简述冷战后国际安全观念的扩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联合国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试论科技进步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003年《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1、国际政治行为主体2、多边外交3、民族国家4、分权与制衡原则5、内阁制政府6、主权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西方国家议会的职权。

2、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

3、“新干涉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66分)1、20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出现“新安全观”的背景及其意义何在。

2、试论当代非政府组织的崛起及其作用和影响。

3、试比较分析英、美两党制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004年《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1、复合相互依存2、“安全困境”3、联合国维和行动4、责任制内阁5、违宪审查制度6、国务院总理负责制7、国家结构形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当前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简述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因素。

3、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4、简述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十章 第一节
• 三、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1、含义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或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指国际政治 行为主体在参与国际政治、处理对外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 行为规范。它既体现为主权国家之间或国际组织之间所共 同制定的条约、宪章、盟约、协约、公约、协定和宣言等 有形规则,也体现为国际政治中长期形成并且得到多数国 家认可的传统、习惯等无形规则。 •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包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主指国际公法)、国际条约 和国际惯例等。 •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奴隶与封建社会 是萌芽时期;一战前资本主义社会是形成时期;一战后是 发展时期,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得以法律规范化和推行普遍 化。
第十章 第一节
• (二)国际组织 • 1、含义
• 国际组织是指国家、政党、民间团体或者个人之间基 于特定目的和需要,根据特定国际规则而形成的国际联合 体。它是重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 成部分。 • 现代国际法确认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 格,非国家间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际组织是发轫于国际会议,至19世纪60年代才正式成形 (1965年国际电报联盟、1873年国际气象组织)。1920 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政府间国 际组织。二战后,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 国。
• • • •
第十章 第一节
• 四、国际法


1、国际法的构成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指在国际政治中形成的,用 以规范政治行为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节国际政治行 为主体之间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 度的总和。 • (1)平时法 • 平时法是对正常状态下主权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 的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和外交惯例、谈判与条约的规 则等的规定。平时法一般适用于和平状态下的国家等国际 法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在战争状态下仅适用于中立国。它 在国际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对它的控制力,国家功能失效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四、国际政治格局转换的主导因素 1.外部动因:战争的催化作用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消长 3.直接原因: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
的变化 4.推动原因:个人因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
by Pu Chuanguo
2.中国: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 (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过渡性)
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特定产物 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资本主义);冷 战后,并非单极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制约, 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政治联系 2.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对外政策或行为(本质上属于国内政治)扮演了原动
力的角色 3.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
展方向 问题:回顾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阶段 4.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问题:回顾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
竞争共处、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18—20世纪初的均势格局 松散的两极体系: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 牢固的两极体系: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对峙 全球体系: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的多极趋势 等级统治体系:大国称霸的局势 单位否决体系:出现一国的威慑力量足以影响和阻止别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序言一、填空题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二、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三、简答题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包容性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一、填空题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二、名词解释1.权力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2.安全困境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3.集体安全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三、简答题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像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只是在最有实力的成员国希望它们重要时,它们才重要,追求民族利益是民族国家不变的目标,而不论他们的政府形式和经济类型如何;民族国家互相竞争的体系基本上是无政府主义的,国家间为权力而彼此争斗,总是照顾他们自己的利益,最终不得不依赖自助,不可能执行国际法而诉诸更高一级的权威;2.自由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希望建立一个集体安全体系,并认为民主国家是爱好和平的,因而寄希望于民主制度的扩展,强调民族国家之间的机构和居中协调的角色,这种居中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相信这不再是“理想”;第三章国际行为体一、填空题1.国际行为体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两种类型;2.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民族解放运动和个人;3.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主权国家的诞生;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中心原则是一块领土的统治者应该决定该领土内的宗教;4.根据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权力的大小,国家可以分为大国、中等国家和小国;二、名词解释1.国际行为体是国际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物,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当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政治实体或政治力量;2.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三、简答题1.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主权国家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1国家是主权的唯一拥有者;2曾分属于世俗和精神权威现在都由国家来掌握,随后发展起来的国际规范给国家提供一个其他行为者所没有的地位;3国家是一个法律实体,它被赋予的法律资格和法律地位主权是其他国际行为者所没有的;第四章国际体系一、填空题1.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2.国际体系的结构影响体系中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3.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单极、两极和多极三种形式;4.国际体系诞生以来,经历了古典、过渡和现代三个时期,古典时期的国际体系是指威斯特法利亚体系;过渡时期的国际体系是指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现代的国际体系是指雅尔塔体系;5.均势分为简单均势和复合均势两种形式;6.权力的模式分为霸权和均势两种形式;二、名词解释1.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2.极在国际政治学中,极有“端”和“最高”的含义,是指一个主要权力实体或一个联盟;简单说,极是一个力量中心,但不是任何一个力量中心都能称得上极;能称得上一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在综合国力方面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3.相互依赖系统的一种属性,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在系统的其他部分引起反应或者产生有影响的后果;4.均势1“均势”的最初含义是指权力的均匀分布,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一国可以占据优势,从而对他国造成威胁;2“均势”被用来指权力应该均匀分布的原则;它的描述性用法变为了规范性用法;3“均势”相当于我方应具有略胜于对方的势力以避免力量分布不均匀的危险的原则三、简答题1.层次分析法中国际体系层次的分析指标;国际体系的结构、权力分配、国家在体系中的等级、世界科学发展水平国际体系的分析指标:国际体系结构、等级、技术2.联盟的目的及其危险性;联盟的目的:A.国家参加联盟主要是为了集聚力量;联盟使国家能够获得别国的军事力量,以增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作为外交政策的一种战略,联盟是权力平衡的重要因素,目的首先是威慑或遏制B.以别国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力量并不是联盟的唯一原因,有时甚至可能是次要原因,用联盟先发制人可以防止敌人以同样形式扩展他们的菜单;联盟的危险性A.联盟可以增加本国的资源或减少敌人的资源,因而影响国家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B.扩展或者扩散战争C.联盟被大国利用来控制小的联盟伙伴;同时,联盟也被小的联盟伙伴利用来操纵大国D.盟国不履行联盟的义务,战争爆发后撒手不管;E.掉进陷阱,被鲁莽的小盟国拉进冲突中;3.两极体系稳定论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两极体系中,两个大国势均力敌,没有那一方可以轻易取得胜利,战争一旦爆发,将会持续很长时间,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战争真的在两个强大对手之间爆发,后果将非常严重,这种代价将是两个大国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双方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危机管理,极力避免两个主要对手之间发生直接冲突,而让他们在地区的代理人去打仗;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两极体系中,两个阵营的领袖国的实力比阵营内其他成员的实力强大得多,这些霸权主义的领袖国在阵营内推行等级制度的秩序和纪律,从而大大减少了各自阵营内小的成员国将他们和其他成员国拖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的成员国所面对的有关阵营内成员国以及整个力量对比的变动的不确定因素是很小的;第三种观点认为,可以将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阵营看作是两个帝国,有证据表明正是互相竞争的帝国的核心国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如果将冷战看作是互为强大对手的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种持续对抗,那么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会更小;第四种观点认为,由于美苏都无法承受核武器的打击,它对世人起到了特别的警告作用,因此,核武器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表明发动工业国家之间的长期战争总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即使没有核武器,二战中的主要敌对国也都会吸取教训,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第五章国际关系一、填空题1.实力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和发挥影响力的基础;武力手段和经济手段是国家获得影响力的主要手段;2.权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3.国家发挥影响力的六种具体方式包括劝说、悬赏、给予奖赏胡萝卜政策、以非暴力方式施加惩罚、以惩罚相威胁大棒政策和使用武力;4.国家实力的有形基本因素包括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军事实力;5.国家实力的无形因素则主要与制度因素有关,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此外还要考虑情报工作的质量;6.武力的运用包括实际动用武力、有限使用武力和威胁使用武力等几种形式;7.控制流通的方法包括关税、配额、最惠国待遇、信贷、货币政策,此外,还有专供惩罚之用的方法即抵制和禁运;二、名词解释1.影响力是指一个行为体改变其他行为体行为的能力,包括自愿和强制两种方式;也称为影响力;2.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主体往往以暴力为主要手段,挑战业已建立的政府,争夺对一国或希望自己单独成为一国的某个地区的控制权;恐怖主义是一种获取影响力的工具、一种灵活机动而又一石数鸟的战术,非国家行为体和国家行为体同样加以使用;恐怖主义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实际上的破坏和毁灭,而在于使居民和政府受到激烈的、心理上的震动;恐怖主义的意图是系统使用暴力以求达到政治目的,以系列行动制造恐惧,希望从而改变人们对待政府的态度和行为;三、简答题1.国家操纵经济资源以获得影响力的主要方式;1经济方面的奖赏和惩罚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操纵奖惩来获取;正面方法:可以承诺对一国提供、继续提供或更多地提供某种资源、商品或劳务;负面方法:拿走、切断或不供应一国所需的某种经济资源、商品或劳务2控制流通的方法各国使用不同方法来控制货物、劳务和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通;方法有关税,配额,最惠国待遇,信贷货币政策,抵制,禁运3外援是赠与国把商品、资源、资金、劳务、技术咨询提供给受援国;形式可以是赠与、贷款、售货、技术支援等;第六章政府结构一、填空题1.根据战争相关系数项目的统计,1816-1980年共计发生118场大规模国际战争,其中打仗最多的是法、英、俄三国,参战比率分别为19%、16%和16%;二、名词解释1.民主和平论一个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理论,试图从国家政治结构、决策机制等因素探寻二战后长期和平的原因;认为民主政治的特性使得民主国家间避免了战争,而专制国家之间处理相互关系则倾向于使用武力;但这种理论在证据上和理论上都有明显的不足,且其可能成为大国新干涉主义的工具;事实上不能说某种类型的政府就天生好战或爱好和平;三、简答题第七章角色1、填空题1.研究决策者的角色必须要考虑决策者活动于其中的小群体环境;2.各种组织所扮演的角色是系统筛选信息的重要因素;3.组织的狭隘性是组织过程模式的核心概念;二、名词解释1.集团思维有压力迫使个人与集团的观点保持一致,而不是去挑战它;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对于形势的看法可能会改变,以迎合集团内的集体观点;三、简单题1.组织的狭隘性体;1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组织只向其他人提供能够保护本组织利益的信息,让决策者看到的只是组织所希望的方面;2当组织提供各种选择时,它企图给决策者一份选择好的菜单,每个选择方案将有利于组织的扩大;3组织将企图阻止高层决策者从其他组织中作出威胁到本组织利益的决定2.四种主要的决策模型;理性选择模式:以人类理性为前提,强调决策者在政策决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集团决策模式:在某个特定的小集团范围内,决策者的行事受到决策单位直接环境的影响;组织过程模式:决策不是一个整体性政府理性选择的产物,而是基于组织内部常规运作程序的一种机械的或半机械的过程的产物;官僚政治模式:基于一种多元决策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权力是分散的;参与决策的每个人目标不同,故决策程序围绕着决策者们彼此间的竞争和妥协来进行;第八章社会特点一、填空题1.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非政府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决策者的选择;2.关于资本主义的哪些特定方面导致了帝国主义,进而导致了战争,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经济利益说,二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说;3.一般来讲,民主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于公众舆论,公众舆论总是试图对决策者形成制约,而决策者也总是试图左右公众舆论;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1.公众舆论何时影响对外政策;一项政策如果针对的只是特定的少数人,如一少部分的公民或领导人,这时舆论的作用就举足轻重;在一般问题上舆论也会产生影响;许多对外经济政策事务只对相关利益集团重要,并不能总是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军事及政治安全问题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关心;那些能够在舆论改变或形成前迅速解决的问题,不太可能受到公众舆论的限制,一个问题拖延的时间越长,公众舆论对它的影响可能也越大第九章个人一、填空题1.一般情况下,角色因素在经济发达国家较重要,个人特质因素则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较大;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1.研究个人的具体方法;1.采访对象本身是很有用的,但有最好的方法是采访接近这些对象的人;2.对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口头和书面材料进行心理分析研究;3.对对象本人的自传史料和历史背景进行心理分析研究;4.对言语交流进行系统研究,从研究对象的话语中作出判断;运用这个方法先确定个人的心理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与其行为联系起来;5.人们试图运用一些技巧来研究在某些条件下人们的一般行为;有的研究是在心理学家的实验室进行,有的则通过模拟游戏行为进行研究;。

国际政治概论学思考题

国际政治概论学思考题

国际政治学复习题总结第一章:思考题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教材观点)狭义上认为: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广义上认为国际政治学定义包含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大部分,各部分都包含了诸多内容,比如,国际关系理论有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近、现、当带之分;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主要指当代的全球的、洲际之间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政治问题。

2、试析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阶段一战后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全球国际关系的出现(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残酷的政治现实(世界和平与战争)并且随着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不断发展,国家间关系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在一些学科中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论及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学说,从而为一战后国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教材观点)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形成于一战以后,自形成至今,国际政治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政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开始从无到有;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国际政治学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了他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大多数人的基本承认。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动,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衰落,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不断壮大,国际地位和政治作用有了很大提高,国际政治多元化不断发展,与此相适应,国际政治学的发展也进入大一个新的时期。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一、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四)国际政治学的美国学派(五)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二、国际政治的总体全貌(一)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1、国际政治的定义2、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3、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二)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1、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2、国际政治以国家对外战略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3、国际政治的直接目标和主要表现是国家权益4、国际政治充满意识形态色彩(三)国际政治是一个整体1、国际政治是行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表现2、国际政治是体系、格局和秩序的统一3、国际政治是围绕权益活动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的结合三、行为体论国际政治的诸角色(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条件(二)国家行为体(三)非国家行为体四、体系论国际政治的体系系统(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三)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五、格局论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一)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角色及其更新(二)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角关系及其改组(三)国际政治格局的式样及其演变六、主题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安全(一)国际政治的主题与国际安全(二)战争与革命的主题(三)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七、动力论国际政治的作用力及其基本状态(一)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特征和类型(二)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矛盾运动(三)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状态八、秩序论国际政治的稳定秩序与国际机制(一)国际秩序同国际机制的关系(二)国际新秩序和国际机制的基本原则(三)当今世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方案九、时代论国际政治所处的时代环境(一)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时代(二)军事演变的新时代(三)社会发展的新时代1。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5.国家利益——【补充】一般而言,国家利益是有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权利与条件。
【课本】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公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p127)
6.世界性运动——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机构发起和领导的,为着特定宗旨进行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世界范围的活动(强调宗旨和目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p222)
2.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是国际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p158)
⑶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时期(20C70-8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并存的阶段。这一阶段更注重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盛行,国际政治学在西方有了新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建立起来。
⑷冷战后时代的新发展(20C90年代以来)进入新现实主义阶段。以新现实主义为指导,方法论上更注意综合分析。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同当代马克思主义都有了新进展,世界范围内围绕世界新秩序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
⑶系统分层性。概念太过宽泛、宏伟,须分层研究。〈美国家利益委员会把美国家利益分四层:Ⅰ根本利益Ⅱ极端重要利益Ⅲ重要利益Ⅳ次要利益〉
⑷变化发展性。
4.国家行为主体的分类:[p92]
⑴超级大国。【地理、人口及综合国力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广泛参与全球性的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家关系体系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拥有最强的国际行为能力的极少数国家】
⑶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均势格局)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相关概念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

其特征是:a、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事务并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

b、具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体的利益。

c、拥有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能够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

d、在国际关系中以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

分为基本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两大基本类型。

分类:国际关系基本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政党组织等等。

国家行为体: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最有组织、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体。

从国际法的角度,国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固定的领土、有一定的政权组织、具有主权。

它的重要性在于:a、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b、是现代国际关系一切问题的萌芽。

c、非国家行为体也受主权国家的制约。

非国家行为体:有别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将国际组织两大类。

进入20世纪后,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他们的活动及影响也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也正在发挥日益重大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们与国家行为体相比具有的特点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影响: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起到某一单一国家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

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主权概念有双重含义,人们也通常作这样的界定:一是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的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二是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

意义:一国只有拥有国家主权,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参加国际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才能确立自己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第二,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主要四点: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连词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各自由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第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第三世界的崛起;第四,垄断资本的两重性。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类型:一元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第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第二,总是同世界降级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三,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四,在其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替,呈现出过渡性特征。

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第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第三,区域化的趋势将有所加强,区域化的区域界限将进一步扩展。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它的四个基本特征: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政治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世界政治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相通。

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几个概念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政治就成了一种变数复杂和多维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生态、法律、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2.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3.研究途径与范式答:研究途径是指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在研究实践中,学者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途径,并因而会导致各种争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范式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首先提出的。

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单一范式的情况。

如果应用范式的概念,大概只能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即范式不过是指一种得到较普遍认可的研究框架。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二、古典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 摩根索 爱德华· H· 卡尔、 雷蒙· 阿隆、昆西· 赖特等、亨利· 基辛格 主要观点: 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 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 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 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 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 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 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 辛格的层次分析法 哈佛大学教授卡尔· 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常用研究方法 a. b. c.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B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民族主义、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概论1—7章答题答案(1)

国际政治学概论1—7章答题答案(1)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P22)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2、(P37)国际政治经济学:指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简答题1、请简述列宁分析的垄断资本和垄断同盟分割世界的几种形式?P32第一种形式是资本家同盟分割世界,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垄断组织之间通过协议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和分配投资场所。

第二种形式是列强瓜分世界,及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2、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的系统阐述P31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垄断,它不仅垄断国内市场,还要垄断国际市场,以便从世界上将一切竞争者排除,到达垄断的目的。

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

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络方面所起的作用”。

自由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随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3、请简述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P35⑴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

⑵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⑶民族自决原则。

⑷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4、列宁认为殖民制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意义?P36首先,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廉价原料产地的作用更加重要了。

其次,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输出资本,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最有利场所。

再次,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了。

最后,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重要场所。

5、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P42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的主张是人的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有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际政治学 ★★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
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
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
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
(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
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
(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
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 第一节

B. 有无公共权威不同。国内政治存在一个统一 集中的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一个集中统 一的公共权威。 • C.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国际政治中,主要是 国家利益(统治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 利益。而国内政治中,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 益和社会团体利益。 • D. 活动范围不同。国际政治具有全球性,而国 内政治具有国别性。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一节 国际政治
•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1、国际政治的定义
广义的国际政治指国际关系,包括国际交往关系(国 际政治关系、国际法律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文化关 系等)的各个方面。 • 狭义的国际政治专指国际社会成员(主权国家、国际 组织和其他行为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 是国际社会成员为自身利益而以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为对象 所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称。
第十章 第一节 • C.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交往、表达、 实现)。 • (2)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 政治关系。按照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差异,国际政治行为 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 A. 基本政治关系,即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这 是因为国家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之间的政 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影响和决定 着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 B. 派生政治关系,即由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派生或衍 生而来的政治关系,或者围绕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政 治关系,如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第十章 第一节
• • • •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唯一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 展趋势。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卡尔:英国学者,他将理想主义批判为乌托邦,并提出现实主义。

他在1939年发表的代表作【二十年危机】,构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核心包括三方面内容:1.国家必须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寻求平衡2.权利仍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3.国际利益和谐是理想不是现实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

他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标志着现实主义理论的成熟。

他在书中提出了人性论、权力论、循环论,并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治于人性的客观原则的支配2.以权力定义利益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知道国家行为5.具体的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沃尔兹: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国际政治理论】,并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三大重要修改。

他认为:1.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2.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他的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作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安全的现实主义理论。

它是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中理论化程度最高、最为简约且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以人类与其政治价值为焦点的探索世界政治的历史和制度的方法。

国际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其基本假设有:1.国际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部分,其核心包括诸如独立、安全、正义等基本价值2.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对参与国际关系活动的人(如政治家、外交官等)的思想和行为做出阐释3.接受国际社会无政府的前提,但是有些国际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是具有独特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无政府社会,政治家能运用这些规则、规范和制度来推行其对外政策,因而世界又是有秩序的(无政府,有秩序)非传统安全: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过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例如经济制裁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跨国犯罪问题、人权问题、贫困问题等。

国际政治学概论答题示范

国际政治学概论答题示范

一、填空(省略)二、名词解释题1、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3、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6、无政府状态: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四是指单纯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

因此根据常识,人们常常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混乱(chaos)和无序(disorder)或者(是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即使有某种国际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的力量和措施来保障国际规范和法律执行的国际社会。

)7、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8、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9、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反抗行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0、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1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复习参考资料-国际政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复习参考资料-国际政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国际政治秩序与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历史范畴。

国际格局是指一定时段内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和力量组合而形成的基本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为一种世界权力体系,而不是地区范围的权力结构。

二是具有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世界权力结构,而不是一种主观设定。

三是具有相对确定性,它一经形成就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是具有均衡性,体系内的各种战略力量相互作用、牵制,使该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均势结构。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则指的是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它是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实力和对外政策相互作用的统一产简言之,国际秩序就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特定的国际秩序总是同特定的国际格局相对应,国际秩序总是受着国际格局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秩序也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它表现出国家、国家集团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顺序,稳定而有序。

二是具有一定时效性,它的机制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有效。

三是具有协调作用性,它体现为对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相互关系和相和相互利益的协调作用,对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排序有很大影响。

各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转型与演进,为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与未来世界大国改变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各国都想设计某种方案,为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谋求一个有利的位置,并且展开了一场争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斗争。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有(1)美国。

雅尔塔体系瓦解以后,美日就有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打算。

海湾战争为美国提出其主张提供了极好时机。

布什利用海湾战争的胜利来证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全能冠军”,以此构筑“单极世界”。

(2)西欧。

西欧主张未来新秩序应是“美欧日三极体系”,不赞成美国的“单极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综合。

2.国际政治学:一定国际体系中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现状、变化及其一般存在与演变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

3.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

4.国际行为体:能够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当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政治实体或政治力量,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国家行为体,主权国家,部分民族解放组织(2)非国家行为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政治运动与个人。

5.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为依据,目前在国际社会已有190多个主权国家。

没有国家就没有国际体系,国家是国际体系最基本的构成元件。

6.非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之外的,能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大致可以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两种基本类型。

7.国际组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而设立的各种机构。

8.国际格局:所谓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主要指政治格局。

9.国际体系: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

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单位构成”,其中包括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因素。

10.国家利益: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

11.如何理解国家利益的性质:第一,国家利益的阶级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由于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所以国家利益也具有阶级性。

不同性质的国家对国家利益的需求也会不同。

第二,国家利益的民族性。

从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要防止外来侵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护全体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家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民族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第三,国家利益的动态性。

国家利益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时代特征、政治环境甚至是领导人决策的影响,时代的更替、政治需要的转变、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等等,都会使国家利益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差别,这种属性就形成了国家利益的动态性。

12.国家权力:国际行为体为改变其他行为体而施加的影响或施加影响的能力。

13.软权力:就是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的吸引力,感召力甚至同化力。

14.国家形象: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他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成本”。

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对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语和认定。

15.国家荣誉:由于一种无上崇高的精神情感——国家荣誉感。

16.国家安全: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只有在同时没有内外两方面的危害的条件下,国家才安全,因此,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

17.国家安全战略: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

国家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决策都应受其指导并与之协调。

国际冲突: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体出于对一定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的追求和维护而产生的对抗和摩擦,也可理解为广泛的利益不一致。

表现形式为:矛盾,摩擦,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战争;特点;冲突领域限于国际社会、利益和权力之争是国际冲突的本质所在、国际冲突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18.合作安全:通过合作实现合作实现安全,摒弃对抗与威慑、平等对话、共同制定规则、共同维护国际和平,是一种新安全观。

19.集体安全: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震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制度。

集体安全组织成员来源具有普遍性;要求建立一套合法有效防止侵略的安全机制;目的是防止内部成员国发生侵略行为。

20.战争:战争是冲突的最高形式,冲突发展到大规模武力使用的阶段便是战争;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广义的来说,并不还只有人类才有战争,蚂蚁和黑猩猩等少数生物也有战争行为;战争无非就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21.对外政策:国家用来处理它同边界以外的世界,特别是同其他国家的关系的原则和实践;也是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对待它国的行动方针。

22.恐怖主义: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非战斗人员),有组织的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23.恐怖活动:以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

24.原教旨主义:并非仅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最早以基督教为背景,西方尤其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中一些自称为保守的神学家,为反对现代主义,形成了一套神学主张——即原教旨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点。

当感到传统的、被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时,对这种挑战毫不妥协,仍反复重申原信仰的权威性,对挑战和妥协予以坚决回击,一旦有必要,甚至用政治和军事手段进一步表明其态度。

所以,原教旨主义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抗性、排他性及战斗性。

25.自然环境:a.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等b.人口状况:世界人口总量与分布、一国人口的总量与分布、人口质量等c.自然资源:土地、矿藏(石油、稀土)、海洋、生物、水利等,也是国家权力的基本来源,主要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的特点。

26.地缘政治学: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分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它把地理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

27.海权论:美国军官马汉提出制海权理论,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若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28.陆权论:谁控制了都不否就等于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全世界。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全球化及其发展阶段:全球化是人们不断超越和克服不同空间、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达成更多共识和共同行为的客观过程。

全球化分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15世纪初-18世纪中期,发生于欧洲),开端阶段(18世纪-19世纪70年代,主要在欧洲),起飞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中期),交锋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不确定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2.简单分析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

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

全球化消极影响。

(一)经济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二)社会动乱。

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

(三)大国对抗。

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

(四)地区动荡。

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3.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1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2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3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权4.国家主权的基本内涵: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基本属性包括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平等权,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5. 国际行为体的基本特征:a.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事务,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间的相互交往,能够发生对外行为,能够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并对整个国际政治体系发生作用 b.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国际行为主体的相互区别关键在于利益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由于各自利益的相互差异,决定了他们追求的目标不同,从而构成了国际社会的矛盾、冲突、竞争、合作等一系列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具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d.具有一定独立性,自主性。

国际行为主体应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即能够排除其他行为主体的操纵和控制,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对外决策和对外的行为方式,独立的参与并影响国际间的相互交往,独立的运用其行为能力,发挥其职能作用。

6.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无领土和居民,行为的超国家性;无合法的暴力机关和工具:行为的非强制性(联合多维持和平部队与国家军队不可同日而语);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发挥主权国家难以发挥的作用。

7.简单分析国际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国际体系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哥哥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在国际体系中,无政府状态是基本状态。

国际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殖民行为将世界各地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域连接起来,从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特征:国际体系具有整体性(各种行为体都被包括在国际体系之中);国际体系相互联系性(在体系中的所有行为体之间不可避免的都卷入直接或间接地的相互关系中);国际体系具有非对称性(综合实力不同导致国家间权力差距,大国与小国是不平等的);国际体系具有客观性(体系客观不存在)1.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前民族国家体系的演变:从城邦体系到帝国体系(城邦国际体系:城邦是由一个城市控制的区域,通常拥有主权,如:苏美尔城邦体系,古希腊的城邦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体系意大利的城邦国际体系)(帝国国际体系:朝贡体系,西欧中世纪国际体系) 区域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以一个区域文明为中心、多重认同(一个人可以同时或先后认同个人、信仰、民族、国家与人类,但在认同民族的同时,不要忘记个人认同、国家认同、人类认同)2.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格局的历史性;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国际政治格局总是与一定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的;国际政治格局的过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